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蔡仁厚新儒學論文精選集
滿額折

蔡仁厚新儒學論文精選集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904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儒學可大分為三期:其一為孔孟荀為主軸的先秦儒學;其二為宋明新儒學;其三即為今日所言之「當代新儒學」。其代表性人物有熊十力、梁漱溟、馬一浮、張君勱、馮友蘭、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以至當今之劉述先、蔡仁厚諸先生。
當代新儒家的教相或系統性有三個重點:其一是道德的理想主義;其二為特別強調生命實踐之學的重要與必要;再者則無論是道德的理想主義或是生命實踐之學,都是在仁心無限的基礎上展開。而其核心關懷乃是中國及其文化,在面對西方文化入侵與挑戰之時,如何一方面靈根自植,真實護持中國文化之價值,另一方面遍地開花,對文化、民主、科學等問題,予以全面性、整體性的批判、回應與建構。
隨著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與人物研究的開展,兩岸三地湧現出一批專家學者及其研究成果。本叢書收輯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學者共三十位。選取其中最精闢之作,以論文集形式出版。每冊書後附作者簡介,與該作者新儒學研究論著目錄。

作者簡介

蔡仁厚(1930-2019),原籍江西雩都。歷任大學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哲學會理事、常務監事、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顧問。退休後榮任東海大學榮譽教授。他自早年即從學於當代哲儒牟宗三先生,一以貫之,逾四十年。教學之外,又勤於著述,其著作出版者有二、三十種。專著如《孔孟荀哲學》、《孔門弟子志行考述》、《宋明理學北宋篇‧南宋篇》、《王陽明哲學》、《中國哲學史》等。而歷年來發表於期刊與國內外學術會議之論文,每三數年即輯為論集出版,如《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儒學的常與變》、《新儒家與新世紀》等。近年來又在兩家書院擔任特約講座,弘揚儒學,老而彌篤。
公元2017年9月,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特授予蔡仁厚「世界儒學研究傑出人物」奬,蔡氏以88高齡抱病親赴山東曲阜出席領受,並發表領獎感言,呼籲世界各地的儒者,不分畛域,共同一心,以開展儒學的新世紀,為人類社會奠立不拔之根基。

當代新儒學叢書序
子曰:必也正名乎!今逢《當代新儒學叢書》開始陸續出版之際,正可對「當代新儒學」一名之意義做一說明,並指出其中可能的發展與價值之所在。
儒學可大分為三期,其一為孔孟荀為主軸的先秦儒學,其核心關懷是周文疲弊的問題。其二為宋明新儒學,牟宗三先生認為其新有二義,其一是宋明理學之伊川朱子學,此為歧出轉向之新,其二是伊川朱子學之外者,其乃調適上遂之新。宋明儒學的核心關懷是回應佛老在文化與學術上之挑戰,並積極建構儒學自身的學問系統。今日所言之當代新儒學乃是屬於中國哲學史上第三期儒學,其代表性人物有熊十力、梁漱溟、張君勱、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人,其核心關懷乃是中國及其文化,在面對西方文化入侵與挑戰之時,如何一方面靈根自植,真實護持中國文化之價值,另一方面遍地開花,對文化、民主、科學等問題,予以全面性、整體性的批判、回應與建構。其實,這樣的關懷並非當代新儒家的專利,也是當代中國人的共同關懷,而當代新儒家之為當代新儒家,乃是對此問題有其特殊的角度與立場,此即是當代新儒學的特質所在,也可以說是當代新儒學的理論性與系統性所在。
儒釋道三教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而三教之為三教在其有各自的教相,也就有其特殊性與系統性,缺少系統性就無法成為一套特殊的立場與教相。當代新儒家的教相或系統性有三個重點:其一是道德的理想主義,理想主義可以有不同型態,而當代新儒家乃是以道德為首出的理想主義。道德的理想主義不但不排除任何客觀知識,反而是要吸收、消化客觀知識,以幫助其道德理想之實現,因此當然不是反智論。同時,道與德乃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存在,因此也沒有人有絕對的優位性去宰制他人,反而是尊重每個人對道德的體會與價值的實現,當代新儒家在此排除了良知的傲慢與文化的自大,而是重視對話、溝通與和諧。以道德的理想主義為基礎,當代新儒家特別強調生命實踐之學的重要與必要。道德的理想主義不只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的方向與內容,而此方向與內容也就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現,也就是一種生命的學問,一種生命實踐之學。如佛經所謂「說食不飽」,生命之學不只是知道聖賢之道,而更要成為聖賢,具體真實地善化、實現、圓滿我們的生命。因為生命之學的推動,道德的理想主義才在具體的實踐中彰顯天道性命之永恆與普遍。更進一步,則無論是道德的理想主義或是生命實踐之學,都是在仁心無限的基礎上展開。仁者親親仁民愛物,其心一方面自覺、自在、自由,一方面則以一切存在為其所關懷、參與、與轉化的對象與內容,此即所謂自由無限心。此自由無限心之圓滿境界,即是天人物我合一之學,此義分四層,天是指超越界,說明儒家並非只是侷限在人間世,而保有一定的超越性。此超越性也呈現為一種無限性與絕對性,滿足儒家的宗教性。地則說明人與存在之關係,所謂「萬物皆備於我」、「大人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接著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本一與合一。本一就存在說,合一就價值說,其本一也。如果只是偏指自然環境,則人便是特指人文社會的存在,也就是文化的內容。孔子盛讚周文之郁郁乎文哉,其實也正是強調人文化成的價值與重要。人固然是活在自然環境之中,然而人也同時活在人文世界、意義世界之中,人是以其傳統文化為其前理解,進而與世界進行溝通與互動。而當代新儒家之重視道德,其實也就是重視文化,重視我們生命不可或缺也無可逃的前理解。這樣的態度並不是一種封閉的命定主義,而是指出歷史文化的必然影響,當我們如是說時,其實也說明我們對歷史文化已有充分的自覺與反省,這也就成為我們由繼承而創造,日新又新的動力與基礎所在。道德是自覺,而理想主義就表現為動力與目標,知行一也。知行無他,即是我之知、我之行,也就是人的主體性與主體自覺之問題。主體並非憑空而至,它乃是在歷史文化與生活世界中,逐步成長的存在。它具有歷程性、開放性與超越性,它是在我們的道德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價值內容的創造者與參與者,它具價值義與實踐義。所有的道德工夫修養,皆是依心而發,也就是主體性的自我實現的自覺表現。
孟子讚孔子為聖之時者,今由天地人我合一之學觀之,則當代新儒家除了繼承並發揚傳統文化之價值之外,尤其重視時代的感受與回應。21世紀的人類文明與宗教問題,這是天;人與環境、自然之關係,這是地;人與社會、家庭之關係,這是人;人與自己的心靈、身心之關係,這是我。我想,面對21世紀當代新儒家並未缺席,反而更積極地參與世界的改造與進化。以中華文化、孔孟思想、宋明理學、當代新儒家為前理解,以獨特的思想提供給人類社會,這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我們的價值與喜悅。
《當代新儒學叢書》得以出版,要感謝學生書局陳仕華教授的倡議,郭齊勇教授的支持,學生書局編輯部團隊的努力,以及所有學者的共襄盛舉。叢書的出版一方面是總結成果之豐碩,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我們了解儒學之前理解,從而將迎來更令人讚歎的學術文化迴響,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且讓我們以豪傑之士自許,雖無文王,而儒學猶興。
高柏園
序於淡江大學中文系
2019年8月1日

 

目次

當代新儒學叢書序 郭齊勇 I
當代新儒學叢書序 高柏園 III
返本開新
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開新 1
「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之重大價值 13
精神方向
新儒家的精神方向 19
儒家精神與道德宗教 31
宗教會通
關於「儒家人文教」與「儒學在地化」 45
宗教對話的基礎與宗教會通的限度 51
人文教化
當代新儒家的人文關懷 59
儒家經教與人文教化 69
書院今昔
「鵝湖人文書院」開幕講詞 77
白鹿洞書院與中南學術之旅 85
儒學省察
孔子智慧與二十一世紀 99
牟宗三先生鑄造學術新詞之意涵述解 113
從儒家「以禮為體,以法為用」說到「儒家之禮與憲政」 129
哲儒學思
牟宗三先生對「中國哲學史」的通解與表述 137
牟宗三先生解讀「宋明理學」的重大貢獻 149
牟宗三先生對西方哲學的消化與創新 163
牟宗三先生對儒家道統之開擴──為牟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而作 175
名賢風範
群經言治之九義──讀《讀經示要》隨感錄 183
唐君毅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191
當代學術界的大豪傑:徐復觀先生 203
新儒論衡
從繼往開來看當代新儒家的學術功績 209
當代儒家的學術貢獻及其文化功能之省察 225
當代新儒學的回顧與前瞻 241
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與前瞻 259
新儒家與新世紀 281
半世紀「自我進益」之回思 291
附 錄
一、蔡仁厚簡介 321
二、蔡仁厚新儒學研究論著目錄 322
後 記 327

 

書摘/試閱

當代新儒學叢書序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是從中國文化自身的大傳統中生長出來的、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的挑戰應運而生的、20世紀中國最具有根源性的思想文化的流派,是在現代中國反思與批判片面的現代性(包括全盤西化或俄化)的思想流派,也是在現代中國積極吸納西學、與西學對話,又重建傳統並與傳統對話的最有建設性與前瞻性的思想流派。這一思潮是非官方、非主流的,其代表人物都是在野的公共知識分子,故深具批判性與反思性,又是專家、學者兼教師,在哲學、史學與教育界等領域有著卓爾不群的建樹。這一思潮發揚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既有終極性的信念信仰,又不與自然或科學相對立,堅持社會文化理想與具體理性,揚棄工具理性,開啟了21世紀中國重釋、重建傳統與批判現代性弊症的文化走向,又延續至今,在中國思想文化界繼續發揮著積極健康的作用。在西化思潮席捲全球、包舉宇內的時代,國人把儒學棄之如蔽屣,洋人視儒學為博物館、圖書館,當此情勢下,有現當代新儒家興焉。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正視儒學為活的生命,真正能繼承、解讀、弘揚儒學的真精神,創造性地轉化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資源在內的傳統文化,把中華文明的精華貢獻給全人類,積極參與世界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其功甚偉!所以,這一學派雖然很小,影響力有限,在臺灣也是寂寞的,但因思想深刻,不隨波逐流,值得人們珍視。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形成於1915-1927年發生的東西文化問題論戰與1923至1924年發生的「科學與人生觀」論戰期間。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張君勱、熊十力、馬一浮等。以上也可以視為本思潮發展的第一階段。以後的三個階段,時空轉移,頗有意思。第二階段發生在抗戰時期與勝利之後的中國大陸,第三階段發生在1950至1970年代的臺灣與香港地區,第四階段發生在1970至1990年代的海外(主要是美國),改革開放後又由一些華人學者帶回中國大陸。第一階段可以簡稱為五四以後的新儒學(家),第二階段可以簡稱為抗戰時期的新儒學(家),第三階段可以簡稱為港臺新儒學(家),第四階段可以簡稱為海外新儒學(家),改革開放後返輸中國大陸。其代表人物包括三代四群十六人:第一代第一群: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張君勱;第一代第二群:馮友蘭、賀麟、錢穆、方東美;第二代第三群: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第三代第四群:余英時、杜維明、劉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此外,現代新儒家陣營中,還應包括如下人物:陳榮捷、陳大齊、謝幼偉、張其昀、胡秋原等。
隨著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與人物研究的開展,兩岸三地湧現出一批專家學者及其研究成果。
2015年,友人、學者高柏園教授與我商量在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當代新儒學叢書事,他提出了本叢書的構想、計畫及兩岸三地的作者人選。祈望本叢書的出版,能更進一步闡明現當代新儒家學說,以利儒家思想之傳播,為民族復興盡綿薄之力。
本叢書名為:當代新儒學叢書。叢書主編是高柏園教授與在下。擬收輯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學者共30位。每本字數:25-30萬字。叢書各冊為論文集形式,各篇論文多寡長短不限,也不論其是否曾經發表出版。每冊書後附作者簡介,與該作者新儒學研究論著目錄。
本叢書各冊擬於2020年及以後陸續出版,衷心感謝各位作者及學生書局各位同仁的辛勤付出,懇望得到學術界、讀書界的朋友們的指教!
是為序。
郭齊勇
2019年夏天於山東嘉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