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我小時候曾被認為是個「不乖、彆扭、難溝通」的孩子,
如今,我成為了一名職能治療師,
我想以我的經驗與專業幫助每位無助的爸媽,
學習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用愛陪伴他們一起長大。
新手爸媽快來看!新手爸媽別害怕!
臨床案例故事╳兒童行為推理╳促進發展遊戲╳親身經歷分享
想改變孩子,就從改變自己先做起!
本書簡介
●「我的孩子,是不是和其他人不太一樣……?」
-書中的臨床小故事與治療師推理,讓你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原因!
很多爸媽都會以為孩子的問題異於常人,但其實你們的困擾,往往都有前例可循,因此,身為專業治療師的「黃老斯」,將在書中以「臨床小故事」的方式,用他與諸多求助無門的父母會診、溝通的經驗,讓爸媽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並在各單元中的「治療師推理」加以分析、診斷其背後發生的原因,才能從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種種作為背後的意義,同時給予其正確的協助!
●「你又不是我的孩子,怎麼懂得他的感受……?」
-孩子不會說、不敢說出口的話,讓黃老斯說給你聽!
從小自覺個性不同於他人、難以融入群體的黃老斯,總以為自己是個異類,對自己感到無助與缺乏自信……直到成為一個職能治療師以後,才發現自己性格與身體協調的問題,都出自於更深層的原因,所以這次他以過來的身分現身說法,告訴各位正在為孩子擔憂操心的爸媽:「放心!只要你願意參與並且幫忙,孩子的未來也能一樣精彩!」
●「了解孩子的問題以後,我又能做些什麼……?」
-一起跟著書中的促進發展小遊戲,增進你和孩子間的互動吧!
愛孩子並不能光用嘴巴說、而要親身做在,透過案例的推理分析以及黃老斯的過來人分享後,就要進入實際練習的時候了,黃老斯在書中根據不同狀況的孩子設計了各種簡單卻有效的親子互動小遊戲,讓爸媽們可以在「玩樂」中幫助孩子,除了無壓力地促進孩子的各種感、知覺發展外,更可增進彼此情感!
來自專業治療師的苦口婆心小叮嚀,
讓你懂得學會正確觀念,用心去了解孩子,
爸媽們可以放下心,孩子們也能敞開心,
成長過程有你們陪伴才不孤單!
作者簡介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部 職能治療系
現任: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 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主攻領域:
兒童職能治療臨床經驗近十年,致力於對兒童發展遲緩、自閉、多動、專注力、學習障礙、行為社交情緒異常、親子教養等問題進行
1. 諮詢、評估、治療
2. 家長、老師教學
3. 日常活動、飲食營養、運動建議
4. 感覺統合概念及應用的普及
媒體工作經歷:
1. 【電視臺健康節目固定嘉賓】
東森綜合台《醫師好辣》
東森超視台《請你跟我這樣過》
年代much台《健康好生活》, 《別讓身體不開心》
Good TV《愛+好醫生》
國語日報《交流心方向》專欄、babyhome、Mamibuy駐站專家
2. 教師、醫護人員培訓 (感覺統合概論與應用、亞斯伯格處理、治療活動設計等領域)
3. 培訓單位:社團法人臺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兒童EQ營)、臺北市福星小學、老松小學、上海兒童醫院、杭州咚塔塔王國幼稚園等
演講及培訓:
親子講座 (壓力調適、教養指導、專注力提升、家庭觀察等話題;演講單位:家長親職教育工作坊、臺北市實踐小學、國北實小、幸安國小、新北市海山小學等)
序
每當聽到痛苦自責的爸媽們這樣問,我隨即就是一陣一陣的心疼。
在醫院從事復健科職能治療臨床工作這些年,見到的許多爸媽及孩子大多是已在外頭不斷尋求資源、轉了一大圈或是按照各種參考書籍執行後,孩子的表現仍無法達到期望值,所以來到了醫院——這個被我稱為「走投無路」才會來的地方,畢竟還是很多人認為:「進入醫院相當於被貼上標籤」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初到治療室時他們很少是笑著進來的,因為內心是那麼地掙扎又矛盾,而我日復一日要看到這樣的個案後便心想:「教養的知識越來越普及又容易取得,為什麼沒有解決這些爸媽的問題呢?」若孩子罹患很典型、容易被診斷的疾病,通常都會直接進入早期療育系統得到醫療資源的協助,但偏偏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未完全符合診斷標準卻仍有狀況的「邊緣型個案」,或我們會稱之為「疑似」、「有某某病症的氣質」,甚至更多的孩子是因為爸媽未按照其身心及腦部發展去對待或是教養方式,而演變成「後天型」的發展問題。
職能治療師的養成過程中要學習許多相關醫學知識,但具備之後仍不足以治療個案,需要透過實際接觸爸媽和孩子的實習與臨床執業的磨練。因此,必須不停地精進自己所缺乏的知能,才能幫助爸媽與孩子,由於我能夠清楚自己的知識需求,所以找起參考書籍及文獻能比較快速確實。然而有天我發現,若站在爸媽的立場來看,我可能也不知道要選擇哪一本書,因為爸媽們根本不夠了解孩子行為底下的原因以及原因中到底有哪些排列組合、比重順序,所以每一本書都是汪洋中的浮木、都看起來那麼地頭頭是道。很多書籍告訴我們處理的方法,卻未必教我們如何找出原因,然而透過觀察、評估做出推論進而找到原因的過程,又是那麼地需要臨床經驗、需要專業,為了不想總是守在最後一關當大魔王,等著無助的個案來掛號;不想總是看到過了黃金期而拼命亡羊補牢的家庭,所以我想走出白色巨塔,想辦法傳達觀念給需要的爸媽們:「其實你可能原本是不需要走進醫院的,其實你可以不用擔心、其實你可以提早做好。」在這本書裡我會分享臨床工作的案例,並邀請爸媽們藉由閱讀這些故事,看看我怎麼觀察並找到問題的過程,思考一下:自己當初所認定的問題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問題?自己的判斷是否確實?是否遺漏了什麼?是否誤會了什麼?是否做錯了什麼?是否其實需要改變的是大人自己?
我也曾經無法理解自己。
如果當初沒有進入職能治療系,我可能還是不會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我一直以為是我的個性、我的癖好、我的習慣還有我認為可能一輩子都難以改變的那些行為——原來,不見得是與生俱來;原來,這些行為也不是不可翻轉的。
即使是大人,因為他人不瞭解自己而被錯誤對待時都會覺得冤枉、委屈,若是還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孩子,幼小敏感的神經又會有什麼感受呢?希望大家閱讀後能花更多時間觀察孩子、瞭解狀況後以愛及正確的方式來養育寶貴的生命。
感謝捷徑文化的王毓芳總編輯與辛苦的同仁們,感謝在學校及工作職場中曾指導過我的老師們、前輩同事們,感謝這一路上所遇到的家長與孩子們。
感謝在天國的爸爸、感謝辛苦養育並愛我的媽媽、感謝關心並幫助我的家人朋友們及在北京愛我的爸媽、感謝各方面支持著我的太太Lily、感謝教導我人生的牧師、感謝Joshua Jung、Mercy Ju、Jonan Hsieh、Aurora Chang、Jay Wu,我愛你們!感謝成為我的能力與力量的主。謹將此書獻給你們,一切榮耀歸給神。
目次
作者序:我也曾經無法理解自己
寫在本書之前:爸媽你們得先知道:什麼是感覺統合
Chapter1 感覺調節
觸覺篇
職能治療師分析:教養案例
教養案例分享一:為什麼孩子這個怕、那個不能忍受,討厭碰觸各種物體, 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輕微的觸覺敏感—行為符合社會期待,一些挑剔行為只會多多少少影響一起生活的人
中度的觸覺敏感—比較無法維持良好的專注力和警醒程度,常受到環境干擾分心而無法好好做該做的事情
嚴重的觸覺敏感—常見於身心障礙的孩子,因為太過於敏感生活適應會非常辛苦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觸覺防禦的現象
飲食:除了挑食外,對於氣味、軟硬、冷熱都會挑剔
穿著:討厭衣服上的標籤,不喜歡戴帽子也不愛穿高領毛衣,所以較難買到覺得舒服的衣物
自我照顧能力:特定的方式和規矩很多,剪頭髮或剪指甲都很抗拒
社交:喜歡自己玩,很怕癢,在家活潑好動,到外面就安靜內向
遊戲:喜歡主導,自訂規則要他人遵守,不喜歡配合規則
學校表現:不愛拿筆寫字、工具使用能力不佳
黃老斯想說!
其實我自己也有觸覺敏感的問題
教養案例分享二:為什麼孩子有時拖拖拉拉,有時又遲鈍地不會避開危險,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觸覺不敏感或稱為「觸覺反應不足」,孩子可能會受傷不自覺或是無法預測是否會造成自身的傷害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觸覺反應不足的現象
飲食:魚刺或是硬殼類食物入口後也不會吐掉
穿著:比較不修邊幅,衣褲鞋襪沒穿好,就算髒了濕了也沒感覺
自我照顧能力:鼻涕、口水都流下來了也沒有什麼感覺,不怕打針卻常打翻東西
社交:比較固執於自己喜歡的做事方式
遊戲:要實際經歷過才知道危險,比方說裝熱水的杯子很燙不要碰,一定要自己碰過並燙到才知道不可以
學校表現:環境刺激警醒程度低,容易無精打采
教養案例分享三:為什麼孩子看到什麼都想摸摸看,喜歡咬指甲、摳手皮或拔、捲頭髮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尋求刺激可能來自於對感覺的反應不足造成的,不斷想尋求感覺刺激,讓自己可以安定下來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觸覺尋求的現象
飲食:口味比較重,喜歡酸、甜、鹹、冰的食物
穿著:特別喜歡抱的動作,有特別愛的小毯子、毛巾或是玩偶
自我照顧能力:喜歡玩口水或是吐口水出來,也可能咬衣服或是文具
社交:喜歡打人、咬人,做事的時候沒必要的動作很多
遊戲:看到人多或是好玩的地方會異常興奮想要尖叫
學校表現:常會喜歡碰觸同學或捉弄、推擠
爸媽請注意:孩子的觸覺經驗會影響觸覺靈敏度的發展
爸媽一起來:促進觸覺發展參考小遊戲
遊戲1:黏土遊戲
遊戲2:爸媽的小幫手
遊戲3:藝術大師手指畫
遊戲4:拍打泡泡
遊戲5:球池尋寶
遊戲6:大海撈針
遊戲7:不同材質的物品增加觸摸經驗和手部動作
遊戲8:玩肢體接觸的遊戲
遊戲9:大腸包小腸(深壓覺遊戲)
遊戲10:操作類玩具
遊戲11:日常生活
遊戲中需注意的小提醒
有觸覺狀況的孩子應如何布置遊戲環境
有觸覺狀況的孩子應如何給予刺激方式
有觸覺狀況的孩子爸媽在遊戲時的態度
有觸覺狀況的孩子爸媽在遊戲中可教導的內容
爸媽請放心,黃老斯要跟你說:日常生活就是充滿感覺刺激的好教室
特別收錄:提供觸覺刺激的黏土遊戲
前庭覺篇
什麼是前庭系統?
前庭神經系統的功能
功能1:維持靜態與動態的平衡
功能2:維持姿勢
功能3:雙側協調動作
功能4:眼球運動
功能5:肌肉張力
功能6:大腦警醒程度
職能治療師分析:教養案例
教養案例分享一:為什麼孩子時常逃避新事物及挑戰,愛哭、愛生氣又愛鬧彆扭,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1. 身體定位概念不佳
2. 需要轉換兩個或以上相同事物會感到害怕
3. 容易抗拒頭部及身體姿勢的改變,像是後仰洗頭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前庭覺反應過度的現象
穿著:穿脫衣服很不專心(因為要保持平衡)
自我照顧能力:很怕別人改變他習慣所處的位置
社交:不喜歡跟別人互動
遊戲:不喜歡運動,嘗試一下就說怕、不敢或不行了
學校表現:平衡感差,容易重心不穩
黃老斯想說!
前庭覺調節不佳的孩子,未必都是天生註定的
教養案例分享二:為什麼孩子又不是過動兒,卻總是靜不下來,而且動作粗枝大葉,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感覺統合不佳可能是因為前庭覺的反應不足,因此會尋求刺激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多運動」是給予前庭覺反應不足的主要建議之一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前庭覺刺激尋求的現象
飲食:吃飯常常動來動去
自我照顧的能力:身上常常有大大小小的傷
遊戲:喜歡跑來跑去、爬上爬下,不論室內或是室外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促進孩子的前庭覺發展?
爸媽一起來:促進前庭覺發展參考小遊戲
遊戲1:抱著搖晃
遊戲2:溜滑梯
遊戲3:棉被遊戲
遊戲4:搖搖床
遊戲5:健身球(治療球、大球)
遊戲6:溜滑板
遊戲7:盪鞦韆
遊戲8:平衡遊戲
遊戲9:徒手遊戲
遊戲10:跳跳類型
遊戲11:其他相關運動
遊戲中需注意的小提醒
有前庭覺狀況的孩子應如何布置遊戲環境
前庭覺較敏感,會反應過度的孩子
有前庭覺狀況的孩子爸媽在遊戲中的態度
爸媽請放心,黃老斯要跟你說:感覺統合方面就是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原因之一
本體覺篇
什麼是本體覺?
本體覺的功能
功能1:身體概念
功能2:粗大動作發展
功能3:精細動作發展
功能4:口腔發展
功能5:兩側協調能力
功能6:肌肉張力
功能7:動作計畫
功能8:調節作用
職能治療師分析:教養案例
教養案例分享一:為什麼孩子肢體常常不協調,主動參與活動的意願又低,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動作不靈活、運動能力不佳
遭嘲笑而自信心不足、逃避社交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本體覺反應不足的現象
飲食:餐具的使用技巧不佳
穿著:學習穿脫衣服的過程很漫長
自我照顧能力:上下樓梯很不協調、不流暢
社交:排斥學習新的動作
遊戲:大動作及精細動作皆有技巧不佳的問題
學校表現:文具的使用能力不佳
黃老斯想說!
我也曾經是不擅長運動及遊戲的男孩
教養案例分享二:為什麼孩子愛打鬧,精細動作的表現不好,而且動作粗枝大葉,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反應不足而需要更多的本體覺刺激,所以會主動尋求,並希望肌肉與關節可以透過出力得到刺激,行為上就有很多動作都是在使用力氣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本體覺尋求的現象
飲食:喜歡吃有嚼勁、硬脆的食物
穿著:喜歡穿緊身衣物
自我照顧的能力:喜歡咬指甲、吸手指,常窩在狹小的地方(會有安定與冷靜的感覺)
社交:表現出侵略行為
遊戲:喜歡打鬥遊戲,尤其是要出很多力氣的
學校表現:使用工具時太用力,常會弄壞用具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促進孩子的本體覺發展?
爸媽一起來:促進本體覺發展參考小遊戲
遊戲1:口腔運動
遊戲2:手部運動
遊戲3:跳跳類型
遊戲4:球類運動
遊戲5:戶外遊戲
遊戲6:平衡遊戲
遊戲7:徒手遊戲
遊戲8:團體遊戲
遊戲9:其他相關運動
遊戲中需注意的小提醒
有本體覺狀況的孩子應如何布置遊戲環境
本體覺反應不足,很容易放棄遊戲的孩子
爸媽請放心,黃老斯要跟你說:孩子生活中的經歷與鍛鍊太少容易弄壞物品和愛打鬧,這是本體覺問題嗎!?
小補充:警醒程度是什麼?
小補充:挫折忍受度是什麼?
Chapter2 運用能力
姿勢篇
什麼是肌肉張力?
為什麼會肌肉張力低?
原因1:腦傷
原因2:疾病
原因3:其他不明原因或後天環境刺激不足
職能治療師分析:教養案例
教養案例分享一:【臉部肌肉】為什麼孩子講話講不清楚,整張臉還常是垮下來的樣子,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臉部低張的孩子有些會因為懶得講話而變成省話一哥、省話一姐,他們的表情總是不討喜、很冷淡的樣子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臉部肌肉低張的現象
姿勢: 嘴巴容易開開的,合不上的樣子
生活表現:常面無表情、懶得說話或咬字很含糊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加強臉部肌肉?
教養案例分享二:【上肢肌肉】為什麼孩子很不會丟球,甚至常駝背、站不挺,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上肢比較差會因此影響需要上肢的運動表現,如丟球丟不遠、接球接不準等,生活中拿東西也很容易手痠
教養案例分享三:【上肢肌肉】為什麼孩子寫功課寫沒多久就喊手痠、很累,手指還常受傷,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手的肌力不夠,出力做動作時容易會變成不正確的代償動作,然後動不動手就會扭傷或發炎,像是媽媽手這類型的問題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上肢肌肉低張的現象
姿勢:手腕彎曲時大拇指可以碰到前臂
生活表現:手容易痠、沒有力氣,所以用到手的運動都會表現不好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加強上肢肌肉?
特別收錄:訓練手部力量的黏土遊戲
教養案例分享四:【核心肌群(腹肌、背肌)】為什麼孩子總是像趴趴熊一樣坐著、站著都好似沒骨頭,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背部肌肉比較低張的孩子,在做小飛機這個動作時,會很吃力、姿勢不標準或無法完成
教養案例分享五:【核心肌群(腹肌、背肌)】為什麼孩子會駝背挺著肚子,沒辦法從躺姿直接起身,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腹部肌肉低張的孩子及大人,不論胖瘦常常都會挺一個肚子或小腹很大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核心肌群(腹肌、背肌)低張的現象
姿勢: 彎腰駝背、肚子挺出來、很喜歡靠著椅背
生活表現:有可能衍生出脊椎問題,如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等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加強核心肌群?
教養案例分享六:【下肢肌肉】為什麼孩子不擅長站立,腿好像沒有坐著的力氣,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發展遲緩」除了先天遺傳或疾病因素造成外,還有一種是後天環境刺激量不足所致
教養案例分享七:【下肢肌肉】為什麼孩子走路會內八,站也沒站相,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核心肌群和腿部肌肉張力較低,所以會姿勢不良,站姿容易變成三七步及駝背、內八與X型腿也很常見,有的孩子走路常會膝蓋相撞甚至跌倒
教養案例分享八:【下肢肌肉】為什麼孩子時常腳痠、腳痛,甚至連走路都討厭,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下肢肌力較差若影響到足弓,則會塌陷,平衡感會不太好,需要用到腳的運動都可能表現不好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下肢肌肉低張的現象
姿勢: w-sitting時居然會覺得舒服
生活表現:易有足底筋膜炎或腳踝扭傷、腳踝翻船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加強下肢肌力?
教養案例分享九:【全身肌肉】為什麼孩子不喜歡遊玩又容易一失敗就翻臉,這麼難服侍,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身體狀況—常常覺得筋疲力盡、很累
心理層面—內心世界沒自信、常有負面想法
他人觀感—一開始很有活力但一下就沒電了
黃老斯想說!
我國中曾有一個綽號是「恍神王子」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改善全身肌肉低張?
爸媽請放心,黃老斯要跟你說:相同強度的訓練,肌肉張力較低的人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卻還是有可能不成功……
感覺區辨篇
職能治療師分析:教養案例
教養案例分享一:為什麼孩子喜歡到處摸來摸去,玩玩具會太用力,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觸覺區辨能力不好也會影響到人際關係互動,甚至有可能被誤會成對情境理解有問題的自閉症特質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觸覺區辨能力不佳的現象
飲食: 拿餐具時常會掉落
穿著: 穿衣動作慢又不流暢
自我照顧能力: 想用手或口來探索、認識物品
社交: 不太清楚自己撞到人還是被人撞到
遊戲: 舞蹈、唱遊跟不上節奏與動作
學校表現:寫字太輕、太重或是速度太慢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促進觸覺區辨能力?
爸媽一起來:促進觸覺區辨能力參考小遊戲
遊戲1: 球池尋寶
遊戲2: 大海撈針
遊戲3: 驚喜袋
遊戲4: 肢體接觸的遊戲(要用不同的力氣玩)
遊戲5: 其他類型遊戲
教養案例分享二:為什麼孩子時常跌倒,又討厭嘗試新事物,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可透過較強的刺激讓孩子更確實地接受到刺激的訊息,進而分辨並加深印象進而能夠清楚解讀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前庭覺區辨能力不佳的現象
穿著: 穿褲子容易失去平衡
自我照顧能力:眼睛閉著時平衡感差
遊戲: 跟不上需要快速改變方向的遊戲或運動
學校表現: 排路隊前進時常會跟不上同學的速度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本體覺區辨能力不佳的現象
飲食:拿筷子姿勢奇怪
穿著:很難用身體感覺發現衣服穿錯
自我照顧能力: 身體姿勢不正確或歪斜時沒有什麼感覺
社交: 常常用力過當
遊戲: 大肌肉的動作不協調
學校表現: 學習使用新物品的速度很慢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促進孩子的前庭、本體覺區辨能力?
爸媽一起來:促進前庭覺區辨能力參考小遊戲(提高強度以增加警醒程度幫助學習區辨)
遊戲1: 溜滑梯
遊戲2: 棉被遊戲
遊戲3: 健身球(治療球、大球)
遊戲4: 溜滑板
遊戲5: 盪鞦韆
遊戲6: 跳跳類型
遊戲7: 其他相關運動
爸媽一起來:促進本體覺區辨能力參考小遊戲(提高強度讓刺激更確實輸入及感受,幫助學習區辨)
遊戲1:手部運動
遊戲2: 跳跳類型
遊戲3: 球類運動
遊戲4: 徒手遊戲
遊戲5: 團體遊戲
遊戲6: 其他相關運動
遊戲中需注意的小提醒
爸媽請放心,黃老斯要跟你說:爸媽請放心,黃老斯要跟你說:感覺區辨不佳容易影響生活常規及學習,還常被誤會成發展遲緩或過動!
動作協調篇
兩側協調與順序性
身體運用能力
職能治療師分析:教養案例
教養案例分享一:為什麼孩子常常好像沒看見前方的人事物,總是直線開路地衝撞過去,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沒辦法計畫及開始有效的動作來反應環境的改變或還沒發生的事情
有動態的、會移動的活動就表現不好
黃老斯想說!
克服家庭狀況與教養觀念也是治療過程中的一環
教養案例分享二:為什麼孩子動作不太協調,面對新事物又懶得思考,爸媽該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臨床推理
很怕面對新的事情(環境、任務、挑戰等),不僅前饋的能力不好,回饋的能力也不夠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的話,可能有動作協調能力不佳的現象
穿著:動作很慢、衣服時常沒穿好
自我照顧的能力:對時間、空間的概念較差
社交:不知變通、語言表達差、眼高手低
遊戲:沒什麼創意、喜歡獨自行動
學校表現:寫作業缺乏組織力
爸媽請注意:該如何促進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
爸媽一起來:促進動作協調能力參考小遊戲
1.遊戲路線設計
2.拋磚引玉設計
遊戲中需注意的小提醒
爸媽在引導或設計時需懂得如何調整難易度
對於計畫能力不佳的孩子
盡量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沒有壓力地練習
爸媽請放心,黃老斯要跟你說:「隨遇而安」需要不斷累積經驗以及接受足夠的環境刺激量,適應環境原來也是門學問!
小補充:正常的定義是什麼?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