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大問題:法國傳記文學大師剖析愛情、教養、友情、社會與幸福的奧祕
商品資訊
系列名:知識叢書
ISBN13:9789571397450
替代書名:Sentiments et Coutumes
出版社:時報文化
作者:安德烈.莫洛亞
譯者:傅雷
出版日:2021/12/22
裝訂/頁數:平裝/192頁
規格:21cm*14.8cm*1.2cm (高/寬/厚)
重量:269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 與茨威格、特羅亞(Henri Troyat)齊名,並列法國三大傳記作家。
★ 師事於法國哲學大師阿蘭,一字一句都充滿透澈的人生智慧。
「幸福從不放棄創造幸福的人。」--安德烈.莫洛亞
安德烈.莫洛亞是二十世紀法國最知名的國民作家。他著作等身,除了文學創作外,他最重要的貢獻是為英法許多文學大師立傳,包括雪萊、拜倫、狄更斯、伏爾泰、吉卜林、巴爾札克、雨果等。憑他一人之手就整理出兩百年來的歐洲文學史,戴高樂總統也親自頒授國家獎章給他,可見他地位之崇高。
本書取自莫洛亞的五篇演講稿,主題牽涉到與生活相關的五大領域。除了尖銳的提問以及透澈的洞見,更少不了文學大師的絕妙好詞。舉例來說:
【論愛情】愛情真正的元素唯有自由;服從、嫉妒和恐懼都與之對立。
【論婚姻】找對象不是買彩券,別以為自己會幸運獨得大獎……婚姻是夫妻共同創作的藝術品。
【論家庭】只有在感情密切的家庭中,你才能放下自己的社會角色,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不怕外人的責怪。
【論友情】說不出來的事情,都會深深毒害你的心靈。我們需要找人談話、傾訴。
【論政治】黨派之分野,多半是為了意識形態,很少想到大眾的利益。所以經濟生活都靠人民的反應在支撐。
經歷過兩次大戰的莫洛亞,雖然沒有顯赫的家世與菁英般的學歷,但他從人生歷練與文學大師中萃取的智慧,卻不斷地啟發著大眾。他最後提出五個幸福的要訣,這是希臘哲學家以降,代代相傳的人生智慧:
第一:適時遺忘,不要對於過去發生的事情歷歷回想。
第二:行動;思而不行的人會生病。
第三:找到支持你努力的環境。
第四:不要想像遙不可及的災難。
第五:保有令你現在幸福的美德。
經典推薦
瓦基 閱讀前哨站站長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鄭凱元 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所教授
作者簡介
安德烈.莫洛亞(André Maurois,1885-1967)
出生於法國小城埃爾伯夫,家中經營紡織廠。
17歲時畢業於皮埃爾─科內耶公立高中。
29歲,莫洛亞從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將其所見所聞寫成《布朗勃爾上校的沉默》,一舉成名。
38歲出版傳記作品《雪萊傳》
43歲出版《傳記面面觀》,成為西方傳記文學大師。
49歲,出版《人生五大問題》,傅雷於次年翻譯成中文,影響無數讀者。
53歲,當選為法蘭西學院終身院士。
54歲,二戰戰火燒向法國,莫洛亞投筆從戎為國奔走,直到61歲才回到祖國。
80歲,戴高樂總統授予莫洛亞榮譽團一等勳章,表彰其一生在文化藝術方面的貢獻。
82歲,莫洛亞逝於塞納河畔納伊。
傅雷(1908-1966)
中國知名翻譯家、作家與美術評論家。他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並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札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譯文「信達雅」三美兼具,在音樂、美術與文學領域也有極高的鑑賞力。
目次
目 錄
作者序
第一章 愛情與婚姻
婚姻是建立在人性上的制度
沒有完美的婚姻,而關鍵在於承諾與堅持
夫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從家庭到社會都會更祥和
沒有完美的伴侶,唯有時時交流,才能成就美滿的婚姻
第二章 如何讓孩子平順地成長,享有幸福的人生
在感情親密的家中,才有做自己的自由
無論你有多大成就,家人的愛都是最單純的
從小培養孩子的紀律,成長過程會比較平穩
父母的勸告只是隔靴搔癢,最好放手讓孩子去體驗人生
第三章 友情比天高
友情是偶然出現,需要經營才能長久
真正的朋友間毫無利害算計
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
每個人都需要精神導師,在思想與行動上有所依歸
第四章 政治如何影響經濟與人民生活?
商業活動便成數字遊戲
自由與集權政體的交替
歷史在輪迴中不斷前進
第五章 幸福之道
幸福是一種精神狀態,把心中的美感傳給外界
快樂是可以練習的
幸福從不放棄創造幸福的人
莫洛亞大事年表
書摘/試閱
第三章 友情比天高
友情是偶然出現,需要經營才能長久
隨著歷史演進,夫妻與家庭已成為所有文明社會的基本元素,我們前面已經解釋原因為何。那些情感是如此重要,它們基於人根深蒂固的天性,但能帶我們超越自私,進而學習愛。
現在我們要研究一種全然不同的關係,其中智慧與情感超越本性,甚至改變了本性。這就是友誼的影響力。
為何這種關係是社會生活少不了的呢?難道出於本能自然產生的關係還不夠嗎?夫妻與家人為何不能盡量減少衝突,讓彼此成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伴侶。對於這一點,我們首先應該解答的是:為何有許多人終生都不知道,婚姻生活如何能長久?
為何他們逃避婚姻呢?其實只沒有遇到理想的對象而已。我想這是因為,女性的人數比男性多,而在一夫一妻的制度下,不能選中好丈夫。
而且,不論男女,只要你心靈和感覺稍稍細膩一些,便不能接受任何一種婚姻。你對於伴侶的選擇,會有堅決的主見和偏好。有人懷疑說:「在人生無數次的相遇中,竟然物色不到一個使自己幸福的伴侶。這絕對是不可能的!」當然可能。有些人過著幽密的隱遁生活,什麼人都闖不進他們的生活圈。還有一些人出於偶然的人生經歷,生活在觀念與做法全然不同的環境中,所以會覺得婚姻既麻煩又討人厭。
也有人不積極尋找伴侶。他們童年時受到欺負,對於肢體接觸非常恐懼,認為愛情太過神祕,所以放棄走入婚姻。要有勇氣才能發下這終生的盟誓;進入婚姻時,得如跳水選手那樣快速果斷。這勇氣並非人人都有。
有些人太想走入婚姻,但他們所選擇的伴侶其生活方式與自己的期待不同。或許出於驕傲,或因為後悔或怨念,他們終生死守著這段婚姻,過著某種孤獨的生活。他們也許會後悔。他們以為自己很有想法,所以多年來不願放下自己的堅持,但那其實只是單純的執拗而已。
也些人到晚年才感慨:「昔日的情懷早已消逝。」青春已逝,情場角逐的機會已經消失,你也無法再適應另一個人。接下來我們會談到,夫妻生活要協調,有賴於彼此用婉轉的方式溝通,溫柔地順應彼此的意願。自然而然地,獨身者會變得更加封閉,只能獨自居住,不能和他人共同生活。他即使有意願,也沒辦法好好地扮演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這些人勢必得找出另一種生活方式,才能解決困境。他們孤獨地生活著,個性變得不近人情,有時舉止還像發瘋一樣,沒有人能夠忍受。他們在何處才能覓得屏障,以抗禦此種苦難呢?從其幼年的家庭生活開始防範嗎?
我們已談過,家庭不能提供助力,讓孩子完滿地發展能力,因為家人太過寬容,反倒會阻撓他的成長。有一些獨身者從小只依賴家人,其晚年的境況是不難想像的。巴爾札克在小說《邦斯舅舅》中就有提到,家庭關係含有許多不安定的因素,有時令人變得平庸,甚至帶有醜惡的一面。邦斯最後靠朋友的協助才得救。
有些人順利組成了家庭,有些人有很好的伴侶,有些家長與孩子的關係非常和睦,還有些人像唐璜一樣,有一千零三個愛人;但他們都還需要別的東西。前面已提到,在家人與愛人面前,我們的思想與情緒全不能全部表現出來,凡是我們心中最關切的事情,在他們面前都不能說。
我們和家人的關係是基於血緣關係,而不是精神的,所以彼此輕易地就能相愛。在愛情中,除非能從愛人昇華成摯友,否則你們只是互相扮演喜劇角色,以維持美滿的婚姻生活,不容許對方傾吐真心話。不論是孩子、父母、丈夫、妻子、愛人或情婦,心靈深處多少都隱藏著不想說的事情。尤其,許多人都蘊藏著對於家庭、婚姻、父母或兒女的怨艾。
而凡是不說出來的事情,都能深深毒害你的心靈,有如包藏在傷口下面的細菌會毒害身體組織一般。我們需要找人談話、傾訴,也需要想起自己的本來面目。在家人或愛人面前,可以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但我們還需要在思想與精神層面能有所解放。
跟密友傾訴,就能發洩深藏已久的情緒,一吐胸中的積怨。這位知己就是我們的生活顧問,即使他沒有表示意見,那些繁雜的心情也會變得更有條理。因此,除了愛人,我們應有一些知己;在家庭之外,我們應有一小群好友。
這群好友的情誼一般是基於個人的自由選擇,有時則是基於共同生活的默契。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便是這種經由個人選擇、如家人一般的好友。
友誼是怎樣誕生的呢?對於母愛,我們就不需要提出這問題,嬰孩一誕生,就會出現這種本能的愛。至於性欲,答案也似乎不難。一瞥、一觸,都會引起愛人欲想和渴望。「愛始於愛。」真實、強烈的愛情是最突兀的。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茱麗葉看到羅密歐之後,便跟乳母說:「那位青年是誰?如果他已娶妻,我唯有把墳墓當作我的雙人床了。」愛情不是建立在道德價值上,也不是智慧,甚至也不是愛人的美貌。在《仲夏夜之夢》中,美麗的妖精皇后提泰妮婭俯伏在工匠波頓的身邊,雖然後者的頭變成驢子了。愛情是盲目的,這句平凡的老話畢竟是真理。
我們總覺別人的愛情難以理解。每個女人都會打量其他夫妻:「她在那男人身上看到些什麼呢?」在不相干的外人眼中,有些伴侶關係像貧瘠的園地,但事實上,當中卻會產生強烈、壓制不住的情感,因為有欲望在培養它。
友誼的誕生卻遲緩得多。表面上,它很容易被愛情比下去,有如柔弱的植物容易被旁邊的大樹壓倒。拉羅什福科曾言:「大多數的女人不大會被友誼所感動,是因為相較於愛情,友情顯得平淡許多。」平淡?那可不,友情出現時,彼此的內心都十分明澈。驢子頭始終不是人類的頭,怎麼能迷戀上對方呢?既然彼此頭腦明澈,又毫無互相吸引的肉體魅力,怎麼能誕生友誼這密切的關係呢?
在有些情況下,這種關係產生得極為自然,理由很簡單,因為所遇到的人有難得的優點,對方也大方承認。友誼如霹靂般突然出現,從對方的一瞥、一笑、一顧、一盼,我們立刻能辨別出,他是與自己氣味相投的靈魂。朋友那些可愛的舉動,證實他有顆美麗的心靈。如同愛情始於愛情一樣,友誼亦始於友誼。
在此突然產生的友誼中,你選中的朋友不一定是高人雅士,畢竟優劣的判斷是相對的。少女會結為閨密,同出、同遊,其他朋友想加入的話,會覺得很討厭。因為種種偶然因素,天生絕配的好友就這麼出現了。
但除了少數例外,這種隨性產生的友情通常不能維持很久。婚姻制度有助於延續愛情的熱度,同樣地,甫在萌芽中的友情亦需要外在的規範。人是懶惰的,倘若沒有絲毫推力去刺激那初生的情感,彼此就很容易毫無理由地為了一些小事而感到厭倦。
我們總不時聽到有人抱怨:「她反反覆覆、嘮叨不已,老是在講那些事情」、「他動不動就在生氣」、「她老是遲到」、「他真討厭,老是在埋怨別人」。
這時,朋友間便需要外在的推力了。學校、軍隊、輪船、公務機關等等生活環境,都含有家庭式的規範,而這是有益的。人們必須過著團體生活,在當中慢慢地互相瞭解,學著適應彼此。我敢向你們保證:「無論是誰,只要獲得他人的理解,對自己一定有益。」。
然而,偶然出現的友誼不一定貨真價實。法國作家伯納德(Abel Bonnard)有言:「人們常常因為找不到知己,所以隨便找些幾個朋友聊天,以求得安慰。」真正的好友必須經由嚴格選擇而來。法國哲學家蒙田與作家鮑埃西(Boétie)是好友。蒙田認為鮑埃西有卓越才華與優異的情操,所以不但敬重他,還對他很忠心。
但不管是男人或女人,對於所敬重的人,不一定有如此的情懷。有些人會嫉妒人家的優點,不想學習對方高尚的品格與美德,還對他吹毛求疵。還有一些人怕自己禁不起內在良知的批判,故寧願和較為寬容的人廝混。
伯納德說:「只要你不憎惡人類,相信人群中還四散著許多偉大的靈魂、領袖人才以及可愛的心靈,而孜孜不倦地去尋訪。而且在找到之前,便已愛上這些人。這樣你就能享有真正的友誼。」
這樣的見解是強調友情的心理作用。我再附加一點。如果你溫柔地愛戀他人,那麼除了愛上對方的優點,也不妨欣賞他可愛的缺點。不過,人們很少徹底愛上不常微笑的人。過於完美主義的人,多少都有點不近人情,容易讓身邊的人感到沮喪。大家都會欽佩、尊敬他,但不會想跟他交朋友,因為他令人膽怯。真正偉大的人物總有些明顯的缺點,所以才讓人有親切感,而感到有趣。我們永遠喜歡這樣的人。
因此,概括來說,友誼之誕生有以下原因:在偶然的機緣下,透過一盼、一言,令兩人的靈魂與性格相互吸引。接著,透過環境的規範以及堅決的意志,使這萌生的友情逐漸成長。最終,兩人感情到達心心相印的程度,在精神上十分相契,沒有任何外人可比,甚至遠於骨肉至親。這便是真摯的友誼。
真正的朋友間毫無利害算計
此刻,我要更深入地探究。友誼這偉大的情操,有時竟和最美的愛情不相上下,那它跟膚淺的「熟人」有什麼區別。
拉羅什福科說:「所謂朋友,只是一種小團體,只是為了互助和交換利益,禮尚往來一番。總而言之,在這交易中,每個人出於自尊心,永遠只想占對方的便宜。」拉羅什福科真是苛刻,或至少他愛自以為一針見血,但他在此所描寫的人際關係,其實不是友誼。
不,友誼永遠不能成為一種交易。相反地,朋友間最需要的,就是毫無利害的算計。有些人在有需要時才來找我們,但我們為他付出後,便置之不理。這種人我們從來不當作朋友看待。
當然,要發現朋友間的利害關係不太容易,因為擅長此種交易的人,手段都很巧妙。我記得有位丈夫跟妻子說:「你應該對法蘭克夫妻更熱絡一點。」妻子答道:「為什嗎?他們非常討人厭,你又用不到他們。」丈夫說:「你真不聰明,當他回任部長時,我便需要他們了。這是早晚的事。他會特別記得在野時對自己好的人。所以現在多跟他示好,他會更感動。」妻子十分敬佩地說:「你說得真有道理,這才能顯出兩人的交情。」的確,但那絕不是友情。
在社交活動中,彼此互相效勞,這種交易很自然。雖然大家尊敬彼此,但顧忌更多。在這些交際應酬中,每個人都把帳記下來了:「我會頒給他勳章,而他會在報紙上誇我一番。」
真正的友誼是沒有這種算計的。當然,有需要時,朋友間應該互相幫助,但真正的朋友是自然而然地付出,事後也會忘掉,或至少不放在心上。法國作家拉封丹(La Fontaine)貧困時,朋友請他到家裡住,他答道:「好,我去。」我們不應當懷疑朋友的好意。
為人效勞後,當避免出現虛榮與得意的心情。出於天性,我們看到他人貧弱時,會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幫他,除了展現真誠的憐憫心,還會加入一種不可言喻的溫情。對此,苛刻的拉羅什福科又言:「看到自己的好朋友遭逢厄運,我們總能找到一些值得高興的事情。」莫里亞克在《外省》一書中說:「我們很願幫助不幸的人,但不喜歡他們還留著客廳裡的高貴座鐘。」
他接著寫道:「只要你還活得幸福快樂,就會有許多朋友;如果時代變了,你會孤獨一生。」不,我們絕不會在災難中孤單一人。那時不但惡人會幸災樂禍,而那些跟你一樣不幸的人也會走向你。當初他們看你很幸福,所以不敢親近你。但現在你遭逢厄運,所以他們覺得與你更靠近了。可憐的雪萊,他還未成名時,比顯赫一世的拜倫朋友更多。只有高尚的靈魂,方能心中毫無利害的算計,做一個同甘共苦的朋友。
因此,沒有算計彼此的利益,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想幫助朋友的話,應當猜想對方有什麼煩惱,在他尚未開口前先出手相助。因此我認為:「找出朋友有趣和值得敬佩的一面,來往時就會更愉快。從利害考量去跟人交往,常常會令彼此難堪,甚至得請求一方的施捨。」所以,當朋友需要我們付出時,我們應該先料到他們的需求,以免他們得苦苦哀求。財富與權力,其唯一的功用、與可愛之處,就在於能用它們來幫助他人。
除了不要算計太深,互相尊敬是友誼的另一要素。有些人會質疑:「真的嗎?我有一些好朋友,但我沒有敬重他們啊!尊敬與愛當然不同。老實說,我不覺得自己有尊敬對方。」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因為他們不曾看透彼此實際的想法。
我們都有朋友,也對他們常常說出令人難堪的事實。沒有這種的真誠態度,彼此就不算真正的朋友。但有些批評從別人的口說出,我們會動怒,但朋友說的話,我們就能忍受。這原因豈非是,我們都知道,除了那些批評的看法,他們也在許多方面敬重我們。
所謂敬重,並非他們覺得我們有多高的德性,也不是我們有多聰明。那是一種複雜的感情。朋友觀察過我們的優點和缺點後,才選擇結為好友,而且愛我們甚於他人。
唯有尊敬方能產生真誠的態度,這個要點應當明白。朋友愛護、讚賞我們,所以對他的批評,我們都能接受。因為我們面對他的責備時,不會喪失自信(連這種基本的自信都沒有,就很難生活下去)。
作家要維持這種美滿的友誼,也靠這種複雜的感情。法國詩人布耶(Louis Bouilhet)會嚴酷地批評福樓拜的作品,但不會傷到對方的尊嚴,因為他把福樓拜當作大師,後者亦知道這點。不過,我們得提防另一種「真誠的朋友」,他們太坦白了,只會令人喪氣。他們毫不顧慮對方的心情,只會批評缺點,好的方面卻充耳不聞。最後我們不得不提防他再說我們的壞話。
也得提防多疑的朋友,我們對他的敬愛,他永遠也沒記住。他不懂每個人的困難,因為人的言行總受到個性的影響。他老是在觀察我們,把種種情緒、煩躁、脾氣都當作有意義的徵象。多疑的人永遠不能成為好朋友。
朋友間需要完全的信任感,否則不如不要結交。如果要不斷地分析對方的想法,並一再校準、縫補以及恢復關係,那友情只會增加人生的苦惱,而絕不會產生愛、力量和協助。但若信任錯誤的對象怎麼辦呢?也沒有關係。我寧願被虛偽的朋友欺弄,而不願猜疑真正的朋友。
那麼,在毫無保留的信任下,是否要跟朋友傾訴全部心事?我想,不這麼做的話,很難產生真正的友情。前面說過,交友的目的之一,在於把隱藏在心靈深處的情懷拿出來公開討論,以平衡自己的心情。況且,如果朋友所尊敬的不是實在的「我」,而是虛幻的「我」,那麼這種敬意還有什麼價值?
兩個人在談話時找不到回憶的線索,談話便繼續不下去。只要你往深處探測,觸到了心底的隱密之處,它便會如泉水般飛湧出來。在枯燥的談話中,忽然觸及了意料之外的話題,的確令人感到痛快。
只是,朋友傾吐祕密後,聽的人也不容易承擔。要有極大的警覺心,方能保守住朋友的心事。聊天時,總有人喜歡透露大家不知道的機密,好在眾人前炫耀。當自己的心底搜索不出什麼話題,人們總會拿出難得的祕聞來打動對方。於是,某個好友的祕密被洩漏了,而那是他當初料想不到的。
法國哲學家巴斯卡說:「每個人對我們的看法,在我們面前說得是一套,背後一定又是另外一套。人與人間的相愛只能建立在相互欺騙上。假使你有機會知道朋友在你背後所說的話,那想必你跟許多朋友的情友誼感情會馬上破裂。」法國作家普魯斯特也說,如有你有機會能看到自己在別人腦中的形象,一定會感到很訝異。對此我再補充一句:「就算是愛你的人,其腦中對你的印象時,也會令你惶惑。」因此,狡猾之輩不必撒謊,坦承說出你那些不檢點的想法,那你內心對自己美好的想像就會解體。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