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內容
簡介 會說話的文學經典
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
個人修養、處事哲學、經商謀略、治國之道的至高學問
《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哲學中的經典,
作者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其淵博的學問和超脫世俗的思想,
深受孔子、歷代帝王、中外文人和政治家的肯定,
從修身、齊家、治學,到治國、平天下
任何人都能在這部經典中找到所需要的智慧。
獨家提供
真人朗讀QR Code
靜心抄寫頁
可讀、可聽、可寫,
深刻體會玄之又玄的哲學思想蘊含
簡介 會說話的文學經典
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
個人修養、處事哲學、經商謀略、治國之道的至高學問
《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哲學中的經典,
作者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其淵博的學問和超脫世俗的思想,
深受孔子、歷代帝王、中外文人和政治家的肯定,
從修身、齊家、治學,到治國、平天下
任何人都能在這部經典中找到所需要的智慧。
獨家提供
真人朗讀QR Code
靜心抄寫頁
可讀、可聽、可寫,
深刻體會玄之又玄的哲學思想蘊含
作者簡介
作者
簡介 【原著簡介】
(春秋)老子
李聃,姬姓李氏,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春秋末期,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人,是中國古代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李聃被尊為道教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首。
其著作《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文字簡潔、富有韻律感。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被稱《道經》,講述宇宙的根本,道出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以及明暗變幻的微妙;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被稱《德經》,講述處世方略,道出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長生久視之道。
【解譯簡介】
東籬子
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文學研究和文字工作多年,致力於推廣古典文學閱讀活動,著有多部經典文學的解譯作品。本書是其最新力作,期待能讓更多人體悟《道德經》中的超凡智慧,不被物欲所迷惑,並對人生有更進一層的啟發和成長。
簡介 【原著簡介】
(春秋)老子
李聃,姬姓李氏,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春秋末期,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人,是中國古代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李聃被尊為道教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首。
其著作《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文字簡潔、富有韻律感。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被稱《道經》,講述宇宙的根本,道出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以及明暗變幻的微妙;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被稱《德經》,講述處世方略,道出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長生久視之道。
【解譯簡介】
東籬子
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文學研究和文字工作多年,致力於推廣古典文學閱讀活動,著有多部經典文學的解譯作品。本書是其最新力作,期待能讓更多人體悟《道德經》中的超凡智慧,不被物欲所迷惑,並對人生有更進一層的啟發和成長。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
1.大道看「有無」
2.大道看「禍福」
3.大道看「堅柔」
4.大道看「曲直」
5.大道看「簡繁」
6.大道看「無為」
7.大道看「動靜」
8.大道看「虛實」
9.大道看「巧拙」
第二章 修身之道:謙謙君子的養成法則
1.聖人都知道自己的無知
2.自矜者不會長久
3.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4.善下者為王
5.不武不怒,不與人爭
6.內斂方能成名士
7.取長補短天之道
8.不視,不聽,不搏 .
9.時常提醒自己做個正直的人
10.美善與邪惡相距多遠
11.「德」是修身養性的甘霖
第三章 養心之道:純真、幸福是根本
1.超然曠達,寵辱不驚
2.道是簡單的,快樂也是很簡單的
3.心「虛」是一種境界
4.一切都會逐漸轉好
5.像水一樣保持自己純真的本性
6.靜止的水才清
7.欲心雜念使人心累
8.知道「止」就沒有那麼累了
9.得失都是「道」
10.不要想得太多、太遠
11.無「患」即無憂
12.無拘無束,給心靈一片廣闊的天地
13.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
第四章 處世之道:遊刃有餘地立足於世
1.誠信不足就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2.不要輕易許諾
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4.不要固執地堅持己見
5.示人以弱,將鋒芒隱藏起來
6.「道」無須言說
7.剛柔並濟,進退有道
8.給別人留點空間
9.神龍在天,不見首尾
10.為人處世必須具備「大」的胸懷
第五章 待人之道:包容、善良是待人良方
1.不要隨意傷害人
2.智者都明白成人達己的道理
3.用平等之心看天下
4.學會包容,終身不殆
5.付出時不要想著回報
6.君子須有仁慈之心
7.真正的朋友不在於多少
8.天道公平,作惡必受懲
9.受到傷害不要急於報復
10.待人接物要以「和」為本
11.美善的言辭可以贏得尊重
12.施比受更有福
第六章 謀事之道:踏實穩健,萬事可成
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萬丈高樓平地起
3.聖人更懂得如何去做正確的事
4.天下事須做精、做細
5.踮著腳是站不穩的
6.不要被主觀感覺所束縛
7.謹慎地開始,堅持到結束
8.空杯子才能用來盛水
9.處亂不驚,變弱為強
10. 不因艱險失去鬥志
11.勤而行之,可為「上士」
12.正確地思考,小心地謀畫
13.做事的「大道」取法於自然
第七章 為上之道:管理其實很簡單
1.為上者要有不爭無為之德
2.善用人者,為之下
3.要聽得進忠告
4.用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
5.做領導的必須以身作則
6.上有「為」,則民難治
7.最簡單的管理之道
8.有權不可無威
9.治大國若烹小鮮
10.民眾不需要太多煩瑣的法令
11.施政不可過於苛刻
12.天道坦然而善謀
第八章 避禍之道:清醒、淡泊方可保全自身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功成而不可居
3.功成身退也是不錯的選擇
4.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5.魚再得勢也不能離開水
6.當糊塗時則糊塗
7.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8.不爭則無禍害之憂
9.用超然的心態看待眼前的榮華富貴
10.事盛則衰,物極必反
附錄:《道德經》全文
道德經靜心抄寫
1.大道看「有無」
2.大道看「禍福」
3.大道看「堅柔」
4.大道看「曲直」
5.大道看「簡繁」
6.大道看「無為」
7.大道看「動靜」
8.大道看「虛實」
9.大道看「巧拙」
第二章 修身之道:謙謙君子的養成法則
1.聖人都知道自己的無知
2.自矜者不會長久
3.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4.善下者為王
5.不武不怒,不與人爭
6.內斂方能成名士
7.取長補短天之道
8.不視,不聽,不搏 .
9.時常提醒自己做個正直的人
10.美善與邪惡相距多遠
11.「德」是修身養性的甘霖
第三章 養心之道:純真、幸福是根本
1.超然曠達,寵辱不驚
2.道是簡單的,快樂也是很簡單的
3.心「虛」是一種境界
4.一切都會逐漸轉好
5.像水一樣保持自己純真的本性
6.靜止的水才清
7.欲心雜念使人心累
8.知道「止」就沒有那麼累了
9.得失都是「道」
10.不要想得太多、太遠
11.無「患」即無憂
12.無拘無束,給心靈一片廣闊的天地
13.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
第四章 處世之道:遊刃有餘地立足於世
1.誠信不足就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2.不要輕易許諾
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4.不要固執地堅持己見
5.示人以弱,將鋒芒隱藏起來
6.「道」無須言說
7.剛柔並濟,進退有道
8.給別人留點空間
9.神龍在天,不見首尾
10.為人處世必須具備「大」的胸懷
第五章 待人之道:包容、善良是待人良方
1.不要隨意傷害人
2.智者都明白成人達己的道理
3.用平等之心看天下
4.學會包容,終身不殆
5.付出時不要想著回報
6.君子須有仁慈之心
7.真正的朋友不在於多少
8.天道公平,作惡必受懲
9.受到傷害不要急於報復
10.待人接物要以「和」為本
11.美善的言辭可以贏得尊重
12.施比受更有福
第六章 謀事之道:踏實穩健,萬事可成
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萬丈高樓平地起
3.聖人更懂得如何去做正確的事
4.天下事須做精、做細
5.踮著腳是站不穩的
6.不要被主觀感覺所束縛
7.謹慎地開始,堅持到結束
8.空杯子才能用來盛水
9.處亂不驚,變弱為強
10. 不因艱險失去鬥志
11.勤而行之,可為「上士」
12.正確地思考,小心地謀畫
13.做事的「大道」取法於自然
第七章 為上之道:管理其實很簡單
1.為上者要有不爭無為之德
2.善用人者,為之下
3.要聽得進忠告
4.用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
5.做領導的必須以身作則
6.上有「為」,則民難治
7.最簡單的管理之道
8.有權不可無威
9.治大國若烹小鮮
10.民眾不需要太多煩瑣的法令
11.施政不可過於苛刻
12.天道坦然而善謀
第八章 避禍之道:清醒、淡泊方可保全自身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功成而不可居
3.功成身退也是不錯的選擇
4.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5.魚再得勢也不能離開水
6.當糊塗時則糊塗
7.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8.不爭則無禍害之憂
9.用超然的心態看待眼前的榮華富貴
10.事盛則衰,物極必反
附錄:《道德經》全文
道德經靜心抄寫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