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12個經典心理學研究與批判性思維(簡體書)
滿額折

12個經典心理學研究與批判性思維(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對12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心理學研究重新進行了審視。這些研究長期以來被我們奉為經典,讀者往往不會再度去查閱原始文獻,也甚少對其進行批判性反思。這些研究固然是歷史的豐碑,但借助批判性思維重新對其進行審讀也是必要的、有益的。

本書創造性地將批判性思維與心理學研究相融合,通過提出一系列反思性問題,輔以一系列批判性思維練習,重新評估這些經典研究的研究設計、研究具體方法及應用等,鼓勵讀者能在閱讀後批判性地看待已有研究過程及觀點,並勇於也善於發出不同的聲音,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

值得強調的是,本書嘗試從邏輯的角度解構研究中可能存在的謬誤,為讀者理解經典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維工具,提醒了我們在設計與實施研究過程中避免落入邏輯陷阱。具體地,書中各章均涵蓋了批判性思維問題、對章節的簡要概括以及對核心概念的定義等,能夠很好地幫助讀者把握住每一項研究的重點並進行深入思考。

作者簡介

賈裡德·巴特爾斯(Jared M. Bartels),2008年於孟菲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獲得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威廉朱厄爾學院(William Jewell College,Liberty,Missouri)的一名心理學助理教授。

威廉·赫爾曼(William E. Herman),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Potsdam)心理學榮譽教授,1987年於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獲得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

郭力平,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富布萊特訪問學者。中國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兒童認知發展與教育、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幼兒園玩教具設計與應用、信息技術與學前教育。發表SSCI、CSSCI論文70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經典值得敬畏,但經典也同樣值得重新審視,甚至是挑戰。

本書結構清晰、語言易懂,對於心理學的經典研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同時對批判性思維工具進行了詳細運用,無論是在知識層面,還是在技巧層面,讀者閱讀本書都將大有裨益。

心理學是一門有著豐富的實驗和研究歷史的學科,其中的許多實驗和研究不僅引發了公眾的思考,甚至對相關的學科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儘管這些經典研究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些研究的發現仍有值得探究、討論和批判的空間。

本書展現了心理學中眾多里程碑式的研究,涉及意識、發展心理學、學習、記憶、社會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等研究領域。通過一系列批判性思維練習和反思性問題,學生可以評估這些經典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影響,同時鍛煉自身的分析性和批判性思維技巧。

我們需要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思考什麼問題,更需要啟發他們如何進行思考。特別是在這個網絡信息充斥的時代,獨立思考的能力尤其重要。面對新的信息環境,掌握批判性思維,更具創造性地學習、思考和發展,這正是本書最重要的意義之所在。

前 言
本書的寫作目的、理念與架構
我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分析心理學中有代表性的研究和觀點,viii幫助大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提升科學素養。作為關注心理學教學的教育者,我們認為向學生提供與心理學話題、研究和理論相關的準確、完整和詳細的信息至關重要。但是,在數十年的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心理學教科書對某些經典研究中特定內容的處理令人失望。正如賈裡特(Jarrett, 2008)所指出的,心理學的歷史“並不像其他科學學科那樣建立在理論之上,而是建立在經典實驗的基礎上”(p.756)。透過對此類研究科學價值的闡釋,教科書作者向讀者展現了該領域連貫的、引人入勝的歷史,但也可能使這類研究顯得神聖不可侵犯。學生會認為,這類研究不需要複製,也不需要批判。
我們撰寫這本書,一方面是為了探索這些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為了利用這些研究來教授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這種認知技能在心理學課程中經常被忽視或低估。雖然我們批判性地探討了一些經典研究的科學價值,但在我們看來,這些研究的奠基性和重要性並沒有因此而削弱。事實上,我們將引導讀者閱讀那些指出了經典研究中不足之處的研究,並從方法上、理論上,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從倫理上更全面地審視這些研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經典的研究也許更應該被視為獲取新知識的鷹架,而非僅僅是鞏固了心理學的根基。
這本書所包含的具有爭議性的研究和理論涵蓋了廣泛的心理學研究主題和觀點,包括意識、發展心理學、學習、記憶、社會心理學、動機和情感,以及精神病理學。由於人們的態度傾向經常與客觀分析相衝突,所以公正地評估有爭議的研究是一項挑戰。在面對與自己固有觀點相悖的證據時,我們往往傾向於堅持自己的信念,甚至扭曲或否認我們看到、聽到或者讀到的東西。因此,課本上經常涉及的研究往往很少被批判,這導致在出現矛盾或困惑時,我們會忽視這些研究的局限性和缺陷。其他阻礙批判性思維和科學素養技能發展的因素還包括無處不在且具有吸引力的偽科學,ix這些偽科學有效地利用軼事、科學化的語言以及一些乍一看似乎是科學的方法來誤導讀者。我們往往對自己的個人直覺和生活經驗過於自信,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決策過程中的許多偏差和錯誤,包括確認偏誤、啟發式或心理捷徑、邏輯謬誤,以及糟糕的統計推理。
元認知是心理學認知觀的一個重要發現,它是人類能夠進行思考、推理和糾正自身思維過程的前提。與之相關的概念――自我調節能幫助我們從錯誤中學習、調適心理並讓學習和生活的改善成為可能,從而讓我們變得更具適應能力。想像一下,你帶著一套思維工具來到大學校園,準備檢查你之前學過的知識並建立新的知識和技能。之後,你將努力向你的技能中添加新的智力工具,並對那些已有的認知技能的有用性進行評估,以便對其做進一步改進、調整和完善。
斯莫林(Smolin, 2006)提出:“科學不是發明出來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了一些能將物理世界帶入我們理解範圍內的工具和習慣。”(p.298)我們有意識地選擇關注批判性思維這一“工具和習慣”。
正如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等心理學家所認為的,人類具有既能邏輯思考又能理性思考的生物潛能,它既能引導成長和(自我)實現,又能導致不合邏輯和非理性的思考。鑒於這些潛在的非邏輯導向障礙的存在以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本書的每一章都會包含批判性思維工具(“批判性思維工具”部分)以及旨在發展元認知技能的“問題導入”,這些技能對於批判性思維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重點閱讀”材料將向讀者提供所討論的研究或觀點的文獻資料來源。此外,每一章還將提供這項研究或理論的概述(“研究背景”),包括另外一個部分(“當前思考”),幫助讀者思考研究何以會“過時”,以及當代研究如何證實或未能證實這些發現等問題。針對每一項研究或理論,本書將提供一個批判性思維部分,涉及方法和理論,以及前面所提到的認知偏差和邏輯謬誤等問題。每一章最後,我們將討論研究的發展方向(“研究展望”),以及這些研究和觀點如何促進我們對作為一門科學的心理學的理解。
歐文·科奇(Irving Kirsch)是安慰劑效應和抗抑鬱藥物的研究者,我們將在本書第12章中介紹其有爭議的研究,她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建議:“我做老師很多年了,我的經驗是,最好的學生都是批判性思維者……批判性地思考,保持開放的心態,尋找不同的觀點,多看看數據。”我們同意科奇的觀點,並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培養這種思維方式。

目次

目 錄
前言
致謝
作者簡介
第1章 批判性思維導論
第2章 約翰·華生和小阿爾伯特實驗: 恐懼如何產生?
第3章 教養假設: 童年時期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個體的人格發展影響最大嗎?
第4章 服從研究: 普通人能做出邪惡行為嗎?
第5章 精神病院裡的正常人: 假病人還是偽科學?
第6章 斯坦福監獄實驗: 普通人會有多殘忍?
第7章 媒體研究: 暴力媒體會使人們更具攻擊性嗎?
第8章 恢復的記憶: 我們敢相信它嗎?
第9章 超心理學研究: 科學還是偽科學?
第10章 人類的關懷倫理
第11章 本傑明·利貝特: 人類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第12章 安慰劑效應: 抗抑鬱藥如何產生效果?
第13章 豐富環境的研究: 神經科學研究支持早期學習嗎?
結論
關鍵術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書摘/試閱

第1章 批判性思維導論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批判性思維為什麼重要?我們應該如何學習批判性思維?

仔細地分析、批判性地評價思想、觀點、理論與主張的能力對於改善我們的個人生活和集體生活非常重要。人們對科學和科學家的質疑,全球變暖等公共政策領域的政治分歧,以及充斥著各種虛假新聞的媒體報道,困擾著我們當前的生活。在政治家、科學家、預言家、媒體和許多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衝突所帶來的混亂中,如何從心理學、科學方法本身和日常生活的科學領域中找到有意義的信息是當務之急。受到歪曲、誤解和操控的信息直接威脅著我們的自由思想,影響著個人和集體的決策能力,甚至威脅著我們健康的生活方式。
批判性思維是指使用當前的研究範式去揭示真理的另一面。這一傳統有著悠久而傳奇的歷史。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約翰·杜威(John Dewey)就反對通過背誦去學習,並將與死記硬背截然不同的方法稱為反思性思維:“能動、持續並細緻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識形式。”(Dewey, 1910/1998, p.6)作為美國著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在他的名著《我們如何思維》(How We Think,Dewey, 1910/1998)中進一步闡述了反思作為一種“思想洞察力”,包括歸納和演繹推理、謹慎地判斷、活躍地想像、積極地學習、應用知識和證據作出充分的判斷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當前,批判性思維存在多種定義,但在尋求一種更現代、更統一的理論範式時,我們採用約翰·杜威的觀點。對於一個有思想力的人來說,一個潛在的真理有待於對不同觀點進行仔細地、批判性地審視。無論是新的觀點還有已有的觀點,都需要通過公眾討論和科學驗證來不斷地修正。這一過程不能受到潛在或顯性力量的幹擾,因為這些力量希望維持現狀,維護那些未經證明便成為真理的古老傳統。
就在十多年前,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 2006)在其頗具影響力的著作《邁向未來的五種心智能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中提出,對於未來的職業人士、教師、家長、政治和商業領袖、培訓師以及那些重視尖端認知技能的人來說,條理性思維、綜合性知識、創造力、尊重個體差異以及倫理關懷是做出負責任的決策的核心。隨著可獲取的知識爆發性地增長,能夠像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員2一樣思考但又能綜合跨學科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那些最能滿足未來需求的人具備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這使得他們能夠分辨相關的事物與不相關的事物,分辨真實準確的證據與偽劣的證據,分辨科學與偽科學。

第4章 服從研究: 普通人能做出邪惡行為嗎?

本章目標
本章將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批判性思維者,通過:
●評價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實驗方法的現實性
●考慮服從研究結果在實驗室外的可推廣性
●檢驗一項研究中實驗條件一致性的重要性
●思考理論對心理學研究的引導價值
●評估在實驗室中進行服從研究的倫理挑戰

導入
你服從權威的程度如何?
考慮你自己對以下問題的回答:
1. 當你還是一個孩子或者已經成年時,是否仍然會做出被期望的行為?即使你不同意這種行為。
2. 你會因為父母、老師、老闆等權威人物對自己失望而感到內疚嗎?
3. 如果你達成某項協議(承諾或合同),有多大可能會兌現它?
4.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值得信任的朋友公開挑戰權威人士,你會做一些與個人價值觀相衝突的事情嗎?
你是否會認為對上述問題的回答,能夠揭示在你被權威人物要求從事有害行為時的反應?
注意,最初提出的問題是你“服從權威”的程度如何?無論你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反映出對權威何種程度的服從,重要的是這種服從權威的傾向意味著什麼。它究竟是由具有巨大的個體差異的人格特徵所決定的,還是個體差異受到限制的文化的產物?43一些通過人格測量預測個體對權威人物的服從,以及比較不同文化和不同時代的個體的服從水平的研究,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如果這些答案不能支持任何一種觀點,那麼我們必須仔細考慮情境因素以及這些情境因素是如何被體驗的。如果正確答案在於情境的力量,我們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上面的四個問題並不能揭示一個人在面對來自權威人士的破壞性指令時的反應。讓我們考慮一下這種可能性。

研究背景
20世紀60年代初,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關於服從的實驗,這是心理學史上最著名和最具有爭議性的實驗之一。米爾格拉姆想要尋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所犯下的暴行是出於人們對權威的服從的證據。作為一名情境主義者,他把研究重點放在那些作用於個體的情境事件上(Blass, 2004)。為了研究這些情境力量,米爾格拉姆將他的實驗被試置於一種情境中,要求他們服從傷害別人的命令。起初,被試認為他們是在參與一項關於懲罰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的研究。他們對報紙上的一則廣告做出參與回應,並在到達實驗室後獲知關於這項研究的以下細節:
心理學界已經有一些關於如何促進學習的理論……其中有一種理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人們在犯錯的時候受到懲罰,學習效果就會更好……但事實上,這種懲罰方式對學習的具體效果到底如何,我們知之甚少。幾乎沒有以人類為實驗對象進行過真正的科學研究……因此,我們正在進行的這個實驗項目,就是將不同職業和年齡的人聚集到一起。其中的一些人作為教師,另一些人充當學生。我們想要瞭解的是,不同人擔任教師或者學生的角色,會對彼此產生怎樣的影響。此外,還想要找出在不同的情況下,懲罰會對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Milgram, 1974, p.18)


第12章 安慰劑效應: 抗抑鬱藥如何產生效果?

本章目標
本章將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批判性思維者,通過:
●評估隨機對照試驗的優勢和局限性
●考慮除藥物之外還可能有助於改善症狀的因素
●思考安慰劑效應如何產生並起作用
●評價支持抗抑鬱藥功效的證據
●評估生物學解釋和疾病模型的局限性
●思考安慰劑作為治療方案的潛在用途


導入
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1. 抑鬱症是由化學物質失衡引起的。
2. 抗抑鬱藥通過改善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衡來治療抑鬱症。
3. 抗抑鬱藥可以有效地治療抑鬱症。
如果相信說法1和說法2是正確的,我們則需要思考得出這種結論需要什麼證據。一種聲稱能夠提高大腦中某種特定化學物質水平的藥物的存在是否足以證明是這種化學物質水平過低導致了疾病的發生?如果說法3是正確的,我們必須考慮所有可能導致人們的抑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的原因,包括時間久了自然就不會那麼痛苦、對所開處方藥的期望、臨床醫生給予的關注和照顧,當然還包括藥物本身的活性成分的有效性等因素。在此特別把藥物列在最後是因為我們懷疑很多人往往會忽略其他不那麼明顯的因素。但很遺憾的是,我們在本章中研究的抗抑鬱藥試驗的許多問題在心理學教科書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Bartels & Ruei, 2018)。

研究背景
大多數人可能想當然地認為上述三種說法都是正確的。200我們可能在電視或者廣告上看到過抗抑鬱的藥物,這些藥物通過增加神經遞質發揮著效用。然而,有越來越多的批評者質疑這種說法,其中一篇文章是本章討論的重點。科奇和同事們的文章對抗抑鬱藥的功效提出了質疑,也對抑鬱是由化學物質失衡引起的觀點提出了質疑。
歐文·科奇(Irving Kirsch)和同事們(2008)的元分析研究結果的發表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科奇(2016)回憶說,“不知何故,我從一個溫文爾雅的大學教授變成了一個媒體上的超級英雄――或者說超級惡棍,答案取決於你問的對象”(p.2)。公眾關注他是因為,他的研究結果挑戰了抗抑鬱藥有用的觀點,或者至少是通過一種假定的藥理機制在起作用的觀點。你也許會問,“不然這些藥還能通過別的方式發揮作用嗎?”想像一下,在一種極度抑鬱的狀態下,醫生給你開了一種你在電視上看到的藥物。你興奮地開始接受治療,沖到當地的藥房或藥劑師那裡拿到處方上的藥。你不知道的是,醫生給你開的其實是安慰劑。你實際上是在服用一種糖丸,其中沒有任何已知可以減輕抑鬱症的症狀的有效成分。然而,經過一周的治療後,在與醫生預約的診療中,你說你感覺好多了。
事實上,當人們相信藥物能起作用,但這作用並不是藥物本身的效果時,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就產生了。科奇和同事們想知道在服用抗抑鬱藥的人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因為這一效應而有所改善的。連科奇最初都認同這種觀點,即上百萬的人患上了抑鬱症是因為大腦中化學物質的失衡,而抗抑鬱藥有助於其恢復平衡(Kirsch, 2014)。然而,這一發現對製藥行業具有毀滅性打擊,因為在臨床意義上,市場上的頂級抗抑鬱藥效果並不如安慰劑。即使是在嚴重抑鬱的患者中,服用抗抑鬱藥的患者和服用安慰劑的患者之間的顯著差異也並不是由於藥物效用的增強,而是由於安慰劑效應的降低。讓我們仔細瞭解下臨床藥物試驗。
我們一般通過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來評估一種藥物或治療的有效性。在一個典型的安慰劑對照試驗(placebocontrolled trial)中,患者被隨機分配到治療組或安慰劑組,安慰劑組服用的是無效的藥物。或者,在比較試驗(comparator trial)中,患者被分配到兩種治療條件中的一種。換句話說,在比較試驗中,兩種藥物的有效性被比較,而在安慰劑對照研究中,一半的患者將不接受積極的治療。201話雖如此,大多數隨機對照試驗的設計都是向患者隱瞞其所接受的治療,就像那些評估患者抑鬱的試驗(即雙盲法(doubleblind))一樣,因此他們不應該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安慰劑治療。
在評估心理療法功效的試驗中,可以將治療組與另一種治療形式或等待治療對照組(waitlist control)進行比較,後者會延遲治療。正是這最後一組,即等待治療對照組,讓研究人員可以檢查分數是否會因藥物或安慰劑以外的其他因素而改變。例如,你的症狀可能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此外,也可能是因為你對藥物(實際上是安慰劑)的期望而使抑鬱有所改善,也可能是因為抑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輕,在沒有任何藥物幹預的情況下就會有所改善。等待治療對照組能讓研究人員檢驗這種可能性。如圖12.1所示,科奇和塞伯斯坦(1998)進行的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結果顯示,等待治療對照組占抑鬱評分改善的25%,而安慰劑組占抑鬱評分改善的50%。治療組中只有25%的改善高出了等待治療對照組和安慰劑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