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臺灣產業地圖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62643549
出版社: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出版日:2020/10/01
裝訂/頁數:平裝/200頁
規格:14.8cm*21cm*1.8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1980年代以來,臺灣高科技產業在國際分工中扮演著製造代工的角色,發展至今已在半導體、資訊硬體、工具機等產業建立起完整的供應體系,並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近年面對美中科技分流、疫情風險控管的挑戰,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在跨國分散式製造、在地化短鏈供應的趨勢下,產業生態環境快速變化,趨勢掌握變得更難能可貴。這些趨勢也促使臺灣業者更加重視微笑曲線的兩端,投入高階產品的開發及品牌的建立,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臺灣製造產業一向具備有「製造業的功夫、服務業的精神」,在2019年創造新臺幣13.2兆的在地產值、14.3兆的海外製造,占所有出口的87.3%,雇用306萬人的在地就業機會,及平均創造近30%的附加價值率。臺灣政府也透過獎勵措施鼓勵業者投入關鍵零組件、材料及設備等開發,強化臺灣整體產業結構及建全產業自主供應體系,以維持臺灣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科國際所)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自2012年首版編印「臺灣產業地圖」,提供各界了解我國產業上中下游發展概況,廣獲好評,並每隔兩年陸續推出再版。今年ITIS研究團隊延續「臺灣產業地圖」涵蓋範圍,共集結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策會MIC、生技中心(DCB)、金屬中心(MII)、食品所、紡織所等共71位產業分析師的專業分析,編撰完成「2020年臺灣產業地圖」(共計82項次產業),內容涵蓋新興科技應用、電子資訊、材料化工、機械車輛、新興能源、金屬、生醫、民生等臺灣八大產業,研究團隊不僅針對各產業上中下游產業結構及供應體系的強弱進行詳實的內容陳述,亦針對防疫相關的耳額溫槍、生理監視器產業,以及近年重點科技應用如5G、人工智慧、資訊安全等新興產業進行解構,以期提供業界先進及政府第一手產業資訊,作為公司經營及擬訂整體發展策略之參考。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