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身體、自在天:印度宗教社會思想中的身體觀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自古以來,人類對身體的好奇不曾停止;
在印度文化中,身體首先反映出社會制度的階級觀。
本書要講的,即是古代至中世印度宗教身體觀的發展。
‧國內印度學研究權威重量級專著
‧深入研究印度宗教文化者必讀
----------------------------------------------------------------------------------------------------------------------------------------------------------------------------
這本書是中文世界少數有關印度宗教社會思想史的專論作品。作者透過身體觀在印度思想史的開展,探討了從初期到中世相關印度思潮演變的重大意涵。書中以婆羅門和佛教在印度思想史之互動為論述主軸,具體而微地討論了普世社會、奧義書身體現象學,佛教身念觀、自在天,觀自在,密續及神意裁判等主題,將印度宗教社會思想史的重要課題作了深入而具比較意義之宏觀考查。
作者為國內研究印度宗教的開創性學者,擁有良好的語言文獻學訓練,熟習印度宗教典籍與當代國際學界的研究成果,全書展現對印度宗教社會思潮的淵博學識,以及極具創見的學術見解。
在印度文化中,身體首先反映出社會制度的階級觀。
本書要講的,即是古代至中世印度宗教身體觀的發展。
‧國內印度學研究權威重量級專著
‧深入研究印度宗教文化者必讀
----------------------------------------------------------------------------------------------------------------------------------------------------------------------------
這本書是中文世界少數有關印度宗教社會思想史的專論作品。作者透過身體觀在印度思想史的開展,探討了從初期到中世相關印度思潮演變的重大意涵。書中以婆羅門和佛教在印度思想史之互動為論述主軸,具體而微地討論了普世社會、奧義書身體現象學,佛教身念觀、自在天,觀自在,密續及神意裁判等主題,將印度宗教社會思想史的重要課題作了深入而具比較意義之宏觀考查。
作者為國內研究印度宗教的開創性學者,擁有良好的語言文獻學訓練,熟習印度宗教典籍與當代國際學界的研究成果,全書展現對印度宗教社會思潮的淵博學識,以及極具創見的學術見解。
作者簡介
黃柏棋
臺南佳里塭子內人,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哈佛大學神學研究碩士,梵語與印度研究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現任教於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作者是國內第一位遠赴印度拉賈斯坦邦耆那教國際學院(Jain Vishva Bharati)學習梵語與耆那教的華人,也是研究初期佛教、中世印度教發展及其與佛教互動的學者。
臺南佳里塭子內人,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哈佛大學神學研究碩士,梵語與印度研究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現任教於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作者是國內第一位遠赴印度拉賈斯坦邦耆那教國際學院(Jain Vishva Bharati)學習梵語與耆那教的華人,也是研究初期佛教、中世印度教發展及其與佛教互動的學者。
目次
謝辭
導論
第一部分 初期身體觀
第一章 身體與普世社會:《梨俱吠陀》之原人歌與創世神話
第二章 從原人祭到馬祭:梵我如一與初期奧義書之身體與宇宙觀
第三章 從身防護到身修習:以身至念為例之初期佛教身體觀
第二部分 中世身體觀
第四章 身體與神觀:從自在天思想的開展看印度教之興起
第五章 菩薩與救度:從觀自在之身看佛教與印度教之互動
第六章 從沙門到行者:密續真言化身之身體觀
第三部分 司法身體觀
第七章 真理與身體之試煉:論中世印度之神意裁判
後語
註釋
參考文獻
縮寫對照表
語彙對照表
專書索引
導論
第一部分 初期身體觀
第一章 身體與普世社會:《梨俱吠陀》之原人歌與創世神話
第二章 從原人祭到馬祭:梵我如一與初期奧義書之身體與宇宙觀
第三章 從身防護到身修習:以身至念為例之初期佛教身體觀
第二部分 中世身體觀
第四章 身體與神觀:從自在天思想的開展看印度教之興起
第五章 菩薩與救度:從觀自在之身看佛教與印度教之互動
第六章 從沙門到行者:密續真言化身之身體觀
第三部分 司法身體觀
第七章 真理與身體之試煉:論中世印度之神意裁判
後語
註釋
參考文獻
縮寫對照表
語彙對照表
專書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