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滿額折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20 元
優惠價
90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得主黃仁最新力作

童月娟、李道明、高仁河、瓊瑤、丁善璽、張艾嘉、小野、徐訏及黃春明等,影史上多面向的巨星及作家,盡在其中。

★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得主黃仁,再度爬梳華語電影史重要著作,帶領讀者重新認識台灣電影發展的面貌。

★介紹書中人物於影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實質影響,並附有作品年表。

★特別收錄!近六十年台灣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統計資料!

童月娟、張善琨在愛情與事業上如何相互扶持?
台灣影壇的遺憾!李道明《天堂獵鹿人》申請輔導金未通過始末。
高仁河導演退出中興影業,另創建興影業的來龍去脈。
台灣電影新浪潮運動推手──小野重用年輕創作者。
瓊瑤跪求父母應允首作《窗外》電影上映。

作者簡介

黃仁
本名黃定成,1925年出生於福建連城。1946年來台後,1948年起主編《台北晚報》影劇版兼寫「影評」,1951年轉至《聯合報》任職長達43年。為「中國影評人協會」原始發起人之一,創辦《今日電影雜誌》並身兼總編輯,為台灣最資深之影評人。曾擔任金馬獎、金鐘獎、國家文藝獎、電影輔導金評審。曾獲第37屆中國文藝協會電影評論獎文藝獎章、新聞局慶祝台語片50周年特別貢獻獎、第4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著有《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二)》、李行、白景瑞、胡金銓、李翰祥、李安等人評傳及《日本電影在台灣》、《我在《聯合報》43年──資深記者黃仁見聞錄》、《跨世紀華語電影創意先行者》等30多本專著。

【序】/黃仁

《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曾經出版兩冊,一般評價還不錯,有讀者反映尚有一些重要人物可列入此一書系內,因此我再重新整理資料,寫成《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三)》。
本書的特色是比較偏重跟電影關係密切的作家,包括:瓊瑤、黃春明、徐訏、小野等,在全書介紹的八個巨星中佔了一半。之所以會在選材上特別偏重作家,因為我認為電影創作不能脫離「文學」,作家的加入,能夠提升影片水準,有如讓電影「長了翅膀」飛起來,書中四位作家巨星的表現,都能夠證明此一論點。
另外,本書介紹的幾位巨星都屬於「多面向」的人才,具有多方面的才華,在好幾個不同的崗位上都閃耀出其光芒。學者李道明經營的公司名稱即為「多面向」。張艾嘉更是公認的全方位藝人,台前的歌唱、演戲,和幕後的編劇、導演、監製等無一不精,甚至跨越到影藝界之外的慈善活動。作者瓊瑤身兼原著、編劇、製作人;小野在小說創作與編劇之外,更在電視台擔任主管,也在影展擔任過主席;黃春明和徐訏除了有多部作品搬上大銀幕之外,本身也擔任過電影製作人;知名製片人童月娟早年是演員出身;高仁河除了是重要發行人,也曾經擔任製片和導演。
電影的發展日新月異,在二十一世紀的電影已進入全面數位化的新時代,未來還會進入4D 和VR 的互動觀影新體驗。像我們這些「老世代」能夠做的,是把一些在百年電影發展過程中,曾經有過重要貢獻的中外巨星介紹給大家,讓新一代的讀者和電影工作者能夠從中學習,將他們的經驗傳承和發展下去,這是我寫《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系列的一點小小心願。
最後,特別感謝老友梁良,在我近年眼睛老化,仍能勉力出書,是他從旁提供了不少協助,使我能夠完成未了的心願,感恩。

目次

序/黃仁
1.最早走紅國際的台灣影星張艾嘉,永遠自強不息的典範
2.愛國電影大師丁善璽
3.香港影壇女中豪傑,童月娟落葉歸根
4.多面向的電影學者李道明
5.韓國影壇最重視的台灣影人高仁河
6.瓊瑤的委屈
7.黃春明的小說與台灣的電影
8.徐訏小說改編電影的研究
9.小野生平與創作紀年
附錄 六十年來台灣文學改編電影統計表

書摘/試閱

7.黃春明的小說與台灣的電影

黃春明是台灣國寶級的文學家,其中以鄉土小說作品最著名,這些小說在搬上大銀幕之後,又成為台灣新電影的主要養分,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黃春明於1935 年生於宜蘭羅東鎮浮崙仔。8 歲時母親去世。初中時開始對文學創作感興趣,其求學路頗為曲折,因他天生反骨、個性衝動、好打抱不平。中學時期,先後被羅東中學、頭城中學退學,後來憑著自學考上台北師範學校,又被退學;轉學至台南師範學校,再遭退學;1958 年終於順利自屏東師範學校畢業,分發到宜蘭的廣興國小,當了3 年的國小老師。
1962 年,服兵役期間,發表《城仔下車》於《聯合報‧副刊》,隨後還有《北門街》、《玩火》等小說,從而進入文壇。
1963 年退伍後,至中國廣播公司宜蘭台擔任記者、編輯,及《街頭巷尾》、《雞鳴早看天》節目的主持人,開風氣之先把廣播現場帶到棚外,現場採訪收音。
1966 年,移居台北市,進入聯通廣告公司。仍然持續發表創作。黃春明做過多種的工作,諸如電器行學徒、小學教師、廣播主持人/記者、廣告企劃、賣過便當、拍過記錄片、做過電影及兒童劇的導演/編劇,各式各樣的工作經驗成為了他小說創作的豐富素材。
「台灣新電影」的誕生,雖然以《光陰的故事》為創始作,但是奠定台灣新電地位的卻是黃春明原著的《兒子的大玩偶》,這也是台灣新電影第一部在際影展上獲獎的代表作,獲德國曼海姆影展的「佳作」獎。侯孝賢導演的第一段標題影片〈兒子的大玩偶〉造成他的藝術電影的地位;曾壯祥導演的第二段〈小琪的那帽子〉反映了日本生產的壓力鍋在台灣造成的禍害;萬仁導演的第三段〈蘋果的滋味〉迴響最大,造成了著名的「削蘋果事件」。這一段敘述一個生活困難的窮人被美軍撞傷,住進美軍醫院,他的兒子去探望他,看到當時十分珍貴的蘋果非常高興,希望爸爸再被撞一次!日本影評家佐藤忠男很喜歡這段影片,他說日本也接受美援,但是心裡很不愉快,不過,日本拍不出《兒子的大玩偶》這種諷刺性的電影,雖然辛辣,又有一絲甜味,所以他很佩服台灣電影。
1980 年,黃春明獲吳三連文藝獎,開始享譽文壇,影響力越來越大,得獎越來越多。
黃春明的小說被拍成電影是開始於《兒子的大玩偶》,這本短篇小說集於1969 年由仙人掌出版,普獲好評,充份展露作者對台灣小人物的關懷和對土地的豐沛感情,被譽為台灣鄉土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1983 年,中影公司提拔四名新導演拍攝四段式集錦作品《光陰的故事》,打響了「台灣新電影」的第一槍。而朱天文原著的獲獎散文《小畢的故事》被搬上銀幕且叫好叫座,則開啟了台灣當代文學與電影互動的橋樑。此時,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被中影企劃,同時本身也是小說家的小野和吳念真看中,成了另一部三段式集錦作品的小說素材。
由於《兒子的大玩偶》推出後叫好叫座,黃春明的小說便成為搶手貨,無論是新導演和老導演都紛紛改拍其作品,包括:《看海的日子》、《莎喲娜啦,再見》、《兩個油漆匠》和《我愛瑪莉》等。
由小野編劇、柯一正導演的《我愛瑪莉》,描述崇洋媚外的台灣人大衛,一心想討好洋老闆,在老闆赴美期間幫忙照顧他的大狼狗瑪莉,把自家的生活弄得亂七八糟,其妻憤而質問大衛:「你愛我還是愛狗?」大衛竟說:「我愛瑪莉!」全片諷刺台灣的洋奴心態相當深刻。
由葉金勝導演的《莎喲娜啦,再見》,在題材上異曲同工,但諷刺的對象除了奉承日本人的台灣生意人,還有來台作威作福的日本人。男主角黃君為了做成生意,被迫帶著一群色瞇瞇的日本退伍軍人到礁溪去嫖自己的台灣同胞姐妹,內心衝突掙扎,痛苦不堪。片中的日本人形像猥瑣,被妓女騎在背上耍,又隨地小便,令人望之生厭,是別具一格的諷刺喜劇。
王童導演的《看海的日子》同樣講妓女故事,但風格回歸鄉土寫實路線,主題在表現台灣小人物地位雖低,但品格高尚。故事講妓白玫愛上了一個恩客漁人阿榕,想替他生個孩子,懷孕後,就決定回母親的故鄉待產,從此不再接客。孩子出生後,她思念起阿榕,便攜同孩子乘火車到漁港去看他,影片生動刻劃出底層女人的內心高貴,陸小芬因飾演白玫而榮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黃春明小說中最後一部被搬上大銀幕的是《兩個油漆匠》,它同時也是孫越演出的最後一部電影。本片由虞戡平導演,描述一名大陸退伍老兵和一名泰雅族青年均在大樓上從事油漆廣告工作,兩人整天在高樓上笑看人生百態,互相吐槽,最後因坐在鷹架上喝酒時酒壺失手摔到地上,被人以為他們企圖自殺,因而引起一陣騷動。本片拍於1990 年,正好反映了解嚴後的台灣社會現狀,有不少的時局諷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9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