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學生&家長眼中的「青春期療癒師」,首度分享與青少年的相處祕訣!
寫給曾被孩子的「反正說了你也不會懂!」刺傷的你
★神老師沈雅琪、親職教育講師澤爸(魏瑋志)、親職作家醜爸(陳其正)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齊聲推薦!──掌握相處原則,面對青春期孩子,我們可以不心累!★
孩子忽然變得令你好陌生。
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
問他話也愛理不理、
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發脾氣……
你開始疑惑:「孩子叛逆期到了嗎?」
你開始擔心:「會不會以後氣氛都這麼僵?」
甚至你忍不住生氣:「講話都沒在聽!就只會一直滑手機!」
害怕和孩子越走越遠,但是又不能越抓越緊,身為家長,真的好兩難!
韓國最受中學生喜愛的熱血教師張曦允,本身也是一位母親,她寫下十多年的教育現場經驗,由於愛面子的青春期孩子有時更願意向第三人(老師)說出真心話,作者正是在聽取孩子們的真心話之後,寫出經營親子關係的建議,引導家長讀懂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徵兆、瞭解孩子生理和心理可能的改變,以及如何用正向的態度、溝通和行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面對不想上學的孩子、和朋友吵架而不吃飯的孩子、自殘的孩子、抽菸的孩子、在學校被孤立的孩子、可能遭到霸凌的孩子……,以及如何和情緒化的青春期孩子建立穩固、有信任感的關係,這本書除了能幫助家長讀懂孩子的內心,也提出具體的對話技巧,以及父母需要和青春期孩子共同成長的部分。
特別收錄【Q&A孩子的真心話】透過作者與五位青春期孩子的一對一訪談,更直接地了解孩子的心聲,其中,特別是當孩子回答到「想對父母說的話」以及「想對其他家長說些什麼」時,孩子的回應令人不禁眼眶泛淚。您可能會發現,孩子遠比您想得更成熟、考量得更多,並從中看見孩子真正的需求。
「青春期不是叛逆期,而是一段孩子『尋找自我』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他人產生對立是必然的。因為他們透過瞭解了『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會更瞭解『我是誰、我喜歡的、我認同的、我不認同的……』。除此之外,孩子也會開始需要自己的空間、開始思考夢想與未來,這是他們邁向獨立的必經過程。」──張曦允
▍與青春期孩子的相處痛‧都能找到療方
Q:除了生理變化之外,如何知道孩子進入了青春期?
Q:孩子只是青春期到了,還是有憂鬱傾向?
Q:為什麼孩子總說他不想去學校?
Q:我的孩子被霸凌了嗎?
Q:孩子總是對家人愛理不理,該怎麼開啟對話?
Q:除了關心孩子的課業,還可以跟孩子聊什麼?
Q:青春期孩子需要父母做些什麼、希望父母怎麼做?
Q:如何聆聽和回應,讓孩子願意說出煩惱?
Q:如何表達我的想法,讓孩子能聽懂我的擔心和考量?
Q:孩子常翹課,甚至打算放棄升學,怎麼辦?
Q:孩子似乎有些自卑,如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Q:我的孩子「遊戲成癮」了嗎?
Q:如何與孩子保持「剛剛好的距離」,哪些時候該積極介入?
Q:如何擺脫被分數綁架的眼光,重新看待孩子感興趣的事物?
本 書 特 色
◎真實案例‧瞭解孩子可能面臨的困難:作者以教師同時也為人母的身份,以豐富的教學現場經歷,寫下面對青春期孩子各種狀況的「實況筆記」與「應對建議」。
◎41堂親子關係課‧傳遞正向教養觀:撕下「青春期=叛逆期」、「親子關係最糟糕的時期」標籤,引導家長用正向態度、行動、溝通技巧和孩子一同成長,度過「青春期風暴」。
◎議題多元‧值得與孩子一同討論:包含「言語霸凌、性教育、憂鬱症、中輟、歧視、菸酒、遊戲成癮、夢想、職業選擇、人際關係、戀愛」等,皆是校園中難以忽視、適合與青春期孩子討論的話題。
◎師生訪談‧從對話看見孩子的真心:每個章節末都收錄了【孩子的真心話】,以老師和學生對談的形式,談及「戀愛、夢想、懊悔的事」以及令人淚灑的「想和父母說的話」,孩子的回答,讓我們能以第一人稱視角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
作者簡介
梨花女子大學師範學院教育技術學系畢業。熱衷於產出教育相關的企劃與影像課程。於「E-learning storyboard 大賽」和「韓國教育資訊媒體展」等比賽中獲獎後,進入了私人企業工作,離開公司後,她透過「1318 class」、「The學習」等網站教授線上課程,對全韓國的學生提供有趣且實用的國文課程,之後決定追隨內心的渴望,至中等學校任教。
目前在韓國坡州市一所國中擔任國文老師。身兼國三班級的班導、學生自治會和電視廣播部的指導教師,即使非常忙碌,依然為了學生的夢想與幸福努力付出、不遺餘力,因此她所教授的學生們,都透過自身體驗找尋到未來的方向。
此外,她也是學校幸福工作(학교너머행복공작소)研究會的會員、「青少年自尊心指導專家」、「韓國講師報社的專欄作家」,她總是與青春期孩子與家長共同分憂解勞,被譽為是韓國的「青春期療癒師」。著有《2016高中檢定考試──國語》、《2016高中檢定考試──道德》及小說作品《可愛的你》(合著)。希望因青春期孩子而感到慌張的父母,能讓自己擁有穩定而堅強的內在力量,以此能真正成為孩子的依靠而寫下這本書。
Instagram: @heeyoon56895287
E-mail: smile6795882@naver.com
名人/編輯推薦
國 內 外 專 家 推 薦
「讀完此書,頓時覺得和青少年一起過著機智生活,不是夢!」
──親職作家、講師 / 陳其正(醜爸)
「家有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父母心好累!每天都在和孩子鬥智鬥法,管太嚴擔心孩子反抗,管太鬆又怕孩子出亂子,更麻煩的是,想和孩子講講話,卻換來令人心碎的回應。如果你也正和青春期的孩子處在緊張中,快來翻閱這本教養寶典。其實,青少年也是很可愛的!」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 陳志恆
「青少年的孩子,需要我們用太陽般的溫度、視他為獨立個體般的尊重,來靠近他與了解他。」──親職教育講師 / 魏瑋志(澤爸)
如果不是具備足夠的思考力、感受力、溝通力的孩子,會受困於這個身心都在急速變化的時期是很自然的。對於曾經或正在陪伴子女度過青春期風暴的你、接觸過青少年教育的你,甚至是獨自對未來煩惱迷惘的青少年們,相信這本書能成為您們重要的指南與安慰。
────崔英蘭/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育學博士、《我可以當教師嗎》作者
韓國有句俗諺是「養一個孩子需要動員全村的力量。」意思是指,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許多人的關心、關愛來澆灌。曦允是一位「將青春期的變化視為可貴力量」的教師,她勇敢地擁抱孩子在青春期的各種可能性,此書包含作者在教學現場的豐富實戰經驗,每篇文末還有暖心的「曦允老師的溫柔叮嚀」,這是蘊含了作者的愛與熱情的一本書,強烈推薦給各位。
────朱美姬/韓國青少年教養專家、《可愛的妳》共同作者
具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我自問,自己是否有如同作者那般仔細、認真地探究孩子每個舉動背後的原因呢?我只能慚愧地說聲,抱歉。雖然教師的角色很重要,但是,與父母的互動才是真正形塑孩子行為的關鍵。此書提供有效且清楚的訣竅,協助你掌握細膩且強烈渴望表達自我的青春期學生,真心祝賀這本教育經驗談的出版!
────韓明均/韓國龍仁Gorim高中 國文老師
作者透過教學生涯中的案例,為青春期子女的家長提供特效藥,其中一顆特效藥就是「保持剛剛好的距離」,就像男女間的愛情需要「欲擒故縱」,父母和子女間也需要「適當的距離」。如果您也有正值青春期的子女,本書不僅能夠增加您陪伴孩子的信心,進而能成為孩子生命中的摯友。
────韓相亨/ 韓國講師報社代表、《tok!tok!tok!設計思考》作者
作者寫下許多在教育現場的親身經歷,由於我也曾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因此對於書中滿多部分都有共鳴,也反省起過去自己那不大理想的教養方式。張曦允老師多年來在課堂上,聲音始終飽含著對教育的魄力,以及對學生的熱情,使我由衷佩服,而且,她總是以真摯的心與學生溝通,我相信她的作品能讓所有人都產生共鳴。能夠遇見熱情彷彿永不會消退的張曦允老師,對我和許多學生而言,都是莫大的榮幸和幸運。
────尹正秀/散文家、教育行政人員
家 長 好 評
「我有一個即將升上國中二年級的女兒。閱讀這本書,讓我知道我該做的不是期待孩子完美,而是學習『信任』我的孩子,『信任』才是我們之間最重要的事。」──讀者꽃*
「絕對不能繼續用父母那一輩的老方法來對待現在的孩子了,為了理解孩子,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改變,而這本書充滿了有助於與孩子建立關係的珠寶。」──讀者s******6
「很多時候,家長和老師之間是互相不了解的,能看到教學現場的狀況,讓身為家長的我們能更真實地了解孩子,也讓我對老師的角色有更多理解。」──讀者c*****i
「『父母如果只懂得為孩子犧牲一切,孩子不可能真正長大。』推薦給身為青春期家長的你。」──讀者미**서
序
Q:老師,青春期到底是什麼啊?
A:大概就像……如果我說:「這邊地板很滑,不要用跑的!」然後有五個人就理直氣壯地跑過去。青春期就類似這樣吧?
從我念師範大學的時期開始,我就在各式各樣的地方教國文,然而,在上課時與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孩子,他們的面貌全然不同。
「連金正恩都害怕的病就是中二病」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句玩笑話,直到我因為孩子們大大小小的事件而傷透腦筋,甚至還經歷了搭上救護車的緊急狀況,才切身感受到青春期青少年的威力。
我們總會為青春期孩子貼上「衝動」、「自我中心」的標籤,但,或許不容易察覺的是,他們更多是懷抱著對未來的迷惘,獨自煩惱著人生,青春期的孩子是這樣的存在。
在那些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背後,有著他們各自的理由。
每次看見家長和孩子針鋒相對時,我總是感到惋惜,因此,我想盡我所能來幫助不知如何與青春期孩子共處的家庭,最終提筆寫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記錄了過去10年間,我在課外輔導以及在學校任教時所遇見的孩子們。軟弱無力的孩子、血氣方剛的孩子、敏感的孩子……如同人有各種不同的個性,青春期孩子們的樣態也各不相同。
那些我所遇見的孩子,他們既平凡,卻又特別。透過參與、觀察他們的生活,我領悟到的是──與青春期的他們共同分擔煩惱,才是唯一的解藥。如果此時的你正在為青春期孩子傷腦筋,期盼這本書能為你帶來一絲絲安慰與希望。
在此書誕生的過程中,我得到了許多貴人的協助。衷心感謝總是引導我思考教育的本質的崔英蘭老師,還有對於我的能力給予高度評價的韓國講師新聞社韓相亨社長。此外,總是讚賞我的文字的韓明均老師、尹貞花老師和朱美姬作家,真心感謝您們。
此外,我也獲得了諸多前輩老師的幫助,才能順利從一位新手教師成長為今天的我。感謝如同母親般,經常鼓勵提點我的李敏熙主任、總是溫暖給予我建議的金成天老師,以及充滿教育熱情、在我心中如同楷模般的林英勳教師,還有在許多層面都照顧著我的卓成愛老師、徐錫子老師。最後,感謝我的戰友、同時是我的靠山的李宥真老師,真的非常感謝您們。
在此也向Borabit Cow出版社的金哲元代表和金伊瑟編輯表達我的感激之心。書中這些令人又哭又笑的精彩片段,因為有您們,我才得以向世界分享箇中冷暖。我也想向我教過的學生們告白,尤其是在本書「你問我答」裡登場的五顆寶石(多英、成彬、吉雷、允貞、志溫),我想,在教學過程中學習、體悟到最多的,其實是我自己。在此向我的學生們表達無盡的感謝。
最後,我想對我親愛的家人們表達感謝,尤其是我的母親,儘管青春期的我是個沒有好好盡孝道的女兒,但您依然始終如一地給予我愛和信任,在此,我想向您致上最深的感謝。
──張曦允
目次
推薦文……6
第1章 / 唉,我的乖小孩跑哪去了? 【狀況掌握篇】
Lesson 01: 老師,我家孩子才不會罵髒話!
Lesson 02: 青春期孩子的心思是世紀之謎!
Lesson 03: 國中是模範生、上了高中怎麼會變成打架王?
Lesson 04: 孩子和朋友吵架、悶悶不樂,我該做些什麼嗎?
Lesson 05: 孩子脾氣暴躁、動不動就鬧事,怎麼辦?
Lesson 06: 我的孩子被霸凌了嗎?
Lesson 07: 孩子狀況百出,到底怎麼了?
Lesson 08: 孩子是青春期到了?還是憂鬱症?
[孩子的真心話] 曦允老師VS.學生多英的對談
第2章 / 掌握和青春期孩子的最佳距離 【機智行動篇】
Lesson 09: 「剛剛好」才是與孩子最近的距離
Lesson 10: 讀懂支支吾吾、口是心非的「青春期語言」
Lesson 11: 別急著反駁,孩子最渴望的就是父母的「傾聽」
Lesson 12: 有時需要堅持原則,有時需要保持彈性
Lesson 13: 透過日常觀察,找出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
Lesson 14: 總是順著孩子,反而是一種「虐待」
Lesson 15: 建立孩子價值觀的最好時機,從「犯錯」開始
Lesson 16: 放下成績焦慮,帶孩子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孩子的真心話] 曦允老師VS.學生成彬的對談
第3章 /與青春期孩子的轉念溝通【機智對話篇】
Lesson 17: 用「反向操作」說話術,激發孩子的自主動力
Lesson 18: 比較和質疑,是讓孩子緊鎖心門的自尊心小偷
Lesson 19: 停止無效說教!「提問」才是反省過錯的高招
Lesson 20: 讀懂孩子的心,成為孩子眼中「可以溝通」的存在
Lesson 21: 善用「傾聽」的力量,建立與孩子的親密感
Lesson 22: 避開「青春期」和「更年期」的諜對諜僵局
Lesson 23: 學會「如何發脾氣」比「不發脾氣」更重要
Lesson 24: 掌握50%:50%對話比例,讓孩子主動侃侃而談
[孩子的真心話] 曦允老師VS.學生吉雷的對談
第4章 /成為孩子最可靠的內在教練【機智引導篇】
Lesson 25: 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裡,看見孩子的未來
Lesson 26: 為孩子保留談「性」空間,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Lesson 27:「肯定」是比「稱讚」更具意義的正向教養
Lesson 28: 成長過程中的「尊重」,會化為孩子克服萬難的勇氣
Lesson 29: 父母的角色不是「監視者」,而是「引路人」
Lesson 30: 兩次指責、八次激勵,孩子可以自己戰勝失敗
Lesson 31: 成為孩子心中最信任、想追隨的「人生前輩」
Lesson 32: 向孩子表達愛吧!別讓沒有說出口的愛成為遺憾
[孩子的真心話] 曦允老師VS.學生允貞的對談
第5章/ 和青春期孩子一起並肩成長【機智調適篇】
Lesson 33: 父母的堅定,是穩固青春期動盪的最大支柱
Lesson 34: 「考上好大學=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Lesson 35: 陪伴孩子遠離無力感、不適應的中輟危機
Lesson 36: 打造一個比遊戲世界更有趣的真實世界
Lesson 37: 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和孩子一起成長
Lesson 38: 別小看自己的言行對青春期子女的影響力
Lesson 39: 請耐心等待,相信「後退兩步,是為了前進三步」
Lesson 40: 放手讓孩子嘗試,才能蛻變為負責任的成熟大人
Lesson 41: 現在感到幸福的孩子,才會相信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孩子的真心話]曦允老師VS.學生志溫的對談
書摘/試閱
父母的角色不是「監視者」,而是「引路人」
幾年前,發生了一個震驚全國的事件。
有位考了全校第一名的高中生,用菜刀殺死了自己的媽媽。由於孩子無法處理媽媽的屍體,便伴屍八個月之久,最後因為被他人發現而曝光。聽到這驚悚的悲劇,最令我心痛的是孩子在媽媽死前那一刻的對話內容。
母親滿身是血地含著眼淚、艱難地詢問孩子:
「你這樣做,以後就沒辦法正常過日子了,為什麼要這樣呢?」
「再這樣下去,媽媽總有一天會逼死我,我是被逼的!媽媽妳不懂的事實在太多了,對不起。」
如果這不是真實的事件,該有多好。
事實上,那個孩子受到了嚴重的虐待。
他的母親在孩子小時候就和丈夫離婚了,她對兒子非常嚴格,甚至會虐待他。例如以要讓孩子讀書為由,讓孩子三天都不能睡覺、也不能吃飯。有時孩子在讀書時打瞌睡,就會用高爾夫球桿毆打他,甚至打到兩百下之多。因此,孩子的身上總是有瘀青,事後調查時也發現孩子的臀部有部分凹陷。持續遭受這般虐待的孩子產生了一個極端的幻想,認為如果不殺死這位「監視者」,自己或許會先死去。最終才演變成如此悲劇。
以上雖然屬於極端事件,但是,當孩子認為父母不過是監視自己的人,就會對父母產生敵意,認為父母等同於壓力源,只想離得愈遠愈好。
然而,現代依然有許多父母認為,只有牢牢看緊孩子,才能照顧好孩子。不過,以結果來說,凡事都看得很緊,並不利於教養。
我曾在下班途中接到一通學生家長的電話,說孩子沒去補習班、也聯絡不上。家長已經確認過各種事項,例如學校這天有沒有晚放學、當天孩子是不是值日生所以要留下打掃等,但都不是,是真的找不到人了。我聽了之後也很擔心,四處打聽,但始終不知道孩子究竟去了哪裡。
隔天,我發現孩子原來是和朋友去了網咖,而且連覺都沒睡好。
我一方面覺得幸虧沒發生什麼大事,另一方面又覺得不惜將手機關機、只為了尋找一點自由的小傢伙很可憐。所以,我對這個孩子說,你可以翹掉補習,但如果把手機關機搞消失,父母會很擔心,就算會被罵,也要傳個簡訊跟爸媽說:「爸媽,我今天不想去補習班,我想去玩!但是不用擔心我,我晚點就會回家的!」我如此勸告了這個小孩。
***
自從智慧型手機誕生後,孩子很容易就會獲得家長的「關切」。例如時不時用LINE詢問孩子是否在認真讀書?今天跟誰見了面?要回家了沒?……手機和社群媒體如同監視系統般,讓父母時不時就想確認一下系統畫面,瞭解孩子的狀況。
然而,孩子和大人一樣,都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如果自己的生活得完全透明化,像藝人一般,做任何事情時,如果都必須以他人的喜好和期待為優先任誰都會感受到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主導自己生活的能力,也容易演變為憂鬱症。尤其青少年時期是建立自我認同的時期,孩子很需要有充足的機會可以專注在「我」身上,例如:「我」喜歡的、「我」想做的、「我」擅長的……等等,家長要學習稍稍鬆手,讓孩子得以找尋自我。
如果家長想完全「控制」孩子的生活,那麼孩子就會陷入「自我」被搶奪的感覺中,也會不自覺地對於控制自己的父母產生敵意。如果子女的反抗越來越嚴重,並且表現出只要是父母說的話就無條件「抗拒」的態度,那麼就得留意了,這時父母很有可能已成為子女心中的「監視者」。
孩子若在持續被強迫、控制的狀態下生活,很可能會忽然出現脫軌的行為。例如:明明上課上得好好的,卻突然不去上學或輟學、突然離家出走,或者已經上高中甚至大學了才出現叛逆行為等。
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引路人」,而非監視和控制孩子的人。
那麼,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為孩子引路呢?
第一,引導孩子找尋夢想。
韓國許多父母都會告訴小孩,一定要考上哪些學校、從事能賺大錢的職業,才可以獲得社會的肯定。但是,這真的能帶給孩子幸福嗎?
看看從醫學生變身紐約韓式餐廳主廚的金勳先生的故事就可以知道,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幸福。我們要引導孩子去追夢,去追一個會讓自己幸福的夢、選擇一條會讓自己幸福的路。
第二,引導孩子走向良善。
這裡提到的「良善」是指「不傷害他人,並活出能發揮善良的影響力的人生」 。如果不和孩子強調良善的力量, 只強調要獲得物質方面的成功,即使孩子功成名就,骨子裡也可能是只為自己一人著想的「怪物」,例如壟斷國政的智囊團就是這一類人的典型。我們要引導孩子走向良善,成為願意與人分享、照顧他人的人。
當父母用「引路人」的眼睛,而非「監視者」的眼睛來觀看子女時,孩子就可以成為一個勇於追夢、也能照顧身邊的人的成熟大人。
曦允老師的溫柔叮嚀
緊盯孩子的FB、IG,時不時就用LINE詢問孩子在哪裡、在做什麼的家長越來越多了。過去使用社群媒體的世代僅限於十幾、二十幾歲的孩子,但最近使用社群媒體的年齡層擴大了,如果父母也是孩子的「臉友」或是「follower」的話,請滿足於「觀看」的程度就好。因為,如果父母以社群媒體上的資訊為基礎,試圖干涉孩子,孩子們很可能就會躲到其他帳號(*)裡頭。如果孩子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家長不妨裝作不曉得孩子發布的內容吧!這也是個維持親子關係剛剛好的距離的好方法。
*現今青少年大多將其發表的、更為私密的內容發布在主帳號之外的其他帳號,並以「小帳」代稱。
善用「傾聽」的力量,建立與孩子的親密感
覺得平常和子女對話都不太順利嗎?
試著留意對話的開頭吧!
您問了孩子什麼呢?
「這次期末考考幾分?」
「你這次考第幾名呀?」
「下次模擬考是什麼時候?」
對於這類問題,通常孩子的回答都是同一個。
「不知道啦。」
孩子們最討厭成績相關的話題,如果把這類話題當作對話的開頭,立刻就會引發孩子的反感,當孩子心裡認定「等一下又要被唸了!」,就會為了避開這個情況,用「不知道」來中止對話。父母若想和孩子開始對話,開話題的時候一定要避開「成績」這個主題。
那麼,要問些什麼呢?
推薦大家,若想和孩子們進行真心的對話,可以用「夢想」當作對話的主題。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可能只有半數曾經思考過「我的夢想」,許多孩子都是「沒想過」的狀態,沒有夢想並不是孩子的錯,沒有夢想的大人也很多,對吧?青少年們正處在尋找夢想的旅程中,所以還沒有夢想是理所當然的,別因為子女回答「沒想過」而大發雷霆。
當和孩子進行「以夢想為主題的對話」時,不需要要求孩子回答出一個了不起的夢想,而是要在對話中讓孩子知道,父母會支持他們尋找夢想,當他們需要意見時,父母也會很樂意提供。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擁有自己的夢想了,但因為夢想也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有所調整,父母要做的是透過對話,幫助孩子整理思緒,讓他們得以享受這趟尋找夢想的旅程。
「你最近對什麼感興趣呢?」
「現在學的東西裡,你覺得最有趣的是什麼?」
如果持續關心子女的興趣、持續詢問他們的看法,孩子可能會給出不同以往的答案。一開始孩子草率回應是正常的,但漸漸地,孩子會開始以認真的態度來回答,你可能會發現,原來孩子的想法是如此獨特又深刻。
***
除了試著更換對話主題之外,有技巧地聆聽也有助於孩子敞開心扉。當有人正豎耳傾聽著我們,並且與我們產生共鳴時,我們就會更期待和對方說話、認為對方很懂自己。為了讓子女感受到「 正在被誠懇地聆聽著」,我推薦使用「共鳴式傾聽法」。
「共鳴式傾聽法」是一種傾聽的技術,分為「消極式傾聽」和「積極式傾聽」,目的都是為了向對方表達共鳴、理解。
「消極式傾聽」包含兩種重點技巧,一是透過一邊聽、一邊點頭來表示理解;二是透過類似「然後呢?」、「你可以多說一點嗎?」等句子,使對話能延續下去。
「積極式傾聽」則是複述對方說的話以表示同理,例如用「原來你是因為這樣才生氣啊!」,或者是整理孩子所說的內容,比如「你明明很努力,但是老師卻不知道你這麼努力,所以你才會這麼傷心啊!」表示自己對孩子的理解。
上述內容並非我獨創,而是在韓國高一國文課就會學習到的溝通技巧。十幾歲孩子都能應用的技巧,相信對父母來說也不會太困難,採取這種表示共鳴的傾聽法、邀請子女一起對話,子女肯定會感受到「爸媽很認真聽我說話」,也會更願意表達內心的想法。
除此之外,「共鳴式傾聽法」還可以搭配「I-message」(我─訊息)使用,平時家長常用的可能都是「You-message」(你─訊息),以「你」作為話語的開頭:
「你怎麼這麼懶惰啊!」
「你就是這樣才會失去機會!」
「你—訊息」很容易給人被指責的感受,而「我—訊息」讓孩子們可以更加自在地與父母對話。試著將平時說話的主詞從「你」改成「我」吧! 結合「事件―情緒―期待」的順序。
例如:
「我看到你花了很多時間滑手機(事件),這讓我很擔心你的課業(情緒)。」
「我發現你沒有主動爭取那個機會(事件),我覺得有點失望(情緒),但我更想知道你選擇這麼做的原因(期待)。」
換個問法,孩子們的回應一定會更加柔軟、友善的。
***
有些孩子則是個性害羞,或者已經很久沒有長時間和家長對話了,這樣的狀況特別適合使用「肢體對話」。對話並非一定要透過「言語」來進行。
雖然有些孩子非常討厭身體觸碰,但如果只是「拍後背」或「拍肩膀」,孩
子們大多可以接受。父母可以透過拍孩子肩膀的同時說聲「我相信你!」,或者一邊拍著孩子肩膀、一邊說「沒關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孩子絕對能感受到你的關愛。
***
除了更換對話主題、運用傾聽技巧、肢體動作之外,改變對話的地點也能幫助你和孩子能好好地對話。
我聽過有個平時都怎麼和媽媽說話的女兒,某天她的母親約她一起去咖啡廳,在被音樂聲環繞的咖啡廳裡,母女倆竟然可以四目相接、邊喝咖啡邊談天,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很驚人吧?
如果您的子女平時在家也是省話一族,建議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到外面去。舉凡家裡附近的咖啡廳、公園或觀光景點都很不錯。孩子們在陌生的場合,只有父母是自己熟悉的人,所以很自然地會依靠父母,藉此機會與子女好好聊聊,可以創造很好的體驗。
子女的青春期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重建的時期。這時期如果彼此太不相通,就會變成冤家,但如果好好相處,父母將會和子女成為世界上最親密的朋友。青春期時就養成與父母討論的習慣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發生任何事也都會最先和父母討論。
以青春期孩子喜歡的話題來開場,並善用傾聽技巧,積極傾聽孩子的想法,相信也會得到子女良好的回應。用心對話,能為親子關係打開一扇窗,讓陽光重新照耀彼此存在的空間與時間。
曦允老師的溫柔叮嚀
「什麼『我—訊息』?沒有直接說『我很火大!』就很了不起了!」有些家長會這麼說。雖然瞭解許多傾聽和說話的訣竅,但一遇到現實狀況就毫無用武之地,不少家長都有同樣的感受。不過,只要開始想著要練習用「我—訊息」對孩子說話,不知不覺中使用「你—訊息」的頻率就會降低。儘可能多練習幾次,剛開始或許會有些尷尬,但當您養成習慣時,就會發現這真的是與孩子建立關係的利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