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滿額折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90450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出版家週刊》年度最佳圖書,眾多醫學專家鼎力推薦

如何分辨「誇大不實的醫藥神話」與「真實有用的健康建議」
——究竟哪些不可信、哪些可信?

每天從網路、媒體、Line不時傳來各種關於保健的訊息,
告訴我們如何飲食、如何排毒、如何運動、如何吃藥,
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久、更年輕、更纖瘦。
但是,其中充斥太多以訛傳訛的訊息了。
妮娜‧夏皮羅醫師二十多年來,每天都在幫助病人做出重要的健康決定,
她將最有價值的醫學研究成果和個人經驗故事,結合成這本書,
希望能破除種種醫療迷思與誤解,提供任何人都可以實施的健康方案:

► 網路上的醫師評分是否有參考價值,您可以在網路上診斷哪些疾病?
► 哪些維生素多吃無益,哪些維生素非補充不可?
► 四十四歲以前,最可能的死因是什麼?
► 目前最好的抗衰老祕訣是什麼?
► 「超級健康食物」真的存在嗎?
► 到超市購買食品,該怎麼閱讀產品標示?
► 每天應該至少喝八杯水,這個觀念非常正確?
► 喝咖啡的益處高於健康風險嗎?那麼喝紅酒呢?
► 每天健走一萬步,真的對您的健康有助益?
► 有錢的話,不妨多做健康檢查?
► 「臨床證實」、「醫生推薦」就是品質保證?
► 打疫苗是否會將毒素引入體內?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尋找可信賴的聲音變得愈來愈具有挑戰性,
這就是為什麼《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來得正是時候!
身為頂尖醫師,同時也是一名母親、妻子和可靠的朋友,
妮娜‧夏皮羅很清楚,什麼訊息對讀者來說最重要,
她巧妙將知識與有趣的故事融為一體。
每個家庭都應該收藏一本《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
—— 古普塔(Sanjay Gupta),CNN 首席醫學記者、暢銷書作家

引導我們穿越由媒體、名人、健康商家提供的醫藥建議迷霧,
告訴我們什麼有效、什麼無效,保證會讓你大吃一驚。
—— 奧菲特(Paul A. Offit),醫學博士,輪狀病毒疫苗的共同發明人

對於未受過醫學訓練的朋友或家人來說,
這本書是有毒健康資訊的解毒劑。
—— 納特生(Cara Naterson),醫學博士,暢銷書《關愛您》系列作者

這本書充滿了保健知識和引人入勝的故事,
揭示了會讓你感到非常驚訝的事實,
所有這些都將使你活得更健康。
—— 艾古斯(David B. Agus),醫學教授,《疾病的終結》作者

帶領我們遊走在醫學知識和不確定性的邊界。
如果你想在面對生活中的重大挑戰時,仍保持清醒,請讀這本書!
—— 哈里斯(Sam Harris),神經科學家,暢銷書作家

作者簡介

妮娜‧夏皮羅 Nina Shapiro, M.D.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中心屢獲殊榮的小兒耳鼻喉科主任、UCLA大衛格芬醫學院(DGSOM)頭頸外科教授,發表過八十多篇專業學術論文。她也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醫生》談話節目的常客,文章曾刊登在《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和《時代》雜誌,並經常向學者、醫師和一般民眾演說醫學健康課題。

克莉絲汀‧羅伯格 Kristin Loberg
專業作家,擅長將專家的知識和想法轉化為適合大眾閱讀的作品。她是暢銷書《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與《無麩質飲食,打造健康腦》的共同作者。
張嘉倫/譯者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巨科技》(合譯)、《醫療大數據》(合譯)、《會說話,世界聽你的》、《可不可以不變老?》。

目次

前 言 杞人憂天?危言聳聽?——危機重重的醫藥奇想和偏誤思維
第1章 網路醫學的瘋狂世界——小心網路資訊!
第2章 健康風險管理——伊波拉病毒和您的車有何共通之處?
第3章 因果之爭——「相關性」教導我們的重要一課
第4章 詐騙充斥的偽科學世界——哪些醫藥研究真正值得關注?
第5章 均衡飲食——該怎麼吃,才健康?
第6章 讓我們來一場超市巡禮——如何閱讀產品標示?
第7章 補充營養的真實代價——關於維生素,您所不知道的事
第8章 問題不是該喝多少水——而是該喝哪種水?
第9章 輔助性另類療法——別忘了「輔助」這兩個字
第10章 群體免疫——施打疫苗,利己利人
第11章 健康檢查的利弊——儀器愈貴,效果愈好?
第12章 抗老祕訣——不傷身又優雅的方法
第13章 適度運動——怎樣運動更健康?
結語 別誤入不實資訊陷阱——養成批判思考的能力
誌謝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前言 杞人憂天?危言聳聽?

癌細胞愛吃糖?
自然療法何時才能獲得重視?
基改食物到底有沒有疑慮?
疫苗會引發自閉症之類的腦部病症嗎?

我每至少都會遇到數名接收了錯誤資訊的病人,不論是關於自身或家人,他們所謂「有益健康」的認知根本大錯特錯;抑或是,有人從媒體聽聞消息,或在網路上閱讀某些內容後,便前來詢問,結果我回答之後,他們又大感驚訝,因為答案常與大眾的傳統認知大相逕庭。舉些常見的謬誤例子:我的小孩不吃乳製品後,就不再生病了;我只有接種流感疫苗時,才會得流感;我在報紙上看到,您知道喉糖可以治療咽喉炎嗎?
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中心擔任外科醫師期間,以及跨足臨床醫學及醫學學術領域二十多年來,每天都得協助病人及病人家屬做出健康相關的決定,而我發現自己經常得努力破除諸多迷思。
我們生活在一個惶惑不安的年代,媒體每天報導大量的醫療保健新聞,這些資訊可能會迅速引發恐懼,或激發我們在一夜之間改變生活習慣。從淡水湖驚見食腦的阿米巴原蟲,到基因改造的麩質、糖,疫苗和食物引發疾病的傳聞,還有自來水可能會致癌等等,新聞報導帶來的衝擊不禁令人難以招架,甚至可能「有害無益」。今天新聞還說喝咖啡有益健康,可預防老年痴呆,明天可能就宣稱咖啡是潛在致癌物。
坊間流傳的傳聞多半誇大不實、刻意誤導、或是基於劣質研究、或全然錯誤。部分說法根本鬼話連篇,意圖誘騙弱勢族群。常見的犯罪手法包括誇大諸多維生素、草本補品、營養補給品、順勢療法、護膚霜、抗老產品、感冒藥和非正統抗癌療法的益處。從山金車(arnica)到鋅,手法高明的騙子深知如何誘導大眾相信毫無關聯的因果關係,大肆炒作各種醫藥衛生事物。
遺憾的是,許多人不清楚從何尋求公正且值得信賴的意見,加上錯誤資訊輕易就在網路上傳播,更讓人無所適從。這本書的誕生正是有鑑於此。

請原諒我必須說一些不中聽的話
我數年前開始撰寫這本書。自從2011年,我針對家有呼吸問題的小孩家長,出版了《家長深呼吸》(Take a Deep Breath)一書之後,便意識到自己有必要撰寫一本受眾更廣的書籍,主要是關於大家面對各種健康問題時,如何做出保健決策。我認為醫療保健界比其他任何領域,都存有更多的誇大不實和錯誤資訊。
我之所以有此一說,不僅因為自己身為醫師,同時我也是母親、妻子、姊妹、女兒和某些人的朋友。我何其有幸,生活周遭充滿了諸多有智識之士,許多人在各方面都是成功人士,有才華洋溢的演員、導演或製片人,也有創新的企業家,其中許多家長都比我所希望成為的父母更講條理、更用心。然而,我時常注意到表裡嚴重不一的情況,說他們「偽君子」或許用語過於強烈,但我認為也不無可能。
談到健康、福祉、營養或醫療決策時,高教育程度人士的思維有時挺有意思。做決定難免會摻雜人格特質或個人情感的影響,尤其是健康決策關乎自身或配偶、父母或子女時。有時,他們的一些關乎健康的選擇,著實令人費解。例如,我時常在孩子的學校聽聞其他家長十分在意洗手這件事,甚至執迷到了令人困擾的程度。我別無他意,洗手確實相當重要,但這些家長卻沒讓小孩接種疫苗,也沒參與遊行支持禁用保麗龍或塑膠製品,卻還開著耗油、高汙染的休旅車;還有人擔心食用含人工色素的無機食品,但卻時而邊開車、邊用手機傳訊息,還不繫安全帶。
外科醫師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甚至有別於其他專業的醫師。我們的每個決策皆涉及風險與利益,而且時常得在當下立即做出判斷,我們的思考與行為幾近同步。俗話說,好的外科醫師懂得如何動手術,但優秀的外科醫師深知何時不該動手術。每種治療方案都各有利弊,沒有誰比誰更積極或更具侵襲性。我們目睹人體即時運作,親眼見到身體診察、抽血檢查、或甚至連最高階的X光掃描都無法偵測的體內損傷。
所以,外科醫師在思考與行動上都十分迅速,許多人認為我們衝動且喜怒無常。從許多方面來說,所言屬實。生命面臨危急存亡之時,我們的衝動便會啟動。我們靠衝動來拯救病人,為他們止血、打開呼吸道、以血管鉗夾住靜脈。正如我們常言,病人情況急劇惡化、需要急救或命在旦夕時,實在難以注意禮貌。所以,請體諒我們的無禮與歉意。
外科醫師並非屠夫,我們和其他非外科醫師一樣,熟知人體運作、新陳代謝和消化吸收的方式。我們曉得在肌膚上塗抹乳液,不會直接影響其他器官;我們也清楚飲用市售號稱可增強免疫力的果汁,其實並無效果;此外,我們深知肝臟是有益的排毒中心,腎臟是最佳的身體過濾器,而大腦是人體功能最強大的器官。外科醫師熱中於人體裡裡外外的每一部分,因此,當特定年齡、體重及病況的病人,在特定期間歷經特定手術,且之後有段時間無法進食或飲水時,我們能精確算出病人的身體需要多少滴水(單位甚至可小至電解質的毫當量)以及幾毫克的蛋白質,並給予病人靜脈注射輸液,使病人體內的液體和電解質持續維持完美平衡。腹部手術對人體的影響,比跑馬拉松、爬山或整天大汗淋漓做熱瑜伽,都負擔更重;但是只要適度調節人體內的液體和電解質,我們就能「撥亂反正」。
運動飲料、蛋白質補充品和能量棒等,其實效果令人存疑。營養補給品通過消化道後,不見得會被正確的器官吸收,份量也不見得正確。正如術後病人無法透過飲用液體來維持體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服用保健食品或飲品、營養粉、或能量棒的人,也不一定能從中獲益,主要還得取決於這些物質最終抵達之處(我先給點提示:查看一下您的尿液與糞便)。接受靜脈注射時,內容物會直接進入血管系統,從靜脈通過心臟到達動脈,然後再輸送至器官,以吸收液體與電解質。部分血管連接腎臟,可過濾不必要的液體與電解質,然後人體再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多餘的物質;吃東西時,內容物從口腔經過食道抵達胃部,然後再到腸道,之後部分內容物會透過糞便的形式排泄,其中哪些物質會經過腸道、肝臟或腎臟,多半難以判定,相較之下,靜脈注射更能確保內容物的吸收。
我必須承認,外科醫師確實頗自負,但我們也深知自己的極限——當然進手術室前就明白此點,是最好不過。我們曉得自己並非無所不知,但我們的確知道:許多號稱最新、最棒的治療步驟、科技或技藝,不見得是基於偉大的科學,而是出色的廣宣。

醫師的使命
我來自醫師世家,所以很早就接觸到醫療專業領域。
大一寒假時,我自願在急診室工作,當時醫院還沒有個人隱私及最低年齡限制,因此我能在那裡做些簡單的縫合、排膿,並深入體會許多人每天遭受的不幸,特別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和癮君子。家父清楚記得,有天他來接我,卻遍尋不著我的身影,最後看見我穿戴著手套、口罩和白袍,正忙著處理一名槍傷病人,我看上去面不改色,即便當時情況正如電視戲劇場景般混亂,我依舊十分從容。從那天起,家父便知道家中又要出一名外科醫師了。
即便在二十世紀末、我就讀哈佛醫學院時,也鮮少有女性敢挑戰外科領域。但我熱愛外科手術,最終選擇了專攻耳部、鼻腔和喉嚨的耳鼻喉科,因為耳鼻喉科完美混合了健康的求診者與真正生病的病人,而且病人有老有少,手術及門診工作兼具,在醫學領域獨樹一格。歸根究底,在醫學或外科領域還有哪一科,比耳鼻喉科更瞭解呼吸道、蝶竇、顳骨、鐙骨、環狀軟骨?因為耳鼻喉科,我們才有幸發掘潛藏於暗處的神祕事物。
早期受訓時,我深受兒童及家庭吸引。因為只要進行小小的手術,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著實激勵人心。我的專業通常是連麻醉科在內的所有其他專業都一籌莫展時,針對呼吸道緊急情況採取的「最後手段」。通常一切照慣例順利進行,直到情況出現變化……你永遠會感到些許逼近的恐懼,時時感覺你都在等待……然後,突然的短短數秒間,一切操之在你手。
自我二十五年前成為醫師以來,醫學已歷經巨變,從諸多層面而言,此種改變是正向的。科技加快了醫學進展的速度,現在不論是病人或醫師,只需按幾下按鍵,就能廣泛獲取各類新知。從前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那些檢索圖書館滿布灰塵的目錄卡片、查閱歷史性或開創性期刊論文及教科書內容的日子,已不復見。醫學系學生及住院醫師靠著平板電腦,就能輕輕鬆鬆登入PubMed網站,搶在我們這些脾氣暴躁的老教授提出問題前,就先引用了最新、最優秀的期刊論文;有時,某些期刊論文甚至在到達我們手中之前,就先被CNN引用。如今,各方各面似乎都更加便利了,儘管這可能有好有壞。
現在的病人也與過去大不相同,同樣的,多半是好的改變。現今充斥了大量資訊管道,病人提出的問題更切中要點、更高深也更尖銳,而且很清楚過往多數醫師不曉得的細部資訊。然而,網路獲得的知識也可能紊亂不堪,因為網路上並沒有同儕審閱的機制,因此,個人觀點與謬誤時常與事實混為一談,不論如何切分,影響都是負面的。

醫學進展日新月異
過去二十年來,我的執業風格逐步發展。至今我的年紀已比多數家長還要大,以前的病人也開始為人父母,有時我甚至比病人的祖父母還要年長。雖無法說是「看透一切」,但也算是看夠世事了,其中結果多半令人欣慰,像是病人的身體健康改善了,或是急性或慢性病症獲得治癒,不僅改變了病人的一生,也改變了他們整個家庭的生活。這對於身為醫師的我,也意義重大。這便是我們不放棄從醫的原因。
我的同事和我都有自己的「菲力克斯」,這些幸運兒彷彿九命怪貓一般,有些人病得很重,數度瀕臨垂死邊緣,但最後依舊能度過難關、恢復健康,人生蓬勃發展。我也曾目睹毀滅性的災難,讓我懷疑自己是否該繼續行醫。儘管不常發生,但我在這些情況親眼目睹病人在手術室裡意外死亡,有如《急診室的春天》或《實習醫師》影集的情節一般,只因我或周遭其他專家都束手無策。
我知道自己的經驗並非絕無僅有,我有許多同事負責照料相當病重的病人,不論是慢性病、急性病或意外創傷,我們多半僅需提及一個名字、或甚至一個日子,只消交換個相互理解的眼神,無需談及那些說不出口的細節,一切仍歷歷在目。我們依然深刻記得那些逝者,許多人也因此放棄從醫。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工作,有點像身處《綠野仙蹤》的國度,雖然大家都是貨真價實的人類,但也有許多「巫師」從事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偉大工作。我們許多人如同桃樂絲和她的夥伴一般,不停尋找,起初可能不曉得自己遺漏了什麼,但無數的醫師、醫學生及護理人員都在追尋某些事物,有人追求更先進的技術,如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雷射手術或遠端機器人雷射手術;有人在尋找副作用較小的癌症治療新藥;有人想預防新生兒的缺氧性腦部損傷;有人希望門診手術單位的出入通道更加暢通;有人尋求提高多重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我之所以喜愛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工作,是因為天天都有新鮮事發生。我的工作充滿了多不勝數的奇人趣事、深具挑戰的情況、以及新的難題,您將可於本書一窺一二。

醫學並非信仰,醫學是根據證據
關於「健康」的定義與趨勢變化,讓我感到驚詫不已。猶記1970年代,我們俗稱的義大利細麵(spaghetti)倏忽改稱為更廣義的義大利麵食(pasta),聽來似乎更健康,所以我們吃得更多;麥麩瑪芬共五百大卡,加了烤穀物燕麥後,就成了健康食品,所以有人體重增加了幾公斤。接著就是流行低脂、低糖、微糖、不含糖、無脂、低卡;而最近新一波熱潮,就是有機、天然、無麩質、不含咖啡因、營養豐富、無基改(不過您很快就會發現,稍稍基改可能更加有益)。
我時常在孩子們動完小手術後,送他們冰棒,而且最愛在家長面前告訴他們,我們有橘色、紫色和紅色冰棒,內含百分之百的人工色素、香料、以及各種糖分,不含一點果汁,將會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冰棒。許多時候,家長常替孩子要第二根冰棒,最後自己吃掉。比起那些宣揚內含真正水果和維生素且「不含糖」的冰棒,難道這些美味的冰棒較不健康嗎?或許如此,但差異幾乎微不足道。便宜也有好貨,這些冰棒依然保有冰棒真正的益處(還用說嗎,自然是冰水),更何況,便宜可能還更美味。
健康問題除了與食品相關之外,健康概念的演變也很有意思。出於某些理由,無人不想活到一百五十歲,也許有天我們之中有人真能如此長壽——現在有了遺傳檢定和基因改造等技術,也許我們更能正確評估疾病風險並長期預防,有機會活得更久。許多人每天都努力吃得正確、活得健康,成天想著:要不要每天服用阿斯匹靈?何時開始服用?是否要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要不要服用斯他汀類藥物預防心臟病?是否要吃維生素補給品?要的話,吃哪種維生素好?B12有助於增強活力,但也容易導致粉刺;維生素E可預防癌症,但也可能致癌。運動有益健康,但哪種運動最好?如何才不過度運動,以免適得其反,造成關節損傷、慢性疼痛、甚或腎臟及心臟出問題?
我得承認,有時聽到病人問我:「您是否相信……?」我確實感到有些惱火,我常想打斷他們,然後說:「相信復活節兔子嗎?相信鬼的存在?還是牙仙子?」這些都是某種信仰,但醫學並非信仰,醫學是根據證據行醫。話雖如此,這也不代表醫學全然為真。遠非如此,現代使用的許多療法,也許在三十年後會經證實無用,甚或更糟,可能反而是有害的。然而,我們現在之所以採用這些療法,乃是基於大量證據證明它們的用處。有時我們也許會用實驗性療法,即便如此,仍需提出證據支持,或至少得稍加瞭解它的功效和作用方式,光是宣稱它如有神效,稱不上理由,一點也不!
時常有人問我對另類療法或順勢療法的看法,我無法斷定這些療法無益或有害;但是當我被問及在耳道點亞麻仁油是否有助於改善耳部感染時,我會回答我從未聽聞或目睹它的療效,但若對方從醫師那裡獲得了任何作用機轉的相關資訊、研究成果或證據,我會非常樂意拜讀一番。若病人接受了順勢療法並使用苛性鈉來治療罕見的細菌感染,我希望開立處方的人考慮過此種化合物的作用機轉,不僅因為它聽來具腐蝕性,其實它也是氫氧化鉀或熟石灰的稀釋形式,對保養草坪或許有益,但對非典型的細菌感染卻不見得。

健康的作為帶來健康的身體
本書目的在於幫助各位認識時下熱門保健資訊的真實性,並提供周全可靠的指引,讓大家能成為明智的消費者與病人。這本書將涉及諸多領域,首先探討的是充斥醫療界的陰謀論與重要概念,接著要幫助讀者瞭解風險管理、因果關係與相關性,以及何謂優秀、可再現、且設計精良的醫藥研究。接著,我將回答現今一些大家絞盡腦汁想獲得正解的問題,例如:是否有經科學證實的最佳飲食?麩質真的如此糟糕嗎?排毒法會不會反而有害?糖真的會助長癌細胞增生嗎?何種程度的「有機」算是太過離譜?
接下來,我也會介紹輔助性另類療法,說明使用時機及其作用方式;此外,也將介紹疫苗相關風險和順勢療法營養補充品,並探討乳房攝影、大腸鏡和遺傳檢測等檢驗的效果是否過於誇大。我會談及一些大家普遍保有(或可能想保有)卻會帶來意外後果的習慣,也將答覆下列的問題:哪些維生素較有價值?絕非跨大不實的最佳抗老祕訣有哪些?理想的運動量和運動類型為何?
希望大家能輕鬆愉快的閱讀這本書,相信各位不僅會發現其中許多觀點和建議相當實用、且出乎意料,還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您會發現: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況比想像中容易,或許您的目標會不斷改變,但並不表示不能享受當中的歷程。
接下來,我想請各位保持開放的心態,並將所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拋諸一旁。如今,全國上下顯然都熱切關注健康議題,有鑑於此,我們要如何判斷真假及辨別不實資訊呢?本書將為您一揭分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