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識帶回來:教育社會學從社會建構主義到社會實在論的轉向(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世界教育思想文庫
ISBN13:9787519118723
替代書名:Bringing Knowledge Back In: From social constructivism to social realism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英)邁克爾‧揚
譯者:朱旭東
出版日:2021/06/01
裝訂/頁數:平裝/293頁
規格:24cm*17cm*1.5cm (高/寬/厚)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邁克爾‧揚曾是一位社會建構主義的堅定擁躉,但在近些年的研究中,揚充分吸收了塗爾幹、維果斯基、伯恩斯坦、卡西爾等學者的思想,對社會建構主義的缺陷作了深刻反思,深入探討了知識的本質,提出了社會實在論的知識觀,本書集中反映了其思想的這一轉向。在本書中,揚並沒有徹底否定社會建構主義。他認為,知識具有客觀性和社會性的雙重屬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知識的客觀實在性,不能陷入虛無主義;同時也要注重知識的社會建構性,不能陷入機械實在論的泥沼。揚所提出的社會實在論的知識觀對於我們重新認識教育中知識的客觀性以及教學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邁克爾·揚(Michael F.D.Young),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教授,著名教育社會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課程社會學、知識社會學,著有《知識與控制》《未來的課程》等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在《把知識帶回來》中,邁克爾·揚教授針對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在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批判,深入分析了知識的客觀性與建構性,對過去倡導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進行了修正,開闢了教育及課程領域中社會實在論的新視野。
——《中華讀書報》
目次
中文版序言
序言
致謝
導論
第一部分 理論問題
第一章 從意見話語的極端中解救教育知識社會學
第二章 教育社會學中的知識和課程
第三章 塗爾幹、維果斯基與未來的課程
第四章 塗爾乾和維果斯基的知識論中的“結構”和“活動”
第五章 課程研究與知識問題:更新啟蒙運動?
第六章 教育、知識和國家角色:教育知識的“國家化”?
第七章 再思教育社會學與教育政策之關係
第二部分 應用研究
第八章 資歷的不同取向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
第九章 職業知識的概念化
第十章 專業知識與身份認同問題:一個分析框架
第十一章 後義務教育中的學術與職業分軌以及知識問題
第十二章 南非與英國繼續教育與培訓院校的教師——未來的知識本位的專業人員?
第十三章 經驗即知識? ——先前學習認可的案例
第十四章 知識問題與南非教育的未來
第三部分 展望
第十五章 教育知識社會學中的真理與真實性
結語 向巴茲爾·伯恩斯坦致謝
參考文獻
本書各章的原始出處
序言
致謝
導論
第一部分 理論問題
第一章 從意見話語的極端中解救教育知識社會學
第二章 教育社會學中的知識和課程
第三章 塗爾幹、維果斯基與未來的課程
第四章 塗爾乾和維果斯基的知識論中的“結構”和“活動”
第五章 課程研究與知識問題:更新啟蒙運動?
第六章 教育、知識和國家角色:教育知識的“國家化”?
第七章 再思教育社會學與教育政策之關係
第二部分 應用研究
第八章 資歷的不同取向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
第九章 職業知識的概念化
第十章 專業知識與身份認同問題:一個分析框架
第十一章 後義務教育中的學術與職業分軌以及知識問題
第十二章 南非與英國繼續教育與培訓院校的教師——未來的知識本位的專業人員?
第十三章 經驗即知識? ——先前學習認可的案例
第十四章 知識問題與南非教育的未來
第三部分 展望
第十五章 教育知識社會學中的真理與真實性
結語 向巴茲爾·伯恩斯坦致謝
參考文獻
本書各章的原始出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