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滿額折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60 元
優惠價
90684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奉獻一生研究與陪伴敦煌,樊錦詩對敦煌的了解、鍾愛,無人能出其右
◎「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得主樊錦詩唯一自傳
◎了解、研究敦煌石窟藝術和敦煌學的珍貴資料
◎本書獨家收錄一批從未公開過的資料,詳細披露莫高窟「申遺」及「數字敦煌」背後的故事。

樊錦詩
1938年生,浙江杭州人。生於北京,長於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1963年畢業後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
曾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長期從事石窟保護與管理、石窟考古方面的研究。
2017年《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榮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稱號;2019年榮獲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

顧春芳
上海寶山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藝術學、戲劇戲曲學、戲劇美學、電影學。
主要學術著作有《呈現與闡釋》《意象生成》《戲劇學導論》《她的舞臺》《戲劇交響》,出版有詩集《四月的沉醉》。

作者簡介

敦煌莫高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歷經千年開窟,雕塑、壁畫一應俱全的人類藝術寶庫。敦煌最了不起和不可替代的,正是她本身就是上千年的形象佛教史,是一部繪畫史,一部雕塑史,一個繪畫博物館。在敦煌,每一個洞窟都是一個博物館。
本書獨家收錄一批從未公開過的資料,展現傳奇女性樊錦詩的志業與愛情、困境與堅守,深度解讀敦煌藝術崇高之美,全面呈現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業的篳路藍縷,詳細披露莫高窟「申遺」及「數字敦煌」背後的故事。

目次

目 錄
繁體中文版前言` i
自 序 iii

第一章 人生的不確定性
初見人世 003
路有凍死骨 007
一個嶄新的上海 009
差一點死於小兒麻痹症 012
我的興趣所在 015
居里夫人的影響 016
別無選擇 017

第二章 神聖的大學
在北大歷史學系抄文稿 021
兼容並包的學術風氣 022
群星燦爛的歷史學系 026
回憶蘇秉琦先生 030
宿白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036
北大的精神傳統和學術氛圍 044

第三章 敦煌是我的宿命
幻想在現實中蘇醒 051
在莫高窟的畢業實習 053
「李廣杏」,如此人間好杏 055
我被分配去了敦煌 057
蘇秉琦先生的一次召見 059
重回莫高窟 061

第四章 千年莫高窟
石窟藝術聖地 069
樂僔和尚與敦煌第一窟 073
苦難孕育的燦爛文明 075
張議潮與歸義軍 080
藝術和文化是國家氣象的反映 081
藏經洞文書的發現與流散 083
藏經洞文書的價值 089

第五章 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
敦煌學在海外 097
羅振玉、王國維與中國敦煌學的發軔 104
陳寅恪對中國敦煌學的貢獻 106
張大千和向達在敦煌 107
常書鴻先生與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 113
段文傑先生與敦煌研究院 118
季羨林先生與敦煌 122
潘重規、饒宗頤的敦煌情緣 125
為了敦煌學回歸中國 129
敦煌學的未來 132

第六章 風雨飄搖的日子
莫高窟人的宿命 137
父親的突然死亡帶來的傷痛 141
簡單相信,傻傻堅持 147
他們成了豬倌和羊倌 151
莫高窟沒有被破壞是個奇跡 157

第七章 敦煌的女兒
報告文學《敦煌的女兒》 165
從北大到敦煌 167
我其實想過離開敦煌 170
我不是好妻子、好母親 173
相識未名湖,相愛珞珈山,相守莫高窟 185
老彭與莫高窟北區考古 194
花甲之後拚盡全力 201
我的老彭走了 206

第八章 敦煌石窟藝術
綿延千年的形象佛教史 215
有最早紀年題記的洞窟博物館 221
說不盡的經變畫 226
榆林窟的稀世神品 232
永不停息的自由飛舞 241
最完美的彩塑 244
第158 窟:涅槃的境界 245
敦煌藝術與中原文化 251
臨摹需要達到無我之境 258

第九章 保護就是和時間賽跑
莫高窟保存面臨的風險 269
持之以恆的沙害治理 274
搶救和預防:保護工作的「二重奏」 275
壁畫修復的緩慢節奏 279
與蓋蒂的合作 282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制定和出台 286
追憶平山先生 288
與時俱進的保護理念 293
「數字敦煌」的實現 299

第十章 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莫高窟人的拓荒和堅守 317
「保護文物也是政績」 321
「申遺」成功給我的啟示 330
制定《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 337
按照《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要求制定
《敦煌莫高窟保護與管理總體規劃》 341
莫高窟告急! 347
耗資四億的數展中心 352
不能「武大郎開店」 366
科學保護讓敦煌永生 371

第十一章 春風化雨潤心田
拉開大規模搶救的帷幕 379
「敦煌的保護是件事,還是件大事!」 381
對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關懷和重視 384
「做好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創新者」 387
莫高窟保護,任重而道遠 393

第十二章 四十年後終成卷
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百年回望 399
《敦煌七講》:中國石窟寺考古學的建立 409
考證與分期 414
為了「還債」 422
敦煌石窟考古報告的重要和困難 425
四十年終於完成《敦煌石窟全集》首卷 431
急功近利是學術的死敵 436

第十三章 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
「捨身飼虎」的真意 443
「莫高精神」的傑出典範 448
我們都是敦煌這棵大樹上的枝葉 455
我沾了莫高窟的光 459
守護敦煌的究極意義 462
莫高窟人的墓地在宕泉河畔 463

後 記 471
樊錦詩年表 490

書摘/試閱

初見人世
 我的祖籍是浙江杭州。1938 年7 月9 日我出生於北平。那年北平已經淪陷,日軍司令部就設在鐵獅子胡同。但是華北之大,日軍根本無法控制。日本政府決定「以華制華」,在佔領區扶植各種傀儡政權,以達成征服中國的目的。為了掠奪中國的資源,日軍接管並壟斷了華北的交通、郵電、鋼鐵、煤炭、電力和紡織等行業,還強行發行了聯銀券。華北的糧食、棉花等物資被運往日本,導致食品奇缺,物價飛漲。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一家就去了上海。北平淪陷後,絕大多數北平文化教育界的著名人士都拒絕與侵略者合作,寧願拋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到大後方為抗戰盡力。由於種種原因走不了的,也寧可隱居起來,過着清貧的日子。在這種情況下,我父母決定帶着全家去南方謀生。
 我出生的時候,家裡已經有了一個大姐,我和二姐是雙生子。按照家譜,我們姐妹是樊家的梅字輩,大姐的名字中就有個「梅」字。但是父親希望女孩子也要飽讀詩書,於是分別以「詩」「書」為名,給我們姐妹倆取了名字。我的雙胞胎姐姐叫「樊錦書」,我叫「樊錦詩」。
 我是在協和醫院出生的。我和姐姐是早產兒,出生的時候才六個半月。聽祖母說,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大腿就只有她大拇指那麼粗。由於我們嚴重不足月,醫院不讓出院,需要放在暖箱裡觀察。現在想想,如果不是在協和醫院,以當時一般的醫療條件,估計我們早就沒命了。
 因為有兩個孩子,母親的奶水又不足,等我們出院的時候,她就雇了一個奶媽。姐姐由母親親自餵養,我就交給奶媽餵養。因為奶媽的奶水很好,很快我各方面的指標都超過了姐姐。過了一陣子,我們到協和醫院做檢查,醫生說這兩個小孩,怎麼一個胖一個瘦,是不是媽媽偏心。其實並非媽媽偏心,而是奶媽格外偏愛我,照顧我特別細心。
 但我和姐姐畢竟是不足月的早產兒,又是雙生子,從小體質就比較弱。特別是我,小時候多病多災。因為先天不足,背也有點駝,就是一個「醜小鴨」。
 我父親名叫樊際麟,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是個工程師。
 父親大學畢業後就在北平的工部局工作,後來我們舉家搬到南方,他一度改行經商。他的外語特別好,非常熱愛中國古典藝術和文化。因為我很小就離開了北平,因此對小時候在北平的那一段生活並沒有特別的印象。
 南下上海之後,因為家裡孩子多,母親就在家操持家務,全家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我們家本來已經有了三姐妹,後來又陸續有了兩個弟弟,一共姐弟五個。因為家裡還有爺爺奶奶,父母的負擔比較重。於是,母親把我和雙胞胎姐姐放在外婆家裡寄養,我們就和外婆住在上海愚園路的一幢公寓裡。外婆家的生活條件很好,她會做西餐,我很小就會吃西餐。
 父母帶着大姐和弟弟住在舅舅家一個石庫門的房子裡。那個房子位於現在的靜安區新閘路。後來我們全家又搬去了虹口區,租住在一個租界時期的西式房子裡,家裡還有壁爐。不過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全家人都從那裡給轟了出去。
 老人的觀念比較陳舊,外婆總說女孩子唸甚麼書,將來能識字,能看丈夫的家信就行了。所以我弟弟六歲就能去讀書,而我和姐姐直到八歲才進正式的學堂。幸虧我父親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他覺得女孩們也應該去上學,於是說服了外婆。正是由於父親,我才有機會進學校讀書。
 我先後上過三個私立小學。我的第一個學校是愚園路的彼得小學,那是一個教會學校。二年級的時候我從彼得小學轉到了當時的求德小學,第二年又轉到了海寧路的善導小學。我們家有五個孩子,要供五個孩子讀書,父母的負擔可想而知。直到後來公私合營,中學都是公立學校,沒有私立學校了,這時候我才進了公立學校讀書。
 每逢新學期開始,我和姐姐們領了新書回家後,父親總要和我們一起包書皮。那時候不像現在,有現成的漂亮包書紙。當時就是找些乾淨的牛皮紙,把課本的封面包上。之後,父親就會用楷書工工整整地在書封寫上「樊錦詩」三個字。父親練過書法,字寫得非常漂亮,他對孩子們也是言傳身教,從小要我們練書法。他還找來顏真卿、歐陽詢的字帖讓我們臨摹。我小時候也喜歡模仿父親的字,潛移默化地,我的字和他的很像。
 受我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喜歡聽評彈、看戲,特別喜歡跟隨家人去聽戲,因為到了戲院就可以吃到許多點心。我現在還喜歡評彈和崑曲,最喜歡聽劉天韻的《林沖踏雪》。


路有凍死骨
 我從小目睹過甚麼是「十里洋場」,也目睹過城市貧民和無家可歸的流浪人群。抗戰期間,上海淪為「孤島」,市區絕大部分地方都是日軍侵佔的淪陷區,還有英法等其他國家控制的租界。大家都害怕日本人,有時候小孩子哭鬧,只要大人一說:「日本人來了!」小孩子連哭都不敢哭。所以我們小時候對日本人的恐懼是根深蒂固的。我記得每家每戶的玻璃窗上都貼着米字格紙條,怕轟炸聲把玻璃震碎了,我的印象中連窗簾都是黑的。
 在我的記憶裡,大人們會給孩子們講文天祥、岳飛、戚繼光的故事,當時的兒童讀物主要是這樣一類鼓勵愛國的書,連積木上也印了這些個英雄人物。在父母和家人的呵護下,我們兄弟姐妹小時候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的印象中,父親還時常教我們背誦《古文觀止》,帶我們去看電影。靜安寺愚園路附近有一個百樂門影院,我就在那裡看過美國好萊塢電影《出水芙蓉》和《綠野仙蹤》,後來還看過蘇聯電影《第三次打擊》。
 聽家裡人說,就在我出生那年的年初,也就是1938 年1 月,因為寒潮入襲上海,有上萬人被凍死、餓死。據說到了1939 年,情況更加嚴峻,大多數市民的生活也變得格外艱難,原因是米價瘋漲。上海人主要的糧食是大米,由於通貨膨脹、籌備軍糧,還有游資的囤積和政府的限價,導致了米荒。〔2〕1949 年前的上海街頭,經常有要飯的乞丐,我至今還記得在上學路上親眼看到過路邊餓死的難民。一天早上我看見有個經常在同一地點要飯的人,就倒在了那裡。很多乞丐都是從外省逃難來的。淮河地區經常鬧水災,安徽一帶的難民就逃難到上海來,但是在上海這樣的地方也沒有他們的生路。
 那段時期還聽說了一件令我終生難忘的事情。上海米價瘋漲,買不到米,而對生了小孩的家庭來說,最好的營養品就是用大米熬的粥,普通市民都想盡辦法出去弄米。聽說,有一家的月婆子出去買米,可是出門後一連幾天也沒有回來。家人十分着急,以為她去鄉下甚麼地方買米了,但是沒想到其實是被日本人抓去了,從此再沒有了音訊。這實在是童年記憶中一件令我感到震驚、恐懼而難忘的事情。
 還有一件令我無法忘懷的往事,就發生在我們和外婆居住的公寓樓裡。有一天晚上,我聽到外面有日本兵的叫喊聲和汽車聲,瞬間就感到特別恐懼。樓道裡非常吵鬧,大人說有日本兵正在搜查。這種吵鬧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荷槍的日本兵從樓裡押着一批人往外走。透過門縫,我注意到被抓的全都是高鼻子的外國人。日本兵把他們塞到停在公寓門口的卡車裡,就揚長而去。我當時並不知道日本兵為甚麼要來公寓抓人,年幼的我不懂也不會問。很多年以後,我才明白過來。很可能是「珍珠港事件」以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向日本宣戰。那天晚上日本兵的突然襲擊,應該是來抓捕和我們住在一棟樓裡的美國人。
 1945 年8 月抗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這個消息傳來,上海各界組織了各種慶祝活動。那一刻,整個上海興奮得不得了!中國勝利了!上海人簡直高興得都狂熱了!我那時候已經七歲了。在這七年裡,我雖然年幼無知,但受到大人的影響,和所有人一樣有一種非常強烈的信念:「絕不當亡國奴!」現在敦煌研究院和日本方面合作的項目很多,我們也能合作得很好,有些日本學者確實非常熱愛敦煌藝術,也為莫高窟的保護做了很多切實的貢獻。但是我有時想起小時候的這些事情,還是覺得不能完全釋懷。
 當然,這只是一個孩子當時的感受。如今回過頭來看,這種愛國的感情,和大人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們當時看的書,看的圖片,聽的故事,雖然也有白雪公主、美人魚,但更多的是精忠報國、抗擊倭寇。這些教育對我影響至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8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