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現狀、問題及對策戰略研究(第二輯)(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
ISBN13:9787030657275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龐國芳
出版日:2022/02/21
裝訂/頁數:精裝/600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食品安全現狀、問題及對策戰略研究(第二輯)》是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研究成果。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龐國芳院士擔任組長,30多家單位數百位專家持續研究,形成了這部專著。本書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項目綜合報告,包括:①新形勢下我國食品安全現狀;②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剖析;③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策略與措施;④我國食品安全保障的戰略構想;⑤構建我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對策與建議。第二部分是各課題研究報告,包括:①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發展戰略研究;②環境基準與食品安全發展戰略研究;③食品風險評估誠信體系建設戰略研究;④食品微生物/獸藥安全風險控制發展戰略研究;⑤食品安全與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⑥經濟新形勢與食品安全發展戰略研究。第三部分是各專題研究報告,包括:①開啟食品精准營養與智能製造新時代戰略發展研究;②“食藥同源”食品改善國民營養健康戰略發展研究;③我國“菜籃子”工程水果蔬菜殘留農藥治理戰略發展研究;④加強食品營養健康產業創新,厚植“健康中國”根基戰略發展研究。
目次
目錄 第一部分 項目綜合報告 名詞解釋 3 摘要 6 緒論 18 第1章 新形勢下我國食品安全現狀 26 1.1 食品數量安全現狀 26 1.1.1 整體產能持續提升,供給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26 1.1.2 國民經濟轉型升級,食品工業躍入發展新階段 27 1.1.3 政策紅利持續發力,切實保障進口食品消費需求 30 1.1.4 食品數量安全面臨新形勢,新舊挑戰接踵而至 33 1.2 食品質量安全現狀 36 1.2.1 源頭風險防控良好,主要食品原料安全性較高 36 1.2.2 市場流通環節監管有力,主要食品安全性良好 36 1.2.3 嚴把進口食品質量關,確保外來食品安全可靠 38 1.2.4 非傳統食品經濟日趨多樣,滋生新型食品安全隱患 40 1.2.5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複雜多元化,主觀安全難以重建 41 1.3 食品營養安全現狀 42 1.3.1 健康意識顯著提高,營養結構逐步趨於合理 42 1.3.2 營養不良成為常態危機,新型營養需求不斷湧現 44 1.4 農業環境安全問題 46 1.4.1 環境污染由來已久,農業環境質量不佳 46 1.4.2 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開發利用形勢嚴峻 47 1.5 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49 1.5.1 持續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制度監管體系 49 1.5.2 堅持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行政監管體系 53 1.5.3 逐步構建和完善食品安全社會監管體系 54 1.6 食品安全綜合評價 57 第2章 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剖析 58 2.1 經濟新常態下食品安全風險仍不容忽視 58 2.1.1 食品市場供需矛盾日益凸顯 58 2.1.2 環境污染仍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 59 2.1.3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藥性風險突出 64 2.1.4 糧油食品質量欠佳促生食品營養安全問題 66 2.1.5 食品欺詐依然是引發我國食品問題的因素 67 2.1.6 新產業新業態形成食品安全新風險 70 2.1.7 “一帶一路”新通道增加進口食品風險 71 2.2 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特徵與根源剖析 72 2.2.1 需求側與供給側發展失衡,食品產業發展整體滯後 72 2.2.2 環境基準體系不健全,難以保障食物原產地環境 76 2.2.3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防控形勢嚴峻,抗生素濫用加劇細菌耐藥性 77 2.2.4 糧油食品加工不夠精准,食品營養難以保障79 2.2.5 食品安全科技支撐不足,難以揭露食品欺詐行為 80 2.2.6 新商業模式野蠻生長,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和盲區 84 2.2.7 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支撐薄弱,進口食品風險治理體系仍待完善 85 第3章 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策略與措施 89 3.1 透明開放的食品產業治理策略 89 3.1.1 健全法律法規,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89 3.1.2 透明、開放、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 89 3.1.3 鼓勵企業重視基礎研究和創新 90 3.1.4 強化食品企業和行業協會自律意識 90 3.1.5 普及健康消費理念,引導消費習慣 91 3.2 重視生態環境監管,落實環境修復措施 91 3.2.1 基於食品安全制定環境基準/標準 91 3.2.2 積極開展食品原產地環境健康風險評估 92 3.2.3 建立“從農田到餐桌”長期運行的監測網絡 93 3.2.4 建立基於健康風險全程管控的環境與食品基準/標準體系 94 3.2.5 普及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教育,樹立全民健康風險防範意識 95 3.3 保障食品真實性,維護食品安全的信心 96 3.3.1 食品EMA概念及脆弱性評估 96 3.3.2 發達國家食品真實性保障措施 99 3.4 高度重視致病菌及其耐藥性 100 3.4.1 完備的細菌耐藥性監控系統 100 3.4.2 規範養殖用藥,強化養殖用藥風險評估 101 3.4.3 嚴格的獸藥防控和管理體系 103 3.5 完善的食品安全科技信息化支撐體系 103 3.5.1 強制性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法律法規 103 3.5.2 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支撐平臺 104 3.5.3 強大完備的信息化技術支撐體系 104 3.5.4 有效運行的信息化系統和平臺 104 3.5.5 多元化的信息發佈和共享機制 105 3.5.6 食品安全信息化可信保障技術 105 3.5.7 充足的信息化建設資金保障 106 3.6 食品安全監管與科技支撐與時俱進 106 3.6.1 完備的進口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106 3.6.2 強大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撐力量 109 3.6.3 全面、詳盡的食物資源數據庫 109 第4章 我國食品安全保障的戰略構想 111 4.1 未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研判 111 4.1.1 食品產業不斷轉型升級,食品安全面臨新問題 111 4.1.2 食品環境基準安全閾值不明,食品安全任重道遠 112 4.1.3 致病微生物耐藥性加強,食品微生物危害加大 112 4.1.4 動物產品需求剛性增長,獸藥安全治理難度大 113 4.1.5 食品產業國際競爭激烈,進口食品安全面臨新挑戰 113 4.2 總目標 114 4.3 戰略重點 114 4.3.1 建立和完善經濟新形勢下食品安全主動保障體系 114 4.3.2 建立和完善新常態下食品安全可持續發展體系 117 4.4 戰略措施 120 4.4.1 推進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 120 4.4.2 重視食品監管及預防 122 4.4.3 加強食品風險評估誠信建設 122 4.4.4 加大食品微生物/獸藥安全風險防控力度 123 4.4.5 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戰略 124 第5章 構建我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對策與建議 126 5.1 關於“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中長期戰略規劃”的建議 126 5.1.1 構建食品安全國際共治規則 127 5.1.2 建立出口方責任落實機制 127 5.1.3 推進進出口方治理體系的等效互認 127 5.1.4 加強治理關鍵技術的協調一致 127 5.1.5 建立國際共治原則下的便利通關機制 127 5.1.6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國際共享機制 127 5.1.7 建立誠信體系與聯合懲戒機制 128 5.1.8 共同開展新業態食品安全治理探索 128 5.2 關於“加強防範環境健康風險,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建議 128 5.2.1 環境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後果嚴重 128 5.2.2 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嚴峻 129 5.2.3 我國現行相關環境標準的協調性及健康保護能力 130 5.2.4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在保障居民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130 5.2.5 加強防範環境健康風險,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建議 131 5.3 關於“加強糧油食品精准加工,提高食品質量安全”的建議 132 5.3.1 精准加工的內涵 133 5.3.2 精准加工的意義 133 5.3.3 國外相關經驗借鑒 134 5.3.4 實現糧油食品精准加工的對策及建議 135 5.4 關於“促進營養與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的建議 136 5.4.1 問題與挑戰 136 5.4.2 發達國家營養與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經驗借鑒 138 5.4.3 營養與健康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對策建議 139 5.5 建立“我國食品EMA脆弱性評估數據庫”的建議 140 5.5.1 食品EMA 概念及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重要性 140 5.5.2 國內外食品EMA防控體系現狀 140 5.5.3 建立我國食品EMA脆弱性評估數據庫的建議 142 5.6 關於“加強電商(含跨境電商)食品安全保障與監管”的建議 143 5.6.1 食品電商的起源與發展 143 5.6.2 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143 5.6.3 電商食品安全保障與監管措施及建議 145 5.7 關於“構建中國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學大數據庫”的建議 146 5.7.1 微生物安全是影響食品安全*主要的因素 146 5.7.2 我國食品微生物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146 5.7.3 對策與建議 148 參考文獻 149 第二部分 各課題研究報告 第1章 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發展戰略研究 153 摘要 153 1.1 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意義 153 1.1.1 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徵 153 1.1.2 戰略意義 155 1.2 我國食品產業供給側現狀分析 157 1.2.1 產業發展現狀 157 1.2.2 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現狀 159 1.2.3 需求側現狀(投資、消費、進出口等) 163 1.2.4 供給側現狀(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新等) 181 1.2.5 營養與安全現狀 189 1.3 問題與挑戰 192 1.3.1 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192 1.3.2 產品結構存在的問題 198 1.3.3 消費結構存在的問題 202 1.3.4 營養與安全存在的問題 207 1.4 發達國家食品產業發展經驗借鑒 211 1.4.1 營養與健康食品產業 211 1.4.2 果蔬食品產業 213 1.4.3 食品添加劑產業 214 1.4.4 水產與肉類食品產業 214 1.4.5 糧油食品產業 217 1.5 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發展戰略構想 218 1.5.1 未來發展趨勢 218 1.5.2 總目標 218 1.5.3 總體思路與基本原則 219 1.5.4 戰略重點 219 1.6 食品產業供給側改革對策和建議 220 1.6.1 構建食品產業精准加工模式 220 1.6.2 建立食品綠色低碳加工體系 220 1.6.3 打造全信息交互平臺 220 1.6.4 建立創新區域共享機制 221 1.6.5 開展智能化、信息化等前沿技術在食品產業的全面應用 221 1.6.6 打造產業鏈、價值鏈、產品鏈和供應鏈四鏈融合的系統化產業體系 221 參考文獻 221 第2章 環境基準與食品安全發展戰略研究 224 摘要 224 2.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24 2.1.1 研究背景 224 2.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225 2.2 研究內容與方法 225 2.2.1 研究內容 225 2.2.2 研究方法 225 2.3 研究開展的主要工作 233 2.3.1 當前我國食品及環境污染現狀 233 2.3.2 當前我國食品污染的來源 234 2.3.3 我國居民對食品污染物的暴露特徵 234 2.3.4 我國居民經膳食途徑暴露的健康風險 234 2.3.5 我國居民經膳食途徑暴露風險的相對源貢獻 234 2.3.6 我國現行相關環境標準和基準現狀 234 2.3.7 我國現行環境標準之間的協調性 235 2.3.8 我國現行環境標準與健康基準之間的內在關聯和機制 235 2.3.9 發達國家環境基準與標準制修訂的機制及經驗分析 235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