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讓你進可出將入相,退可保全安生!
從政治角力、戰事烽火,到商海沉浮、人情世故
從自我修養之功,到識鑑人才之術
既是為「人」量身打造的智慧寶典
也是為「事件」提供指引的工具書
與《資治通鑑》和稱雙璧的奇書《反經》,
精挑細選書中每一個篇章中最精要之處,
結合生活化的實例或是歷史上的故事,
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帶你了解深奧的東方智慧,
深入淺出,力求讓你一次就讀通!
【《反經》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人們習慣把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叫「正經」,把唐人趙蕤的《長短經》叫「反經」。
《反經》博採諸子百家,結合歷代史實,論述霸王之術和官場祕訣,深刻而犀利。書中所論史事從上古黃帝時期到唐朝前期,總結中國歷代的政治權謀得失。針對近世弊政而發,具文學、史料、鏡鑑三重價值。
《四庫全書》:「此書辨析事勢,其言蓋出於縱橫家,故以『長短』為名。」
《反經》作者趙蕤,字大賓,又字雲卿,是唐代著名縱橫家。
趙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傑」,以「趙蕤術數,李白文章」並稱。據傳《長短經》面世後,李白曾慕名前來拜訪,並拜趙蕤為師一年有餘。
【知人善任:想往高處爬,先要懂居下】
身為團隊領導者的你,怎麼判斷下屬的好壞優劣?
身為平凡人的你,還需要什麼樣的修練才能平步青雲?
不論是誰,懂得合作、借助他人力量,才有辦法在群體生活的人類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劉邦出身草莽,懂得用蕭何、張良、韓信而得到大漢天下。
我們可以說他「知人善任」,用經濟學的角度看就叫做機會成本;承認自己的不足,用別人來補,透過團隊共創個人成就。
【權謀心計:可以生活自在,但要用腦袋】
權謀心計聽來陰險,實際上並非讓你去害人;而是在生活中,多動動腦袋想一想「怎麼做」的藝術。
最近總是Work From Home,團隊怎麼樣工作可以更有效率?
待在家的時間更多了,不得不面對婆媳問題?
用古人的權謀戰略,帶給你現代的生活智慧。讓你工作居家兩不誤,游刃有餘就像庖丁解牛!
本書特色:
本書從六十四個方面對詮釋《反經》,提取原著中的原文,配以完整、簡練的譯文,然後結合詳實、生動的故事情節,從治國、管理、用人、權謀等方面解讀《反經》對我們現代人生的影響。讓你既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原著精華,又能在與此有關的諸多故事中領悟到《反經》的人生智慧。
作者簡介
序
前言
中國歷史上有《資治通鑑》,這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但有些人還不知道,自唐宋以來,一共有兩本書作為領導者政治教育必修的參考書,被有政績、有業績的君臣將相所悉知:一本是被歷代君臣推崇,從正面講謀略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而另一本即是不為人熟知的趙蕤寫的《反經》。表面看似平實無華,實則內含智慧玄機的《反經》,擺脫了粗略地以忠奸評價歷史人物的傳統模式,以具發展性的、辯證唯物的觀點對唐之前歷代智謀權術進行全面的闡述和總結,真實生動地再現歷史事件,提醒人們對任何人和事物,要「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不能「只知其正,不知其反」,真正做到識人量才、知人善任。
趙蕤是唐代一位「博學多才,擅長政治」的隱逸高人,他寫的《反經》是一部空前絕後的智謀奇書。《反經》的整體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交錯縱橫,蔚然成章。
《反經》在領導哲學的思想上很重要。《反經》的「反」字,意思是說天地間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沒有絕對的是,也沒有絕對的非。這種思想源流,在我們中國文化裡很早就有,是根據《易經》來的。
天地間的人情、事情、物象,沒有一個是絕對固定不變的。在個人的立場看,大家是一個鏡頭;在大家的方向看,個人這裡又是另外一個鏡頭。因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立場不同,觀念就兩樣。因此,有正面一定有反面,有好必然有壞。歸納起來,有陰就一定有陽,有陽就一定有陰。陰與陽在哪裡?當陰的時候,陽的成分一定涵在陰的當中;當陽的時候,陰的成分也一定涵在陽的裡面。當我們做一件事情,好的時候,壞的因素已經種在好的裡面。譬如一個人春風得意,得意就忘形,失敗的種子已經開始種下去了;當一個人失敗時,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未來新的成功種子,已經在失敗中萌芽了,重要的在於能不能掌握住成敗的時機與形勢。
任何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好壞。因此看歷史,看政治制度,看時代的變化,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所以真正懂得了其中道理,知道了宇宙萬事萬物都在變。第一等人曉得要變了,掌握住先機而領導變;第二等人變來了跟著變;第三等人變都變過了,他還在那裡罵變,其實已經變過去了,而他被時代遺棄了。反經的原則就在這裡。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反經》的思想精華,更好地將《反經》的思想為我們所用,我們特推出了這本書,本書從六十四個方面對詮釋《反經》,提取原著中的原文,配以完整、簡練的譯文,然後結合詳實、生動的故事情節,從治國、嚴軍、管理、選人、用人、明辯事理、得到機遇、策略、計謀等多個方面解讀《反經》對我們現代人生的影響。讓你既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原著精華,又能在與此有關的諸多故事中領悟到《反經》對現代人生的影響。
本書咀嚼傳統,解讀了我們身上所攜帶的文化基因,獲得繼續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領略古人的處世智慧、軍事韜略、人生意趣。以古為鏡,慎察既往,以戒今失。春風得意時不會得意忘形,樂極生悲。窮途末路處也許正是柳暗花明時,得失之間,坦然淡定。
目次
大體第一
任長第二
品目第三
量才第四
知人第五
察相第六
論士第七
政體第八
君德第九
臣行第十
德表十一
理亂十二
反經十三
是非十四
適變十五
正論十六
懼戒十七
時宜十八
釣情十九
詭信二十
忠疑二一
用無用二二
恩生怨二三
詭順二四
難必二五
運命二六
大私二七
敗功二八
昏智二九
卑政三十
善亡三一
詭俗三二
息辨三三
量過三四
勢運三五
傲禮三六
定名三七
霸圖三八
七雄略三九
三國權四十
出軍四一
練士四二
結營四三
道德四四
禁令四五
教戰四六
天時四七
地形四八
水火四九
五間五十
將體五一
料敵五二
勢略五三
攻心五四
伐交五五
格形五六
蛇勢五七
先勝五八
圍師五九
變通六十
利害六一
奇兵六二
掩發六三
還師六四
書摘/試閱
任長第二
魏武詔曰:「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耶?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者,任其長也。」
譯文
魏武帝曹操下詔說:「有進取心的人,未必一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進取心。陳平有什麼忠厚的品德?蘇秦何曾守過信義?可是,陳平卻奠定了漢王朝的基業,蘇秦卻拯救了弱小的燕國。原因就在於他們都發揮了各自的特長。」
感悟人生
善用人短——從人的短處中挖掘出長處
有一位學者,是專門從事人力資源研究的,他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能發現並運用一個人的優點,你只能得六十分;如果你想得八十分的話,就必須能夠容忍一個人的缺點,發現並合理利用這個人的缺點和不足。」這話不但說得很有新意,而且又充滿了哲理意味,值得管理者好好思考。
取人所長,避人之短,這是用人的基本原則。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的長處和短處並不是絕對的,沒有靜止不變的長處,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短處。在不同的情景和條件下,長與短都會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長的可以變短,短的可以變長。這種長與短互換的規律,是長短辯證關係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部分。用人的關鍵並不在於用某一個人,而在於怎樣將每個人放到最適合他們的位置上,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潛能。因此,一個開明的管理者應學會容忍下屬的缺點,同時積極發現他們的優點,試著用長處彌補短處,使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有人性格倔強,固執己見,但同時他必然頗有主見,不會隨波逐流,輕易附和別人意見;有人辦事緩慢,手腳不夠快速,但同時他往往辦事有條有理,踏實細緻;有人性格不合群,經常我行我素,但同時他可能有諸多發明創造,甚至碩果纍纍。管理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從一個人的短處中發現他的長處,從而積極地利用。如果只看到一個人的長處,無法容忍別人一點小小的缺陷,這樣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從古至今,善於發現別人的短處並能善加利用的人可以說有很多。唐朝大臣韓幌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前來求職的年輕人,這個人在韓大人面前表現得很不愛說話,也不懂得人情世故,並且脾氣也很古怪,他的表現令一旁的介紹人感到十分尷尬,認為他肯定沒有錄用的希望,不料韓幌卻留下了這位年輕人。因為韓幌從這位年輕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處中,看到了他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長處,於是任命他為「監庫門」。年輕人上任之後,盡職盡責,恪盡職守,很少發生庫房虧空的事情。
楊時齋,是清代的一位將軍,他認為軍營中所有的人都是有用的。聾子,安排在左右當侍者,可避免洩露重要軍事機密;啞巴,派他傳遞密信,一旦被敵人抓住,除了搜去密信之外,再也問不出更多的東西;瘸子,命令他去守護炮臺,堅守陣地,他沒有辦法棄陣逃跑;瞎子,聽力特別好,命他戰前伏在陣前竊聽敵軍的動靜,擔負偵察任務。楊時齋的用人觀點雖然有點誇張,但卻有個道理:任何人的短處之中肯定蘊藏著可用的長處,只要是人,就會有可用的地方。
現代很多企業家也懂得善用人短的道理。松下電器公司(Panasonic)副總經理中尾哲二郎就是松下先生因善於利用人的短處而發現的一個「人才」:中尾原來是松下公司旗下一個工廠的員工。有一次,工廠的老闆對前去視察的松下幸之助說:「這個傢伙沒用,總是發牢騷,我們這裡的工作,他一樣也看不上眼,而且盡講些別人聽不懂的怪話。」松下先生沒有這樣想,他覺得像中尾這樣的人,只要給他換個合適的環境,採取適當的管理方式,愛發牢騷愛挑剔的毛病就有可能變成堅持原則、勇於創新的優點,於是他當場就向這位老闆表示,願讓中尾進松下公司。中尾進入松下公司後,在松下幸之助的任用下,缺點果然變成了優點,短處轉化成了長處,表現出旺盛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成為松下公司中出類拔萃的人才,一再受到公司的提拔。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必定會有自己的短處。能夠發現一個人的長處並善加利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好的管理者,而能夠從一個人的短處中挖掘出他的長處,由善用人長發展到善用人短,這才是作為一名管理者所要達到的用人的最高境界。長短互換的規律告訴我們:任何時候對任何一個人都不要一成不變地看待,不要靜止地看待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而要辯證地去看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同時還要積極地創造,給一個人使短處變長處的環境,當然,也要防止長處變短處的情況發生,從而使一個人既能充分發揮他的長處,也能有效地用到自己的短處。
品目第三
《家語》曰:「昔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實,然後用天下之爵以尊之,則天下理也。」此之謂矣。
譯文
《孔子家語》說:「普天下的名流,在從前,賢明的君主一定要對其瞭若指掌,不但知道他們名聲的好壞,而且知道他們實際的優劣,這樣才能非常合適地去給他們相應的名銜,使他們顯得尊貴榮耀。這樣一來,天下就好統治了。」孔子在這裡所說的意思是,對人才的品行之等級要有正確的估計和看待方式。
感悟人生
獲得管理整個天下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成就國家統一的大業,都有賴於對人才明察秋毫的鑑別和任命使用之得當。所以孔子說:「人分五個層次:庸人,士人,君子,聖人,賢人。若能清清楚楚地分辨這五類人,那麼就掌握了能夠帶來長時間安定的統治藝術了。」
庸人
心裡沒有一點嚴肅慎重的信念,做什麼都粗心大意,見頭不見尾,為人處事從不善始善終,滿口胡言,不三不四。所有結識的朋友都是社會上的小混混,唯獨沒有品學兼優的高人。不是紮紮實實地安身立命、老老實實地做事做人。見小利,忘大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迷戀於聲色犬馬,隨波逐流,總是管不住自己——只要是像這一類表現的人,就是庸人。
士人
有信念,有原則。雖然不能夠知道天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來都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雖不能把各種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稱道之處。因此,對這類人,不要求他有很多的智慧,但只要有一點,能夠明白是非曲直就行;言語理論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張的,就務必中肯簡要;他所完成的事業不一定很多,但每做一件事都務必要明白為什麼。他的思想既然非常明確,說話就不但要簡單,而且是重點得當,做事也要有理有據,猶如人的性命和形體一樣和諧統一,那就是一個人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獨立的知識分子,外在的力量是很難改變他的。即使是富有了,他也不會感覺出自己會得到什麼好處;貧賤了,也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損失——這就是士人,這也是知識分子的主要特點。
君子
君子的特徵是說話一定誠實守信,心裡不會對人心存忌恨。秉性仁義但從不向人炫耀,通情達理,明智豁達,但說話從不武斷。行為一貫,守道不渝,自強不息。在別人看來,顯得平常坦然,也並沒有什麼特別與眾不同的地方,然而真要趕上他,卻很難做到。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什麼樣的人才是君子?荀子的看法是:「君子可以做到被人尊重,但未必一定要讓人尊重自己;可以做到被人相信,但也不一定非要讓別人去信任自己,可以做到被人重用,但未必一定要讓人重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身為恥辱,以被誣陷為恥辱;以不講信義為恥辱,以不被別人信任為恥辱;以無能為恥辱,以不被任用為恥辱。不會受到榮譽的引誘,不會因為誹謗而怨恨,順其自然做事,卻件件符合「道」的標準,以行得正、坐得端去約束自己——這就叫君子。」
賢人
賢人的主要特徵是品德方面要符合於法,行為方面要符合規範,其言論可以被天下人奉為道德準則而不傷及自身,其德性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損傷事物的根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卻看不到天下有積壓的財物;好善樂施,普濟天下,民眾並不因貧困而不滿。這就是賢人。賢人的品德與天地的自然法則契然相合,善於變通,不為陳規束縛,以解天下萬物生成與死滅的根源已任,和天下的一切生靈、世間萬象配合得天衣無縫,自然相處,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如日月,變化運行,猶如神明,芸芸眾生永遠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麼崇高偉大,即使見到一點,也不能真正了解其德性的涯際在哪裡。能夠達到這種意境的人才稱得上是賢人。
聖人
在莊周看來,聖人的境界是這樣的,他說:「刻意崇尚德行,顯得超凡脫俗,高談闊論,冷嘲熱諷,凡此種種,都不過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傲慢而已。這都是山林隱士、憤世嫉俗者的做法,這類人遠離紅塵,形容枯槁,可他們偏偏喜歡這樣。言必仁義忠信,行必恭廉謙讓,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標榜品行美好而已。這是天下太平時那些讀書人好為人師的做法,有學問的和當先生的,都好行這一套。只要一開口說話就是如何去做什麼大的功業,建大名,以及如何事君為臣,匡正朝野,這都是為追求如何治國濟世而已。朝廷裡當官的,為尊君強國而奮鬥的,開拓疆土、建功立業的,一生都是在追求這些。隱逸山澤,棲身曠野,釣魚觀花,只求無為自在而已。這是在江海上悠遊的人,逃避現實、閒暇幽隱的人所喜好的。吹噓呼吸,吞吐空氣,做一些黑熊吊頸、飛鳥展翅的運動,也就只是為了延年益壽。這是導引養生、修練氣功者如彭祖一樣高壽的人所喜好的。假如有人從來不刻意修養而人品自然高尚,不講求仁義而道德自然美好,不去尋求功名利祿,天下也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不處江海,而無處不安適悠閒,不練氣功而自然高壽;是什麼都沒有,又不是什麼都沒有;恬淡無極,但民眾卻人人都景仰追隨,這才是天地的大道理,聖人至高的道德啊。」
人們經常會說,英雄豪傑如何如何。「英雄豪傑」又是什麼樣的人呢?專講謀略的《玉鈐經》中有一個定義:「如果一個人的品德足以讓遠方的人慕名而來,信譽足以把形形色色的人凝聚在一起,見識足以照鑑古人的正誤,才能足以冠絕當代,這樣的人就可以稱作人中之英。假如說一個人的理論可以成為教育世人的體系,行為可以讓人去行修道義,仁愛足以獲得眾人的擁戴,英明足以燭照下屬,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人群之中的人俊。如果一個人的形象足可做別人的表率,智慧足以去判斷任何的疑難問題和事情,操行足以警策卑鄙貪婪,信譽足以團結生活習俗不同的人們,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作是人群中的豪情之人。如果一個人能恪守節操而百折不撓,多有義舉卻受到別人的誹謗而不發怒,見到讓人唾棄的人和事而不苟且勉強,見到利益而不隨隨便便去獲取,這樣的人就是人中之傑。」只有達到這種高標準的人,才是「英雄豪傑」。
品德行為高尚,一舉一動都可作為別人的模範形象,有這種品質的人為「清節」之士。季劄、晏嬰就是這樣的人。能建立法規、制度,能夠讓國家強盛,讓人民富裕,能這樣做的人為「法孚」之士。管仲、商鞅就是這樣的人。思想能與天道相通,計策謀略出神入化,奇妙無窮,有這種能力的就是「術家」。范蠡、張良就是這樣的人。其德行足以移風易俗,他們的策略可以匡正天下,其權術足以移山倒海,改朝換代,這樣的人被稱為「國體」之士。伊尹、呂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的品德可以作一個國家的師表,他們整治國家的方法能夠改變窮鄉僻壤的落後面貌,他們想出來的方法可以用來權衡時事,這樣的人為「器能」之人。子產、西門豹就是這樣人。
具有「清節」之風的人,他的缺點就是在為人方面表現得不夠寬宏大量,喜歡推崇一些人,譏刺呵責另一些人,什麼事都過於認真,動不動非要把是不是分個清楚,這就是所謂評頭論足。子夏之流就是這樣的人。「法家」這類人,也做不出具有開創性的計畫,他的思想太片面了,沒有長遠的看法,但能承擔獨當一面的重任,創意新奇,策略巧妙,這可以稱之為手段高超。漢宣帝時的名臣張敞和趙廣漢就是這樣。「術家」這類人,不能獨創新制,垂範後人,但能夠在遇到變亂時運用謀略,撥亂反正。他們的特點是有足夠多的謀略和智慧,公正平允不足,可以稱之為「智囊型」的人。陳平和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韓安國就是這樣的人。能寫傳世奇文,著書立說,把他們稱作寫文章的大家。司馬遷、班固就是這樣的人。能夠傳承聖人的學問,但不能從事實際的政治活動,這種工作叫「儒學」。漢代儒生毛公和貫公之類的人,一生所做的就是這些事情。說起話來不一定都是合乎常理,但是反應相當快,對答如流,這只能叫做有口才。樂毅、曹丘生就是這樣的人。白起、韓信就是那種在膽略、勇氣上超乎尋常的人,才能、計謀超出大多數人的人。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