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滿額折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少年讀世說新語02:人性中的至情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專為青少年打造的經典國學讀本
全面剖析讀者不知道的魏晉大小事
帶領孩子探索自我存在的價值

《少年讀世說新語》透過最會講故事的歷史老師張小椿,輕鬆導讀90篇有趣的《世說新語》故事,帶領我們學習魏晉名人的言行生活、軼聞趣事――包含曹操、王羲之、謝道韞、陶侃等數十多位重要人物,了解當時的政治社會經濟狀況、哲學思想,是奠定讀者文學和歷史素養、古文賞析能力不可或缺的一套經典。

本書特色:
1. 人物故事――生動活潑的對話趣聞
2. 原典精選――精妙絕倫的經典釋譯
3. 古文新學――詳實歸納的文言遣辭
4. 詞語運用――活學活用的成語典故

孔融讓梨、謝道韞詠絮之才、曹植七步成詩、王羲之坦腹東床、王徽之雪夜訪戴、楊修絕妙好辭、祖逖聞雞起舞、嵇紹鶴立雞群、潘安擲果盈車、顧愷之倒吃甘蔗、桓溫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筆記小說,由南朝劉義慶編撰,主要記載當時名士的言行生活和軼聞趣事,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等文學技巧,不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書中的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也常被後世取材、引用,是奠定文學歷史素養不可或缺的經典。本書主要節選自「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篇目。

作者簡介

張小椿
一九八四年生於江西贛州,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研究所畢業,現任小學語文教師、福建省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致力於《論語》、《世說新語》、古詩等國學經典研究,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主持課題「小學語文書中的歷史故事研究」,開設微信公眾號「國學『椿』秋」。曾共同編著出版《世說新語》、《讀詩賞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等作品。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立志成為一名會講也會寫歷史故事的語文教師。

【推薦序】
讀者不知道的魏晉大小事
新竹縣新埔國中校長 何美慧

現在處於資訊爆炸、人心不古時代,我們期待國家的生力軍可以擁有跨域國際思維能力,在中國博大精深文化底蘊中有充滿許多智慧的經典之作值得學習。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的主軸,目的在培養學生成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均衡發展的終身學習者。如何涵育學生的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問題解決、邏輯與運算思維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及資訊社會中公民應有的態度與責任感,是目前重要課題。「最混亂的時代,最自由的時代」所衍伸背景時代特性提供我們另類學習觸發,《世說新語》就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古典文學經典。

《世說新語》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士名流之言行風貌和軼文趣事的筆記小說。全書言簡意賅,多則百來字,少則數十字,讀來不費工夫,能引人入勝,亦是奠定語文修養的經典之作。全書共有一千一百三十則,各類人物共有一千五百多人,善用對比、誇飾與摹寫等文學技巧,不僅毫無重複之處,並且趣味橫生,具有高度文學價值。除此之外,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出處及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讓莘莘學子得以從中練就觀察人物的獨特眼光,進而借鏡模仿,是最值得青少年閱讀的文學經典。

《少年讀世說新語》一套三冊,由作家張小椿(致力於經典研究和推廣的小學語文教師)編寫,透過閱讀《世說新語》人物故事,了解魏晉名士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對文學藝術熱愛的精神。小天下∕未來出版邀請我為這套書進行推薦,看完這套書籍真的是愛不釋手,是時下青少年知識讀物的優質選項。

「主題故事」、「原典精選」、「輕鬆學古文」、「詞語大補帖」系列,為青少年開啟一條通往中國文學、美學欣賞的捷徑,全面剖析所有讀者不知道的魏晉大小事,以淺顯簡練的文字、活潑輕鬆的導引、有趣的注釋與生動的補充說明,跳脫枯燥乏味的學究式說理,重新編撰可以輕鬆閱讀的文學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領略他們的思想脈絡,了解當時社會文化的狀態,並找出可以學習借鏡的智慧精華。因為了解、欣賞,才能借鏡學習;因為借鏡學習,才能延伸應用;因為應用,才能承先啟後,激發創意的思維。本書將魏晉時期文人的豪邁曠達、綺麗浪漫名士風流躍然紙上。

在本套書中,保留了三十六門的分類,運用現代的觀點予以重新編排順序,各門類中也精選較具代表性的篇章,讓青少年能夠綜覽魏晉時期文人隱士的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技藝、智慧等,乃至於詼諧、放浪、瀟灑、自由、敦厚、積極等多樣面貌。針對某些章節特地論述不同觀點,探索各種相關聯的典故與細節,期使青少年更加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由於當時政權的混亂,造成人心不安,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許多人選擇逃進文學裡,以似真似假的故事情節諷刺現實生活。

作家張小椿近年致力於《論语》、《世說新語》、古詩、文言文等國學經典研究不遺餘力,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主持課題「小學語文書中的歷史故事研究」,期盼帶領青少年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學習語文,領略中國文化內蘊。《少年讀世說新語》細緻貼近生活經驗學習,知微見著,值得你我再三捧讀,體會它的精華、內蘊。

價值觀會影響態度、態度會影響行為、行為會成為習慣,而具備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翻轉我們契機的源頭在哪?就是價值觀。記住:不虛此行,用心過生活!開卷將有如此美麗的邂逅。

【自序】
最混亂的時代,最自由的時代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史上最混亂、社會史上最苦痛的時代,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宗白華,20世紀中國學者、美學家

這兩百多年的歷史,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一定是: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三國鼎立,各方權勢更迭。西元二二〇年,曹丕代漢自立;二二一年,劉備建蜀稱帝,二六三年曹魏發兵滅蜀;二二九年,孫權建吳稱帝,二八〇年西晉再滅東吳。外部紛爭不斷,曹魏政權內部也混亂不堪,西元二四九年,權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成了實際的掌權者;十一年後,少帝曹髦髦被弒;再五年後,司馬氏家族連虛偽的面具也不要了,司馬炎直接代魏自立,建立西晉。曹魏代漢,晉篡曹魏,改朝換代來得如此之快,且驚人的相似。太平的日子沒過幾天,接著又是賈后亂政、「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內外交困,直至朝廷傾覆。先天羸弱、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內部更是接連爆發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內亂不止,北伐無望,只能迅速走向滅亡。

這是一個無比混亂的時代,陰謀、權術、貪婪、狡詐、荒淫、黑暗、苦楚,充斥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但這樣的亂世背景卻綻放了思想的奇異之花,魏晉時期人格、思想的自由甚至讓我們大為嚮往。

世道太亂,個人性命朝不保夕,既然生命如曇花般脆弱,不妨活得像曇花般絢爛!人們在心底發出吶喊:「要在有限的生命裡展現真我,活出精彩!要擺脫道德綁架,擺脫儒教禮法的束縛!」

在這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亂世裡,人格個性之美才得以展現,個性價值才會受到尊崇。謀反作亂的王敦雖被開棺戮屍,但人們依然讚揚他的雄爽大氣;桓溫可以柔情滿懷、同情一對猿猴母子,甚至對著一棵往昔的柳樹潸然落淚,卻也可以謀權篡位,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聞雞起舞、擊楫中流的大英雄祖逖,可以傾家蕩產、北伐復國,卻也可以放縱部下四處搶劫;美男子潘安可以與石崇等人趨炎附勢、望塵而拜,卻也可以讓人們對他熱情追捧,擲果盈車……

王戎的性情甚至可以把聰明又大膽、吝嗇又不貪、守財又重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其實,人本來就是多面的,原本就是美和醜的矛盾融合體。在把人看得通透這件事情上,還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能比得上魏晉。人要追求的就是內心自在,就是自己認為美的一切,包括外貌:身材要高、眼睛要明亮、皮膚要白晰。玉人裴楷,讓旁人看了自慚形穢;美男衛玠,引得世人瘋狂圍堵,竟不幸被人「看殺」;傅粉何郎,顧影自憐,引得世人爭相效仿。

長得美,更要活得美:為了自由,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嵇康就是最高的典範。嵇康死了,卻又活著,刑場上的一曲《廣陵散》,成為歷史的絕響。活得美當然得活得任性,對人和事的一往情深更是率性。魏文帝曹丕帶頭學驢叫為王粲送葬、孫楚學驢鳴送別老友王濟、王徽之靈床前摔琴送別弟弟王獻之……這種深情,這種耽溺,超越時空,直指人性的最深處。

這樣的率性當然會帶來思想文化藝術的大豐收。魏晉士人們在書法、繪畫、文學上的造詣達到歷史巔峰:嵇康的《廣陵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字;戴逵、顧愷之的畫;阮籍、左思的詩;支遁、向秀對於《莊子》的妙解;桓尹對笛子的精通;阮咸對樂理的神解……

然而身處亂世的魏晉人並沒有安然自得的感覺。相反的,他們找不到出路,魏晉名士既要全身避禍、又要彌補精神上的空虛,於是,清談、飲酒、服藥、隱逸就成了最佳選擇。清談可以避禍,飲酒可以麻醉神經,服用那種名叫「五石散」的丹藥,甚至還可以延年益壽。他們需要隱逸自然、超脫世俗之外,而這些就是魏晉時期的獨特風尚―名士風度,現在看起來像是「醉生夢死、得過且過」的背後,有深層的文化美學。

讀完本書,你可以認為他們率真曠達、灑脫自適、一往情深,當然也可以認為他們言行怪異、不知所以。借古思今,如果這些故事讓你產生了對當下社會的一點思索,那這本書就有了最大的意義。

本冊書稿,主要節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捷悟」、「夙惠」等篇目的相關章節內容改編而成。希望能增進你對這個特殊時代的認識與了解。

目次

編著者序 最混亂的時代,最自由的時代
1. 龍虎狗――諸葛亮三兄弟的故事
2. 和嶠專車――和嶠的故事
3. 講真話的勇氣――何充的故事
4. 管中窺豹――王獻之的故事
5. 多面性格――王戎的故事
6.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劉輿和庾敳的故事
7. 袒胸裸腹當女婿――王羲之的故事
8. 不一樣的神色自若――王珣和王澄的故事
9. 可敬的奸雄――曹操的故事
10. 信口雌黃――王衍的故事
11. 家鄉味――張翰和陸機的故事
12. 像玉一樣的人――裴楷的故事
13. 做得多,要得少――山濤的故事
14. 木訥的叔叔――王湛的故事
15. 豐年的美玉――庾統的故事
16. 絕妙好辭――楊修的故事
17. 傅粉何郎――何晏的故事
18. 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晉明帝的故事
19. 未得牙慧――殷浩和韓伯的故事
20. 豪爽的叛臣――王敦的故事
21. 聞雞起舞――祖逖的故事
22. 鶴立雞群――嵇康和嵇紹的故事
23. 擲果盈車――美男潘安的故事
24. 看殺衛玠――衛玠的故事
25. 門第之見――出身低微的陶侃
26. 鳳毛麟角――王劭的故事
27. 學驢叫送葬――孫楚和王濟的故事
28. 人和琴都死了――王徽之和王獻之兩兄弟
29. 不改其樂――安貧樂道的戴逵
30. 清風朗月――許詢的故事
後記 我為什麼寫《少年讀世說新語》:打開學習經典的一扇窗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1. 龍虎狗――諸葛亮三兄弟的故事

三顧茅廬、如魚得水、草船借箭、鞠躬盡瘁、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些成語典故對熟讀三國故事的人來說耳熟能詳,而諸葛亮的確稱得上是家喻戶曉、響噹噹的三國人物。
「龍虎狗」就是關於諸葛亮三兄弟的故事。諸葛亮和哥哥諸葛謹以及從弟(堂弟)諸葛誕都很有名望,諸葛亮為蜀國丞相,諸葛瑾在吳國任大將軍兼豫州牧,諸葛誕效力魏國,歷任揚州刺史、鎮東將軍等。因此有蜀國得到「龍」,吳國得到「虎」,魏國得到「狗」這種說法。
龍─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忠心耿耿、神機妙算,竭力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為創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所以當時的人認為蜀國得了諸葛家的龍。
虎─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三國時期吳國大臣。年少時以孝順著稱於世,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得孫權信賴。諸葛瑾勸諫孫權時,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自己的看法,大略說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若是與孫權意見不合,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談話內容,轉而說起其他話題,再慢慢藉由其他事情得到孫權的贊同,孫權的想法也往往能因此有所改變。
孫權努力緩和東吳與蜀漢的關係,建安十二年(西元二○七年),他派遣諸葛瑾出使蜀國。諸葛瑾與弟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兄弟倆久別重逢,竟完全沒有談論私事。吳國滿朝文武都佩服諸葛瑾的一心為公,也佩服他的宏大氣量,所以當時世人認為吳國得到了諸葛家的虎。
虎父無犬子,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也很聰明,據說有一次孫權宴請賓客時,命人牽來一頭驢,在驢臉上大書「諸葛子瑜」四個字,取笑諸葛瑾的長臉。小神童諸葛恪馬上在四個字後面加上「之驢」二字,成了「諸葛子瑜之驢」,替父親解圍。
狗─所謂諸葛家的「狗」,是功狗之意,指有功的戰將,不是罵人諷刺的意思。
諸葛誕字公休,是三國後期曹魏的重要將領,深得大將軍曹爽重用。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取曹魏政權),諸葛誕暫時歸順司馬氏家族。司馬氏奪取朝廷大權後,愈加專橫跋扈,引起眾多曹魏舊臣的不滿,先是太尉王凌起兵反叛,毌丘儉、文欽也接連造反。諸葛誕雖未參與,但對司馬氏的專權也日漸不滿。後來,他的兩位好友夏侯玄、鄧颺先後被殺,朝廷對諸葛誕的猜忌日益加重,屢次想要調他入京,以架空他的權力,好找機會下手。
諸葛誕忍無可忍,終於起兵反叛,並派兒子諸葛靚到吳國做人質,以獲取東吳的支援。可惜反叛隔年即被鎮壓,諸葛誕被殺,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堅持不投降,都說:「為諸葛公死,不恨。」行刑時,所有人排成一列,每斬殺一人就招降下一人,卻沒有任何一人搖尾乞憐,最終全部被殺。
龍、虎、狗是表明才智品德等級的不同,狗低於虎,虎低於龍,可見當時世人對諸葛氏三兄弟評價的高下。
話說回來,諸葛靚目睹父親被司馬氏所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就死心塌地為東吳效力。一次上朝,吳主孫皓問諸葛靚:「你的字叫仲思,到底思什麼?」諸葛靚回答道:「在家思盡孝,侍奉君主思盡忠,和朋友交往思誠信,不過這些罷了。」孫皓聽後哈哈大笑,對諸葛靚更加賞識,先後提拔他擔任右將軍、大司馬等要職。
後來,北方的司馬氏家族搶了曹氏的政權,建立西晉,又發動滅吳戰爭。晉軍攻入建業,孫皓投降,諸葛靚被迫來到都城洛陽。晉武帝司馬炎與諸葛靚是兒時玩伴,兩人關係密切,因此有意拉攏諸葛靚,想讓他做大司馬,但諸葛靚和晉室有仇,甚至連平時入座都要背對著象徵司馬家的洛水,因為面向洛水就像臣服於司馬家,他又怎麼可能為殺父仇人做事呢?所以堅決不肯答應。
晉武帝想當面和他談談,卻找不出好理由,想到諸葛靚的姊姊是司馬懿之子琅邪王司馬的王妃,論輩分是太妃,也是自己的嬸母,便請她出面召諸葛靚進宮,再趁機與諸葛靚相見。晉武帝設宴款待,開懷暢飲後問:「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騎著竹馬一起玩耍的情誼嗎?」諸葛靚說:「我無法像刺客豫讓那樣吞炭漆身報仇,卻反而和皇上相見了。」說完放聲痛哭,晉武帝則慚愧悔恨而去。諸葛靚至死都沒在晉朝擔任任何官職。

輕鬆學古文

《弟子規》中有這幾句:「問起對,視勿移」、「人問誰,對以名」。古人重視血緣親屬關係,從小就要學習如何稱呼問候。本書中經常出現帶「從」字的輩分稱呼,如「從子」、「從兄」、「從弟」,依照國語辭典解釋,「從子」相當於「姪子」,「從兄弟」相當於「堂兄弟」,那麼「從」到底是什麼樣的輩分關係呢?
前文「原典精選一」中的「從弟」解釋為「堂弟」,但關係比現在的堂弟疏遠。同父的男孩稱為兄弟,同祖父稱為堂兄弟,同曾祖父則稱為從兄弟,由此可知,「從」是隔了三代的關係。如果輩分再往上、關係更疏遠,但是同在一個家族內,則稱為「族兄弟」。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他們與諸葛誕是同輩,因為曾祖父為同一人,是為從兄弟的關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