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DO工作學:遇到挑戰先說Yes,讓今天的壞遭遇變成明天的好故事
商品資訊
系列名:商智WIZ
ISBN13:9789864892785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作者:Shannon Pu浦孟涵
出版日:2018/07/09
裝訂/頁數:平裝/280頁
規格:21cm*14.8cm*1.8cm (高/寬/厚)
版次:1
適性閱讀分級:612【九年級】
商品簡介
擁抱挑戰的CAN DO精神,讓你面對一無所有,
也能創造工作新價值,全面進化自己的職場格局
你是否有以下困境或疑問?
●不擅長經營「職場人際關係」,還能成功嗎?
●對工作快沒有熱情了,怎麼辦?
●該用跳槽為自己創造價值嗎?
●是不是出國才有前途?
●怎樣的人適合創業?
你的人生不該有空再說!
想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沒什麼訣竅──
面對問題 I CAN DO IT!
引起無數工作者共鳴的《台版米蘭達的創業筆記》──網路專欄作家Shannon也面臨過同樣情境,曾跌跌撞撞在行銷傳播領域闖蕩,並在創業的第一個月碰巧懷孕了!面對百廢待興、從零開始的過程,憑著「I CAN DO」的信念,一路過關斬將,從無到有的創造了新品牌和新生命,練就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的職場瑜珈術。
她將打滾多年的人生風景和工作心得,整理為創業及職場定位的36堂必修課。告訴所有的工作者:無論你是不是抱著「總有一天會創業」的夢想,都要有「我來了世界就不一樣了」的創業家氣場!
◎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什麼?
-創業現場及創業初期可能面臨的挑戰
-CAN DO精神及正面思考的自我療癒力
-面對挫折還能越挫越勇的能耐
-避免經常犯的錯,趨吉避凶
◎這本書為誰而寫?
-覺得「總有一天要創業」的年輕人
-面臨「職場青春期」,處於自我懷疑的工作者
-剛升官的半生主管或是已經出道好一陣子的半熟白領
-必須兼顧事業和家庭的職人們
作者簡介
現為盛思整合傳播集團總經理。她是創業者、傳播顧問、二寶媽和狂熱的終身學習者,更是斜槓人生和CAN DO精神的重度信仰者。
在行銷傳播領域打滾20年依然樂此不疲,先後在不同的跨國傳播集團、美商銀行、知名酒商擔任主管多年,在美國和大陸都曾短暫生活與工作,卻因為深感於台灣人、事、物的單純與美好,在闖蕩江湖多年後,決定回台灣創立一個新的傳播品牌,並且在創業的第一個月得到意外的禮物- 懷孕,從此展開驚喜與驚嚇不斷的冒險。
創業即將邁入第六年,回顧一路的跌跌撞撞,更曾經面臨失去公司最大客戶、團隊相繼離開等挑戰,所幸一路過關斬將,先後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指定公關顧問並贏得肯定,同時也因為拼命三郎及為了講究品質不惜吹毛求疵的個性及行事風格,得到了「台版米蘭達」的外號 。
*米蘭達,Miranda Priestly是小說「穿著Prada的惡魔」中女主角所服務的時尚雜誌的總編輯。米蘭達在時尚界十分有影響力,但也因為對專業的吹毛求疵讓同事們備感壓力。
名人/編輯推薦
◎職場達人重磅推薦: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
知名作家、哈佛心理學者╱劉軒
Cheers 總編輯╱盧智芳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職場作家╱黃大米
背包旅人╱藍白拖
◎推薦者好評:
Shannon是《Cheers雜誌》「酷青酷業』頻道上的常駐作家,經常在此分享她創業和帶領團隊的心得,每回讀她的文章,我都能得到許多收穫。
《Cheers雜誌》長期關注各種和職場女性有關的議題,我們看到,儘管在各種專業領域,已經有愈來愈多發光發熱的女性,但愈往上走,仍然愈是以男性為主的局面。「CEO」對女性始終是相對陌生的角色,談到「領導」,也依舊是大多數女性不熟悉的學分。
作為一位女性創業家,Shannon這個勇敢抉擇本身就是個激勵人心的故事,而她在過程中的諸多體會,除了能激起更多女性「有為者亦若是」的企圖心之外,相信更能因此少走許多冤枉路。她的真誠分享,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Cheers總編輯╱盧智芳
說「I can do!」或是「Yes!」對一些朋友而言會覺得這些話要說出口沒那麼容易,因為它代表著責任、壓力,更可能會是個黑鍋或爛缺。
但換言之「I can do!」也是一個機會、一場挑戰、一個選擇。
拜讀了Shannon作品《Can Do工作學》,看見了說「Yes!」的勇敢精神,更用「I can do!」的行動去面對人生、工作的各種難題。書中提到了,既然許多問題終究要解決,那何不直接面對它,即使可能會失敗,但要相信這些都會是累積。只要這失敗不至於危及生命、傾家蕩產、違反法律,就不要讓將來面對生命終點時的自己後悔,當初沒有嘗試說「Yes!I can do!」。
這些人生的失敗或是挫折,都會成為明日你口中的好故事,成為你勝過更多人的經驗值。所以,當一個機會出現時,請試著勇敢說出「I can do!」,因為再難的關,別忘了總有人曾走過,你也一定可以挑戰成功!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序
〈自序〉
Yes ! We can do it !
一九九九年的我剛從美國回到台灣,滿腔熱血的加入一家國際傳播集團;二○一八年的我創業即將邁入第六年,也從事業放第一的工作狂,成長為需要同時搞定很多事的二寶媽;相隔二十年,走過幾個市場,我依然是當年那個有點孩子氣(好吧!我承認是非常)、對什麼都躍躍欲試、滿腔熱情的自己,唯一不同的是行囊裡多了這一路收集來的人生與工作體悟。
這本書收錄了我從二○一五年起陸續寫下的隨筆,原先單純希望紀念「帶球」創業的難忘人生經驗,卻寫出了創業加職場打滾二十年的人生風景和心得,也發覺自己每天摸黑盯著手機寫文章其實是希望把幫助自己面對挫折或挑戰時一路過關斬將的「CAN DO」精神分享給更多人,讓世界增添些許正能量。
看到這裡,你或許很好奇,什麼是CAN DO?
對我來說,所謂的CAN DO就是:
●遇到挑戰先說Yes的精神
●把工作當成事業來經營的態度
●用生命把事情做滿做好的決心
●「我來了世界就不一樣了」的創業家氣場
CAN DO 是一種精神、一個決心、一種生活態度
那麼寫這本書是為了鼓勵大家都創業嗎?錯!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想跟大家分享以下幾個重要的體悟。
你不一定要創業,但一定要擁有創業家精神
我一直認為創業或職場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兩者有相當的共同點。如果職場和創業都像是瞬息萬變的戰場,那麼我們最該戰勝的對象只有自己。不管在職場或創業階段,我都經常遇見讓自己幾乎要忍住呼吸才能過關的挑戰,但靠著不斷告訴自己「You can do it!」我和夥伴們走過無數次的難關,而且每次都有攻頂後大汗淋漓的成就感。
不一定每個人都要成為創業者,但CAN DO的創業家精神,是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的。
創業和職場是能讓人變得更好的修行
創業和職場都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也都需要因應環境的變化隨機應變,一路上或許會遇到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人或狀況,但這一切的安排,都是為了讓我們變得強壯、成為最佳版本的自己;如果在創業或職場的旅程中,除了張開眼睛,也把心打開,這可以是修行、也可以是一次次的覺旅,而我們都是入世的修行者。
「接受」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不管在職場和人生,總有深陷於困境的時候,走過職場加創業的二十年當然經歷過無數次的低潮,我的學習是,遇到困境要接受、面對甚至放下它,而不是花很多的力氣抗拒或抱怨。
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經剛加入新公司就發現它的文化和工作內容和當時面試時溝通的差很多、頂頭上司也對自己非常不友善,當下的第一個反應是四處奔走看看有沒有逃離火坑的機會,但年資非常淺的自己當然沒辦法說走就走,因此有好一陣子陷入情緒的低潮和負能量低谷;直到朋友、心靈書籍,和不斷的自我心理建設,讓我慢慢爬出情緒的低谷並開始思索「這段經歷對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好受一些?」以及「要怎麼轉移注意力,可以讓自己不再專注於在工作上得到的不公平待遇?」因此,我開始經營部落格、背著單眼相機在城市裡發現美好的風景、學習插畫、也愛上了園藝,當我在努力改變現狀的同時,也欣然接受生命的安排,擁抱當下的豐富與美好,心情好了、人生豐富了、合適的新機會出現了,而我也學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課:
每一件在生命中發生的人、事、物都對我們的人生有獨特意義,唯有接受它、面對它甚至擁抱它,才能順利修得學分,前往下一站。
追求斜槓人生不一定要放棄工作
「斜槓青年」的概念近年來很夯,但豐富多元的「斜槓人生」從多年前起就是我所嚮往的生活型態,因此一直很鼓勵工作夥伴們追求除了工作以外不同面貌的生活。
為了擁抱多元的人生風景,有些人會選擇離開正職工作,換取生活的彈性。我卻覺得如果工作和生活能夠相互豐富、滋養那也不啻為一個相當理想的狀態,而達成這個目標的關鍵,除了要選擇支持員工追求多元人生的企業之外,自己有這樣的決心和覺知更是重要。
所以這本書到底為誰而寫?
●覺得「總有一天要創業」的年輕人。
●跨入職場幾年,對工作和人生有理想但生活充滿挑戰,面臨「職場青春期」的年輕職人。
●剛升官的半生主管或是已經出道好一陣子的半熟白領。
●必須兼顧事業和家庭的人們。
當然還有每天都希望自己比昨天更好一點的你!
Shannon Pu
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目次
Part 1:關於職涯規畫 I CAN DO
1. 寫給職場青春期的你――閱讀、耐性、挑戰自我、把人做好、工作不是全部人生
2. 一份工作是否需要看人臉色?――關鍵在你的專業度、人際溝通技巧與行事風格
3. 是不是出過國才有前途?――即使身在台灣,也能「逼」自己更有國際觀
4. 為什麼年輕人找工作時不該在乎薪水和福利?――從創業者經驗看5項求職標準
5. 一定要出國發展嗎?――先掌握3個原則,「台姐」也能是「國際咖」
6. 誰說「壯遊」非要出走?――不如先從讓自己「變強壯」開始
Part 2:面對職場關係 I CAN DO
7. 我的第一份工作――今天的壞遭遇,明天的好故事
8. 創業者的職場體悟――真正的友誼往往在離職後才開始
9. 「激勵」不是主管的責任――「求生存」比「被激勵」重要
10. 長保熱情的原因――走出舒適圈、不斷學習、挑戰極限
11. Cheers to精彩的客戶們――與重要資產互動的美好風景
Part 3:面對挑戰 I CAN DO
12. 面對撞牆期──請靠自己衝撞眼前的高牆,不是等別人開挖土機來救你
13. 既然自己終究要解決問題――與其抱怨,不如直接先說YES
14. 精準有效的時間管理――同時孕育兩個BABY的忙碌人生
15. 工作七、八年,不能只靠技術專業――你需要學會「破局思考」
16. 進階職人必修課:相信溝通的力量――掌握四大原則,KO難搞狀況
Part 4:面對領導帶人 I CAN DO
17. 創業者的管理體悟――主管不能沒有肩膀,員工不能沒有心
18. 主管的必修課1:對下屬鄉愿才是一種殘忍──學會不被他人的情緒綁架
19. 主管的必修課2:自我反省――尊重從守時開始
20. 創業者的領導學――培養「主管氣場」的7項功課
21. 堅持只用典型人生勝利組?――這5種神隊友才能打造高效團隊
22. 面談彷如走進每個人的故事裡――尋找Mrs./ Mr. Right
23. 尊重對方選擇――但說再見真的好難
Part 5:面對創業 I CAN DO
24. 一旦創業就註定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有這個決心,何不放手一搏?
25. 創業者的勇氣──「放棄」是我不後悔的決定
26. 創業者的人生體悟1――成功的關鍵是「不給自己退路」
27. 創業者的用人哲學――能被「小用」,才有機會成為「大才」
28. 創業必修課:學習割捨──讓不合適的人離開,就算要「砍掉重練」也值得
29. 「帶球創業」的四個學習――用「接受」「努力」「感恩」「放下」來面對人生
Part 6:面對學習與人生 I CAN DO
30. 創業者的人生體悟2――讓自己快樂工作的10種方法
31. 創業者的人生體悟3――把飯吃好,比你以為的更重要
32. 創業者的理想伴侶――不僅永遠無條件支持,也要讓你「不能做自己」?
33. 創業者的職場瑜珈術――讓我每天都成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34. 當個職場詩人――戴上3副不同的「眼鏡」看世界
35. 放假就是「放下」的學習――創業者在旅行中學會的10件事
36. 你的人生不該「有空再說」――把自己當成客戶,讓每個目標「使命必達」
快問慢答
☉ 要怎麼確定這份工作適合我?
☉ 選擇加入代理商或企業比較好?
☉ 如果沒有機會出國,要如何成為國際化人才?
☉ 大公司比較好?
☉ 我應該主動爭取出國發展的機會嗎?
☉ 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能合理的離職?
☉ 不擅長經營「職場人際關係」,還能成功嗎?
☉ 企圖心是必須的嗎?我不想升官發財,只想穩穩的做好現在的工作不行嗎?
☉ 自我激勵,實際上要怎麼做?
☉ 要怎麼確定這份工作適合我?
☉ 什麼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 就因為長相和家世,主管對她的態度總是比對我好,這太不公平了吧?
☉ 碰到沒做過的事怎麼辦?
☉ 除了時間管理之外,還有什麼同時面對多重重大挑戰的心法?
☉ 難搞的客戶或同事是我的死穴,如何突破這個瓶頸?
☉ 要怎麼有效溝通?
☉ 主管沒肩膀,客戶超難搞,豬隊友很難合作⋯⋯,下一份工作應該會更好吧?
☉ 剛被升職成為主管的我,要怎麼帶領有點難搞的團隊?
☉ 為什麼同事沒把我這個主管放在眼裡?
☉ 如何才能變得更有氣場?
☉ 要怎麼用人才能打造高效團隊?
☉ 如何找到對的工作夥伴?
☉ 用跳槽為自己創造價值?
☉ 怎樣的人適合創業?
☉ 在工作上遇到很難溝通的對象甚至經常產生衝突,怎麼辦?
☉ 我總是忍不住在職場上流淚,怎麼辦?
☉ 機會來了,我卻還沒準備好,怎麼辦?
☉ 同事們都離職了,我該怎麼辦?
☉ 什麼時候生孩子最好?
☉ 妳說的道理我都懂,但每天在同樣的環境,做著差不多的事,實在很難快樂起來?
☉ 吃飯真的那麼重要嗎?工作最重要的應該是能力吧?
☉ 該怎麼在忙碌的職場生活中維持一段穩定的關係?
☉ 這位同事很有能力,但 side project 也太多,是個可以重用的人嗎?
☉ 要怎麼保有對工作的熱情?
☉ 我很想暫時放下工作的壓力,但實在抽不出時間去旅行怎麼辦?
☉ 職業婦女可以教會孩子什麼?
書摘/試閱
誰說「壯遊」非要出走?
――不如先從讓自己「變強壯」開始
「壯遊」一詞在近幾年來蔚為風潮,畢竟誰會不想暫時拋下生活中熟悉的一切,讓自己沉浸在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一陣子?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所謂的壯遊(Grand Tour),原本是指流行於歐洲的成年儀式。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後,歐洲貴族子弟間流行透過長途旅行來宣示自己的長大成人,後來這樣的傳統也擴展到中歐、義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階層。
而演變到今天「壯遊」的意涵則擴大解釋為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的「胸懷壯志的遊歷」。
西方世界近年來流行在求學生涯結束、一份工作告一段落等時間點,以間隔年(Gap Year)來進行壯遊,以接續不同的人生階段。正因為在壯遊中人們經常必須獨立面對許多挑戰,也有許多和自己對話的機會,因此許多從壯遊歸來的人們,都覺得自己相較於出發前的自己,有更多的成長甚至煥然一新。
不管是「壯遊」或是「間隔年」,都不是每個人能夠想做就能即刻去做的事。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去壯遊,但每個人至少都可以隨時隨地下定決心開始做壯遊的準備。而我一直認為,壯遊的第一步,應該是從讓自己的身心靈變得強壯開始。除了很好的健康狀態外,更需要能夠有隨時擁抱挑戰的心理強度,以及自我療癒的心靈素質。而「職場」其實是讓自己變強壯的最佳練兵場。
第一步永遠是讓自己變得強壯
「實在不確定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乾脆去壯遊算了!」在第N次聽到D說這句話後,我終於忍不住拉把椅子,不請自來地坐在她旁邊問道:「那針對妳想了那麼久的壯遊計畫,你做了什麼樣的準備呢?」
看到他一臉疑惑說不出話的表情,我接著問:「你準備什麼時候出發?去多久?你存到了足夠的基本生活費?還是打算去當地再打工……?」
我的問題,他一個都答不出來,但其實我真正想問的問題是:「連買午餐都要拉個人陪、看電影、參加活動、運動、逛街以及做生活中每件事都喜歡找個伴的你,真的準備好面對壯遊中的孤獨、挫折和挑戰了嗎?」更重要的是,你想去壯遊是為了追求什麼?還是逃離什麼?
我相信和D一樣,只看到「壯遊」浪漫色彩的人應該為數不少。
被我問到說不出話來的D有點不服氣地問:「難道妳不會偶爾做做壯遊的夢嗎?」
我說:「我當然很想把自己抽離熟悉的人事物一陣子,重新認識自己,但生活中的種種責任不允許我這麼做。況且我覺得,所謂的壯遊,不一定非要離開自己的所在地,到很遠的地方去旅行。壯遊可以是一種『精神』!」
於是我跟他分享了當年內斂的自己怎麼來到人人皆精彩的公關業,並找到自己的定位;怎麼在一個自己一竅不通的產業贏得別人的尊重;怎麼在主管刻意的打壓下hold住自己一走了之的衝動,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怎麼在異鄉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口碑;又怎麼克難的在懷孕的狀態下創業……
上述許多人生的經歷,都發生在生活的日常,但卻怎麼看都像人生中一段段的壯遊。
的確,在過去二十年來,我曾經多次離開自己熟悉的場景,但現在回想起來,大多數人生的精彩與美好,都來自於我在最艱難的時候──決定「留下來」,而不是「走出去」。
「難怪妳完全不想壯遊,光是妳的創業人生就有夠精彩!」聽故事聽得眼睛發亮的D由衷讚嘆著,我在他閃閃發亮且充滿希望的雙眸中讀到了這位可愛同事的潛台詞:「或許創業也可以是個不賴的嘗試!」所以,忍不住再提醒他一次:「壯遊」聽起來或許很浪漫,但第一步永遠是讓自己變得強壯;「 」裡的名詞可以換成創業、公關業、還有世界上所有聽起來很美好,卻也充滿壓力的事。
快 問 慢 答: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能合理的離職?
相較於工作的絕對年資,更重要的是,不要在「收割前」輕易離去。
工作多久才可以合理的離職?一份工作要做多久才能被看作一份資歷?我想重點不是一年半、兩年或三年,而是自己有沒有在一份工作中,對於所能獲得的心領神會,並且有所超越。
分享我自己的經驗,在二○一三年創業以前,我先後在五家公司做過公關、傳播、企畫等相關性質的工作。
這些不同經歷,有的幫助我累積紮實的基本功、有的讓我練就了忍功和膽識、有些讓我學到國際化的做事方式、有的則讓我領悟到自己適合什麼以及絕對不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硬是要拿著放大鏡檢視,每一份工作、每一位主管都有可以讓人抱怨的地方,但我很慶幸自己在高壓的環境中練就了「把能量用在往光明面前進」的職人功夫。
聊了這麼多我自己的經驗,現在來正式回答一下你的問題:「什麼時候可以合理的離職?」
對於農人來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理所當然的四季循環;對於職人來說,如果一份工作讓你有豐收、豐享、豐藏的可能,就別只因為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放棄一片良田。
更具體來說,如果你的工作是業務,請至少學會讓生意成交的技巧並掌握幾個好客戶;如果你擔任傳播顧問,請至少要能對傳播策略有相當的領略並培養自己形成觀點的能力;如果你做的是服務業,起碼要逼自己在進退應對的技巧上有很大的長進吧!
如果你感覺公司所賦予的責任讓自己有些吃力,請至少先試著突破再離開,因為抗拒和努力做好一件事,都要用力。
就算真的要離去,也等到收割完這一季的豐盛吧!
每一個人都有離開的權利,但我一直覺得──
如果決定離開一個地方,必須是為了追尋下一個目標,而不是逃離現在的困境,這樣的人生,可以理直氣壯很多。
08:創業者的職場體悟――真正的友誼往往在離職後才開始
「這一次去德國受訓的機會,我會安排Abby去,你OK吧?」
強作鎮定地說了聲「沒問題」,走出主管辦公室的我,卻很難平息內心的委屈。
畢竟從進公司以來,S牌一直是我獨立負責的客戶,也完成了許多沒有前例可循的專案,終於盼到了出國受訓一星期的機會,主管卻把這個難得的資源給了資歷不比我深,也從來沒參與過這個專案的Abby。
主管的決定固然讓我感到委屈,但最讓我覺得不舒服的是和自己年紀相當的Abby和我不但是飯友,平常是無話不談的好姐妹,為什麼她能夠欣然接受主管的安排,而不拿出「朋友的道義」婉拒這次的機會?
「Abby嘴很甜,是經理面前的紅人!」「一定是你上次當眾反駁主管,讓她耿耿於懷!」「Abby也太過分,何必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多事者的議論,讓這件事在公司內部掀起不小的風波,也讓我和Abby之間多了芥蒂和尷尬的氣氛。
「Sharon和我幾乎同時進公司,下班後也經常去吃飯聊天,為什麼我才剛被升成小主管,她的態度就180度改變?」「自從平常的好夥伴Terry知道自己在資遣的名單中,就對我非常冷淡,為什麼會這樣?畢竟我不是做決定的人呀!?」……類似於我和Abby之間的故事在職場上不斷發生,並而成為職人間茶餘飯後百聊不膩的話題。
工作的本質就是競爭
那件二十幾歲時發生在我和Abby之間的職場小鬧劇,隨著兩位當事人的先後離職而落幕,但卻困擾我好一陣子,也讓我不斷思考:「職場上有真正的友誼嗎?」
過了十幾年後的今天,再回頭看當年的Abby和自己,我領悟到,當年的Abby和我以及其他曾經被類似故事所困擾的職人們,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我們都沒認清「工作的本質是競爭」。
「但我在公司明明交到了很多能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呀!」你可能對於上述的論點並不服氣。除了恭喜你以外,我還是要很清楚的點出一個事實:對於多數企業來說,競爭是許多制度的基礎結構,也是驅動組織進步的動力。
舉例來說,不管你跟同事平常有多麼麻吉,在發年終獎金時,還是得在公司分配給主管的同一筆預算中爭取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數字;升遷的機會,永遠僧多粥少,這也是每到歲末年終,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原因。
當然,多數公司會鼓勵團隊成員之間培養默契,但背後的目的,還是為了組織整體競爭力的提升,而不是為了「方便大家交朋友」。
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的一個事實是,你可以跟同事很談得來、可以是默契十足的工作夥伴,但不管你是否願意,對多數的職人及組織來說,競爭就像空氣,即便看不到摸不著,但確實的存在於每一個呼吸之間;多數人選擇進入職場,多半是為了求發展而不是求友情。
「如果是這樣,職場也太恐怖了吧!好像到處都是敵人?」請別誤會我的意思,我提出上述觀點的目的,絕不是建議大家處處提防甚至攻擊別人,過去二十多年來,我透過工作,認識了許多亦師亦友的貴人,但是真正幫助我和工作夥伴們快速成長的,絕對是一次次不得不然的競爭。
當年的Abby和我都沒有認清的是──不管願不願意,「競爭」本來就是這段同事關係的本質,因此不管是我對於Abby「應該自動放棄原本屬於我的機會」或是Abby對於我「既然大家是朋友,就應該體諒她的不得已」的希望,都非常不切實際而且偽善。而多年後四十幾歲的我們,早已可以笑談自己當年的幼稚。
競爭的本質,並不是來自我們好鬥的本性,而是來自組織結構的必然性。所以,如果你問今天的我:「同事之間,可能有真正的友誼嗎?」我會不假思索的回答你:「可能,但多數的『純友誼』往往發生在其中一方離職或轉調部門,雙方的關係,脫離有利害關係的競爭框架後。」
快 問 慢 答:企圖心是必須的嗎?我不想升官發財,只想穩穩的做好現在的工作不行嗎?
每個人對於工作和職涯發展的想法都不盡相同。有些人把工作看成維持生活品質的工具,有些人則追求快速攀升或平步青雲的成就感,也好在不是每位職人都只想著升官發財,否則世界豈不大亂?
升官發財不是每個人必須的目標,但我相信「企圖心」是每一位合格的職場人士都應該必須具備的武器。
所謂的企圖心,不一定是追求「升官發財」,而是不管在什麼樣的位子上都以「拿出最好的表現」以及「不斷精進自己」的責任感。
假設你是業務人員,你可以不主動爭取甚至婉拒擔任主管的機會,但總要持續思索開展業務以及精進客戶關係的方法;假設你是專業顧問,面對客戶的要求,你會用「過去一向都是這麼做」的SOP,還是想盡辦法突破common sense(常識),幫助客戶達成目標?
就算每天日復一日地做著固定的幾件事,相信一位有「企圖心」的職人,也會不斷思索著如何改善流程,把同樣的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每個人都有權選擇做個千年的小兵,但必須要不斷地精進自己的戰技。不管有沒有更上一層樓的野心,都至少要努力地穩住現有的立足點。
另一個重點是,人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但既然選了就要甘願的接受結果。
換句話說,當你發現當年和你同時進公司的同事變成了主管,薪水是你的許多倍,你會默默在心中murmur著「憑什麼是他?」還是依然對當年的選擇甘之如飴?如果真能如此,也算是個相當怡然自得的境界。
可惜能真正做到的人非常少,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多數的人都是付出時說「我只要這樣就好」,收穫時卻哀怨於「人生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你會怎麼選擇呢?
17:創業者的管理體悟
――主管不能沒有肩膀,員工不能沒有心
「這篇新聞稿是誰寫的?實在非常不專業!」「這次的演講稿完全沒有寫出應該有的高度,讓我們非常失望。」「從你們寫的briefing book(簡報),就看得出來你們對這個專案的目的及公司的產品一點也不了解,我可以知道是誰負責的嗎?」
相信每一位曾經當過主管的人,對上述的抱怨場景都很有感;當一個人在組織中的職銜越來越資深,需要親力親為的事通常越來越少,但需要負起責任的事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正因為如此──「主管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面對外界對於團隊的責難」,一直是職場上熱議的話題。
主管一定要「有肩膀」,但「擋子彈」只是第一步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主管不能沒有肩膀」這句話。對多數上班族來說,這個世界上最倒楣的事之一,莫過於和「架子十足、卻沒有擔當」的主管共事。
我百分之百同意「有肩膀」是主管的必要條件,一個有擔當的人,才值得別人的尊重以及比別人更高的頭銜與多好幾倍的薪水,但能夠在事情發生時為員工擋子彈,只是主管最基本的責任。
相較於在第一時間「擋子彈」讓員工「保命」,我一直認為,能做到讓團隊「有尊嚴」才是真的好主管。
面對外界對團隊的責難,或是客戶來勢洶洶的質問,許多主管習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道歉再說,我卻覺得這樣的態度對於辛苦付出的團隊以及花錢買專業的客戶都相當不公平。
如果團隊確實有錯,主管當然應該第一時間表達歉意,並提出避免再犯相同錯誤的方法;但如果所謂的抱怨只是來自認知的差距,或是溝通上的誤會,主管更有責任在第一時間理直氣和的讓對方了解團隊的立場。
台灣人「和氣生財」、「以客為尊」的價值觀,讓我們相信凡事「以和為貴」最好,但當團隊的專業形象被誤解,身為團隊的代表,完全不應該有用道歉省去麻煩或規避溝通的想法。
幫助員工成為「有能力為別人擋子彈」的人
「我怎麼知道他連基本的spell check(拼寫檢查)都不會?這不是common sense(基本常識)嗎?」在討論員工經常在email裡犯些把數字搞錯、日期寫錯等基本錯誤時,Tiffany用白眼翻上天的無奈表情回答著。
我問她:「你有跟這個人談過了嗎?他有提到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協助嗎?」在了解到她其實大半把時間花在「幫助員工做事」,而不是「幫助他們獨立把事做好」時,忍不住告訴她:「你的責任除了和團隊一起把事做完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員工逐步成長為有尊嚴的顧問。」
「面對像錯字這類明顯因為不用心而犯的錯誤,你有絕對的責任點出他們的問題,並且告訴大家如果再這樣下去,會對公司以及犯錯者本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而不這麼做的結果是,你自己每天忙著擋子彈,搞到自己筋疲力竭,團隊卻得不到應有的成長。」
從「願意為員工擋子彈」,這個標準來看,Tiffany絕對是個很OK的主管,但我認為,幫助員工成為有能力為別人擋子彈的人,才是一個好主管的終極目標。
員工不能沒有心
主管絕對不能沒有肩膀,有肩膀的定義,除了肯為員工擋子彈之外,更包括了有為團隊尊嚴據理力爭的勇氣,以及為了同事成長勞心費神的大愛;對組織來說,團隊的成員,可以沒有經驗,但絕對不能沒有「心」。
很多人會說,沒有肩膀的主管,讓員工沒有心。我完全同意這樣的論點,但也想點出另一個觀察──有的時候太有肩膀的主管,反而讓員工成為凡事無關痛癢的「無心人」。
在組織中的資深主管,不但享有較多的自由和尊重,待遇往往是初階員工的好幾倍,因此主管要付比員工多許多的責任是天經地義。
但除了在外面衝鋒陷陣之外,一位盡職的主管對內也要能讓團隊對共同的成績感同身受、榮辱與共,能夠這麼做,對於組織、團隊、主管本人以及員工的發展都只有好處。
如果團隊合作是一場奮戰,有肩膀的將領和同心一致的軍隊,是贏得勝利的兩個必要條件。
「我只是來打工的,領少少的薪水,幹嘛付出整顆心?」或許很多人看完上面的觀點,會有這樣的潛台詞,而我的回應是,這要看你怎麼定義自己,你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僅僅看做一份用來獲得薪水的工具,或是累積專業的事業在經營?
如果你要的是後者,比別人用「心」是唯一可以為自己建立品牌差異的方法,而如果你在乎的僅僅是錢,那也需要用心思考怎麼樣可以透過這份工作累積財富。
這樣想想,「有心」應該是每一位職人都最好能養成的習慣,和公司對你好不好、主管有沒有「肩膀」,也似乎沒有絕對的關係了。
快 問 慢 答:主管沒肩膀,客戶超難搞,豬隊友很難合作……,下一份工作應該會更好吧?
不要輕易walk away,因為人生中的每一個挑戰,都是讓自己變強壯的機會。
「我真是受夠這個主管了,頭腦不清楚就算了,還非常沒有擔當⋯…」接近午夜的紅酒趴,剛離開做了不到一年的工作的Emily ,正鉅細靡遺地分享著前主管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
但類似的劇情,在過去十幾年間,每一、二年就不斷的重複著,「客戶預算少又難搞」、「豬隊友很難合作」、「部門之間內鬥很嚴重」、「老闆只信任自己人,沒什麼發揮空間」⋯…每次離職的理由不盡相同。
你可能覺得Emily是個辦事不牢、抗壓力不高、只會抱怨的草莓族,但事實正好相反,她口才辨給、處事風格明快,什麼艱難的任務都能快速搞定;然而,很會做事的她,面對「做人」的考題,卻總是沒有交卷就拂袖而去。
雖然每次憤而離職後,實戰經驗豐富、表達能力極佳的她,總是不久就找到看來比前一份工作好很多的機會,但一段時間後,總能失望的發現,新工作總有另一個讓自己受不了的地方。
面對此刻坐在我面前抱怨「自己怎麼這麼倒楣」的Emily,我忍不住想說:「你不是倒楣,你只是太理想主義!」
看到她一知半解的表情,我知道自己有義務說清楚、講明白:「你其實一直深信世界上一定有各方面都符合自己需求的完美工作,所以總是在一份工作上碰到了自己受不了的地方,就頭也不回的離去,而沒有考慮留下來試著面對問題,因為你一直相信下一份工作會更好,對嗎?」
相較於很年輕時就體驗到「職場不能盡如人意,有時候適度的妥協,是最好的成長策略」的我,Emily的理想主義是她最可愛的地方,也讓她吃盡了苦頭,看著同學、同事們一個個在職場上擁有自己的一片天、過去的部屬紛紛高升,而自己身處於十年前不高不低的座標,Emily這些年的心情一直在羨慕和懊悔之間起伏。
「所以你的建議是碰到很討厭的主管、不明理的客戶,或是很糟的企業文化……這些不是我造成、也跟專業無關的討厭情況,我就只能忍嗎?難道沒有更好的工作選擇嗎?」聽完我的分析,反應超快的Emily當然即時提出了問題。
「當然不是,我的意思是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walk away絕對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為什麼不能直接一走了之?這來自於一個信仰:人生中的每一個挑戰,都是讓自己變強壯的機會。
以Emily的故事為例,她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讀書或專業表現都不需要太費力就能可圈可點,但卻對「人際關係」或「辦公室政治」少很多根筋。因此,從「沒有擔當的主管」身上,她或許能學習如何有技巧的保護自己並且讓自己被看見;從和「豬隊友」共事的經驗中,或許能學會如何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合作;從「難溝通的客戶」身上,更是磨練膽識和累積自信的絕佳機會。
每個人在職場上總會遇到乍看像天方夜譚、但努力面對後卻能打通任督二脈的困境。
分享我自己的人生經驗,極度情緒化,動輒摔電話、高分貝罵人的客戶,讓我學會以一個不卑不亢的姿態膽大心細地和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共事;在人力不足的團隊,經常需要獨立籌畫、執行、主持上千人大型專案,逼迫我駕馭時間、並能夠在眾人面前泰然自處;而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企業文化,則讓我學會了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把腳步站穩。
在面對上述困境而努力時,我的心情經常是沈重的,但在多年後的今天,我很高興自己選擇面對問題,而不是摔門離去。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或許沒有完美的工作,難道沒有各方面條件比較好的工作嗎?」聽完了我的分享,Emily還是忍不住murmur一小下。
「我絕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比較接近理想狀況的工作,但我也相信這些工作是保留給過關斬將後,能耐升級的我們。」這是我的回答,以及那天紅酒趴的結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