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因為希望學生們在在緊湊的生活中,有一個可以思考的人文角落,於是作者提出了十二個問題。
從雕像到運河;從標誌的意義到鮮為人知的人物故事,讓讀者一同在這個人文的角落中,感受歷史故事背後的醫學精神。
序
阿公的診所
2014 年8 月,內科部要我負責規劃實習醫學生的教學活動,那時候剛好報紙有些學者投書說:大學教育(包括醫學院)太注重專業科目, 卻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
小時候,很喜歡去阿公家,我說的是民國五十年代台灣的南部鄉下。阿公是位醫師,我每次去幾乎都會在阿公的診療室,看到一籃籃的雞蛋以及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這些都是來看病的人帶來的。有時候,帶雞蛋來看病的人要走的時候,我阿公會讓他們帶一些蔬菜水果回去,而那些拿蔬果來的,就讓他們拿雞蛋回去補身體!
後來我知道,這些病人因為沒有錢看病,所以會帶他們自己的農產品來當診療費用,我阿公也樂意接受。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人文教育,不過這些兒時印象對我未來當醫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那麼,到底什麼是人文呢?北宋理學家伊川先生程頤的著作,伊川易傳中有提到: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所以人文教育簡單的說,就是要學習如何做人,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To Be A Better Man)。 厚德載物是很多人的家訓,物就是我們的福報(財富、智慧、名望…),德就是按照老天爺的道理去做人做事,善事做多了才會有福報。這個德就是人文,也就是教養。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曾對教養做如下定義:教養為內在自我的教育,對自己在宇宙、社會的定位有清楚掌握與認知,對周遭生物的生存權利有敏感度,對別人的感受有所尊重,具強烈正義感,知道如何節制自己,擁有具目標的人生觀,擇善原則,有敬業精神,體貼別人。我很喜歡黃教授對教養下的定義,我心目中幾位相處起來很舒服,而且總是會給我收穫的人大多會符合這樣的定義,而且定義中沒有提到所謂藝術文學修養,比如繪畫、音樂、詩詞的薰陶,因為即使這方面的造詣很高,可是沒有符合這些特質,比如節制自己、體貼別人,我也不太認為這人的人文教養會有多好!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位一生遵守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敬天、謙卑的退休老農夫,是我心中尊敬的前輩。
教養既然是一種內在自我的教育,所以從某方面而言,人文這一門學問是沒辦法教也沒辦法速成的。要如何成為一個具備人文素養更好的自己?一個有效的啟發方式就是透過歷史上或現實世界中的典範來學習。就像我小時候在阿公的診療間看到的那些雞蛋與生鮮蔬菜。觀念的啟發也許可以透過教育系統來學習,但是絕對不是只有教,一定要透過討論,這樣才會有反省思考,變成自己哲學的一部分,師生才會一起進步,這叫做教學相長!
醫學人文教育也就是希望能培育更多醫學生能適任未來的臨床角色,當我們醫者變好了,我們才更有能力去幫助病人,讓整個社會更美好!在醫學院任教多年,常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悅,在專業上,聞道有先後,我們當然會比學弟學妹們更有經驗,但在知性或感性等的內在修為上,其實有不少年輕學子的見識是在所謂的老師之上的!
2014 到2015 年間,我在內科部一共出了十二個題目,與來實習的醫六及醫七學生們一起討論醫學人文。題目中提到的一些人物,一定都曾在每個知識分子的思想人格塑造過程中,產生或大或小的漣漪。我自己是很感謝這些歷史人物,在我還是懵懂無知慘綠少年的時代,知道曾有這樣的人物做過那樣的事情,提供了一些線索讓我思考,自己的人生該怎麼走會比較有意思!我們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的內科部晨會,發表當月的題目,有興趣的同學會有一個月的時間把他們的心得作品傳到專屬信箱,我會在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的內科晨會上,把同學的精彩作品與大家分享,然後再補充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些題目同學反應很熱烈,但有些題目也許不夠大眾化,所以提交的作品就比較少。但不管怎麼冷門的題目,至少都會有一個學生提出他們的看法,而且常常就是那位我印象中非常人文的那位學弟或學妹。學生作品的遣詞用字,通順與否,當然有高下之分,但是思考角度與言論觀點都是獨立無價,作品內容雖然也有重疊的部分,但基本上,我還是放上大部分有提交的學生作品,提供大家參考。這本書的編排,在題目之後,先放上學生的作品,我的補充則放在最後,就像當年在內科晨會上的討論順序一樣。
曾思文 醫師
書籍簡介
2014到2015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內科部,辦了一場持續一年的醫學人文討論課程,參與對象是來內科部實習的醫學生。每個月一次,利用晨會時間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
你知道人道主義醫師史懷者博士的國籍嗎?
印度聖雄甘地吃素,但如何維持充沛的體力呢?
巴拿馬運河除了工程之外,還碰到什麼更大的障礙?
哥白尼畫像中常拿著天文器材,為什麼也有拿著植物的畫像呢?
為何醫生也會成為推理小說的作家?
醫學標幟上為什麼會出現蛇?
十二個問題,十二次精彩及熱烈的討論,內容集結成這本書。
問題依舊是問題,值得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答案未必重要,真理是否越辯越明也不是唯一重點。
就如編著者曾思文醫師所說 : 「沒有人是完美的 ! 我們學習成就他們締造歷史的背後精神,而對他們的諸多爭議則要心懷警惕。」
因為希望學生們在在緊湊的生活中,有一個可以思考的人文角落,於是作者提出了十二個問題。
從雕像到運河;從標誌的意義到鮮為人知的人物故事,讓讀者一同在這個人文的角落中,感受歷史故事背後的醫學精神。
序
阿公的診所
2014 年8 月,內科部要我負責規劃實習醫學生的教學活動,那時候剛好報紙有些學者投書說:大學教育(包括醫學院)太注重專業科目, 卻忽略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
小時候,很喜歡去阿公家,我說的是民國五十年代台灣的南部鄉下。阿公是位醫師,我每次去幾乎都會在阿公的診療室,看到一籃籃的雞蛋以及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這些都是來看病的人帶來的。有時候,帶雞蛋來看病的人要走的時候,我阿公會讓他們帶一些蔬菜水果回去,而那些拿蔬果來的,就讓他們拿雞蛋回去補身體!
後來我知道,這些病人因為沒有錢看病,所以會帶他們自己的農產品來當診療費用,我阿公也樂意接受。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人文教育,不過這些兒時印象對我未來當醫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那麼,到底什麼是人文呢?北宋理學家伊川先生程頤的著作,伊川易傳中有提到: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所以人文教育簡單的說,就是要學習如何做人,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To Be A Better Man)。 厚德載物是很多人的家訓,物就是我們的福報(財富、智慧、名望…),德就是按照老天爺的道理去做人做事,善事做多了才會有福報。這個德就是人文,也就是教養。
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曾對教養做如下定義:教養為內在自我的教育,對自己在宇宙、社會的定位有清楚掌握與認知,對周遭生物的生存權利有敏感度,對別人的感受有所尊重,具強烈正義感,知道如何節制自己,擁有具目標的人生觀,擇善原則,有敬業精神,體貼別人。我很喜歡黃教授對教養下的定義,我心目中幾位相處起來很舒服,而且總是會給我收穫的人大多會符合這樣的定義,而且定義中沒有提到所謂藝術文學修養,比如繪畫、音樂、詩詞的薰陶,因為即使這方面的造詣很高,可是沒有符合這些特質,比如節制自己、體貼別人,我也不太認為這人的人文教養會有多好!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位一生遵守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敬天、謙卑的退休老農夫,是我心中尊敬的前輩。
教養既然是一種內在自我的教育,所以從某方面而言,人文這一門學問是沒辦法教也沒辦法速成的。要如何成為一個具備人文素養更好的自己?一個有效的啟發方式就是透過歷史上或現實世界中的典範來學習。就像我小時候在阿公的診療間看到的那些雞蛋與生鮮蔬菜。觀念的啟發也許可以透過教育系統來學習,但是絕對不是只有教,一定要透過討論,這樣才會有反省思考,變成自己哲學的一部分,師生才會一起進步,這叫做教學相長!
醫學人文教育也就是希望能培育更多醫學生能適任未來的臨床角色,當我們醫者變好了,我們才更有能力去幫助病人,讓整個社會更美好!在醫學院任教多年,常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悅,在專業上,聞道有先後,我們當然會比學弟學妹們更有經驗,但在知性或感性等的內在修為上,其實有不少年輕學子的見識是在所謂的老師之上的!
2014 到2015 年間,我在內科部一共出了十二個題目,與來實習的醫六及醫七學生們一起討論醫學人文。題目中提到的一些人物,一定都曾在每個知識分子的思想人格塑造過程中,產生或大或小的漣漪。我自己是很感謝這些歷史人物,在我還是懵懂無知慘綠少年的時代,知道曾有這樣的人物做過那樣的事情,提供了一些線索讓我思考,自己的人生該怎麼走會比較有意思!我們在每個月第一個星期的內科部晨會,發表當月的題目,有興趣的同學會有一個月的時間把他們的心得作品傳到專屬信箱,我會在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的內科晨會上,把同學的精彩作品與大家分享,然後再補充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些題目同學反應很熱烈,但有些題目也許不夠大眾化,所以提交的作品就比較少。但不管怎麼冷門的題目,至少都會有一個學生提出他們的看法,而且常常就是那位我印象中非常人文的那位學弟或學妹。學生作品的遣詞用字,通順與否,當然有高下之分,但是思考角度與言論觀點都是獨立無價,作品內容雖然也有重疊的部分,但基本上,我還是放上大部分有提交的學生作品,提供大家參考。這本書的編排,在題目之後,先放上學生的作品,我的補充則放在最後,就像當年在內科晨會上的討論順序一樣。
曾思文 醫師
書籍簡介
2014到2015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內科部,辦了一場持續一年的醫學人文討論課程,參與對象是來內科部實習的醫學生。每個月一次,利用晨會時間提出值得探討的問題。
你知道人道主義醫師史懷者博士的國籍嗎?
印度聖雄甘地吃素,但如何維持充沛的體力呢?
巴拿馬運河除了工程之外,還碰到什麼更大的障礙?
哥白尼畫像中常拿著天文器材,為什麼也有拿著植物的畫像呢?
為何醫生也會成為推理小說的作家?
醫學標幟上為什麼會出現蛇?
十二個問題,十二次精彩及熱烈的討論,內容集結成這本書。
問題依舊是問題,值得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答案未必重要,真理是否越辯越明也不是唯一重點。
就如編著者曾思文醫師所說 : 「沒有人是完美的 ! 我們學習成就他們締造歷史的背後精神,而對他們的諸多爭議則要心懷警惕。」
作者簡介
美國費城賓州大學醫學院病理研究所哲學博士,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曾服務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癌症組,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及附設醫院。目前任職於羅東博愛醫院。
目次
推薦序
代序:阿公的診所
1 - 巴斯德:雕像背後的故事
2 - 野口英世:沒有人是完美的
3 - 蛇杖:醫學標幟
4 - 兩幅畫:要怎麼樣才是個好醫師
5 - 甘地的飲食:營養學
6 - 邏輯推理:第三把飛刀
7 - 鈔票中也有人文
8 - 羅丹:沉思者
9 - 史懷哲:敬畏生命
10 - 沙利竇邁:凱西醫師 ~ 勇氣
11 - 巴拿馬運河:傳染病防治
12 - 哥白尼及嘉舍醫師:工作與興趣
圖說目錄
代序:阿公的診所
1 - 巴斯德:雕像背後的故事
2 - 野口英世:沒有人是完美的
3 - 蛇杖:醫學標幟
4 - 兩幅畫:要怎麼樣才是個好醫師
5 - 甘地的飲食:營養學
6 - 邏輯推理:第三把飛刀
7 - 鈔票中也有人文
8 - 羅丹:沉思者
9 - 史懷哲:敬畏生命
10 - 沙利竇邁:凱西醫師 ~ 勇氣
11 - 巴拿馬運河:傳染病防治
12 - 哥白尼及嘉舍醫師:工作與興趣
圖說目錄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