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滿額折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腸命百歲03:快樂菌讓你不憂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新世代益生菌,不但讓你不生病,
還會帶來好心情!?
憂鬱、疲勞、自閉症的新解方,
心靈健康從腸道保健做起!


2018年亞太精準醫療年度風雲人物獎、亞太精準醫療年度傑出成就獎──
臺灣益生菌權威「蔡英傑博士」,教你擺脫腸道情緒勒索,打造減壓人生!

腸道菌控制你的大腦與情緒,?腦腸新世紀?來臨!
臨床實驗證實,腸道菌可以控制大腦與情緒,
精神健康的基礎,其實建立在腸道健康以及良好的腸道菌相上。
因此,益生菌的應用已不限於腸道保健,
甚至超越免疫過敏,代謝調節,堂堂進入精神領域!


▋為什麼精神益生菌這麼重要?
‧能減緩壓力、改善憂鬱,是精神保健最有效的工具。
‧動物實驗證實,懷孕時補充,可以促進胎兒大腦發育,提昇成年後腦部的血清素濃度。
‧臨床研究顯示,精神益生菌可以改善自閉症、憂鬱症等症狀,在精神疾病領域備受期待。
‧2016年美國白宮推動「國家微生物體計畫」,2017年微生物體被評選為最具潛力的醫療創新科技!


▋關於本書
腸道菌的研究,勢必改變我們對健康的定義,改變未來的醫學。近年來在科學實證下,益生菌的應用已不侷限於腸道保健,經由從腸道直通大腦的生理軸線──菌腦腸軸,腸道菌可以操控腸道的神經免疫系統,影響中樞神經,全面影響大腦發育、精神情緒、學習能力。

蔡英傑博士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腸道菌如何與大腦溝通,並舉出目前的研究案例與科學證據,幫助大家認識「菌腦腸軸」,並介紹由臺灣研發,目前唯一證實能提升多巴胺與血清素的精神益生菌──PS128。

蔡博士告訴我們,只要在生活中,多攝取含豐富膳食纖維的天然食物、正念冥思、運動建身,定期補充益生菌,就可以簡單實踐腦腸養護。藉由益生菌直接而且有效的調控腸道菌,我們不但可以「腸命百歲」,更可以打開精神健康的康莊大道。

作者簡介

蔡英傑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

現任國立陽明大學微生物體中心執行長,臺灣乳酸菌協會名譽理事,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院士,益福生醫、揚生生化、惠生研生技等公司創辦人及科技顧問。曾任: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特聘教授、生化所所長、醫學系生化科主任、東京大學生物科技系客座教授。

2014年成立益福生醫公司,提出第一株精神益生菌PS128的專利申請,積極進行臨床試驗以及市場推廣。2018年,PS128榮獲Nutra Ingredients-Asia Awards的「年度最佳益生菌產品」大獎,益福生醫憑藉PS128,榮獲亞太精準醫療年度益生菌全球領導品牌獎。蔡英傑教授獲頒亞太精準醫療年度風雲人物獎、亞太精準醫療年度傑出成就獎。如今PS128已經獲得歐盟、日本、臺灣、美國等二十餘國專利。

著有:
《你不能沒腸識:頑固教授的24個腸道保健祕訣》(如何出版,2006)
《腸道內經:便便博士的順暢哲學》(中國友誼,2009,簡體書)
《腸命百歲:腸道權威最新長齡保健大典》(時報出版,2010)
《腸命百歲2:益生菌讓你不生病!》(時報出版,2012)

目次

推薦序
作者序
序章 迎接腦腸新世紀

Chapter1 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
一、臺灣經濟發展的代價是全民憂鬱
二、全球精神健康危機
三、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

Chapter2 認識神經系統
一、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神經元與神經膠細胞
二、神經系統的層次與分工
三、神經傳導物質
四、多巴胺:點燃鬥志,創造欲望
五、血清素:帶來幸福與穩定

Chapter3 腦腸軸與菌腦腸軸
一、禮讚腸道菌的崛起
二、第二大腦:腸道神經系統
三、腦腸軸:腸道和中樞神經間的訊號傳遞系統
四、菌腦腸軸的發展
五、腸道菌如何與大腦溝通?
六、菌腦腸軸對健康的影響

Chapter4 帶來快樂的精神益生菌
一、什麼是精神益生菌
二、開發精神益生菌的領先選手群
三、認識PS128
四、PS128的研發歷程
五、精神疾病的動物模式
六、為什麼PS128可以改變行為
七、PS128的臨床研究

Chapter5 腸道菌與自閉症
一、什麼是自閉症
二、腸道菌異常與自閉症的關係

Chapter6 腦腸保健基本功
一、膳食纖維是腸道好菌食物
二、益生菌是腦腸保健首選
三、補腦健腦,日常飲食與保健營養品雙管齊下
四、壓力管理:化壓力為動力
五、規律運動:舒服爽快,持之以恆
六、優質睡眠:大腦與腸道的清道夫
七、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Chapter7 迷思
Q1. 健康人不需補充益生菌?
Q2. 好的益生菌不需要冷藏?
Q3. 長期吃益生菌會產生依賴症?
Q4. 吃菌不如養菌好?
Q5. 腸道菌會「劫持」大腦?
Q6. 益生菌安全性研究不夠完備?
Q7. 益生菌會導致腦霧?
Q8. 益生菌不會在腸道定植,吃了也沒用?
Q9. 服用抗生素後不應該攝取益生菌?

結語:益生菌2.0──期待更高,檢視更嚴
附錄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

現代人精神健康狀況不佳的比例太高,經常感到有壓力、倦怠,經常睡不好,工作效率低迷,求助於醫生,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醫生也只能開些藥打發。
雖然我總是說生命就是要有壓力,壓力越大,越能激發潛能,工作效率越高。可是當壓力超過一個水準時,不但工作效率急遽下降,許多重要生理指標,如免疫系統、記憶力等,都開始惡化。
適度的壓力是動力,過了度,就是殺手。
你真心想積極面對自己的精神健康、真心想駕馭自己的壓力,化壓力為動力,很好,我要告訴你,除了放慢腳步、多些運動、多些社交,甚至積極看醫生、找諮商,還可以先從自己的腸道保健做起,先從照顧自己的腸道菌做起。我這麼說,絕非閉門造車,是有許多最新醫學研究佐證的。

一、 臺灣經濟發展的代價是全民憂鬱

前一陣子在醫學頂尖期刊《刺胳針》(Lancet)看到一篇由劍橋大學史塔勒克(Stuckler)教授執筆的評論文章,題目是〈國家的進步:我們可以由臺灣學到什麼?〉(The progress of nations:what we can learn from Taiwan)
太棒、太有趣的題目了,居然在《刺胳針》上稱讚臺灣,在這全民士氣低迷的時代,更是激發起我做為臺灣人的自豪。
這篇評論細數臺灣由一九六○年代在經濟、政治上所獲得的成就,如何成功由一黨專制轉型為多黨民主,如何度過多次全球經濟危機,還建立起全民健保制度,然後筆鋒一轉,竟然開始說臺灣經濟奇蹟的代價是逐年惡化的國民精神健康,原來這篇文章是評論中研院鄭泰安博士分析臺灣「一般精神障礙」盛行率的一篇論文。
鄭博士團隊的研究是由一九九○年到二○一○年的二十年間,以同一份問卷(CHQ-12),每隔五年,調查九千多位民眾的精神健康,發現臺灣人的一般精神障礙(common mental disorder)盛行率在這二十年間,足足增加一倍,由一九九○年的百分之十一點五,上升到二○一○年的百分之二十三點八。
女性的盛行率遠高於男性,但是男士們也別高興得太早,男士的自殺率卻是女士的一倍有多。鄭博士特別強調生活上的不確定性(如失業率、失婚),是影響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
史塔勒克教授寫的評論則完全由不同角度切進,他說這篇論文適時的點出,所謂的國家進步或綜合國力指數意義在哪裡,國家為什麼要「進步」、為什麼要「發展」,國家發展所獲得的動力能否增進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或安定感,增進生活與工作的良好平衡;或者反而使全民精神健康大幅衰退。
百分之二十三點八,意思是兩千四百萬的臺灣人,有五百七十萬人是有精神障礙。所以,精神障礙太普遍了,沒什麼了不起,積極面對就好,我自己就是超級嚴重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鄭博士強調這張量表是調查一般精神障礙比率,而非神經或精神疾病。因此,我將mental disorders翻成「精神障礙」,以免讀者誤解為思覺失調、自閉症等較嚴重的神經或精神疾病。這裡的精神障礙,在講的是我們這些每天承受過多壓力,導致失去工作動力,成天悶悶不樂的人。
就像下一節會說明WHO對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所下定義,並不僅限於各種神經精神疾病,而是指廣義的精神心理狀況,是你我都可能面對的問題,所以請大家不要誤解了。
如今,憂鬱症已被WHO與心血管疾病、愛滋病並列為新世紀三大疾病,其中,愛滋病已經不再被認為是絕症,相反的,憂鬱症則加速上升,已經成了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憂鬱影響層面最大,最容易激起民眾共鳴。
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二○二○年,全球十大「疾病與傷害」當中,憂鬱症將排名第二,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世界各國的研究指出,憂鬱症和焦慮症多見於女性、失業、單身、低教育程度或身體健康不佳的族群。此外,大環境中的經濟不穩定和收入不均,也常被認為會提高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
憂鬱症被喻為心靈感冒,有時真的就像感冒一樣,不須要治療,時間久了也會好,可是又會重新再得到。但是憂鬱症比感冒嚴重得多了。基本上平均一個憂鬱期約在六~十三個月,若是不治療,患者在這段時期會非常難過,快樂不起來,難以維持正常功能,甚至想不開而有自殘行為。如果經過妥善治療,憂鬱症狀改善了,生活又會再度恢復光彩。
臺灣有多少憂鬱症患者呢?估計全臺灣憂鬱人口超過百萬,在臺灣每年造成超過三百五十億元臺幣的經濟損失。
說來驚人,單是重度憂鬱症,在十五歲以上民眾中就有百分之五點二,女性比例是男性的一點八倍。由年齡層來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憂鬱以百分之八點四重度憂鬱居冠,其次竟然是十五到十七歲的青少年!重度憂鬱的青少年比例竟然高達百分之六點八。
我想大家都有同感,現在的臺灣真是處於全民憂鬱的時代,老人憂鬱、婦女憂鬱、更年期憂鬱、產後憂鬱、青少年憂鬱、兒童憂鬱、上班族憂鬱、中年憂鬱,連寵物憂鬱也不容忽視。


二、 全球精神健康危機

WHO從九○年代就開始呼籲要認真面對全球精神健康危機,而且在二○○八年,啟動「精神健康補破網行動計畫」(Mental Health Gap Action Programe , mhGAP)。
WHO不斷地強調推動精神健康最大的困難,就是許多人不願面對自己的精神問題。我非常喜歡mhGAP的一句標語:「補起破口,勇於關懷」(Close the gap, dare to care)。勇於關懷,不只是關懷別人,更重要的是要勇於關懷自己。
精神健康狀況實實在在是個全球危機,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所謂的「疾病負擔」(burden of disease)就是指特定疾病對國家社會所帶來的損失或代價,經常用來呈現疾病負擔程度的「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是指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數。依照美國及加拿大的統計,精神疾病的DALY占所有疾病總DALYs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五,竟然是心血管疾病(十三點九),惡性腫瘤(十二點六)的一倍以上。
怎麼可能,明明我們身邊的癌症病人遠遠多於精神病人,不過你想想,哪個精神病患本人或家屬會希望別人知道,畢竟精神疾病不像癌症那樣,總是激發他人的同情,所以會讓我們有精神疾病不如癌症嚴重的假象。更重要的是,精神疾病發病年齡非常的低,病期非常長,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發病年齡大了許多,病期相對短了許多,「疾病負擔」當然就較低。看了附圖四,你可以理解,為什麼WHO大聲疾呼各國政府要重視精神健康,要投入更多醫療資源。
講疾病負擔,講DALYs,或許會讓你誤會,認為WHO講的精神健康僅限於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疾病」,其實WHO將所謂的「精神健康」層次拉得極高。
WHO對精神健康所下的定義是指「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能夠有效率的工作,而且對社會有所貢獻」。在這個定義下,一個精神健康的人能夠思考,表達感情,與別人溝通合作,工作營生,而且享受生活。沒錯,WHO積極呼籲各國要重視的「全球精神健康危機」,不僅限於憂鬱症或者思覺失調症等「疾病」,所謂的「精神健康」要廣義到指疲勞、不快樂、壓力、失去目標等整體的精神狀況,就像我們講生活品質,不是只指生不生病、健不健康。
其實我最喜歡的「精神健康」定義是加拿大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CAMH)所提出:
「精神健康是指在身體、心理、情感及精神等方面達到的平衡狀態。它表明的是你享受生活和應對挑戰的一種能力,表現在做出選擇、應對和處理困難處境及談論需求和欲望等方面。」
哇!哈利路亞!太棒的定義了。精神健康指「享受生活」的能力、「應對挑戰」的能力、「面對困難」時的態度,甚至擴大到需求欲望的價值觀,人生哲學的層面。所以,精神健康是「身心靈」的平衡狀態。也許你認為應該只限於「心」的平衡,但身心真是一體的,身體健康狀態一定會影響心理健康,很多心理問題其實源自於生理問題。
WHO近年推動精神健康不遺餘力,在二○一三年通過一項計畫:「二○一三至二○二○精神健康行動計畫」,要求所有會員國必須採取行動,共同投入完成WHO所制訂的全球目標。WHO的大策略是希望打造一個社會環境,讓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個人,當然包括各個弱勢族群,更容易追求自己的精神健康,也讓已經陷入精神障礙麻煩的人,得到更好的照護,更有機會回復正常生活。
WHO向各國政府施壓,這本書則是對每一位讀者個人發聲。

三、 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

二○一五年二月,著名科技評論作家查爾斯‧施密特(Charles Schmidt)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Mental health: Thinking from the gut)。
施密特先生整理近兩年腸道菌與精神心理的相關研究,然後下了這個鏗鏘有力的標題,副題則是「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可以治療焦慮、抑鬱、以及各種情緒障礙」。
「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的概念可追溯到十九世紀,當時科學家們認為腸道中累積的廢物會引起「自體中毒」,造成腸道感染,並引起抑鬱、焦慮等精神疾病,所以當時流行替憂鬱症患者洗腸,或施行大腸切除手術來改善。
二十世紀初,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梅契尼可夫教授同樣認為,腸道中累積的毒素是造成老化的重要因素,他提出天天吃優酪乳,補充益生菌改善腸道環境的對策,比洗腸截腸高明許多。
自體中毒的理論後來逐漸被主流醫學所排斥,但是梅契尼可夫教授的益生菌理論,卻在歐洲及日本繼續發揚光大,日本養樂多創社超過八十年,每天在全世界三十八國銷售出三千五百萬瓶養樂多。
梅契尼可夫教授早期是以免疫學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一九○八年醫學獎),然後才開始投入老化研究,提出「腸內腐敗產生毒素是老化的主要原因」,還說益生菌可讓人「優雅的老化」,當時他甚至已經提出慢性發炎與動脈硬化相關的概念,你要知道,那是二十世紀初期,一百年前的事,還在現代醫學的啟蒙期,如此高瞻遠矚,怪不得他被稱作來自俄國的天才科學家。
二○一三年,美國的洛根(Logan)博士發表一篇長達四十三頁的論文,題目是《腸道菌、益生菌,與精神健康:由梅契尼可夫到現代進展》,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馬克科維客(Mackowiak)教授也同樣在二○一三年發表論文,題為:《回收梅契尼可夫:益生菌、腸道菌,及長壽探索》。
好像突然間,大家又開始高談梅契尼可夫和他的腸道腐敗,腸道毒素以及益生菌理論了,這兩篇論文都由梅契尼可夫談起,前一篇講益生菌、腸道菌和精神健康,後一篇講益生菌、腸道菌和長壽。
已經被拋棄到垃圾場,將近百年的腸道腐敗毒素論,不但被回收,而且還打光上漆,運用到免疫、代謝、精神心理、老化、長壽等等,在幾乎所有現代人所重視的健康問題上,發揚光大。
「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站在科學研究頂峰的《自然》期刊會在這個時機點,刊出這篇文章,基本上是反映菌腦腸軸及精神益生菌研究近三年的快速進展,強而有力地指出未來的發展趨勢:由預防醫學,營養保健的觀點來論事──要有良好的精神健康,就是必須要有良好的腸道健康。

***

 美國的一位精神科名醫蓋伊‧溫奇(Guy Winch),在TED Talk上談到,一個還不會綁鞋帶的五歲小孩割傷手,知道去找OK繃來貼,預防傷口感染;知道每天早晚刷兩次牙,保持口腔衛生;我們感冒了,知道拿捏該看醫生,或吞顆成藥。但當我們精神低沉了好幾個星期,睡眠品質非常差,總是疲倦、沒勁,我們卻不知道必須做些適當措施。
溫奇醫生說:「我們重視身體健康,卻忽視精神健康,我們應該嚴肅的面對自己精神上的任何症兆。」白話些說就是,我們知道要積極保健身體,做運動,吃一堆保健食品,定期做健檢,也應該知道要用同樣積極的態度,來保健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
這本書的核心是要談精神益生菌,我喜歡稱之為快樂菌,我努力推廣精神益生菌的用心,和溫奇醫生的呼籲完全相通;用積極的態度,重視精神心理健康,精神益生菌是精神保健的有效工具,舒緩我們的壓力,釋放我們的心懷。

第三章 腦腸軸與菌腦腸軸
 「生命早期,腸道菌的狀況會影響大腦發育及功能。」「生命早期,腸道菌的狀況會影響成年後腦部血清素濃度。」以上是我演講時,常用來破題的話。
母親懷孕時腸道菌的狀況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出生後,嬰兒的腸道菌會受到生產方式(自然生產或剖腹生產)、餵食方式(母乳或配方奶)所影響,進而影響到嬰兒的大腦發育。
「原來我兒子每次數學都考不及格,是因為我懷孕時,腸道菌沒有保養好,便祕太嚴重了。」
每次講到這個,聽眾就會哄堂大笑,但有些媽媽會認真地擔心起來:「蔡博士,怎麼辦?現在開始給孩子保養腸道菌來得及嗎?」「當然可以,忘記背後,放眼將來吧!」心裡暗自嘀咕,否則能怎麼辦?也不能再塞回子宮去,當然只好亡羊補牢,改善一分是一分。
生命早期的腸道菌影響豈僅止於考試成績,最近好幾項動物實驗都顯示,成年後腦部血清素濃度同樣受到幼年期腸道菌狀況所影響,血清素被稱做快樂荷爾蒙,腦部血清素濃度經常偏低,意謂著比較容易陷入憂鬱情緒。
生命早期的腸道菌狀況也會影響孩子的免疫過敏,現在過敏兒越來越多,常被歸因於濫用抗生素,打亂了腸道菌。生命早期的腸道菌狀況還會影響長大後的能量代謝,為什麼有些人喝水也胖,有些人始終骨瘦如柴,也許真是因為生命初期腸道菌沒照顧好。
因為我演講的聽眾以婦女居多,與孩子相關的話題很容易吸引聽眾的興趣,所以我會呼籲:「婦女朋友們,當妳準備要結婚,準備要懷孕,請妳立刻保養好妳的腸道菌,讓下一代贏在生命的起跑點。」
為什麼生命早期的腸道菌狀況會「銘刻」在孩子的生命中,影響他一生的健康?真對不起,目前真無法解釋,我們還無法回答你為什麼。不過研究一是一、二是二,一翻兩瞪眼,現在的研究結果就是清楚顯示生命早期腸道菌的好壞,會影響大腦發育與機能,影響一生的能量代謝,影響一生的過敏免疫。
腸道菌影響大腦發育,影響腦部血清素濃度,這些就是近年科學界最夯的「菌腦腸軸」。
有腸道菌研發井噴式(這是大陸流行用語,很傳神)的突破,才有現在菌腦腸軸的革命,也才有我們的快樂益生菌問世。所以這一章,我要先談腸道菌的爆發,然後談腸道神經系統,最後才切入菌腦腸軸,太多有趣的新知識,你專心接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