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楞嚴經全譯易讀
滿額折

楞嚴經全譯易讀

定  價:NT$ 499 元
優惠價:9044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9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開悟的楞嚴,破妄顯真
流傳千餘年佛門教科書,中國各宗派共奉的經典
高僧讚譽為佛門的照妖鏡、斬魔劍!群魔最怕世人擁有的法寶!
這是浩瀚的佛經中,唯一一部涵蓋佛學思想及修行方法、次第的經典。千餘年來,一直是佛弟子必讀的經典,堪稱為佛弟子的教科書。
在理論上,本經完整地介紹了基本教義中的四諦、五戒、八正道、六度等。漸次及於大乘的空觀、唯識、如來藏及密教理論。體系宏大到兼容並蓄佛教的所有教義,被認為是沒有宗派偏見的圓滿法門。
在修行實踐上,從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到禪修、持咒、念佛均有涉及,並一一說明修行中易犯的錯誤。對有心向佛的人而言,本經絕對是最珍貴的寶藏。
※《楞嚴經》的結構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法會的緣起是:一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使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將阿難捉到了淫床之上,並施予淫行,眼看將毀了阿難的持戒身體。如來已知道阿難遭了邪淫的魔法。這時候,如來頭頂上放射出百寶無畏大光明,光芒之中生出千葉寶蓮花,蓮中有一佛結跏趺坐,宣說神咒,並命文殊菩薩持此咒去護衛阿難。一時之間,魔咒被滅,阿難和摩登伽女都被帶到了如來面前。
因為這段的因緣,佛陀開始深入講經,包含各種實修方式;直到法會最後,佛陀一一說明禪修者在三摩地中會遇到的魔境,以及如何超越克服。
※《楞嚴經》是開悟的金鑰
阿難淪陷的經驗帶出所有學佛者可能遇到的通病,就是重視多聞,蒐羅知識,卻少實踐實修。佛陀透過對話讓大眾初步明白身心的作用與如來藏,而後邀請現場二十五位證悟者起來,一一分享最初實修入道的方便法。
之後,佛陀問文殊菩薩:能讓阿難與此界眾生最容易成就的開悟法門為何?文殊菩薩做偈回答總結為「觀音耳根圓通法門」最適合阿難與末法眾生。最後更帶出「四種決定清淨明誨」,提醒大眾,應「攝心為戒」做基礎,修三無漏學;否則貿然修禪定,容易偏離正道,墮入妖魔鬼神。

作者簡介

蕭振士
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南投人,台中一中,
文化大學史學系,三民主義研究所畢,長期從事佛教史編輯,佛經編譯工作。

本經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楞嚴經》。唐般刺密帝譯,共十卷。
在諸多的漢譯佛典中,這是一部較晚譯出的經典,據載為唐中宗(公元七〇五年)時譯出,屬於大乘經典。但要把本經具體地歸在任何一類,都不具正確性。吕澂稱本經「賢家據以解緣起,台家引以說止觀,禪者援以證頓超,密宗又取以通顯教。」正好用以說明本經豐富的佛學思想,是不能用某種思想作定位的。八世紀初,印度的佛教已完成了所有重要的思想體系,也開始走入衰落的道路。在中國則是隋唐統一以後,文化進入一個新的融合時代。佛教也溶入這個時代的巨流,不僅是自身理論融合,更與外在文化思想融合,創造一股嶄新的新浪潮。本經的譯出,正可代表一個新時代的全新風貌。
走到歷史中去觀察,這部經是流行於歷朝歴代,未曾稍褪,是歴代注疏最多的經典之一,是歷代佛門必讀的經典。回到現代,這部經也仍舊是佛門必讀的經典,說本經是佛門的教科書,一點也不為過。豐富的佛學思想能不能找一句話作系统性的概括?綜覽全經,筆者覺得「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這句話是最為恰當的了。本經殊勝之處不僅在理論方面,更重要的是本經從理論出發,進而談到實修的次第,再進而告訴讀者,在實修的過程中,有哪些是易犯的錯誤,有哪些是必須克服的障礙。正因為如此,吾人才敢稱這部經是佛門的教科書,因為佛法本來就是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生命之學。缺了理論,在修行的過程中,容易自足,誤將階段性的成就視為登聖。缺了實修,正好是本經開卷處,佛陀指責阿難的修行問題――說食不飽。美味必須入口,方是真實,光說是不會飽的。這也是今天教内人士,經常要對那些將佛學只作理論研究,而不能進入實修的人,提出忠告的原因。就本經的結構而言,除了保存佛典的基本結構——因缘分、正宗分、流通分之外,本經内容(正宗分)基本上是循著理論到實修的架構敘述的。但因為傳統的佛典,除了按卷排序外,並未按經文内容另列綱要或目錄。這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障礙,因此筆者另在各卷之外,以内容編成目錄,使讀者一目了然。
序文中必須一提的是有關此經真偽的問題。這是一個爭議千餘年的問題,從譯出以後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主要的癥結在於至今並未發現梵文原本,譯者般刺密帝,又是譯完本經後立即返歸印度,令人懷疑。但正如蓮池祩宏所說:「縱使佛現於前,而說楞嚴是偽經者,吾等亦應視為魔說可也。」本經的功德利益,是在於内容,而非真偽。

 

目次


導讀
卷一
法會因緣
識心在哪裡
妄心與真心
真心不動‧妄心攀緣而動
卷二
真心不滅,妄心顛倒生滅
心物同元
自性本體非因緣非自然
身心的作用與如來藏
卷三
身心的作用與如來藏
宇宙組成元素與如來藏
卷四
遍在圓融的宇宙
生命的生起與輪迴
如來藏本性
修行的根本之道
一門深入的修行觀
因地修行
卷五
六解一亡的次序
依因緣方便圓通的修行法
卷六
殊勝的觀音法門
總結各圓通法門
修行以持戒為基礎
卷七
建立道場以神咒密護
持咒的功德利益
向涅槃的修行次第
卷八
向涅槃的修行次第
六道因妄而有
卷九
六道因妄而有
禪修中的魔事
卷十
禪修中的魔事
流通功能
註釋

書摘/試閱

導讀
本經以阿難遭摩登伽女迷惑,欲行淫事為開場說法的因緣。這個因緣同時點出了本經貫穿全經的內容——佛法是理論與實踐並行的。佛陀斥責阿難的多聞,並不能使他免除魔難,關鍵的時刻,並不能控制自己的淫欲,而使自己陷入魔道中。
經中用了兩個比喻,一個是「說食不飽」,另一個是認識再多的藥材名稱,不會抓藥是沒有用的。這兩個比喻都是在說明修行必須依靠實踐,不是理論可以成事的。這正是本書的第一個中心思想。
另一個中心思想,剛好與第一個相對,是反過來說明實修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也是無法成就的。這個思想表現在佛陀所說的分別真心與妄心;以及禪那當中,誤將手段、過程當成目標,而迷失在短暫、階段性的成就當中。這兩個中心思想是貫穿全經的骨幹,讀者必須抓住這個中心,才不會在閱讀的過程中,作支離破碎的理論。
本經被收錄在密部的經典中,主要的原因是卷七中的楞嚴咒。但從理論去觀察,這部經是以「如來藏」思想貫穿全經的。從卷一的分別真心、妄心;卷二、卷三談心物同元、如來藏;卷四因地修行;卷六的觀音法門;卷七、卷八向涅槃道的終極追求等等,都可以看到深厚的如來藏思想。
那麼如來藏又是什麼?華嚴的法界、禪宗的自性、般若的實相就是如來藏,這即是佛道的圓通,也是遍在而圓融的宇宙。用哲學的說法,就是心物同元(源)。所有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去找到這個佛與眾生同具的東西,找到了便是成佛。在修行的次第中,如果安於階段性的成就,便是成為「定性」,成了定性就沒有再精進的能力了。
那麼修行的過程中,又是在做些什麼事?一言以概之,就是「破妄顯真」。這個觀念,與《大乘起信論》十分相類。《起信論》將心分為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本經則分為妄心與真心。妄心必須一層一層地剝離,最後才能見到真心。但真心究竟是什麼樣子?佛陀用了一個極為有趣的比喻說明——演若為迷頭。人本來就具備五官,但自己永遠看不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有一天照鏡子,看到鏡中人五官俱全,竟反過來嚇壞了自己。吾人的真心因為被妄塵蒙蔽,使自己看不到真正的自己,就像看不到自己的臉一樣。
破妄顯真是一個漸進的程序。佛陀同樣用了一個比喻,打了六個結的手巾,必須一個一個結打開,才能回覆原狀。這六個結就是我們的六根,因為六根各具攀緣外塵的功能,所以人會被外塵所迷。必須一一去除六根向外攀緣的作用,才能使六根圓通,真心顯露。佛陀以手巾的比喻前後貫通,告訴我們必須建立修行的次序觀,而非一蹴可成,這是本經極為重視的修行方法。另一個重要的修行觀就是除了自力以外,佛力的加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眾生畢竟是凡庸。佛力的加持,就是卷七所標示的楞嚴咒。
本篇導讀並不想作深入而細緻的說明,也不打算逐卷作解釋,只希望提供讀者一個提綱契領的方法。另方面,讀者欲了解各卷的主要內容,參閱目錄應該也已足夠。
本經的重要性,則在序文中已作了簡要的說明,讀者可自行參閱。值得一提的是,本經除了內容豐富、結構完整之外,也是一部美麗的文學作品。文字之美不但是佛經中少見,更沒有太多艱澀贅牙的詞句。但也因為簡潔的文詞,使文章中動詞、名詞、形容詞之間的互用現象頻繁,往往使讀者難以捉摸。這可能是讀者必須小心琢磨的地方。
在註釋方面,由於翻譯本經定位在大眾佛學,加以本經內容龐大,名相眾多,為了不干擾讀者的思緒,筆者以為讀者應該把閱讀的重心置於思想的理解,而不是名相的知識,所以對名相的註解是採取能省則省的方法。除非必要,否則均不作註。讀者對這些名相如欲了解,坊間相關工具書甚多,讀者可自行查閱。
當本書譯稿脫稿時,筆者也如釋重負,譯稿期間的種種疑慮,也頓時消散。在不斷的推敲當中,筆者也發現,一次又一次的閱讀,都有不同的體悟。因此也要建議讀者,不妨細細閱讀,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喜悅油然而生。謹祝讀者法喜充滿。譯文中有不圓滿之處,只怪筆者筆拙,也懇請讀者不吝指教。


卷第一、法會因緣

原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感儀,從佛轉輪,妙堪遺 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日: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

今譯

我這樣聽說。那時,世尊在舍衛國室羅城的祇園精舍,與大比丘們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他們都是成就無煩惱的大阿羅漢。他們以佛弟子的智慧住持世間,超越了種種有為現象的束縛,身在世俗世界而具備佛的威儀,跟從佛陀弘揚佛法,光大如來的咐囑。他們謹守清淨戒律,成為三界的典範。以無數量的化身,引導眾生脫離生死輪迴,拯救未來的眾生,超越世間各種塵勞的壓迫。他們的名字是:大智舍利弗、大目犍連、大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人,他們都是佛陀的上首弟子。


原譯

復有無量辟支、無學,並其初心,同來佛所,屬諸比丘,休夏自恣。

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奥,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薩來聚道場,文殊師 利而為上首。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齊請佛。宫掖自迎如來,廣設珍饈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感。

今譯

另外,還有無數的支佛、學無學等,以及一些初發心的菩薩,一同來到佛陀的道場,與眾比丘一道,一齊參與結夏安居後的自省。

來自十方世界的菩薩們,為了決斷心中最後的疑惑,也同來侍奉如來,尋求佛法的奧義。這時候,如來安座已畢,就為法會中大眾宣講了佛法的深奧密義,一時間法會大眾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發。殊勝法音響起,傳遍十方諸天各界。無數的菩薩會聚在如來的道場,文殊師利正是他們當中的上首菩薩。

那時,有位波斯匿王,因為其父的忌日而設齋筵請佛陀。他親自在宮廷門外迎候如來,以及諸大菩薩,齊筵上擺滿了美味珍餚。城裡又有其他長者、居士們也同時在設齋供養僧人,期待如來能夠光臨。


原譯

佛敕文珠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遠游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閣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為齋主。無問淨穢,刹利尊姓及旗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

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法。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

今譯

如來就讓文殊菩薩帶領菩薩和阿羅漢們去赴各齋主們的供養。只有弟子阿難,先前已接受別處的邀請,遠遊未歸,來不及參加這次法會。既然沒有德高望重的比丘和軌範師同行,阿難便獨自一人返回。這一天他沒有得到供養,就手持食缽,在他經過的城中沿街乞食。阿難在心裡計劃,待乞到最後一家施主時,就在那家接受供養。不管那家是否乾淨,也不論那家是尊貴之人還是卑賤之人,他都將以同等的慈悲,不分貴賤,發心圓滿成就一切眾生的無量功德。

阿難早已知道如來世尊斥责須菩提和大迦葉,成就了阿羅漢果位,却不能以平等心對待眾生。他盼望如來能為他們闡說開示佛的無限智慧,以引導他們解決迷惑與批評。此時阿難正走過城樓,慢慢向城門走去。他儀容莊重,恭敬肅穆地尊行乞食律儀。就在他乞食中,來到一處淫逸的地方時,他遭遇了大魔法。


原譯

摩登伽女以娑毗迎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毁戒體。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齊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開法要。于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珈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勸啓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今譯

一名摩登伽(賤族)女子使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將阿難捉到了淫床之上,並施予淫行,眼看將毀了阿難的持戒身體。如來已知道阿難遭了邪淫的魔法,用齋後立即歸來。波斯匿王及大臣、長者、居士們,也都跟隨而來,期待聆聽佛法要義。這時候,如來頭頂上放射出百寶無畏大光明,光芒之中生出千葉寶蓮花,蓮中有一佛結跏跌坐,宣說神咒,並命文殊菩薩持此咒去護衛阿難。一時之間,魔咒被滅,阿難和摩登伽女都被帶到了如來面前。阿難見到如來,頂禮佛足,悲泣起來。他悔恨自己,長久以來一向以「多聞」稱名於世,然而並未成就圓滿的道行。阿難懇請十方如來佛,助他成就無上智慧、勝妙的止寂禪定、無上正等正覺的修習功夫,以及最為直接的成道法門。


原譯

于時,復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今譯

當時又有數不清的菩薩,以及十方世界的大阿羅漢、缘覺等,也都願親聆教誨,他們退回自己的座位,領受佛的至高要義。

這時候,世尊就在大眾之中伸展出金色手臂,撫摩阿難頭頂,開示阿難和諸位大眾:「有一個修止定的無上境界,名叫做大佛頂首楞嚴王,達到這境界便具足萬種修行,十方世界的如來佛,都是由此而到達佛的微妙莊嚴大道,成就無上的佛果,你們仔細聽罷。」此時阿難便頂禮伏拜,領受如來慈悲的教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9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