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撫易哭鬧寶寶(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萬千心理
ISBN13:9787518428830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作者:(美)T. 貝里‧佈雷澤爾頓
出版日:2020/08/01
裝訂/頁數:平裝/113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通過閱讀《如何安撫易哭鬧寶寶》,你可以:
● 安撫哭鬧不止的寶寶
● 減輕並縮短寶寶腹絞痛引起的哭鬧
● 與寶寶交流,從出生的第一周開始
● 平息寶寶的怒火
● 幫助寶寶用手勢和言語而不是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每一個父母都想知道如何安撫易哭鬧寶寶,讓他們平靜下來。在本書中,布雷澤爾頓醫生和斯帕羅醫生揭示出了每一種啼哭的含義,同時又將最恰當有效的應對方法展示給父母們。他們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孩子給出了充滿智能的建議。遵循他們的建議,父母將看見神奇的效果,獲得巨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
T.貝裡·布雷澤爾頓(T.Berry Brazelton),博士,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童發展科的創辦人,哈佛醫學院兒科榮譽退休教授,現任布朗大學兒科與人類發展學教授,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和國家臨床嬰兒計劃中心主席。他帶領編制的《布雷澤爾頓新生兒行為評估量表》在世界各地的醫院中都有使用。
喬舒亞·D.斯帕羅(Joshua D.Sparrow)博士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住院精神病學主管,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
牛君麗,本科專業為英語教學,在女兒出生前後旅居美國,非常關注中美幼兒教育及創新教育。回國後參加了中科院心理所主辦的“兒童發展心理學方向”的研究生課程,並與加拿大幼兒教育專家合作,在北京及全國範圍內參與幼兒創新教育及項目教學法的推廣和交流。現在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萬千親子.如何安撫易哭鬧寶寶》是美國很受歡迎的兒科專家布雷澤爾頓博士根據自己幾十年的執業經驗,在眾多父母和專業保育人員的一再請求下寫成的,是他的“布雷澤爾頓式育兒叢書”的一部分。本書專門針對育兒過程中幾乎讓所有新手父母手足無措的幼兒哭鬧問題,按照幼兒年齡的大小和發育的不同發展階段,給出了非常具體的解決方案,非常適合新生兒的父母閱讀。
序
自1992年第一本《觸點:如何教養3—6歲的孩子》(Touchpoints: Three to Six)出版以來,諸多父母以及育兒專業人員不斷要求我寫一些短小的實操手冊,幫助他們應對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常見挑戰。其中最常見的挑戰是啼哭、管教、入睡困難等問題,“布雷澤爾頓式育兒叢書”談到了這所有的話題。
我在兒科執業多年,遇到了數不清的家庭,他們的經歷表明,這些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出現。在這本小冊子中,我嘗試解決啼哭、管教、入睡等常見問題,在孩子成長發育飛躍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每一個觸點,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些問題,甚至出現成長後退。系列叢書中的每一冊書都描寫了啼哭、管教、入睡的“觸點”,以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為。每一個小冊子都為父母提供了實操性建議,使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掌控他們即將遇到的類似問題,重回正常的發展軌道。
我邀請斯帕洛醫生和我共同撰寫了《觸點:如何教養3—6歲的孩子》,把他在兒童精神病學領域的見解加入進來。這套叢書關注的重點是人生最初的六年裡遇到的問題和機會,間或我們也會談到年齡更大一些的孩子。每一冊書的最後一章,都會對一些特殊問題進行討論,不過這些小冊子並不能涵蓋問題的所有方面,也不能取代面對面的專業診斷和治療。我們希望這些小冊子能成為方便好用的指導手冊,幫助父母直面孩子的成長痛,迎接那些激動人心、標志著孩子成長飛躍的“觸點”。
“腹絞痛”會引起過度啼哭、夜半驚醒、亂發脾氣,這些現象既常見又不可避免,常常讓父母深陷其中以致抓狂。不過,通常來講,這些問題絕大多數都是暫時性的,不會持續很久,也並非不能解決。但是,如果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遇到問題的家庭會感受到極大的壓力,有可能導致孩子的成長嚴重偏離正軌。我們希望,這些小冊子提供的簡單信息可以幫助父母提高信心,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站得住,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脫軌現象,即便遇到的問題特別棘手,依然不會熄滅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興致和樂趣。
目次
序言
第1章 新生兒的語言
新生兒的交流方式
啼哭
微笑
肢體語言
自我安慰
牙牙學語
“做對了”
第2章 交流的觸點
新生兒的啼哭
啼哭與性格
煩躁不安的第3周(腹絞痛)
第4—6周
第8周
第4個月
第7—8個月
第10個月
學步兒童的啼哭
第3章 兒童啼哭的含義
引起關注
憋氣現象
害怕獨立
夢魘與恐懼
悲傷
分離
足月小樣兒
鬧脾氣
發牢騷
參考文獻
給父母的書單
給父母的資料
書摘/試閱
新生兒的交流方式
新生寶寶出院回家之前,新手父母最?問兒科醫生的問題是:“如何喂養這個嬰兒?如何才能知道她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我的回答是:“仔細觀察你的寶寶,她會用行為告訴你。她的喜好一目了然,是否喜歡你說的做的,她的面孔和身體都會告訴你。如果喜歡,她臉上會很明快,手舞足蹈,胳膊腿都會向外伸展。如果不喜歡,也會很明顯,她會肢體僵硬、轉身背對著你,變得難纏甚至啼哭起來。通過仔細觀察,你很容易就能發現她們的線索。”
“那麼,如何避免犯錯?”
“犯錯是無法避免的,學著做父母是個試錯過程。事實上,錯誤教給你的比成功更多。”
每一個父母都想凡事“做對”,鑒於此,我最好的建議就是了解你家寶寶的語言,她的行為就是她的語言。
我曾經設計了一個對新生兒的測試,就是新生兒行為評估量表,可以幫助“解讀”新生兒的行為。父母和受訓觀察者共同對新生兒進行觀察,觀察她對圖片、聲音等感官刺激的反應,以及她從睡眠轉向清醒狀態的活動情況,新手父母可以通過這些觀察,發現寶寶的個性和氣質。訓練有素的醫生、護士或其他育兒專業人員,可以幫助新手父母發現新生兒的讓人稱奇的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和照顧新生兒。借助新生兒行為評估量表,父母可以觀察到新生兒屏蔽幹擾的方法、漸漸醒來的過程,以及她們對搖鈴、紅球和人臉做出的反應等。通過觀察,父母可以逐漸掌握新生兒的行為規律,會知道在各種情景下新生兒的反應,也會知道喂奶和睡覺的時間。有的寶寶很安靜卻很敏感,有的寶寶異常活躍卻讓人抓狂,也有的寶寶個性在這兩者中間,父母很快就會發現新生兒個性的不同之處,她們對外界刺激的行為反應也各不相同。
如果父母有機會在育兒中心觀察不同的寶寶,就可以看到寶寶們性格和行為的差異,這有助於他們認識到自家寶寶的獨特個性。父母可以借鑒觀察到的寶寶的行為反應,指導自己對新生兒的照料。如今,在醫院裡待產和分娩的時間很短,如果父母心中存有疑問,可以提前要求醫院提供新生兒行為方面的演示。新手父母一般都會非常想了解他們剛剛出生的孩子,很快他們就會愛上這個新生的寶貝。心中憧憬已久的寶寶終於出現在眼前了,他們從此踏上了了解這個具有獨立人格小人兒的漫長征程。
啼 哭
啼哭是新生兒最具威力的交流方式。當想要召喚父母到自己身邊來時,再沒有比啼哭更奏效的了。
新生兒的第一聲響亮的啼哭,不僅向這個世界宣告了她的到來,還具有如下更多的作用:
● 將新生兒的肺部打開,啟動她的肺部功能;
● 清空新生兒氣道的液體,讓氧氣得以進入;
● 它是新生兒應激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她在母親體外生存的開端。
第一聲啼哭響起的同時,新生兒會做出巨大的驚悸動作,手腳因震驚扭打在一起,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關注到這種現象,她的小臉皺在一起,仰面向上,似乎在說:“我來啦!快來照顧我啊!”
從這一刻起,啼哭對父母及照料她的人就具有了特別的含義。聽到新生兒啼哭,誰的心跳不會加速?有哪一個不想立刻把她抱起來進行安撫?這是人們被天生“植入”的本能反應—照顧和保護種族中最弱小、最脆弱的成員。
對新手父母來講,解決新生兒啼哭代表的需求是育兒路上的第一個難題。她是餓了,還是不舒服?是需要換尿布了嗎?還是累了?感覺無聊了?是不是她覺得哪裡疼了?這些都是新手父母常見的疑惑,迫使他們費盡心機尋找解決方案。
微 笑
出生之前,當胎兒尚在子宮裡時,她就已經可以發出“微笑”。或者,是皺眉?通過超聲波觀察孕齡7個月大的胎兒,可以看見胎兒的嘴角向外展開,呈現微笑的樣子,但是面部表情並沒有變化。這種現象發生在胎兒由深度睡眠轉為淺睡眠的時候。所以,有父母聲稱發現他們的寶寶睡醒或將要睡著的時候會微笑,也就不足為怪了。這種“微笑”是一種睡眠和覺醒狀態發生變化時的反應。看見寶寶微笑或皺眉,父母心生歡喜,立刻做出積極反應,使寶寶的微笑或皺眉行為得到強化。毫無疑問,父母的反應對寶寶的行為具有鼓勵作用,使她越發願意重復這種行為。
寶寶出生一個月後,讓她微笑的情況開始多起來。當她的臉部和眼睛變得更加靈活,可以和嘴巴配合一起運動的時候,父母通常會說:“看吶,她笑了!”於是把她抱起來,逗弄她,咕咕咯咯地對她說話,試圖讓她“再笑一個”。直到出生4—6周大,嬰兒才會發出真正的微笑,在此之前,她一直在為微笑做準備。6周大的時候,父母將她抱起和她說話,她已經能用微笑加以響應:這已經成為一種既定的可以被理解的交流方式。當新生兒發出微笑的時候,她的父母高興得簡直要暈倒了。如果他們的反應過於強烈,她會停止微笑。相反,如果他們響應恰當,將新生兒溫柔地抱在懷中,輕輕搖晃,柔聲吟唱,就會強化她的微笑的積極社交作用,她很快就明白微笑是另一種將重要人物召喚過來的有力招式。
肢體語言
新生兒的肢體語言是另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給她換尿布、俯身和她說話,你會發現她在用心傾聽,手腳像騎自行車一樣劃圈,嘴巴裡發出咯咯大笑的聲音,她的身體告訴你她很高興。如果你抱起她的時機不對,她的身體會變得僵硬,胳膊腿硬挺踢打,手掌緊握成拳,脖子挺起,扭頭看向其他地方。
把她抱在懷中,她的身體會柔軟下來,蜷縮著環繞著你。她把頭轉過來,靠在你的胸前,或者緊盯著你的臉,手緊緊攥著你的衣服或者手指。當她感覺舒服的時候,她的腿會在你身邊垂下來,她會仔細地調整好身體,緊貼在你的身體上。在你的肩頭,她抬起頭,環顧四周,有時甚至會把腿緊緊地纏在你的身上。她環顧一下房間,最終把柔軟的小腦袋靠在你的頸窩裡。至此,她和你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交流互動。她好像是在說:“在這裡我感覺既安全又有愛。”正在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這時候就會分泌出乳汁—多麼甜美的經歷。
目光接觸
新生兒從睡眠或哭泣狀態轉為清醒狀態的時候,父母或者護士會將她扶起呈30°傾斜,握住她的胳膊和腿,以免她驚跳。驚跳會讓她非常難過,精力無法集中。仔細觀察新生兒的關注行為,你會發現她盯著你看的時候,一直在控制自己,身子向前拱起。如果你慢慢地移動,臉在距離她30厘米遠的前方,她會隨著你的臉移動而移動。她竭力將注意力集中在向她俯下身子的這個人,她明亮的眼睛幾乎要從臉上崩出來,把你拽進去。她好像在說:“我在這裡!我是個人哦。來愛我吧!”她的眼睛說出了她的心意。目光接觸就是這麼激動人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身體的控制力以及對物體的追隨度和關注力也隨之增長。
她會使用這些能力和你交流。她的眼睛會說很多話。“我需要你!我累了。幫幫我吧。”甚至“喂我吧”。新手父母總是問,“我怎麼知道她要什麼?”寶寶的眼睛會告訴你她的需要。當她的眼睛明亮充滿愛時,那是在說:“你是我的父母,你做對了!”
“太多了”
每個新生兒的忍耐性都有一個極限,超過極限,任何新的信息或遊戲都會變得過度。當幼兒感覺外界刺激超過她的極限時,她會有很多種方法表達“夠了,受不了”的意思。她會將身子拱起,把臉轉開,目光轉移,或者臉色變白,眼睛半合,打嗝,吐奶,肚子咕咕作響等,這一切都有可能是她表達“夠了,受不了”的信號—她看到的和聽到的“夠多了”,做的遊戲和互動“夠多了”。在接受更多刺激之前,她也許是累了,需要小睡一下。大多數新生兒在嘈雜擁擠的房間裡,都會有這樣的反應。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她會在奶奶家睡著的原因。人太多,關注太多,她必須“走一會兒神”。要認真對待她的這些反應,盡快把她從過多的刺激中拯救出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安靜休整,她有可能又可以生龍活虎地繼續與人互動了。這是她的一種保護性行為。這也許是她告訴你她受夠了的唯一方式。
吮吸
通過吮吸,新生兒會告訴你很多信息。需要安慰的時候,她會把頭轉到媽媽胸前去吮吸乳房(這個舉動不僅僅表示她想要吃奶,也有可能因為她需要安慰)。身邊沒有東西讓她獲得安慰時,她就吮吸自己的手指進行自我安慰和安撫。饑餓的時候,她的吮吸很穩定,一旦有了飽的意思,她的吮吸就會出現快吸、暫停、再快吸的節奏。這種時候,父母通常會逗弄她,力圖促使她繼續吃奶,或者低頭看著她的臉說,“繼續吃啊!”這是寶寶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暫停的時候,她抬頭看你的臉仔細研究。吃奶時中途停頓,似乎就是為了留出時間進行觀察和傾聽。
吮吸有兩種—吃奶的吮吸,和“占空式”吮吸。“占空式”吮吸發生在新生兒口腔的上部(把手指給新生兒吮吸,你就會感受到)。“占空式”吮吸具有安撫作用,也可以讓運動中的嬰兒平靜下來,使其專注地傾聽和查看,或者幫助其進入睡眠,或者使其從睡眠中安靜地醒來。新生兒的吮吸意義豐富,只要留心觀察和傾聽就能掌握。
自我安慰
新生兒躺在小床上,通常會局促不安地蠕動。這是因為仰面朝天躺著,會讓她受到驚嚇,使她心煩意亂。她很可能會哭起來,並被哭聲再次驚嚇到,她一邊哭,一邊大發脾氣。失控的時候,她會產生四個反射行為,力圖對自己進行控制。她把腦袋轉向一邊,臉和胳膊努力向外掙扎,身體向另外一邊拱起,形成緊張性頸反射。這個反射使她的手伸到了嘴邊,稱為巴布金手口反射(Babkin hand-to-mouth reflex);她的頭緊靠著手,從一邊轉到另一邊;最後,她捉住大拇指或者其他手指,放進嘴裡進行吮吸。至此,四個反射行為完成,再次達到了自我控制。
現在,她可以再次觀看、聆聽、探索她周圍的世界了!她讓自己安靜了下來—這是自我控制的第一步,是了不起的成就!父母滿心熱愛孩子,這時候就會俯下身子柔聲對她說:“太棒了!”確實是!新生兒認識到她的新的自控方法特別重要。她熱切地吮吸自己的大拇指,發出柔和而又滿足的聲音。父母對她喃喃說話,她也試著咕咕嚕嚕地響應,但是真正說話—還做不到。她拔出手指,眼睛發亮,盯著喃喃說話的父母不住地看,滿足地拱動起來,但是,沒有發出聲音。
牙牙學語
又過了幾周,新生兒在身體拱動的時候,口裡開始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這種交流方式一般發生在新生兒將近3個月大的時候。她發現,扭動身子並且發出這種聲音能讓父母更快地做出反應。接下來的幾個月,她躺在那裡不停地練習這個新技能,咿咿呀呀,沒完沒了,有時甚至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她在學習掌控這個讓人激動不已的新技能。通常,她會被自己發出的大聲嚇到,她很興奮,有時候甚至失去控制大哭起來,哭聲很快就把父母引過來了,當看見父母時,她立刻止住啼哭,臉上現出微笑,仰面看著父母,嘰嘰咕咕地說話,滿足地扭動著,希望父母留下和自己待在一起。
“做對了”
初為父母的人很少會自信地說“我知道怎麼做!我也知道怎麼說!我做對了”,幫助小朋友打了一個大嗝算是“做對了”的事情之一;小家伙哭泣的時候,父母因了解她的需求,做出恰當的反應,也絕對是少有的“做對了”的事情。這讓父母心裡很激動,開心地認為“我是她的父母—她需要我的時候,我知道該做什麼”。這絕對是了不起的成功!我們希望,這個小冊子可以幫助父母取得更大的勝利!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