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公民素養課:線上交友、色情陷阱、保護個資,從孩子到大人必備的網民生活須知
商品資訊
系列名:藍光
ISBN13:9789865401368
替代書名:Raising Humans in a Digital World: Helping Kids Build a Healthy Relationship with Technology
出版社:橡實文化
作者:黛安娜‧格雷伯
譯者:劉凡恩
出版日:2020/09/07
裝訂/頁數:平裝/364頁
規格:23cm*17cm*2.2cm (高/寬/厚)
重量:601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網路世界,有哪些潛在的危險和機會?
現代人最好從小就知道的數位求生技能
★台灣第一本「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翻譯專書
★全美四十州都在教的網路公民課
★作者逾十年在教育現場第一手經驗
★訪談超過四十位專家的智慧結晶
曬孩子照片曬過頭,父母知道這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數位名聲」嗎?
過度使用「社群媒體」,會導致孩子更憂鬱嗎?
當孩子被「網路霸凌」,大人該提供哪些建議?
「免費」有其代價!下載App如何保護隱私與個資?
智慧型手機的發明,改寫了人類的童年!這世紀充滿各種數位裝置與發明──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貼圖、聊天等等。網路世界迷人又複雜,連成人都難以抗拒,遑論同儕壓力下的孩子們;然而,大部分的父母師長,卻苦於不知如何拿捏扮演守門人的角色。
色情簡訊、網路霸凌、情色報復、網路掠食者??種種潛藏的危機,讓父母想從孩子手裡直接拿走平板或手機,希望能逃避可能的風險。但事實是,我們已經不可能禁絕使用,甚至退回到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
本書作者專攻「數位素養」教育已逾十年,書中以學術研究與實際體驗為根據的實用建議、討論主題與趣味活動,解決了當今父母與老師的擔憂──如何指導孩子,擁有安全且正確的網路使用認知,既能享受數位生活帶來的便利,又能保障網路安全的各個面向。
透過本書,也希望能提供正走在時代前端,於各級學校傳授「數位素養」課程的教師們,一個實用可行的資源,一起為教出數位時代下正直快樂的新人類而努力。
【數位公民必修的七種能力】
◎線上社交
孩子是否具備足夠的情緒穩定度,能夠明智地使用連線裝置?是否有能力區分線上社交和線下真實社交的不同?
◎網路名聲
愈來愈多的大學及公司會從網路足跡來了解應徵者。孩子可知道,他們所有的發文或分享、甚至別人張貼有關他們的一切,都會影響到個人的網路聲譽?
◎自制力
孩子在使用連線裝置上,有辦法適可而止嗎?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定力,能適度脫離虛擬的世界,回到「真實」的生活中?
◎色情陷阱
孩子懂得如何避開網路霸凌、色情簡訊、情色報復、性勒索等網路危險嗎?萬一不幸碰上,他們知道該怎麼辦嗎?
◎保護個資
孩子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隱私嗎?尤其在下載各式app,以及與朋友分享個人生活訊息時,透露個人資訊到怎樣的程度算是過度揭露了??
◎辨識假訊息
孩子懂得判斷網路資訊的虛實嗎?是否能辨識訊息的正確性、權威性、普及度與偏頗度?否則就容易被有心人士帶風向的「假新聞」所誤導。?
◎數位意見領袖
孩子是否有能力擔當數位領袖?網路世界太需要能站出來對抗霸凌、創造鼓舞內容、製作感人影片、分享勵志故事,讓世界更好的未來意見領袖了。
【專業推薦】
連育仁╱中原大學助理教授、遠距互動教學專家
陳逸玲╱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
戴季全╱流線傳媒創辦人暨社長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讚譽】
「隨著3C及網路的普及,許多孩子很早即進入網路的世界,如果我們從小就告訴孩子過馬路很危險,所以我們大人得要牽著孩子過馬路,那網路呢?網路難道比馬路還安全嗎?我認為現在的孩子雖然是數位原住民,然而並非每人都具備足夠的『數位公民素養』來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誘惑及陷阱。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智慧型手機改寫了童年』,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同時卻也扯遠了彼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也是如此,透過這本《數位公民素養課》能幫助我們陪伴孩子一同面對網路的瞬息萬變。」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
「假如你想找實用積極的建議,為自己跟小孩的數位生活指點迷津,可不用再找了。這本書直指網路世界的風險及潛藏危機,也讓我們見識其中蘊含的巨大報酬。」
──史蒂芬?波肯(Stephen Balkam),家庭線上安全學院創辦人暨執行長
「《數位公民素養課》不僅來的即時,更是所有爸媽、祖父母、師長必讀之書。黛安娜?格雷伯的教育課程(實際且經過驗證) 讓你功力大增,許多精彩故事讓你讀來不能釋手。書寫精闢──讓你的網路實力直追下一代。」
──蘇?薛芙(Sue Scheff),家長資源專家創辦人
「讀格雷伯的《數位公民素養課》,我覺得真是好精彩,好有道理,好重要。格雷伯除了取材自身體驗,更也彙整諸多數位意見領袖之見,透過生動的故事風格,提供無比珍貴的實用建議。在這數位時代養育子女的家長們,此書不可不讀。」
──艾倫?凱茲曼(Alan katzman),社會保證人創辦人暨執行長
「每個父母都有責任教養出負責的數位人類。科技有如蠻荒之境,格雷伯不僅讓父母看到如何在這日新月異的數位世界建立負責安全的關係,更讓他們順利探索保障孩子網路安全的各個面向。」
──羅絲?埃莉絲(Ross Ellis),打擊霸凌創辦人暨執行長
「這本精彩好書讓你知道如何在數位時代教出健全的孩子。當中許多故事凸顯出現在小孩的細密心思及他們對探索網路世界的渴望,而非一味被擔憂的大人警告要保持距離。此書鋪陳仔細,立論嚴謹,家長可學到如何與孩子展開那些重要對談。」
──潘蜜拉?羅特里吉(Pamela Rutledge),菲爾丁研究生學院媒體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暨教員
現代人最好從小就知道的數位求生技能
★台灣第一本「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翻譯專書
★全美四十州都在教的網路公民課
★作者逾十年在教育現場第一手經驗
★訪談超過四十位專家的智慧結晶
曬孩子照片曬過頭,父母知道這會影響孩子日後的「數位名聲」嗎?
過度使用「社群媒體」,會導致孩子更憂鬱嗎?
當孩子被「網路霸凌」,大人該提供哪些建議?
「免費」有其代價!下載App如何保護隱私與個資?
智慧型手機的發明,改寫了人類的童年!這世紀充滿各種數位裝置與發明──Instagram、Facebook、YouTube、TikTok、貼圖、聊天等等。網路世界迷人又複雜,連成人都難以抗拒,遑論同儕壓力下的孩子們;然而,大部分的父母師長,卻苦於不知如何拿捏扮演守門人的角色。
色情簡訊、網路霸凌、情色報復、網路掠食者??種種潛藏的危機,讓父母想從孩子手裡直接拿走平板或手機,希望能逃避可能的風險。但事實是,我們已經不可能禁絕使用,甚至退回到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
本書作者專攻「數位素養」教育已逾十年,書中以學術研究與實際體驗為根據的實用建議、討論主題與趣味活動,解決了當今父母與老師的擔憂──如何指導孩子,擁有安全且正確的網路使用認知,既能享受數位生活帶來的便利,又能保障網路安全的各個面向。
透過本書,也希望能提供正走在時代前端,於各級學校傳授「數位素養」課程的教師們,一個實用可行的資源,一起為教出數位時代下正直快樂的新人類而努力。
【數位公民必修的七種能力】
◎線上社交
孩子是否具備足夠的情緒穩定度,能夠明智地使用連線裝置?是否有能力區分線上社交和線下真實社交的不同?
◎網路名聲
愈來愈多的大學及公司會從網路足跡來了解應徵者。孩子可知道,他們所有的發文或分享、甚至別人張貼有關他們的一切,都會影響到個人的網路聲譽?
◎自制力
孩子在使用連線裝置上,有辦法適可而止嗎?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定力,能適度脫離虛擬的世界,回到「真實」的生活中?
◎色情陷阱
孩子懂得如何避開網路霸凌、色情簡訊、情色報復、性勒索等網路危險嗎?萬一不幸碰上,他們知道該怎麼辦嗎?
◎保護個資
孩子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隱私嗎?尤其在下載各式app,以及與朋友分享個人生活訊息時,透露個人資訊到怎樣的程度算是過度揭露了??
◎辨識假訊息
孩子懂得判斷網路資訊的虛實嗎?是否能辨識訊息的正確性、權威性、普及度與偏頗度?否則就容易被有心人士帶風向的「假新聞」所誤導。?
◎數位意見領袖
孩子是否有能力擔當數位領袖?網路世界太需要能站出來對抗霸凌、創造鼓舞內容、製作感人影片、分享勵志故事,讓世界更好的未來意見領袖了。
【專業推薦】
連育仁╱中原大學助理教授、遠距互動教學專家
陳逸玲╱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
戴季全╱流線傳媒創辦人暨社長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讚譽】
「隨著3C及網路的普及,許多孩子很早即進入網路的世界,如果我們從小就告訴孩子過馬路很危險,所以我們大人得要牽著孩子過馬路,那網路呢?網路難道比馬路還安全嗎?我認為現在的孩子雖然是數位原住民,然而並非每人都具備足夠的『數位公民素養』來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誘惑及陷阱。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智慧型手機改寫了童年』,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同時卻也扯遠了彼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也是如此,透過這本《數位公民素養課》能幫助我們陪伴孩子一同面對網路的瞬息萬變。」
──葉俊宏,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教師
「假如你想找實用積極的建議,為自己跟小孩的數位生活指點迷津,可不用再找了。這本書直指網路世界的風險及潛藏危機,也讓我們見識其中蘊含的巨大報酬。」
──史蒂芬?波肯(Stephen Balkam),家庭線上安全學院創辦人暨執行長
「《數位公民素養課》不僅來的即時,更是所有爸媽、祖父母、師長必讀之書。黛安娜?格雷伯的教育課程(實際且經過驗證) 讓你功力大增,許多精彩故事讓你讀來不能釋手。書寫精闢──讓你的網路實力直追下一代。」
──蘇?薛芙(Sue Scheff),家長資源專家創辦人
「讀格雷伯的《數位公民素養課》,我覺得真是好精彩,好有道理,好重要。格雷伯除了取材自身體驗,更也彙整諸多數位意見領袖之見,透過生動的故事風格,提供無比珍貴的實用建議。在這數位時代養育子女的家長們,此書不可不讀。」
──艾倫?凱茲曼(Alan katzman),社會保證人創辦人暨執行長
「每個父母都有責任教養出負責的數位人類。科技有如蠻荒之境,格雷伯不僅讓父母看到如何在這日新月異的數位世界建立負責安全的關係,更讓他們順利探索保障孩子網路安全的各個面向。」
──羅絲?埃莉絲(Ross Ellis),打擊霸凌創辦人暨執行長
「這本精彩好書讓你知道如何在數位時代教出健全的孩子。當中許多故事凸顯出現在小孩的細密心思及他們對探索網路世界的渴望,而非一味被擔憂的大人警告要保持距離。此書鋪陳仔細,立論嚴謹,家長可學到如何與孩子展開那些重要對談。」
──潘蜜拉?羅特里吉(Pamela Rutledge),菲爾丁研究生學院媒體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暨教員
作者簡介
黛安娜・格雷伯(Diana Graber)
美國媒體素養學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媒體素養教師獎」得主,加州菲爾丁研究生學院「媒體心理學與社會變遷」碩士;長期投入推廣線上安全及數位素養的組織,並為「網路智慧」(Cyberwise)共同創辦人、「網路公民」(Cyber Civics)創辦人;其創立的「中學生數位公民意識與素養課程」,在全美超過四十州,以及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地的學校廣為實施應用。著有《數位公民素養課》一書,目前與家人定居在南加州。
劉凡恩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MBA,曾任職市場行銷研究顧問公司。譯作包括:《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航向成功企業的55種商業模式》、《無體行銷》、《死亡手術室》、《六頂思考帽》、《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等數十本。
美國媒體素養學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媒體素養教師獎」得主,加州菲爾丁研究生學院「媒體心理學與社會變遷」碩士;長期投入推廣線上安全及數位素養的組織,並為「網路智慧」(Cyberwise)共同創辦人、「網路公民」(Cyber Civics)創辦人;其創立的「中學生數位公民意識與素養課程」,在全美超過四十州,以及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地的學校廣為實施應用。著有《數位公民素養課》一書,目前與家人定居在南加州。
劉凡恩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MBA,曾任職市場行銷研究顧問公司。譯作包括:《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航向成功企業的55種商業模式》、《無體行銷》、《死亡手術室》、《六頂思考帽》、《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等數十本。
序
你希望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出過二十四本親子教養書籍,曾與六大洲上百萬名父母對談,我看到幾乎所有爸媽想要的都一樣:希望孩子成為善良仁慈的人。
然而值此「螢幕遠勝彼此面對、數位取代真實連結」之時,這個目標頗有難度。可喜的是,要在這數位時代成功教養孩子的祕訣,此刻就在你的手裡。
你也許可找到其他相關書籍,而這本獨到之處是在它的作者。於公於私我都熟識黛安娜我們出席美國東西兩岸各個會議,分享種種故事,彼此經常探問:「孩子最需要什麼?」我可以保證,她絕對是答覆這項重要教養課題的可靠權威,而且簡單明瞭,一針見血。理由如下:
黛安娜對此議題瞭如指掌。投身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教育近十年(現在很難見到這種長度),書中涵蓋的一切,她都一一試過,而且是用在最棒的試驗對象--真正的孩子們身上。
•多年來透過她的兩個數位素養網站(Cyberwise和Cyber Civics),她與數十萬名家長、小孩進行交流,提供資源。
•她投身演講,奔走全美各地面對眾多社群,傾聽各方心聲。
•她持續用功,在嶄新即時的領域「媒體心理與社會變遷」(media psychology and social change)拿到第一屆碩士學位。
•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同樣身為人母,極度關切孩子。
媒體也認識黛安娜。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今天》(TODAY Show)節目團隊,曾拉到位於南加州的旅程學校(Journey School)拜訪她的班級,製播她與學生進行書中談及的某些活動。
我很喜歡她把拉拔孩子比喻為蓋房子,強調要先打下穩固的地基,就是同理心這類社交技巧。她呈上你所需要的工具--還有建築藍圖。此書包含許多珍貴方法與簡易活動,還有訪談四十多位專家得出的洞見與智慧。
我有什麼建議?詳讀本書,時時翻閱,甚至分享給其他家長。最重要的是,加以活用。請記住,你的孩子不需要最流行的應用程式或新玩意,他們需要你!你的時間與關懷,搭配你將在此書學到的種種,就是在此數位時代養育小孩的祕訣。
--蜜雪兒.玻芭(Michele Borba)博士
享譽國際之教育家、演說家
寫於棕櫚泉,二O一八年八月六日
出過二十四本親子教養書籍,曾與六大洲上百萬名父母對談,我看到幾乎所有爸媽想要的都一樣:希望孩子成為善良仁慈的人。
然而值此「螢幕遠勝彼此面對、數位取代真實連結」之時,這個目標頗有難度。可喜的是,要在這數位時代成功教養孩子的祕訣,此刻就在你的手裡。
你也許可找到其他相關書籍,而這本獨到之處是在它的作者。於公於私我都熟識黛安娜我們出席美國東西兩岸各個會議,分享種種故事,彼此經常探問:「孩子最需要什麼?」我可以保證,她絕對是答覆這項重要教養課題的可靠權威,而且簡單明瞭,一針見血。理由如下:
黛安娜對此議題瞭如指掌。投身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教育近十年(現在很難見到這種長度),書中涵蓋的一切,她都一一試過,而且是用在最棒的試驗對象--真正的孩子們身上。
•多年來透過她的兩個數位素養網站(Cyberwise和Cyber Civics),她與數十萬名家長、小孩進行交流,提供資源。
•她投身演講,奔走全美各地面對眾多社群,傾聽各方心聲。
•她持續用功,在嶄新即時的領域「媒體心理與社會變遷」(media psychology and social change)拿到第一屆碩士學位。
•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同樣身為人母,極度關切孩子。
媒體也認識黛安娜。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今天》(TODAY Show)節目團隊,曾拉到位於南加州的旅程學校(Journey School)拜訪她的班級,製播她與學生進行書中談及的某些活動。
我很喜歡她把拉拔孩子比喻為蓋房子,強調要先打下穩固的地基,就是同理心這類社交技巧。她呈上你所需要的工具--還有建築藍圖。此書包含許多珍貴方法與簡易活動,還有訪談四十多位專家得出的洞見與智慧。
我有什麼建議?詳讀本書,時時翻閱,甚至分享給其他家長。最重要的是,加以活用。請記住,你的孩子不需要最流行的應用程式或新玩意,他們需要你!你的時間與關懷,搭配你將在此書學到的種種,就是在此數位時代養育小孩的祕訣。
--蜜雪兒.玻芭(Michele Borba)博士
享譽國際之教育家、演說家
寫於棕櫚泉,二O一八年八月六日
目次
【推薦序】你希望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蜜雪兒・玻芭(Michele Borba)博士
【前言】孩子身處的數位環境
第一部 打好基礎
第一章 學齡前的數位教養
第二章 線下技能與線上禮節
第二部 健全發展
第三章 建構並愛惜數位名聲
第四章 如何分配螢幕時間
第五章 網路交友與實際社交
第六章 個人隱私與個資保密
第三部 善用影響力
第七章 假新聞與獨立思考
第八章 成為數位領袖
後記
分章註釋
【前言】孩子身處的數位環境
第一部 打好基礎
第一章 學齡前的數位教養
第二章 線下技能與線上禮節
第二部 健全發展
第三章 建構並愛惜數位名聲
第四章 如何分配螢幕時間
第五章 網路交友與實際社交
第六章 個人隱私與個資保密
第三部 善用影響力
第七章 假新聞與獨立思考
第八章 成為數位領袖
後記
分章註釋
書摘/試閱
數位世代的公民課
探討公民意識的這門學問,來到今天有著全然不同的意義。這個時代,我們既是自己城市國家的公民,也是網路世界的公民。創設公民大學(Citizen University)兼阿斯彭研究院(Aspen Institute)「公民與美國認同計畫」(Citizenship and American dentity Program)執行長的劉柏川,曾在一場引人入勝的TED Talk中如此形容公民學:「學會在一自治群體中,成為利他且能幫忙解決問題之貢獻者的一門藝術。」
我很喜歡這個定義,也想不出有比網路社群更為「自治」的團體。你想得出嗎? 就以青少年互通有無、流連忘返的社群媒體--如:Sanpchat、Instagram、YouTube--來說,它們大多缺乏家長、網路警察、警衛或任何法條的監管,確保用戶守規矩或保障安全。在這些地方,孩子只能靠自己摸索嘗試成為好公民。
劉柏川進一步闡釋公民學,這次他引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父親老比爾.蓋茲(Bill Gates Sr.)所說的話。老蓋茲說,公民學就是「積極生活,如此而已」 。這番形容深得我心,尤其劉柏川認為那所指涉的包含:
•各種價值的基礎。
•對各種讓世界運作的體系的理解。
•讓你得以追求各項目標的整套技能,且鼓舞其他人加入追求行列。
我就是希望透過網路公民課做到這三件事情。帶著孩子進行一系列圍繞科技的討論與活動,我想假以時日,我們能實現這些目標。這樣建立「數位素養」--恐怕是孩子目前最需要的重要技能,你看他們花多少時間在科技上面--的全方位途徑,能達到很重要的一個終點:讓孩子擁有超能力,得以安全地悠遊線上與線下。
數位素養談的不只是科技上的知識,它包含各項道德、社會、省思的課題;無論在工作或學習、休閒或日常,都有牽涉 。
實驗奏效!
旅程學校進行幾年網路公民課程後,當初我跟佛特斯提出的保證實現了,讓我鬆了口氣。他跟我說他幾乎沒再碰過什麼科技引發的問題,「那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幾乎絕無僅有。」更棒的是,這學校的學生在標準化的測驗成績不斷進步,並未如當初很多人警告的,犧牲正常學科的寶貴時間會導致退步。採訪過佛特斯,《學區管理雜誌》(District Administration Magazine)於二O一五年登出的一文指出:「實施網路公民課後頭兩年,本校學業成績指數從七六六提升至八七八--創下本校最高紀錄。」文章另外補充,「自二O一一年起,校內僅傳出三起不良數位行徑或網路霸凌,近兩年完全沒有。」
「如果沒給孩子這樣的教育,絕對是個賭博。」佛特斯說。
每個孩子都需要
教導孩子成為安全、謹慎、道德的科技使用者,不必然--也不可以--只在教室裡進行,這也是會有此書的原因。家長與照顧者,跟孩子在家進行也能達到同樣目的。那有點像在蓋房子,你得先打下堅實地基,再幫孩子建起能讓他們安身立命的架構,他們即可享受與更大社群互動的好處。
你會看到這本書就是如此安排的:
•第一部:打造好基礎。孩子的房屋必須建築在一個可靠的地基,第一篇就教你如何著手。你在孩子還小時教會他們的技能,在他們長大時會看到很棒的成果。
•第二部:健全發展。下一步是教孩子打造一堅固的本體,涵蓋四根強壯的柱子,能為他們擋住任何強風。你們一起付出多少努力,就得到多安全的房子。
•第三部:善用影響力。好玩的來了。有了扎實的地基與可靠的架構,第三篇會教你怎麼協助孩子與網路上全新的社群與機會連結--懷著審慎及自信。讓他們能善用數位科技學習、鼓舞、受鼓舞,並與世界分享他們獨有的天賦,就是最終目的。
為了幫你完成這項打造計畫,此書且附有親子可一起進行的活動,名為「網路公民時間」,能幫孩子與家人共創一個安全、快樂而健康的科技關係。
從哪起步呢? 從頭,像我一樣。
網路公民時間
每年秋天,我迎來一群急著投入網路公民課程的小六生。畢竟他們知道,這堂課將探討那已花了他們好多心思與時間的東西:科技。每次一開始,我總要問同樣一個問題:說到「科技」,你會想到什麼? 學生爭先恐後提出他們喜愛的各項科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玩遊樂器、電腦、筆電、智慧手錶等。幾乎沒人提及電腦以前的任何科技。
新科技其實與人類同齡,許多都為當時的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及焦慮。拿鉛筆來說,這項書寫工具發明時,很多人擔心它將終結口述史。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警告說,它會「導致學習者的靈魂健忘,因他們不再運用記憶力。」
幾世紀後另一個新科技--印刷機,也帶來類似的恐慌。忽然間,龐大的資訊能快速便宜地普及,有人難以接受。為人景仰的瑞士科學家康拉德.格斯納(Conrad Gessner)甚至擔心,這股資訊潮將對心靈造成「困惑與傷害」。
感謝天,最終人類接受了這兩者,儘管當初這兩項發明都曾引發擔憂、抗拒與恐懼。學生們聽到這些故事,馬上聯想到今天的科技。他們說,他們的爸媽對智慧型手機也頗多顧慮。
幫孩子了解科技造成的社會影響,是個重要的起點。《數位社群,數位公民》(Digital Community,Digital Citizen)是我很推薦家長看的書,作者傑森.歐樂(Jason Ohler)為阿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Alaska)教育科技暨虛擬學習的榮譽退休教授,也是菲爾丁研究
生院媒體心理學博士班教授,他主張要敦促學生成為他口中的「科技偵探」(參見下面活動)。歐樂就讀多倫多大學時,師從知名的媒體理論專家馬歇爾.麥克魯漢,「媒介即訊息」這句名言即由麥克魯漢率先提出。歐樂記得麥克魯漢說到,歷史上出現的每項科技,是如何地把人們拉近又扯遠。拉近,讓那些新工具非常迷人(想想電話,使人們終於能與遠方親友交談);扯遠,也許是我們所擔憂的後遺症,或是一開始沒料到的(電話也取代了面對面的溝通)。我記得我的父母就不高興電話減少了家人的連結。當我們兄弟姊妹有人因為跟朋友打電話而沒好好吃飯或耽誤家事,他們會發脾氣。就像當今父母,他們覺得科技使孩子沒做該做的事情。
我採用歐樂的活動數百次,對象包括大人小孩。小孩樂在其中,而那教育意含對成人也意義深遠--特別是對那些非常排斥科技的人。不管你是否如此,請花一點時間跟你的孩子進行以下活動。
扮演科技偵探
你跟孩子可以透過以下步驟,探究科技在史上造成的影響:
一、舉出三種歷來曾有過的新科技或「工具」--鉛筆、弓箭、微波爐、收音機、電話、汽車,或其他任何科技。
二、你們一同思考,這每項工具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或更糟。進一步說,你們討論每樣工具如何拉近人們,又如何扯遠彼此。舉個例子,當我要學生做此活動時(以弓箭為「工具」),他們提出這樣的答案:弓箭拉近人們,因為從此打獵變得容易,大家更能一起烹調吃喝(有個學生說,當邱比特射出一箭,就造成愛的連結!)而另一方面,弓箭拉大了距離,因為從此能夠單獨狩獵,無須再成群結隊捕殺大型動物。此外,若以弓箭作為武器,造成的鴻溝更加巨大。
三、最後討論今天的科技--具體說,智慧型手機--是如何拉近及扯遠了使用者。坦誠討論這項新工具的優與劣。
手機問世前的生活?
這個問題似乎愚蠢,但大多數的孩子並不記得沒有手機或上網產品的世界,而你記得。所以請鼓勵他們拿出「科技偵探」的本領,調查你如何在欠缺目前看來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下活存。
我跟學生進行這項活動時,他們超愛分享自己當偵探的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爸媽曾得在口袋放零錢好使用公共電話,或放學後跟朋友在真實生活中一道玩樂--而不需借助社群媒體。有的學生把爸媽從某個抽屜找出來的摺疊手機甚至黑金剛手機帶來班上;全班同學看到這些古物時的興奮模樣,讓你以為他們是從校園挖出一具恐龍殘骸。
讓孩子訪問家中長輩
一、讓孩子訪問你(或爺爺奶奶、較有年紀的親戚),以探索你在手機問世前的生活樣貌。確保有包含這些問題:
•沒有手機你怎麼生活?
•你曾有過早期的手機嗎? 如果有,它長什麼樣?
•你覺得,有手機之後,生活變好還是壞?
二、告訴孩子你這輩子碰過的一切數位發明,以及對你的生活造成的正反影響。
認識公民守則
現在每個孩子都會用科技與人以各式手法連結,成為你也許知道或不知道的網路社群的一位「公民」。在線下世界要當良好的成員很容易--實體世界有條例與法令,及時間釀造的種種常規--在網路則不然。很多網路社群沒有條例、法令及常規,即便有,孩子也常搞不懂(就說那藏在大多遊戲或社群媒體網站的「使用條款」中的年齡限制吧)。再者,誰會在乎你打破了網路規定?
所以你一定要讓小孩知道五個「公民守則」。告訴他們,好公民--線上線下皆然--要展現以下特質:
•誠實:要坦誠公正。好公民對己對人都要誠實。
•慈善:關心他人,敬重生命。惻隱之心使公民與世界產生情感連結。
•尊重:展現禮貌或體貼,對人如此,甚至對無生命的東西或想法也如此。好公民應尊重律法,敬重一切有機體。
•責任:有擔當,肯負責。公民應了解其行徑會對他人造成影響,或好或壞。
•勇氣:做對的事,即便那不受歡迎,有困難,甚至帶來危險。歷史上許多人--包括小馬丁.路德.金,蘇珊.安東尼(Susan B. Anthony,譯注:美國女權運動領袖),聖雄甘地都展現出偉大的勇氣。
很多孩子都沒想過,這些公民準則要用到網路;這很糟,因為那可以讓網路更安全祥和。就像足球沒有規則或裁判就一點也不好玩,沒有基本規矩、準則的網路世界,終究要讓每個人失望。
許多好孩子以為,他們在網路可以表現的跟在實際生活截然不同。舉例:假設我在你家問你九歲女兒幾歲,我應該會得到實情,那可能是因為你女兒知道她有誠實與尊重的責任。人在實際生活就是這樣表現;你跟其他成人會如此表率,大多孩子也明白應當如此。
再設想情況發生在網路。假設你的小孩想在Snapchat開個帳號,也許「他每個朋友」都有一個,所以他也想要。儘管Snapchat跟多數社群媒體一樣要求用戶至少要十三歲,小朋友卻只需要鍵入個假生日,好啦,馬上就有個帳號了。他們大多都沒多想自己漠視了第一條公民守則:誠實。假如每次有小朋友告訴我:「沒人會在乎你在網路謊報年紀。」我就能得到一角錢,我大概已可買下加勒比海一座小島。但我在乎,我這樣告訴他們。相信你也在乎。我不認為任何人會想把誠實(或同情、尊重、責任、勇氣)扔到窗外。
這個活動能幫你的孩子了解,如何成為一個跟實際生活一樣好的網路公民。這麼做:
一、跟孩子解說上述守則,告訴他們,那是現實生活好公民應有的表現,是文明經年累月建立起的準則。
二、跟孩子談他們在現實中所屬的各種社群:運動團隊、教室、城市、國家,甚至家庭。要他們告訴你,在任何一個群體他們會怎麼表現這些準則。務必要討論到,如果哪個群體不遵守這些準則,會出現什麼狀況。
三、跟孩子談起他們或你所屬的網路社群--例如:某社群媒體或遊戲群組。問他們,這些公民守則在這些群體可如何表現。記得要他們發表意見,萬一某社群不遵守這些準則,情況會如何。
我每年都會要學生用一句話或一張圖,來描述各個公民守則在他們所屬的真實群體中如
何展現。去年有個小六生布雷克.赫斯特,蹦蹦跳跳來到教室,向全班揮舞他寫的文章,急著要跟大家分享。他是這麼寫的:
老師要我報告我歸屬的社群怎麼展現公民意識,我決定以我們的班級舉例。希望你喜歡!
誠實:假如有兩張數學考卷沒寫名字,老師問你哪一張是你的。一張成績比較好,另一張不理想。後面那張是你的。你會說成績好的是你的嗎? 你應該會誠實地承認你是考不好的那張。這是誠實。
慈善:這可以是在他人需要時伸出援手。我們學校有時候會有「慈善校園」活動,大家會幫忙清掃,或寫信感謝師長。這算是慈善的小小表現。
尊重:尊重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一種價值。舉例來說,尊重就是不在上課時一直講話,或是不在他人背後說壞話。我想,假如世上所有人都懂得尊重他人,自己也會更好的。
責任:假設你上課遲到,因為你跑去打籃球,這是不負責任,對吧? 負責意謂你一聽到上課鐘響就會即時離開球場,馬上回到教室。
勇氣:也許你在學校看見有人衝著你朋友或某個不受歡迎的人而來,而你挺身而出,那就是勇氣。如果被欺負的是你,你不以牙還牙就是勇敢的表現。這是公民應有的最基本品質之一。
好,這就是我的公民報告,希望你覺得有所收穫,看得愉快。
探討公民意識的這門學問,來到今天有著全然不同的意義。這個時代,我們既是自己城市國家的公民,也是網路世界的公民。創設公民大學(Citizen University)兼阿斯彭研究院(Aspen Institute)「公民與美國認同計畫」(Citizenship and American dentity Program)執行長的劉柏川,曾在一場引人入勝的TED Talk中如此形容公民學:「學會在一自治群體中,成為利他且能幫忙解決問題之貢獻者的一門藝術。」
我很喜歡這個定義,也想不出有比網路社群更為「自治」的團體。你想得出嗎? 就以青少年互通有無、流連忘返的社群媒體--如:Sanpchat、Instagram、YouTube--來說,它們大多缺乏家長、網路警察、警衛或任何法條的監管,確保用戶守規矩或保障安全。在這些地方,孩子只能靠自己摸索嘗試成為好公民。
劉柏川進一步闡釋公民學,這次他引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父親老比爾.蓋茲(Bill Gates Sr.)所說的話。老蓋茲說,公民學就是「積極生活,如此而已」 。這番形容深得我心,尤其劉柏川認為那所指涉的包含:
•各種價值的基礎。
•對各種讓世界運作的體系的理解。
•讓你得以追求各項目標的整套技能,且鼓舞其他人加入追求行列。
我就是希望透過網路公民課做到這三件事情。帶著孩子進行一系列圍繞科技的討論與活動,我想假以時日,我們能實現這些目標。這樣建立「數位素養」--恐怕是孩子目前最需要的重要技能,你看他們花多少時間在科技上面--的全方位途徑,能達到很重要的一個終點:讓孩子擁有超能力,得以安全地悠遊線上與線下。
數位素養談的不只是科技上的知識,它包含各項道德、社會、省思的課題;無論在工作或學習、休閒或日常,都有牽涉 。
實驗奏效!
旅程學校進行幾年網路公民課程後,當初我跟佛特斯提出的保證實現了,讓我鬆了口氣。他跟我說他幾乎沒再碰過什麼科技引發的問題,「那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幾乎絕無僅有。」更棒的是,這學校的學生在標準化的測驗成績不斷進步,並未如當初很多人警告的,犧牲正常學科的寶貴時間會導致退步。採訪過佛特斯,《學區管理雜誌》(District Administration Magazine)於二O一五年登出的一文指出:「實施網路公民課後頭兩年,本校學業成績指數從七六六提升至八七八--創下本校最高紀錄。」文章另外補充,「自二O一一年起,校內僅傳出三起不良數位行徑或網路霸凌,近兩年完全沒有。」
「如果沒給孩子這樣的教育,絕對是個賭博。」佛特斯說。
每個孩子都需要
教導孩子成為安全、謹慎、道德的科技使用者,不必然--也不可以--只在教室裡進行,這也是會有此書的原因。家長與照顧者,跟孩子在家進行也能達到同樣目的。那有點像在蓋房子,你得先打下堅實地基,再幫孩子建起能讓他們安身立命的架構,他們即可享受與更大社群互動的好處。
你會看到這本書就是如此安排的:
•第一部:打造好基礎。孩子的房屋必須建築在一個可靠的地基,第一篇就教你如何著手。你在孩子還小時教會他們的技能,在他們長大時會看到很棒的成果。
•第二部:健全發展。下一步是教孩子打造一堅固的本體,涵蓋四根強壯的柱子,能為他們擋住任何強風。你們一起付出多少努力,就得到多安全的房子。
•第三部:善用影響力。好玩的來了。有了扎實的地基與可靠的架構,第三篇會教你怎麼協助孩子與網路上全新的社群與機會連結--懷著審慎及自信。讓他們能善用數位科技學習、鼓舞、受鼓舞,並與世界分享他們獨有的天賦,就是最終目的。
為了幫你完成這項打造計畫,此書且附有親子可一起進行的活動,名為「網路公民時間」,能幫孩子與家人共創一個安全、快樂而健康的科技關係。
從哪起步呢? 從頭,像我一樣。
網路公民時間
每年秋天,我迎來一群急著投入網路公民課程的小六生。畢竟他們知道,這堂課將探討那已花了他們好多心思與時間的東西:科技。每次一開始,我總要問同樣一個問題:說到「科技」,你會想到什麼? 學生爭先恐後提出他們喜愛的各項科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玩遊樂器、電腦、筆電、智慧手錶等。幾乎沒人提及電腦以前的任何科技。
新科技其實與人類同齡,許多都為當時的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及焦慮。拿鉛筆來說,這項書寫工具發明時,很多人擔心它將終結口述史。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警告說,它會「導致學習者的靈魂健忘,因他們不再運用記憶力。」
幾世紀後另一個新科技--印刷機,也帶來類似的恐慌。忽然間,龐大的資訊能快速便宜地普及,有人難以接受。為人景仰的瑞士科學家康拉德.格斯納(Conrad Gessner)甚至擔心,這股資訊潮將對心靈造成「困惑與傷害」。
感謝天,最終人類接受了這兩者,儘管當初這兩項發明都曾引發擔憂、抗拒與恐懼。學生們聽到這些故事,馬上聯想到今天的科技。他們說,他們的爸媽對智慧型手機也頗多顧慮。
幫孩子了解科技造成的社會影響,是個重要的起點。《數位社群,數位公民》(Digital Community,Digital Citizen)是我很推薦家長看的書,作者傑森.歐樂(Jason Ohler)為阿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Alaska)教育科技暨虛擬學習的榮譽退休教授,也是菲爾丁研究
生院媒體心理學博士班教授,他主張要敦促學生成為他口中的「科技偵探」(參見下面活動)。歐樂就讀多倫多大學時,師從知名的媒體理論專家馬歇爾.麥克魯漢,「媒介即訊息」這句名言即由麥克魯漢率先提出。歐樂記得麥克魯漢說到,歷史上出現的每項科技,是如何地把人們拉近又扯遠。拉近,讓那些新工具非常迷人(想想電話,使人們終於能與遠方親友交談);扯遠,也許是我們所擔憂的後遺症,或是一開始沒料到的(電話也取代了面對面的溝通)。我記得我的父母就不高興電話減少了家人的連結。當我們兄弟姊妹有人因為跟朋友打電話而沒好好吃飯或耽誤家事,他們會發脾氣。就像當今父母,他們覺得科技使孩子沒做該做的事情。
我採用歐樂的活動數百次,對象包括大人小孩。小孩樂在其中,而那教育意含對成人也意義深遠--特別是對那些非常排斥科技的人。不管你是否如此,請花一點時間跟你的孩子進行以下活動。
扮演科技偵探
你跟孩子可以透過以下步驟,探究科技在史上造成的影響:
一、舉出三種歷來曾有過的新科技或「工具」--鉛筆、弓箭、微波爐、收音機、電話、汽車,或其他任何科技。
二、你們一同思考,這每項工具如何讓社會變得更好或更糟。進一步說,你們討論每樣工具如何拉近人們,又如何扯遠彼此。舉個例子,當我要學生做此活動時(以弓箭為「工具」),他們提出這樣的答案:弓箭拉近人們,因為從此打獵變得容易,大家更能一起烹調吃喝(有個學生說,當邱比特射出一箭,就造成愛的連結!)而另一方面,弓箭拉大了距離,因為從此能夠單獨狩獵,無須再成群結隊捕殺大型動物。此外,若以弓箭作為武器,造成的鴻溝更加巨大。
三、最後討論今天的科技--具體說,智慧型手機--是如何拉近及扯遠了使用者。坦誠討論這項新工具的優與劣。
手機問世前的生活?
這個問題似乎愚蠢,但大多數的孩子並不記得沒有手機或上網產品的世界,而你記得。所以請鼓勵他們拿出「科技偵探」的本領,調查你如何在欠缺目前看來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下活存。
我跟學生進行這項活動時,他們超愛分享自己當偵探的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爸媽曾得在口袋放零錢好使用公共電話,或放學後跟朋友在真實生活中一道玩樂--而不需借助社群媒體。有的學生把爸媽從某個抽屜找出來的摺疊手機甚至黑金剛手機帶來班上;全班同學看到這些古物時的興奮模樣,讓你以為他們是從校園挖出一具恐龍殘骸。
讓孩子訪問家中長輩
一、讓孩子訪問你(或爺爺奶奶、較有年紀的親戚),以探索你在手機問世前的生活樣貌。確保有包含這些問題:
•沒有手機你怎麼生活?
•你曾有過早期的手機嗎? 如果有,它長什麼樣?
•你覺得,有手機之後,生活變好還是壞?
二、告訴孩子你這輩子碰過的一切數位發明,以及對你的生活造成的正反影響。
認識公民守則
現在每個孩子都會用科技與人以各式手法連結,成為你也許知道或不知道的網路社群的一位「公民」。在線下世界要當良好的成員很容易--實體世界有條例與法令,及時間釀造的種種常規--在網路則不然。很多網路社群沒有條例、法令及常規,即便有,孩子也常搞不懂(就說那藏在大多遊戲或社群媒體網站的「使用條款」中的年齡限制吧)。再者,誰會在乎你打破了網路規定?
所以你一定要讓小孩知道五個「公民守則」。告訴他們,好公民--線上線下皆然--要展現以下特質:
•誠實:要坦誠公正。好公民對己對人都要誠實。
•慈善:關心他人,敬重生命。惻隱之心使公民與世界產生情感連結。
•尊重:展現禮貌或體貼,對人如此,甚至對無生命的東西或想法也如此。好公民應尊重律法,敬重一切有機體。
•責任:有擔當,肯負責。公民應了解其行徑會對他人造成影響,或好或壞。
•勇氣:做對的事,即便那不受歡迎,有困難,甚至帶來危險。歷史上許多人--包括小馬丁.路德.金,蘇珊.安東尼(Susan B. Anthony,譯注:美國女權運動領袖),聖雄甘地都展現出偉大的勇氣。
很多孩子都沒想過,這些公民準則要用到網路;這很糟,因為那可以讓網路更安全祥和。就像足球沒有規則或裁判就一點也不好玩,沒有基本規矩、準則的網路世界,終究要讓每個人失望。
許多好孩子以為,他們在網路可以表現的跟在實際生活截然不同。舉例:假設我在你家問你九歲女兒幾歲,我應該會得到實情,那可能是因為你女兒知道她有誠實與尊重的責任。人在實際生活就是這樣表現;你跟其他成人會如此表率,大多孩子也明白應當如此。
再設想情況發生在網路。假設你的小孩想在Snapchat開個帳號,也許「他每個朋友」都有一個,所以他也想要。儘管Snapchat跟多數社群媒體一樣要求用戶至少要十三歲,小朋友卻只需要鍵入個假生日,好啦,馬上就有個帳號了。他們大多都沒多想自己漠視了第一條公民守則:誠實。假如每次有小朋友告訴我:「沒人會在乎你在網路謊報年紀。」我就能得到一角錢,我大概已可買下加勒比海一座小島。但我在乎,我這樣告訴他們。相信你也在乎。我不認為任何人會想把誠實(或同情、尊重、責任、勇氣)扔到窗外。
這個活動能幫你的孩子了解,如何成為一個跟實際生活一樣好的網路公民。這麼做:
一、跟孩子解說上述守則,告訴他們,那是現實生活好公民應有的表現,是文明經年累月建立起的準則。
二、跟孩子談他們在現實中所屬的各種社群:運動團隊、教室、城市、國家,甚至家庭。要他們告訴你,在任何一個群體他們會怎麼表現這些準則。務必要討論到,如果哪個群體不遵守這些準則,會出現什麼狀況。
三、跟孩子談起他們或你所屬的網路社群--例如:某社群媒體或遊戲群組。問他們,這些公民守則在這些群體可如何表現。記得要他們發表意見,萬一某社群不遵守這些準則,情況會如何。
我每年都會要學生用一句話或一張圖,來描述各個公民守則在他們所屬的真實群體中如
何展現。去年有個小六生布雷克.赫斯特,蹦蹦跳跳來到教室,向全班揮舞他寫的文章,急著要跟大家分享。他是這麼寫的:
老師要我報告我歸屬的社群怎麼展現公民意識,我決定以我們的班級舉例。希望你喜歡!
誠實:假如有兩張數學考卷沒寫名字,老師問你哪一張是你的。一張成績比較好,另一張不理想。後面那張是你的。你會說成績好的是你的嗎? 你應該會誠實地承認你是考不好的那張。這是誠實。
慈善:這可以是在他人需要時伸出援手。我們學校有時候會有「慈善校園」活動,大家會幫忙清掃,或寫信感謝師長。這算是慈善的小小表現。
尊重:尊重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一種價值。舉例來說,尊重就是不在上課時一直講話,或是不在他人背後說壞話。我想,假如世上所有人都懂得尊重他人,自己也會更好的。
責任:假設你上課遲到,因為你跑去打籃球,這是不負責任,對吧? 負責意謂你一聽到上課鐘響就會即時離開球場,馬上回到教室。
勇氣:也許你在學校看見有人衝著你朋友或某個不受歡迎的人而來,而你挺身而出,那就是勇氣。如果被欺負的是你,你不以牙還牙就是勇敢的表現。這是公民應有的最基本品質之一。
好,這就是我的公民報告,希望你覺得有所收穫,看得愉快。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