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天下時代:秩序與歷史‧卷四(簡體書)
滿額折

天下時代:秩序與歷史‧卷四(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天下時代》是沃格林的五卷本巨著《秩序與歷史》的第四卷,該書突破了前三卷的既定設想,將歷史視為人參與具有終末論方向的神性在場之流的過程,並用這種修正過的歷史觀念,來分析大致始于波斯帝國崛起,終於羅馬帝國衰落,並涵蓋了東亞的中華文明的“天下時代”。這一時期的重要標誌,包括“普世帝國”這種新政治單元的到來,“精神突進”運動的出現,以及若干普世宗教的勃興。《天下時代》秉承“歷史的秩序來自秩序的歷史”的基本理念,追溯並重估了人類社會在“天下時代”尋求秩序的種種嘗試,對於我們認識與反思現代社會秩序類型,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美)埃裡克·沃格林 譯者:葉穎

名人/編輯推薦

沃格林的五卷本《秩序與歷史》是20世紀政治哲學的重要成果,而第四卷《天下時代》在整個系列中有著獨特的地位。該書不僅讓沃格林修正了原先的寫作計劃,而且在思辨層面開拓了新的探索空間,實現了某種理論上的創新與超越。

目次

編者導言
致謝
詳細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歷史創生論
第二章 天下時代
第三章 歷史過程
第四章 征服與逃離
第五章 保羅的復活者意象
第六章 中國天下
第七章 普遍人性
索 引
譯後記

書摘/試閱

導言(節選)
目前這一卷,即《天下時代》,背離了我曾經在《秩序與歷史》第一卷前言中為它設定的計劃。因此,我將回顧該計劃,並指出這一背離的性質與原因。
那篇前言的第一句話表達了這項研究在其規劃的六卷中遵循的原則:“歷史的秩序來自秩序的歷史。”歷史被視為一個對存在的秩序(人通過其生存參與其中)獲得分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洞見的過程。如果將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的主要類型,以及與之相應的對秩序的各種符號化表達,按照它們的歷史先後順序加以呈現,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可被辨識出的那種秩序,其中包括對不斷提升的分化的偏離與倒退,就將湧現。
隨後,根據這一原則表述,我列舉了該研究將要涵蓋的秩序類型。它們是:
(1)古代近東各帝國組織,及其宇宙論神話形式下的生存;
(2)由摩西和被選民族諸先知所發展出的,啟示形式下的在歷史中的生存;
(3)城邦和希臘神話,以及作為秩序的符號化表達的哲學的發展;
(4)亞歷山大之後的各個多元文化帝國,以及基督教的出現;
(5)現代民族國家,以及作為秩序的符號形式的現代靈知主義的出現。
在執行該研究計劃時,第一卷《以色列與啟示》、第二卷《城邦的世界》以及第三卷《柏拉圖與亞裡士多德》探討了所列類型中的前三種;其餘兩種類型則在後續卷次加以探討:第四卷《帝國與基督教》、第五卷《新教諸世紀》以及第六卷《西方文明的危機》。
該研究無法按原計劃完成。隨著後續各卷工作的進展,由各種歷史性的秩序及其符號中湧現的結構比我預想的更加複雜。它們確實非常難以掌控,以至於原計劃的各卷無法容納逐漸累積起來的分析成果。並不是說該研究的原則全都錯了;恰恰相反,困難正是在認真運用該原則時由資料這一方造成的。首先,隨著我掌握更多的資料,原先關於五種秩序與符號化類型的列表變得殊為可歎地狹隘;然後,當這項研究必須依靠的經驗基礎得到擴展,以便與各種歷史科學的狀態保持一致時,手稿就膨脹到可輕易再出六卷的地步。這種狀況相當尷尬。不過,令該研究計劃終止的終極原因是,無法根據任何一種時間順序(該順序要能使實際發現的各種結構從被視為一個“過程”的歷史中湧現)來對那些經驗類型加以排列。當然,原先構想的研究計劃並非全錯。確實有劃時代的分化事件,即“在存在中的飛躍”,它們產生了關於“之前與之後”的意識,並在各自的社會中激發出關於某種歷史“過程”的符號化表達,而這種過程的意義是由飛躍事件所塑造的。關於某種新洞見(它洞察關於生存的真理)的各種經驗,以及與此相伴而來的關於上述飛躍事件(它開創歷史新紀元)的意識,都是相當真實的。確實有在時間中的進展,即關於實在的經驗由緊湊到分化;與此相應,對存在的秩序所進行的各種符號化也由緊湊到分化。就這條意義路線而言(它是由處於歷史所走過的時間中的各項分化事件所勾勒出的),該研究計劃有著堅實內核;基於相同理由,前三卷的分析在各自領域內依然有效。然而,原先的構想不可行,因為它未能充分考慮到那些重要的、不沿時間路線發展的、在歷史中的意義(meaning in history)路線。

第二章 天下時代(節選)
天下時代將指代人類歷史中的這樣一個時代,它大約是從波斯帝國的興起開始,延續到羅馬帝國的衰亡。由於這個概念並不是當代科學中的現成概念,所以本研究必須先展示那些開創新紀元的事件(以色列和希臘衰亡於帝國權力之手),正是它們導致有必要創造這個概念。這是因為,在秩序的歷史中,當那些已經通過啟示和哲學對關於生存的真理進行了分化的社會,在現實層面的歷史中臣服於帝國類型的新社會時,一個新時代便真正出現了。
以色列在歷史形式中生存,在這種形式中,通過來自荊棘叢和西奈山的啟示,它得以建立;它的歷史學家們在追尋起源時發現,從逃離埃及開始,這種形式往回延伸至亞伯拉罕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時代早期從烏爾的逃離。從古希臘世界的危機中,哲學這一符號形式興起;在回首往事時,哲學家們也將希臘和他們自身的生存解釋為一個歷史過程的終點,該進程包含了米諾斯、邁錫尼和古希臘的文明,從而在時間上與以色列自其首次逃離開始的歷史相平行。而且,以色列和希臘都意識到,通過他們在存在中的飛躍,以和超越秩序保持協調為目標,他們已離開那些尚未脫離宇宙論形式的帝國,並且更加遠離部落層次上的社會。通過將周邊的人群稱為異族人(goyim)和野蠻人,二者都表達了對他們所具有的更高秩序的意識;當這兩個社會在希臘化的和羅馬的世界中面對面相遇時,他們甚至還將對方包括在這些受鄙夷的列表中。然而,關於特權地位的驕傲意識並未使兩個社會擺脫它們的命運,依然要臣服於來自帝國權力的猛烈攻擊。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落入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之手。在波斯人的許可下,後流亡時代的神廟得到重建,並在馬其頓統治期間持續存在,但最終毀於羅馬人之手。古希臘社會經受住了來自波斯人的第一波帝國攻擊,但臣服於馬其頓人和羅馬人。那些帝國再次包圍了它們在歷史上留給以色列和希臘供其發展的空間。用關於生存的真理(無論是神所啟示的言語,還是哲學家對智慧的愛)來塑造社會秩序的努力,似乎都已走到盡頭。

第六章 中國天下(節選)
由若干部落社會構成的中國地區在時間上平行於近東和地中海地區各普世帝國的興起,它將自身轉化成了一個以帝國方式組織起來的文明,並將自身理解為作為帝國的天下(t’ien-hsia,ecumene)。就我們所知,這兩個過程並非由文化擴散或文化刺激聯繫起來。看起來,存在著兩個天下。
多個天下對歷史哲學提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第一步,厘清oikoumene這個西方符號的各種含義,以確定它們在什麼意義上適用於那個遠東現象,這種做法是合適的。

在天下時代的西方進程中,oikoumene這個詞的含義發生了變化。荷馬時代的符號化表達“天下—大洋”,仍然表達著人對於立足于從水中脫穎而出的大地的經驗,以及對於人的這片居住地與作為奧秘的眾神相接之邊界的經驗。然而,在各種帝國式衝動、日益擴充的地理知識以及各種探索激情的衝擊下,這種緊湊的經驗解體了。結果是,宇宙論意義上的天下遭受到字面論畸變,變成作為帝國征服之潛在對象的天下。
如果在字面論的意義上使用這個術語,那麼天下便只能以單數形式生存;談論一個中國天下,言下之意是有多個天下,那便是有矛盾的。但是,如果在宇宙論意義上使用這個術語,那麼便會有數量不定的社會,它們將會以等價的方式來符號化對實在的一種根本結構的經驗。事實上,之前在討論這個古希臘符號化表達時,我已提到它在蘇美爾和埃及的宇宙論帝國語境下遇到的各種等價物。因此,當我們現在必須分析那種等價的中國經驗,及其通過“天下”(即“天底下的一切”)而進行的符號化表達時,看上去再明顯不過的就是,這個術語必須在其較早出現的、宇宙論的意義上被使用。
然而不幸的是,事情沒那麼簡單。它無法被歸結為一種非此即彼的簡單選擇,因為這兩種意義並非真正地非此即彼;它們彼此緊密關聯,作為歷史過程的兩個階段的表現。在此過程中,對實在的意識從關於宇宙的真理,分化為關於生存的真理。在宇宙論經驗中,人在地上的居住地是有邊界的;在此邊界之外,是作為奧秘的死亡和眾神。這種關於人在奧秘邊界之內的生存的根本經驗,是通過“天下—大洋”這一整體性符號化表達來加以表達的。當有關在宇宙中生存的原初經驗因征服和探索所蘊含的貪欲衝動而解體時,隨之而來的結果,並不是對相同的實在結構獲得等價的、得到分化的經驗,而是對實在的碎片化,它與通過貪欲衝動而對生存進行的畸變相呼應。的確,關於地理視域的知識已經擴展;人們已經發現,貪欲衝動是推動那種擴展的內在動力。因此,對實在的意識業已越過其先前狀態,從而使得對有限視域的回歸將會意味著故意採用一種寂靜主義態度—這一可能性,我們發現,在中國的案例中,由《道德經》以典範的形式加以實現。然而,實在的結構已被碎片化,因為神話視域的廢除同時也摧毀了位於該視域之外的神性奧秘。“天下”變成一片領土,與其人口一起都是可供征服的。它不再是由奧秘環繞的人的居住地,而是一片並無神秘可言的地理延展區域。它的征服者們很快就發現,他們的征服需要一片新的奧秘視域,如果它要成為世間之人的居住地的話。與現實層面的征服相對應的字面意義上的天下是轉瞬即逝的,因為它與生存的結構相衝突;人不再生存于一個字面意義上的天下之中,就像今天的他很難說是生存在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宇宙之中那樣;在實在的結構必然性驅使下,帝國的征服尋求那種不再能以宇宙論的形式加以符號化的神性視域。因此,作為一個意義單元,天下時代只能通過在由關於生存的新真理所設定的分化水平上,重新獲得奧秘視域,從而達致其內在的終結。只有當出於貪欲的逃離同精神層面的某一逃離相連,當帝國同某一精神運動相連時,生存的結構在天下—大洋經驗中曾經具有的那種整體性才得以等價地恢復。
因此,“天下”這個術語的兩種意義代表著一個歷史過程的兩個階段,該過程從天下—大洋符號化表達的解體開始,經過對出於貪欲的逃離和精神層面的逃離進行的分化,延伸到根據新真理而對生存秩序進行的等價重構。然而,如果這個更為高級的意義單元(它跨越種種民族文化、亞文化、文明、帝國、移民、流放,以及諸如希臘人和猶太人的流離失所這樣的現象)成為關注的問題,那麼,我們便會面對如下事實:在此前的章節中作為“天下時代”而得到分析的那個過程,在中國有一個等價的過程與之平行。這裡的問題不是普世符號化表達出現在其中的多個社會(蘇美爾、埃及、波斯、希臘、羅馬、中國),而是多個天下時代。一些問題將會不可避免地湧現:是否有兩個人類,各自獨立地走過相同的過程?如果沒有,那麼是什麼因素使“同一個人類”(西方和東方的天下時代發生在它的歷史中)這一說法得以成立?假定“西方”這個術語能夠正當地用來指一個囊括了古代近東各社會的意義單元的話。並且,要如何來描述各平行天下時代發生於其中的這個意義單元的特徵,假如真能找到這樣一個單元的話?

這些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在有關中國天下的那些事實得到確認之前,肯定無法分析“是一個人類還是兩個”這一更宏大的問題。因此,我將把有關這個問題的討論分為兩個部分。目前這一章,“中國天下”,將探討這個帝國社會的自我解釋。它是在遠東地區,從早先的那些部落社會開始,作為代表天下的組織而成長起來的。然後,接下來的一章,“普遍人性”,將探討由另一個天下的成長而提出的那些哲學問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