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優惠價
:90 折 252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序
【推薦序】循著一位詩人的視點,探看日本的文化風景/李敏勇
翻閱邱振瑞《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的篇章時,突然想起年輕時讀到李永熾譯介的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一本書《歌德與托爾斯泰》。日譯者高橋義孝說,「在語言的所有意義裡,《歌德與托爾斯泰》始終是一部有趣的書。」而經由李永熾的漢譯,我讀到了描述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造訪德國,在歌德家鄉威瑪,透過參訪一所小學汲取先進國啟蒙教育,追尋近現代化的那一種知識分子、文化人的心境。十九世紀的托爾斯泰和十八世紀的歌德的相遇,是經由一位兩個世紀之間的一位教師的精神連繫,象徵文化接觸。邱振瑞的視野觸及日本,經由日本,也觸及世界。
戰前,台灣的知識分子、文化人,經由日本的歐洲視野,也追尋著近現代化。文化協會的參與者們站在台灣的土地上,憧憬著改造自己的社會,突破被殖民的困境。所謂文化,所謂近現代化,畢竟是新意義的形式和儀式,有相對於「過去」傳統包袱的新空間意識和時間意識,是人面對新社會和新國家的視野……這是必須學習的視野。在戰前的台灣,那是日本,那是歐洲,那是世界,而戰後呢?
日本,曾經成為戰後台灣從日本化轉而中國化的禁制。中日戰爭或日中戰爭的情意結,讓類殖民統治台灣的國民黨中國體制把對日本的敵意,加在台灣人意識之中,以中國化取代日本化。清帝國戰敗把台灣割讓給日本,自被日本殖民成了台灣的原罪。日本文化成為邁向現代化的一部分,其實近代中國也有頗有日本視野。事實上,統治台灣的國民黨中國統治當局,不只與日本共同站在「反共」的戰線,蔣介石的軍事體系也曾仰仗日本的軍事教官,但政治功利大於文化價值。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對台灣和中國都是相對進步的國家。對台灣,甚至對中國,顯現近現代化更寬廣的視野……文化上,日本有許多值得觀照的地方。
邱振瑞是稍晚於我世代的詩人,一九八○年代末負笈日本,應該是對日本文化有私儀,也有探尋之心。台灣解嚴那年,我去美國參訪海外台灣人團體,回程經過日本時,看見多時不見的他。幾年之後,進入新世紀,在台灣的他已是廣泛涉獵日本文化、文學的翻譯家,譯介了許多日本文學作品,著譯的出版在書肆佔了一席之地。他的日本閱讀極為廣泛,時間的縱深綿長百年,空間的寬度包括了文學、哲學、歷史、社會……是一位活躍的文化捕手。
知識分子和文化人,有一個觀照的角度是讀書界,是不斷地廣泛地閱讀,以建構自己的思想視野。邱振瑞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極為專業地尋書讀書,遍及日本文學、文化……,經由書寫呈現他的再觀照。他的譯介的業績包括許多小說,《日影之舞》這本日本現代文學散論,他把「二十世紀前作家」和「二十世紀作家」的形影,輯成「日之篇」,把「戰爭與日本文學」、「權力與日本文學」、「身為職業作家」、「作家與市場」、「文字漫談」輯成「影之篇」。讀書界的邱振瑞事實上也是著述界辛勤的投手。
以二十餘篇「日本作家面面觀」和二十五篇「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合而為《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是邱振瑞繼《日影之舞》之後,又一本關於日本文學,以及日本文化的探觸隨筆。隨筆――這種與散文相似,但又不完全是散文的文體,流露日本的文學況味!一種自由自在,作者穿越其中,出入其中,閱讀起來言之有物又不那麼嚴肅沉悶的文體。在邱振瑞筆下侃侃道來,活潑生動。邱振瑞搜羅日本文學、文化書籍,堪稱一位勤奮的博學者。真正的讀書界就是如此,他的日課幾乎是讀書與寫作,像蠶一樣咀嚼桑葉吐出蠶絲。
戰後的台灣,從日本的關連而中國的關連,作為台灣文化一部分的日本文化被中國文化取代。戒嚴長時期對日本文化的輕忽,既不知日又不識日。解嚴以後,台灣與日本重建了文化連繫,但偏重於大眾消費社會的傾向形成某種輕薄性的流行。像邱振瑞這種日本文化隨筆,對於彌補日本文化視野的欠缺是極有助益的。每次讀到他相關的文章,都感到一種特別的興味,彷彿看著他在尋覓,在挖掘,在分享,有難以言喻的喜悅。
私風景,私の風景,應該是說極為邱振瑞式的日本文化觀照,因為捕捉和陳述的是邱振瑞極富個人風格的視點。他以一個詩人的筆觸,經由閱讀而再現於他的文筆,行句之間充滿他的思緒。有時你甚至可以感覺到他顯現的喜悅或讚嘆。穿越漫長時間,日本作家在詩、小說、評論領域,相關的人、事、物構成的文學、文化樣貌,在他筆下彷彿織錦一般,形成某種知性和感性交織的風景。
在日本的南方,在日晷儀的南方,台灣與日本、韓國一樣,都曾經在日本文化圈形塑自己的文化與社會,也各自發展自己的文明。台灣應該對這樣的周邊國家有所理解,對周邊文學、文化動向有所理解。邱振瑞的《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正是值得好好閱讀,像欣賞風景,探看日本近現代心靈側影一樣的書冊。相對於德國,後進國俄羅斯的小說家托爾斯泰,為了教育自己國家的兒童,去德國家鄉威瑪一所小學取經,尋求經由先進國已形成的文化形貌改造自己的國家,台灣也應該有這樣的意志和感情,未脫被殖民心境,未離迷惘國度心態的台灣,要開拓文化視野,形成讀書界。邱振瑞的詩人視角探看日本的文化,形成的窗與鏡是值得鑑照的風景。
=======================================
【總序】/邱振瑞
二○一八年六月,我出版了《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蔚藍文化),如果說,在我的寫作生涯中,這部書籍的出版占有什麼樣的位置,我認為其肩負著我長年以來夙願的初步實現,一個無所定師的文學旅人,試圖對於日本文學思想提出看法的一個嘗試,哪怕是浮光掠影的捕捉,它都完整收錄著我思惟過後的思想痕跡。因為我就是沿著這些零散的印跡,開始那沒有盡頭的文學旅程。
然而,正如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一樣,每篇論文和研究都始於某個高尚的動機,寫作動機扮演著核心的角色,發揮著關鍵的力量,作者受到這個動機的催促和激勵,從模糊的概念到架構的創建,都得益於這個原始起點,在某種意義上,它與歷史學寫作一樣,亦是一種社會實踐。而我作為眾多人文社科的作者之一,同樣無法自外於這個規律,甚至要避免不自覺地擺出故作清高的醜態。進言之,我若要完成這個(高貴的夢想)任務,就必須時時刻刻維繫著這個信念,然後次第而穩健地前進,像如一名潛心苦行的僧侶,不惜身命地修行,在於行動本身的意義,高於一切抽象的價值。
此外,我還堅信只要專心研讀不凡的思想作品,認真誠懇地投入寫作狀態,它就能帶來諸多妙處,至少它可以除掉虛榮心和自負感,對自己不存幻想,更能謙卑地思考和解釋人類最高的才華,敬畏已知的和未知的學問。如馬克斯.韋伯所說「科學的本質,就是渴望被超越」。在此,我借鑑這個啟示稍為申論,不止科學渴望被超越,文學思想和歷史書寫研究,同樣不希望守在死胡同裡,它比其他的學科更渴望推陳出新,以此更新停滯的生命。出於上述兩個動機,我進入五十歲以後,開始構思這趟孤獨自在贈與我的旅程計畫,我打算在《日晷之南》這系列,依序寫出「日本文化思想掠影」、「日本近現代思想簡史」、「日本近現代文學簡史」、「日本近現代美術簡史」、「日本佛教通史」、「日本漫畫小史」、「日本暢銷書的歷史」、「昭和文學風景」、「日本思想家肖像」、「日本作家群像」等主題的著作,以此書籍的寫作反思自身的存在意義。
當然,在寫作策略上,我深知撰寫這種題材的書籍,應當避免僵硬的學究氣,不能糾纏於理論細節,自以為是地把讀者推向昏睡的邊緣,而必須要求自己寫得豐富而有趣,結構工整和文風優雅。直白地說,寫書就得具有引人入勝的技藝,不能成功地把讀者帶進你建構的思想世界,那僅止是自我滿足的虛榮之舉。正因為我深知這嚴峻的挑戰和要求,從來不敢有鬆懈的立場,更拒絕僥倖心理的誘惑。不過,我到底有無能力再現這些思想的風景?抑或只是虛有其表,就敦請讀者以最嚴謹的目光閱讀批評了。不僅要掠影其蹤,更要指出我破舊的罩門。
最後,我要感謝詩人李敏勇先生作序,在我以詩歌探索生命奧義的路程上,其詩人的抒情文思,給了我深刻的啟迪,我作為詩人後輩感到無上的光榮。與此同時,我還要向所有相助於我的親人朋友,致上萬分謝忱,沒有他們的善緣助行,我的文學之旅將寸步難行而變得乏善可陳。謹以簡單數語,向他們感謝致敬。
二○一九年元月二十九日 於臺北陋居書籍簡介
「私風景,私の風景,應該是說極為邱振瑞式的日本文化觀照,因為捕捉和陳述的是邱振瑞極富個人風格的視點。他以一個詩人的筆觸,經由閱讀而再現於他的文筆,行句之間充滿他的思緒。有時你甚至可以感覺到他顯現的喜悅或讚嘆。穿越漫長時間,日本作家在詩、小說、評論領域,相關的人、事、物構成的文學、文化樣貌,在他筆下彷彿織錦一般,形成某種知性和感性交織的風景。」--李敏勇
彙集二十餘篇「日本作家面面觀」和二十五篇「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作家邱振瑞悠遊於日本文學,帶領讀者隨著福澤諭吉、小泉八雲、與謝野鐵幹、菊池寬、佐藤春夫、井伏鱒二、林房雄、坂口安吾、宮本常一、太宰治、三島由紀夫、伊丹十三、安部讓二、業田良家、雲田晴子等人的腳步,深入探觸日本文化的獨特風景。
【推薦序】循著一位詩人的視點,探看日本的文化風景/李敏勇
翻閱邱振瑞《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的篇章時,突然想起年輕時讀到李永熾譯介的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一本書《歌德與托爾斯泰》。日譯者高橋義孝說,「在語言的所有意義裡,《歌德與托爾斯泰》始終是一部有趣的書。」而經由李永熾的漢譯,我讀到了描述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造訪德國,在歌德家鄉威瑪,透過參訪一所小學汲取先進國啟蒙教育,追尋近現代化的那一種知識分子、文化人的心境。十九世紀的托爾斯泰和十八世紀的歌德的相遇,是經由一位兩個世紀之間的一位教師的精神連繫,象徵文化接觸。邱振瑞的視野觸及日本,經由日本,也觸及世界。
戰前,台灣的知識分子、文化人,經由日本的歐洲視野,也追尋著近現代化。文化協會的參與者們站在台灣的土地上,憧憬著改造自己的社會,突破被殖民的困境。所謂文化,所謂近現代化,畢竟是新意義的形式和儀式,有相對於「過去」傳統包袱的新空間意識和時間意識,是人面對新社會和新國家的視野……這是必須學習的視野。在戰前的台灣,那是日本,那是歐洲,那是世界,而戰後呢?
日本,曾經成為戰後台灣從日本化轉而中國化的禁制。中日戰爭或日中戰爭的情意結,讓類殖民統治台灣的國民黨中國體制把對日本的敵意,加在台灣人意識之中,以中國化取代日本化。清帝國戰敗把台灣割讓給日本,自被日本殖民成了台灣的原罪。日本文化成為邁向現代化的一部分,其實近代中國也有頗有日本視野。事實上,統治台灣的國民黨中國統治當局,不只與日本共同站在「反共」的戰線,蔣介石的軍事體系也曾仰仗日本的軍事教官,但政治功利大於文化價值。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對台灣和中國都是相對進步的國家。對台灣,甚至對中國,顯現近現代化更寬廣的視野……文化上,日本有許多值得觀照的地方。
邱振瑞是稍晚於我世代的詩人,一九八○年代末負笈日本,應該是對日本文化有私儀,也有探尋之心。台灣解嚴那年,我去美國參訪海外台灣人團體,回程經過日本時,看見多時不見的他。幾年之後,進入新世紀,在台灣的他已是廣泛涉獵日本文化、文學的翻譯家,譯介了許多日本文學作品,著譯的出版在書肆佔了一席之地。他的日本閱讀極為廣泛,時間的縱深綿長百年,空間的寬度包括了文學、哲學、歷史、社會……是一位活躍的文化捕手。
知識分子和文化人,有一個觀照的角度是讀書界,是不斷地廣泛地閱讀,以建構自己的思想視野。邱振瑞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極為專業地尋書讀書,遍及日本文學、文化……,經由書寫呈現他的再觀照。他的譯介的業績包括許多小說,《日影之舞》這本日本現代文學散論,他把「二十世紀前作家」和「二十世紀作家」的形影,輯成「日之篇」,把「戰爭與日本文學」、「權力與日本文學」、「身為職業作家」、「作家與市場」、「文字漫談」輯成「影之篇」。讀書界的邱振瑞事實上也是著述界辛勤的投手。
以二十餘篇「日本作家面面觀」和二十五篇「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合而為《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是邱振瑞繼《日影之舞》之後,又一本關於日本文學,以及日本文化的探觸隨筆。隨筆――這種與散文相似,但又不完全是散文的文體,流露日本的文學況味!一種自由自在,作者穿越其中,出入其中,閱讀起來言之有物又不那麼嚴肅沉悶的文體。在邱振瑞筆下侃侃道來,活潑生動。邱振瑞搜羅日本文學、文化書籍,堪稱一位勤奮的博學者。真正的讀書界就是如此,他的日課幾乎是讀書與寫作,像蠶一樣咀嚼桑葉吐出蠶絲。
戰後的台灣,從日本的關連而中國的關連,作為台灣文化一部分的日本文化被中國文化取代。戒嚴長時期對日本文化的輕忽,既不知日又不識日。解嚴以後,台灣與日本重建了文化連繫,但偏重於大眾消費社會的傾向形成某種輕薄性的流行。像邱振瑞這種日本文化隨筆,對於彌補日本文化視野的欠缺是極有助益的。每次讀到他相關的文章,都感到一種特別的興味,彷彿看著他在尋覓,在挖掘,在分享,有難以言喻的喜悅。
私風景,私の風景,應該是說極為邱振瑞式的日本文化觀照,因為捕捉和陳述的是邱振瑞極富個人風格的視點。他以一個詩人的筆觸,經由閱讀而再現於他的文筆,行句之間充滿他的思緒。有時你甚至可以感覺到他顯現的喜悅或讚嘆。穿越漫長時間,日本作家在詩、小說、評論領域,相關的人、事、物構成的文學、文化樣貌,在他筆下彷彿織錦一般,形成某種知性和感性交織的風景。
在日本的南方,在日晷儀的南方,台灣與日本、韓國一樣,都曾經在日本文化圈形塑自己的文化與社會,也各自發展自己的文明。台灣應該對這樣的周邊國家有所理解,對周邊文學、文化動向有所理解。邱振瑞的《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正是值得好好閱讀,像欣賞風景,探看日本近現代心靈側影一樣的書冊。相對於德國,後進國俄羅斯的小說家托爾斯泰,為了教育自己國家的兒童,去德國家鄉威瑪一所小學取經,尋求經由先進國已形成的文化形貌改造自己的國家,台灣也應該有這樣的意志和感情,未脫被殖民心境,未離迷惘國度心態的台灣,要開拓文化視野,形成讀書界。邱振瑞的詩人視角探看日本的文化,形成的窗與鏡是值得鑑照的風景。
=======================================
【總序】/邱振瑞
二○一八年六月,我出版了《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蔚藍文化),如果說,在我的寫作生涯中,這部書籍的出版占有什麼樣的位置,我認為其肩負著我長年以來夙願的初步實現,一個無所定師的文學旅人,試圖對於日本文學思想提出看法的一個嘗試,哪怕是浮光掠影的捕捉,它都完整收錄著我思惟過後的思想痕跡。因為我就是沿著這些零散的印跡,開始那沒有盡頭的文學旅程。
然而,正如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一樣,每篇論文和研究都始於某個高尚的動機,寫作動機扮演著核心的角色,發揮著關鍵的力量,作者受到這個動機的催促和激勵,從模糊的概念到架構的創建,都得益於這個原始起點,在某種意義上,它與歷史學寫作一樣,亦是一種社會實踐。而我作為眾多人文社科的作者之一,同樣無法自外於這個規律,甚至要避免不自覺地擺出故作清高的醜態。進言之,我若要完成這個(高貴的夢想)任務,就必須時時刻刻維繫著這個信念,然後次第而穩健地前進,像如一名潛心苦行的僧侶,不惜身命地修行,在於行動本身的意義,高於一切抽象的價值。
此外,我還堅信只要專心研讀不凡的思想作品,認真誠懇地投入寫作狀態,它就能帶來諸多妙處,至少它可以除掉虛榮心和自負感,對自己不存幻想,更能謙卑地思考和解釋人類最高的才華,敬畏已知的和未知的學問。如馬克斯.韋伯所說「科學的本質,就是渴望被超越」。在此,我借鑑這個啟示稍為申論,不止科學渴望被超越,文學思想和歷史書寫研究,同樣不希望守在死胡同裡,它比其他的學科更渴望推陳出新,以此更新停滯的生命。出於上述兩個動機,我進入五十歲以後,開始構思這趟孤獨自在贈與我的旅程計畫,我打算在《日晷之南》這系列,依序寫出「日本文化思想掠影」、「日本近現代思想簡史」、「日本近現代文學簡史」、「日本近現代美術簡史」、「日本佛教通史」、「日本漫畫小史」、「日本暢銷書的歷史」、「昭和文學風景」、「日本思想家肖像」、「日本作家群像」等主題的著作,以此書籍的寫作反思自身的存在意義。
當然,在寫作策略上,我深知撰寫這種題材的書籍,應當避免僵硬的學究氣,不能糾纏於理論細節,自以為是地把讀者推向昏睡的邊緣,而必須要求自己寫得豐富而有趣,結構工整和文風優雅。直白地說,寫書就得具有引人入勝的技藝,不能成功地把讀者帶進你建構的思想世界,那僅止是自我滿足的虛榮之舉。正因為我深知這嚴峻的挑戰和要求,從來不敢有鬆懈的立場,更拒絕僥倖心理的誘惑。不過,我到底有無能力再現這些思想的風景?抑或只是虛有其表,就敦請讀者以最嚴謹的目光閱讀批評了。不僅要掠影其蹤,更要指出我破舊的罩門。
最後,我要感謝詩人李敏勇先生作序,在我以詩歌探索生命奧義的路程上,其詩人的抒情文思,給了我深刻的啟迪,我作為詩人後輩感到無上的光榮。與此同時,我還要向所有相助於我的親人朋友,致上萬分謝忱,沒有他們的善緣助行,我的文學之旅將寸步難行而變得乏善可陳。謹以簡單數語,向他們感謝致敬。
二○一九年元月二十九日 於臺北陋居書籍簡介
「私風景,私の風景,應該是說極為邱振瑞式的日本文化觀照,因為捕捉和陳述的是邱振瑞極富個人風格的視點。他以一個詩人的筆觸,經由閱讀而再現於他的文筆,行句之間充滿他的思緒。有時你甚至可以感覺到他顯現的喜悅或讚嘆。穿越漫長時間,日本作家在詩、小說、評論領域,相關的人、事、物構成的文學、文化樣貌,在他筆下彷彿織錦一般,形成某種知性和感性交織的風景。」--李敏勇
彙集二十餘篇「日本作家面面觀」和二十五篇「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作家邱振瑞悠遊於日本文學,帶領讀者隨著福澤諭吉、小泉八雲、與謝野鐵幹、菊池寬、佐藤春夫、井伏鱒二、林房雄、坂口安吾、宮本常一、太宰治、三島由紀夫、伊丹十三、安部讓二、業田良家、雲田晴子等人的腳步,深入探觸日本文化的獨特風景。
作者簡介
邱振瑞
詩人、作家、日本文學翻譯家。現任文化大學中日筆譯班講師,著有《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蔚藍文化);詩集《抒情的彼方》(秀威)、《憂傷似海》(秀威)、《變奏的開端》(秀威)、《迎向時間的詠嘆》(秀威);小說集《菩薩有難》(商周)、《來信》(允晨);譯作豐富,譯有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安部公房、松本清張、山崎豐子、宮本輝等小說。
詩人、作家、日本文學翻譯家。現任文化大學中日筆譯班講師,著有《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蔚藍文化);詩集《抒情的彼方》(秀威)、《憂傷似海》(秀威)、《變奏的開端》(秀威)、《迎向時間的詠嘆》(秀威);小說集《菩薩有難》(商周)、《來信》(允晨);譯作豐富,譯有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安部公房、松本清張、山崎豐子、宮本輝等小說。
目次
推薦序/循著一位詩人的視點,探看日本的文化風景/李敏勇
總序/邱振瑞
【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1~25
*明治維新中的廢佛運動
*我們必須給歷史分期嗎?
【福澤諭吉之後……】
小泉八雲的解僱風波
自己創造明星―與謝野鐵幹和鳳晶子
日本大眾作家的苦惱―菊池寬
綠紅紙上的題簽―佐藤春夫
風雨的顏色―井伏鱒二
林房雄的明與暗
作為方法的坂口安吾
被遺忘的日本人―宮本常一
太宰治的鄉音
文豪太宰治的台前幕後
愛國者的自白―三島由紀夫
戰後作家的願望
電影導演作家的兩個身體―伊丹十三
日本國策電影的天空
極道之暢銷書―安部讓二
為了美好生活落淚―業田良家《自虐之詩》
活著是為了相聲―雲田晴子《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我的日本閱讀】
如何面向日本語
我的禁書之愛
京都大阪舊書店側記
從黑格爾到費爾巴哈
新潮文庫日本文學與我
總序/邱振瑞
【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1~25
*明治維新中的廢佛運動
*我們必須給歷史分期嗎?
【福澤諭吉之後……】
小泉八雲的解僱風波
自己創造明星―與謝野鐵幹和鳳晶子
日本大眾作家的苦惱―菊池寬
綠紅紙上的題簽―佐藤春夫
風雨的顏色―井伏鱒二
林房雄的明與暗
作為方法的坂口安吾
被遺忘的日本人―宮本常一
太宰治的鄉音
文豪太宰治的台前幕後
愛國者的自白―三島由紀夫
戰後作家的願望
電影導演作家的兩個身體―伊丹十三
日本國策電影的天空
極道之暢銷書―安部讓二
為了美好生活落淚―業田良家《自虐之詩》
活著是為了相聲―雲田晴子《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我的日本閱讀】
如何面向日本語
我的禁書之愛
京都大阪舊書店側記
從黑格爾到費爾巴哈
新潮文庫日本文學與我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