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自由車運動為何讓人著迷?
公路車手告訴你這讓人上癮的秘密。
欣賞風景,走路太慢,開車太快,
但若騎單車就能恰到好處。
本書是公路車小馬身為單車手的內心故事,他擁有豐富的單車知識、車隊經驗,曾多次前往法國親歷環法賽現場,亦曾在環台賽中協助車隊拿下個人總冠軍。全書收錄二十七篇與單車有關的文章,漫談公路車的知識、車架選擇指南、各大賽事參與經驗、單車遊記見聞、環島行前準備、單車迷不可錯過的環法賽細節等等。讓熱愛單車的你,更深入自由車的世界;也讓還在觀望公路車的你,不再感到猶疑;對於完全不知道公路車為何物的你,也能藉由小馬的腳一同踩踏。
「賽車、登山與拳擊」海明威稱之為運動,其他都算是遊戲。用單車這種道具,來當作運動,可以涵蓋上述三種運動項目:賽車要對抗時間、登山要挑戰大自然,而拳擊就需要毫不留情地打敗對手。不是單車運動要自豪,而是運動界一致公認自由車公路賽就是世界上最硬又最嚴格的運動,不服氣的人可以親自試看看。
第一部份「自由車日常」,是小馬在《BiCYCLE CLUB》國際中文版的連載。在工作與鍛鍊之餘,每兩個月以輕快迴轉的節奏,看著單車的大世界,寫下因單車而發生的小事件。
第二部份「御風而行逍遙遊」,由2011年到2013年連載於《樂活單車》雜誌的生活雜文。那幾年身為業餘單車手的小馬往返法國,主要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與蔚藍海岸,沿著地中海一帶練騎。以雙腳堆疊出高時數與高里程,用雙輪丈量法國,記錄眼睛看到與身體體驗到的細節。
第三部份「內行看門道」,前四篇收錄刊登於《樂活單車》的競賽生活專欄,有隨法國馬賽職業車隊在環台賽期間,擔任車手保母與車輛機械的勞動服務,以及參與俱樂部聯賽最後幾年的車手體驗,緊接著兩篇從未發表過的生活隨筆,時間涵蓋2013年到2017年。
向世界推廣台灣的單車經驗
先不提現在流行的時髦運動Life-Style,或從電影《練習曲》似的環島、萬人潮的嘉年華路跑,也不提最令人恐懼卻又忍不住報名的226超級鐵人三項。這裡僅就不斷電,在這島嶼上持續舉辦的大型單車競賽「環台賽Tour de Taiwan」,自1978年起,已經往第四十年邁進。不否認環台賽跟世界三大賽事(環法、環義大利、環西班牙)的盛大程度還有一甲子的距離,但是環台賽在這個領域,透過人們辛勞參與已堆疊不可侵犯的成就,就文化層面來說,確實是不容忽視的。來自世界各國的選手、車隊職員與親朋好友,來到這個橫跨熱帶與副熱帶氣候,擁有百座3,000公尺以上險峻高山的小島,更是一種台式聲量的累積。
單車日常的累計
「有一種文化的產生過程,不是因為文化人的加冕,而是來自生活的累積,甚至是消費行為的累積。在當前的台灣社會,快速跟上先進社會腳步的,正是這種自然沉澱、沒有明顯文化意識的生活文化革命」羅智成曾這麼說。是的,我沒有充要理由,能夠偽善地違背自己心意去否認「我每天都想騎著單車運動」這種情緒騷動。不由自主,無法克制般要讓雙手緊握手把、聽著兩聲上卡的清脆聲,以及跨下那股幽微但堅硬的坐墊,傳來柏油路面的震動。「你啊,車癌末期病患」老教練蔣光燦,曾經對我這麼說。或許他跟所有愛騎車的人,包括他自己,也這麼說。
好評推薦
「穿上車衣,就像在《人生online》創建一個新的角色,擁有新的微笑、新的裝備、新的地圖、新的探索,雖然下了車,該面對的困境還是得面對,但,那個嶄新的自我會為你注入新的能量,用新的視角重新看待現實的彎道與起落。而現在,打開書,吹著翻頁的風,就能用小馬的實(腳)踐(抽)力(筋)引領我們的想(好)像(輕)力(鬆),御風而行,免簽證免抽筋,何其愉快!何騎幸福!」──嘉勵‧賈文卿(廣播金鐘獎製作人、聲優、詩人)
「這本書讓你有機會更了解公路車運動的文化,以及其中的眉眉角角。它也啟發你尋找自己的故事。如果你還不是車友,這本書也會喚起你的興趣。期待有一天在騎車的路上與你相遇!」──蔡志浩(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創會理事長暨現任理事)
「因為單車,他活得比大多數的人更為豐富;他當車隊營養師、技師,他當選手,也當作家,他是鐵人,也是旅人。後來才發覺難怪他會買下那個紀念品,因為他真的就是可以騎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的那種人,不只是用單車突破地理限制,也用單車在哲學的世界裡穿梭。期間的所見所聞,慢餾成文字,發表於媒體專欄,讓人分不清楚是被單車耽誤的文人,還是被文字耽誤的車手。」──謝綸(單車旅遊作家)
作者簡介
公路車小馬
Roadie Hansom 公路車小馬(何航順)
1976年生於高雄市、天秤座。國立成功大學理學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MBA。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教練、緊急醫療救護員、台灣運動營養學會專業會員。中華台北自由車國家隊、醫護鐵人、法國馬賽職業車隊運動營養管理。單車俱樂部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曾為《單車運動》、《單車身活》、《樂活單車》等雜誌撰寫專欄。
邊跑馬拉松、邊寫作的單車運動員,經歷超過一百場單車競賽,最自豪的是協助隊友穿回2014年自由車環台賽個人總冠軍黃衫。喜歡美食、攝影和法國。覺得在單車上是最帥的自己。
職業車隊工作經歷
2017法國馬賽─普羅旺斯職業隊冬季訓練營研修
2014環台賽:法國馬賽職業隊─助理運動總監/個人暨團體總冠軍
2013環台賽:法國馬賽職業隊─機械師/單站冠軍
2013環地中海賽暨法國馬賽職業隊春季訓練研修
2011阿爾卑斯山高地訓練職業車隊組織與管理研修
俱樂部車手主要經歷
2019加入MORTOP紅塵Cycling Team車隊
2018台南安平全國鐵人三項全程接力 第2名
2017 LAVA TRI鐵人三項標鐵混合接力 冠軍
2016大鵬灣24小時單車馬拉松 團體冠軍
2014彰濱工業區繞圈賽35歲組 第2名
2011捷安特盃菁英團體 第4名
2009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賽 30歲組 第4名
2009宜蘭牛鬥公路繞圈賽30歲組 第5名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人(依姓氏筆畫排序)
Chinese Taipei中華自由車代表隊
Frédéric Rostaing(法國馬賽-普羅旺斯職業自由車隊執行長)
MORTOP紅塵Cycling Team全體暨隊經理鄧煌勳
周玉蔻(資深媒體人)
林達陽(詩人)
林瑞隆(前捷安特亞洲隊選手、北大武爬山賽創辦人)
根本健(樂活文化事業董事長)
陳信仲(277自轉車創辦人)
陳彥良(醫護鐵人創辦人)
陳致遠(勇源基金會董事長)
馮俊凱(巴林美利達一級職業車隊)
嘉勵‧賈文卿(廣播金鐘獎製作人、聲優、詩人)
蔡志浩(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創會理事長暨現任理事)
蔡唯心(台中騎輪節發起人)
謝綸(單車旅遊作家)
目次
推薦語
費德列克‧侯斯丹
根本健
陳信仲
蔡志浩
謝綸
前言
1、自由車日常
單車運動拉近的距離
一嚐艾梅環法小鎮的夏天滋味
喜歡咖啡與騎車的日常
花時間傷腦筋的閒工夫
要改變人生,就要騎車
遇見100分的團騎
我只需要每天能夠騎著它,但不需要擁有它
你的生活就缺一場挑戰賽
單車手的火鍋
有桌子就能環法
2、御風而行逍遙遊
亞維儂的單車
普羅旺斯的公路
普羅旺斯的顏色
普羅旺斯的巨人
阿爾卑斯山之夏
密斯特落山風
巴黎的石板路
史堡與海德堡
安提貝的蔚藍
3、內行看門道
頂著風,撐出環台賽的黃衫
車隊機械師的一生懸命
比賽嗎?請先擠出事業線
那年我們一起追的環法
朝聖心中的那座山
不騎上海南島,怎知身體要多好
公路車的入門訣竅
你能環島就能環法
後記
書摘/試閱
秋天近了,就會無緣無故地想騎長距離爬坡,因此前幾個禮拜就去參加「建大武嶺盃自行車大會師」。出發地點在國道6號埔里交流道下平面道路,經過台灣這個島的中心點,沿著眉溪河谷的埔霧公路,一面遠眺霧社水庫、能高、南華與奇萊山等,一面爬上海拔三千兩百七十五公尺的武嶺,這會是一趟相當痛快的行程。出發前一天抵達埔里,還沒天亮就到了計時起點,一個車道寬的鐵架拱門,聽著華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一邊等著檢錄與放行,心慢慢沉澱下來。秋天已到。
長距離爬坡者
這是第七次參加爬武嶺的挑戰活動,三次東進,其他四次是西進武嶺。上一次東進武嶺是二○一七年十月下旬,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KOM,不論東進或西進,爬上武嶺已經事隔近一年。這之間,各種丘陵公路、平路計時、短坡衝刺的挑戰,只要能空出時間,也會一次又一次地去參加。不過去年KOM之後想法有一些改變,暫時不參與任何長程爬坡挑戰。除了自己一個人練騎之外,主要跟著車隊團騎,重新拾起在集團中騎車的感覺。
西進武嶺,過去我騎了幾次,時間上都無辦法短於三小時半,屬於極普通的爬坡者,所以無法說什麼大話,也不想說什麼。若要問我感想的話,就是爬坡挑戰的活動越來越盛大,有些有幸能登上國際媒體,讓世界各地的朋友認識到「台灣原來不是一片平坦的小島喔」,有些活動則過於嘈雜,也有些表演節目、紀念衫或紀念贈品。最後長官上台與冠軍合照,讓我覺得多餘的事情實在太多。若說這是個休閒娛樂,又不能讓不騎車的親友開心參與,不喜歡還好,至少不要討厭吧!看到家裡爆滿的衣櫃,我總是感到厭煩。這細節的某一部分彷彿是一場政治造勢,這是讓我停止參加爬坡挑戰的原因。
簡單沒有裝飾
目前為止,我參加的比賽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西雅圖公園繞圈賽。這限時半小時的繞圈賽,在夏季的每個星期四下午到傍晚,於華盛頓湖的Seward Park公園封路舉行。場地交管與裁判只有一個工作人員,開著小貨車把進出公園的路都圍起來。當地居民也都知道這段時間不能把車停進公園賽道內,雖然還是有幾輛停在路邊的轎車,但不影響繞圈賽進行。只要帶著公路車,繳二十塊美金的報名費,沒有固定繳年費取得年度號碼布的,都可以當場用五塊租一個號碼布。當然沒有紀念衫,我拿到一塊看起來洗很多次,印著黑色數字的號碼布,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今天很熱(大概攝氏二十四度),祝大家享受比賽。」然後出發,我躲在三十幾人的集團裡,輪車加速,突圍攻擊(最後一圈鐘響),拚了命踩踏板上坡,衝過終點,癱坐在草地上,吸一口剩半瓶的水壺,和一個剛剛一同合作突圍輪車的車手告別。
山頂的火鍋
西進武嶺、東進武嶺的各個挑戰賽都很棒,以後有安排好時間,我都會參加,一次又一次的往上爬。然而,我認為在華盛頓湖邊公園那種簡單而沒有裝飾的單車賽,才是業餘俱樂部車手的根本,我想我們不可以忘記這樣的原點。只要有確實的路線、正確的計時、主辦單位的盡心安排,就已經夠格成為單車比賽了。
武嶺大會師難度極高,放行後一路非常快速,到人止關,我落在主集團的最後面,已經沒有餘裕跟上,只好放慢迴轉,降低功率。爬坡一路上不時聽到「山頂有火鍋喔!」儘管全身痛苦哀嚎,尤其是下背肌肉,鍊條也已掛在後飛輪的最輕齒,但也只得硬著頭皮重踩,所謂流暢迴轉只能用想像的。長距離爬坡以後還要再紮實地多鍛鍊。最後兩公里,接下車隊所支援的保暖衣物,讓他們站在天堂路邊多等一個小時,我感到非常慚愧。通過終點後:「火鍋呢?」山頂帳篷的工作人員,看我腳步蹣跚地經過,遞上一杯熱薑茶。
不管紀錄怎麼樣,爬完海拔三千兩百七十五公尺的武嶺後,啜飲滿口溫暖的熱飲,應該以「至高無上的幸福」來表達。雖然實際上山頂沒有火鍋,我也確實被想像中的武嶺火鍋鼓舞著,所以最後三公里我好像一面小聲嘀咕著:「火鍋、火鍋」,一面踏著似的。有時候,為了討個溫暖,而不得不爬上讓我羞愧又漫長的三千七百二十五公尺,這條件實在殘酷,有時候又覺得好像是非常公平的交易。
自由車少年
回到二○一八年八月份所舉辦的全國自由車少年公路錦標賽,不在山頂,而在南台灣屏東,分別為少男、少女各有十三歲與十五歲組。環形一圈九公里多的路線,在賽嘉三地門,可以一面遠眺北大武山,一面跟著集團以每小時四十公里以上速度在沿山公路飆風,感覺是一場刺激又有趣的賽程。當地居民與特地來觀看的觀眾,可以隨意在路邊某個地方,於烈日下冒著汗,對著瓶口喝水,滑著手機螢幕,突然集團像一陣風來去,如果第一圈看不懂,也沒關係,還有下一圈,這很像愛情,不是嗎?或許還有不少大人,不鼓勵、不支持甚至堅決反對少年從事某項運動,那又為什麼在這麼嚴苛的條件下,仍有許多少年打從心底喜歡這項運動,大人們難道不覺得詭異而感到好奇嗎?我只知道某些東西是不會存在於學校教室裡的,還是大人的好奇心已經失去了呢?非常抱歉今天就到此為止,我要去準備崁頭山爬山賽了,儘管是沒有裝飾的比賽,還是要紮實鍛鍊啊!這就是單車運動。下次要吃火鍋我會記得自理。嗯,一點都不怕麻煩。
你能環島就可以環法
以單車來環島,不論是初級的「台1及台9線環島」甚至進階三橫一豎。最難的是把你的時間騰出來,一般來說,七天以上的環島近千公里,才算有餘裕。剩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有三大要點:一是搞定你的道具、二是正確的騎術、最後是預先打造一顆人體引擎。
搞定你的道具
跑者作家村上春樹對單車感到有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需要「道具」:有安全帽、卡鞋、風鏡,也需要各種附屬品、隨身打氣筒、補胎、多功能小工具。接著,對單車傳動、變速等各零件的保養也不可或缺。不擅長或甚至討厭麻煩「保養道具」作業的人,就真的無法勉強自己長期假裝喜愛的做下去。話說回來,在台灣的車店師傅大多非常親切,可以將各種道具保養與維持的工作交給他們。「調整鋼絲的張力的時候,我才能靜下心來」一位機械師說。將你的單車全部交給他們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不過,在獨自騎乘時,要顧慮的道具確實也不少。因此,在多日長距離的環島行前一週,將所有的耗材全數檢查一遍,甚至全部換成新品,是更保險的做法。
較容易消耗的道具有:內外胎、鍊條、煞車塊、剎車線、變速線等。
較不容易消耗但一定要檢查與調校的是: 快拆零件的紮實、輪圈順暢、鋼絲幅條緊度、變速定位準確、全車螺絲適當鎖緊、踏板穩固、反光鏡與車燈。
多日騎乘的隨身攜帶物品,用馬鞍袋、大型坐墊袋、上管袋等盡量附加在車架上,建議不要用背包,以減輕身體負擔。初次環島以安排住宿親友家、民宿與旅店,不建議攜露營,避免負擔過於沉重。列出參考行前準備清單
人身必備 車輛備品 其他
騎行用車衣褲2套 (含防曬袖套、腿套、襪子、手套等) 前、後會主動發光的燈具 盥洗用具
安全帽 衣褲(一套輕薄便服) 慣用藥品
太陽風鏡 水壺兩只 健保卡
車鞋 內胎1個 現金
拖鞋(或是布鞋) 補胎工具(高壓補胎瓶迷你打氣筒) 信用卡、提款卡
防寒長袖(或是騎行專用雨衣) 隨身多用途工具(鎖緊六角螺絲為主) 手機與充電器
正確的騎術
有兩個重要訣竅:人車合一、踩踏技巧。
1. 人車合一就牽涉到前一章入門訣竅,包含適合你的車架、零件尺寸、微調坐墊高低、坐墊前後位置、握把高度等。這些調整必需考量到安全、舒適與動力的發揮。若沒有時間做深入研究,請專業的師傅幫助你Fitting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2. 有效率的踩踏是需要訓練的,也就是俗稱所謂的「迴轉數」的速度技巧訓練。一上一下的踩踏動作,不是很簡單嗎? 有效施加力量於踏板上是人體很多肌肉群的複雜交互作用,越順暢的迴轉,越能展現出單車腿的經濟性,更有效率的讓單車像是貼在的上飛翔一樣。訓練目標是單腿從每分鐘踩踏60下(一秒一下),循序漸進的往100下邁進。若能在路上以每分鐘平均85~95下的順暢迴轉驅動單車踏板,就是非常一種優雅的行進節奏。
打造一顆能環島的引擎
「像大黃蜂的思考,像馬一樣的訓練」這是喬福瑞在訓練聖經上提到的,也就是科學理論推測大黃蜂不能飛,不過,牠相信自己能夠飛,就飛的好棒! 另一方的賽馬跟人類運動員一樣接受科學化訓練,牠們從不跟別的馬作計較,心理上也從不質疑自己的訓練,不過,人類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經過我的實際驗證,確實適合一般忙碌人士的科學訓練,落實操作有三個訣竅:
1. 有點喘的強度: 這種強度不會讓你上氣不接下氣的要找氧氣面罩,而是可以持續數分鐘,心跳逐漸加快,感覺身體脫離冰冷,像喝下半公升溫水的暖。這種強度不是在逛街,而是以趕時間上階梯的緊張步調,呼,剛好趕上車腿有一點酸的程度。對從來或是很久不運動的人來說,我期待你能掌握到這種有點喘的強度。強度是有效訓練的最關鍵訣竅,這訣竅就是稍微脫離舒適圈,但是不會讓你覺得非常痛苦。
2. 漸增的持續時間: 對不常運動的人來說,持續兩分鐘有點喘,已經可以接近高潮,這樣形容或許你覺得有點過份,然而透過像馬一樣的訓練,循序漸進的從十數秒到數十分鐘,堅守著有點喘的強度,從一段洗腦副歌到能夠看完一齣30分鐘連續劇的持續時間。
3. 作1休2的頻次: 你不需要像職業選手一樣天天訓練,每週3次~6次的訓練次數是最適當的範圍。所有的冠軍選手都知道,適當的休息也是訓練的一環。
對想要開始運動又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以上三點訣竅,雖說是運動訓練科學的精華,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給自己動機與獎勵。我的訓練動機很口腔,就是能吃更多美食,最單純的獎勵就是夏天的薄荷糖與冬天的巧克力,訓練前就說好今天練完有一片牛奶GODIVA,嗯,太棒了,明天想再來一片喔!
當你有辦法固定每週騎乘三次以上,每次都達到有點喘的強度又能持續30分鐘上下,就可以嘗試開始規劃長途騎乘,去享受騎車環島近一千公里的練習曲,那麼我可以大膽的說:環繞法國一圈長度四千到五千公里,僅是一個指日可待的夢想。請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並且不要質疑自己按照計畫訓練的努力,因為你能像馬一樣的訓練,又能有大黃蜂般的思考。
環島的每日騎乘距離規劃
中途休息吃東西、欣賞風景再縮減距離10公里來規劃(大約半小時)
對象 規劃每日騎乘距離(平路為主)
爬坡山區路段建議減半計算
低年級小學生 30~40公里
高年級小學生 40~50公里
中學生 60~70公里
高中生 60~80公里
成年女子 60~70公里
成年男子 70~90公里
強健男子 100~150公里
騎乘的安全
1. 物品不要掛在手把上,以避免握把左右兩端不平衡,或是物品捲入前輪鋼絲裡。
2. 單車道上的行人,以「左邊、借過」大喊,同時減慢速度,行人往右讓開後,從左邊通過。
3. 道路接縫的落差、段差、施工的路段,雨後積水容易打滑的路面白線、鐵蓋、鐵板等。
公路車的入門訣竅
如何挑選公路車
「車架尺寸」是最優先的考量,目的是要確保能長時間維持「正確的騎乘姿勢」。正確的公路車騎乘姿勢就像寶寶一樣,看過寶寶爬行比賽嗎?維持正確騎姿,首先就必須選購適合自己尺寸的公路車,因此建議就近請教專業的公路車品牌店家。接著,透過「實際丈量」與「多家詢問」累積選購的過程與經驗,努力朝著一台符合自身需求與預算的公路車方向前進。
舉個例子,有位160公分的女孩騎上原本適合身高175公分的車架,因為該車架的「水平上管有效距離」超過這女孩的上半身肢體與手臂的舒適維持長度,看起來像小孩趴在大車上似的難過,這當然是一種很難長時間維持的姿勢。
更關鍵的調整
更進一步的小微調,可以透過更換「彎握把」、「龍頭」、「座管與坐墊」、「曲柄長度」等四大零件,來找到最適合你的公路車座艙設定,像詹姆士.龐德量身訂作西裝似的FITTING,嗯,金牌特務伊格西那套橘色絲絨西裝,我也很喜歡,不論如何的翻滾,都非常合身又搶眼。這之中最重要的是依據你的腿長與騎乘姿勢,調整座管與座墊,其中座墊的高低與水平是兩項重要的刻度。
座墊高低的調整,最簡單的訣竅是:穿著車鞋的腳跟踩在踏板上,剛好該腿部可以完全伸直。如此一來,當正常踩踏時,用腳底最寬的拇指球處對應踏板踩到底時,該腿就可自然彎曲,而不會完全伸直(即座墊太高),或是過於彎曲(即座墊過低)。
最後是座墊前後水平的調整,基本上以水平正負五度內為範圍。或許,一般車友擔心座墊會壓迫到會陰與外生殖器,因此,我常看見初學車友座墊過於前傾的狀況。若有長時間騎乘時「屁股容易往前一直滑動」的狀況發生,那麼請你將過於前傾的座墊調回趨近水平,就像一艘剛浮出的潛艇,然後回到一片寂靜的海平面。
六件標配
顧及「生命安全」的配件是基本配備,包含一頂檢驗合格的安全帽、防風護目鏡、露指手套、內襯軟墊的專業車褲與一件「顯眼」的車衣,讓其他用路人都能立刻注意到你,這是一種積極的防禦型穿法。然而,車衣是否要像包粽子一樣緊身,卻是因人而異,重點是:不要讓過於鬆垮的服裝,影響到需要極度細膩的公路車操控安全。
一項學習
為了維持長時間騎乘的穩定與效率,推薦「卡式踏板與車鞋」。這是需要透過學習,才能靈活運用在實際的公路車騎乘。會騎公共自行車U bike的人,此時,請你回想一下,當初你是如何學會騎單車。以擺脫童車輔助輪的心態,一步接著一步嘗試,我相信一定可以學會。當你能夠順暢地「上卡與脫卡」,才算真正進入公路車的騎乘世界。
三大注意事項
1. 安全第一,遵守交通規則。特別提醒的重點是要他人瞭解你的動態,以手勢來指示接下來的行進方向。例如突然右轉,後面一定有的機車,就會讓你進醫院。
2. 睡眠不足、精神不濟或挑戰超過目前體能過多的路線。不只體能有極限,更要知道意志力也是有極限,過於逞強的騎乘,只會讓運動傷害造成一生的遺憾。
3. 騎乘中的定時飲水與補給:請隨身帶著美味又容易咀嚼吞嚥的食物與裝滿水的專用水壺,一小時的騎乘補給200大卡到400大卡。每隔10~20分鐘喝一口水或吃一口食物,以避免脫水與低血糖的昏眩,影響到騎乘的安全。特別提醒: 不要用一般600毫升寶特瓶,因其口徑尺寸較水壺架小,放在水壺架裡,容易在騎乘中掉出來。「水瓶掉出來」並不是撿個東西起身再跑的小事,而是會影響到整體用路安全的大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