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
日文原著作者及內容簡介
鳥居龍藏是日本對東亞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進行調查研究的創始人,是最早以民間身分對臺灣原住民進行人類學調查的日本學者。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前半期,在臺灣從事民族學人類學調查的學者,無論從所到範圍之廣、時間之長、成果之多,都無出其右者。在開始於一八九六年的五年間,先後四度的臺灣人類學調查中,鳥居龍藏徒步入山探險,足跡遍布臺灣本島及蘭嶼等地,留下了《人類學寫真集:臺灣紅頭嶼》、《東部有鯨面蕃語和苗族語言的比較》、《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等寶貴的田野調查記錄。尤其《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是研究蘭嶼最早的人類學論著,保存著雅美族群的文化原型,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和貢獻。
作者簡介
鳥居龍藏
日本對東亞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進行調查研究的創始人,是最早以民間身分對臺灣原住民進行人類學調查的日本學者。
【譯者簡介】
林 琦
1965年生,女,漢族,籍貫廣東汕頭。1988年留學日本,1994年獲得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文學研究科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得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文化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厦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人類學、民俗學。
主要出版譯作
【日】井口淳子原著《中國北方農村的口傳文化──說唱的書、文本、表演》,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
【日】白川靜原著《漢字》(合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
【日】菊池一隆原著《日本人反戰士兵與日中戰爭──與重慶國民政府地區俘虜收容所相關的情况》(合譯),光大出版社,2006年
【日】井口淳子等原著《黃土高原的村莊──聲音.空間.社會》,民族出版社,2007年
與本書相關的研究成果
2011年6月在紀念林惠祥先生誕辰110周年暨中國東南人類學民族學發生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學會論文〈鳥居龍藏的紅頭嶼田野調查〉
核心刊物《世界民族》2013年2期上發表學術論文〈臺灣「原住民」文化研究的拓荒者──論鳥居龍藏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法和特色〉
【校訂者簡介】
余光弘
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特聘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自1989年即致力於雅美社會文化的研究。著作有三民書局出版的《雅美族》、稻鄉出版社的《清代班兵與移民》等,及學術論文數十篇,編輯出版論文集十餘冊。
序
〈緒言〉
人類學的目的在於揭示人類的本質、現狀和由來。由此想得到可靠的結論從而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收集有關諸種族的正確的事實。人類學教室把本書的著者鳥居龍藏派遣到臺灣也正是出於這一目的。著者先後四次前往彼地,帶回之資料甚豐。完成編述之報告已結成大冊。分九部分。即紅頭嶼蕃、排灣蕃、魯凱蕃、畢南蕃、阿眉蕃、阿里山蕃、布農蕃、黥面蕃、埔里社蕃以及平埔蕃。每部分各由幾篇組成。本次印刷的是紅頭嶼蕃部分中的土俗一篇。此外當編入這一部分的尚有總說、地理篇、體質篇、言語篇、雜事編等,有待逐次刊行。此前出版的人類學寫真帖臺灣紅頭嶼的部分當輔以本書研讀。圖解之不足以記述補足;插圖之不足以圖版補足。著者於明治三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抵達紅頭嶼,同年十二月三十日離開,滯留蕃境孤島六十六日,期間困苦之多之大可以想見,同行者因火傷致死所帶來的困苦之上的悲傷更令著者終生難忘。同行者姓中島,名藤太郎,德島人。應該說在本書所用資料的收集上多擔當著者同仁之角色。結束緒言之際,特志其名以昭告其功於後人。
明治三十五年七月
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教授理學博士坪井正五郎
目次
緒 言
第一章 頭髮附身體裝飾
第二章 衣冠
第三章 家屋
第四章 食物
第五章 食物烹調、食器及日用品
第六章 土器、土偶及土製品
第七章 雕刻及船
第八章 發火法
第九章 農業及農具
第十章 漁業及漁具
第十一章 利器附鍛冶術
第十二章 武器
第十三章 銀及冶銀術
第十四章 宗教及埋葬
第十五章 雜部
書摘/試閱
節錄自〈第二章 衣冠〉
紅頭嶼的衣服有三種。一叫麻衣tariri;一叫粗衣chidasam,一叫椰子衣agush-no-nyui。
(一)麻衣(《人類學寫真帖紅頭嶼部》第十四,B,2)材料為苧麻Boehmeria nivea(L.),用專有的機具編織而成。以我所收集的物件為準,長從肩膀到下部45釐米,寬47釐米,從前後看起來成四角形。織入染成黑色的纖維或木棉線做為裝飾。織入黑色纖維的部分叫matui。他們所用的黑色原料,是用燒過的木炭在石頭上磨後將其塗於纖維上製作而成。
他們稱木棉線為manila線(ituru-no-manila)或babagun。把木棉線稱為manila線,應該是因為認為其原料來自Manila。
麻衣原來是將兩塊寬45釐米,長94釐米的布料各從中間對折,前面敞開,只有後面縫合,衣領邊緣另用線縫合加固。
這種麻衣在當地不像粗衣那樣經常穿著,似有很自然的將其做為禮服的傾向。這種衣服男女雖無區別的穿著,但似主要為男子所用。
苧麻的土名叫pariparigan。據de Candolle [譯者注:Augustin Pyrame de Candolle ]《植物栽培起源》(Origin of Cultivated Plants),頁147介紹:Franchet及Savatier二氏認為日本也有;(Fruiticets et Sepibus) Blanco認為菲律賓群島也有。我迄今不知爪哇、Sumatsra等馬來諸島存在野生的苧麻,但據Rumphius介紹當地做為栽培植物確有存在。此外,Roxburgh認為Sumatsra的土人說有苧麻,但Miquel不相信。
紅頭嶼雖沒有野生的苧麻,但土人在家屋附近栽培,用竹籬環繞起來,取其纖維做衣服的原料。
與紅頭嶼的麻衣類似的是臺灣生蕃的衣服。其原料為苧麻,其製作方法也相同。稍異之處僅是衣身略長和織入紅色紋樣而已。黥面蕃在衣服的下部裝飾上be-ki-做成的紅線;高山蕃即布農蕃的衣服腰部不織入紋樣,而在布的邊緣織入紋樣。黥面蕃有流行穿半體衣的。布農蕃婦女穿的也是半體衣。紅頭嶼的麻衣完全類似於上述臺灣生蕃的衣服,在製作方法上和在蕃衣的腰部織紋樣上完全相同。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