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課題16問(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學校教育科研智慧叢書
ISBN13:9787567568884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潘國青; 楊四耕; 崔春華
出版日:2017/10/18
裝訂/頁數:平裝/230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龍頭課題是一種把課題研究與學校變革融合起來的比較有效的方式。學校確立自己的龍頭課題,能夠給自己準確的定位,帶動學校內涵式發展。本書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學校教科研的常見問題,以現實案例切入,分析了現有問題,能夠幫助學校迅速發現短板,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作者簡介
楊四根,筆名楊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課程與教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專業畢業,獲教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
名人/編輯推薦
一所學校,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為什麼要有龍頭課題?一些人對此理解還不太深刻,認識還不太到位,需要“思想啟蒙”,需要“意義澄明”。有經驗的校長和教師都知道,一個好課題可以帶動一所學校的發展,可以帶動學校多方面工作的良性循環,可以讓大多數教師參與其中,可以讓學校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說,一個好課題,一所好學校。實踐證明,龍頭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
序
前 言
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科研”猶如一面鮮豔的旗幟,一直引領著全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在這30多年中,是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30多年,也是中國教育產生巨大變革的30多年,也是上海基礎教育按照高標準、高質量要求穩步發展的30多年。
兩次(PISA)測試,上海中學生評估成績和2016年的TALLS教師教學調查報告,告示了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處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國際上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的考察和研究認為,上海基礎教育的領先,學生的發展,關鍵在教師;並認為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的教研制度是上海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這是與學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學校重視教育科學研究,鼓勵教師投身的教育研究密切相關;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和從事的教育科研活動中專業得到了提高和昇華。
應該說,前幾年,教研在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中的作用已為人所知。但學校教育科研作為基層學校解決問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的作用,上海以教育科研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典型經驗尚未引起世人足夠重視和關注,或者說,這方面的經驗尚未被清晰地提煉和總結。教育科研為何促進、如何促進學校發展等機理尚未被完全揭示,有待深入地挖掘。“教育科研”作為促進上海中小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的動力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理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關注和珍惜。
近年來,上海新優質學校項目,農村委託管理項目的推進,一批有著鮮明的“平民教育”意識和相對薄弱的學校的發展受到了極大關注,新優質學校的崛起,薄弱學校的轉變,促進了上海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這些成功的案例和經驗,應該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輻射。相對而言,對一批一流的傳統名校、百年老校,示範校、實驗校的關注不夠。如何總結提煉一流學校辦學理念和先進經驗,以示範、輻射作用引領上海中小學的高位、優質持續發展其實至關重要,上海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國際化大都市,需要有國際的視野,世界的眼光。一流教育,需要各級各類各層次的典型先進的引領,更需要代表先進辦學理念、辦學水平,教育現代化、國際潮流的一流名校的引領。一流名校的創新發展,名校效應其關注度、幅射度和影響力更大,上海名校應該引領風騷,成為上海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領頭羊、排頭兵,在引領全國和世界基礎教育的潮流中應有上海的位置。
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強力推進,課程教材改革的實施,高考和考試制度的改革,教育綜合改革逐步展開,上海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推進,學校個性化發展和辦學特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已成為焦點,校長課程領導力和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關鍵。當前,上海基礎教育明確提出:“高位均衡、內涵發展”的標誌性口號和要求。如果說,“高位均衡”主要是政府的決策、考量和行為;那麼“內涵發展”主要指向的是學校的創意、設計、實施和作為。學校如何依法治校實現自主發展?如何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辦學思路和方案?如何實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構建自己的校本課程?如何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教師如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實現專業發展?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育人為本,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和要求。
“改革需要科研,科研引領改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一直作為上海基礎教育和學校發展的主要戰略,在今天,教育科研對學校內涵發展同樣有著廣闊的研究空間和用武之地。
我們知道,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教育科學是反映教育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學校教育科研特指的是:以學校為主導,以中小學校長教師為主體的,以學校教育現象為對象,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
所謂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學校外延發展而言的。外延發展注重外觀、器物層面的變化,一般為“硬件”的顯性變化,如學校規模的擴張、校園環境的變化、辦學設施和條件的優化等。“內涵發展是一種具有內在活力與環境適應力的發展方式。學校能迅速地感知變化,在內部變革力量的推動下,積極挖掘、整合、利用資源,明晰辦學理念、彰顯校園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質量、凸顯辦學特色,使德育、課程、教學、教師、學生等領域的品質提升,將學校導入一種新的發展境地。”鄭金洲教授認為,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規模發展的質量發展,相對於粗放發展的精細發展,相對於同質發展的特色發展,相對於模仿發展的創新發展。學校內涵發展涉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發展願景,學校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辦學特色和教育質量等諸方面。
多年來,上海以教育科研引領,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有不少具有影響和成功的範例。如:上世紀80年代一師附小的“愉快教育”,90年代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還有同時期的中小學的“創造教育”;新世紀以來靜安教育學院附校的“後茶館式教學”,福山外國語小學的“國際理解教育”。。。。。。
基於上述思考,近年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會同區縣科研室 ,關注上海市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以教育科研和學校內涵發展為命題,開展了“教育科研引領學校內涵發展”項目研究。
兩年來,經我們的觀察和各區縣科研室的推薦,我們分別對一些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現場調研,通過個別訪談、召開了座談會,與學校校長教師共同研討,商議主題,確定選題,進行了案例研究和經驗提煉。研究發現,令人欣慰的是上海一批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多年來與時俱進,一直以教育科研引領,以先進教育理論指導,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學校基礎、經驗和實際,始終從事著教育科學研究,隨著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和上海綜合教育改革的推進,不斷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進行著卓有成效的學校教育改革和探索。他們從學校的問題出發,尋找教改突破口;從學校的經驗出發,尋找新的生長點;從學校的基礎出發,構建學校的校本課程;從學校的特長出發,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路徑,就是不斷地尋找和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以學校綜合發展的核心內容為龍頭課題,並以龍頭課題為抓手,凝聚和引領全校教師圍繞學校核心課題,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開展多層次、多側面、全方位的課題研究和科研活動。大大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學校主動發展,然最後受益的是學生的主動活潑健康的成長。
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在教育科研園地裡,我們的校長教師辛勤耕耘,創新思維,百花齊放,各顯神通,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充滿智慧、富有成效的新舉措、新手段、新途徑,新經驗。近兩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與區縣科研室研究人員與學校校長教師合作聯動,對這些個案和經驗進行了認真疏理、總結和提煉,形成了《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叢書。
該叢書分為三大部分,一是龍頭課題引領學校發展,《龍頭課題16問》;二是科研管理促進學校發展,《學校教育科研管理10招》;三是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雖說叢書分為三大部分,其實是包含了學校教育科研的系統運作,內容涉及“學校教育科研課題的來源、龍頭課題的選擇、聚焦、形成和運作,學校教育科研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學校教育科研的組織與管理,教育科研的方法和載體,校本研修、培訓和教師專業成長,教育科研與學校課程建設、教育科研與學校品牌與特色創建。。。。。幾乎涵蓋學校辦學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品種齊全,內容豐富;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高中,基礎教育各學段既有個性特色,又有共性經驗;百花齊放,各顯風姿。這裡所呈現的案例和經驗都是經過我們挑選的、在本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來自教育第一線的校長教師的親身實踐和體驗;記載著校長教師以科研為引領進行教育改革,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和品牌建設的的辦學思路、研究過程和具體方法舉措;記載著校長教師在教育科研中學習、研究和專業成長的發展的軌跡,凝聚著廣大校長教師在學校內涵發展中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智慧。
這些經驗和成果,具有明顯的先進性,這些中小學是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標杆,應該說不僅在上海,乃至在長三角和全國及海內外都具有相當的影響。一定意義上說,這些案例和經驗豐富了教育理論,為教育理論寶庫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些成功的做法,完善了教育科研方略和方法;其理念先進,思路清晰,方法科學,舉措有力,且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對我們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綜合教育改革,尤其是對學校內涵發展中的“課程建設和實施、師資隊伍培育、特色創建、品牌建設”具有實實在在的借鑒作用和現實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是時代的特徵,是當今的主旋律。在當今,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綜合改革大背景下,“高位均衡、內涵發展”是上海基礎教育基本方針和要求,作為基層的學校應該在“內涵發展”中積極規劃和回應、尋求主動發展,交出人們滿意的答卷。
學校教育科研是激活創新精神、激發學校活力的內在動力,是學校穩定、快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我們期待中小學校長教師增強科研意識,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學習和借鑒先進學校的成熟經驗,理論聯繫實際,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和突破口,探尋學校教育發展的新的生長點,銳意改革,不斷進取,構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競爭力,不斷促進學校內涵的全面發展。
潘國青(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7、6、
前 言
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科研”猶如一面鮮豔的旗幟,一直引領著全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在這30多年中,是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30多年,也是中國教育產生巨大變革的30多年,也是上海基礎教育按照高標準、高質量要求穩步發展的30多年。
兩次(PISA)測試,上海中學生評估成績和2016年的TALLS教師教學調查報告,告示了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處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國際上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的考察和研究認為,上海基礎教育的領先,學生的發展,關鍵在教師;並認為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的教研制度是上海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這是與學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學校重視教育科學研究,鼓勵教師投身的教育研究密切相關;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和從事的教育科研活動中專業得到了提高和昇華。
應該說,前幾年,教研在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中的作用已為人所知。但學校教育科研作為基層學校解決問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的作用,上海以教育科研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典型經驗尚未引起世人足夠重視和關注,或者說,這方面的經驗尚未被清晰地提煉和總結。教育科研為何促進、如何促進學校發展等機理尚未被完全揭示,有待深入地挖掘。“教育科研”作為促進上海中小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的動力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理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關注和珍惜。
近年來,上海新優質學校項目,農村委託管理項目的推進,一批有著鮮明的“平民教育”意識和相對薄弱的學校的發展受到了極大關注,新優質學校的崛起,薄弱學校的轉變,促進了上海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這些成功的案例和經驗,應該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輻射。相對而言,對一批一流的傳統名校、百年老校,示範校、實驗校的關注不夠。如何總結提煉一流學校辦學理念和先進經驗,以示範、輻射作用引領上海中小學的高位、優質持續發展其實至關重要,上海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國際化大都市,需要有國際的視野,世界的眼光。一流教育,需要各級各類各層次的典型先進的引領,更需要代表先進辦學理念、辦學水平,教育現代化、國際潮流的一流名校的引領。一流名校的創新發展,名校效應其關注度、幅射度和影響力更大,上海名校應該引領風騷,成為上海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領頭羊、排頭兵,在引領全國和世界基礎教育的潮流中應有上海的位置。
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強力推進,課程教材改革的實施,高考和考試制度的改革,教育綜合改革逐步展開,上海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推進,學校個性化發展和辦學特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已成為焦點,校長課程領導力和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關鍵。當前,上海基礎教育明確提出:“高位均衡、內涵發展”的標誌性口號和要求。如果說,“高位均衡”主要是政府的決策、考量和行為;那麼“內涵發展”主要指向的是學校的創意、設計、實施和作為。學校如何依法治校實現自主發展?如何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辦學思路和方案?如何實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構建自己的校本課程?如何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教師如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實現專業發展?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育人為本,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和要求。
“改革需要科研,科研引領改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一直作為上海基礎教育和學校發展的主要戰略,在今天,教育科研對學校內涵發展同樣有著廣闊的研究空間和用武之地。
我們知道,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教育科學是反映教育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學校教育科研特指的是:以學校為主導,以中小學校長教師為主體的,以學校教育現象為對象,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
所謂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學校外延發展而言的。外延發展注重外觀、器物層面的變化,一般為“硬件”的顯性變化,如學校規模的擴張、校園環境的變化、辦學設施和條件的優化等。“內涵發展是一種具有內在活力與環境適應力的發展方式。學校能迅速地感知變化,在內部變革力量的推動下,積極挖掘、整合、利用資源,明晰辦學理念、彰顯校園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質量、凸顯辦學特色,使德育、課程、教學、教師、學生等領域的品質提升,將學校導入一種新的發展境地。”鄭金洲教授認為,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規模發展的質量發展,相對於粗放發展的精細發展,相對於同質發展的特色發展,相對於模仿發展的創新發展。學校內涵發展涉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發展願景,學校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辦學特色和教育質量等諸方面。
多年來,上海以教育科研引領,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有不少具有影響和成功的範例。如:上世紀80年代一師附小的“愉快教育”,90年代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還有同時期的中小學的“創造教育”;新世紀以來靜安教育學院附校的“後茶館式教學”,福山外國語小學的“國際理解教育”。。。。。。
基於上述思考,近年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會同區縣科研室 ,關注上海市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以教育科研和學校內涵發展為命題,開展了“教育科研引領學校內涵發展”項目研究。
兩年來,經我們的觀察和各區縣科研室的推薦,我們分別對一些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現場調研,通過個別訪談、召開了座談會,與學校校長教師共同研討,商議主題,確定選題,進行了案例研究和經驗提煉。研究發現,令人欣慰的是上海一批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多年來與時俱進,一直以教育科研引領,以先進教育理論指導,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學校基礎、經驗和實際,始終從事著教育科學研究,隨著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和上海綜合教育改革的推進,不斷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進行著卓有成效的學校教育改革和探索。他們從學校的問題出發,尋找教改突破口;從學校的經驗出發,尋找新的生長點;從學校的基礎出發,構建學校的校本課程;從學校的特長出發,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路徑,就是不斷地尋找和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以學校綜合發展的核心內容為龍頭課題,並以龍頭課題為抓手,凝聚和引領全校教師圍繞學校核心課題,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開展多層次、多側面、全方位的課題研究和科研活動。大大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學校主動發展,然最後受益的是學生的主動活潑健康的成長。
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在教育科研園地裡,我們的校長教師辛勤耕耘,創新思維,百花齊放,各顯神通,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充滿智慧、富有成效的新舉措、新手段、新途徑,新經驗。近兩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與區縣科研室研究人員與學校校長教師合作聯動,對這些個案和經驗進行了認真疏理、總結和提煉,形成了《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叢書。
該叢書分為三大部分,一是龍頭課題引領學校發展,《龍頭課題16問》;二是科研管理促進學校發展,《學校教育科研管理10招》;三是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雖說叢書分為三大部分,其實是包含了學校教育科研的系統運作,內容涉及“學校教育科研課題的來源、龍頭課題的選擇、聚焦、形成和運作,學校教育科研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學校教育科研的組織與管理,教育科研的方法和載體,校本研修、培訓和教師專業成長,教育科研與學校課程建設、教育科研與學校品牌與特色創建。。。。。幾乎涵蓋學校辦學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品種齊全,內容豐富;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高中,基礎教育各學段既有個性特色,又有共性經驗;百花齊放,各顯風姿。這裡所呈現的案例和經驗都是經過我們挑選的、在本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來自教育第一線的校長教師的親身實踐和體驗;記載著校長教師以科研為引領進行教育改革,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和品牌建設的的辦學思路、研究過程和具體方法舉措;記載著校長教師在教育科研中學習、研究和專業成長的發展的軌跡,凝聚著廣大校長教師在學校內涵發展中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智慧。
這些經驗和成果,具有明顯的先進性,這些中小學是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標杆,應該說不僅在上海,乃至在長三角和全國及海內外都具有相當的影響。一定意義上說,這些案例和經驗豐富了教育理論,為教育理論寶庫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些成功的做法,完善了教育科研方略和方法;其理念先進,思路清晰,方法科學,舉措有力,且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對我們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綜合教育改革,尤其是對學校內涵發展中的“課程建設和實施、師資隊伍培育、特色創建、品牌建設”具有實實在在的借鑒作用和現實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是時代的特徵,是當今的主旋律。在當今,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綜合改革大背景下,“高位均衡、內涵發展”是上海基礎教育基本方針和要求,作為基層的學校應該在“內涵發展”中積極規劃和回應、尋求主動發展,交出人們滿意的答卷。
學校教育科研是激活創新精神、激發學校活力的內在動力,是學校穩定、快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我們期待中小學校長教師增強科研意識,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學習和借鑒先進學校的成熟經驗,理論聯繫實際,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和突破口,探尋學校教育發展的新的生長點,銳意改革,不斷進取,構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競爭力,不斷促進學校內涵的全面發展。
潘國青(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7、6、
導言
一個好課題,一所好學校
一所學校,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為什麼要有龍頭課題?一些人對此理解還不太深刻,認識還不太到位,需要進行“思想啟蒙”,需要進行“意義澄明”。有經驗的校長和教師都知道,一個好課題可以帶動一所學校的發展,可以帶動學校多方面工作的良性循環,可以讓大多數教師參與其中,可以讓學校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說,一個好課題,一所好學校。實踐證明,龍頭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
一、讓龍頭課題成為學校發展的關鍵契機
龍頭課題與問題有關,與價值關聯,與趨勢結合。
問題是龍頭課題的開端。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問題都可以作為龍頭課題的選題依據。本書所涉及的課題都是學校的龍頭課題。每一所學校確立龍頭課題,都有自己的理由。學校或是基於自己的辦學理念,或是凸顯自己的辦學特色,或是抓住自己的傳統優勢,或是利用自己的在地文化,或是總結自己的辦學經驗,或是聚焦自己的實踐問題……不一而足。已知的事實是,所有的龍頭課題都應把“問題”作為研究起始點,作為研究聚焦點,作為研究空間。突破龍頭課題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學校發展的過程。
價值是龍頭課題的徵象。選擇什麼樣的課題作為龍頭課題,學校會有很多考慮。一般地說,龍頭課題對學校發展來說要有較高價值。學校遴選龍頭課題應該從學校自身發展特點出發,結合學校發展實際,選擇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議題,讓參與者享受龍頭課題的研究過程,讓學校教育科研展現出足夠的生長性。
趨勢是龍頭課題的航向。確定龍頭課題,除了要對學校發展作出全面分析和科學把握價值取向外,還要對教育以及社會發展趨勢作出準確的判斷,選擇符合時代發展走向的議題作為學校的龍頭課題。龍頭課題應有一定的“新鮮感”,這樣更有利於凝聚大多數教師的參與,更有利於引發有關人士的關注,更有利於將學校發展融入時代發展洪流之中。
從源頭上說,龍頭課題是問題、價值與趨勢的綜合體,是學校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契機。
二、讓龍頭課題成為學校發展的有機構成
如何將龍頭課題真正落到實處?龍頭課題研究有沒有規律可循?如何做有設計的龍頭課題研究?
合理分解,凝心聚力。龍頭課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內容,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因此,龍頭課題一旦確立,就要對研究內容進行合理分解,具體要求是:切口要小,盡可能細化研究工作,具體到人,落實到事,形成可操作的行動計劃;要讓參與者認可、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便於實踐;研究過程與成果一體考慮。這樣才能凝心聚力,層層推進,深化研究。
重點突破,集腋成裘。龍頭課題研究要注意尋找突破口,要將主要精力放在最需要關注的問題上,力爭在關鍵部位和主要問題上有所突破。做有設計的龍頭課題研究,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有一個小突破,聚少成多,積累起來就是大突破;力爭每一月都有一個小突破,集腋成裘,一年就是大突破。只有關鍵問題得到合理解決了,其它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才有可能在課題研究中有所收穫。
分步推進,化蛹成蝶。龍頭課題研究有一定的週期,合理安排每一階段的研究任務,讓參與者享受過程,讓課題研究朝著預定的目標邁進,是確保龍頭課題取得預想效果的重要舉措。在課題研究初期,理論支撐是必須的,要通過“做有價值的文獻研究”,建構研究者的“眼光”,形成研究者的“視野”。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把課題落實到學校發展現實中去,讓教師帶著研究意識走進實踐,走進課堂,將課題研究轉化為教師的文化自覺。在課題研究後期,要及時總結反思,把現象上升為理性,把事實結晶為理論,讓參與者在研究中不斷發現,不斷生長,不斷體驗“化蛹成蝶”的美妙。
過程即意義。龍頭課題的價值就在研究過程之中,只要合理分解、科學設計,關注重點、扎實推進,龍頭課題研究就會彰顯出它獨特的內在價值。
三、讓龍頭課題成為學校發展的精彩華章
在龍頭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無需天天盯著研究成果。我們要做的是,“貼地行走”,一點一滴地去做,結果則是“隨心而遇”,成果則是“水到渠成”。
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讓龍頭課題研究成為學校發展的圓心,向周遭所有工作輻射與整合。以龍頭課題作為圓心,調動全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充滿向心力的學校發展“場”,讓每一位教師參與進來,讓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營造和諧溫馨的研究氛圍,不僅有利於課題的開展,還有利於促進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提升。這就是工作與研究的“場原理”。
成長即研究,研究即成長。讓龍頭課題研究成為教師成長的契機,彰顯研究的生長內涵。課題研究是探索性創造勞動,是“用手改變大腦”的過程。要做好一個龍頭課題,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研究者,就必須去學習、去提問、去研究、去實踐、去迎難、去創造。帶著問題學習,帶著問題研究,帶著問題思考,帶著問題行動,帶著問題反思,帶著問題創造。圍繞龍頭課題,讀多少專著,查閱多少文獻,記錄多少心得,舉辦多少研討,展示多少節課,撰寫多少案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通過量的要求,實現質的飛躍,都是有必要的。這就是成長與研究的“辯證法”。
生活即研究,研究即生活。龍頭課題研究要成為學校發展的常規事項,要成為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中小學最好每幾年研究一項龍頭課題,長期堅持,讓“生活”與“研究”融為一體。這樣,學校內涵就會豐富,特色就會鮮明;教師的認識就會深入,學術底蘊就會深厚,思想就會深刻;好學校就會隨處可見,好教師就會如期而至。這就是生活與研究的“起搏器”。
親愛的,你還擔心課題研究沒有成果嗎?龍頭課題不就是學校發展的精彩華章嗎?
楊四耕
2017年6月5日於上海靜竹軒
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科研”猶如一面鮮豔的旗幟,一直引領著全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在這30多年中,是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30多年,也是中國教育產生巨大變革的30多年,也是上海基礎教育按照高標準、高質量要求穩步發展的30多年。
兩次(PISA)測試,上海中學生評估成績和2016年的TALLS教師教學調查報告,告示了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處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國際上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的考察和研究認為,上海基礎教育的領先,學生的發展,關鍵在教師;並認為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的教研制度是上海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這是與學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學校重視教育科學研究,鼓勵教師投身的教育研究密切相關;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和從事的教育科研活動中專業得到了提高和昇華。
應該說,前幾年,教研在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中的作用已為人所知。但學校教育科研作為基層學校解決問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的作用,上海以教育科研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典型經驗尚未引起世人足夠重視和關注,或者說,這方面的經驗尚未被清晰地提煉和總結。教育科研為何促進、如何促進學校發展等機理尚未被完全揭示,有待深入地挖掘。“教育科研”作為促進上海中小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的動力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理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關注和珍惜。
近年來,上海新優質學校項目,農村委託管理項目的推進,一批有著鮮明的“平民教育”意識和相對薄弱的學校的發展受到了極大關注,新優質學校的崛起,薄弱學校的轉變,促進了上海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這些成功的案例和經驗,應該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輻射。相對而言,對一批一流的傳統名校、百年老校,示範校、實驗校的關注不夠。如何總結提煉一流學校辦學理念和先進經驗,以示範、輻射作用引領上海中小學的高位、優質持續發展其實至關重要,上海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國際化大都市,需要有國際的視野,世界的眼光。一流教育,需要各級各類各層次的典型先進的引領,更需要代表先進辦學理念、辦學水平,教育現代化、國際潮流的一流名校的引領。一流名校的創新發展,名校效應其關注度、幅射度和影響力更大,上海名校應該引領風騷,成為上海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領頭羊、排頭兵,在引領全國和世界基礎教育的潮流中應有上海的位置。
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強力推進,課程教材改革的實施,高考和考試制度的改革,教育綜合改革逐步展開,上海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推進,學校個性化發展和辦學特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已成為焦點,校長課程領導力和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關鍵。當前,上海基礎教育明確提出:“高位均衡、內涵發展”的標誌性口號和要求。如果說,“高位均衡”主要是政府的決策、考量和行為;那麼“內涵發展”主要指向的是學校的創意、設計、實施和作為。學校如何依法治校實現自主發展?如何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辦學思路和方案?如何實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構建自己的校本課程?如何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教師如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實現專業發展?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育人為本,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和要求。
“改革需要科研,科研引領改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一直作為上海基礎教育和學校發展的主要戰略,在今天,教育科研對學校內涵發展同樣有著廣闊的研究空間和用武之地。
我們知道,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教育科學是反映教育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學校教育科研特指的是:以學校為主導,以中小學校長教師為主體的,以學校教育現象為對象,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
所謂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學校外延發展而言的。外延發展注重外觀、器物層面的變化,一般為“硬件”的顯性變化,如學校規模的擴張、校園環境的變化、辦學設施和條件的優化等。“內涵發展是一種具有內在活力與環境適應力的發展方式。學校能迅速地感知變化,在內部變革力量的推動下,積極挖掘、整合、利用資源,明晰辦學理念、彰顯校園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質量、凸顯辦學特色,使德育、課程、教學、教師、學生等領域的品質提升,將學校導入一種新的發展境地。”鄭金洲教授認為,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規模發展的質量發展,相對於粗放發展的精細發展,相對於同質發展的特色發展,相對於模仿發展的創新發展。學校內涵發展涉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發展願景,學校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辦學特色和教育質量等諸方面。
多年來,上海以教育科研引領,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有不少具有影響和成功的範例。如:上世紀80年代一師附小的“愉快教育”,90年代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還有同時期的中小學的“創造教育”;新世紀以來靜安教育學院附校的“後茶館式教學”,福山外國語小學的“國際理解教育”。。。。。。
基於上述思考,近年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會同區縣科研室 ,關注上海市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以教育科研和學校內涵發展為命題,開展了“教育科研引領學校內涵發展”項目研究。
兩年來,經我們的觀察和各區縣科研室的推薦,我們分別對一些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現場調研,通過個別訪談、召開了座談會,與學校校長教師共同研討,商議主題,確定選題,進行了案例研究和經驗提煉。研究發現,令人欣慰的是上海一批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多年來與時俱進,一直以教育科研引領,以先進教育理論指導,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學校基礎、經驗和實際,始終從事著教育科學研究,隨著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和上海綜合教育改革的推進,不斷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進行著卓有成效的學校教育改革和探索。他們從學校的問題出發,尋找教改突破口;從學校的經驗出發,尋找新的生長點;從學校的基礎出發,構建學校的校本課程;從學校的特長出發,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路徑,就是不斷地尋找和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以學校綜合發展的核心內容為龍頭課題,並以龍頭課題為抓手,凝聚和引領全校教師圍繞學校核心課題,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開展多層次、多側面、全方位的課題研究和科研活動。大大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學校主動發展,然最後受益的是學生的主動活潑健康的成長。
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在教育科研園地裡,我們的校長教師辛勤耕耘,創新思維,百花齊放,各顯神通,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充滿智慧、富有成效的新舉措、新手段、新途徑,新經驗。近兩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與區縣科研室研究人員與學校校長教師合作聯動,對這些個案和經驗進行了認真疏理、總結和提煉,形成了《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叢書。
該叢書分為三大部分,一是龍頭課題引領學校發展,《龍頭課題16問》;二是科研管理促進學校發展,《學校教育科研管理10招》;三是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雖說叢書分為三大部分,其實是包含了學校教育科研的系統運作,內容涉及“學校教育科研課題的來源、龍頭課題的選擇、聚焦、形成和運作,學校教育科研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學校教育科研的組織與管理,教育科研的方法和載體,校本研修、培訓和教師專業成長,教育科研與學校課程建設、教育科研與學校品牌與特色創建。。。。。幾乎涵蓋學校辦學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品種齊全,內容豐富;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高中,基礎教育各學段既有個性特色,又有共性經驗;百花齊放,各顯風姿。這裡所呈現的案例和經驗都是經過我們挑選的、在本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來自教育第一線的校長教師的親身實踐和體驗;記載著校長教師以科研為引領進行教育改革,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和品牌建設的的辦學思路、研究過程和具體方法舉措;記載著校長教師在教育科研中學習、研究和專業成長的發展的軌跡,凝聚著廣大校長教師在學校內涵發展中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智慧。
這些經驗和成果,具有明顯的先進性,這些中小學是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標杆,應該說不僅在上海,乃至在長三角和全國及海內外都具有相當的影響。一定意義上說,這些案例和經驗豐富了教育理論,為教育理論寶庫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些成功的做法,完善了教育科研方略和方法;其理念先進,思路清晰,方法科學,舉措有力,且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對我們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綜合教育改革,尤其是對學校內涵發展中的“課程建設和實施、師資隊伍培育、特色創建、品牌建設”具有實實在在的借鑒作用和現實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是時代的特徵,是當今的主旋律。在當今,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綜合改革大背景下,“高位均衡、內涵發展”是上海基礎教育基本方針和要求,作為基層的學校應該在“內涵發展”中積極規劃和回應、尋求主動發展,交出人們滿意的答卷。
學校教育科研是激活創新精神、激發學校活力的內在動力,是學校穩定、快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我們期待中小學校長教師增強科研意識,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學習和借鑒先進學校的成熟經驗,理論聯繫實際,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和突破口,探尋學校教育發展的新的生長點,銳意改革,不斷進取,構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競爭力,不斷促進學校內涵的全面發展。
潘國青(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7、6、
前 言
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科研”猶如一面鮮豔的旗幟,一直引領著全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在這30多年中,是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30多年,也是中國教育產生巨大變革的30多年,也是上海基礎教育按照高標準、高質量要求穩步發展的30多年。
兩次(PISA)測試,上海中學生評估成績和2016年的TALLS教師教學調查報告,告示了上海基礎教育的發展處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國際上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的考察和研究認為,上海基礎教育的領先,學生的發展,關鍵在教師;並認為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的教研制度是上海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這是與學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學校重視教育科學研究,鼓勵教師投身的教育研究密切相關;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和從事的教育科研活動中專業得到了提高和昇華。
應該說,前幾年,教研在基礎教育質量提升中的作用已為人所知。但學校教育科研作為基層學校解決問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的作用,上海以教育科研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典型經驗尚未引起世人足夠重視和關注,或者說,這方面的經驗尚未被清晰地提煉和總結。教育科研為何促進、如何促進學校發展等機理尚未被完全揭示,有待深入地挖掘。“教育科研”作為促進上海中小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的動力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理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關注和珍惜。
近年來,上海新優質學校項目,農村委託管理項目的推進,一批有著鮮明的“平民教育”意識和相對薄弱的學校的發展受到了極大關注,新優質學校的崛起,薄弱學校的轉變,促進了上海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這些成功的案例和經驗,應該說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輻射。相對而言,對一批一流的傳統名校、百年老校,示範校、實驗校的關注不夠。如何總結提煉一流學校辦學理念和先進經驗,以示範、輻射作用引領上海中小學的高位、優質持續發展其實至關重要,上海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國際化大都市,需要有國際的視野,世界的眼光。一流教育,需要各級各類各層次的典型先進的引領,更需要代表先進辦學理念、辦學水平,教育現代化、國際潮流的一流名校的引領。一流名校的創新發展,名校效應其關注度、幅射度和影響力更大,上海名校應該引領風騷,成為上海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領頭羊、排頭兵,在引領全國和世界基礎教育的潮流中應有上海的位置。
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強力推進,課程教材改革的實施,高考和考試制度的改革,教育綜合改革逐步展開,上海教育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推進,學校個性化發展和辦學特色,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已成為焦點,校長課程領導力和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關鍵。當前,上海基礎教育明確提出:“高位均衡、內涵發展”的標誌性口號和要求。如果說,“高位均衡”主要是政府的決策、考量和行為;那麼“內涵發展”主要指向的是學校的創意、設計、實施和作為。學校如何依法治校實現自主發展?如何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辦學思路和方案?如何實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構建自己的校本課程?如何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教師如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實現專業發展?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育人為本,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和要求。
“改革需要科研,科研引領改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一直作為上海基礎教育和學校發展的主要戰略,在今天,教育科研對學校內涵發展同樣有著廣闊的研究空間和用武之地。
我們知道,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教育科學是反映教育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是一種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學校教育科研特指的是:以學校為主導,以中小學校長教師為主體的,以學校教育現象為對象,運用科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
所謂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學校外延發展而言的。外延發展注重外觀、器物層面的變化,一般為“硬件”的顯性變化,如學校規模的擴張、校園環境的變化、辦學設施和條件的優化等。“內涵發展是一種具有內在活力與環境適應力的發展方式。學校能迅速地感知變化,在內部變革力量的推動下,積極挖掘、整合、利用資源,明晰辦學理念、彰顯校園文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質量、凸顯辦學特色,使德育、課程、教學、教師、學生等領域的品質提升,將學校導入一種新的發展境地。”鄭金洲教授認為,學校內涵發展是相對於規模發展的質量發展,相對於粗放發展的精細發展,相對於同質發展的特色發展,相對於模仿發展的創新發展。學校內涵發展涉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發展願景,學校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辦學特色和教育質量等諸方面。
多年來,上海以教育科研引領,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有不少具有影響和成功的範例。如:上世紀80年代一師附小的“愉快教育”,90年代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還有同時期的中小學的“創造教育”;新世紀以來靜安教育學院附校的“後茶館式教學”,福山外國語小學的“國際理解教育”。。。。。。
基於上述思考,近年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會同區縣科研室 ,關注上海市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以教育科研和學校內涵發展為命題,開展了“教育科研引領學校內涵發展”項目研究。
兩年來,經我們的觀察和各區縣科研室的推薦,我們分別對一些學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現場調研,通過個別訪談、召開了座談會,與學校校長教師共同研討,商議主題,確定選題,進行了案例研究和經驗提煉。研究發現,令人欣慰的是上海一批名校和優質的中小學多年來與時俱進,一直以教育科研引領,以先進教育理論指導,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學校基礎、經驗和實際,始終從事著教育科學研究,隨著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和上海綜合教育改革的推進,不斷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進行著卓有成效的學校教育改革和探索。他們從學校的問題出發,尋找教改突破口;從學校的經驗出發,尋找新的生長點;從學校的基礎出發,構建學校的校本課程;從學校的特長出發,創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路徑,就是不斷地尋找和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以學校綜合發展的核心內容為龍頭課題,並以龍頭課題為抓手,凝聚和引領全校教師圍繞學校核心課題,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開展多層次、多側面、全方位的課題研究和科研活動。大大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學校主動發展,然最後受益的是學生的主動活潑健康的成長。
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在教育科研園地裡,我們的校長教師辛勤耕耘,創新思維,百花齊放,各顯神通,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充滿智慧、富有成效的新舉措、新手段、新途徑,新經驗。近兩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與區縣科研室研究人員與學校校長教師合作聯動,對這些個案和經驗進行了認真疏理、總結和提煉,形成了《學校內涵發展的智慧與路徑》叢書。
該叢書分為三大部分,一是龍頭課題引領學校發展,《龍頭課題16問》;二是科研管理促進學校發展,《學校教育科研管理10招》;三是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雖說叢書分為三大部分,其實是包含了學校教育科研的系統運作,內容涉及“學校教育科研課題的來源、龍頭課題的選擇、聚焦、形成和運作,學校教育科研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學校教育科研的組織與管理,教育科研的方法和載體,校本研修、培訓和教師專業成長,教育科研與學校課程建設、教育科研與學校品牌與特色創建。。。。。幾乎涵蓋學校辦學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品種齊全,內容豐富;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高中,基礎教育各學段既有個性特色,又有共性經驗;百花齊放,各顯風姿。這裡所呈現的案例和經驗都是經過我們挑選的、在本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來自教育第一線的校長教師的親身實踐和體驗;記載著校長教師以科研為引領進行教育改革,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和品牌建設的的辦學思路、研究過程和具體方法舉措;記載著校長教師在教育科研中學習、研究和專業成長的發展的軌跡,凝聚著廣大校長教師在學校內涵發展中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智慧。
這些經驗和成果,具有明顯的先進性,這些中小學是上海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標杆,應該說不僅在上海,乃至在長三角和全國及海內外都具有相當的影響。一定意義上說,這些案例和經驗豐富了教育理論,為教育理論寶庫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些成功的做法,完善了教育科研方略和方法;其理念先進,思路清晰,方法科學,舉措有力,且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對我們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綜合教育改革,尤其是對學校內涵發展中的“課程建設和實施、師資隊伍培育、特色創建、品牌建設”具有實實在在的借鑒作用和現實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是時代的特徵,是當今的主旋律。在當今,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綜合改革大背景下,“高位均衡、內涵發展”是上海基礎教育基本方針和要求,作為基層的學校應該在“內涵發展”中積極規劃和回應、尋求主動發展,交出人們滿意的答卷。
學校教育科研是激活創新精神、激發學校活力的內在動力,是學校穩定、快速、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我們期待中小學校長教師增強科研意識,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學習和借鑒先進學校的成熟經驗,理論聯繫實際,尋找學校教育改革的聯接點和突破口,探尋學校教育發展的新的生長點,銳意改革,不斷進取,構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競爭力,不斷促進學校內涵的全面發展。
潘國青(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7、6、
導言
一個好課題,一所好學校
一所學校,為什麼要做課題研究?為什麼要有龍頭課題?一些人對此理解還不太深刻,認識還不太到位,需要進行“思想啟蒙”,需要進行“意義澄明”。有經驗的校長和教師都知道,一個好課題可以帶動一所學校的發展,可以帶動學校多方面工作的良性循環,可以讓大多數教師參與其中,可以讓學校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說,一個好課題,一所好學校。實踐證明,龍頭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
一、讓龍頭課題成為學校發展的關鍵契機
龍頭課題與問題有關,與價值關聯,與趨勢結合。
問題是龍頭課題的開端。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問題都可以作為龍頭課題的選題依據。本書所涉及的課題都是學校的龍頭課題。每一所學校確立龍頭課題,都有自己的理由。學校或是基於自己的辦學理念,或是凸顯自己的辦學特色,或是抓住自己的傳統優勢,或是利用自己的在地文化,或是總結自己的辦學經驗,或是聚焦自己的實踐問題……不一而足。已知的事實是,所有的龍頭課題都應把“問題”作為研究起始點,作為研究聚焦點,作為研究空間。突破龍頭課題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學校發展的過程。
價值是龍頭課題的徵象。選擇什麼樣的課題作為龍頭課題,學校會有很多考慮。一般地說,龍頭課題對學校發展來說要有較高價值。學校遴選龍頭課題應該從學校自身發展特點出發,結合學校發展實際,選擇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議題,讓參與者享受龍頭課題的研究過程,讓學校教育科研展現出足夠的生長性。
趨勢是龍頭課題的航向。確定龍頭課題,除了要對學校發展作出全面分析和科學把握價值取向外,還要對教育以及社會發展趨勢作出準確的判斷,選擇符合時代發展走向的議題作為學校的龍頭課題。龍頭課題應有一定的“新鮮感”,這樣更有利於凝聚大多數教師的參與,更有利於引發有關人士的關注,更有利於將學校發展融入時代發展洪流之中。
從源頭上說,龍頭課題是問題、價值與趨勢的綜合體,是學校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契機。
二、讓龍頭課題成為學校發展的有機構成
如何將龍頭課題真正落到實處?龍頭課題研究有沒有規律可循?如何做有設計的龍頭課題研究?
合理分解,凝心聚力。龍頭課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內容,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因此,龍頭課題一旦確立,就要對研究內容進行合理分解,具體要求是:切口要小,盡可能細化研究工作,具體到人,落實到事,形成可操作的行動計劃;要讓參與者認可、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便於實踐;研究過程與成果一體考慮。這樣才能凝心聚力,層層推進,深化研究。
重點突破,集腋成裘。龍頭課題研究要注意尋找突破口,要將主要精力放在最需要關注的問題上,力爭在關鍵部位和主要問題上有所突破。做有設計的龍頭課題研究,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有一個小突破,聚少成多,積累起來就是大突破;力爭每一月都有一個小突破,集腋成裘,一年就是大突破。只有關鍵問題得到合理解決了,其它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才有可能在課題研究中有所收穫。
分步推進,化蛹成蝶。龍頭課題研究有一定的週期,合理安排每一階段的研究任務,讓參與者享受過程,讓課題研究朝著預定的目標邁進,是確保龍頭課題取得預想效果的重要舉措。在課題研究初期,理論支撐是必須的,要通過“做有價值的文獻研究”,建構研究者的“眼光”,形成研究者的“視野”。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把課題落實到學校發展現實中去,讓教師帶著研究意識走進實踐,走進課堂,將課題研究轉化為教師的文化自覺。在課題研究後期,要及時總結反思,把現象上升為理性,把事實結晶為理論,讓參與者在研究中不斷發現,不斷生長,不斷體驗“化蛹成蝶”的美妙。
過程即意義。龍頭課題的價值就在研究過程之中,只要合理分解、科學設計,關注重點、扎實推進,龍頭課題研究就會彰顯出它獨特的內在價值。
三、讓龍頭課題成為學校發展的精彩華章
在龍頭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無需天天盯著研究成果。我們要做的是,“貼地行走”,一點一滴地去做,結果則是“隨心而遇”,成果則是“水到渠成”。
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讓龍頭課題研究成為學校發展的圓心,向周遭所有工作輻射與整合。以龍頭課題作為圓心,調動全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充滿向心力的學校發展“場”,讓每一位教師參與進來,讓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營造和諧溫馨的研究氛圍,不僅有利於課題的開展,還有利於促進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提升。這就是工作與研究的“場原理”。
成長即研究,研究即成長。讓龍頭課題研究成為教師成長的契機,彰顯研究的生長內涵。課題研究是探索性創造勞動,是“用手改變大腦”的過程。要做好一個龍頭課題,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研究者,就必須去學習、去提問、去研究、去實踐、去迎難、去創造。帶著問題學習,帶著問題研究,帶著問題思考,帶著問題行動,帶著問題反思,帶著問題創造。圍繞龍頭課題,讀多少專著,查閱多少文獻,記錄多少心得,舉辦多少研討,展示多少節課,撰寫多少案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通過量的要求,實現質的飛躍,都是有必要的。這就是成長與研究的“辯證法”。
生活即研究,研究即生活。龍頭課題研究要成為學校發展的常規事項,要成為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中小學最好每幾年研究一項龍頭課題,長期堅持,讓“生活”與“研究”融為一體。這樣,學校內涵就會豐富,特色就會鮮明;教師的認識就會深入,學術底蘊就會深厚,思想就會深刻;好學校就會隨處可見,好教師就會如期而至。這就是生活與研究的“起搏器”。
親愛的,你還擔心課題研究沒有成果嗎?龍頭課題不就是學校發展的精彩華章嗎?
楊四耕
2017年6月5日於上海靜竹軒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