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運三十年:回顧與前瞻
商品資訊
系列名:原住民族研究叢書
ISBN13:9789869642309
出版社: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翰蘆〉
作者:施正鋒; 邱凱莉-主編
出版日:2018/09/17
裝訂/頁數:平裝/234頁
規格:21cm*15cm*1.1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台灣原住民族雖然僅佔總人口數的2.3%,卻是南島文化的承載者,不僅形塑台灣豐富的多元文化,更是寶貴的世界級文化資產。在邁入多元文化與多元族群的時代,原住民族文化對於台灣主體性的建構至關重要,更需被突顯與發揚,讓國際社會都看見台灣文化豐富的樣貌,也能夠共同分享與守護這獨特而珍貴的人類文化資產,這是台灣政府與全體人民不能推諉的光榮使命。
原住民族自治的實踐,必須有「由下而上」的草根運動及民間團體的支持,方能順利進行。換言之,原住民族自治的理想,除了「從上而下」的國家政策推動,還需「由下而上」的人民力量共同支持,方能充分實現。
本書從原住民族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出發,進一步在原住民基本法實施十週年後,檢視原住民族自治發展的困境,進而討論相關的因應措施,透過開放空間會議技巧,激盪出新的想像,豐富原住民族自治的可能風貌。
原住民族自治的實踐,必須有「由下而上」的草根運動及民間團體的支持,方能順利進行。換言之,原住民族自治的理想,除了「從上而下」的國家政策推動,還需「由下而上」的人民力量共同支持,方能充分實現。
本書從原住民族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出發,進一步在原住民基本法實施十週年後,檢視原住民族自治發展的困境,進而討論相關的因應措施,透過開放空間會議技巧,激盪出新的想像,豐富原住民族自治的可能風貌。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施正鋒
現職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學歷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1991)
專長
比較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經濟、族群政治
邱凱莉
現職
.台灣神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台灣神學院都市原住民神學研究室主持人
學歷
.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
.宗教與社會學博士(2014)
專長
婦女神學、本土神學、後殖民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原漢關係)、第三世界神學、第四世界神學、後殖民主義與神學
施正鋒
現職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學歷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1991)
專長
比較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經濟、族群政治
邱凱莉
現職
.台灣神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台灣神學院都市原住民神學研究室主持人
學歷
.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
.宗教與社會學博士(2014)
專長
婦女神學、本土神學、後殖民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原漢關係)、第三世界神學、第四世界神學、後殖民主義與神學
目次
序
我們還有夢嗎?原住民運動的觀察與反思
壹、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意義
貳、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背景
參、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困境與挑戰
肆、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議題回顧
伍、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檢討與未來
以在地部落思維思考原運未來
壹、原運能量的連結性與階段性
貳、各取所需的原運歷史困境
參、原運需要積極爭取的新思維
讓原運能量不斷傳遞下去
壹、原運三十狼煙不曾熄滅
貳、從莫拉克災後重建談起
參、原運的核心是價值監督
肆、如何給予支持,讓下一代的青年持續接棒
青年世代看原運:一個初步觀察
壹、從我的父親認識原住民族運動
貳、原運的階段成果以及停滯反挫
參、街頭抗爭與回到部落連結草根力量
平埔族群議題
壹、平埔在哪裡?
貳、失去名字的一群人
參、平埔運動的阻礙
肆、現行平埔身分入法三大方案
伍、事實上,原住民就是原住民
原住民族運動路線的反省:體制內外的競合
壹、從原住民正名運動看體制內外
貳、進入體制尋求改革的嘗試
參、體制外如何重新集結
肆、小結:體制內外要「裡應外合」
附錄
原住民族運動路線的反省:台灣原住民族權益抗爭運動
壹、淺談上一階段的運動成果
貳、原運團體組織訓練的重要性
參、未來的運動方向應該是監督政府落實法律與承諾
附錄一:台灣原住民族權益運動抗爭路線策略分享
附錄二:台灣原住民族權益運動爭取過程簡略
附錄三: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大事紀
從原住民族主權的角度看原住民族運動
壹、體制外的路線選擇
貳、正視原住民族集體的歷史傷痕
參、分進合擊的運動路線
肆、既是個人更是集體的原住民族運動
原運遍地開花-再思部落主義
壹、部落在哪裡?
貳、回到我們的土地上
參、衝撞與反省
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
壹、遍地開花,結果了嗎?
貳、重建國與國關係的視角
參、回家,找尋真實的歷史
西拉雅吉貝耍部落的文化復振與傳承經驗
壹、關於吉貝耍部落的歷史
貳、認同凝聚與光榮重現
參、一個知識份子的轉變與學習
肆、現實的困境與找尋突破的可能
原基法實施現況、瓶頸及未來
壹、《原基法》推動的立法過程
貳、《原基法》推動後的狀況與侷限
參、下一階段的權利落實:先讓部落主體擁有法律位階
肆、道阻且長,持續的溝通說服工作
附錄一:從原運角度看原基法實施的成就、瓶頸及未來
附錄二:2015年6月24日修正公布的《原住民族基本法》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我與原住民的相遇
貳、法律需要被實踐而非等待
參、司馬庫斯風倒舉木案的啟發
肆、成為說故事的人
伍、實踐後才能掀起更大的捲動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從阿美族的土地流失看原基法
貳、增劃編原保地的騙局
參、知情同意權的漠視
肆、當原保地遇上BOT
伍、有名無實的《原基法》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那些年成長過程中所見的衝擊與矛盾?
貳、政治中的角力與競合
參、參與政治、監督政治、改變政治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原基法》不是原運終點,而是階段性策略目標
貳、原基法雖是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否成為原運持續發聲的阻礙?
從部落經驗反思青年參與
壹、從立體地圖開始,重新認識土地
貳、學青會近年的努力和嘗試,與部落更緊密連結
青年看銅門部落議題
壹、歐菲莉颱風的傷痛
貳、是中華民國的村還是太魯閣族的部落?
參、2014年護木事件喚起部落意識
泰雅族青年的跨部落聯盟嘗試
壹、南澳泰雅青年彼此連結的契機
貳、青年面對發展的反思和意見
參、面對核廢議題,開始起身行動
肆、從個別議題反思結構的不正義
阿美族青年組織與個人的共同戰鬥
壹、因為關心,所以集結
貳、從跨部落組織到個人分進合擊的戰鬥
參、看似鬆散卻更為靈活的組織現況
柔弱而強大的原住民族是台灣獨立存在的正當性
壹、台灣社會的恐懼與矛盾
貳、原住民族運動的策略方向
土地、文化是做主人的先決條件
壹、重視文化主體的形塑
貳、用文化來反抗
用族群的知識建構教育,邁向原住民自治
壹、從他者詮釋到自我詮釋的歷史書寫
貳、從培養文化意識到在地深化的「傳統領域學」建構
參、我們不需要博士,而是能夠延續口述歷史的傳承
部落小農平台建構及發展的實驗計畫
壹、同時要兼顧生計與文化的現實狀況
貳、經驗累積與擴散
參、嘗試中出現的問題與挑戰
肆、重新再調整後的新合作模式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經濟產業戰線
蘭嶼達悟族面對觀光產業發展的困境
壹、蘭嶼觀光產業現況
貳、自然資源主權做為民族生存的基礎
參、掠奪式的觀光發展無法永續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教育歷史戰線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教育歷史戰線
壹、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知識體系討論
貳、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架構下的終身教育課程改革
參、以原住民為主體的部落大學教育
肆、以原住民為主體的轉型實踐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教育歷史戰線
壹、民族教育的內涵與主體
貳、多元史觀的再認識化
我們還有夢嗎?原住民運動的觀察與反思
壹、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意義
貳、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背景
參、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困境與挑戰
肆、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議題回顧
伍、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的檢討與未來
以在地部落思維思考原運未來
壹、原運能量的連結性與階段性
貳、各取所需的原運歷史困境
參、原運需要積極爭取的新思維
讓原運能量不斷傳遞下去
壹、原運三十狼煙不曾熄滅
貳、從莫拉克災後重建談起
參、原運的核心是價值監督
肆、如何給予支持,讓下一代的青年持續接棒
青年世代看原運:一個初步觀察
壹、從我的父親認識原住民族運動
貳、原運的階段成果以及停滯反挫
參、街頭抗爭與回到部落連結草根力量
平埔族群議題
壹、平埔在哪裡?
貳、失去名字的一群人
參、平埔運動的阻礙
肆、現行平埔身分入法三大方案
伍、事實上,原住民就是原住民
原住民族運動路線的反省:體制內外的競合
壹、從原住民正名運動看體制內外
貳、進入體制尋求改革的嘗試
參、體制外如何重新集結
肆、小結:體制內外要「裡應外合」
附錄
原住民族運動路線的反省:台灣原住民族權益抗爭運動
壹、淺談上一階段的運動成果
貳、原運團體組織訓練的重要性
參、未來的運動方向應該是監督政府落實法律與承諾
附錄一:台灣原住民族權益運動抗爭路線策略分享
附錄二:台灣原住民族權益運動爭取過程簡略
附錄三: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大事紀
從原住民族主權的角度看原住民族運動
壹、體制外的路線選擇
貳、正視原住民族集體的歷史傷痕
參、分進合擊的運動路線
肆、既是個人更是集體的原住民族運動
原運遍地開花-再思部落主義
壹、部落在哪裡?
貳、回到我們的土地上
參、衝撞與反省
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
壹、遍地開花,結果了嗎?
貳、重建國與國關係的視角
參、回家,找尋真實的歷史
西拉雅吉貝耍部落的文化復振與傳承經驗
壹、關於吉貝耍部落的歷史
貳、認同凝聚與光榮重現
參、一個知識份子的轉變與學習
肆、現實的困境與找尋突破的可能
原基法實施現況、瓶頸及未來
壹、《原基法》推動的立法過程
貳、《原基法》推動後的狀況與侷限
參、下一階段的權利落實:先讓部落主體擁有法律位階
肆、道阻且長,持續的溝通說服工作
附錄一:從原運角度看原基法實施的成就、瓶頸及未來
附錄二:2015年6月24日修正公布的《原住民族基本法》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我與原住民的相遇
貳、法律需要被實踐而非等待
參、司馬庫斯風倒舉木案的啟發
肆、成為說故事的人
伍、實踐後才能掀起更大的捲動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從阿美族的土地流失看原基法
貳、增劃編原保地的騙局
參、知情同意權的漠視
肆、當原保地遇上BOT
伍、有名無實的《原基法》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那些年成長過程中所見的衝擊與矛盾?
貳、政治中的角力與競合
參、參與政治、監督政治、改變政治
從原運的角度看原基法實施成就瓶頸及未來
壹、《原基法》不是原運終點,而是階段性策略目標
貳、原基法雖是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否成為原運持續發聲的阻礙?
從部落經驗反思青年參與
壹、從立體地圖開始,重新認識土地
貳、學青會近年的努力和嘗試,與部落更緊密連結
青年看銅門部落議題
壹、歐菲莉颱風的傷痛
貳、是中華民國的村還是太魯閣族的部落?
參、2014年護木事件喚起部落意識
泰雅族青年的跨部落聯盟嘗試
壹、南澳泰雅青年彼此連結的契機
貳、青年面對發展的反思和意見
參、面對核廢議題,開始起身行動
肆、從個別議題反思結構的不正義
阿美族青年組織與個人的共同戰鬥
壹、因為關心,所以集結
貳、從跨部落組織到個人分進合擊的戰鬥
參、看似鬆散卻更為靈活的組織現況
柔弱而強大的原住民族是台灣獨立存在的正當性
壹、台灣社會的恐懼與矛盾
貳、原住民族運動的策略方向
土地、文化是做主人的先決條件
壹、重視文化主體的形塑
貳、用文化來反抗
用族群的知識建構教育,邁向原住民自治
壹、從他者詮釋到自我詮釋的歷史書寫
貳、從培養文化意識到在地深化的「傳統領域學」建構
參、我們不需要博士,而是能夠延續口述歷史的傳承
部落小農平台建構及發展的實驗計畫
壹、同時要兼顧生計與文化的現實狀況
貳、經驗累積與擴散
參、嘗試中出現的問題與挑戰
肆、重新再調整後的新合作模式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經濟產業戰線
蘭嶼達悟族面對觀光產業發展的困境
壹、蘭嶼觀光產業現況
貳、自然資源主權做為民族生存的基礎
參、掠奪式的觀光發展無法永續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教育歷史戰線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教育歷史戰線
壹、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知識體系討論
貳、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架構下的終身教育課程改革
參、以原住民為主體的部落大學教育
肆、以原住民為主體的轉型實踐
原住民族自治運動策略-教育歷史戰線
壹、民族教育的內涵與主體
貳、多元史觀的再認識化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