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孩子如何學習(簡體書)
滿額折

孩子如何學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9 元
定價
:NT$ 419 元
優惠價
873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國際兒童學習研究泰斗,集30年顛覆性發現;
首度揭示孩子獨特的學習機制,發掘孩子學習天賦;
哈佛、斯坦福、北大等世界名校專家盛讚推薦;

出生42分鐘的嬰兒就會模仿大人的臉部表情;
6個月的寶寶就能區分各種語言的不同;
3歲的孩子能在兩分鐘內測試5個科學假設……

人們一向認為,孩子的學習是被動的,是需要被教的。但科學證明,學習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世界上再先進的電腦算法,也比不上孩子大腦的運行方式。

在《孩子如何學習》中,3位世界知名兒童發展專家,首度揭示了孩子學習的奧秘,用豐富而具有創造性的實驗,將孩子超越成人的學習天賦細緻入微地展現在你面前,從理解他人、認知事物和學習語言3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孩子大腦的學習機制,並分析了背後的原因。不僅讓我們知道孩子到底是怎麼學的,還告訴我們孩子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孩子如何學習》提出孩子的學習方式與科學家如出一轍,這種被大多數成人遺忘的學習方式,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神奇利器。作為家長或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能讓你發現孩子身上令人驚訝的學習能力、為你解讀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幫你刷新教育觀,真正懂得該如何做到以孩子為中心;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這本書能啟發你對人腦學習機制的深度思考,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夢寐以求的學習之道。

作者簡介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國際公認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研究泰斗級專家,首位從兒童角度深刻剖析哲學問題的心理學家。對於孩子的心智、大腦和學習方式,沒人比她更瞭解。
●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及哲學系客座教授,推翻了經典的“白板說”,還是心理理論創始人之一,首位受邀就這一主題在美國心理學會開設講座。
●TED演講點擊量過300萬,寫有大量科學文章和評論,散見於《紐約時報》《衛報》《科學人》等各大媒體。

安德魯•梅爾佐夫(Andrew N. Meltzoff)
●國際知名名兒童發展專家,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主任。他在嬰兒模仿能力上的研究改寫了人們對嬰幼兒認知、人格與大腦發展的認識。

帕特裡夏•庫爾(Patricia K. Kuhl)
●世界知名言語發展專家,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主任,聽力與言語科學系教授。她在兒童早期接觸語言的經驗如何改變大腦功能的研究上,激發了人們對孩子大腦學習機制的新認識。

名人/編輯推薦

【媒體及名人推薦】

在我從事發展心理學教學和研究的工作中,對這本書的三位作者以及他們關於嬰兒的概率學習、模仿及語言發展等方面的研究非常熟悉。這是首度看到他們用如此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這些前沿熱點,分析孩子是如何理解他人、認知事物和學習語言的。讀《孩子如何學習》,向孩子們學習,開卷有益。
——蘇彥捷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本有關少兒科學課或者兒童創造力的書,那就錯了。這本書主要的特點和目標,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作為家長或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更好地使用孩子或者“被孩子使用”,以便協助孩子從他的處世邏輯出發,與他一起科學地探知和認識世界。
——林思恩
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腦科學博士,TalkingBrain聯合創始人

本書作者運用大量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證據,揭示了嬰幼兒心智發展的過程。與17世紀哲學家約翰•洛克認為的不同,孩子不是一塊白板,他們通過實驗、思考、觀察和推理,探索著哲學上幾大古老的問題,並形成了對這些問題的系統認識。孩子的學習方式為我們理解人腦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周加仙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生物學雜誌》執行主編


良好的教育基於對孩子的愛和理解,愛孩子簡單,但理解孩子卻頗為不易,孩子的心智不像你想像中的那樣簡單,教育也不能僅憑父母的本能。本書以嚴謹的科學研究為基礎,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你孩子眼中的世界,揭示孩子成長的真相。相信對年輕的父母而言,大有助益。
——遲毓凱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這本書是關於兒童心智全新發現的精彩集大成之作,也提出了孩子與科學家十分相似這個大膽的論點。很少有關於人類發展的書能有如此能量,讓學者和父母都信服不已。
——霍華德•加德納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學教授、教育學教授,“多元智能理論之父”


這是一非常精彩的書,讓人愛不釋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本書就是一個寶庫,裡面盛放的除了前沿的科學研究,還有溫暖、幽默、美妙的文字,以及只有科學家父母才能提供的發人深省的逸聞趣事,是所有父母和嬰幼兒教育工作者不可錯過的好書。
——邁克爾•羅滕伯格
《斯波克育兒經》合著者,醫學博士


終於有一本既科學又有趣的兒童發展著作面世了!學者、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大眾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簡而言之,就是一本精彩紛呈的書。
——約翰•弗拉維爾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這是一本由三位重磅級兒童心智發展研究專家強強聯手寫成的書。
——加里•威爾斯
西北大學歷史學兼職教授,普利策獎得主


【編輯推薦】

●國際兒童學習研究泰斗級專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天生學習家系列”奠基之作。
●彙聚3位重磅級兒童發展專家30年的顛覆性發現,首度揭示孩子大腦學習機制,徹底改寫了成人對孩子學習能力的認識。
●3位作者都是國際知名專家,研究領域橫跨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用一個個嚴謹而生動的科學實驗,切實證明瞭孩子在探索和學習的方式上與科學家如出一轍,讓你重新認識孩子,也重新認識學習。
●所有父母和嬰幼兒教育工作者不可錯過的好書,也啟迪大眾對人類學習問題的深度思考。
本書讓你瞭解到,在學習的路上,成人習慣走大路,孩子卻是探索捷徑的高手。除了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導性意見,也為普通大眾如何學習提供了新的視角。
●哈佛、斯坦福、北大等六大國內外知名高校專家鼎力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目次

前言 搖籃裡的科學家

01 古老的問題與年輕的科學

三個古老而深刻的哲學難題
神奇的寶寶0.0
蘇格拉底的反直覺觀點
認知大鏈條存在嗎
發展科學的第一次復興
新時代的解答

02 孩子如何理解他人
孩子生來就會做的事
真正永恆的三角關係
可怕的兩歲,爸媽成了小白鼠
3歲,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鑒證成長的對話實錄
千萬不要相信幼兒的證詞
孩童的歌劇:愛與欺騙
學校教育的前提:知道自己不知道
讓奇跡發生的三個途徑

03 孩子如何認知事物
孩子生來就知道的事
理解物體消失:毛巾下的鑰匙去哪兒了
追尋因果關係:事物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探索事物分類:透過表面審視內在
讓奇跡發生的三個途徑

04 孩子如何學習語言
計算機破譯不了的聲音編碼
語言如何建構意義
學校裡學不到的語法
孩子生來就是“世界公民”
里程碑時刻:首次發聲
首先說出的可不只有“爸爸”“媽媽”
從外星語言到連詞成句
讓奇跡發生的三個途徑

05 孩子的心智如何運行
進化賦予的超級運行程序
致力於破解程序的認知科學家
基礎:強大的初始程序
學習:為自己重新編程
他人:天然的學習助手

06 孩子的大腦如何工作
成人大腦的工作原理
依據經驗不斷重新佈線
讓神經元充分連接:收到請回答
突觸修剪:大腦擅長斷舍離
關鍵期神話是否存在
環境和他人對學習的巨大影響
乘著尤利西斯之船前行

07 科學給出的答案
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
天邊一朵榮耀之雲

書摘/試閱

[前言]

搖籃裡的科學家

科學家和嬰兒床有什麼關係?沒錯,我們寫作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科學家、嬰兒床以及嬰兒床裡的孩子是緊密相連的。在過去的30 年中,許許多多科學家和我們一樣,一直將目光投注在嬰兒床、遊戲圍欄、托兒所和幼兒園裡。成百上千的嚴謹科學研究揭示了嬰兒和幼兒是如何思考與學習的。這些研究顛覆了我們對嬰幼兒的認識,也顛覆了我們對人類心智和大腦本質的認識,並幫助我們解答了一些古老而又深刻的哲學問題。我們從嬰兒床和托兒所裡學到的東西,跟透過培養皿和望遠鏡學到的一樣多。從某種程度上講,前者教會我們的東西更多:我們學到了生而為人的意義。
在這本書裡,我們要講述關於兒童心智這一新興科學的故事。對於所有對心智與大腦感興趣的人來說,這個故事都可謂意義非凡,因為它是認知科學這門新學科的核心組成部分。認知科學融合了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與神經科學。新的科學見解往往產生於未曾預料甚至毫不起眼的地方,而認知科學中一些十分重要的見解便來源於嬰兒床和托兒所。理解孩子讓我們得以用全新的方式理解自身。
科學家與孩子緊密相連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新的研究表明,嬰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和瞭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會思考、得出結論、做出預測、尋求解釋甚至進行實驗。嬰幼兒和科學家一樣,都是宇宙間優秀的學習者。這意味著普通成人同樣擁有超出我們自身預期的更加強大的學習能力。畢竟,成人曾經都是孩子,都是潛在的科學家。
我們還希望通過本書向讀者展示科學家和孩子之間關聯的其他方面。父母通常對孩子抱有深沉甚至狂熱的興趣,至少對自己的孩子如此。但是父母們發現,他們對孩子的興趣與對科學的興趣是被區別對待的。科學書籍的作者假定其讀者是嚴肅、見多識廣、聰明而又成熟的成年人,認為這些人純粹是想要對自己關注的事物建立認知;而有關嬰幼兒的讀物則無一例外,全是建議類書籍,也就是指導手冊。這就好比你只能通過犬類繁殖手冊來瞭解生物進化,而不是通過斯蒂芬•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的著作;又好比對於不瞭解史蒂芬•霍金見解的門外漢來說,關於宇宙的知識不外乎“如何識別星座”。指導手冊並非沒有用處,但是它們不應當成為父母瞭解如孩子這般重要的事物的僅有渠道。
我們希望本書能夠填補這一空白。兒童心智科學應當能夠強烈地吸引那些與嬰幼兒朝夕相處的人。由此呈現出來的孩子形象既令人驚訝地熟悉,又出人意料地陌生。相信父母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熟悉的觸動,也能感受到新奇的震撼。
科學家與孩子息息相關還有另外一個理由。每個人都應當對兒童感興趣,因為世界的未來實實在在取決於我們的孩子。近年來,人們對這一點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然而要想正確確立有關兒童的公共政策,需要準確理解科學研究的結果。公民和選民想要做出有關兒童的正確決策,不能單靠那些被不可避免地簡化了的政治言論摘錄和報紙專欄文章,而是需要瞭解科學告訴了我們什麼,以及沒有告訴我們什麼。
另外還要說明的是,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個科學家在試圖解釋其科學研究時面臨的普遍問題。科學是優雅而有序的,但它又是淩亂、嘈雜且複雜的,總是被捲入無盡的爭議和辯論中。因此我們努力向讀者呈現我們認為有趣的實驗、結論、觀點和猜想,但是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展現出這一領域的紛繁複雜性。我們會努力向讀者指明,我們何時是在談論自己的觀點,何時是在談論被普遍接受的觀點,同時也會指出眾多尚未解答的問題。


【精彩內容】

01 古老的問題與年輕的科學

上樓,輕輕推開房門,朝嬰兒床裡看一眼。你看見了什麼?絕大多數人看到的是純真與無助,或者說是一張白紙。但事實上,你在嬰兒床裡看到的,可是亙古以來了不起的心智,是全宇宙強大的學習機器。那小小的手指和嘴巴是探索周圍陌生世界的探測裝置,其精密程度遠超任何火星車;那皺巴巴的小耳朵能將捕捉到的那些令人費解的聲響完美地轉換成有意義的語言;那瞪大的眼睛有時似乎能夠窺視你的靈魂深處,沒錯,他的確在破譯你隱藏的情感。那個長著柔軟毛髮的小腦袋裡,新的神經連接正在以每天幾百萬個的速度形成。至少過去30 年的科學研究是這麼說的。
這是一本關於這些研究的書。那些被我們喚作“孩子”的如此熟悉而又陌生的生物,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當然,人類自古以來就對自己的孩子感到好奇,大家不斷思考甚至痛苦煎熬。但是大多時候,人們提出的問題都相當務實。一些問題十分迫切,諸如怎樣讓孩子多吃飯、少哭鬧;一些問題則是長期的,比如如何培養他們成長為優秀的人。這些問題對於任何人類文明、任何父母的生存來說都至關重要,但是我們不會就這些問題談論太多。這本書不會告訴你如何讓孩子更聽話、更聰明或更乖巧,如何哄孩子睡覺或者如何把孩子送進哈佛。專門教這些的書多的是,至少它們聲稱自己的確有用。這些書就在你家附近書店的烹飪類書架和房屋修繕類書架之間的架子上擺著呢。和這些務實的問題比起來,我們的問題更困難,也更簡單。我們想要理解孩子,而不是改變他們。
儘管那些聲稱能夠回答所謂務實性問題的書充斥著大街小巷,但是所有與嬰幼兒一起生活過或是僅僅看過他們一眼的人,都會禁不住提出更加深刻的疑問。我們之所以選擇從事發展心理學來研究孩子,是因為在沒有火星人的情況下,我們所能找到的接近真正外星智慧的就是這些小身材、大腦袋的聰明生物,儘管我們偶爾也會懷疑他們是不是一心想要把我們變成他們的奴隸。
嬰兒令人著迷,他們是那麼神秘,那麼不可思議。好好觀察,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看到了購物袋上的條紋,在爸爸拎著購物袋四處走動的時候,他總能目不轉睛地盯著條紋看,都快變成鬥雞眼了。一個一歲大的孩子來到動物園,興奮地指著一頭大象,萬分確定地說道:“狗狗!”一個“不可理喻”的兩歲小孩來到三令五申禁止觸碰的計算機鍵盤旁邊,一邊看著媽媽,一邊不慌不忙地把媽媽一整天在計算機上做的工作刪了個精光。不管是誰,在給孩子換尿布、擦鼻涕的當口兒都不禁要驚呼:“他那小腦袋瓜裡到底在想什麼?又是從哪裡學到的這些本事?”
發展心理學家有幸能夠系統地探究這些問題,甚至還找到了答案。事實上,我們已經開始逐漸理解他們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以及到底是從哪裡學到的那些本事了。
研究嬰兒這件事本身已經足夠讓人著迷,而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同時還有助於解答另外一個更加廣泛、深刻而古老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關乎孩子,更關乎我們自身。人類的身體不過由幾十公斤的蛋白質和水構成,然而人類卻在逐步揭示宇宙起源的奧秘和生命的本質,甚至對人類自身也有了相當的瞭解。沒有任何其他動物的知識能夠與人類相提並論,甚至發達的計算機也不行。然而我們每個人一開始都是躺在嬰兒床裡的無助生物。這個生物只是零星地接收到了外界的信息,比如若干光子觸碰到了視網膜、些許聲波引起了鼓膜的震動,僅此而已。可是,我們也 竟能盡知天下事。我們是怎麼做到的?我們是如何實現從彼到此的?
有關嬰兒的前沿研究也包含了這些問題的答案。結果證明,那種讓我們能夠知曉世間萬物的能力的源頭就潛藏在嬰兒時期。
我們天生擁有參透宇宙奧秘和解開心靈密碼的能力,以及為之探索和實驗的動力,解不開這些謎題就不會停歇。科學並非僅僅是某個曲高和寡的精英團體的專屬領地,科學所做之事與我們每個人幼年時的學習成長如出一轍。
努力解讀人性是人性的一部分。發展科學家和他們所研究的孩子一樣,兩者從事的是相同的事業,使用的是相同的認知工具。當一名科學家向嬰兒床裡窺視,尋找有關人類心智、世界和語言運作規律這些深刻的問題的答案時,他正好看到嬰兒床裡的小小科學家也在向外窺視。後者做的事情與前者八九不離十,難怪雙方會相視一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