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右軍以翼聖教(簡體書)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本書是介紹名碑《集王聖教序》(立於673年1月1日,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的著作,也是義大利漢學家畢羅專門研究《集王聖教序》的*終總結。《集王聖教序》巧妙地融入了中國歷史上三位影響力甚大的人物——玄奘、唐太宗李世民和書聖王羲之的事跡。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中國已經非常繁榮,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帝國之一,首都長安是充滿著國際氣息的大都市,同時漢人文士也具有開放包容的性格。書法作為漢人文化*有的藝術,理所當然也會受到當時的文化氛圍的薰染。本書一方面以嚴謹的文獻基礎與合乎邏輯的推理,論述了《集王聖教序》的立碑動因和歷史環境,另一方面對此碑的製作和書法特徵做了逐字的探討。
作者簡介
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義大利漢學家,獨立學者。1977年生於義大利,2007年獲得拿波裡東方大學漢學博士學位。曾在拿波裡東方大學擔任研究員,執教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中國文學史等課程。畢羅熱愛書法研究和實踐,從1998年首次來華留學以來,與中國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繫,並且頻繁在全國進行實地考察和專題演講。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為以專書研究《集王聖教序》的重要著作;
·歐洲*名漢學家畢羅先生以五年時間,對《集王聖教序》的集中研究;
·本書是一本關於藝術史的作品,但同時也是一部涉及交流史、文化史、思想史的交叉學科作品;
序
前 言
本書研究的物件是一方佛教集字碑——世稱《集王聖教序》。這方赫赫有名的石碑在673年1月1日(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立於長安弘福寺,從北宋初期以來一直存放於西安文廟,即當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館。《集王聖教序》是歷代體現王羲之書法字形多的一幅作品,因之受歷代書法愛好者的高度重視。
這方石碑載錄了兩位唐朝皇帝為翻譯佛經寫的序文,即唐太宗(599-649)的《聖教序》和高宗(625-683)的《述聖記》,兩篇文章高度禮贊了佛教的義理和高僧玄奘法師西域取經的功德。這方石碑蘊含著宗教、政治和書法三個層面的豐富意涵。
一千多年來,《集王聖教序》雖然為歷代文人與書家所喜愛和重視,然而它的歷史文化意涵和藝術魅力仍然未被書法研究者闡釋窮盡。
近年來,《集王聖教序》及其相關問題逐漸成為中日書法界的研究熱點。與現有的研究相比,本書采取的視角兼及書法史和大歷史文化,以期更準確、更全面地揭示這方石碑的歷史文化涵義和藝術魅力。其中有些獨特的看法,與現有的《集王聖教序》研究構成了對話,
這是《集王聖教序》本身的魅力所在,也是學術界百家爭鳴的良好生態的反映。
本書分為五章,大致包括歷史考證和書法分析兩大內容。章是導論,介紹《集王聖教序》的基本狀況,提挈核心問題。第二章探析《集王聖教序》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考察立碑過程、安放地點、立碑動因,是全書對《集王聖教序》進行兼具書法史和歷史文化研究的主要部分。第三章考察《集王聖教序》的書法特質,包括碑石的製作程序、整體書法風貌和字形形態分析。第四章對《集王聖教序》和王羲之作品的關係作系統研究,提出《集王聖教序》對王羲之書藝研究的重要性。第五章是全書的總結,一方面強調《集王聖教序》與佛教藝術的關聯,另一方面論及《集王聖教序》因具體社會的需要,書法被用來達到特殊的文化和政治目標,提出當時的書法創作與政治、宗教和文化環境之間的緊密關係。
為了讀者查閱方便,本書還有附錄,包括《集王聖教序》文本內容有關的4張表格、專有名詞索引、參考文獻,以及與每章相應的68幅圖版。
目次
《尊右軍以翼聖教》目 錄
章 導 論
〇〇三 小 引
〇〇六 一、佛教信仰、皇家支持與書法魅力三者合一的《集王聖教序》
〇〇九 二、《集王聖教序》石碑的基本狀況
〇一五 三、《集王聖教序》所載錄的文本
〇一九 四、唐太宗《聖教序》和唐高宗《述聖記》的歷史含義
〇二七 五、中國書寫和書法文化與佛教的關係
〇三九 六、《集王聖教序》的文化與藝術價值
第二章 《集王聖教序》的歷史文化含義
〇四九 一、《集王聖教序》的立碑過程
〇五九 二、《集王聖教序》碑的安放地點
〇六四 三、《集王聖教序》的立碑動因與目標
〇七八 四、《集王聖教序》是一件佛教藝術品
第三章 《集王聖教序》的書法特質
〇八三 一、試論集字的起源
〇八九 二、關於搜集《集王聖教序》字形的可行性
〇九八 三、懷仁製作《集王聖教序》的步驟
〇九八 四、《集王聖教序》拓本的比較
一一三 五、《集王聖教序》的字形與王羲之自然書寫的再現
一二六 六、《集王聖教序》的書藝特點
一三三 七、《集王聖教序》的字形調整
第四章 《集王聖教序》作為中古行書理想的總結
一四五 一、王羲之書法作品
一五〇 二、王羲之書跡歷代流傳的基本狀況
一五三 三、《集王聖教序》與王羲之現存的書法作品
一六一 四、誰是《集王聖教序》的書者——王羲之還是懷仁?
一六二 五、研究王羲之書法離不開《集王聖教序》
第五章 結 語
一六九 一、《集王聖教序》與佛教藝術
一七三 二、以書法維護佛法
一七五 三、以跨學科的視角研究中國書法史
附錄一 《集王聖教序》點校錄文
附錄二
表1 “唐代皇帝為佛經譯文撰寫的序文”表
表2 王羲之現存行書作品一覽表
表3 《集王聖教序》與《蘭亭序》相同字一覽表
表4 《集王聖教序》與王羲之現存其他作品相同字一覽表
參考文獻
綜合索引
書摘/試閱
小 引
佛教與書法是中國文化的兩大瑰寶,雖然前者初是外來宗教,後者是本土固有藝術,但千年來兩者長存於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血脈之中,相互濡染,彼此激蕩。本書就以著名的《集王聖教序》碑為個案,考察中國中古時期階段的初唐佛教與書法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從世界史視角觀之,中古時期的中國——尤其是唐朝,正好是著名絲綢之路發展到極致的歷史階段。絲綢之路是在物質、知識和精神三個方面將中西世界連通的水陸路系統。中古時期歐亞大陸之間貿易與宗教交流非常頻繁,一方面中亞商人和傳教士東進中國,另一方面中國佛教信徒下決心西向佛教聖地,而為知名者,無疑是玄奘法師(卒於664年)。
中華文明在7世紀下半葉、8世紀上半葉達到了一個,而且具有空前的文化影響力。李唐王朝包括,武則天(武曌,約625-705)武周朝(690-705)在內,無疑是當時世界強大的帝國。唐朝的首都長安,人口將近百萬,東都洛陽,是武周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漢武帝時期張騫“鑿空”,開辟了通向西域之路,中原文化逐漸吸收了波斯、中亞、南亞的文化,其中佛教文化對後世中國影響甚深。而中國的物品和技術也傳播到西方,包括絲綢和造紙術。
中古時期也是中國書法藝術達到的時期。作為自覺的藝術創作,書法從公元1-2世紀開始成為文人寄情騁懷的藝術形式,到了4世紀,已經是文人的文化修養之一。中國書法有如此絢爛的發展,除了漢字本身形態多姿,蘊含藝術發揮的可能外,更賴六朝時期的藝術自覺。社會的動亂,政治抱負的無以施展,使文人化人生的苦悶為藝術的超越。
中國從12世紀採用印刷術刊行書籍之前,官方和私人書籍全靠手寫得以記載、保存和流布。除了國家的行政機關需要大量的檔案資料以外,佛教團體也離不開佛典及其他文獻的書寫和復制。從佛教教義上講,佛教提倡信徒朗誦、書寫和復制佛經。這些都是做功德(梵文guna)非常重要的方式,抄經可以為國家、亡親和眾生造福,因此在中古時期佛教寫本數量達到了極大的數目。另外,就國家圖書館性質的機構而言,我們知道隋代(581-617)的嘉則殿藏書一共370,000卷(同時代的歐洲只有基督教修道院才存幾十部書而已),而光在揚州590年代抄寫的和修補的佛經就達到了29,173部903,580卷之多。
唐代行政體系也極為重視官員的書寫,要像樣得體,吏部銓選文官時,還要求“四才”標準之中有“書判”,官員書寫要求一定要達到“楷法遒美”。可是從中晚唐開始,行政對書寫美觀的要求愈來愈淡薄,美觀地書寫逐漸成為喜愛書法藝術的人士自發的一種文化修養。這時期出現了一批書法方面的叢集,比如張彥遠(約817-約875)三十歲左右完成的《法書要錄》和編者不詳的《墨藪》。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