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簡體書)
人前不會緊張的37個說話術:輕鬆開口、不再怯場!提升溝通力,主動出擊的超強說話力!
巴黎式魅力(簡體書)
寫小說就這樣‽:給青年作家的信
吃出健康瘦:30萬粉絲追隨見證、開課秒殺,韓國最強減重女王瘦身22kg不復胖食譜大公開!101道高蛋白低碳水,3天速瘦,簡單易做,好吃才會成功的減重料理
殤否(全)
新金融帝國:智能時代全球金融變局(簡體書)
中國經濟評析與政策〈簡體書〉
Victor Dowd and the World War II Ghost Army
2025試題大補帖【行政法(含行政法概要)】(109~113年試題)測驗題型

TOP
5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唐明皇(簡體書)
滿額折

唐明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唐明皇》:如果唯讀一部歷史,你要讀大唐史;如果只懂一位帝王,你該懂唐明皇。他真是一位生命力極強的皇帝!早年,他意氣風發,建功立業,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巔峰——開元盛世;中年,他功成名就,遇到知己,創造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愛情傳奇;晚年,逢安史之亂,馬嵬泣血,太極宮裏他了卻殘生。也曾曆遍錦天繡地、華彩風流;也曾面對山河破碎,寂寞冷宮。他得到一切,又失去一切。這樣的生命比傳說更美麗。

著名學者蒙曼娓娓道來的講述,生動還原這盛衰交迭的國運,大起大落的人生!

作者簡介

蒙曼
著名歷史學者,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自2007年以來,五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唐玄宗與楊貴妃》,並出版相應書籍。她對歷史的敍述妙語連珠、引人入勝,語言極具風格,既有深厚的史學功底,又充滿了時代感和幽默感,產生巨大影響。

多次獲各種教學榮譽及獎項;曾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

名人/編輯推薦

讀懂唐明皇,

便讀懂大唐由盛轉衰背後的玄密!

便讀懂中國歷史唐宋大變革的深刻原因!

在唐明皇身上,壯麗事業和悲涼結局構成的強烈反差,讓我們對他飽含感情。而蒙曼的一支妙筆,更將這位歷史人物還原為一個與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有抱負有缺點的普通人。

在他身上,

奮發者看見勵精圖治;

浪漫者看見絕世愛情;

藝術家看見歌舞昇平;

哲學家看見顛倒命運。

色者迷色,空者悟空。

每個讀者都能讀出一曲屬於自己的盛世長歌!

 

序言
1995年暑假,我還是一個剛滿二十歲的大孩子。雖然已經在歷史系上了三年學,但是,對歷史是什麼並不甚了了,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迷惘。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之下,我漫遊到了西安,又搭順風車到了埋葬唐玄宗的泰陵。看到泰陵之前,我已經瞻仰過西安的許多勝跡了,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昭陵的石刻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帶著這樣的印象再來看泰陵,我真的震驚於它的卑小。難道,這不足一人高的石獅子守衛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盛世天子唐明皇嗎?搜尋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依稀記得,玄宗逝於安史之亂中。也許,天下大亂,陵寢就只好因陋就簡了?可是,清末更是亂世,慈禧太后的定東陵不也照樣奢華無比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回到學校,向來不求甚解的我竟然頗翻了幾本書。這才知道,慈禧定東陵之所以華麗,是因為它前前後後修了三十五年之久;而泰陵之所以簡陋,不僅僅因為成於亂世,更因為它是在唐玄宗逝世之後才開始修建,從動工到完成不足一年,豈有不倉促之理!得知這個緣由的一刹那,我心頭的震撼真是無以復加:唐玄宗當政四十四年,竟然不修陵寢!難道,這是一個不知道自己會死的皇帝嗎?差不多也就是在那一年,我決定要學唐史,我要瞭解這個不考慮死亡的時代!
如今,我真的在研究唐史、研究唐玄宗了。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呢?十多年前形成的印象並沒有改變——玄宗真是個極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旺盛的精力施之於政治,於是,就有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巔峰——開元盛世;中年以後,當他的政治熱情如潮水一般退卻時,旺盛的精力則施之於情愛,於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愛情傳奇。他追求完美,無論是道,是情,總要轟轟烈烈,總要發揮到極致,這才不負其才,不虛此生!在這樣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熱情,哪里還有死亡的位置呢!這不正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慷慨揮灑、盛唐氣象嗎!
然而,既然是一個無比鮮活的生命,那就會體現生命的自然規律。唐玄宗會變老,會倦怠,會改變追求的目標,也會轉移生活的重心。早年,他意氣風發,渴望建功立業,於是,觀滄海,歌大風,能文能武;中年以後,他功成名就,渴望享受生活,於是,賞名花,對妃子,亦醉亦仙。這樣階段性的生活安排本沒有錯——如果他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但是,他是皇帝,是專制時代的專制皇帝。這個角色需要他用權力意志控制一切,甚至控制自身。也許,清代的康熙皇帝做到了這一點,但是,唐玄宗做不到。當他對情的追求勝過對道的追求時,他就由明變昏了。隨之而來的是安史之亂,馬嵬泣血。一個曾經讓生命的力量臻於極致的皇帝,也最終耗盡生命,埋進泰陵的黃土。
和埋葬武則天的乾陵不同,泰陵沒有什麼傳說。但是,盛衰交迭的國運,大起大落的人生,讓唐玄宗的形象無比豐滿。“倚天把劍觀滄海,斜插芙蓉醉瑤台。”這樣的生命比傳說更美麗。
蒙曼
2009年12月24日

 

目次

◎前言/1

◎第一部玄宗出世

◎第一章天子風流/5

◎第二章憂患王子/17

◎第三章因禍得福/28

◎第四章異軍突起/38

◎第五章誅殺韋後/48

◎第六章太子監國/59

◎第七章榮登大寶/70

◎第八章巔峰對決/80

◎第九章姚崇拜相/92

◎第十章穩定皇位/103

◎第二部開元盛世

◎第十一章姚崇新政/117

◎第十二章姚崇罷相/128

◎第十三章宋璟守正/137

◎第十四章賢相滿朝/147

◎第十五章張說複出/157

◎第十六章二虎相爭/167

◎第十七章牛刀小試/178

◎第十八章封禪大典/189

◎第三部盛世危情

◎第十九章張說下臺/203

◎第二十章後位之爭/213

◎第二十一章寵臣興衰/224

◎第二十二章宰相紛爭/235

◎第二十三章二相登臺/246

◎第二十四章宰相鬥法/257

◎第二十五章太子風波/268

◎第四部物華天寶

◎第二十六章天寶繁華/281

◎第二十七章父納子妻/293

◎第二十八章六宮專寵/304

◎第二十九章文士風流/316

◎第三十章宰相弄權/332

◎第三十一章國忠發跡/347

◎第三十二章林甫敗亡/358

◎第三十三章醉生夢死/373

◎第五部長恨悲歌

◎第三十四章寵倖祿山/389

◎第三十五章君臣誤國/402

◎第三十六章范陽起兵/415

◎第三十七章潼關失守/428

◎第三十八章馬嵬之變/440

◎第三十九章玄宗退位/452

◎第四十章玄宗之死/465

◎第四十一章盛世長歌/478

◎大事紀年表/491

書摘/試閱

 大家都知道,開元天寶時代無疑是中國古代大大小小的盛世中最輝煌燦爛的一個。它是中國歷史的驕傲,更是玄宗個人的驕傲。可是,遺憾的是,唐玄宗不僅親手締造了典章煥然、文采風流的開元盛世,也親手把這個盛世葬送在安史之亂的戰火之中。白居易一曲《長恨歌》,寫盡了當年的風流,也寫盡了當年的無奈。盛衰更迭,悲喜交加,曾讓多少人唏噓流涕,扼腕歎息!在本書即將畫上句號的時候,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三個問題:第一,唐玄宗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皇帝?第二,大唐玄宗時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時代?第三,大唐盛世由盛轉衰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一、唐玄宗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唐玄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想講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他是一個有為的皇帝。中國古代,號稱有三大盛世: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在這三大盛世之中,開元盛世無疑是最為輝煌燦爛的一個。在經濟上,開元盛世創造了糧食儲備一萬萬石的奇跡,男耕女織,各得其所;在政治上,開元盛世擁有姚崇、宋璟等一代賢相,他們的能力和業績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遠無愧於西漢的蕭規曹隨,近不亞于唐初的房謀杜斷。在軍事上,王忠嗣、高仙芝等一批良將,在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朔方、河東、范陽、平盧、劍南等沿邊藩鎮縱橫馳騁,捍衛著大唐西到蔥嶺、東到大海的廣闊邊疆。在文化上,開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僅擁有李白、杜甫那樣的天才詩人,高僧一行那樣的科學奇才,還擁有司馬承禎、吳筠那樣的道教學者和張果那樣的道教仙家以及由天竺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構成的密教三傑——當時號稱開元三大士。

開元天寶年間有如此眾多的人才,有如此輝煌的功業,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首先就要歸功於唐玄宗的領導能力。他既能審時度勢,又有知人之明,這是盛世出現的重要保證。怎樣就叫審時度勢、知人善任呢?玄宗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永遠知道誰能幫他達到目的。臨淄王時期,他要皇位,他知道,劉幽求、王琚這樣的縱橫家是最好的選擇。開元初年,他要撥亂反正,讓國家儘快走上正軌,這時候,他知道多謀善斷的姚崇是最好的選擇。政治規模基本確立了,他要守制度、立法度,這時候,他知道,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宋璟是最好的選擇。再後來,國家已經安定繁榮的時候,他要文治,他知道一代文宗張說就是最好的選擇。文治過度,朝廷腐敗,全社會奢靡成風,這時候,他知道,清廉簡樸、刻苦自勵的李元紘、杜暹就是最好的選擇。國家長期快速發展,容易讓人產生自滿情緒,需要牛虻刺激一下的時候,韓休、張九齡這樣的直腸子就是最好的選擇。能夠隨時把握時代脈搏,再根據時代需要任命合格人選,這就是唐玄宗作為領袖有能耐的地方。

光有能力還不夠。開元盛世的到來,還要歸功於玄宗的政治道德。《舊唐書•玄宗本紀》說得很清楚:“我開元之有天下也,糾之以典刑,明之以禮樂,愛之以慈儉,律之以軌儀。黜前朝徼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後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樂而出宮嬪,明其教也……廟堂之上,無非經濟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論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碩,講道藝文。昌言嘉謨,日聞於獻納;長轡遠馭,志在於升平。”什麼意思呢?這段話列舉的其實是唐玄宗諸如黜落奸佞、焚燒珠翠、考核官吏等一系列政治舉措。《舊唐書》認為,這正是開元盛世到來的原因。

問題是,這些政治舉措的內在精神是什麼呢?一句話,克己復禮。唐玄宗難道不愛奢侈品嗎?他愛呀,唐玄宗是貴族公子哥出身,最懂得享樂了。可是開元初年,正是唐玄宗,把宮裏的奢侈品都搜出來,集中到院子裏燒了!唐玄宗難道不愛美女嗎?他也愛呀,唐玄宗號稱風流天子,怎麼可能不愛美人呢?可是開元年間,正是他把入宮多年的宮女們放回家了!唐玄宗難道不想聽好話嗎?想啊,是人都有這個弱點,唐玄宗那樣自視甚高的人更不例外。可是開元年間,正是唐玄宗把只會說好話的佞臣都貶官了!他破了這些陋習,那麼,他又立了什麼風氣呢?有一個故事很說明問題。根據筆記小說《次柳氏舊聞》記載:唐玄宗開元初年,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老臣的時候,每次在便殿召見他們,都從御座上站起來迎接;他們走的時候,也要走到門口送客。這是屈尊降貴、尊重大臣啊。另外,開元十二年,唐玄宗還頒佈敕令:“自今以後,諫官所獻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狀進來。所由門司,不得有停滯。……如有除拜不稱於職,詔令不便於時,法禁乖宜,刑賞未當,徵求無節,冤抑在人,並極論失,無所回避,以稱朕意。”這是不怕忠言逆耳,虛心納諫啊。正是因為有了唐玄宗一心求治的胸懷和勵精圖治的誠意,才最終成就了河清海晏、國泰民安的開元盛世。能夠做到這一點,還不是有為的皇帝嗎?

第二,他是一個有才的皇帝。中國古代從秦到清,幾百個皇帝,其中當然不乏有為之士。但是,就像毛主席在詞裏講的那樣:“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大多數有為的皇帝都只具備政治才華。當然,皇帝之中也不乏才子,像南唐後主李煜,所填之詞就獨步千古,號稱“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還有宋徽宗趙佶,那是瘦金體的創始人,宮廷畫家的知己,號稱書畫雙絕。可是,他們治國的本領又都太差了。誰能像唐玄宗那樣又能治國,又多才多藝呢?他不僅能創造開元盛世,還能寫詩,能作曲,能彈琵琶,能打羯鼓,騎馬打獵、揮杆打球也不在話下。他設立梨園,親自“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最終成為戲曲界尊奉的梨園鼻祖。過去藝人們演出之前,都要上香祈禱“老郎神”,所謂的老郎神其實就是唐玄宗。帝王活著的時候作威作福,大家司空見慣。但是,能夠在千載之下還享受民間自發祭祀的,除了唐玄宗,恐怕再沒有別人了!

但是,不要以為唐玄宗只有藝術才華,在思想領域,唐玄宗也不乏創造。他曾親自為《孝經》、《老子》、《金剛經》作注。《孝經》是儒家經典,《老子》是道家經典,《金剛經》是佛教經典,儒釋道三家也正是當時中國最主流的思想體系。玄宗為什麼要給這三部經典作注釋呢?這就叫做三教並重,三教合流。這不正是中國後期思想領域發展的主旋律嗎?能認清思想發展的脈絡,本身就算是有思想了。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導和提倡之下,開元盛世才顯得格外文采煥然。文化的保存和傳播都要靠圖書,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其著錄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為之書,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藏書是為了保存以往的學問,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開創未來,培養未來的學者。怎麼培養呢?辦學校。開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下令天下州縣,每鄉都要設置學校一所,以教授學生。正因為這樣重視文教,當時的社會溫文爾雅,蔚然成風。按照《舊唐書•玄宗本紀》的說法,就是“垂髫之倪,皆知禮讓”。有這樣風雅的皇帝,有這樣風雅的社會風氣,唐代人才輩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他是一個有情的皇帝。說到唐玄宗的情,恐怕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和楊貴妃的愛情了。這段愛情經過《長恨歌》的描摹,早已經家喻戶曉。李楊愛情固然感人肺腑,但是,如果只是鍾情妃子,那陳朝的陳後主陳叔寶、南唐的李後主李煜也能做到。唐玄宗的用情可比這廣泛多了。他還愛誰呢?愛兄弟。我們知道,因為皇權的獨尊性,所以皇家少真情,即使是兄弟之間,也常常發生你死我活的鬥爭。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手刃兄弟不是最好的證明嗎!可是,類似的事情在唐玄宗身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唐玄宗兄弟一共五個,他排行老三,經歷了少年時期的同甘共苦後,唐玄宗對兄弟一直表現得眷眷深情。特別是大哥李憲(李成器),雖然位居嫡長子之尊,但是,在李隆基當皇帝這個問題上謙退恬淡,全立相助,更讓玄宗感激。開元二十九年(741),李憲病逝,唐玄宗親自寫了祭文,放在大哥靈前。祭文寫道:“隆基白:一代兄弟,一朝存歿,家人之禮,是用申情,興言感思,悲涕交集。大哥孝友,近古莫儔,嘗號五王,同開邸第。遠自童幼,洎乎長成。出則同遊,學則同業,事均形影,無不相隨。頃以國步艱危,義資克定,先帝禦極,日月照臨。大哥嫡長,合當儲貳,以功見讓,爰在薄躬。既嗣守紫宸,萬機事總,聽朝之暇,得展於懷。十數年間,棣華凋落,謂之手足,唯有大哥。令複淪亡,眇然無對,以茲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殂謝?所貴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為不朽。大哥事蹟,身歿讓存,故冊曰讓皇帝,神之昭格,當茲寵榮。”在這篇祭文中,把大哥封為皇帝,雖然奇特,卻並不能真正讓人感動。但是,一個皇帝,能夠記得自己還是大哥的弟弟,卻真正顯示出了人性的光輝!但是,講到唐玄宗的情,更有光輝的還不是愛兄弟,而是愛百姓。我們不是講過潼關失守,唐玄宗從長安出逃四川嗎?經過儲存錢帛的左藏庫時,楊國忠說:“無為賊守。”想要把它燒毀。唐玄宗怎麼決定呢?他愀然不樂,說:“賊來不得,必更斂于百姓;不如與之,無重困吾赤子。”經過便橋之後,楊國忠為了截住追兵,就把橋燒了。唐玄宗回頭看見火光,明白了怎麼回事後,馬上讓高力士帶人把火撲滅了。他說:“士庶各避賊求生,奈何絕其路!”唐玄宗固然對安史之亂的爆發要負責任,但是,儘管如此,一個皇帝,在後有追兵、前途未蔔的逃難路上還能想到百姓的利益,也就算難能可貴了。

唐玄宗是一個集有才、有為、有情於一身的風流天子。那麼,唐玄宗所開創的開元天寶時代,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二、大唐玄宗時代是個怎樣的時代?

第一,這是一個富裕的時代。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國家的富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地關係的平衡程度。唐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人口與土地的平衡關係解決最好的時代了。按照《通典》的記載,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全國共有戶籍人口5288萬人。而根據今天學者們的測算,當時唐朝全國實際人口應該超過7000萬。這麼多的人口,對應的可耕地有多少呢?根據現有史料推算,當時全國實際耕地面積約850萬頃,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6.6億畝。這意味著,當時人平均佔有的可耕地面積超過9畝。這是一個在當時生產力水準下相當協調的比例。對比一下今天的情況就知道了。現在中國的可耕地面積大約18億畝,可是,人口也多達13億,平均每人佔有的耕地才剛剛1.4畝,已經遠遠比不上唐玄宗時代了!正是因為人地關係和諧,大多數人都能做到耕者有其田,所以才會有杜甫所謂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第二,這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舉一個例子,唐朝有一個大詩人叫王翰,傳世作品不多,但是,其中一首《涼州詞》就足以傳唱千古了。詩是這樣寫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慷慨悲涼而又意氣昂揚,確實有盛唐風骨。那麼,寫詩的王翰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一言以蔽之,他是一個極張揚的人。王翰很早就考中了進士,但是,按照唐朝規定,考中進士之後並不立刻授官,而是還要由吏部銓選方能授職。可是,王翰平時生活太招搖了,不僅“櫪多名馬,家有妓樂”,而且還“發言立意,自比王侯”。這樣的人難免招人忌恨,所以,吏部對他不感興趣,進士及第四年還沒給他安排工作。怎麼辦呢?王翰不是深刻反省自己,從此夾著尾巴做人,反而來到京師,公然在吏部衙署的東邊張貼了一張榜文。這個榜文其實就是一個海內文士排行榜,把天下所有的文士劃分為九等,其中,他自己赫然位列第一等,和張說、李邕等大文豪比肩。榜文一出來,長安城觀者萬計,朝野譁然,這還不夠個性張揚嗎?不過,更有個性的還不是王翰,而是他的粉絲——崔老太太。今天的粉絲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都有什麼舉動呢?有的獻花,有的擁抱,有的追車,有的接機。那麼,崔老太太怎麼表達對王翰的感情呢?搬家,跟他做鄰居。怎麼回事呢?崔老太太的兒子叫杜華,也是個文人,想買一套房子,徵求母親的意見。崔老太太就對兒子說:當年孟母三遷,不過是為了找個好鄰居。今日我家擇居,你若能與王翰為鄰,我便心滿意足了。結果,杜華果然就謹遵母命,把房子買到了王翰家旁邊。買房不挑綠化率,不挑交通,不挑戶型,專挑一個會寫詩的鄰居,誰敢說這崔老太太不浪漫,沒個性呢?

第三,這是一個奮發向上的時代。所謂開元盛世不僅是一個物質指標,更是一個精神指標。唐玄宗時代,人們的精神氣象怎麼樣呢?筆記小說《集異記》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開元年間,有三個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這三個人寫詩的名聲不相上下,平時也私交甚篤,沒事經常在一塊玩。有一天下雪,他們三個一塊兒逛到一個酒樓,打算喝點小酒,擋擋寒。這時候,忽然有十多個皇家梨園弟子,也到這個酒樓聚會,而且還招了四個歌女跟他們一起唱卡拉OK助興。唱什麼呢?當時的詩都是可以唱的,所以,這些人就唱當時的流行詩。三個詩人一看,突發奇想,就說:我們在詩壇上都很有名,可從沒有分個高下,現在不如打個賭,她們唱咱們三個誰的詩多,就說明誰最高明。一會兒,有一個歌女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不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嗎?王昌齡一聽馬上說:我有一首了!說完,還在牆上畫了一條橫線做記號。接著,又一個梨園弟子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雲居。”這是高適的詩呀,高適也畫了一個橫道。再接著,一個歌女又唱了一首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就是“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那首。一看這陣勢,王之渙可著急了,他說:唱歌的這幾個人都不怎麼樣,欣賞水準太低。我寫的詩都比較陽春白雪,她們根本就不懂!說著,他指了指幾個歌女中最漂亮的那個,說:咱們就賭這個小姑娘。如果她也不唱我的詩,我甘願服輸,一輩子也不和你們再爭高低!但是,如果她唱我的詩,你們可要跪在地下,拜我為師。其他兩個人都同意了。過了一會兒,這個漂亮姑娘開始唱了。她唱什麼呢?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誰的呀?王之渙的《涼州詞》呀!王之渙這下可來精神了,對其他兩個人說:這下知道我的厲害了吧?三個人一起哈哈大笑。那些梨園弟子和歌伎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走過來問他們說:有什麼事讓你們覺得這麼可笑?王昌齡他們說:你們剛才唱的都是我們寫的詩,我們正拿你們打賭呢!我們說過,唐朝是詩的國度,詩人到處受到追捧。聽見王昌齡這麼說,這些藝人比今天的粉絲看見周傑倫還激動,爭相下拜,說:我們肉眼凡胎,都沒看出幾位神仙來,趕緊給我們個面子,和我們一起喝兩杯吧!結果,三個詩人都是一醉方休。這就是特別著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

講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問題呢?我想說明,那個時代,文人們的精神真是開朗向上,社會也真是和諧風雅。詩人賽詩,歌女唱詩,梨園弟子彈琴助興,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事啊!再看看清朝範進中舉的愚昧和瘋狂,我們能不感慨嗎?為什麼開元盛世,文人的精神這麼活潑開朗呢?我想,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給人提供了比較合理的發展空間。漢武帝時代,文人的出路多不多呢?不多。當時國家選拔官吏,除了從軍立功之外,就兩個主要管道,一個是任子,就是接爸爸的班;還有一個是資選,就是花錢買官。一個文人,如果沒錢,再沒有一個好老子的話,就很難有出頭之日了。那麼,清朝的康乾盛世,文人出路多不多呢?其實也不多。當時雖然有科舉制,但是早就走上了八股取士的死胡同,嚴重壓抑了人的創造力。但是玄宗時代就不一樣了,經過唐前期的發展和唐玄宗本人的大力提倡,科舉制已經初步成熟,但是又並不腐朽,考科舉也就成為文人們最主流的上升之路了。那麼,當時科舉考試考什麼呢?就考寫詩。要知道,詩的本質就是自由和激情,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文人,能不自信、能不向上、能不風流嗎?

第四,這是一個國際化的時代。怎樣才叫國際化呢?舉一個數字大家就知道了。根據《唐六典》記載,開元時期到唐朝朝貢的藩國有70多個。形形色色的異邦人,到唐朝來幹什麼呢?有政治使節,有留學生,有學問僧,但是,最多的還是商人。在唐朝,只看一個地方,就知道當時的國際化程度了。哪兒呢?長安城的西市。大家知道,長安城一共有兩個市場,一個東市,一個西市。唐朝的對外貿易主要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的。中國商人從長安往西走,反過來,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商人則沿著絲綢之路從西邊往長安來。這樣一來,西市自然占盡了地利之便。在這兒,既雲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更雲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寶貝。因為西市太繁華了,簡直就像一個吸金窟一樣,所以,在當時又號稱金市。西市周圍,像是景教(也就是基督教)的教堂、中亞胡人的聚居區,到處都是胡人生活的痕跡。在這之中,什麼最引人注目呢?胡姬。就是胡人的少女,亦或少婦。她們隨著父親、哥哥或者是丈夫經過漫漫長途來到長安,來到西市,幹什麼?她們幹得最多也幹得最好的職業就是小酒館的服務生了。這些皮膚白皙、能歌善舞的女郎,迷倒了不知多少多情的唐朝小夥子。李白不是有一首詩嗎? “五陵少年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事實上,不光是迷人的胡姬走進了唐人的生活,同樣迷人的胡馬、胡香、胡藥乃至普通人家飯桌上的胡餅,都悄悄地吸引著唐朝人,也影響著唐朝人,甚至變成了唐朝文化的一部分,這就叫做張開雙臂,擁抱世界!

但是,我們也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只能接受外來文化,而不能輸出自身文化,那就不能稱為大國。大唐玄宗時代,不光是熱情擁抱世界的時代,更是熱情回饋世界的時代,怎麼回饋世界呢?兩個途徑。第一,接納東亞各國的留學生、學問僧來學習大唐文化。第二,自己走出國門,傳播文化。在傳播文化的使者中,最有名的就是鑒真和尚了。他從玄宗天寶元年(742)開始,立志到日本傳播佛教,經歷了五次渡海失敗之後,仍然百折不撓,終於在第六次的時候成功了。這一年,已經是天寶十三載(754),而且,這時候,鑒真和尚已經雙目失明了。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精神啊!鑒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10年,不僅成為日本律宗的開山大師,而且給日本帶去了建築、藝術、醫學等方面的知識,最後在日本圓寂。事實上,當時唐朝向東亞國家輸出的可不止是佛教,更重要的還是本土產生的儒家思想。就是在唐朝,一個以儒家文化為底蘊的所謂東亞文化圈形成了。這樣的國際影響力,不正是盛世最重要的表徵麼!

聽完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可能有人要有疑問了,唐玄宗所開創的開元天寶時代,既然是如此的富裕開放、如此的風雅和諧,為什麼還會爆發安史之亂,讓大唐從太平盛世轉眼就跌入了天下大亂的深淵呢?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三、 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原因是什麼?

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重點談兩個原因。第一,社會發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要知道,唐玄宗時期是社會高度發展、變革特別激烈的時代,很多舊制度都失效了,替代它們的新制度正在形成。但是,任何一種新制度都需要長期磨合才能成熟。而在成熟之前,它必然存在缺陷,可能誘發危機。就拿給唐朝釀成大禍的節度使制度來說吧。它本來是為了解決府兵制既擾民、戰鬥力又差,還缺乏邊防常備軍的窘境而產生的,它的出現本來是好事,也解決了當時唐朝軍事上的大難題。但是,這種制度也存在著缺陷。什麼缺陷呢?它把兵權都集中到邊將手裏,形成了所謂內輕外重的不穩定結構。一旦節度使的忠誠出現問題,危機就會應運而生。換言之,這本來就是一種還不成熟的制度。這就需要用人的智慧來駕馭,來補足了。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唐玄宗時代由盛轉衰的第二個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層面也出問題了。

出現什麼問題了呢?唐玄宗逐漸陶醉于開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再也不肯克己復禮,而是變為驕奢淫逸了。開元年間,唐玄宗不是把宮裏的奢侈品都搜出來燒了嗎?但是,天寶年間,專為貴妃刺繡的女工就有700人。開元年間,唐玄宗不是把宮女都放回家了嗎?但是到了天寶時代,他又開始到處訪求美女了!而且,為了選美,唐玄宗還特地設置了一個使職,叫花鳥使,由宦官擔任,專門到民間挑選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元稹有一首詩叫《上陽白髮人》:“天寶年中花鳥使,撩花狎鳥含春思。滿懷墨詔求嬪禦,走上高樓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閨闈不得偷回避,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垂淚。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宮作宮婢。”一個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活生生地拆散別人的家庭,這難道不是奢侈腐化,不是墮落嗎?既然在精神上已經不再勵精圖治,政治上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唐玄宗後期,在政治上有兩大失誤,第一是任相失誤,第二就是拒絕納諫。我們講過,開元年間,唐玄宗一直是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宰相人選。這些宰相都能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都能隨時指正唐玄宗的失誤,正是他們和玄宗一起締造了輝煌燦爛的開元盛世。但是,從開元後期開始,唐玄宗越來越懈怠朝政,也越來越喜歡柔順能辦事的李林甫了。李林甫不是一個有遠見、能夠把握政治方向的人。更要命的是,他也不是一個正人君子,平生最擅長嫉賢妒能,打擊異己。自從他當了宰相,玄宗就再也聽不到高瞻遠矚的真知灼見了,社會問題也長期得不到解決,國家能不走下坡路嗎?本來,如果宰相不行,還可以用納諫制度來調整,來彌補。但是,到了天寶年間,不僅是李林甫、楊國忠他們不讓唐玄宗聽到不同意見,就是唐玄宗本人,也不願意再聽逆耳忠言了。安史之亂爆發前,有人向玄宗彙報安祿山要謀反的事,他聽也不聽,就直接把人家送到安祿山那裏去。這樣拒絕批評、拒絕建議,能不天下大亂嗎?唐玄宗為什麼會犯這樣大的錯誤呢?有一句詩說得好:“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玄宗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其實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驕奢之心啊。

唐玄宗前前後後一共當了46年皇帝。在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後期昏聵,這基本已經成為歷史的共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除了唐玄宗個人不能加強修養、善始善終之外,是不是也有皇帝制度的責任呢?我們講過,皇帝本質上講是沒有退休制度的,只要不死,就只能一直做下去。可是,人的精力其實恰恰和年齡成反比,當政時間越長,皇帝昏聵的可能性就越大。號稱千古一帝的唐太宗僅僅當政23年,就出現了統治後期不如前期的問題,而唐玄宗的任期則整整是太宗的兩倍。試想,如果唐玄宗也像太宗那樣只當政23年的話,誰能說他不是最偉大也最完美的皇帝呢?但事實是,無論他有多年邁、多懶惰、多昏聵,他這個皇帝都只能一直當下去,從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當到中年的志得意滿,再當到老年的沉迷荒唐,這不也是一種悲哀嗎?皇帝的悲哀最終造成了大唐的悲劇。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的統治黯然結束,大唐盛世也一去不返了。

西元762年,唐玄宗走完了自己毀譽交織的一生,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簡稱唐明皇。有一個叫鄭丹的詩人在《明皇帝挽歌》裏寫道:“律曆千年會,車書萬里同。固期常戴日,豈意厭觀風。地慘新疆理,城摧舊戰功。山河萬古壯,今夕盡歸空。”這首詩寫得豪邁,但是,也寫得悲情。事實上,我想,無論是偉大還是渺小,人的肉體終將寂滅,但是,讓每個人覺得安慰的是,山河不老,盛世的精神永存。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