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養成有錢體質: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 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日本理財大師只靠三本存摺,提早財富自由!
79折

養成有錢體質: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 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日本理財大師只靠三本存摺,提早財富自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79284
促銷優惠
大是文化全書系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統計,臺灣39歲以下族群,
個人名下總存款,平均只有13.3萬元,
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零積蓄。

◎住公司附近,省通勤費但房租高;跟上班通勤但住家遠,你怎麼選?
◎投資自己很重要,所以買了健身課程、高爾夫球課……其實這些最容易浪費錢。
◎「請問你,昨天一共花了多少錢?」你只能大概、還是能精確回答?

薪水永遠追不上物價,我還有可能提早財富自由嗎?
當然,只要你現在開始培養「有錢體質」。

作者橫山光昭學的是會計,卻被公司派到門市當業務,
因此他只待了幾年就離職,準備代書考試。
當時的他才25歲,有兩個小孩要養,家裡卻只有他一份薪水。

這樣很難存錢?錯,他利用自創的家計三分法、靠三本存摺,
從跟人借錢來準備創業,到37歲不到就存到第一桶金,
更成為日本累積銷量達300萬本以上的作家和理財顧問,
幫助超過23,000個家庭,從月月赤字,變年年有餘。

◎家計三分法,爽花5%照樣能存錢

「你昨天花了多少錢?」很多人根本答不出來,因為你沒有記。
有錢體質的關鍵是:記住自己花了多少錢,但千萬不要每筆花費都記,
更不要從最複雜的伙食費開始,因為這是許多人記帳失敗的關鍵。

按照作者自創的消、浪、投──家計三分法記帳,
每個月除了固定的生活費,還能允許自己有5%爽爽花,照樣存大錢。

◎有錢人必備三本存摺

變有錢的第一步,你要有三本存摺:
日用摺:放每個月的日常開銷,最少要存放1.5個月生活費。
儲蓄摺:薪水一入帳,馬上轉1/6薪水到這本存摺,且至少要放6個月生活費。
理財摺:這裡面不要放現金,而是股票或基金。
猜猜看,哪本存摺不要天天看?

作者已持續這樣操作19年,累積的投資報酬率已達6%以上!

◎跟你的父母、子女、另一半,談錢

結婚和單身,哪個比較花錢?買房和租房,哪個划算?
網路上最常討論的兩個大哉問,日本最強理財大師親自算給你看。
要存多少錢才夠退休生活?只靠健保不要其他保險可以嗎?
其實,有三種情況根本不需要買人壽險。
許多家庭的家計破口,在於這兩種投資:孩子的補習和才藝,

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萬,又不會降低生活品質?
日本理財大師教你具體實踐,提早實現財富自由!

作者簡介

橫山光昭
家計再生顧問。MYFP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
以個人獨創的「家計改善系統」,協助個案找出家計盲點,澈底改善家計狀況、解決財務危機,至今已拯救超過23,000個家庭的財務狀況,在諮商個案中獲得極高的評價,同時也是線上學習平臺「理財規畫顧問橫山光昭的研究所」主要負責人。
經常受邀到各地演講,並長年為各種媒體平臺撰寫文章。著作高達123本,累積總銷量超過330萬冊(結算至2020年5月止),其中代表作《月薪兩萬二也要存到錢!90天10倍儲金術超強實踐寶典》與《寫給初學者的3000日圓投資生活》,銷量超過65萬本。
撰文協力:佐口賢作

方嘉鈴
出版與企劃從業人員,生活風格與手作雜貨的偏食症患者,長期被「日常美的生活模式」所召喚, 跟生活有關的食衣住行都能引發興趣。
譯有《改變情緒的姿勢》、《老實上班,你會憂鬱到睡不著》(以上為大是文化出版)、《第一次喝日本酒就上手:漫畫圖解一看就懂!》等書。

序章
我幫助23,000人解決家計煩惱

身為專業協助家庭整頓財務的顧問,我至今已接受超過23,000人的委託,且深深感受到大家的家計煩惱:有些人就算有高額存款,仍對未來感到極度不安;有些人儘管每個月努力的節省開銷,卻依舊入不敷出;還有人十分苦惱,不管怎麼存錢,都無法存到預期數字;甚至有人因被另一半責怪生活習慣太浪費,而強迫自己做家計諮詢;還有一部分人因遇到新年、歲末或休連假時,忽然多出空閒時間,才想到要開始關心家計。
我認真面對每個人提出的煩惱,並活用自身的經驗來幫助大家,包括將這些內容撰寫成書。例如,將存錢的方法集結成《月薪兩萬二也要存到錢!90天10倍儲金術超強實踐寶典》。
我想先請問各位讀者,你有儲蓄的習慣嗎?現在有多少存款?與你同行且年紀相仿的其他人,其財務狀況又如何?
日本金融廣報中央委員會發表「關於日本家庭金融行為的民意調查」(按:類似臺灣的家庭收支調查),在數據中顯示,日本民眾平均儲蓄金額的
概況為:兩人以上家庭的平均存款,約1139萬日圓(按:全書日圓以臺灣銀行一月公告之均價0.27元計算,約新臺幣307.5萬元);單身者的平均存款,約645萬日圓(約新臺幣174萬元)。
若以中位數(按:將儲蓄金額由小至大排序後,取中間位的數字來看):兩人以上家庭的儲蓄金額中位數,約419萬日圓(約新臺幣113萬元);單身者的儲蓄金額中位數,約45萬日圓(約新臺幣十二萬元)。
另外,有投資金融資產(按:指廣義的無形資產,亦即能為持有者帶來流動收入的資產,如銀行定存、債券、股票等)的家庭,其儲蓄狀況為:兩人以上家庭的平均存款,約1537萬日圓(約新臺幣415萬元);單身者的平均存款,約1059萬日圓(約新臺幣286萬元)。
從中位數來看,兩人以上家庭的儲蓄金額中位數,為800日圓(約新臺幣216萬元);單身者約的儲蓄金額中位數,為300萬日圓(約新臺幣81萬元)。
在以上的統計數據中,雖然沒有特別區分出不同世代的儲蓄狀況,但你看完這份調查結果後,有什麼想法?是沒想到其他人的存款,竟然比自己想像的還多?還是認為自己儲蓄狀況還算不錯?
但容我在此直白的說,這些統計不過就只是數據資料罷了。
以學術研究來說,這些數據資料或許挺有用的,但每個家庭所面對的真實家計狀況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也不會因此建議他人:「由於有金融資產的單身者,儲蓄中位數為三百萬日圓,所以你至少要存300萬日圓,才符合標準」。
相對於剛出社會、正在奠定經濟基礎的20歲世代,以及即將從職場畢業,準備開始思考如何規畫老後生活的50歲世代,30歲後段與40歲世代之間的生活樣貌,可說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對財富規畫與對金錢的處理態度更是五花八門。

努力存錢,但存款簿上的數字卻沒什麼變化

許多人在進入30歲後段時,會逐漸調整生活步調與盤點自身現況:例如獨居者,通常會養成特有的生活節奏,找到自己舒適的方式來過日子;而與父母同住者,跟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也會磨合到漸趨穩定;就算是跟另一半或小孩共同生活的小家庭,一般也會摸索出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方式,正安穩的享受日常。
但相對於家庭生活來說,這個世代的工作者在職涯上卻異常忙碌,既要扛起沉重的職場責任,又得做好前輩角色以培養新人。在充實的工作與生活中度日,一回神才驚覺:「又過了一年!」在忙碌緊湊的步調下,要抽出時間好好思考金錢與財富規畫,真的很不容易。
再加上,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只要好好工作,就能獲得足以支應日常生活開銷的收入;只要薪資準時入袋,就算沒有做到「節省、節省、再節省」的勤儉程度,家計也還過得去。
因此,只有極少數人能嚴謹管理家計,逼自己有計劃的存錢、確實記錄家庭收支、每季定期確認整體家庭的財務狀況。
大部分人都是抱著「存錢速度慢,也是無可奈何」的態度生活。對30歲至40歲的世代來說,因工作與生活忙碌,導致沒時間深入思考未來的財務規畫,幾乎成為一種普遍的狀況。
不過,既然你對本書感興趣,並且拿起來翻閱,我相信你的內心深處曾閃過茫然不安:「這樣下去,真的沒問題嗎?」、「好像該考慮有關錢的事情了。」

有心存錢,就一定能存到錢?沒這回事

許多人沒有背負龐大的債務,所以從家計的角度來看,生活還沒亮起危險級警示燈。但百歲人生的長壽高齡時代來臨,要讓自己活到7、80歲都還能安穩的度過餘生,就代表必須有足夠的金錢與財富來支撐生活,只要這麼一想,心中似乎開始敲響警鐘。
為什麼有些人的家計會出現危機呢?這是因為沒有遵守財富管理的基礎規則。
總結來說,想重新整頓入不敷出的情況,讓家庭收支的赤字轉正並增加存款,進而展望明亮的未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運用財富的基礎知識。而這也是我在進行家計諮商時,一直強調的重點。
如果你總以為「只要薪水增加,儲蓄就跟著增加」或「只要我有心想存,就一定能存到錢」,那你千萬要小心。因為不認真審視自己的支出習慣,對財務狀況來說,不會有任何改變。畢竟,這可不是靠時間或有存錢念頭就能解決的問題。
沒辦法存錢的家庭,基本上都有以下狀況:收入(每個月幾乎一樣)-支出(沒有確實掌握金額,想花就花)=無法存錢
舉例來說,雖然不至於入不敷出,但幾乎是月光族,常常花到一毛不剩;或是每個月寅吃卯糧,等著獎金用來彌補缺口
改善這些情況的方法,我會在第二章與第三章詳細的說明。
此外,我非常不建議在自身財務狀況還沒有改善之前,就貿然投資。因為當你還不了解投資標的,且在資金不夠充裕時,就勉強自己開始投資,便會因為急著想要快速獲利,而小看投資,甚至因為失去財務的彈性,而遭遇到不可測的風險。
世界上絕對沒有一投資就賺錢這麼好的事!
哪怕在書店裡有關投資理財的相關書籍,書名總暗示「短時間、高報酬」,但99%寫出這類書籍的作者,都有許多慘痛的經驗,並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鑽研,最終才獲得研究成果,成為投資專家。
所以我個人推崇的投資祕訣無他,就是讓支出小於收入,持續增加存款金額。接著,挪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穩健型投資。我會在第四章詳細解說穩健投資的具體作法。
雖然某些資深投資人認為這麼保守的作法,只是很基本的操作技巧,一點也不刺激。這確實也不是什麼能快速存到錢,或迅速增加財富的祕技,但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這是任何人都能理解具體落實的有效方法。
這就像我對你說:「請重新檢視自己用錢方式,省下不必要的開銷,一點一點的慢慢存錢,並把多餘的資金用於投資。」我相信你會想:「這樣說是沒錯啦!這不是老生常談嗎?」但很多人連這麼基礎的金錢與財富規畫,都很難做到,不論是十幾歲的小毛頭到三十幾歲的成年人,甚至是六十幾歲的銀髮族都一樣。
為什麼這麼難落實基本規則?
其實,這是因為有許多心理現象,干擾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推薦序一
只要開始起步,人人都能FIRE

《散戶的50道難題》、《高手的養成》系列暢銷書作者╱安納金

前陣子遇到一位朋友,他說以前年輕氣盛到處闖蕩,賺多少、花多少,毫無理財概念,直到年近40,有了家庭、生了小孩之後,才驚覺理財觀念之可貴,為過去的歲月蹉跎感到懊惱,焦慮的問我:「現在才開始會不會太晚?」
我跟他說:「只要開始,永不嫌遲。」絕不要因為起步比別人晚,就覺得落後人家,因為理財根本不需要跟別人比,重點是在於自己!唯有透過長期、有紀律的理財,才有可能提早FIRE(按: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此書恰好來的正是時候!按照此書的架構,舉例從37歲開始執行三步驟,然而實際上也可以從40歲開始,即便晚開始,也勝過沒開始。
我相當認同作者提到一個重要觀念:「非常不建議在自身財務狀況還沒有改善之前,就貿然投資。因為當你還不了解投資標的,且在資金不夠充裕時,就勉強自己開始投資,便會因為急著想要快速獲利,而小看投資,甚至因為失去財務的彈性,而遭遇到不可測的風險!」這與我常說的「無恆產者,必無恆心」,是相同的道理。
不少人都嘗試過投資股票或基金,甚至期貨、選擇權或權證,卻沒有得到原本預期的成果,甚至慘賠而黯然離場,追根究柢,有很大一個原因是混淆了「投資」和「理財」,這兩者絕對無法劃上等號!
理財,是每一人一生的財務規畫,人人都必須面對生老病死所需的財務需求,不可能逃避得了;投資,則是理財行為當中的一部分而已,透過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有紀律的執行長期投資,往往可以產生複利效果,加速財富的增值以及累積。
更確切來說:理財是必須的,投資則未必。若連基本的理財規畫都做不好,貿然使用不是閒錢或借來的資金來投資,往往會賠錢收場。
至於理財,肯定是越早開始規畫、越早為自己的人生財務負責越好。
此書是理財類書籍中極具參考價值的選擇之一,尤其是對於起步相對較晚的族群,透過此書所提供的觀念和實際做法,絕對可以省掉好幾年瞎忙的時間,縮短自己享受退休生活的時程。我樂於推薦給大家!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推薦序二
調理有錢體質,具象化美好未來

《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穩穩賺100%》作者╱股海老牛

從18歲上大學時開始打工賺錢,到畢業後有份正職收入,我一直都有存錢的習慣。但直到33歲準備結婚前,才深刻意會到存款簿上的數字好像沒有什麼變化。「只要現金夠用就好」這樣的隨性理財,就是讓我存款簿始終單薄的根本原因。
「錢四腳,人兩腳」,當初不好好思考金流與規畫財富,現在只能汲汲營營的追著錢跑。

金流斷炊焦慮困境

關於金錢收入與支出的所有行為,能客觀的意會到其所帶來的影響,就是「錢意識」。作者曾為2萬3000個家庭做過財務顧問,總結出一個心得:大多數人都錢意識不足。對這類人來說,只要好好工作,就能獲得足以支應日常生活開銷;只要薪資準時入袋,不需要刻意節儉,也不至於窮到月底要吃泡麵。但到了關鍵時刻,才面臨錢不夠用的苦惱。
書中也有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是高收入的族群,在未做好財務規畫的情況下,一但碰上金流斷炊的衝擊,也會踏入金錢焦慮的困境當中。

3點實用理財建議,幫你調理有錢體質

帶著錢意識消費,就會懂得如何儲蓄。許多人理財失敗,主要是因為缺乏「簡單又具體可行」的一套計畫。作者提供你3點建議,才不過12個字而已,就足以解決你無法持續理財的問題:

1.抑制支出。
2.提高收入。
3.增加存款。

只要遵循這3點建議,便能朝著正確的理財方向前進。像我一開始便是從記帳開始,抓出不必要的支出,辨識出「想要」還是「需要」的花費,進而控制每個月的開銷。記得找個具體的理財目標,更幫助你具象化未來的美好。
理財是理一生之財富,並非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現在的我先掌握支出切入、以減少浪費為手段;投資則是以我所推行的「抱緊處理」觀念(按:相關內容請參閱《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穩穩賺100%》、《股海老牛最新抱緊股名單,殖利率上看8%》大是文化出版),來建立被動現金流,並且定期確認家庭的整體財務狀況。
每個人都具備著有錢體質,只要建立正確的錢意識,認真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準確掌握收支、善用投資與儲蓄,作為我們抵禦財務衝擊的城牆。將這本書推薦給年輕人閱讀,幫自己從頭到腳好好調理有錢體質吧!

推薦序三
擁有閃亮金幣之前,要先養成有錢體質

聆韵企業管理顧問創辦人╱徐慧玲

「你記得自己昨天總共花了多少錢嗎?」在開始閱讀這篇文章之前,不知道你能先思考這個問題嗎?如果一時想不起來,也沒關係,因為就連我也沒辦法立即回答。
剛接到出版社的推薦邀約,我媽媽還對我開玩笑:「這本書談的是養成有錢體質,應該讓有力人士來推薦,怎麼會找妳這個平凡女性呢?」
一開始我也挺訝異,完全沒能反駁,但在閱讀完書稿後,發現關鍵的原因,作者橫山光昭在書中舉的案例、討論的家計理財議題,我現在正經歷一半以上的課題。
因為倍速前進的人生,我和橫山光昭一樣,在25歲時育有兩個孩子,而我也和先生共同經營管理顧問公司,面對兩個孩子的教育費,以及籌備新創公司的費用,我經常有著「想存錢,但很難存到錢」的困擾。或許是吸引力法則,讓我與《養成有錢體質》相遇,幫助我釐清現況。
橫山光昭和讀者分享,擔任家計再生顧問接洽的案例,以生活化口吻,陪伴讀者打造不為錢焦慮的家庭理財術,讓理財與生涯規畫幾個詞,不再如此生硬,貼近日常的情境,總讓我對號入座,像是書裡提到 K太太(見本書第33頁的案例一)的諮詢經過,就是我正在經歷的狀況呀!
比起過往接觸的理財書,打著速成有效的賺錢公式,《養成有錢體質》教會我兩件事情:
第一,有意識的花錢,就能存錢。
要能專注於我現在所擁有的資源,別急著進行投資理財規畫,要先讓支出小於收支,不斷增加存款金額,否則就會一如既往。覺得記帳好累,總是半途而廢,最後甚至還買一杯咖啡,犒賞努力抑制欲望的自己,最後就常常出現「明明我每個月都有記帳、搜集發票,但就是存不了錢……」這類的想法。
第二,重要、不緊急的小事,才是長期影響我們能否存下一筆費用的關鍵。
例如,以作者的角度來看投資,不僅僅是創造被動收入,無形的進修也是一種自我投資的方式,包含參與講座、培訓課程,或者購買書籍等,都是能幫助人們自我實現、創造理想人生的方法。
文章最後,你想起來自己昨天總共花多少錢了嗎?
如果還沒,一點也不打緊,藉由作者提到第一個月的理財方式,和自己建立一個約定:「先記帳,但不用刻意省錢。」期待30天後的改變,跟隨橫山光昭的引導,一起打造有錢體質吧!

推薦序四
投資理財不困難,務必把握三原則

粉專「寶可孟的理財記事本」版主╱寶可孟

在我成為理財達人寶可孟之前,我只是一個平凡人。還記得在2008年,臺灣發生「卡債風爆」時,我還是個大學生,師長跟父母都說不要碰信用卡──那是名符其實的洪水猛獸。
當兵退伍後,我開始了解家裡的財務狀況,猛然發現家裡的信用卡帳單都只繳最低應繳金額20%(目前信用卡循環信用利率已調降至15%),一筆10萬塊的卡費,居然繳了三、四年都繳不完!
為了要理解什麼是循環信用利息,我特別去研究信用卡,才發現這個「塑膠貨幣」真的是害人不淺,因此我馬上跟父母討論,把家裡的土地拿去農會做小額貸款,才把信用卡帳單給全額繳清,結束這場鬧劇。
除了家裡的信用卡帳單,還有一堆保險費的單子也引起我的好奇心。於是我便一一了解家人買了哪些保單、保障是否足夠,甚至也上網研究怎麼繳保費,才能省下最多錢。當我清點家人的保費後,接下來就是自己的保單健檢。那時剛好有一位臺北朋友在保險公司任職,因此我請他幫忙把一些保障不足的險種給補齊了,最後他問我一句話:「要不要用信用卡扣繳,再省2%?兼有12期零利率的好處喔!」
這句話引起我極大的興趣,畢竟同樣是繳錢,用帳戶ACH(按:代收代付業務,為臺灣票據交換所發展完成的一個處理大宗的跨行轉帳交易系統)扣繳僅有1%的折扣,就是圖個繳款方便而已。但信用卡的好處在此彰顯出來,我的眼睛都亮了起來。不過當時的我還沒北上工作,並沒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不見得能夠辦下信用卡,著實讓我感到不安。但我的保險業務員說:「沒關係,送送看!有送有機會,過了算賺到。」
果不期然,信用卡沒有核過,因此我只能乖乖用帳戶扣繳保費。這件事也讓我深受打擊:原來我辦不下信用卡!為了要一雪前恥,我便開始努力在網路上找資料,了解什麼是信用卡、卡片有哪些回饋的模式、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神卡有哪些等,而這之後發生的故事,我在著作《寶可孟刷卡賺錢祕笈》(大是文化出版)裡有提到──從第一張信用卡開始,收集到第477張(目前已來到508張),寶可孟已是全臺灣最懂信用卡、最會靠信用卡省錢的理財達人。
投資理財不困難,請務必把握三個原則:「花得少、賺得多、投資得好。」本書作者橫山光昭透過一個又一個生活上的實例,讓你先從記帳開始抓漏,找出生活中花錢的漏洞,並且把它修補起來(花得少);接著介紹開創副業的優缺點,讓你的斜槓身分,為你帶來更多收入(賺得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帶你一起做資產配置,從投資工具與風險規畫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哲學,讓複利替你的本金翻倍再翻倍(投資得好)。

目次

推薦序一 只要開始起步,人人都能FIRE╱安納金
推薦序二 調理有錢體質,具象化美好未來╱股海老牛
推薦序三 擁有閃亮金幣之前,要先養成有錢體質╱徐慧玲
推薦序四 投資理財不困難,務必把握三原則╱寶可孟
序章 我幫助兩萬三千個家庭養成有錢體質
努力存錢,但存款簿上的數字卻沒變化
有心存錢,就一定能存到錢?沒這回事
用三個問題,檢測你對金錢的態度
能否存錢,關鍵是從小地方改變用錢習慣

第一章 最快存到100萬的超強理財術
有金錢焦慮,因為你搞不清楚三件事
三個建議,打造不再為錢焦慮的超強理財術
不論任何年齡,都能打造有錢體質
無目的存錢會失敗,你得找個目標
存錢的動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意識的花錢,就能存錢

第二章 家計三分法,爽花5 %照樣能存錢
搞不清楚家計狀況,難怪你沒錢
你昨天總共花了多少錢?
第一個月,先記帳,但不用刻意省錢
從前一個月的記帳紀錄,判斷之後怎麼省
伙食費最容易亂花,怎麼掌握?
就算不小心花太多,還是要繼續記帳
省錢,從固定支出下手最有效益
消、浪、投──家計三分法
最能存錢的黃金比例
減少消費與浪費,增加投資的比例
有些你以為是投資的開銷,最浪費
希望你成為懂得善用金錢的人

第三章 有錢人必備的三本存摺
結帳前,先問自己這個問題
打消強烈購物慾,用一句話化解
工作多年還是零存款,怎麼辦?
準備三個帳戶:日用、儲蓄、理財
日用帳戶裡要放1.5個月生活費
不用執著日用帳戶的金額變化
儲蓄帳戶放6個月生活費
薪水一入帳,先把六分之一移到儲蓄帳戶
理財帳戶,可以開證券帳戶來代替
同時管理儲蓄帳戶與理財帳戶
保單、汽車、手機,非必要開銷總藏在這裡
為什麼用理財帳戶來投資?
如何選擇券商與開立證券戶
理財關鍵:你為了什麼目的想要存錢?

第四章 投資三原則:長期、分散、定時定額
投資,是為了讓錢幫我們賺錢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讓錢為你工作
出現黑天鵝,別急著殺出,該繼續買進
長期投資,可以隨時進場
複利:時間越長,效益越可觀
省吃儉用難存錢,但投資、複利可以幫你
19年不間斷,讓我穩穩賺6%
看不見的虧損:購買力貶值
我的投資標的,全球平衡型指數型基金

第五章 跟你的父母、子女、另一半談錢

不管結婚或單身,都很花錢
結婚前,先確認彼此用錢價值觀是否一致
零到六歲,國家跟你一起養
補習與才藝,先和孩子有共識,才不白花錢
退休金必絕對不夠應付老後的開銷
看護父母,要準備多少錢?
照護父母要有限度,別把自己賠進去
如果生病了,健保夠用嗎?還需要另外保險嗎?
規畫符合自己需求的醫療保險
三種情況,不用考慮投保壽險
工作失能險是必要的嗎?
我該買房還是租屋?兩個答案都對
哪些人要買房?哪些人得租屋?
在確立家庭結構與生活方式前,購屋務必注意

第六章 財富自由,現在就要開始規畫
從年輕開始準備幸福的老後生活
退休後可以領到多少年金?
年金要怎麼領?提前延後領有差
年金應該提前還是延後領?
公司沒有提撥退休金怎麼辦?
年屆退休,職涯不退休
退而不休,創造自我價值
因為退休金可能不夠用,所以我們更需要副業
現在開始找副業,那是老後的經濟來源
副業不限年齡,一輩子能賺錢

後記 掌握收計、善用投資,就能跨過經濟衝擊

書摘/試閱

有金錢焦慮,是因為你搞不清楚三件事

前來向我諮商家計的客戶中,占比最多的兩大類,分別是已經邁入40歲、正面對家計困擾的族群,以及在30歲後半段,開始擔憂財務狀況,卻苦思不得其解的人。
這兩個族群的共同點是:他們因不了解錢,而對財務狀況感到不安:

? 雖然目前沒有負債,當下的薪水也夠維持生活,就算週末稍微奢侈一點,錢也夠用。但是未來還能持續保持這種生活品質嗎?
? 明明工作15年了,卻沒有存到什麼錢,這樣下去真的沒問題嗎?
? 跟學生時期的朋友們相比,自己現在所從事的產業,平均年薪似乎很低。如果繼續堅持這份工作,是不是太吃虧了?
? 曾聽別人說「最好做點投資」,但也不知該怎麼著手,再加上過去對投資的印象不太好,總覺得風險高、容易虧本,所以很苦惱到底該不該投入。
? 從新聞上得知,有越來越多公司發不出退休金,有點擔心自己退休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相較於這群人在工作上展現出俐落幹練的樣子,我跟他們討論財富規畫時,只要越深入對話,就越能發現他們的不安。追根究柢,是因為這些人搞不清楚下面三件事:

1.不知道自己這輩子究竟需要用到多少錢?
2.不知道今後自己還能賺到多少錢?
3.當需要一大筆錢時,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準備這筆錢?

簡單分類一下:第一件事,是支出問題;第二件,是收入問題;最後一件事,則是關於儲蓄與投資的問題。

三個建議,打造不再為錢焦慮的超強理財術

與前面三件事相呼應,我在這裡提供三個基礎建議,讓你打造出超強理財術,不再為錢焦慮:

1.抑制支出。
2.提高收入。
3.增加存款。

聽起來雖然很簡單,但搭配前面提到的三件事,可說是對症下藥,能馬上消除我們對於金錢財務的不安全感。不過,越是簡單的道理就越難實踐,即使是這麼基礎的建議,想要一瞬間達成目標,也只是天方夜譚。所以最初只要有意識的從其中一項慢慢調整就可以了。
如果你現在的財務狀況,已經面臨「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已經用信用卡的預借現金來度日」、「需要父母親金援才活得下去」,就算在這種危急狀況下,只要能開始實行這三項建議中的其中一、兩項,多少能改善家計。
只要開始行動,不論做多做少都一定會有幫助。遵循這些建議,便能朝好的方向邁進。但若你知道這些方法,卻什麼也不做,好的不會更好,而壞的狀況只會更糟。

有意識的花錢,就能存錢

在下一章,我會先說明有關掌握家計現況與學習控制支出的方法,這兩點是建立穩定儲蓄機制的基礎。我先提供一個案例,讓大家一起來思考看看:

某位38歲的男性,因為得知公司後輩的儲蓄比自己高出許多後,特別跑來找我諮商,想改善自己的家計現況。在獲得我建議後,他第一步先寫下固定的生活開支,掌握家計支出的初步輪廓;接著再要求自己於購物時,不用信用卡或數位支付,全部都用現金來結帳;想買東西時,先問自己:「真的需要這個嗎?」
半年之後,他每個月都能從月收入27萬日圓(約新臺幣7.3萬元)中,存下約3萬日圓(約新臺幣8.1千元),而獎金更是一毛都沒動,直接存起來。
其實他所做的,就只是列下支出並有意識的花錢而已。他對於這個結果也非常驚訝,沒想到有意識的花錢,就能開始存錢。
就算有類似的生活環境、差不多的收入水準,有些人在財務上總是會有餘裕,而另一些人則完全相反,深究其原因,其實就只是用錢的意識與方法不同罷了。只要能改變自己,意識到自己花錢的方式,就不會再為錢所苦。
再舉一個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例子:一般人從40歲以後,會開始支付介護保險費(按:日本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於2000年開始實施的社會制度,凡年滿40歲以上都需要加入介護保險。類似臺灣的長照保險),也因此有許多人會開始關心自己的老後生活。
但是等40歲才驚覺自己應該要存錢,並開始學習掌握家計、控制支出,到最後真正能存到錢,其實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既然擺脫家計上的赤字,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為什麼不提早開始改變,讓變化提前發生呢?
從30歲後半段到40歲世代,正是我們人生中會發生許多重要事件的階段,如有人結婚、有人生小孩;可能有人離婚或健康出現狀況等;有些人正在工作上全力衝刺,也有人想轉換工作跑道或獨立創業等。
廣義來說,這個生命階段正是人們建立社會地位最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個生命階段,我們容易遭遇到人生重要的轉折,所以我很希望大家能擁有正確的用錢觀念。其實要學會這個觀念並不難,只要從一些小地方著手,就一定能存到錢,開始對生活有信心,可以不用再為錢所苦。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用三步驟做好準備,迎接四十歲的到來。到時候是哭是笑,就取決於現在,也就是接下來你所要作的決定了。

準備三個帳戶:日用、儲蓄、理財

感受到儲蓄的重要性後,我們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每個月應存多少錢?」
我建議以每個月實際收入的六分之一為基準。
假設某人月收入實領25萬日圓(約新臺幣6.75萬元),那麼,每個月存款金額則為4萬日圓(約新臺幣1.1萬元)。
這只是參考值而已,畢竟每個人的生活型態與人生階段都不一樣,例如30歲、與父母同住的單身族群,可以將存款目標調整到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已婚、有房貸、孩子等,開銷較大的人,則可以將存款目標調整到月收入的十分之一。重點是視自己的實際狀況來分配,並且確實存下自己設定的金額。
一般來說,我建議大家把錢分成日用與儲蓄兩大類,實際區分方式,則可以用不同的儲金帳戶來管理。
我通常會詢問來諮商家計的個案,有關他們使用儲金帳戶的狀況:單身者通常有一個在學生時代開戶並使用至今的帳戶,再來則是公司要求開立的薪轉戶,偶爾有一部分人曾因想存錢,而另外開立了新的儲金帳戶,最後卻因為沒有使用而不了了之。
以已婚者來說,單薪家庭通常有一個供另一方日常家用所需的儲金帳戶,如果是雙薪家庭,可能會以共同帳戶來管理日常生活開銷,另外還可能會有一個用來存放教育基金的儲金帳戶。
但不管當初開戶的目的是什麼,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搞不清楚自己這些儲金帳戶的實際狀況為何。與此相反,有另外一種極端的狀況,則是只有薪轉戶。但不論是上述的哪一種人,都很難養成儲蓄體質。
在第二年計畫的第三個月,為了帶領大家一步步打造出儲蓄體質,我要請大家先準備好三個儲金帳戶,以依據使用目的,來分配與管理收入:

? 日用帳戶:該帳戶負責每個月的日常開銷,包括紅、白包等突然需要支出的費用。換句話說,這是生活費專用的帳戶。
? 儲蓄帳戶:主要用來存錢。就像本章開頭所說,我們每個月的實際收入,要有一定比例(如以六分之一為基準)拿來儲蓄。所以每個月都要將自己所設定的金額存入該帳戶。這個帳戶裡面的錢,主要是作為緊急預備金使用,而一些為了特定目標所進行的儲蓄,例如購車基金、孩子的教育費等,也都先放在這個帳戶中。
? 理財帳戶:這裡的資金主要用來投資,屬於「不會影響生活」的剩餘資金帳戶。我建議讀者可以開設一個證券帳戶,讓錢在這個帳戶中穩定增值,也可以為老後資金做預備。至於怎麼投資理財,才能讓錢穩定、被動增值,我會在第四章詳細說明。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表示自己已有三個帳戶。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是把日用帳戶跟儲蓄帳戶混在一起,以至於誤認為帳戶裡的餘額,就是自己的儲蓄總額。
但如果突然出現緊急支出時,很容易花掉原本預計用來儲蓄的錢;再不然就是看到帳戶上的數字,以為自己很有餘裕,所以大手大腳的亂花錢,卻忘記這個數字包括儲蓄總額。
換句話說,只有確實區分帳戶,才有可能培養出存錢體質。
最簡單且妥善的方法,就是把現在的薪轉戶,當作日用帳戶來使用。接著,找一間手續費較為低廉的網路銀行,開設帳戶以用來儲蓄。而理財用的帳戶,則可以直接用證券戶來代替。
當然也可以把兩種帳戶整合在同一家銀行,例如在薪轉戶底下,另外分出以日用及儲蓄為目的的子帳戶,這樣一來,也能簡單管理。
雖然以日本來說,大部分的實體銀行都有規定:「個人僅能開立單一帳戶」,但是部分的網路銀行,如住信SBI網路銀行、索尼銀行等,則可以在同一家銀行內,開設以「不同目的作為區別」的複數帳戶。例如住信SBI網路銀行,除了主帳戶外,最多還能開立五個子帳戶。
不論如何,第一步至少要有日用帳戶及儲蓄帳戶。
(按:目前臺灣部分銀行也提供了實體及數位帳戶並存的複數帳戶服務,而部分銀行也有主帳戶可設置複數子帳戶的服務,讀者可自行依需求來選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8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