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滿額折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積極釐清病情、規劃罹癌生活並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從事癌症醫療40年以上、
曾任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防癌・篩檢研究中心之中心長所撰寫的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指南。

從被告知罹癌到治療、面臨可能復發及轉移等情況,
對於如此過著每一天的病患來說,什麼才是「幸福」的模樣?
「癌症」和「幸福」是矛盾的兩個詞,當癌症宣佈時,人們通常都會感到「不幸」。
身體健康時,身邊的一切都看似理所當然,但得到癌症後,生活多多少少會產生改變,有些人反而是在罹癌後,才發現隱藏在其中的無可替代,
也因為這個原因,不少癌友回顧那些「與癌共存的日子」,都覺得自己過得相當幸福。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呢?

這是專門寫給癌友及其親友的書,擁有超過千次「癌症告知經驗」的資深醫師――森山紀之,比較對照他所見過的實例,教大家勇敢面對癌症!
★與你分享病患的親身經歷,說明癌友通往幸福之路要面對的五個選擇:告知・資訊・家人・醫師・自己。
★抗癌治療五花八門,包括手術、放射線、化療、免疫療法……等等,眼花撩亂讓人不知該如何選擇?其實沒有最好的療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療法,你最需要的是釐清自我人生觀與生活方式!
★知道有那些選項可以選擇是幸福的條件之一。標準治療的優缺點有哪些?最新療法又是什麼?標準治療(手術、抗癌藥物、放射治療)及一般非侵入式的非標準治療法,該如何清楚了解並判斷?此外,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成為話題的局部免疫治療以及讓癌症病患會有幸福感的選擇,都會在書中說明。

無論是初期癌友還是末期癌友,在發現癌症的那一刻,
都有機會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
讓森山醫生告訴你,罹癌後如何才能步上幸福之道!

本書特色

1.作者曾任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防癌・篩檢研究中心之中心長,從事癌症醫療已逾40年,臨床經驗豐富。
2.本書由醫師以專業知識及執業所遇到的實例,歸納出病患在生理及心理上可以執行的具體步驟及建議,引導病患往幸福的道路前進,充滿正向力量。
3.作者特別提出罹癌之後仍能夠選擇讓自己幸福的道路、最佳治療取決於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受用的建議,能幫助讀者釐清此時期的混亂思緒。
4.以專章介紹現今醫療現場使用的癌症治療方法,十分具實用性。

作者簡介

森山紀之
為高科技醫療Grand Himedic俱樂部理事、醫療法人社團進興會理事長、醫療法人社團城中診所(Midtown Clinic)理事並曾任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防癌・篩檢研究中心的中心長。
1947年生於和歌山縣。畢業於千葉大學醫學院。1976年進入國立癌症中心放射線診斷部服務。中間曾任職該中心的防癌・篩檢研究中心之中心長、東京城中診所健檢中心長之職位,卸任後就任現職。
森山醫師參與了螺旋式電腦斷層掃描裝置的開發,於早期癌症的發現功不可沒。2005年獲頒高松宮妃癌症研究基金學術獎,2007年榮獲朝日癌症大獎。
電視媒體上常能見到森山醫師的身影,他曾受邀參加東京電視台《到診療所找主治醫師》(主治医が見つかる診療所)等電視節目,報章雜誌上也常能讀到他的採訪文章。著有《癌症能痊癒到什麼程度?》(德間書店出版)。

審訂者
郭世芳
中西醫師/醫學碩士/前奇美醫學中心中西整合醫學科主任
現職為郭世芳中醫診所院長,並著作有「郭世芳癌症治療全紀錄」、「專科一本通:胰臟癌」、「五十歲以後的養生寶典」。


譯者
劉愛夌
日本文學碩士,典型的A型,不標準的獅子座。除了是個在中文與日文之間穿梭的自由譯者,還是個每天和兩個小寶貝搏鬥的媽媽。

前言 
會拿起這本書,相信你不是癌友,就是癌友的身邊人吧。
在這個每兩人就有一人罹癌的時代,得到癌症已不是什麼稀奇事。即便如此,大多數人被確診為癌症後,還是會陷入深深的絕望與恐懼當中。
然而,仍然有這麼一群癌友,他們充滿了朝氣與活力,每天都過著幸福的日子。
我本是名外科醫師,後來進入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擔任放射線診斷科醫師,至今已從事癌症醫療超過四十年,幫助了超過一千名癌友,於告知、治療都擁有豐富的經驗,偶爾也陪癌友走過人生最後一程。一路走來,有件事令我特別有感觸,那就是願意接納罹癌事實、勇於面對療程的癌友,通常都能迎向光明璀璨的後半人生。
當然,罹癌並非幸事,而是人生的一場意外。
得到癌症後,生活多多少少會產生改變。不過,身體健康時,身邊的一切都看似理所當然。有些人反而在罹癌後,才發現隱藏在其中的無可替代。
也因為這個原因,不少癌友回顧那些「與癌共存的日子」,都覺得自己過得相當幸福。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呢?
本書就是一本教人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的指南。
在第一章中,我將藉由幾則我遇過的真人真事,向大家介紹五個幸與不幸的分岔口。
第二章列出了癌症的標準治療和最新療法,並教導各位該如何做出選擇。癌友應釐清自己抱持何種人生觀、崇尚哪種生存之道。要知道,沒有「最好的抗癌法」,只有「最合的抗癌法」。想在罹癌後走上幸福之路,一定要知道癌症有哪些治療選擇。
在最後一章,我將為各位介紹幾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幸福癌友」。
希望本書能成為一盞明燈,引領各位走上幸福之路。

目次

審訂序
前言

第一章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幸與不幸的五個分岔口
1告知: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罹癌事實?
失落的兩週
忘卻死亡的勇氣
重點不在於「罹癌會怎麼樣」,而是「罹癌後該怎麼做」
具備正確認知,不做無謂恐慌
為何要告知病患剩餘壽命?

2資訊:囫圇吞棗vs.去蕪存菁
你的資訊可信嗎?
以「愛」為名的陷阱
術業有專攻,醫生非萬能
善用病友會,積極向前不後退

3家人:你的敵人是「癌症」,癌友應如何與家人和睦相處?
罹癌後,大家心情都會不好
「叛逆期」終有結束的一天
家庭和睦小秘訣
你的一句話,可能成為癌症患者一輩子的救贖
 
4醫師:如何與醫師攜手抗癌
與主治醫師要坦誠相待
第二意見:癌友的救命丹
你是在「逛醫生」還是「看醫生」?
名醫迷思

5自己:幸福癌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如何將「癌症」拋諸腦後?
能做則做不受限

第二章 癌症治療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通曉廣知,才能走上幸福之路
1那些你不知道的抗癌選擇
治療方法由你決定
三大療法的優缺點
【手術(外科治療)的優缺點】
【放射線治療的優缺點】
【化學療法的優缺點】
沒有「零風險」的抗癌療法

2認識「標準治療」
什麼是「標準治療」?
「盡了一切努力」真等於「無計可施」嗎?
「實證」是什麼?
癌友究竟能相信什麼?
各部位的癌症標準治療

3認識正派的「非標準治療」
非標準治療就一定不好嗎?
健保不給付的放射線治療
何謂「先進醫療制度」?
抗癌界的當紅炸子雞:免疫療法
癌友究竟該不該參加臨床實驗?
面對民間偏方小心上當

4活出自我:緩和療護
「緩和療護」不等於「放棄救治」
有痛就要緩解
 
5如何規劃罹癌生活
積極釐清病情
排定人生的優先順位
得知剩餘壽命未嘗不是幸事

第三章 幸福的癌症患者
1克服癌症
2與癌共存
3因癌而逝

結語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如何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

幸與不幸的五個分岔口
1.告知: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罹癌事實?

●失落的兩週
「怎麼會現在才發現?五年前你幫我做癌症篩檢時明明說沒事的,難道我那時斷層掃描(CT)跟X光都是照假的嗎?你要怎麼賠償我?」
眼前的中年男子聽完檢查結果後,開始對我飆罵。
他年約五十五歲,剛在肺部檢查出五公分大的腫瘤,且因癌細胞已擴散到全身,已無法開刀切除。即便接受化療,大概也無法活過一年。
「為什麼這五年你都沒再做癌症篩檢呢?」——我很想這麼反駁他,但還是把話吞了回去。說實在話,如果這位先生早點來做檢查,我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他。
當下我立刻調出他五年前的肺部檢查影像,仔細端詳了一番,連個腫瘤的影子都沒看見。
「五年前的影像顯示,你當時並未罹患癌症。」我將影像拿給他看,並向他說明,但他完全聽不進去—「是你沒檢查出來吧!媽的死庸醫!醫術爛就算了還長得那麼醜!」、「我絕對會告到你脫褲子!」、「敢做不敢當!孬種!」、「反正我就快要死了,你根本就不想救我吧!」
接下來的三個小時,他不斷對我破口大罵,我則默默承受他的怒氣。我碰過很多這樣的病人,他們一時無法接受自己罹癌的噩耗,所以才會情緒失控。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我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
其實,他們會責怪眼前的醫師也是無可厚非,我能體諒他們的心情。
大多人聽到自己得了癌症,都無法冷靜以對。
一般而言,癌症都是以「五年存活率」為評估治療效果的指標。以乳癌和前列腺癌為例,其「五年存活率」高達近九成,就這個數字而言,基本上大部分患者都能夠抗癌成功。
在告知病情時,我一定會將這件事告訴患者。然而,大多人一聽到「癌」這個字時便亂了陣腳,根本聽不進我說的話,最後垂頭喪氣地走出診間。
後來我向他們詢問原因,大家都眾口一詞地回答道:「那時我的頭腦一片空白,完全無法思考,也不記得你對我說了什麼。」
剛得知自己罹癌,大多人不是了無生趣地大睡一場,就是向家人亂發脾氣,不然就是不願面對現實,堅持一定是哪裡搞錯了,自己絕不可能得到癌症。失眠、恐慌、沒有食慾,嚴重的還可能陷入憂鬱狀態。沒錯,這就是「癌」的影響力,即便早期發現,還是足以讓人亂了分寸。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不會持續太久。經歷一段時間的人仰馬翻後,大多病患都能夠冷靜下來,面對自己罹癌的事實。雖說每個癌友的健康狀況都天差地遠,不同期數的症狀和病情也完全不同,但基本上都不會偏離這個流程。
從恐慌到接受,大概要花兩週的時間。
我將這「失落的兩週」稱為「走火入魔期」。
請記住,無論是誰、狀況如何,都需要花上兩週左右的時間適應。
若今後你自己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被告知罹患癌症,千萬別忘了這件事——剛開始的兩週是「走火入魔期」。
最初,病患會因為不知所措、腦中一片混亂而感到非常痛苦,彷彿身處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隧道一般。但請相信,只要經過兩週,心情就會慢慢恢復平靜,並看見出口的光芒。回過神時,你會發現自己已在不知不覺間走出隧道。

●忘卻死亡的勇氣
「很遺憾,您的大腸腫瘤檢查結果為惡性,但因為還是初期……」我還沒說完,陪太太來聽檢查結果的先生臉色已然大變。
「所以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痊癒。」
後面這句話他顯然沒聽進去,六十幾歲的先生不假思索地轉過身,大聲問太太說:「妳有買保險對吧?保單放在哪裡?」
他太太先是瞪大了眼睛,隨後皺起眉頭說:「你那什麼態度啊?聽到我得到癌症,你最在乎的竟然是我死了你能拿到多少錢?」
「我……我又沒那麼說!我只是……」
「好啦!我也算看透你了啦!我就如你的願,去死一死算了啦!」
後來太太抗癌成功,這場「夫妻大戰」至今仍被他們拿來當笑話講。這裡要請各位思考一下,這位先生怎麼會「失言」至此呢?
聽到醫生宣告自己心愛的妻子罹患癌症,他下意識地覺得妻子難逃一「死」,腦中一片混亂之下,又剛好想到保險的事,才會口不擇言地說出這些話。仔細想想,這位先生也是事出有因,令人不忍責怪。
畢竟「癌症=死亡」的印象在世人心中已是根深蒂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四十年前我剛從千葉大學醫學院畢業時,癌症是不折不扣的「難治之症」。當時的化學療法效果不彰,再加上無法有效抑制副作用,所以只要發現癌症,大多都是幫病人開刀,直接摘除腫瘤。
現在的放射治療已可集中照射患處,但當時技術還沒有那麼成熟,也就是說,那個時代若不動刀,根本無法有效治療腫瘤。
要過了很久以後,才出現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MRI)等技術。那時我們外科醫師只能憑藉直覺和經驗治療,很多狀況不開刀根本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手術實在稱不上精確。
此外,當時還沒具備什麼止痛和安寧醫療的觀念,不少患者都在痛苦中離世,最後一程走得非常不安穩。
在那個時代,我們或許還能說「癌症=死亡」。
這四十年來,我從「菜鳥醫生」變成「成鳥醫生」,又從「成鳥醫生」升為「老鳥醫生」,癌症醫療也突飛猛進,發展出高度技術。隨著篩檢技術愈發進步,早期確診的病例也日漸增加,癌症儼然已成為「可治之症。
因此,請各位務必「更新」醫療認知,學習新的癌症知識,別再將癌症視為死神。切記,如今這個時代,癌症已不再等於死亡了。
為了灌輸各位正確的知識,本書第二章將介紹目前醫學界所施行的癌症療法。
癌友可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開創通往幸福的道路。

●重點不在於「罹癌會怎麼樣」,而是「罹癌後該怎麼做」
在告知病人檢查結果時,我都特別注重「如何面對自己的癌症」這一點。
以初期癌症為例,雖說大多都能痊癒,但治療過程還是必須動刀,甚至化療。因此,面對這類患者時,我都會請他們勇於面對健康問題,千萬不可逃避。
至於前景較不樂觀的胰臟癌病患,又或是癌細胞已轉移至各處、剩下時間已不多的末期病患,我通常不會建議他們「克服癌症」,而是鼓勵他們「與癌共存」。要做到這一點,首要之務便是接受自己罹癌的事實。
為什麼呢?因為若無法「接受」自己罹癌,抗癌的過程就會非常痛苦。
這讓我想起大學剛畢業時照顧過的一位癌友—山下亮二(化名,三十三歲)。他因胃癌住院,且癌細胞已發生轉移,所以無法開刀,體重掉到只剩三十公斤。
然而,山下身處高度成長期的日本,是標準為企業賣命的「企業精兵」。他在病中仍綁著頭巾在病房工作,也不管自己咳個不停,有時還會咳到吐血。
「拜託你別再工作了!求你了!」不顧太太聲淚俱下的苦求,山下完全不願讓步,直說:「我不做的話,公司怎麼辦?」
我們並未告知山下他得了胃癌。雖說現在大多都是據實以告,當時則以隱瞞病情居多,尤其像山下這種無力回天的狀況,一般都不會告訴他實情。
每次跟著學長一起巡房,看到山下忍痛工作的樣子,我都感到心痛不已。
那時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不告訴病患實情,他們就無法接受病情,這麼做等於剝奪了他們規劃剩餘人生的機會。
我很清楚,若告訴山下他得了癌症,他的心情一定會一落千丈,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但只要熬過「失落的兩週」,一旦過了「走火入魔期」,他就能夠重振精神,專心陪在太太身邊。
那次經驗令我確信,若不在精神上接受罹癌事實,就無法在生理上與癌症搏鬥。
如今已進入「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時代,也就是由醫師告知病情症狀,再由病患決定是否接受治療。也因為這個原因,「告知病情」成了醫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同我前面所強調的,癌症並非不治之症,但仍是重大疾病,所以人得知自己罹癌時,通常都會呈現出最真實的「本性」。
有些人聽完病情後相當冷靜, 面不改色地向我提問:「生存率有多少?」、「有哪些治療方法?」、「我能繼續工作嗎?」試圖釐清自己目前的狀況。相反地,也有很多怨天尤人、大哭大鬧的病患,「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我會得癌症?」聲淚俱下地要我給他們一個交代。
拒絕接受事實的癌友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老往壞處想。人類的想像力就是這樣,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請各位想像一下自己去夏威夷度假的情景,可能遇見哪些好事呢?舒適的度假飯店、美麗的沙灘……還有呢?好像也沒有了。但如果要你想像「壞事」,你卻能想出一長串來——巨浪滔天、因突發疾病而住院、強盜闖入飯店、遭人殺害、飛機墜機……說也說不完。
因此,得到癌症後,請不要去想「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呢?」,因為這麼做只會讓人不斷往壞處想。
重點不在於「罹癌會怎麼樣」,應將重心放在「罹癌後該怎麼做」。
面對罹患癌症的自己,「從現在開始應該要怎麼做好呢——?」當開始思考處置方式,代表病患已接受自己罹癌的事實。
這麼一來,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具備正確認知,不做無謂恐慌
「醫生,我還有救嗎?」
聽完胃部檢查結果後,水越榮美(化名,四十二歲)一臉愁容地看著我。說實在話,沒人知道她是否能夠痊癒。
我用資料向她說明:「您的胃粘膜下方肌層長了一顆三公分大的腫瘤,因不確定是否已轉移至淋巴,所以處於第二期到第三期之間,五年存活率約為百分之六十到六十五。」
水越小姐不耐煩地歪著頭,用表情告訴我:「我不是在問你這個。」我當然知道她問的不是這個,她要聽的不是統計上的數據,而是「她的癌症」是否能夠痊癒。
然而很遺憾,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給出答案。因為癌細胞各有特色,每個人的細胞性質、身體狀況又不盡相同,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病情發展和恢復過程。
癌症的病情發展可依腫瘤的大小、深度和擴散情況分為第一到第四期,有些癌症甚至還有「第零期」。第一期屬於早期發現,愈接近第四期,癌細胞擴散的情況則愈嚴重。
釐清癌症的期數後,才能夠決定今後的治療方式,並預測不進行治療的後果。
以胃癌為例,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七,第二期有百分之六十五,第三期降到百分之五十,到了第四期則只剩百分之七。
看到這些數字你是否覺得,在第一期就發現是不幸中的大幸、第三期發現是吉凶各半、第四期才發現就沒有希望了?
但可別忘了,五年存活率不過是統計後的平均數字罷了。
極少數的初期癌症也會出現快速惡化的情形,畢竟每個癌細胞的惡性度不同,也有可能快速「轉移」至其他細胞,又或是「浸潤」(擴散)至周圍組織。
相反地,也不是沒有癌末病患痊癒的案例。由此可見,癌症是無法一概而論的。
既然每個人的癌症都不一樣,那麼在聽醫生告知病情時,要用何種態度面對,才能成為「幸福的癌症患者」呢?
建議各位可查詢正確的癌症資訊,先對「癌症」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釐清「癌症」這場人生意外將對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以車禍為例,有些駕駛不小心撞到行人後,會因太過緊張、一時失去判斷能力而逃離現場。肇事逃逸在法律上是重罪,保險公司也會因此不予理賠。
其實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肇逃」是最要不得的做法,但人類本來就是很脆弱的生物,一旦陷入恐慌,就容易做出失去理智的事。
要避免這樣的情形,就必須事先蒐集正確的資訊。駕駛人應做好隨時可能發生車禍的心理準備,並預想自己遇到車禍時該怎麼處理,在有備無患的狀況下,才不會做出「肇逃」這種傻事。如今,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會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癌症意外」,我們罹癌的機率,遠比遇到重大車禍的機率高出許多。任何人都應做好「可能罹癌」的心理準備,唯有具備正確的癌症知識,
才能夠在真正得到癌症時冷靜面對。
請容我再次強調,癌症雖非不治之症,但仍是棘手的重大疾病。因此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具備「正確認知」不代表治療過程就能一路順遂,我們無須過度恐懼,但也要勇於面對嚴峻的現實。
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每個癌友的病情發展都不同,數據和前例並非絕對。
往壞處想對病情並無好處,只是不斷鑽牛角尖、徒增不必要的恐慌罷了。因此,對於癌症我們應樂觀以對,相信事情一定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一個「幸福的癌症患者」,應在聽醫生說明病情前具備正確的癌症認知,不做無謂的擔憂或恐懼。

●為何要告知病患剩餘壽命?
「為什麼要瞞著我?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說!我到底還能活多久?」
眼前的病患壓抑著怒氣,狠狠瞪著床邊的家屬,但他的兒子不敢看向他,只是對著我點點頭。我知道他在示意我說出真相,於是便對病患回答道:「您還剩四個月。」
病患先是倒抽了一口氣,然後追問:「我能用的時間有多少?」
他的意思是,「意識清醒」、「有判斷能力」的時間有多少。
「三個月」。
「好,我知道了。」他輕輕點了點頭。
基本上,現今醫界不會對癌症患者隱瞞病情,但在三十年前,普遍都不會
據實以告。這位病患是家喻戶曉的財經界大人物,他的胰臟癌已進入第四期,
住院時就只剩下六個月的壽命,外界並不知道他住院的消息。
我認為應讓病患知道自己的狀況,但在他家人的反對下,別說剩餘壽命了,病患連自己得了什麼病都不知道。那天他不知道從哪得知自己得到了胰臟癌,所以才會那麼生氣。
這位先生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態度令我深感佩服,他瞬間接受了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並著手處理交接繼承事宜,確保公司在自己離世後仍能正常運作,盡心為家人做好安排後,便安詳地離開了。只能說,他的最後一程走得精彩絢麗。
相較於罹癌的噩耗,得知自己「剩多少時間」對病患的打擊更大。也因為這個原因,我不斷在尋找幫助病患接受事實的方法,每次宣告時都特別注意用字遣詞,深怕刺激到對方。現在仍有極少數的醫院和醫師屬於「不告知派」,但我都會據實以告。為什麼呢?因為若不告知病患還剩多少時間,他就無法依自己的意願、用自己的方式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如果我們尊重病患、尊重他的人生,就應該誠實相告,常有家屬拜託我「千萬不要告訴病患本人實情」。
他們的理由通常是「不想看到年邁母親痛苦」、「不願病患失去希望」、「為了病患好」,這些理由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希望病患在有限的時間內幸福過活」。
但是,這麼做真的能幫助到病患嗎?
很久以前,我照顧過一位令我畢生難忘的癌友,他名叫立木武雄(化名,六十二歲),他因胰臟癌住院時只剩下不到四個月的壽命,幾乎已無法進行積極性治療。在家屬的堅持下,我只能騙立木他得的是「胰臟炎」,也沒有告知他還剩多久時間。
立木的個性開朗,待人誠懇,臉上總是掛著溫暖的笑容,也因為這個原因,他的病房裡總是非常熱鬧。那段時間他經常需要打止痛劑,每次幫他打完藥劑,他都會笑著跟我說:「我舒服多了」、「今天的狀況比昨天好」、「謝謝您」。他的家人見狀,也會在一旁鼓勵他:「武雄,別擔心喔!」、「你很快就能出院了」。
然而,立木的病情卻沒有好轉,他一天比一天消瘦,體力也每況愈下。
立木先生這才恍然大悟,自己的病根本就不是「胰臟炎」,親友、醫師……周遭的人全在騙他。
我不知道立木是什麼時候起疑心的,也許他一開始就猜到了,只是用笑容掩飾得很好罷了。
有天我去巡房,立木背向著我,看著牆壁說:「醫生,您不用再瞞我了,我都知道了。」
自此之後,他再也不肯跟我說話。他的家人依舊常來醫院看他,但他卻不肯看向他們,只是默默對著牆壁。東窗事發後,沒有人敢再跟立木說:「武雄,別擔心喔!」這不僅讓家屬痛苦萬分,對立木本人更是一種折磨。
不久,立木便去世了。臨走時,他依舊背對著所有人,在無人可信、沒人告訴他實話的情況下,孤獨地死去。
每當有家屬要求我對病患隱瞞病情時,我都會告訴他們立木的故事,說服他們告訴病患實情。
一個幸福的癌症患者,應知道自己生命的終點座落何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