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NR標準:下一代無線通信技術(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現代通信網絡技術叢書
ISBN13:9787111624745
替代書名:5G NR: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Access Technol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瑞典)埃里克‧達爾曼; (瑞典)斯特凡‧巴克浮; 約翰‧舍爾德
譯者:朱懷松;王劍;劉陽
出版日:2019/05/01
裝訂/頁數:平裝/328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第一本對5GNR的3GPP標準做全面解讀和梳理的書籍,它提供了對5GNR標準的一個準確、易讀的描述以及對NR物理層結構、高層協議、射頻和頻譜的詳細解讀。具體描述了標準化過程及相關組織、可用頻段及其發掘流程、LTE及其演進、NR總的協議結構、時頻域結構、多天線處理和波束賦形功能的信道探測方法、傳輸信道處理、相關控制信號、重傳功能、調度功率控制、初始接入、NR與LTE的共存和互通、NR對射頻的要求以及較高頻段射頻實現所要考慮的問題等內容。
作者簡介
埃裡克·達爾曼(Erik Dahlman)愛立信公司研究院高級專家,從事移動通信研究2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擁有多項通信技術專利和獎項,共同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4G, 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斯特凡·巴克浮(Stefan Parkvall)愛立信公司研究院高級專家,IEEE Fellow,從事移動通信研究2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擁有多項通信技術專利和獎項,共同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4G, 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約翰·舍爾德(Johan Sk?ld)愛立信公司研究院主任工程師,從事移動通信研究3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共同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4G, 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譯者簡介朱懷松 2004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並獲碩士學位。 現任愛立信中國研發部多天線高級專家。長期從事無線基站的開發工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多天線信號處理和系統性能分析等。工作期間獲得專利100余項。
王劍 1994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並獲碩士學位。 現任愛立信中國研發部無線基帶產品研發經理。從2G開始從事移動通信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產品管理、研發及標準化工作。工作期間獲得多項國際專利。
劉陽 2003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並獲碩士學位。現任愛立信中國研發部主任系統工程師,從事無線接入網產品研發,經歷了3G、4G到5G一系列基站產品,主要負責無線資源管理等算法的研究和產品化。
斯特凡·巴克浮(Stefan Parkvall)愛立信公司研究院高級專家,IEEE Fellow,從事移動通信研究2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擁有多項通信技術專利和獎項,共同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4G, 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約翰·舍爾德(Johan Sk?ld)愛立信公司研究院主任工程師,從事移動通信研究30多年,參與2G、3G、4G、5G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共同出版《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4G, LTE-Advanced Pro and The Road to 5G》等多部經典技術專著。
譯者簡介朱懷松 2004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並獲碩士學位。 現任愛立信中國研發部多天線高級專家。長期從事無線基站的開發工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多天線信號處理和系統性能分析等。工作期間獲得專利100余項。
王劍 1994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並獲碩士學位。 現任愛立信中國研發部無線基帶產品研發經理。從2G開始從事移動通信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產品管理、研發及標準化工作。工作期間獲得多項國際專利。
劉陽 2003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並獲碩士學位。現任愛立信中國研發部主任系統工程師,從事無線接入網產品研發,經歷了3G、4G到5G一系列基站產品,主要負責無線資源管理等算法的研究和產品化。
目次
第1章 5G概述 1
1.1 3GPP和移動通信的標準化 2
1.2 下一代無線接入技術――5G/NR 3
1.2.1 5G應用場景 3
1.2.2 LTE向5G演進 3
1.2.3 NR――新的5G無線接入技術 4
1.2.4 5GCN――新的5G核心網 4
第2章 5G標準化 5
2.1 標準化和監管概述 5
2.2 ITU-R從3G到5G的活動 7
2.2.1 ITU-R的角色 7
2.2.2 IMT-2000和IMT-Advanced 7
2.2.3 ITU-R ?WP5D的IMT-2020流程 8
2.3 5G和IMT-2020 10
2.3.1 IMT-2020使用場景 10
2.3.2 IMT-2020能力集 11
2.3.3 IMT-2020性能要求和評估 14
2.4 3GPP標準化 16
2.4.1 3GPP流程 16
2.4.2 作為IMT-2020候選技術的3GPP 5G規範 18
第3章 5G頻譜 20
3.1 移動系統的頻譜 20
3.1.1 ITU-R為IMT系統定義的頻譜 20
3.1.2 5G的全球頻譜狀況 23
3.2 NR的頻段 24
3.3 6GHz以上的射頻暴露 28
第4章 LTE概述 30
4.1 LTE Release 8――基本的無線接入 30
4.2 LTE演進 32
4.3 頻譜靈活性 34
4.3.1 載波聚合 34
4.3.2 授權輔助接入 35
4.4 多天線增強 36
4.4.1 擴展的多天線傳輸 36
4.4.2 多點協作和傳輸 36
4.4.3 增強的控制信道結構 37
4.5 密集度、微蜂窩和異構部署 37
4.5.1 中繼 37
4.5.2 異構部署 38
4.5.3 微蜂窩開關 38
4.5.4 雙連接 39
4.5.5 動態TDD 39
4.5.6 WLAN互通 39
4.6 終端增強 40
4.7 新場景 40
4.7.1 設備到設備通信 40
4.7.2 機器類型通信 41
4.7.3 降低時延――sTTI 42
4.7.4 V2V和V2X 42
4.7.5 飛行器 42
第5章 NR概覽 43
5.1 高頻操作和頻譜靈活性 44
5.2 極簡設計 45
5.3 向前兼容 45
5.4 傳輸方案、部分帶寬和幀結構 46
5.5 雙工方式 48
5.6 低時延支持 49
5.7 調度和數據傳輸 49
5.8 控制信道 50
5.9 以波束為中心的設計和多天線傳輸 51
5.10 初始接入 52
5.11 互通和與LTE共存 53
第6章 無線接口架構 55
6.1 系統總體架構 55
6.2 服務質量 59
6.3 無線協議架構 60
6.4 用戶面協議 61
6.5 控制面協議 74
第7章 總體傳輸結構 79
第8章 信道探測 102
第9章 傳輸信道處理 117
第10章 物理層控制信令 140
第11章 多天線傳輸 173
第12章 波束管理 185
第13章 重傳協議 192
第14章 調度 207
第15章 上行功率和定時控制 222
第16章 初始接入 229
第17章 LTE/NR互通和共存 246
第18章 射頻特性 252
第19章 毫米波射頻技術 279
第20章 5G的演進 297
1.1 3GPP和移動通信的標準化 2
1.2 下一代無線接入技術――5G/NR 3
1.2.1 5G應用場景 3
1.2.2 LTE向5G演進 3
1.2.3 NR――新的5G無線接入技術 4
1.2.4 5GCN――新的5G核心網 4
第2章 5G標準化 5
2.1 標準化和監管概述 5
2.2 ITU-R從3G到5G的活動 7
2.2.1 ITU-R的角色 7
2.2.2 IMT-2000和IMT-Advanced 7
2.2.3 ITU-R ?WP5D的IMT-2020流程 8
2.3 5G和IMT-2020 10
2.3.1 IMT-2020使用場景 10
2.3.2 IMT-2020能力集 11
2.3.3 IMT-2020性能要求和評估 14
2.4 3GPP標準化 16
2.4.1 3GPP流程 16
2.4.2 作為IMT-2020候選技術的3GPP 5G規範 18
第3章 5G頻譜 20
3.1 移動系統的頻譜 20
3.1.1 ITU-R為IMT系統定義的頻譜 20
3.1.2 5G的全球頻譜狀況 23
3.2 NR的頻段 24
3.3 6GHz以上的射頻暴露 28
第4章 LTE概述 30
4.1 LTE Release 8――基本的無線接入 30
4.2 LTE演進 32
4.3 頻譜靈活性 34
4.3.1 載波聚合 34
4.3.2 授權輔助接入 35
4.4 多天線增強 36
4.4.1 擴展的多天線傳輸 36
4.4.2 多點協作和傳輸 36
4.4.3 增強的控制信道結構 37
4.5 密集度、微蜂窩和異構部署 37
4.5.1 中繼 37
4.5.2 異構部署 38
4.5.3 微蜂窩開關 38
4.5.4 雙連接 39
4.5.5 動態TDD 39
4.5.6 WLAN互通 39
4.6 終端增強 40
4.7 新場景 40
4.7.1 設備到設備通信 40
4.7.2 機器類型通信 41
4.7.3 降低時延――sTTI 42
4.7.4 V2V和V2X 42
4.7.5 飛行器 42
第5章 NR概覽 43
5.1 高頻操作和頻譜靈活性 44
5.2 極簡設計 45
5.3 向前兼容 45
5.4 傳輸方案、部分帶寬和幀結構 46
5.5 雙工方式 48
5.6 低時延支持 49
5.7 調度和數據傳輸 49
5.8 控制信道 50
5.9 以波束為中心的設計和多天線傳輸 51
5.10 初始接入 52
5.11 互通和與LTE共存 53
第6章 無線接口架構 55
6.1 系統總體架構 55
6.2 服務質量 59
6.3 無線協議架構 60
6.4 用戶面協議 61
6.5 控制面協議 74
第7章 總體傳輸結構 79
第8章 信道探測 102
第9章 傳輸信道處理 117
第10章 物理層控制信令 140
第11章 多天線傳輸 173
第12章 波束管理 185
第13章 重傳協議 192
第14章 調度 207
第15章 上行功率和定時控制 222
第16章 初始接入 229
第17章 LTE/NR互通和共存 246
第18章 射頻特性 252
第19章 毫米波射頻技術 279
第20章 5G的演進 29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