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審美心理結構為中心,以具體審美活動為屏幕,以描述與評價、史實與史論、判斷與感悟、思辨與體驗、個案分析與整體把握相結合為基本撰述方式,在有唐數百年歷史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揭示出唐代美學流變中的起伏消長,枯榮窮通。本書以中國美學通史為依託,將唐代美學放在整個美學長河中觀照,改線性體例為立體體例,在多門類多範疇的分解綜合中顯示史的動態演變狀貌,突破了純編年體和作品自然性排列的做法,既體現出美學通史的連續性,又體現出美學斷代史的自身特點。作者深入沉潛到唐代詩歌、繪畫、雕塑、服飾諸門類美學底層觀照分析,揭櫫其延續與承傳,差異和變動,還原了歷史本體的風貌聲息,使美學史成為碧波蕩漾的活水一潭。
作者簡介
吳功正,江蘇如皋人。博士生導師,文藝評論家。曾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海學刊》主編,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史、中國美學史和斷代美學史。出版《小說美學》《明清短篇小說概論》《六朝園林》《六朝文學》等學術專著十餘部。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圖書獎等多項大獎。
名人/編輯推薦
唐代美學史開山之作,一書囊括輝煌大唐的美學細節與全貌吳功正先生所著(唐代)美學史,頗具開拓之功,對傳統研究確能注入新見。
――傅璿琮 讀《唐代美學史》,真有奔逸絕塵之感,穿穴史料,判斷精卓,交遊中無幾人也。
――程千帆 吳先生以文、史、哲、美多元並舉的立體批評機制,激活了美學的感性內容,賦美學以生機色澤。其行文氣勢,或如春江浩蕩,春花盛放,或如飛螢點點,七寶流蘇,窮形盡相地描摹出唐代美學之無邊秀色,亦給讀者提供了再創造的空間。
――張宗剛 匠心打磨二十餘載,增刪修訂數十萬字,全新呈現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唐代美學史》(修訂本)是“美學史論稿”叢書中的一本,它闡解分析、總結論述了隋唐五代美學思想、美學理論以及審美創作成果的基本形態和發展歷史,是一部全方位、縱深研究唐代美學的巨著。作者深入沉潛到唐代詩歌、繪畫、雕塑、服飾諸門類美學底層觀照分析,揭櫫其延續與承傳,差異和變動,還原了歷史本體的風貌聲息。
――傅璿琮 讀《唐代美學史》,真有奔逸絕塵之感,穿穴史料,判斷精卓,交遊中無幾人也。
――程千帆 吳先生以文、史、哲、美多元並舉的立體批評機制,激活了美學的感性內容,賦美學以生機色澤。其行文氣勢,或如春江浩蕩,春花盛放,或如飛螢點點,七寶流蘇,窮形盡相地描摹出唐代美學之無邊秀色,亦給讀者提供了再創造的空間。
――張宗剛 匠心打磨二十餘載,增刪修訂數十萬字,全新呈現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唐代美學史》(修訂本)是“美學史論稿”叢書中的一本,它闡解分析、總結論述了隋唐五代美學思想、美學理論以及審美創作成果的基本形態和發展歷史,是一部全方位、縱深研究唐代美學的巨著。作者深入沉潛到唐代詩歌、繪畫、雕塑、服飾諸門類美學底層觀照分析,揭櫫其延續與承傳,差異和變動,還原了歷史本體的風貌聲息。
目次
緒 言 唐代美學史概述 001
第一編 隋代美學史
第一章 隋代美學史狀貌 023
第一節 六朝美學史與隋代美學史 023
第二節 “斫雕為樸”的審美強制 026
第三節 隋代美學的哲學基礎:王通哲學 033
第四節 文煬二帝、南北二方的美學比較 038
第二章 隋代美學史地位 050
第二編 初唐美學史
第三章 初唐史學―美學 055
第一節 初唐“史學熱”的動因及其概況 055
第二節 史學―美學 057
第三節 《史通》之史學―美學 062
第四章 唐太宗李世民 072
第一節 社稷重於一切的價值觀 072
第二節 對文藝現象的審美闡釋 074
第三節 詩美評價 078
第五章 宮廷詩風與隱逸詩韻 084
第一節 宮廷詩風與隱逸詩韻的具體表徵 084
第二節 宮廷詩風與隱逸詩韻共時的美學史意義 089
第六章 麗化與俗化的審美傾向 093
第一節 麗化與俗化的具體表徵 093
第二節 麗化與俗化的美學史意義 099
第七章 初唐“四傑” 101
第一節 審美功能認知 101
第二節 審美情感體認 104
第三節 美學思想特點 105
第四節 承緒與改造的審美歷程 109
第五節 社會理想和審美理想 114
第六節 時間審美 118
第七節 審美重大走向 120
第八節 “四傑”評價 128
第八章 劉希夷、張若虛 131
第一節 劉希夷的詩美 131
第二節 張若虛的詩美 134
第三節 劉希夷、張若虛所體現的路標意義 137
第九章 陳子昂 138
第一節 “興寄”“風骨”的美學思想 139
第二節 “興寄”“風骨”的審美體現 143
第十章 初唐美學史地位 151
第一節 變革六朝、鑄造唐音 151
第二節 美學精神 153
第三節 審美活動特點 158
第三編 盛唐美學史
第十一章 張說 163
第一節 張說的美學思想 163
第二節 張說的轉捩意義 166
第十二章 盛唐社會和美學精神 171
第一節 社會演變和美學 171
第二節 個性氣質和美學 173
第三節 文化精神和美學 174
第十三章 盛唐曙光 176
第一節 盛唐氣象的感應 176
第二節 邊塞詩風 177
第三節 吳中詩派 178
第四節 嶺南詩人 182
第五節 盛唐氣象曙光 188
第十四章 王維 190
第一節 人生歷程與審美歷程 190
第二節 王維的審美心理經驗 198
第三節 空間感、色彩感和聲律感 204
第四節 詩的禪意化 209
第十五章 孟浩然 214
第一節 入仕與出仕 214
第二節 美學風格 220
第三節 王孟比較 224
第四節 山水田園詩派美學風貌 226
第十六章 王昌齡 233
第一節 詩美學思想 233
第二節 詩美特徵 239
第十七章 高適 247
第一節 人生經歷與美學風貌 247
第二節 邊塞詩美 256
第十八章 岑參 259
第一節 英雄主義與美學風貌 259
第二節 詩美特徵 261
第三節 高岑比較 267
第四節 邊塞詩派美學風貌 268
第十九章 殷璠 271
第一節 美學思想 271
第二節 美學範疇:“興象” 273
第三節 盛唐時代色彩 275
第二十章 李白 278
第一節 個性氣質 278
第二節 美學思想 293
第三節 審美成就 298
第二十一章 辭賦散文美學 311
第一節 發展概況和基本估價 311
第二節 美學面貌和特徵 312
第三節 辭賦散文美學的盛唐之風 315
第二十二章 盛唐美學精神 321
第一節 “人”的特點 321
第二節 審美風貌 326
第四編 盛中唐嬗變期
第二十三章 杜甫 337
第一節 美學思想 337
第二節 人生經歷與美學精神 351
第三節 審美風貌 367
第五編 中唐美學史
第二十四章 美學復古思潮 381
第一節 基本內容 381
第二節 主要內涵 384
第二十五章 大曆詩風 386
第一節 盛唐餘緒 386
第二節 中唐面目 388
第三節 審美表徵 390
第四節 顧況的意義 395
第二十六章 大曆、貞元的美學理論 398
第一節 並存現象 398
第二節 高仲武美學觀點 400
第三節 皎然的美學思想 402
第二十七章 孟郊 411
第一節 詩美的主體根源 411
第二節 詩美特徵及歷史地位 413
第二十八章 韓愈 418
第一節 詩美學理論 418
第二節 詩審美成就 422
第三節 古文運動 428
第四節 散文審美成就 438
第五節 韓愈的地位 444
第二十九章 李賀 447
第一節 心態描述及其形成原因 447
第二節 詩美表徵 451
第三節 美學史影響 457
第三十章 柳宗元 460
第一節 思想家特點 461
第二節 美學論 463
第三節 散文美學貢獻 469
第四節 詩美概述 474
第三十一章 劉禹錫 479
第一節 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 479
第二節 審美個性和詩美特徵 483
第三十二章 白居易 492
第一節 文化―審美心理二元組合 492
第二節 美學論述二元結構 498
第三節 審美創作二元形態 503
第三十三章 元稹及元和體 507
第一節 詩美論和詩美創作 507
第二節 關於元和體 511
第三十四章 中唐美學史 514
第一節 審美心理結構 514
第二節 中唐美學意義 518
第六編 晚唐美學
第三十五章 晚唐美學概況 527
第一節 美學思想 527
第二節 美學狀貌 532
第三節 美學思潮 538
第三十六章 李商隱 545
第一節 迷蒙意象 545
第二節 詩美現象 549
第三節 形成要素 553
第三十七章 司空圖 557
第一節 美的本體確認 557
第二節 《詩品》美學思想 563
第三十八章 小說美學 567
第一節 小說美學觀念 567
第二節 小說美學特點 572
第七編 門類美學
第三十九章 建築、園林美學 581
第一節 都城、皇家建築、園林 582
第二節 私家建築、園林 594
第三節 寺觀建築、園林 597
第四節 美學特徵和美學史地位 598
第四十章 書法美學 605
第一節 書法美學思想 605
第二節 美學成就 623
第三節 佛教與書法美學 630
第四十一章 樂舞美學 642
第一節 隋代樂舞 642
第二節 唐代樂舞 645
第四十二章 美術美學 658
第一節 美學思想 658
第二節 美學成就 668
第四十三章 服飾美學 682
第一節 演變概況 682
第二節 基本特徵 684
第三節 中外交流 686
第四十四章 茶道美學 687
第一節 《茶經》和茶道 687
第二節 生理快感和心理快感 690
第三節 審美格調和審美影響 693
第八編 五代美學
第四十五章 五代文學美學 699
第一節 美學思想 699
第二節 詞的審美成就 704
第四十六章 五代的繪畫美學 712
第一節 美學思想 712
第二節 美學成就 713
第一編 隋代美學史
第一章 隋代美學史狀貌 023
第一節 六朝美學史與隋代美學史 023
第二節 “斫雕為樸”的審美強制 026
第三節 隋代美學的哲學基礎:王通哲學 033
第四節 文煬二帝、南北二方的美學比較 038
第二章 隋代美學史地位 050
第二編 初唐美學史
第三章 初唐史學―美學 055
第一節 初唐“史學熱”的動因及其概況 055
第二節 史學―美學 057
第三節 《史通》之史學―美學 062
第四章 唐太宗李世民 072
第一節 社稷重於一切的價值觀 072
第二節 對文藝現象的審美闡釋 074
第三節 詩美評價 078
第五章 宮廷詩風與隱逸詩韻 084
第一節 宮廷詩風與隱逸詩韻的具體表徵 084
第二節 宮廷詩風與隱逸詩韻共時的美學史意義 089
第六章 麗化與俗化的審美傾向 093
第一節 麗化與俗化的具體表徵 093
第二節 麗化與俗化的美學史意義 099
第七章 初唐“四傑” 101
第一節 審美功能認知 101
第二節 審美情感體認 104
第三節 美學思想特點 105
第四節 承緒與改造的審美歷程 109
第五節 社會理想和審美理想 114
第六節 時間審美 118
第七節 審美重大走向 120
第八節 “四傑”評價 128
第八章 劉希夷、張若虛 131
第一節 劉希夷的詩美 131
第二節 張若虛的詩美 134
第三節 劉希夷、張若虛所體現的路標意義 137
第九章 陳子昂 138
第一節 “興寄”“風骨”的美學思想 139
第二節 “興寄”“風骨”的審美體現 143
第十章 初唐美學史地位 151
第一節 變革六朝、鑄造唐音 151
第二節 美學精神 153
第三節 審美活動特點 158
第三編 盛唐美學史
第十一章 張說 163
第一節 張說的美學思想 163
第二節 張說的轉捩意義 166
第十二章 盛唐社會和美學精神 171
第一節 社會演變和美學 171
第二節 個性氣質和美學 173
第三節 文化精神和美學 174
第十三章 盛唐曙光 176
第一節 盛唐氣象的感應 176
第二節 邊塞詩風 177
第三節 吳中詩派 178
第四節 嶺南詩人 182
第五節 盛唐氣象曙光 188
第十四章 王維 190
第一節 人生歷程與審美歷程 190
第二節 王維的審美心理經驗 198
第三節 空間感、色彩感和聲律感 204
第四節 詩的禪意化 209
第十五章 孟浩然 214
第一節 入仕與出仕 214
第二節 美學風格 220
第三節 王孟比較 224
第四節 山水田園詩派美學風貌 226
第十六章 王昌齡 233
第一節 詩美學思想 233
第二節 詩美特徵 239
第十七章 高適 247
第一節 人生經歷與美學風貌 247
第二節 邊塞詩美 256
第十八章 岑參 259
第一節 英雄主義與美學風貌 259
第二節 詩美特徵 261
第三節 高岑比較 267
第四節 邊塞詩派美學風貌 268
第十九章 殷璠 271
第一節 美學思想 271
第二節 美學範疇:“興象” 273
第三節 盛唐時代色彩 275
第二十章 李白 278
第一節 個性氣質 278
第二節 美學思想 293
第三節 審美成就 298
第二十一章 辭賦散文美學 311
第一節 發展概況和基本估價 311
第二節 美學面貌和特徵 312
第三節 辭賦散文美學的盛唐之風 315
第二十二章 盛唐美學精神 321
第一節 “人”的特點 321
第二節 審美風貌 326
第四編 盛中唐嬗變期
第二十三章 杜甫 337
第一節 美學思想 337
第二節 人生經歷與美學精神 351
第三節 審美風貌 367
第五編 中唐美學史
第二十四章 美學復古思潮 381
第一節 基本內容 381
第二節 主要內涵 384
第二十五章 大曆詩風 386
第一節 盛唐餘緒 386
第二節 中唐面目 388
第三節 審美表徵 390
第四節 顧況的意義 395
第二十六章 大曆、貞元的美學理論 398
第一節 並存現象 398
第二節 高仲武美學觀點 400
第三節 皎然的美學思想 402
第二十七章 孟郊 411
第一節 詩美的主體根源 411
第二節 詩美特徵及歷史地位 413
第二十八章 韓愈 418
第一節 詩美學理論 418
第二節 詩審美成就 422
第三節 古文運動 428
第四節 散文審美成就 438
第五節 韓愈的地位 444
第二十九章 李賀 447
第一節 心態描述及其形成原因 447
第二節 詩美表徵 451
第三節 美學史影響 457
第三十章 柳宗元 460
第一節 思想家特點 461
第二節 美學論 463
第三節 散文美學貢獻 469
第四節 詩美概述 474
第三十一章 劉禹錫 479
第一節 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 479
第二節 審美個性和詩美特徵 483
第三十二章 白居易 492
第一節 文化―審美心理二元組合 492
第二節 美學論述二元結構 498
第三節 審美創作二元形態 503
第三十三章 元稹及元和體 507
第一節 詩美論和詩美創作 507
第二節 關於元和體 511
第三十四章 中唐美學史 514
第一節 審美心理結構 514
第二節 中唐美學意義 518
第六編 晚唐美學
第三十五章 晚唐美學概況 527
第一節 美學思想 527
第二節 美學狀貌 532
第三節 美學思潮 538
第三十六章 李商隱 545
第一節 迷蒙意象 545
第二節 詩美現象 549
第三節 形成要素 553
第三十七章 司空圖 557
第一節 美的本體確認 557
第二節 《詩品》美學思想 563
第三十八章 小說美學 567
第一節 小說美學觀念 567
第二節 小說美學特點 572
第七編 門類美學
第三十九章 建築、園林美學 581
第一節 都城、皇家建築、園林 582
第二節 私家建築、園林 594
第三節 寺觀建築、園林 597
第四節 美學特徵和美學史地位 598
第四十章 書法美學 605
第一節 書法美學思想 605
第二節 美學成就 623
第三節 佛教與書法美學 630
第四十一章 樂舞美學 642
第一節 隋代樂舞 642
第二節 唐代樂舞 645
第四十二章 美術美學 658
第一節 美學思想 658
第二節 美學成就 668
第四十三章 服飾美學 682
第一節 演變概況 682
第二節 基本特徵 684
第三節 中外交流 686
第四十四章 茶道美學 687
第一節 《茶經》和茶道 687
第二節 生理快感和心理快感 690
第三節 審美格調和審美影響 693
第八編 五代美學
第四十五章 五代文學美學 699
第一節 美學思想 699
第二節 詞的審美成就 704
第四十六章 五代的繪畫美學 712
第一節 美學思想 712
第二節 美學成就 713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