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日本近代史(四版)
滿額折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日本近代史(四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40 元
優惠價
85374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努力生存才能讓這一生綻放光芒」
——織田信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創日本,但它卻能在短短數十年內,從廢墟中恢復,一躍而為經濟強國,著實令人驚奇。要瞭解日本現代化成功的原因,以及為何能在戰後有經濟奇蹟式的發展,勢必要對日本近代史有一全盤性的探討不可。

本書起自明治維新以迄今日的發展,詳述近代日本在接觸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如何博採東西方文化之長處、勵精圖治,一面發展經濟與現代化,一面制定對外策略,於瞬息萬變的時代找到國家與民族的定位,並在一波波國內危機、國際局勢變化中突破困境,持續茁壯發展。除了述及政治、軍事與經濟發展之外,作者對日本的文化思想和對外關係亦多所著墨,並廣泛探討其發展規律和民族性,期望能使讀者對日本社會和文化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作者簡介

林明德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史地系畢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史碩士、博士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所主任
東海大學、日本筑波大學兼任教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研究專長/
日本史、中國近現代史

著作/
《近代中日關係史》、《袁世凱與朝鮮》、《日本史》、《日本通史》等多本專書。

榮譽/
長期致力並促進臺日學術與文化交流,於2013年12月榮獲由日本政府頒贈的「旭日中綬章」獎項。

四版說明

日本的近代史始於明治維新。儘管從舊制轉變到新制的過程中歷經千辛萬苦,隱藏在幕府與天皇兩派之間的多股勢力暗潮洶湧,但最終仍是舉步維艱的完成目標,更成功躋身世界強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發展上皆足以與當時的歐美各國媲美。本書介紹日本近代一系列的改革與發展過程,看大和民族如何在國際間嶄露頭角,並經歷輝煌、飄搖而後重生的過程。

此次再版,除了版式與內文修訂外,也新增1980年至2022年間,日本與國際的大事年表,期望讀者在理解日本近代發展的跌宕過程時,也同步知曉世界之大事,並將國際視野應用至今日乃至未來之世界。


編輯部謹識

 

修訂三版序

1980年代,日本問題由於哈佛大學福格教授(Prof. E. F. Vogel)所撰《日本第一》(Japan as No. 1)一書而轟動一時,引起世界各國研究日本的熱潮。平實而論,日本現代化的過程中,在民主化和精神層面並不徹底,但其經濟成長等外在的現代化發展,無疑是成功的。因此,在1960年代,美國學者有意識的比較日本現代化的成功和中國現代化的失敗,來說明日本傳統社會的優點,此一問題迄今雖仍爭論不已,但瞭解日本的傳統淵源,實為解開中日近代化優劣比較的先決條件。

過去臺灣學界對日本研究態度之保守,不夠積極,歸諸於政治原因,但目前這種說詞已成過去。近年以來,工商界對日本科技的吸收,無論在經營理念或應用科技方面,均有了敏銳而實際的具體反應。以今日臺灣與日本交往之頻繁,先進國日本已經變成世界情報的窗口,多量的資訊正透過此一窗口湧向臺灣。

多年以來,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臺灣史者,著作很多,而國人研究日本史者,則是鳳毛麟角。難怪有人慨嘆我們大學歷史課程之偏重歐美列強,而忽略日俄。當前研究日本歷史的機關學校及出版日本國情書刊雖較前稍多,但仍感缺乏。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國勢蒸蒸日上,一勝於清,再勝於俄,又合併朝鮮,歐戰以還,一躍而為五大強國之一。日本軍閥侵略中國思想以及大陸政策,實即孕育於此。

戰後日本,以戰敗之國,經數十年的勵精圖治,於今又重躍世界歷史舞臺,為亞洲重要支柱之一,且其勢力有舉足輕重者。不論與日本為敵為友,對日本的歷史及現狀,實有深切的瞭解與認識的必要,唯有知己知彼,始能增進雙方的正常關係。

在一百多年的現代化歷程中,日本不時給世界帶來驚奇。明治維新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向富國強兵的目標邁進,日俄戰爭的勝利,使日本成為足與西方列強相抗衡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內,奇蹟式的從廢墟中重建,一躍而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日本被西方學者認為是「非西方國家中唯一現代化成功的國家」,因而引起各國研究日本的熱潮。

日本現代化成功的秘訣是甚麼,此一問題雖看法不盡相同,但在探討日本現代化成功的因素時,不僅要注意到現代化的理論模式、行為基準,或儒家思想等問題,且須追溯到歷史的傳統,由「家」的意識轉化為集團意識、群體意識,或武士道效忠精神轉化為對公司的奉獻精神等文化層面的問題。

實際上,這一百年來,中國的對外關係,仍以日本為最密切。中國飽受日本侵略之害,臺灣亦受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但卻仍不瞭解日本。其所以如此,實惑於同文同種之說,以為日本為蕞爾小國,斷定其並無文化,而加以抹煞,因而連帶的忽視日本的研究。為此,本課程從日本近代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與軍事等各層面加以探究,藉以瞭解日本的傳統淵源,以之為吾人之借鑑。

日本的近代史自1868年的明治維新邁向近代資本主義時代以後,可以1905年的日俄戰爭為分界,劃分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軍事帝國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而軍事帝國主義,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的戰敗而告終。依此推論,日本現代史是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三個階段。它不僅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歷史篇章,同時在現代世界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書是起自幕末、明治維新時代,以迄1980年代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前後百年的日本近代史。

本書共分十二章,就明治維新百年來的日本軍事帝國主義的興亡與戰後民主日本的誕生、經濟民主化的建設、社會生活與文化的發展等加以探討,大體上以政治及經濟發展為主,並兼及社會文化實況的分析。

本書承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之鼓舞而撰成,希能藉此加深國人對日本歷史文化的認識,在此特致謝忱。茲於再版之際,重申知己知彼,瞭解日本的重要性。唯仍難免謬誤遺陋之弊,尚祈諸先進不吝指教。

林明德 謹識

2006年9月

目次

四版說明
三版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日本的國土與民族 
第二節 日本歷史文化的傳統與特色 
第三節 明治維新以前的政治社會 
第四節 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 
第二章 江戶幕府的覆亡
第一節 封建社會的崩潰
第二節 西力的衝擊
第三節 倒幕維新運動 
第四節 幕末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第五節 幕藩體制的瓦解
第三章 明治維新 
第一節 新政權的成立 
第二節 集權政治的進展與社會改革 
第三節 近代產業的扶植 
第四節 近代文化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國家體制的確立
第一節 自由民權運動 
第二節 中央集權制度的礎石──明治憲法的制定 
第三節 內閣與政黨政治 
第四節 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第五章 資本主義近代化的推進
第一節 日本近代外交的推進
第二節 走上軍國主義之路
第三節 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
第四節 產業革命的完成
第六章 軍國主義的擴展
第一節 大陸政策的形成
第二節 華盛頓會議體制
第三節 皇道主義的抬頭 
第四節 軍國主義的推行
第五節 太平洋戰爭
第七章 近代社會的形成與社會運動
第一節 社會主義問題與勞工運動
第二節 農民運動
第三節 婦女運動
第八章 近代學術與文化
第一節 近代思想的源流
第二節 近代教育的普及與發展
第三節 近代學術與自然科學的發展 
第四節 宗教與藝文
第九章 占領下的日本
第一節 美國的占領與非武裝化
第二節 戰後改革
第三節 民主化國家體制的確立 
第四節 經濟復甦
第十章 戰後的復興
第一節 從戰爭廢墟中崛起
第二節 韓戰與日本經濟的起飛
第三節 「舊金山和約」體制與「日美安保條約」
第四節 重整軍備
第十一章 經濟的高度發展 
第一節 經濟的穩定成長 
第二節 從經濟大國邁向政治大國 
第三節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第十二章 戰後的教育與文化 
第一節 戰後的教育與學術 
第二節 科技的研究開發 
第三節 文學與大眾文化
結 論
附 錄
日本地圖
日本近代大事年表

書摘/試閱

志在富國強兵的新政府,為了促進文化與國民生活的近代化,率先積極吸收歐美文化。此一風潮蔚為明治初期的新氣象,促成民間的啟蒙運動。開國之後,對外交流驟增,到國外考察、留學者絡繹不絕,外國專家、技術人員與傳教士蜂擁而至,西方的文物與生活方式為民眾所接受,此一傾向,當時稱之為文明開化。
過去依儒教、神道考慮問題的古來習慣,被斷定為落伍而受到排斥,代之而起的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近代思想的流行,倡導天賦人權的思想。福澤諭吉的《西洋事情》、《勸學篇》與中村正直譯的《西國立志編》、《自由之風》等甚為暢銷。新思想的啟蒙書,對國民思想的轉變有很大的作用。
明治初期移植西洋文化的風氣,最著名的是英美為主的資本主義文化。這是因為自江戶時代末期的開港,與外國通商貿易後,與英美兩國的接觸最為密切,因此,英美的資本主義文化,對於資本主義形成期的日本而言,成為最適當的模仿對象。日本雖早已和德國有邦交,但文化方面的交流卻不能與英美等量齊觀,學術方面只有醫學的模仿移植而已,但在國體觀念方面卻著重德國式的國權富國強兵思想。是以自英美輸入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思想,自德國學習了官僚的國權思想,自法國學習了急進的民權思想,並聘請法國學者包索納德(G. E. Boissonade)來日本參與法典編纂工作。此外,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孟德斯鳩民權派思想家的著作,亦被譯成日文,給予日本民權思想及憲政運動的發達莫大的助益。凡此,可知明治初期雖自西洋各國輸入了思想、文化,但文明開化的指導理論,仍然以英美系的自由主義、功利主義與合理主義的思想為主流。
與歐美不同的是,擔負這種吸收歐美文化的責任者,並非發自國民的內心,而是由少數官僚和知識分子以及政府當局由上利用政治力量加以推動,因而難免帶有專制方式的啟蒙色彩。明治初期的文明開化,從近代社會的建設歷程加以觀察,自抽象的哲學思想以至實用的技術無不加以吸收移植。在此過程中,日本已邁進了近代黎明的啟蒙思想的時代。
藉由此一文明開化運動,完成了近代文化的啟蒙。但其速度過激,與舊有封建社會所遺留下來的保守思想傳統文化形成一顯著的對比。蓋屬於傳統者悉被認為是因循、姑息而受到排斥。但在此歐美文化輸入過程中,儒家思想尚占有光耀的地位,儒家的教養係中古時代以來一千多年的傳統,一直支配著一般日本國民的思想及學問,社會的價值觀仍然以儒家的理念為基礎。所以在明治初年,並不因文明開化而有過徹底或過激的思想革命,或近代化革命。當時所謂文明開化,當然是邁向近代社會建設期的資本主義,足見其重點乃在西洋的科學精神及物質文明的移植。
江戶時代末期,受了歐美諸國的壓迫,和尊王佐幕、開國攘夷等紛爭,激盪人心,刺激了一般人民的情緒,因此對於文化的影響甚大。西洋學術文明輸入之後,國體思想及政體思想的發達等稍有可觀,但其效果的擴大,卻是明治維新以後的事,而其發展的結果,卻培植了日本人「和魂洋才」的民族意識,進而積極地吸收歐美的物質文明。但日本於明治維新後,在吸收、引進歐美先進物質文明的同時,避開了歐洲的指導思想,而創立了自己的近代化指導思想—即堅持「學問技術採於彼,仁義道德存於我」的原則,把近代化的諸多因素納入日本獨特的「絕對主義天皇制」加以運用,以歐美的社會和文化為範例,努力移植科學、技術、法律和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以及資本主義產業組織。
新政府繼承江戶時代末期所持的開化政策,確立「開國和親」的國是,對西洋文化的模仿不遺餘力。為了獎勵西學,除了招聘外國教師,派遣海外留學生之外,翻譯刊行歐美的學術著作或啟蒙書籍。於是西洋文明的攝取,文明開化在廢藩置縣後數年間,風行一時,並及於民眾的風俗。但當時民智未開,民間文化水準極為低落,因此不能期望由下層民眾啟導的文化運動,所以,文明開化亦如同殖產興業一樣,完全由政府的獎勵政策加以推行,即「自上而下的近代化」。
福澤諭吉是明治維新初期的民權大師,稱讚西歐的進步政治為「文明政治」,極力鼓吹日本應以西洋文明為目標,而加以移植,以建設日本的新文化。
文明開化最初僅限於大都市,其後透過新聞、雜誌、戲劇、錦繪等媒介,逐漸滲透到各角落。對於日本國民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其中衣食住與生活文化,亦感染了西洋的色彩。此一色彩以東京為中心,後來被稱之為「明治風」。落成於1883年的鹿鳴館,作為政府高官、上流階級、外交使節聚會、舞會等推動西化主義的場所。
明治初年文明開化時代盛行的西洋思想之引進,為自由民權運動所繼承,以明治十年後半的朝鮮問題為契機,民權論者之中,亦出現倡導國權論者。民權論與國權論的關係,為修改條約問題而變得複雜,主張平民西化主義的德富蘇峰等人,與倡導近代民族主義的三宅雪嶺等之間,展開激烈的論爭。
日本在甲午戰爭獲勝,給予思想界很大的變化。德富蘇峰在開戰時,力主日本對外擴張的必要,高山樗牛亦倡日本主義,肯定日本進軍中國大陸。批判西歐瓜分中國的陸羯南等,亦以庚子事變為分水嶺,容忍帝國主義。雖有一部分社會主義者與基督教徒,反對這些思想傾向,但日本的對外擴張以及背後支撐力量的國家主義,卻成為日俄戰爭以前思想界的主流。
及至日本因日俄戰爭的勝利而躋進列強之林,在國民之間,已有普遍認定明治維新以來的國家目標大致已達成的想法,而產生對國家主義的疑問。在農村亦出現重視地方社會的利益優於國家利害的傾向,都市則出現脫離國家或政治,以求現實利益,或對人生的意義感到煩悶的青年。新政府對此類傾向,於1908年頒布詔書,致力加強作為列強一員的國民道德,並重整地方社會共同體秩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37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