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五四在東南亞〈簡體書〉
滿額折

五四在東南亞〈簡體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70 元
優惠價
90513
庫存:6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今年2019全球各國都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五四事件發生在1919年5月4日北京,第二天全球各地包括新加坡,群眾就走上街頭反應。因為五四抵制政治霸權與話語,走向民主、知識與科技時代,100年來五四新啟蒙新文化已經昇華成全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世界社群繼續成長,變成文化軟實力,與科技結合,給人類社會與文化帶來極大的貢獻。
在這本《五四在東南亞》,幾十位東南亞文化研究者跨越學科,結合了社會學、文學、政治,以及新興的國族問題,詳細探討其演變和效應。讓世界理解五四新文化新思想運動,在東南亞各國的影響跨越族群、文化與政治,擴大了對五四文化遺產在東南亞的新認識。

五四是知識份子所主導的,是一項多面性的社會政治文化思想的啟蒙運動,大前提是對傳統重新估價以創新一種新文化,而這種工作須從思想知識上改革著手,用理智來說服,用邏輯推論來代替盲目的倫理教條,破壞偶像、解放個性、發展獨立思考,以開創合理的未來社會。五四思潮不是反傳統主義,而是革新知識,拋棄舊的不好的傳統。知識份子領導的五四,走向知識時代的五四。五四準確地認識過去、解釋未來、超越五四精神遺產。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王潤華
,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與社會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主任與教授。現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講座教授,資深副校長,曾獲得東南亞文學獎,新加坡文化獎。

潘國駒,美國物理學會院士、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榮譽創所所長、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南洋理工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寧波諾丁漢大學思源客座教授、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國際學術顧問等。潘國駒教授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特別是與文化、教育有關的專案。

序 ■ 王潤華*
《越界跨國》
我在1962年從馬來西亞帶著一箱五四文學的書籍到臺北讀大學,有五四文學史、艾青、丁玲、老舍的書,但在松山機場海關完全被沒收。後來才知道我觸犯了顛覆罪,他們看我是僑委會保送來臺灣的優秀僑生獎學金得主,該經過政治過濾,談話中知道我是政治幼稚無知的文學青年,不像老成的左派分子,就輕輕放走。後來才知道五四文學在臺灣幾乎歸類為左傾文學,為共產黨宣傳的工具,我就轉身專讀西洋文學,醉心西方古典文學與神話、現代主義文學,寫現代派詩歌。我隨著臺灣學術界主流走,大學畢業就去美國留學。
60與70年代剛好美國需要瞭解中共統治下的大陸知識份子,盡一切財力與文化力量,鼓勵研究大陸的左派文化,像哈佛大學特地請周策縱為全職研究員,撰寫與出版《五四運動史》(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後來普及版由史丹佛大學出版。耶魯大學也不甘示弱,出版了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1),夏是耶魯大學英文系博士畢業,後來返身研究大陸五四以來魯迅、沈從文、錢鍾書的文學著作。在美國西岸的加州大學也出版史丹佛大學教授William Lyell的《魯迅的現實視野》(Lu Hsün’s Vision of Real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76)。
我在這樣的東亞學術研究主流裡,雖然堅持中西比較文學,也要盡心盡力研究五四以來的文學。我一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以我在東南亞的生活與文化經驗,就以當時流行的區域研究為題,考證《郁達夫在新馬、蘇門答臘的文化與流亡》(A Study of Yu Da-fu’s Life in Singapore, Malaysia and Sumatra, 1939–1945),馬上就得到美國福特基金會獎學金,後來我的專書都在這個領域裡。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書與研究,多數同事都做古典研究,我的博士研究領域也是唐代詩學,但我還是繼續我的現代文學課題,陸續完成以下的書:
1. 《魯迅小說新論》(臺北:東大,1992)
2. 《老舍小說新論》(臺北:東大,1995)
3. 《沈從文小說理論與作品新論》(臺北:文史哲,1998)
4. 《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臺北,文史哲,2006)
我最近出版的《越界跨國》(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便是我以東南亞的視野與比較方法解讀中國現代文學的代表性研究。

目次

01 序:尋回、轉化與永續
ix 序一 從《越界跨國》到《五四在東南亞》
■ 王潤華
xix 序二 五四精神對東南亞的影響
■ 潘國駒
xxi 序三 尋回,而非告別“五四”
■ 王賡武、鄭永年

02 五四新文化運動導論
3 五四運動的定義
■ 周策縱
21 五四是新加坡豐富遺產的一部分
■ 楊榮文
23 周策縱的“五四學”
知識份子領導的“五四”與走向知識時代的“五四”
■ 王潤華
49 認知•評估•再充 —《五四運動史》中譯本自序
■ 周策縱著 丁愛珍、王潤華、洪銘水、陳永明、陳博文、鐘玲譯

03 五四運動與東南亞現代社會、教育、與文化思想
61 海峽殖民地華人對五四運動的反響
■ 崔貴強
72 五四之後中國畫在東南亞的傳播
■ 鐘瑜
79 中國新文化運動在東南亞的傳播
■ 郭惠芬
119 海上絲(詩)路與海外“五四新詩學”之建構
■ 王潤華
136 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印尼華人社會、報刊與文學
■ 賴伯疆
150 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菲律賓華文教育、報刊與文化
■ 賴伯疆
166 五四前後泰國華文教育、報刊、文化與文學
■ 賴伯疆

04 五四與新馬社會文化
189 五四時期的反封建思潮在新馬文壇的反響
■ 林徐典
220 馬華文運與文藝副刊
■ 方修
225 “五四”與新加坡華校生的反殖民主義思潮
■ 梁秉賦
248 “五四精神”在新加坡的傳承與失落
■ 李慧玲
264 戰前新加坡的華文報刊(存目)
■ 崔貴強

05 五四運動與新馬華文文學
267 新馬華文舊文學與新文學的發展
■ 鄭子瑜
273 中國文學對馬來亞的影響
■ 方修
279 1927年至1930年的新加坡華文報章文藝副刊(存目)
■ 楊松年、周維介
280 五四運動前後的新馬文壇
■ 楊松年
300 初創時期的新華文學(存目)
■ 黃孟文、徐迺翔
301 馬華小說沿革縱橫談(存目)
■ 孟沙
302 五四影響下的新馬小說
■ 苗秀
307 五四新文化與新馬新詩:本土意識的萌芽
■ 梁春芳
327 五四運動與馬華詩歌
■ 陳應德
333 新馬華詩壇第一批詩人的呐喊(1920–1926)
■ 原甸
344 新馬華文戲劇的最初形態(1919–1927)(存目)
■ 周維介
345 五四時期新馬的戲劇發展(存目)
■ 方修

06 五四與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印尼、菲律賓的華文文學
349 一百年譯介史的回顧:中國五四新文學在越南
■ 阮秋賢
363 泰華文學的發展與中國文學的關係
■ 巴爾
377 1919年五四前後的印尼華文文學
■ 犁青
387 1919五四運動前後菲律賓華文文學
■ 雲鶴

07 五四在東南亞的書目與篇目
401 五四在東南亞的書目與篇目
■ 許通元整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13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