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的肉身:在繪畫與電影之間(簡體書)
過得去(增訂版)(簡體書)
伊西斯的面紗(簡體書)
健步走(簡體書)
人的圖像:想像、表演與文化(簡體書)
列維納斯:與神聖性的對話(簡體書)
經濟神話學(簡體書)
傾聽之眼(簡體書)
真實的臨在(簡體書)
福柯考(簡體書)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圖像的肉身:在繪畫與電影之間(簡體書)
滿額折

圖像的肉身:在繪畫與電影之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輕與重”文叢,對“肉身”的現代視覺思考,在繪畫與電影之間的梅洛-龐蒂!
在梅洛-龐蒂後期哲學中有許多詩意而富於洞見的哲學表達,極好地闡明了當代圖像與人的關係。
《圖像的肉身》中的思考邀請我們踏上一條非常規哲學(a-philosophie)的道路,在生活的體驗與反思中尋找人與世界、人與人之間“親密的共存”。這是哲學有待完成的任務、是思想本身的任務,它引導著我們不斷從當前體驗世界的方式出發,對其做出新的理解和闡釋。它是梅洛-龐蒂哲學為我們留下的疑問和挑戰,也是這一有待完成的思想給予我們極大的財富。

作者簡介

莫羅•卡波內(Mauro Carbone。1956- ),法國里昂第三大學(讓-穆蘭大學)哲學教授,美學教授,法蘭西大學研究院(IUF)院士。曾在多所學術機構擔任訪問教授,如:英國華威大學(2004)、義大利科學院(2005)、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05)、北京大學哲學系(2009)等。
作為當代著名的梅洛-龐蒂研究學者,莫羅•卡波內教授對梅洛-龐蒂的討論始終不曾遠離對文學、藝術的思考(這也是梅洛-龐蒂本人在哲學思考中始終貫徹的原則),並且與他本人對當今社會文化現象的反思緊密結合,這不但為我們從哲學、美學角度閱讀、理解梅洛-龐蒂提供了鮮活豐富的闡釋和指引,也極大地擴展了我們審視當代文化、藝術及社會現象的批評視角。

譯者 曲曉蕊,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專攻當代美學方向。

名人/編輯推薦

“輕與重”文叢,對“肉身”的現代視覺思考,在繪畫與電影之間的梅洛-龐蒂!

肉身,作為梅洛-龐蒂後期哲學的關鍵性概念,一直隱現在詩性的語言與曖昧的界域之中。如何理解這樣一個“在傳統哲學中尚且無名”,“既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實體”的“存在之元素”?
《圖像的肉身》從“可見性”的角度對肉身的解讀,不僅是對概念本身的梳理與明析,更是對梅洛-龐蒂感性哲學的進一步深化,尤其通過對新的觀看方式的描述、以獨到的藝術視角對圖像在當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現出由藝術到政治、滲透于生存經驗之中的肉身哲學亦即對存在之境的敏銳體悟。《圖像的肉身》從現象學的視角對於圖像文化的反省非常獨特,深刻又輕盈。

目次

譯序 1
導言 肉身概念及當代視覺思考 1

第一章 肉身:一段誤解的始末 14
梅洛-龐蒂:自然(La Nature)作為肉身 14
胡塞爾,大地(La Terre)與肉身 17
弗蘭克、南茜、德里達:身體與肉身 21
亨利,肉身與粘土 25
南茜,肉身與石頭 29
梅洛-龐蒂,佛洛德主義與肉身 32
肉身,石頭與政治 35
世界化,“視覺領域”以及肉身的語義 40

第二章 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成為野蠻:梅洛-龐蒂看高更/高更看梅洛-龐蒂 45
怎樣的肉身?德里達對梅洛-龐蒂的反對 45
野蠻存在 48
高更與“基督教身體的解構” 53
幕遮與晦暗:繪畫中的可見性 57

第三章 “使人們看見”:梅洛-龐蒂與保羅•克利 64
不可見之物(la visubulié de l'invisible)64
當今的“詩畫一致“(ut pictura poesis畫如此,詩亦然)69
在巴羅克世界中思考哲學79

第四章 哲學家與導演:梅洛-龐蒂與面向電影的思考 86
不去解釋,而是使人們看見:電影與哲學的歷史共識 86
電影中的運動問題 104
圖像本體論:互為先導的旋進(précession réciproque)圖像122

第五章 肉身之光:梅洛-龐蒂後期思想中的反柏拉圖主義與新柏拉圖主義要求 137
一種全新的光的理念 137
沒有被理性之光照亮的理念:普魯斯特 142
撒布邏各斯之光:謝林 148
黑暗與光的聲音:赫耳墨斯•特裡斯墨吉斯忒斯(作為場域的chôra的肉身)151

第六章 在生活與哲學之間的感性理念 158
非常規哲學 (a-philosophie) 158
理念與空竅的同時誕生 164

人名譯名索引 176

書摘/試閱

肉身:一段誤解的始末
梅洛-龐蒂:自然(La Nature)作為肉身
“肉身”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似乎既久已有之、又十分新近。在二十世紀,它多被用來指代我們的身體與自然之間交流的可能性,通過這一方式令雙方都擺脫被笛卡爾主義簡化為客觀性的命運。更準確地說,“肉身”概念當前主要是命名那被胡塞爾稱為Leib、作為知覺和運動的經驗統一體的身體與作為“一種神秘的物件、並非客體的物件”的自然之間交流溝通的可能性——梅洛-龐蒂在闡述中重申了胡塞爾式的立場:“自然並非就在我們眼前,它是我們腳下的地面,不是在前面與我們相對、而是在下方支撐著我們”。而在未及完成的《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書稿後附的工作筆記中,他也簡明地寫道:“自然描述為人的另一面(肉身——而不是‘物質’)”。
眾所周知,正是梅洛-龐蒂在二十世紀思想史上第一個明確了“肉身”概念的哲學意義、描繪出這種“在任何哲學中都還尚且沒有名稱”的存在,因為它既非物質、也非精神、亦非實體,而是一切存在者所屬的共同肌理組織,其中每個身體、每個事物都僅僅作為與其他身體、其他事物的差別而出現。對他來講,“肉身”概念最終意味著所有存在者隸屬的共同界域。如果這樣去理解這個概念,我們會發現它的歷史遠比基督教對它的闡釋要久遠得多。實際上,梅洛-龐蒂用前蘇格拉底的“元素”概念、以及同樣來自前蘇格拉底哲學的ὁμοῦ ἦν πάντα(一切都渾然一體)——亞里斯多德認為這句話出自阿那克薩戈拉(Anaxagore),字面意義即為“世間萬般本為一”——來定義“肉身”。但梅洛-龐蒂並沒有將它與“本源”(l’origine)聯繫起來,而是用它來描述一種“本源性的”(originaire)存在,並特別指出它“並不在我們身後”,而是處於永恆的分裂(éclatement)之中。對此,梅洛-龐蒂指出,這是一種“始終迫近卻從未真正實現的可逆性”,對這樣一種可逆性現象的理解呼喚著“感性的本體論地位的重建”,他借鑒了胡塞爾在《觀念Ⅱ》§36中描述的手的被觸摸向觸摸體驗的轉化來對其進行解釋:它說明了,同時作為感知者和可感者,我們的身體與感性世界有著肉體上的親緣聯繫(charnellement apparenté),所以必須對感性的這一本體論地位給予應有的肯定。

胡塞爾,大地(la Terre)與肉身
梅洛-龐蒂對感性地位重建的重要性的認識直接得益于胡塞爾1934年寫下的一份手稿——1939年,梅洛-龐蒂作為最早到魯汶進行研究的外國學者之一有幸參閱了胡塞爾檔案庫。他讀到了一份名為《對哥白尼理論的顛覆》(Umsturz der kopernikanischen Lehre)的資料,這篇文章1984年由迪迪埃•弗蘭克(Didier Franck)譯為法文出版,重命名為L’arche-originaire Terre ne se meut pas(《作為原初方舟的大地靜止不動》)。
…………
在此基礎之上,梅洛-龐蒂進一步提出感知者和可感者同時從屬於同一“肉身”,它將我們的身體、他者的身體和世界中的物交織在一起,將我們整個包裹在一個還不存在主客體之分的“原生存在”(être brut)或“原始存在”(être sauvage)界域之中。在這界域中,知覺的產生是感覺和被感覺、感知與想像的不加區分、不斷交織,也就是說,知覺擁有在統覺中令缺席之物在場的能力,這表現為視覺的無所不在(ubiquité):
我在聖彼德堡,躺在自己的床上:在巴黎,我睜開雙眼看到了陽光。
這就是“感性的肉身”,是我們共同的歸屬、並讓我們在其中彼此互為歸屬,是它令我們得以交流和分享彼此的體驗。正如胡塞爾在《大地》一文中指出的,大地作為我們共同的地面,嚴格說來,無所謂靜止或是運動,它位於兩者之下、作為兩者同時的可能性,肉身同樣地也作為體驗交流必需的前提:因此,它潛藏于所有現實的交流和無交流之下。正因為如此,“感性的肉身”將擴展為歷史的肉身、語言的肉身甚至觀念性(l’idéalité)的肉身。實際上,觀念性本身也與它的肉身顯現不可分離、與喚起觀念性的世界圖景的肉身不可分離,因為它是一種盈溢、它由這些圖像構成、並超出了圖像的整體——就像梅洛-龐蒂在《眼與心》中寫到的:“當我透過水的厚度看游泳池底的瓷磚時,我並不是撇開水和那些倒影看到了它,正是透過水和倒影,正是通過它們,我才看到了它”。現象學的藍圖正是以這種方式重新展開,將關注焦點引向顯現、從而強調生成,並最終在保持各自矛盾特徵的前提下將它們納入存在之中,胡塞爾在《作為原初方舟的大地靜止不動》一書中就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