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便能看到歷史全新的一面 。
歷史是人類行為的積累,環境對人類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影響。
這是一本令人興味盎然的書,從地理的角度來審視歷史,日本歷史的奧秘可透過「地形」來解答,進而推翻固有的歷史概念。
◎蒙古軍失敗的真正原因是「泥質土讓」
◎信長打從心地畏懼「比叡山的地形」
◎家康最大的敵人是「利根川」
◎忠臣藏是德川幕府設計的龐大復仇劇
◎吉原遊郭搬遷是為了隅田川的治水
◎江戶無血開城的真正主角是「船」
作者竹村公太郎自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後,擔任過日本建設省、國土交通省等機關首長,負責水壩、河川等基礎工程的建設。因為工作的關係,他走遍日本全國,深知日本各地的河川、地形、氣候、環境及水利工程等基礎建設,加上他對日本歷史的喜愛,以及對江戶、東京地理地形的熟悉,從2005年起陸續發表以「地形」為主軸,探討「歷史、文明、文化」的文章與書籍。他不僅是江戶、東京歷史與地形地理的研究迷,也是江戶時代後期浮世繪名畫家歌川廣重的死忠粉絲,廣重的浮世繪因此常成為他解讀江戶歷史地景的重要史料。
「當我們將視線轉移到地形上,即可得出顛覆歷史定論的答案。」
本書作者仔細觀察地形後,發現了歷史全新的面貌。這份驚訝成為他重新觀察日本地形和氣象的原動力。這是一份需要勇氣的工作,因為以地形和氣象為中心來解讀歷史,有時得出的結果與以往大家所熟知的歷史定論有所出入。他認為,從人文社會的角度來闡述歷史事件或解釋人類的行為,是沒有一定標準。一個人物有許多面向,如果只聚焦於某一面,自然會忽略另一個面向。因此,人文社會領域的討論不僅差異性大,也經常沒有結論。如果從地形、氣象這些支撐人類社會的下層結構來思考,可以提供我們理解歷史的新角度,所產生的研究結果也比較客觀。
京都為何能成為日本的首都?賴朝為何將幕府設在狹小的鎌倉?家康為何在打贏關原之戰後立即返回江戶?本書十八章幾乎以日本歷史上的首都或都市為討論分析的場域,章名以「為何……?」作為標題,作者先提出對於日本歷史事件質疑的謎題或謎團,再試圖從其專業的地形、地理、氣候、環境等面向來尋找答案,並配合古地圖、浮世繪及現地觀察調查的方法來解開謎團。這樣的撰寫方式類似推理偵探小說如《名偵探柯南》的懸疑手法,先述說殺人事件,再提出凶手會是誰的疑問,最後邏輯性地找出答案。他以「地形」為主,加上地理、氣候、環境、基礎建設等資料來破解歷史謎團,可謂手法新穎,為歷史思考提供了另一扇門。
無論是對日本歷史或其他歷史,或對地形、地理、環境科學、都市計劃,甚或對推理偵探小說有興趣的讀者,都不可錯過這本有別於一般日本歷史的有趣書籍。
本書特色:
★本書日文版自2013年出版後暢銷至今,普遍受到讀者的喜愛。
★作者從地形、地理、氣候、環境等面向尋找歷史的答案,並配合古地圖、浮世繪及現地觀察調查的方法來解開謎團。文字通俗有趣,而且條理分明。
★全書搭配數十張地圖、繪畫和數據資料等,做為調查和解謎的證據。
★作者精通日本全國的「地形」,以不同於歷史學者人文社會學的視角來解開日本史上的各種謎團,為歷史思考提供另一扇門。讀者從本書可體驗到推翻固有歷史概念的興奮與解謎的快感。
作者簡介
竹村公太郎,1945年生於橫濱。1970年取得東北大學工學部土木工學科碩士學位後,進入建設省工作,主要負責水壩及河川事務。歷任近畿地方建設局長、河川局長等職位,2002年從國土交通省退休。現任Japan River Front Research Center理事代表及Japan Water Forum事務局長。他以評論家的身分討論社會資本的整備而活躍於論壇,也透過地形、氣象、下部結構(基礎建設)的視角來討論日本和世界的歷史和文明,而受到矚目。著有《解開日本文明之謎》、《土地的文明》、《幸福的文明》、《藏在地形裡的日本史》、《看穿本質的力量:環境、食料、能源》(與養老孟司合著)等書。
譯者簡介
劉和佳,台北人,畢業於政大歷史系,目前就讀於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專攻為中國近代思想史。閒暇之餘喜歡關注體育賽事和外匯市場,未來的夢想是到非洲投資礦山。
曾新福,新北人。成大建築系、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專攻修士課程畢業。本業是建築,兼職日文翻譯,喜好龐雜的各種故事與知識、喜歡旅行和攝影。目前在宜蘭工作,努力成為更好的建築人與譯者。
名人/編輯推薦
蔡錦堂∣前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李拓梓∣「自由評論網」人氣專欄「政治的日常」專欄作家
目次
提供歷史思考的另一扇門/蔡錦堂
江戶時代最大的謎團「忠臣藏」/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織田信長與石山本願寺的十年戰爭/提供歷史思考的另一扇門
前言
傲慢的態度/下層結構的視角/信長、秀吉、家康奢望的易守難攻地形/將視線轉移到地形上,即得出顛覆歷史定論的答案
第1章 關原之戰勝利後,家康為何立即返回江戶?(與巨大敵人的另一場戰鬥)
德川的家臣對「轉封到江戶的命令」感到如此憤怒的理由/兩個關東平原/關東「平原」本來是關東「濕地」/家康初來乍見的江戶景象/家康走遍關東發現的「寶物」/改變日本歷史的工程動工了/家康重返江戶之謎/日本史上最偉大的國土規劃者
第2章 信長為何要火燒比叡山延曆寺?(地形所傳達出的真正理由)
讓人備感壓力的逢坂山隧道/長岡京的「鬼門」/「頸動脈」的地形/桓武天皇的恐懼/火燒比叡山延曆寺/地形所見的歷史/信長對地形的恐懼/比叡山的僧兵
第3章 賴朝為何將幕府設在鐮倉?(日本史上最狹小的首都)
一個關於鐮倉的疑問/伊豆的小島/往來於海上的賴朝/銅牆鐵壁般的鐮倉/足不出戶的賴朝/忐忑不安的賴朝/平安京的祕密/名為傳染病的敵人/賴朝遭到謀殺
第4章 蒙古軍真正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拯救日本的「爛泥」土壤)
沒有輪式車輛文明發展的日本/視牛馬為家族一份子的日本/駕馭牛馬的民族/大陸的暴力/動彈不得的蒙古軍/布滿「泥」和「綠」的國土/東海道是條海路/泥濘的濃尾平原/八世紀前處於同一陣線的日本和越南
第5章 半藏門真的是後門嗎?(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①)
既視感/一幅廣重的畫/從半藏門外出的天皇陛下/半藏門之謎/半藏門的土丘/半藏門真的是後門嗎?/因地圖而產生的錯覺/甲州街道/家康發現的「易守難攻地形」/遭歷史掩蓋的真相
第6章 赤穗浪士為何能成功復仇?(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②)
麴町之謎/平河天滿宮之謎/赤穗浪士埋伏之地/密探時代/潛伏於麴町之謎/吉良家的宅邸遷往本所/吉良家宅邸搬遷的祕密/忠臣藏的最後一幕
第7章 德川幕府為何要消滅吉良家?(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③)
矢作川河口的古地圖/圍繞著矢作川的爭執/消磨生命的耗鬥/源氏的名門──吉良家/苦等至一六○五年的家康/三年的空窗期/世襲的征夷大將軍/百年間的忍辱負重/復仇的能量
第8章 赤穗四十七浪士為何被埋葬在泉岳寺?(德川幕府的百年復仇④)
從高輪大木戶到泉岳寺/泉岳寺的立牌/興建泉岳寺的人/站在泉岳寺的交叉口/在高輪大木戶和品川宿之間的泉岳寺/名為泉岳寺的主題公園/萌生日本人自我認同的一則故事/高輪大木戶搬遷之謎/德川幕府最後的陰謀
第9章 家康進入江戶後,為何立即開鑿小名木川?(關東壓制作戰和高速「水」路)
「鹽路」小名木川/關於小名木川的謎題/從謎題到謎團/為了運鹽開鑿的河川?/一幅小名木川的圖/一五九○年統一天下/關東濕地/高速「水」路/佃島的祕密
第10章 江戶為何能確保一百萬居民的飲用水?(被遺忘的水庫「溜池」)
廣重的《虎之門外的葵坂》/「溜池」/在玉川引水渠完成之前/江戶的都市建設/支撐著江戶文明的堤防/消失的水庫/搶奪水資源的東京/東京人失去的「基礎建設」和「日本人的精神」
第11章 吉原遊郭為何要搬遷?(一個關於江戶治水的故事)
淺草寺的緣起繪/江戶的中心──淺草/荒川的治水工程是江戶繁榮的關鍵/江戶的治水工程/最安全的淺草/「振袖大火」後的都市改造/守護著江戶的防洪系統/如何維護堤防?/吉原遊郭的搬遷/守護著文化的基礎建設
第12章 誰是最後一位真正的「征夷大將軍」?(最後一群「狩獵者」)
舊約聖經/農耕民族壓迫遊牧民族的證據/日本列島上稻作共同體/來自稻作共同體的侵略/最後一群「獵人」/山海環繞的中國地方/身為狩獵民族的物證/毛利家的轉變/餘燼猶存的「攘夷」
第13章 江戶的無血開城為何能夠實現?(船形塑了日本人心中的一體感)
廣重的《神奈川.台之景》/了無生趣的「東海道五十三次」/被忽略的部分/廣重的驚嘆/共享物資的日本人/土地被截斷的日本列島/物資即情報/大政奉還/勝海舟與西鄉隆盛的會談/「船」培育出日本人的自我認同
第14章 京都為何能成為首都?(都市繁榮的絕對條件)
赤坂見附/「交流」是文明的重心/模擬「日本定都的過程」/日本列島的中心/追溯至京都/「處在交流軸上的都市便會繁榮」/人的交流就是情報的交流
第15章 誕生日本文明的奈良為何會衰退?(交流軸與都市的盛衰)
箱根驛傳最終路線的變更/旅館的客房數全國墊底的奈良/突發奇想/奈良人口數量的變遷/曾經捨棄的問題/日本文明的誕生/千年沉睡/奈良的覺醒
第16章 大阪為何缺乏綠地?(權力者的町與庶民的町)
德黑蘭的綠地/巴勒維王朝的遺產/北京的綠地/東京的地下鐵地圖/掌權者創造的綠地/缺乏綠地的大阪/與權力對峙的「堺市」/自然的守護者
第17章 地質脆弱的福岡為何會發展成大都市?(漂流者最後的棲身之所)
成為解謎契機的書/飢人地藏/發展不自然的福岡/危險環伺的福岡/缺乏糧食和能源的福岡/調水/B型肝炎病毒亞種的分布/垃圾洋流分布圖/大量情報匯聚而成的大交流軸
第18章 為何有「兩次遷都」?(首都必須搬遷的時刻)
文明的存續/日本的兩次遷都/充滿謎團的平安遷都/奈良盆地成為首都的必然/地貌變遷後的奈良盆地/濕地環繞、開發艱鉅的江戶/厭惡關西的家康/不切實際的東京遷都/合乎現實的北京遷都
書摘/試閱
第1章
關原之戰勝利後,家康為何立即返回江戶?
──與巨大敵人的另一場戰鬥
一六○○年,德川家康在決定天下大勢的關原之戰中獲勝。三年後,出任征夷大將軍的家康急忙地回到江戶,從此開啟江戶幕府時代。毫無疑問地,江戶幕府開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事實,但這個歷史事實卻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謎團。
雖然家康從天皇手中接下「征夷大將軍」的稱號,但此時他還稱不上統一天下。當時擔任豐臣家家主的秀賴與在一旁呵護他的淀君,仍坐擁大阪城。此外,向豐臣家效忠的大名,及其他虎視眈眈企圖奪取天下的大名,也雄踞各地。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家康不把自己的根據地設在能實際掌握天下的京都或名古屋?為何要特地跨越箱根,返回與京都相距五百公里、位於東方窮鄉僻壤的江戶?
歷史學家選擇用人文社會的角度來解釋江戶開府,但我選擇以地理和地形來詮釋這段歷史,在這樣的視角之下,江戶開府的故事便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面貌。
德川的家臣對「轉封到江戶的命令」感到如此憤怒的理由
一五九○年,在豐成秀吉的命令下,德川家康轉封到江戶。這是發生在關原之戰十年前的事。即使家康的一生備嘗辛酸,但轉封江戶仍然是一件讓他感到極度痛苦的事情。
一五八三年,家康開始打造甲府城,卻在一五九○年幾乎快要完工之際,收到派往江戶的命令。當時甲府是連結西日本和東日本,及東海地區靜岡之間的一個重要節點。秀吉將家康趕出甲府後,隨即任命織田信長的遺子,也是自己的養子──羽柴秀勝為此地的負責人。往後的江戶時代,德川幕府也將甲府設為直轄地。由此可知,甲府確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
家康被轉封到江戶的名義,是因為他要擔任討伐北條氏的先鋒,自然得被派往關東六國。據說家康的家臣對這道命令氣憤難平。轉封江戶真的是這麼過分的待遇嗎?為何德川的家臣會如此憤怒?針對上述問題有一種說法是,由於關東長期處於北條氏的支配下,要統治這個地區相當困難。
但我個人卻抱持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江戶是一塊非常貧窮、沒有希望的土地」。
兩個關東平原
過去在討論氣候變遷時,人們常問:「在海平面上升後,未來的日本列島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想要瞭解可能的情況,我用電腦分別繪製了海平面上升五公尺、十公尺、三十公尺後的模擬圖。雖然這只是一時興起而繪製的假想圖,但海平面上升五公尺的狀況可不是空談。過去日本沿海的海平面確實比現在高出了五公尺。圖①是現在關東地區的地形陰影圖,圖②則是關東地區海平面上升五公尺時的地形陰影圖。
大約六千年前的繩紋時代前期,當時的大氣溫度較今日來得高,海平面的高度也隨著升高數公尺,海水因此深入今日關東的內陸地區。這就是所謂的「繩紋海進」。藉由電腦的輔助,我們可將當時的情況以圖②真實重現。調查貝塚的分布情況,是另一種瞭解繩紋時代海岸線的方法;由於貝塚分布在海邊,只要觀察其分布狀況,即可推估出當時海岸線的位置。經過分析後,關東地區的貝塚分布情況與圖②的海岸線確實吻合。
話說回來,圖②還真是令人驚訝。橫濱市、川崎市和千葉縣的沿海地區不用說,連東京東半部到琦玉縣的關東南部都是一片汪洋。這片海域最北端甚至可達今天位於琦玉、栃木、千葉三縣邊境的久喜市舊栗橋町。
「繩紋時代的關東平原沉在海面下」,這張地形圖也開啟了詮釋江戶開府的新角度。
關東「平原」本來是關東「濕地」
看到圖②後,我立即注意到一件事:「關東平原上曾經有兩個流域。」說到關東平原,便不可不提利根川。現今的利根川是由發源於北關東群山諸多支流匯集而成,在銚子市出海注入太平洋。學校都有教過,關東平原是由利根川所搬運的泥沙及火山灰堆積而成的沖積平原。若檢視日本國土地理院所製作的地圖,會發現關東平原與利根川流域指的是同一地區。
但是,這與圖②所呈現的關東樣貌完全不同。根據圖②,關東是由兩個流域所構成,一個是流向太平洋的鬼怒川、霞浦流域,另一個則是流入東京灣的利根川、荒川流域。而區分這兩個流域的,是延伸到松戶市、柏市、流山市、野田市,以及位於千葉縣和琦玉縣邊界的下總台地。東邊的下總台地和西邊的武藏野台地之間,形成了一個盆地,繩紋時代的南關東一帶即位於該盆地的底部,而利根川、渡良瀨川、荒川都匯流至此,並形成一個巨大的河口。於是,降在關東平原西北部屏風般山巒中的雨水,便順勢流向位處低窪地帶的南關東地區。
當一五九○年德川家康進入江戶時,海平面已下降,海岸線也退到今天的位置。利根川就從當初海水退去後的土地上流向江戶灣(現在的東京灣)。利根川所搬運的泥沙,在堆積後也逐漸形成今天的關東平原,但當初這片廣袤的關東地區可不是今天平原這番樣貌。
關東平原曾是一片淹沒在海中的低窪地區,因此排水不佳。在沒有排水管的時代,這裡一旦下雨,便會因雨水無法排洩而淹水。此外,因為利根川、渡良瀨川、荒川匯流進此地,因此這附近一帶的土地短則數日、長則數月都處於積水狀態。由此可知,當時的關東地區不是「平原」,而是一片「溼地」。
家康初來乍見的江戶景象
從平安到鐮倉時代,秩父一族的豪族江戶氏著手開發了江戶。在室町時代,當時擔任扇谷上杉家家宰的太田道灌在江戶築起城郭。城郭位在武藏野台地東邊面海的一座小山丘上,也就是現在皇居的所在地。到了始於應仁之亂的戰國時代,北條氏成功地控制關東一帶。一五二四年,北條氏將上杉氏流放,自此接掌了江戶城。
當時連結東北日本和西日本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從今天的福島、栃木、北琦玉、群馬等地所形成的北關東陸路路徑,另一條則是由福島沿著茨城、千葉南下,經房總半島乘船往西向的海路路徑;這兩條路徑都不會經過位在江戶灣深處、武藏野台地東端的江戶。這也是當時江戶之所以人煙稀少的原因。
雖說一五九○年家康入主江戶城,但當時的江戶城不過是一座荒蕪的小城,實在配不上像家康這種能和有「天下人」之稱的秀吉一決雌雄的角色。此外,從江戶城郭眺望出去的景色也是淒涼至極。這裡放眼望去盡是布滿蘆草的濕地,是一片只要下雨就會積水的不毛之地。
為何秀吉的轉封命令會讓德川家如此嚥不下這口氣?就是因為當時的關東是一個既沒有前景、又無利用價值的惡劣土地。
經過以上的分析,歷史學家所提出的「德川家的武將如此憤怒的理由,是因為他們不想被送到北條氏勢力殘存的地盤」這個論點便不攻自破。家康底下的武將不可能因為這個理由而生氣。對於志在沙場的戰國武將而言,消滅殘存勢力乃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理應興奮地準備作戰才是。
但這些武將進入江戶後所看到的是一片無法耕作的廣大濕地,及一座殘破不堪、孤伶伶地佇立在那兒的江戶城郭。他們對這片荒涼的風景感到震驚,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這份絕望徹底激怒了德川家的家臣。
家康走遍關東發現的「寶物」
據傳,家康在平息眾將的怒火後,才進入荒蕪的江戶。
雖然家康進入了破舊的江戶城郭,但當時他既沒有大事修復江戶城,也未建造任何新的建築物。正式建造江戶城的建築,要等到關原之戰以後。而擁有五層天守閣的江戶城,更要等到第三代將軍家光的時代才完成。此外,江戶市街的都市建設,也是在關原之戰後才開始被認真規劃。
那麼,從一五九○年到一六○○年這段期間,家康究竟在做什麼?
這段期間,家康以打獵為名,徹底巡視了關東一帶。此次的調查結果也促成日後的檢地和知行地劃分等政策。但這次的探勘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歷史意義。 也就是說,家康在這趟關東的實地考察中找了「寶物」!
只要得到這個寶物,天下就能真正地成為囊中物,而且它竟然還沒被任何人發現。這個「寶物」就是日本最廣大、最肥沃、蘊藏豐富水資源又溫暖的「關東平原」。
三千年前,稻米傳入日本。它可儲藏數年且容易計算的特性,讓米成為物資交易的媒介。彌生時代之後,日本人認為有米斯有財,取得稻米因此成了一種掌控權力的途徑。關東平原即是生產稻米的寶地。由於過去這塊寶地一直被埋藏在關東的濕地下,所以仍是一塊尚未落入他人之手的處女地。
家康發現了這塊被埋藏在濕地下的寶地「關東平原」。雖然當時這塊惡劣的土地因利根川和荒川的流入而致排水不佳,只要下雨就會積水。但若將利根川分流導向遠處並提昇排水效能,這塊地便能成為肥沃的水田地帶。
雖然家康發現了這個寶物,但仍有必須克服的問題。擋在他面前的課題是:如何完成這個日本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土地改造工程,透過整治把廣大的溼地變成乾燥的土壤。
利根川是家康必須克服的強勁對手、終須一戰的新敵人。家康洞察到,只要征服這個敵人,就能獲得足以凌駕其他大名的巨大財富,天下自然手到擒來。
改變日本史的工程動工了
自一五九○年進入江戶,到一六○○年關原之戰這十年間,家康在關東一帶不斷調查,並著手進行兩項工程。
一個是從一五九二年動工的日比谷入江填補工程。此工程挖掘附近神田山的土,來填補圍繞在江戶城周遭的溼地。讓武士住在新填補的土地上,並讓填出來的土地往水深較深的海上延伸,以確保船在靠岸時有足夠的深度。這項工程在江戶市中心進行,因此被認為是江戶都市建造的代表案例。事實上,在這項引人注目的江戶灣填補工程之中,有個改變日本歷史的重要工程正在進行。
一五九四年,從江戶往北六十公里處的川俣(現在的琦玉縣羽生市的北部),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工程開始施工,那就是被稱為「會之川截流」的河川工程。家康清楚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證據是:家康任命四男松平忠吉擔任這項工程的負責人,指派他為今天琦玉縣行田市忍城的城主,並且建構可全力施行利根川治水工程及拓展新田地的體制。
「會之川截流」是使關東濕地乾燥化,以成為陸地的第一步。從這一刻開始,一場與大自然的長期搏鬥開始了。然而,由於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去世,戰國武將之間爭奪天下之戰即將展開。這場在關東與大自然的搏鬥只得暫時中斷。
家康重返江戶之謎
一六○○年,家康贏得關原之戰,天下即將成為他的囊中物。戰爭結束後,他待在京都伏見,為了獲得征夷大將軍的頭銜,而開始向朝廷展開遊說。直到一六○三年,家康才成功取得這個頭銜。
此時,一個和家康有關的謎團發生了。
家康取得征夷大將軍頭銜後,馬上返回江戶。一六○三年,所謂的江戶幕府開府,指的是身為征夷大將軍的家康回到江戶一事,而非於江戶城上掛起「江戶幕府」這塊看板。家康就是在一六○三年返回江戶。
此時回到江戶,是一個危險的選項,因為豐臣家並未因關原之戰而完全遭到摧毀。在形式上,關原之戰只是家康征討了反叛軍領袖石田三成。豐臣家的當家秀賴與守護在他身旁的淀君,仍坐擁大阪城。此外,向豐臣家效忠及其他虎視眈眈企圖奪取天下的大名,也雄踞各地。
九州有島津家和細川家,中國和四國地區有毛利家與長宗我部家,近畿到北陸一帶有真田家和前田家,東北則有伊達家。許多實力強大的大名仍分據全國各地。直到一六一四年,德川家在大阪之戰消滅豐臣家,德川政權的基礎才開始穩固。這十年間,尚處於局勢瞬息萬變的微妙時期,當時打贏關原之戰的家康距離奪取天下還差臨門一腳。
在關西有豐臣家控制的大阪城,以及朝廷這個權威中心所在的京都御所。關西位在能牽制全國大名的重要地理位置。此外,大商人活躍的關西也是聚集國內外物資和情報的中心。關西可以說是統一日本不可或缺的要地,因此,戰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爭奪關西的時代。
家康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後,便馬上離開關西這個擁有權威、財富、情報的地區。翻越箱根回到距離京都五百公里遠、廣袤的窮鄉僻壤江戶。歷史學家認為,「在此時期,豐臣家檯面下的實力仍相當穩固,因此家康不選擇直接奪取天下,而是慢慢削弱豐臣家的實力,採取迂迴戰術,所以他才會離開關西。」
這不過是馬後炮的歷史解釋。如果家康因上述理由而離開關西,對他而言還有名古屋這個絕佳的選項。另外,三河和靜岡也是很好的選項。此外還有他曾自己築城的甲府。上述地點都是可以理解的選擇。不過,江戶實在距離日本文明的中心太遙遠了。
就這樣,家康特地千里迢迢地返回曾被自己家臣所憎恨、嫌棄的不毛濕地江戶。
日本史上最偉大的國土規劃者
對家康而言,還有一場戰爭正等待著他。他想迅速返回江戶,繼續未完的戰鬥:與大自然的搏鬥。只要將利根川的洪水導向銚子,就能夠獲得廣大的新農田。
家康為了贏得天下,浴血奮戰了五十年。這一次,他為了統治天下,展開一場與大自然的搏鬥。這場艱苦的戰鬥需花費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和汗水。就年紀而言,家康所剩的時間已不多了。
一六○四年,回到江戶的隔年,他設計出日後被稱為「手傳普請」的制度。在此制度下,幕府動員各藩大名,利用他們的財力和人力來進行土木工程。藉由「手傳普請」這個制度,與利根川的戰鬥再次開打。幕府重新展開中斷的中條堤建造工程;開鑿赤堀川、江戶川,並截流舊荒川,以及荒川、鬼怒川、小貝川的河道改道工程等。大規模的河川工程逐次展開。
一六二一年,連結利根川和西部流域,長七間(約十三公尺)的赤堀川終於開通。該河川的位置位於圖②以線圈標示的下總台地最狹窄的部分,也就是鑿開今天栗橋和關宿之間的位置。
藉由以上工程,利根川連結到太平洋。從家康的「會之川截流」工程開始過了三十年,此時已是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家光的時代。一六二五年,赤堀川拓寬約三間(約六公尺)的寬度;一六五四年,赤堀川的河床挖深三間(約六公尺)的深度。經由上述工程,赤堀川終於完全繞過江戶、流向太平洋。此時已到了第五代將軍綱吉的時代,關東真的逐漸從濕地轉變為農地。
根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日本委員會出版的《日本灌溉的歷史》,一六○○年日本農地的面積約有一百四十萬公頃。到了一百年後的一七○○年,快速增加為三倍的三百萬公頃。在此之前一千多年間,日本的農地面積都維持在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萬公頃左右。因此,上述一百年間農地的擴張相當驚人。
應仁之亂後,戰國武將為了爭奪農地不斷鬥爭,但這是一場總額已在事先被決定好的零和賽局。為了打破這個僵局,秀吉決定侵略朝鮮,但以失敗收場。
家康則試圖以開拓新農田,來打破這場零和賽局。全國各地的大名也開始模仿家康,與河川對抗,開拓新農田。這就是江戶時代。然而,大自然的力量深不可測。日後,利根川的洪水仍然不斷襲擊江戶,奪走許多性命和財產。江戶與利根川的搏鬥久久未停。到了一八○九年十一代將軍家齊的時代,利根川才終於拓寬到四十間(約七十三公尺)的寬度。
一八六八年,時代已從江戶幕府變成明治政府。明治政府幾乎完全推翻原先江戶幕府的制度,從根本上徹底改造社會制度。不過,這樣的明治政府也從江戶幕府的手上接下繼續和利根川戰鬥的擔子。一八七一年(明治四年),明治政府又展開利根川(赤堀川)的拓寬工程。這項工程持續到大正、昭和,直到現在的平成。
由家康開始的這場戰鬥未在家康一代完成。經過數百年的對抗後,日本才挖出了「關東平原」這塊瑰寶。家康打從根底就是一名戰士,一生中大半時間都在人間的戰場度過,而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又開始與利根川這個強敵對抗。一六○三年關原之戰獲勝後,家康急忙地從關西趕回江戶,就是因為他想盡早開始這場新的戰鬥。這就是一個圍繞著江戶幕府開府的新故事。
從圖②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利根川東遷」這項將利根川往東遷移的工程。開鑿下總台地──將關東平原一分為二──最狹窄的部分,利根川就會流向銚子而出海。如此一來,關東不僅免於水患,也可開拓出新的農田。
家康預測到未來數十年、數百年的國土樣貌,毅然決然地啟動這項河川工程。明治時期以後的近代日本,從江戶時代手上接下關東平原這份遺產。在關東平原這個舞台上,日本轉型為近代工業國家。接著在帝國時期,趕上了帝國烈強的末班車,避免淪為歐美列強殖民地的命運,直到今天。
日本史上最偉大的國土規劃者正是德川家康。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