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梳理了茶家具在歷史文化中的形成演變和發展歷程,深入探索茶家具的文化內涵、審美特徵、思想理念以及設計創新內容,為相關研究機構、高校師生、市場設計師提供知識性輸入;調研和梳理了市面上的茶家具,詳細講解設計操作流程,為設計師實際操作提供了方法指南。
本書可供喜歡茶文化和家具設計的愛好者、設計師、研發機構和企業人士學習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設計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1、國內首本將茶文化與茶家具設計進行結合的專業著作。
2、講歷史、講美學、講文化、講設計,集專業性與趣味性於一體,適合專業人士和大眾愛好者閱讀。
序
猶記學生時代便受到了陳志華、蕭默、王澍等書籍和作品影響,深感投入傳統文化的急迫性,又由於機緣長期學習了茶藝和古琴,體會到傳統文化帶給人們的精神養分,遂想“茶”與“家具”會碰出怎樣的火花?又會有什麼樣的故事?這便是寫這本書的初衷,希望書前的你們也能領會書籍裡我對文化的熱情和想要讓它“活過來”的殷切之情。
通過文獻書籍閱讀、企業走訪和案例研究,發現大量的資料中,國內外茶葉歷史與文化、茶具設計和茶空間設計三個板塊的研究相對較多。雖然有不少學者挖掘、探究了茶家具的設計創新,但很大程度上還是側重研究當代茶家具現狀和茶室環境設施,並未系統性地梳理茶家具在歷史文化中的形成演變和發展歷程,深入探索茶家具的文化內涵、審美特徵、思想理念以及設計創新內容的研究較少。
關於茶文化各方面的文獻記載也不少,但深淺不一。自陸羽著《茶經》以來,現存唐代至清代有茶書55種,如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西漢王褒《僮約》、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明代張源的《茶錄》。至今人陳宗懋的《中國茶經》,關劍平的《茶文化》以及陳彬藩的《中國茶文化經典》等共3175部有關茶文化的著書。另可供本文有效參考的茶文化相關論文期刊達640余篇。
從國際橫向地比較研究發現,由於茶空間本身屬性的特殊性和各國文化的迥異性造就了空間的地域特色。如英國的簡·佩蒂格魯著的《茶設計》以從茶葉稅收到茶會禮服的衍變過程為主線,對茶的社會地位及經濟價值展開論述,並談及查理二世時期茶及相關茶具、茶室、茶服的衍變。對於日本來說,研究茶史系統性較早,其茶具、茶席、茶庭都有很詳盡的資料。此外,文化、宗教、哲學、美學也融入到日本茶文化的體系之中,“禪茶一味”“和、靜、清、寂”“枯山水”等核心內容已滲透到了茶文化的精神範疇。如同濟大學劉庭風著的《日本小庭園》、日本三橋一夫編著的《日本庭園設計—主庭·茶庭·內庭》、章俊華編著的《日本景觀設計師枡野俊明》《日本景觀設計師戶田芳樹》、寧晶著《日本庭園文化》、日本江戶末期茶人井伊直弼著的《茶湯一會集》等著作,結合茶庭和茶室展開相應論述,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離不開建築和自然。此外在茶道方面,也有日本千宗室著的《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這類系統研究了日本茶道源流及其所體現的文化精神的學術專著。另外靳飛著的《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日本的伊藤古鑒著的《茶和禪》和日本桑田忠親著的《茶道的歷史》等都簡要地敘述了日本茶道規範、茶會的變遷以及茶道的精神。
而隨著飲茶熱潮的升溫,人們對飲茶的需求越來越高,專門用於飲茶活動的家具也應運而生。目前市場上茶家具以仿中式古典家具或一味沿襲新中式家具的設計方法為主,並沒有針對茶家具進行系統性研究,大型設計公司的茶家具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小型茶家具作坊由於資金不足,因而設計感缺乏,產品粗糙。這些都導致茶家具設計雷同、功能欠缺、缺乏美感。各大茶館、商業會所、家庭等場所對茶家具的需求日漸增加,導致供不應求。2015年9月,上海家具博覽會展覽中“U ”獨立家具品牌首次推出茶家具系列作品,得到設計界和社會的極大關注,隨後古典中式家具和實木家具各品牌都想分得一杯羹,設計師們苦於未深入且系統性了解茶文化和茶家具相關知識,產品也就良莠不齊。可見具有系統性、創新性市場前景的茶家具設計亟待研究,一旦出現將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豐富茶家具的款式儲備,又能提升人們飲茶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同時滿足市場對具有設計感的茶家具的需求。
同時,各地茶博會都出現了茶家具參展版塊,但作品畢竟不成體系。結合國家政策和時代潮流趨勢發展,研究茶家具不僅能傳承茶文化,也將帶動茶產業的轉型,這也符合新時代的市場需求。同時乘借“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可以有效地傳播和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發展,古人在飲茶過程中精微、典雅的生活已不復存在,我們亟待去喚醒人們重拾對周遭美好事物的感知。我們通過系統性地梳理中國各個時期的茶家具歷史,不僅能夠為讀者呈現出茶家具的形成和發展歷程,也能從側面揭示每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審美傾向,借由傳統茶家具中文學、宗教、社會、思想、哲學等方面的影響與價值,運用現代設計表現方式,對茶家具進行“讓往昔恢復生命”的設計,從而影響當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觀念、生存法則以及審美習慣。本書為設計出符合當代審美要求的茶家具提供了研究內容、形式、方法和理念上的啟示與借鑒。並結合茶家具設計內容和要求,構築具有精神氛圍的茶家具系列作品,從工藝、材料、功能及運用領域思考創新模式,為茶家具設計實踐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範本。
本書從構思到成書經歷了5年之久,是在我研究生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我工作三年來教學、實際項目、大賽各個方面的體會和成果的總結。它的完成首當感謝我的導師呂九芳教授當年不厭其煩地斧正拙文,以及三年的大力指導和建議,還有前輩吳智能教授、濮安國等老師的教誨。同時,由衷感謝我曾經工作過的常熟虞林木業、福建三福家具公司,以及現工作單位五邑大學的各位同事乃至學生的幫助和支持,才有了本書的出版。
後,我想強調的是,中國家具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品牌力量,就要實現文化自信。本書在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茶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不斷地深入研究,其次家具設計所涉及的知識面甚廣,加之筆者知識面和視野有限,在後續的研究中,只有繼續強化文化功底以及藝術鑒賞力,深度剖析茶文化內涵,並且結合現代設計理論,了解時尚信息,諳熟家具材質和工藝,同時借鑒國外優秀的設計方法,大膽地嘗試與茶文化結合,才能進一步實現茶家具設計的持續創新。
在此致謝相關科研平臺和多個課題基金的贊助:
2015年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課題成果(GDJY-2015-C-b040);
廣東省新中式家具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果;
2018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科研項目特色創新類(2018WTSCX152);
2018年五邑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基於0BE理念的《文創產品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31327015);
2019年省級教學質量工程與教學改革工程:廣東省高等學校“環境設計”特色專業建設(GDJX2019008)。
高婷 寫於江門
2020年6月6日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