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之情緒:DISC理論原型(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121348518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作者:(美)威廉‧莫爾頓‧馬斯頓
譯者:李海峰
出版日:2018/09/01
裝訂/頁數:平裝/310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DISC理論創始人威廉·莫爾頓·馬斯頓教授在本書中通過對人類四種主要情緒(DISC)及其組合反應背後的原因和運作機制介紹,借由“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及“審美態度”等案例描述,闡述常人情緒反應與行為展現之間的關係,引導人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反思自己的情緒與行為。同時本書通過介紹會引發消極結果的“非正常情緒”的識別方式,告誡我們應時刻內省,並針對如何進行積極轉變給出了指導和建議,與當代“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不謀而合。
作者簡介
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1893 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他先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文學學士、法學博士和心理學博士三個學位,如此跨學科的積累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馬斯頓教授研發了多款基於測試心臟收縮壓的“測謊儀”,被譽為“測謊之父”。這些測謊儀被用在法院審判、軍隊招募甚至電影明星身上。他最廣為人知的是創作了“神奇女俠”(Wonder Woman)這個漫畫人物,在美國掀起了一股關於女權主義的辯論思潮,同時,他是DISC理論創始人,將人類的情緒反應用四個維度來進行定義和解釋。DISC系統現在已發展成為全世界廣泛被採用的評測系統,已有84個國家超過5000萬人次做過DISC測評。
序
譯者序
關於馬斯頓的DISC 理論
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1893 年出生于美國馬薩
諸塞州。他先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文學學士、法學博士和心理學博士三個學位,
這種跨學科的積累為他日後精彩的職業跨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馬斯頓教授研發
了多款基於測試心臟收縮壓的“測謊儀”,被譽為“測謊儀之父”。這些測謊儀被
用在法院審判、軍隊招募甚至電影明星身上。然而,他最廣為人知的卻是創作了
“神奇女俠”(Wonder Woman)這個漫畫人物,隨著近幾年電影《神奇女俠》在
全球的熱播,有關馬斯頓教授的故事也被挖掘出來。不過本書所闡述的DISC 理
論卻在當時並未給他帶來什麼重要的影響。馬斯頓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心理
學期間,研究人的血壓變化對人的行為與反應的影響,同時受到妻子伊麗莎白·霍
洛維·馬斯頓的啟發,決定開發一個理論來解釋人類的情緒反應。為了檢驗自己
的情緒理論,馬斯頓需要系統地歸納和描述相關的內容,他的解決方法是將人類
的情緒反應用四個維度來進行定義與解釋。
1928 年,馬斯頓教授在《常人之情緒》(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中公佈
了他的發現,並且在書中對其所發展的DISC 作了系統的闡述,首度嘗試將心理
學從純粹的臨床實驗向外延伸應用到一般人身上。而20 世紀20 年代的心理學,
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心理病症或犯罪心理方面,馬斯頓教授的勇敢嘗試在當時
未能得到心理學界的重視或認同,這大概是造成現代心理學領域並未將馬斯頓的
理論收錄到心理學體系中的主要原因。從這樣不起眼的開始,DISC 系統現在已
發展成可能是全世界最廣泛被採用的評量系統。目前許多市場上研發和推廣
DISC 測評系統的公司都標榜自己是正宗的,套用一位心理學教授的妙語來形容
DISC 現在的情形:“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在這裡,我們作為DISC 的使用
者和愛好者,無意去爭論彼此的對錯與優劣,我們感謝所有為DISC 理論在現代
商業領域和生活領域的應用作出貢獻的研究者與推廣者。本書作為DISC 理論的
基石,譯者就相關的內容提出一些心得和想法,供大家參考與討論。
一、如何理解“DISC”理論原型
DISC 的理論經過90 年的發展,其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有
些理論已經不再使用“DISC”的字樣了,當然這一切並不妨礙我們對理論原型的
探索與研究。DISC 最初是用來定義人類的主要情緒類別的,並非像我們現在所
理解的那樣,用來形容人們不同的性格或行為的。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重要
的觀點:“正常的情緒是能夠帶來效率的情緒。”馬斯頓教授認為,我們普通人在
日常生活中體驗的種種情緒,不能都認為可接受和允許發生。他認為只有那些能
帶來愉快感的情緒反應才能被稱為“正常的情緒”,而諸如憤怒、恐懼、仇恨等
帶有明顯消極色彩的情緒反應不應被視為正常的或必然出現的。他認為,人們應
該找出情緒反應背後的原因,弄懂情緒的運作機制,從而使自己能夠持續擁有“正
常的情緒”。這樣的觀點在20 世紀初,毫無疑問是超前的。20 世紀末西方心理學
界興起了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這股思潮的創始人――美國
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裡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聯合心理學家謝爾
頓(Kennon M. 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對積極心理學的本質和特點
進行了定義:“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這樣的觀
點與馬斯頓教授早在60 年前的看法簡直是不謀而合。
馬斯頓教授在探索情緒反應的運作機制時認為,人們的情緒反應主要是由內
在的“自我能量”(暫且這麼定義)所決定的,而這些內在能量的基本載體是一
種被稱為“精神粒子”(Psychon)的東西(Psychon 是馬斯頓教授的自創詞,我
們找不到任何可參照的資料或信息)。“精神粒子”的存在與結合產生了能夠製造
“自我能量”的兩個反應元素――運動神經本性(motor self)與運動神經刺激
(motor stimuli)。這兩者在人體內部所發生的對抗或聯合行為產生了四種主要情
緒,即DISC。馬斯頓教授認為,有些人的內在運動神經本性就是比運動神經刺
激明顯強,有些人則明顯弱。運動神經本性在與運動神經刺激發生反應時,有些
是對抗性的,有些則是合作性的或聯合性的。而這種兩兩關係的歸類分析方法,
後人稱為“雙軸模型”。這種雙軸的歸類方式幫助馬斯頓教授清楚地定義了什麼
是DISC(詳見第六章)。後來的研究者對雙軸的定義進行了改進或延伸,如有些
人使用“反應快―反應慢”與“關注事―關注人”,或者“環境比自己弱―環境
比自己強”與“環境對自己有利―環境對自己不利”等方式來重新定義DISC。
當然新的定義更有利於我們從人類的性格或行為角度來學習與識別。
通過這樣的定義,馬斯頓教授認為每個人的情緒主要都是由內在的自我決定
的,而不能單純地歸咎於外部環境。例如,當一個人的內在運動神經本性強於運
動神經刺激,並且這兩種元素產生強烈對抗時,就會有支配(Dominance)反應,
進而想去掌控能掌控的一切。只要我們遵循這種對主要情緒的理解方式,就容易
搞懂情緒的運作與個人行為的展現。
二、DISC 理論的應用部分
馬斯頓教授一直極力倡導心理學理論要應用於實際,特別要服務“正常人”。
他借由敘述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及審美態度,甚至性愛關係的案例,引導人們在
實際生活中反思自己的情緒反應與具體行為,並且給出了如何進行積極轉變的指
導建議。例如,書中提到的“累量服從”(compliance with volume)的概念,就
是用來指導人們如何通過學習,產生高效能的工作狀態與具備審美情趣的生活態
度(詳見第八章)。在現代國家治理下,法律禁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用“D+C”
的方式,不允許在任何時候對人使用強迫或欺騙手段來謀利。在學習方式上,馬
斯頓教授鼓勵人們使用“I+S”的方式,即“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這種基於情
感導向的教學模式是令人愉快的,能夠激發人們的學習熱情。他認為傳統的教育
方式都是“D+C”的模式,是一種試錯法或經驗學習法,會讓人有挫敗和痛苦感。
他在書中還提到會引發消極結果的“非正常情緒”的識別方式,告誡我們需要時
刻內省。
馬斯頓教授眾多理念的提出雖然已過去90 年了,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獲得
很多啟發,而且相當一部分理念得到事實的驗證。我們認為他的理論表述迄今仍
然是可以採用的,許多機構和心理學家在馬斯頓教授理論原型的基礎上進行研發
所推廣的DISC 測評,正在全世界被非常多的知名企業和個體使用。雖然有眾多
聲音在質疑DISC 在心理學專業領域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但仍不影響它在商業領
域具有極大的價值。在21 世紀的互聯網時代,社會的結構與組織形式都正在發
生巨大的改變,以往基於“國家治理”或“工業製造時代”下的金字塔形組織結
構正面臨新生代的挑戰,過去無往不利的“強制服從”或權威管理方式越來越不
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因此能夠從人性的角度來思考的人類發展的理念或工具
都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學習。
我們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充滿勇氣,卻也如履薄冰。這麼專業的心理學著作,
有很多都是古典心理學的內容,同時作者的遣詞造句又比較特別,的確超出我們
本身所擁有的能力。在此,我們要感謝這一路對我們給予幫助的師長與友人:實
踐家教育集團的林偉賢老師和郭騰尹老師帶我們入了DISC 這個門,華東師範大
學的王鷗颺老師在我們確定書中心理學術語時提供了大量協助,DISC 行為科學
中心彭潔老師助力校稿。我們還要感謝的是我們身後幾千上萬名DISC 社群的學
習者與愛好者,是他們給予了我們勇氣。最後,要感謝的是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副教授肖琦老師在教學科研的百忙中堅持與我們合作,終於完成這部著作的翻譯
工作。我們的翻譯和理解水平有限,書中錯誤難免,希望有更專業的讀者批評指
正。我們真心希望DISC 這個理論和工具能夠幫助人們“悅納自己,讀懂他人”,
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懂你和愛你同樣重要”的年代。
李海峰 郭 強
關於馬斯頓的DISC 理論
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1893 年出生于美國馬薩
諸塞州。他先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文學學士、法學博士和心理學博士三個學位,
這種跨學科的積累為他日後精彩的職業跨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馬斯頓教授研發
了多款基於測試心臟收縮壓的“測謊儀”,被譽為“測謊儀之父”。這些測謊儀被
用在法院審判、軍隊招募甚至電影明星身上。然而,他最廣為人知的卻是創作了
“神奇女俠”(Wonder Woman)這個漫畫人物,隨著近幾年電影《神奇女俠》在
全球的熱播,有關馬斯頓教授的故事也被挖掘出來。不過本書所闡述的DISC 理
論卻在當時並未給他帶來什麼重要的影響。馬斯頓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心理
學期間,研究人的血壓變化對人的行為與反應的影響,同時受到妻子伊麗莎白·霍
洛維·馬斯頓的啟發,決定開發一個理論來解釋人類的情緒反應。為了檢驗自己
的情緒理論,馬斯頓需要系統地歸納和描述相關的內容,他的解決方法是將人類
的情緒反應用四個維度來進行定義與解釋。
1928 年,馬斯頓教授在《常人之情緒》(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中公佈
了他的發現,並且在書中對其所發展的DISC 作了系統的闡述,首度嘗試將心理
學從純粹的臨床實驗向外延伸應用到一般人身上。而20 世紀20 年代的心理學,
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心理病症或犯罪心理方面,馬斯頓教授的勇敢嘗試在當時
未能得到心理學界的重視或認同,這大概是造成現代心理學領域並未將馬斯頓的
理論收錄到心理學體系中的主要原因。從這樣不起眼的開始,DISC 系統現在已
發展成可能是全世界最廣泛被採用的評量系統。目前許多市場上研發和推廣
DISC 測評系統的公司都標榜自己是正宗的,套用一位心理學教授的妙語來形容
DISC 現在的情形:“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在這裡,我們作為DISC 的使用
者和愛好者,無意去爭論彼此的對錯與優劣,我們感謝所有為DISC 理論在現代
商業領域和生活領域的應用作出貢獻的研究者與推廣者。本書作為DISC 理論的
基石,譯者就相關的內容提出一些心得和想法,供大家參考與討論。
一、如何理解“DISC”理論原型
DISC 的理論經過90 年的發展,其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有
些理論已經不再使用“DISC”的字樣了,當然這一切並不妨礙我們對理論原型的
探索與研究。DISC 最初是用來定義人類的主要情緒類別的,並非像我們現在所
理解的那樣,用來形容人們不同的性格或行為的。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重要
的觀點:“正常的情緒是能夠帶來效率的情緒。”馬斯頓教授認為,我們普通人在
日常生活中體驗的種種情緒,不能都認為可接受和允許發生。他認為只有那些能
帶來愉快感的情緒反應才能被稱為“正常的情緒”,而諸如憤怒、恐懼、仇恨等
帶有明顯消極色彩的情緒反應不應被視為正常的或必然出現的。他認為,人們應
該找出情緒反應背後的原因,弄懂情緒的運作機制,從而使自己能夠持續擁有“正
常的情緒”。這樣的觀點在20 世紀初,毫無疑問是超前的。20 世紀末西方心理學
界興起了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這股思潮的創始人――美國
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裡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聯合心理學家謝爾
頓(Kennon M. 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對積極心理學的本質和特點
進行了定義:“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這樣的觀
點與馬斯頓教授早在60 年前的看法簡直是不謀而合。
馬斯頓教授在探索情緒反應的運作機制時認為,人們的情緒反應主要是由內
在的“自我能量”(暫且這麼定義)所決定的,而這些內在能量的基本載體是一
種被稱為“精神粒子”(Psychon)的東西(Psychon 是馬斯頓教授的自創詞,我
們找不到任何可參照的資料或信息)。“精神粒子”的存在與結合產生了能夠製造
“自我能量”的兩個反應元素――運動神經本性(motor self)與運動神經刺激
(motor stimuli)。這兩者在人體內部所發生的對抗或聯合行為產生了四種主要情
緒,即DISC。馬斯頓教授認為,有些人的內在運動神經本性就是比運動神經刺
激明顯強,有些人則明顯弱。運動神經本性在與運動神經刺激發生反應時,有些
是對抗性的,有些則是合作性的或聯合性的。而這種兩兩關係的歸類分析方法,
後人稱為“雙軸模型”。這種雙軸的歸類方式幫助馬斯頓教授清楚地定義了什麼
是DISC(詳見第六章)。後來的研究者對雙軸的定義進行了改進或延伸,如有些
人使用“反應快―反應慢”與“關注事―關注人”,或者“環境比自己弱―環境
比自己強”與“環境對自己有利―環境對自己不利”等方式來重新定義DISC。
當然新的定義更有利於我們從人類的性格或行為角度來學習與識別。
通過這樣的定義,馬斯頓教授認為每個人的情緒主要都是由內在的自我決定
的,而不能單純地歸咎於外部環境。例如,當一個人的內在運動神經本性強於運
動神經刺激,並且這兩種元素產生強烈對抗時,就會有支配(Dominance)反應,
進而想去掌控能掌控的一切。只要我們遵循這種對主要情緒的理解方式,就容易
搞懂情緒的運作與個人行為的展現。
二、DISC 理論的應用部分
馬斯頓教授一直極力倡導心理學理論要應用於實際,特別要服務“正常人”。
他借由敘述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及審美態度,甚至性愛關係的案例,引導人們在
實際生活中反思自己的情緒反應與具體行為,並且給出了如何進行積極轉變的指
導建議。例如,書中提到的“累量服從”(compliance with volume)的概念,就
是用來指導人們如何通過學習,產生高效能的工作狀態與具備審美情趣的生活態
度(詳見第八章)。在現代國家治理下,法律禁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用“D+C”
的方式,不允許在任何時候對人使用強迫或欺騙手段來謀利。在學習方式上,馬
斯頓教授鼓勵人們使用“I+S”的方式,即“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這種基於情
感導向的教學模式是令人愉快的,能夠激發人們的學習熱情。他認為傳統的教育
方式都是“D+C”的模式,是一種試錯法或經驗學習法,會讓人有挫敗和痛苦感。
他在書中還提到會引發消極結果的“非正常情緒”的識別方式,告誡我們需要時
刻內省。
馬斯頓教授眾多理念的提出雖然已過去90 年了,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獲得
很多啟發,而且相當一部分理念得到事實的驗證。我們認為他的理論表述迄今仍
然是可以採用的,許多機構和心理學家在馬斯頓教授理論原型的基礎上進行研發
所推廣的DISC 測評,正在全世界被非常多的知名企業和個體使用。雖然有眾多
聲音在質疑DISC 在心理學專業領域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但仍不影響它在商業領
域具有極大的價值。在21 世紀的互聯網時代,社會的結構與組織形式都正在發
生巨大的改變,以往基於“國家治理”或“工業製造時代”下的金字塔形組織結
構正面臨新生代的挑戰,過去無往不利的“強制服從”或權威管理方式越來越不
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因此能夠從人性的角度來思考的人類發展的理念或工具
都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學習。
我們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充滿勇氣,卻也如履薄冰。這麼專業的心理學著作,
有很多都是古典心理學的內容,同時作者的遣詞造句又比較特別,的確超出我們
本身所擁有的能力。在此,我們要感謝這一路對我們給予幫助的師長與友人:實
踐家教育集團的林偉賢老師和郭騰尹老師帶我們入了DISC 這個門,華東師範大
學的王鷗颺老師在我們確定書中心理學術語時提供了大量協助,DISC 行為科學
中心彭潔老師助力校稿。我們還要感謝的是我們身後幾千上萬名DISC 社群的學
習者與愛好者,是他們給予了我們勇氣。最後,要感謝的是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副教授肖琦老師在教學科研的百忙中堅持與我們合作,終於完成這部著作的翻譯
工作。我們的翻譯和理解水平有限,書中錯誤難免,希望有更專業的讀者批評指
正。我們真心希望DISC 這個理論和工具能夠幫助人們“悅納自己,讀懂他人”,
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懂你和愛你同樣重要”的年代。
李海峰 郭 強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常態與情緒 .............................................................................. 1
第二章 機械唯物論、生機論和心理學 .............................................. 7
第三章 意識的精神粒子理論 ............................................................ 22
第四章 運動神經意識是感覺和情緒的基礎 .................................... 43
第五章 主要情感的整合原則 ............................................................ 57
第六章 主要情緒的整合原則 ............................................................ 71
第七章 支配 ........................................................................................ 92
第八章 服從 ...................................................................................... 113
第九章 支配與服從 .......................................................................... 145
第十章 欲望 ...................................................................................... 153
第十一章 順從 .................................................................................. 174
第十二章 誘導 .................................................................................. 190
第十三章 誘導和順從 ...................................................................... 211
第十四章 愛 ...................................................................................... 220
第十五章 愛的機制 .......................................................................... 245
第十六章 創造 .................................................................................. 263
第十七章 逆轉、衝突和非正常情緒 .............................................. 276
第十八章 情緒再教育 ...................................................................... 297
譯後記 謹以此書紀念《常人之情緒》一書出版90 周年 ............ 304
術語表 ................................................................................................. 306
第一章 常態與情緒 .............................................................................. 1
第二章 機械唯物論、生機論和心理學 .............................................. 7
第三章 意識的精神粒子理論 ............................................................ 22
第四章 運動神經意識是感覺和情緒的基礎 .................................... 43
第五章 主要情感的整合原則 ............................................................ 57
第六章 主要情緒的整合原則 ............................................................ 71
第七章 支配 ........................................................................................ 92
第八章 服從 ...................................................................................... 113
第九章 支配與服從 .......................................................................... 145
第十章 欲望 ...................................................................................... 153
第十一章 順從 .................................................................................. 174
第十二章 誘導 .................................................................................. 190
第十三章 誘導和順從 ...................................................................... 211
第十四章 愛 ...................................................................................... 220
第十五章 愛的機制 .......................................................................... 245
第十六章 創造 .................................................................................. 263
第十七章 逆轉、衝突和非正常情緒 .............................................. 276
第十八章 情緒再教育 ...................................................................... 297
譯後記 謹以此書紀念《常人之情緒》一書出版90 周年 ............ 304
術語表 ................................................................................................. 306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