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插管……」
「是不是送爸媽去安養中心,就是不孝?」
給親愛的照顧者,不需要質疑自己,你只是累了!
就讓心理師來告訴你,照顧父母之餘該怎麼照顧自己。
讓你和至親家人的長照日常,溫馨美好。
本書特色
★以照顧者為主角,道出你心中的憂思與困擾
父母需要被照顧的家庭中,大家的主角多在病弱或年老的長輩,然而一旁照顧的子女,身體與心理的狀態總是被忽略,往往照顧者也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失去了自我。全書以照顧者角度切入,真心關注這些撐起整個照護工作的人。
★心理師執筆:從「心」開始關照照顧者
擅長家庭諮商領域、並在「愛長照」以老年照護為主題發表專欄的心理師艾彼,在溫柔的文字中,緩緩道出照顧者的需求,也帶領著照顧
者一步步回視自身,如何適時地尋求幫助以及引進資源,才是最美好的長照境界。
★實用量表與療癒建議,讓照顧家人的你得到安慰
除了案例的分享與心理師的解析,更提供實用的量表或檢測表格,讓照顧者能隨時關注自身狀況,成為照顧者疲憊時的溫暖支撐。
溫馨推薦
朱為民|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洪雪珍|暢銷職場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許佐夫|多扶事業執行長
彭懷真|東海大學圖書館館長
黃越綏|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蔡淑芬|台北市私立慈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負責人
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劉仕傑|青年外交官
(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艾彼,筆名。本名,王昱勻。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各大平台專欄作家。曾任職於上海家之源家庭研究院,擔任家庭治療師。也曾於康橋雙語學校、台灣市佔率最大的員工協助服務中心,擔任全職心理師。
目前為網站「艾彼―心理師的會心時刻」經營者。
名人/編輯推薦
溫馨推薦
朱為民|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洪雪珍|暢銷職場作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許佐夫|多扶事業執行長
彭懷真|東海大學圖書館館長
黃越綏|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蔡淑芬|台北市私立慈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負責人
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劉仕傑|青年外交官
(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
你不需要著急,因為艾彼會幫助你
才讀完前兩章而已,我心中就有股心情,有點緊張並帶點生氣(氣到拒接編輯催促寫序的電話)。緊張和生氣的來源都一樣,因為艾彼將個案寫得太真實了!我緊張的是難道你都不擔心會有相同情況的個人或家庭,在書店開架翻閱時一下子就立刻對號入座,產生極大的心裡翻動二次感傷。而且在解決方法上,艾彼採取跟你直球對決,這讓我生氣的點是-誰允許你這樣跟辛苦的照護者說話的啊?!
但是,看到中後段後,我釋懷了(也煎熬太久了吧)。艾彼從方方面面,從照護者,從被照護者,甚至從「不照護者」切入。
從年長父母,從年輕小孩,還有從「不被期待的小孩」來看。
從承認失去,從生命任務,從關係失落來談。
從各種環環節節來讓我們看看(其實是艾彼讓我們藉機「窺視」其他人在平行時空裡發生了什麼跟我家的情況有點類似的事情)。
以下我節錄的「刺耳金句」,你們可以看看我到底在緊張什麼。
-長照家庭中的代罪羔羊,許多時候都是病人的主要照護者,那個跳出來,掙扎著做出決定的人,得承受其他家族成員的情緒投射。
-你是不被期待的孩子嗎?
因為不被期待的孩子多半是在被父母對待的方式上受了傷。
-你真的只是太累而已嗎?你的身心過勞感受已經超過你能負荷的了。不要忘了,照顧者也會過勞。
-即使有負面情緒,也不能否定你的孝順。孝順可以以自己的方式進行。
-表面上,太太把工作辭去了理論上不用工作家庭兩頭燒,但對當時的太太而言卻更像是被臨時架上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並且沒有任何職前訓練。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時間能夠倒轉,能夠回復到本來的樣子。畢竟,許多人都認為:「如果承認,就代表這是真的!」但是,承認我已經失去了,是哀傷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角色是相對的,當對角不存在時,我們的某個角色也就失去,卸下了。關係失落的議題,最終都會挑戰到自己是誰?活在世上的意義又是什麼?
很多人一聽到「心理師」就會沒來由的心生反感或畏懼,我一開始也是。後來我經由艾彼逐漸領會到,心理師不是要來證明「你心理有問題」,甚至是「你有病」。
每個人都有治癒自己的能力,但是我們都忘了,甚至不相信自己。而心理師像是你的教練,或像是園丁。一邊聽你說,一邊幫你雜草叢生的心田除草施肥,協助你找回自己站穩的根基,找回自己茁壯的力量,然後你才能-找回自己。
這本書就好像一間聚會的講堂,你不要急著去翻閱你以為跟你有直接相關的篇章。(你不需要著急,因為艾彼會點到你的)。你先在講堂裡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來,聽聽別人的故事,聽聽艾彼老師跟他們的對話。然後,很奇妙的,你就會鬆開了你的眉頭,和緊捏的雙手。
等一會兒艾彼老師來到你的面前時,你也就會放開了你的心胸。試試看跟著艾彼重新整理閱讀自己的故事,調整呼吸跟著艾彼來操作自己的「釋放程序」。
若你還是有點先入為主的成見,覺得心理師就是用一堆話術來說服你,你聰明得很呢,才不會被這些「套路」給催眠……
那我給你看看書裡面有一段話,我覺得這可能是編輯沒注意到,甚至連艾彼自己都深陷其中忘了掩飾隱藏不能給你們知曉「心理師」的落入凡間……
-療癒不是代表你必須要立刻放下、和解。踏上療癒之路,也成為療癒人的工作者,我能夠免於受到過去的控制,做出真正屬於我的選擇。
看到這段你能不替艾彼老師的心理師形象緊張嗎?
但也因為看到這段,我一開始那一點生氣也消弭了。
多扶事業執行長 許佐夫
推薦序
照顧者,也需要被安撫
艾彼的書,書寫的是一個個不堪及不完美的人生。
因為不堪,所以人們不願直視及回首。
因為不完美,所以人們常常疏於準備。
畢竟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不完美的人生卻是常態,如何在生命的關口勇敢承接,大多數人都沒有準備。
或說,也不想準備。
但真的遇到了,只能手忙腳亂,狼狽上場。
所以謝謝艾彼寫了這本書,讓我們在上場前,可以多點勇氣。
看看四周的親友案例,是不是有許多人被「孝順」的道德枷鎖綁架?孝順不是不好,但照顧者(care-giver)本身也有情緒,也需要被安撫。但在台灣,情緒勒索的案子太多了。常常,隱性的情緒勒索導致兩敗俱傷,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都痛苦萬分。
摯愛親人人生的最後決定,誰有權力去下?做決定的人感到痛苦,如果有選擇,誰都不願意背負那個壓力或罪名。但不做決定,受苦的卻往往是長者。
仔細閱讀艾彼的書會發現,其實許多的情緒,背後都有經濟跟階級的因素。經濟狀況的差距,常常是負面情緒肇生的原因。而因經濟弱勢導致困於中下階層,面對長照議題時,手上的選項更少。因為無從選擇,導致心中產生怨懟、嫉妒、無力或悔恨。
身為一個外交人員,在閱讀艾彼的書時,感觸特別深。我們的工作屬性長年在外,外派的地方並非總是舒適的先進國家,家中長輩常常無法隨行。其實隨不隨行,都有不同的照顧及陪伴問題。長輩獨自待在台灣,我們在國外成天擔心長輩的健康安全,許多長輩基於疼愛小孩或者不願讓小孩擔心,總是報喜不報憂。等到有天真的出了大事生了大病,外交人員還在千里之外,鞭長莫及。但假如長輩跟著外交人員到了國外,也有不同課題得面對。人生地不熟,又有語言的隔閡,長輩即便跟著到了歐美國家,還是有適應的問題。
我派駐洛杉磯時,長輩飛過來幫忙照顧孫子,但一方面有難以避免的婆媳問題,一方面長輩在美國因為不會說英文也不會開車,變成每天只能關在家裡,連去超市買菜也沒辦法,這也造成情緒上的波動。
承認自己的脆弱,承認人身為人的脆弱,承認我們沒辦法讓每個愛我們的人都開心滿意,承認人性的不完美。也許,這是艾彼想告訴我們的話吧!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作者序
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談話的契機
這不只是一本談論長期照護的書,更是一本談論家庭關係的書。我懇求書店,不要只把這本書定位在長期照護的領域,也能夠把這本書擺在家庭關係的區域裡。
三年前,出版社開始找我出書,但我始終找不到自己想耕耘的議題。
直到二O一七年初,我最敬愛的父親,一直寬容支持我至今的父親,經歷了一場不小的手術。
幾年之間,我看見家中長輩的衰老,也能預見自己在家庭中的身分即將轉變。同時我在心理師專業上所陪伴的家庭,巧合的都有類似的議題。
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化,我們開始思索自己的老後。面對父母的老化,我們心裡頭有很多話想說。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如何開始。
我們不想提。因為我們不想讓父母誤會我們提老後、死亡是在詛咒他,感覺很不孝。
我是家族治療師,經常會反過來思考。
父母難道不怕自己,會在不可逆的時間洪流裡,變得愈來愈老?愈來愈虛弱嗎?
父母當然害怕!只是他們不說。
一方面是不想讓孩子擔心,怕孩子聽不懂又強顏歡笑的安慰他。一方面是父母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說。
父母與兒女彼此都為彼此顧慮,卻反而讓誤會更加嚴重。這大概是家庭治療現場,看到最大的悲劇。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無論是父母或是子女,我們都好難開口談老化、談生病、談老後的照護、談失智、談死亡、道歉、道謝、道愛……在人生終點前,還有好多好重要的事情,我們都想說。
但我發現,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能說的契機!
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只是案例、分析和實作。
我特意放入了很多我身為兒女,想和父母親討論,卻又開不了口的話語和話題。我想對父母說的心裡話都放在裡面。
身為兒女,我們是如此的顧念他們。不只是孝順,是我想好好陪您變老!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逐漸老邁的父母有很多糾結矛盾,有很多話想對父母說卻說不出口。
如果您和我的父母親一樣,對老後有很多的擔憂,有很多話想跟兒女說,到了嘴邊卻又吞回去。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你們彼此開啟談話的契機。也許只是故意放在餐桌上,讓對方好奇拿起來瞧瞧,順勢開啟話題。
我出這本書的用意,是希望讓家人間開始談論老化、生病、老後照護、失智、死亡、道歉、道謝、道愛....等等的話題時,不再像過往那麼沈重與困難。透過這本書,我想和你們一起做一些事!一些能夠影響人、影響社會的事,你能允許我這麼做嗎?
艾彼 心理師 寫於 二O一八年 冬至
序
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談話的契機
這不只是一本談論長期照護的書,更是一本談論家庭關係的書。我懇求書店,不要只把這本書定位在長期照護的領域,也能夠把這本書擺在家庭關係的區域裡。
三年前,出版社開始找我出書,但我始終找不到自己想耕耘的議題。
直到二O一七年初,我最敬愛的父親,一直寬容支持我至今的父親,經歷了一場不小的手術。
幾年之間,我看見家中長輩的衰老,也能預見自己在家庭中的身分即將轉變。同時我在心理師專業上所陪伴的家庭,巧合的都有類似的議題。
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化,我們開始思索自己的老後。面對父母的老化,我們心裡頭有很多話想說。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如何開始。
我們不想提。因為我們不想讓父母誤會我們提老後、死亡是在詛咒他,感覺很不孝。
我是家族治療師,經常會反過來思考。
父母難道不怕自己,會在不可逆的時間洪流裡,變得愈來愈老?愈來愈虛弱嗎?
父母當然害怕!只是他們不說。
一方面是不想讓孩子擔心,怕孩子聽不懂又強顏歡笑的安慰他。一方面是父母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說。
父母與兒女彼此都為彼此顧慮,卻反而讓誤會更加嚴重。這大概是家庭治療現場,看到最大的悲劇。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無論是父母或是子女,我們都好難開口談老化、談生病、談老後的照護、談失智、談死亡、道歉、道謝、道愛……在人生終點前,還有好多好重要的事情,我們都想說。
但我發現,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能說的契機!
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只是案例、分析和實作。
我特意放入了很多我身為兒女,想和父母親討論,卻又開不了口的話語和話題。我想對父母說的心裡話都放在裡面。
身為兒女,我們是如此的顧念他們。不只是孝順,是我想好好陪您變老!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逐漸老邁的父母有很多糾結矛盾,有很多話想對父母說卻說不出口。
如果您和我的父母親一樣,對老後有很多的擔憂,有很多話想跟兒女說,到了嘴邊卻又吞回去。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你們彼此開啟談話的契機。也許只是故意放在餐桌上,讓對方好奇拿起來瞧瞧,順勢開啟話題。
我出這本書的用意,是希望讓家人間開始談論老化、生病、老後照護、失智、死亡、道歉、道謝、道愛....等等的話題時,不再像過往那麼沈重與困難。透過這本書,我想和你們一起做一些事!一些能夠影響人、影響社會的事,你能允許我這麼做嗎?
艾彼 心理師 寫於 二O一八年 冬至
目次
推薦序-你不需要著急,因為艾彼會幫助你/多扶事業執行長 許佐夫
作者序-所有人都缺乏了一個談話的契機
CH01當你成為一個照顧者
當雙親都需要照顧時,家中長子的兩難
父母沒照顧我,我為什麼要照顧他?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
正值中壯年的父親,突然中風倒下,該怎麼辦?
只要發自內心,就是孝順
CH02你心裡的苦,可以說出來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插管......
你並非不需要關心,你只是吝嗇照顧自己!
照顧你的是我,為什麼你總是想著他?
照顧過程中,千萬不要只學到無助感
當照顧者有了憂鬱症,影響的不只是自己
全家一起攜手合作,讓倒下的一家之主重新掌舵
幫助需要照顧的父母與自己,遠離下流老人之路
CH03 讓父母好心情,你也能充滿陽光
「老了,我沒用了......」長輩拖累家人的內疚感要如何解決呢?
別說自己是無用老人 我渴望聽你分享人生
照顧者不能輕忽的憂鬱老人
讓老人不宅,照顧者也能開朗起來!
CH04面對親人的逝去,別讓自己也跟著消失
當你忘了自己,我會幫忙記得你
生前告別式,面對死亡的新態度:站在它之前,看的不是「死」,是「生」
擦乾眼淚,就能看見逝者餽贈的禮物
後記-心理師也這樣做
附錄-照顧者專屬,幫得上忙的各方資源
書摘/試閱
照顧你的是我,為什麼你總是想著他?
兄弟姊妹在國外工作,父母身邊就剩下你一個人,長輩們念想的永遠是在國外的手足,你覺得委屈嗎?
安如的哥哥在新加坡工作,全家都已移民至新加坡約有五、六年的時間,只剩下安如這個弟弟留在台灣老家。他們的父母年輕時沒有夫妻之間也要溝通的觀念,也不了解家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沒有在家庭出現變化的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與調整,反而經常因為害怕爭執而逃避溝通,夫妻關係逐漸不睦。
安如有記憶以來,父母親老愛在兩個孩子面前抱怨另一半的不是。安如還記得小時候,哥哥就常在父母親吵鬧不休的時候對睡上鋪的弟弟安如說:「我發誓!有一天我一定要離開這個家!走得愈遠愈好。」
「哥哥真的做到了。」說著這句話的安如眼眶裡滿是淚水。
「小時候我與哥哥兩個人同一間房間,放學後的時光扣掉睡覺和補習的時間,我們相處的很長。我們差1歲,等於哥哥國三升高中隔年換我升學考試,哥哥高三生大學隔年也換我。那些年我們感情最好,經常一起挑燈夜戰。偶爾我睡了,他燈還亮著。我總是躺在上鋪看著他的背影,祝福他能夠上心目中最理想的學校。」
「其實我國三那年,如果沒有哥哥的陪伴,恐怕無法順利升學。」原來,安如的父母親在他國三要升學那年吵得最劇烈。吵架的內容不外乎就是夫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金錢如何分配,以及互相懷疑對方在外面和別人搞曖昧等等。
「我緊張的時候,就會咬自己手指上的關節,聽到他們吵架的時候更是。」有一次哥哥用力地搖安如,問他:「你在幹嘛?」安如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無意識地咬破皮,血已經流到數學習題上。被嚇壞的安如抱著哥哥哭,哥哥安慰他:「沒事的,撐過去,等到我們都有能力獨立就好了!」
安如的哥哥熬到了拿獎學金出國念碩士的那一年,「其實哥哥很有志氣的,他出國唸書就只跟爸爸借了二十二萬,後來的錢全數靠著研究所時所賺的薪資還給爸爸了。」但也因為生活圈不同,兩人關係漸行漸遠,話題也愈來愈不投機。現在的安如,經常覺得這個家只有自己在獨撐。
雙親彼此爭執了多年,直到兄弟兩人都已經成年工作了,父親才因為受不了而決定離婚。安如的父親退休後手頭上可使用的金錢也不多,為了順利離婚,每個月都還要付不少贍養費給前妻。
為了孩子維持家庭,可能加深手足間的歧異
安如說:「他們總是覺得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我覺得假爆了,只有形式上是完整的,精神上完全不是。」
這樣的家庭裡,無論是未成年的孩子抑或是成年的孩子,幾乎都有類似的心聲。而父母們更是對此信念仍堅定不移—為了孩子隱忍—是必要的。但看在孩子的心裡,只會覺得:「一切都是我的錯,如果不是因為我,他們早就可以離婚了,不是更自在嗎?也許沒有我,他們會過得更好吧?」
如果子女能力強一點、學業資質好一點,就會像安如的哥哥一樣想逃離,愈遠愈好。潛意識的動機是:「我讓位總行吧?等我離開了,你們就沒有理由再繼續在一起了!也沒有辦法再以我為藉口來吵架了!」而如果本身是情緒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的孩子,就會像安如一樣發展出自我傷害的行為、學業上難以專注,或是在學校容易有適應不良的困擾。
如果父母親在此時受困於自己的婚姻處境,又對適應不良的孩子落井下石、或是把資源都挹注到表現較好的手足身上,就會使得手足之間的差異變得更加明顯。
當父母需要照顧時,手足間的照顧責任分擔
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對待孩子的不同方式,也可能間接導致照顧責任都落在手足某方,造成「兄弟姐妹裡面只有我是照顧者」這種困境。經常會因為手足之間的身分落差而變得更加嚴重。造成身分落差的因素,有經濟能力、社會地位,有無自己的婚姻或家庭等等。
另一方面,臺灣近年人才外移趨勢加劇,不少人轉往國外發展,甚至定居。只要兄弟姐妹之中,有人在國外工作、生活,照顧的重擔就會很自然地落到家鄉的手足身上。因為他們在異鄉打拼,所以即使無法履行照顧責任,也是必然的,沒有人會責怪些什麼。反觀留在家鄉的兒女,要承擔的身心壓力就大得太多了!
安如的父母的身體狀況都不好,一個有多年的重度憂鬱症病史,一個則是多種慢性疾病在身。兩人離婚後,對安如來講,照顧壓力真的是倍增,安如無法分身同時照顧父親與母親,變成需要多請一個看護,另一個再由自己照顧。
安如繼續說道:「能花錢解決的都還事小,最痛苦的是他們兩個都輪番丟情緒垃圾給我!我好羨慕哥哥都不需要面對這些!」
遠在天邊的孩子,總是最孝順
「他們彼此互相抱怨,明明就已經離婚了,還是不斷講到之前對方對自己有多不好,自己有多辛酸。加上生病的身心煎熬,動不動就對我發脾氣。要不就是在我面前掉淚,說哥哥多優秀,哥哥是無奈在新加坡工作,但我是沒出息所以陪著他們!偶而只要一不順他們的心,就開始攻擊我,說我不孝,哥哥比我好太多倍。」
父母抱怨另一半,多少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這與孩子本身是否成年,或父母是否已經離婚無關。通常,在這類家庭裡面,父母提到兩個孩子時的情緒,顯然是相當矛盾的。發展較好的那一個,並不是留在身邊的那一位。留在身邊的這個孩子,不是自己認可事業、人生發展的「夠好」的那一個。
他們口中稱讚的,總是那一位一年回來一兩次的天邊孝子。天邊孝子每次回家,一定是豐盛宴席,開心的出遊時刻。父母親體恤孩子久久相聚一次,不願意表露病弱、疲憊與情緒化的一面,自然會覺得相處起來比較輕鬆,那幾晚一定睡得特別香甜,就連回憶都能夠讓嘴角上揚。
因為距離遠,父母親把思念化成了讚許。反倒對眼前長期付出的孩子,視而不見,吝於給予感謝。在長期的壓力與不被肯定之下,對身為唯一照顧者的子女而言,是很難說服自己繼續照顧父母的。
父母把理想的自我、這輩子無法發展的自我,投射到那位「天邊孝子」身上。這是父母對過去無法實現的自我的一種補償,對他們來講一定會認為天邊孝子只是受困於外界因素無法常相伴,要是可以在身邊,他一定也會做得很好。
相反的,因為所有的不堪、疲弱、老化反應,都被真正隨伺在側的孩子看見了。父母經歷老化、病痛、關係終結的焦慮,最直接的投射對象就是這位隨伺在側的真孝子。父母不一定有方法能克服自己內在的衝突,因而無法對身為唯一照顧者的子女,給予適時的感謝或讚許,反而是將這個孩子當成負面情緒唯一的出口。
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覺得自己現在的樣子很難堪,無法接受逐漸邁向病弱的自己,自然會傾向去貶損留在身邊的孩子。認為真孝子就是不夠優秀才會留在身邊,要是夠優秀孩子就可以飛了,用不著被自己綁著。
父母無法改變時,請試著改變自己
如果你像安如一樣,是家中兄弟姊妹裡唯一能夠照顧父母的人,請你給自己一點掌聲,當你的兄弟姐妹無論何故而不能與你一起分擔照顧責任時,至少你要能夠看見自己的付出。
父母也許也困在他們自己的情緒裡,所以總是有一些責怪,甚至和其他手足做比較。這不是你的問題,你的父母所看見的你,很可能只是有偏誤的你。重要的是,生活中有沒有人能夠幫助你,看見自己的價值?付出背後具有的意義?
可以選擇一個具有支持力的團體,透過團體的力量相互支持。例如:選擇一個專業的心理師,透過諮商覺察內心、找出對策;或是選擇能夠提供照顧服務的資訊平台,了解有哪些喘息資源可以利用等等,透過各種方式來減輕照顧的身心負擔。盡量將這個過程當作學習、覺察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讓原生家庭再次傷害你,陷入無法逃脫的命運之中。
社會上願意支持你、陪伴你的人很多,只要你願意勇敢說出來,走出來,為自己發聲,就能不必獨自承擔。
自己可以做的釋放小練習
真孝子辛苦了,家庭裡有很多剪不斷理還亂的投射歷程,有些來自父母,有些來自自己。建議你,照顧父母之餘,請為自己預留一些時段,看看自己的內心。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幫你覺察,來自自己的投射和來自父母的投射。
第一步:寫下你的人生目標
首先,請你列下你想完成的人生目標、達到的人生成就。也許你會說:「父母親這樣我根本不敢想」還請務必先打破這樣的想法,繼續書寫。大的目標寫完後,最好還能拆解成小一點的步驟,盤點一下哪些事情是你已經開始做的?哪些事情因為受困於現狀一直沒有去完成?
第二步:寫下父母對你期待
第二,在另一張紙上寫下,父母親期待你的成就是什麼?他們期待你完成哪些人生目標?和寫自己的人生目標時相同,先列出大目標,再繼續整理。
第三步:比較兩張清單的內容
如果你寫完後發現第一張紙明顯多過第二張紙的內容,那麼代表其實一直覺得自己沒出息的是自己,而不是家人。你有一些想做的事情,可能一直拿照顧父母當藉口沒去完成。從現在開始,請你固定撥出一些時間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當你開始去做這些心裡想做的事情時,會協助你不斷往想要的目標前進,一事無成的感覺也會減輕。
如果你的第二張紙,內容明顯多過第一張。那麼代表,你對自己的現況感覺很滿足,沒有額外的目標要達成,只是父母的標準比較高。如果是這樣,其實你要增加的反而是自我肯定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回顧過去的生命裡,哪些成就是你已經達成的?哪些事情讓你現在的生活可以擁有一定的生活水準?這些都可以是你的自我肯定來源。
親愛的,你已經長大了,你的價值不是由父母來給你的。也別讓父母親的攻擊,和對天邊孝子的誇讚,變成了你失去手足情誼的原因。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