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滿額折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0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90269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_假新聞時代下的媒體素養篇※
■寫給年輕讀者的新媒體導讀■
保障言論自由,並不代表可恣意散布任何未經實證的消息。
在我們相信某項主張前,我們總該再一次看個仔細!!
 
◎為什麼有那麼多假消息?假新聞對我們的大腦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另類真相?什麼又是後真相?
◎偽草根運動:如何製造風向?
◎民粹主義者及說謊媒體:到底是誰罵誰?
◎記者在做什麼?記者必須遵守什麼規則?
◎過濾後的資訊:什麼叫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
◎回音室(echo chamber)裡會聽到什麼聲音?

本書特色:
◎特別收錄中正大學胡元輝教授精闢導讀。
◎承繼「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一貫風格,以簡單明瞭的語言,搭配得獎插畫,在具體明白的提問中,為年輕讀者清楚說明和媒體有關的各種演變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不只談如何辨識假新聞並與之對抗,也談及網路霸凌和網路成癮的問題。
◎「媒體識讀」已成為德國教育系統的核心課程,台灣方於108課綱納入。本書共分成7個主題,66個子題,含括所有關於媒體的基本知識: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民粹主義和新媒體的關係,乃至同溫層、演算法,每個篇章皆可做為課堂延伸討論的題目。

【各界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錦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吳承紘 行銷人、前媒體人,《厭世代》作者
吳媛媛 作家、瑞典達拉那大學講師
呂昱達 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公民教師、「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李惠仁 紀錄片導演
房慧真 作家、記者
林靜君 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與規畫人
胡元輝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
陳嘉行 知性藝人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
楊斯棓 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管中祥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蔡依橙 「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閻紀宇 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顏擇雅 出版人、作家

作者簡介

曼佛雷德.泰森Manfred Theisen
政治學家、自由撰稿人。曾為德國聯邦內政部前往蘇聯進行兩年研究,以及在近東與非洲從事研究工作,並於當地為德國外交部及歌德學院服務。至今已舉辦一千多場關於家園、移民與融合等主題的活動及專題研討,始終與讀者保持密切聯繫,亦致力於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寫作。曾獲德國薩爾蘭(Saarland)邦政府頒發年度最佳兒少書籍獎。


譯者: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台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繪者:薇瑞娜・巴浩斯Verena Ballhaus

出身德國劇場和演藝世家,從小展現出對線條造型和顏色極高的天分,畢業於慕尼黑美術學院,是童書與青少年叢書插畫界中極具分量的老手,偶爾也創作讀本。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德國少年文學獎」的肯定。

前言

媒體無所不在。無論我們所拿的是一本書、還是一支手機。媒體是用來幫助我們彼此溝通,幫助我們傳遞或獲取資訊。有些人以批評的態度去看待近年來媒體消費的增長,然而,媒體基本上其實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一切只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們。就連智慧型手機,同樣也是既非好、也非壞;雖說,為了避免毀了自己的雙眼,人們實在不該時常盯著螢幕。

本書旨在啟發。啟發是朝向有自覺地使用媒體的第一步。無論是諸如Google或www.startpage.de*之類的搜索引擎,抑或是Instagram、YouTube、Facebook和WhatsApp等社群媒體,本書都將引領你在數位媒體多樣性、契機和危險等方面,對它們有基本的認識。這本書將會幫助你妥善地理解和使用各種媒體。

在這當中,你會遇到像是「過濾氣泡」、「假新聞」或「偽草根運動」等用語。有些或許你已經知道,有些或許你是第一次聽到。它們都點出了與媒體有關的一些重要主題。

無論是將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稱為「媒體時代」、「資訊時代」、抑或是「數據時代」,可以確定的是:我們花在媒體上的時間,可說是前所未有地多;特別是智慧型手機這種工具。如今幾乎人人都有手機,而且經常使用。它們成了我們隨身必備的良伴,知道我們所走過的每一條路,我們去看什麼醫生,知道我們想要知道什麼,知道我們飛去哪裡度假,知道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知道我們喜歡什麼人,知道我們在哪裡工作或上學。

為我們提供各種與網路有關的服務(像是搜尋引擎、社群網路、即時通訊及導航系統等等)的公司,可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公司;因為它們坐擁許多與我們有關的數據資料。憑藉這些數據資料,它們可以操控我們。

近年來,歐洲的政治人物一直在嘗試說服媒體集團採取更多的個資保護措施,反擊在網路上傳播的仇恨言論與假新聞。特別是在德語國家,出現了可以更靈敏地處理使用者數據的新型搜尋引擎。

然而,媒體世界並不終止於你和你的周遭,它也會對世界政壇造成影響。因此,本書也將討論假新聞這個主題,探討一下,我們能夠如何對付假新聞,國家與政府又該如何打擊假新聞。在這當中,我們也會放眼歐洲以外的地方,因為所有研究假新聞的人都不會錯過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此外,我們也要了解一下俄羅斯與其他國家對於網路所發揮的影響。

在媒體時代裡,所有的一切都交互影響,因為如今每個人都相互關聯;這可以是一種詛咒,卻也可以是一個契機。在這本書裡,你肯定會遇到一個或多個你或許已經問過自己的問題。在這裡,你可以找到一些可能的答案、大量的背景資訊,以及許多如何面對媒體的實用提示。此外,如果你正在尋求對於你個人的建議,例如有網路霸凌或網路成癮之類的問題,或者,如果你想獲得更多關於假新聞與另類事實的資訊、想要尋找友善用戶的網路服務、想要積極地對抗仇恨言論、想要經營有創意的社群網路,你也可以在附錄中找到大量的連結與諮詢窗口。

*編注:Startpage(舊稱Ixquick),於1998年推出的搜尋引擎,以保護的使用者的隱私聞名。

◎酸民在酸民工廠裡做些什麼?
「internet troll」與神怪故事裡的奇幻生物完全無關,它所指的其實是某些人。這些人一天到晚透過電腦、手機或平板散布假新聞或挑撥他人。他們之中有些人是為了金錢、有些人則是出於信念。

在2003年時,「酸民」(troll;troll原有「巨怪」之意)一詞才首度為人所使用,當時所指的是俄羅斯酸民(Russian trolls)。不過,一直要等到2014年時,在烏克蘭衝突爆發後,這個用語才更為流行於公眾之間。酸民企圖透過在社群媒體或網路新聞媒體上發表評論來影響人們的想法。他們從不使用自己的真名,而是去創建一個假帳號。

知名酸民綠狄米拉・沙夫舒克(Ljudmilla Sawtschuk)就是這方面的翹楚。她曾在2015年年初為設在俄國聖彼德堡的所謂「網路研究局」擔任寫手。她的工作就是在聊天室與部落格中讚揚俄國總統普丁及其政策。沙夫舒克後來表示,酸民在一棟高樓裡(所謂的「酸民工廠」)一天分兩班上工,在自己輪班的12小時內,他們往往都是不眠不休地持續工作。

土耳其也有類似的情況。據說,在全盛時期裡,艾爾多安政府曾經養了將近6,000名的酸民,他們的任務則是在國內外帶風向。後來維基解密(WikiLeaks)才揭露了這支酸民「軍隊」的祕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土耳其政府總認為,光是控制報紙、廣播與電視應該就已足夠。直到2013年,由於民眾的示威抗議,在伊斯坦堡的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Square)爆發了騷亂,政府才開始改變政策。從那時起,土耳其政府就試圖透過網路左右人民。

*烏克蘭衝突:自2014年2月起,烏克蘭東部的烏克蘭士兵就一直在與受到俄國支持、希望脫離烏克蘭的反叛分子作戰。
*維基解密是網路上的一個揭密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許多平常人們難以見到的資訊都被一一揭露。


◎為何你該小心軟體機器人?
假新聞的作者並非總是一個「人」。在網路上分享種種內容的,也並非總是真實的「人」。在那背後,經常會有所謂的「bots」。它們是些彷彿有血有肉的軟體程式。

「bot」一詞是「robot」這個單詞的簡寫,意思就是機器人。bot指的是特殊的電腦程式,也就是所謂的軟體機器人。軟體機器人甚至可能隱身於像是Facebook、Twitter之類的社群網路的假帳號(fake account)背後;人們則稱此為「社交機器人」(social bot)。這些機器人的帳號有時會附有個人的照片與虛構的自傳。它們會關注你,給你按讚,舉止就跟真人使用者沒什麼兩樣。軟體機器人通常會在下達特定代碼時啟動。它們往往甚至會在社群網路中相互關注;或有意、或無意。

不過,為何軟體機器人會是個問題呢?因為它們的數量很多。人們可以用很少的錢購買大批為自己所用的軟體機器人,接著就能迅速地將自己的意見或假新聞傳播出去。

負責處理政治或社會議題的軟體機器人被稱為「意見機器人」。它們會讓我們誤以為有很多人都持某種看法。意見機器人往往可以針對一個人(例如某位政治人物)掀起百萬倍的攻訐。或者,只要下達一個政治人物的名字,就會散布某些主題標籤;例如#nahlesforkanzlerin(納勒斯*當總理)、#merkelmussweg(梅克爾該下台)或#merkelforkanzlerin(梅克爾當總理)等等。

因此,軟體機器人的使用者在爭奪你我的關注。一般使用者實在不容易判斷背後到底是不是軟體機器人。也因此,在2017年的德國大選前,主要政黨都一致同意在選戰中放棄使用軟體機器人。

你在上網時,應該常會遇到某些網站會要求你輸入一些字母或數字,或是要求你選擇具有某些內容的圖像部分;唯有藉助這些所謂的驗證碼(CAPTCHA),網站的營運者才能確保你不是機器人,而是真人。從這樣的情況,你不難看出,軟體機器人的問題普遍來說究竟有多嚴重。

軟體機器人甚至會與人交朋友。所以你可能很快就擁有成千上萬個「朋友」,但卻沒有半個有體溫。這種情況總會發生在政治人物身上。據估計,在政治人物的關注者(follower)中,約有三分之一是軟體機器人。

你該如何辨識社交機器人?

辨識軟體機器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至少可以嘗試看看。不妨檢查一下以下的幾件事。如果發文者的情況符合其中的一項或多項,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是軟體機器人。

檢查名稱:那是一個幻想的名字嗎?或者,這位使用者根本就沒有報上任何名字?

檢查文本上的錯誤:作者的德文不好嗎?文本中是否含有許多明顯的語法錯誤?作者使用的詞彙是否很少?

檢查行為:作者是否非常頻繁地推文──每天推文超過50則?他是否白天和晚上都在網路上?他是否只回答簡單的問題?他回文的速度是否超快?
檢查內容:作者是否總是聚焦於相同的主題?

對抗社交機器人上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Facebook或Twitter等平台的營運者並不是很有興趣去打擊它們。畢竟,每個活躍的新帳號都會讓他們的企業更值錢。

*假帳號就是虛假的使用者帳號。
*#符號被稱為主題標籤。所指的是可以讓人輕鬆搜尋個別主題的提示詞。
*編注:安德里亞.納勒斯(Andrea Maria Nahles),德國社民黨(SPD)首位女性黨魁,於2019年6月歐洲議會大選及地方選舉失利後,辭去黨魁職務。
*媒體專家擔心,軟體機器人未來恐怕會愈來愈強烈影響公職人員的選戰。
*所謂的驗證碼是用來辨識真人使用者和軟體機器人的程式。
*關注者就是在網路上關注你、經常觀看你的發文的使用者。


◎如何抵抗過多的資訊?
從德國到中國得繞地球近半圈。歐洲與美國之間隔了一片大西洋。透過網路,這個世界連結得更為緊密,因為數據資料能夠更快地從一個地方流向另一個地方。

書信和電話,費用昂貴且速度緩慢。一封信從新加坡寄到里約熱內盧需要幾天的時間。從阿根廷打到法國的電話也不便宜,即使你只是要傳遞一份蛋糕食譜。藉助WhatsApp或電子郵件,這一切都變得更容易、更便宜,而且你還可以立即發送照片和影片。

當在千禧年之前有愈來愈多人開始使用網路時,「地球村」(global village)一詞常被人們提起。這個詞彙是出自加拿大的媒體專家赫伯特・馬素・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他在1962年時曾經談到「網絡化的電子時代」。

除了網路的擴張以外,世界上有愈來愈多人會英文這種世界語言,對於促成這種網絡化也很重要。此外,全球人口從1995年的57億激增至2018年的75億,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如今全球有更多的人希望彼此能夠相互交流或進行商務往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成了一個「地球村」,資訊可在其中以快如閃電的速度傳遞,貨物則可在各個大陸間通有運無。

可是地球村裡的資訊有什麼問題呢?

速度更快的網路,普及的電視、廣播、報章雜誌、手機、個人電腦,乃至於Twitter、Facebook和所有其他的社群媒體,使得資訊成了一股真正的洪流。我們隨時都能被通知,也隨時都能知道世界各地發生了些什麼事情。這就彷彿我們總在事發現場附近,只不過我們無法真正參與其中。因為,在距離我們最近的周遭環境裡,通常不會有像媒體所示那樣吸睛的事情發生。未來學專家艾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早在1970年時,就已提出了「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概念。當一個人,在面對關於某個主題的大量資訊下,無法綜觀全局,從而也無法相應地做出決定,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根本難以過濾每天湧向我們的大量資訊,於是,我們不再能將重要的資訊從不重要的資訊裡抽取出來、不再能將有趣的資訊從無趣的資訊裡中分離出來。

不過,你倒是可以保護自己免於這種「感官超載」(sensory overload)。舉例來說,你可以藉由限制你自己每日使用媒體的時間來做到這一點。你應該思考一下,哪些資訊對你、你的生活和你的想法確實具有重要性。你應該問問自己,你是否非得觀看某人的電玩實況直播、是否非得要把某部影集的剩下四集一口氣全部看完、是否非得到了深夜還要讓人聯絡上你,以便讓你隨時掌握最新的進度。你不妨想想,偶爾讓心靈休息一下、偶爾什麼也不做、偶而平靜地讀一本書、偶爾在晚上9點就關掉手機,這麼做是否或許對你有益?

如果你想專注地做一件事,請你試著別讓其他的刺激令你分心。你只要在例如做作業時關掉你的手機,這樣你就不會被WhatsApp、Snapchat或Instagram上的發文分散注意力。

在社群媒體上,請你盡可能不要凡事都參與討論。你不必對班級群組裡同學們所說的大小事全都做出回應。有時擺脫這一切會讓你感覺更好。

*當你透過自己的感官(眼睛、耳朵等等)同時接受了許多不同的刺激,致使你再也無法處理這些刺激,這時就會發生所謂的感官超載。如果經常處於感官超載的情況,恐怕就會產生專注方面的問題。


◎當別人替你選擇時──什麼是「過濾氣泡」?
我們大家都希望能夠自由地獲取資訊。網路似乎給了我們所有的選擇。然而,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不但知道我們的偏好,更會進而不斷地對我們投以所好。

這關乎你的點擊行為。搜尋引擎、網路商店與社群媒體會儲存每次的點擊,進而從中得出一些結論。

舉例來說:你想買一塊衝浪板,於是你就在網路上搜尋,在YouTube上觀看一些相關的影片,或是在WhatsApp上與朋友討論各式衝浪板。數位平台會記住你的這些舉動,進而過濾出給你的一些建議。下回當你例如在搜尋鞋子時,你可能就會看到某個受歡迎的衝浪板品牌的廣告,在YouTube上你也可能會看到某些衝浪板的影片,突然之間,在你的媒體世界裡,衝浪板變得無所不在。

網路組織者先驅伊萊.帕理澤(Eli Pariser)為此創造了「過濾氣泡」一詞。過去偏向X黨與偏向Y黨的朋友都會來看他的Facebook。如今他的Facebook卻經常都只有偏向Y黨的朋友會來發文。很快地,他幾乎看不到偏向X黨的朋友的任何發文。長期下來,他變成只看到偏向Y黨的意見。他被一個「過濾氣泡」所包圍,誤以為整個世界就和他那些偏向Y黨的朋友所說的一樣。

一個人如果被這樣的過濾氣泡所迷惑,他很快就會失去客觀的視野,因為他只從單一的角度去觀察。尤其是在爭議議題上,這點特別容易讓議題變得更為難解。一個人若是不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想法,那會很難尋求妥協。

目次

總導讀1 「借鏡」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總導讀2 一份給青少年參與社會討論的基礎知識 陳中芷(德國畢勒佛大學、維藤.赫德克大學文化反思學院歷史系博士生/自由寫作者)
專文導讀 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
●前言
◎第1章 舊媒體與新媒體
.到底什麼是媒體?
.哪種媒體最常被使用?
.媒體是做什麼的?
.消息和意見如何被人包裝?
.新聞工作的核心:什麼是新聞?
.誰走在報紙森林中?
.消息的販售者:什麼是新聞通訊社?
.電視與廣播:為何我們要付費?
.社群媒體方面有些什麼?
.為何YouTube如此受歡迎?
.Instagram--網紅都在做些什麼?
.社群媒體真的社會嗎?

◎第2章 假新聞。巨大的不確定性
.什麼是假新聞?
.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假新聞呢?
.假新聞如何烙印到你的記憶裡?
.我該如何揭破假新聞?
.什麼叫做「另類事實」?
.感覺的真實──什麼叫做「後事實」?
.公司、企業的假新聞──「漂綠」是如何運作的?
.來自外部的假新聞──誰在發揮影響?
.酸民在酸民工廠裡做些什麼?
.為何你該小心軟體機器人?
.草根行銷──如何由上而下製造輿論?

◎第3章 假新聞一直存在 
.謊言如何流傳千年?
.為何我們總該看仔細?
.假新聞與迫害及歧視有什麼關係?
.謊言是如何點燃人們仇恨猶太人的心態?
.藝術在哪裡終止,假新聞又在哪裡開始?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圖也沒真相了呢?
.戰爭和假新聞有什麼關係?
.廣告公司如何讓一場戰爭受到歡迎?
.記者如何被人利用?

◎第4章 民粹主義者、政治人物與媒體 
.誰是右派、誰是左派?
.民粹主義者與謊言媒體──誰在罵誰?
.為何Twitter如此受民粹主義者歡迎?
.為何民粹主義者否認氣候變遷?
.什麼是一個國家的第四權?
.記者要做些什麼?
.記者必須遵守哪些原則?
.什麼是聯邦新聞會議?
.編輯──對抗假新聞最好的方法?
.人人都能經營部落格。但你該注意些什麼?

◎第5章 你的個資與新媒體的力量
.新媒體、新公司──什麼是「新經濟」?
.網路媒體企業如何利用你的數據?
.為何Instagram和WhatsApp如此強大?
.誰是媒體世界裡的間諜?
.最高機密──你該如何設定安全的密碼?

◎第6章 歡迎來到智慧型手機的世界!
.你能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搜尋引擎?
.如何抵抗過多的資訊?
.什麼是媒體使用協議?
.數位排毒──你如何從科技中自我「解毒」?
.成癮危險──從何時起依賴會對我們造成威脅?
.什麼是演算法?
.當別人替你選擇時──什麼是「過濾氣泡」?
.你在同溫層裡聽到了什麼?
.同溫層與過濾氣泡會造成什麼問題?
.你該如何擺脫資訊氣泡?
.點擊誘騙──你的好奇心如何被人利用?
.刪除程序之後──你是如何迷失在網路上?

◎第7章 網路霸凌與仇恨言論
.為什麼是我?
.自我保護──你該如何讓自己不容易受人攻擊?
.急救──你該如何保護自己?
.懲罰──什麼能夠威脅霸凌者?
.為何網路上會有這麼多的仇恨?
.你能如何對抗仇恨言論?
.對抗網路仇恨的政策是什麼?
◎附錄
〈諮詢與協助的資源〉
〈點擊小建議:關於媒體的一切〉
〈搜尋引擎:Google的替代選擇〉
〈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的替代選擇〉
〈十分有益的App與程式〉
◎詞彙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6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