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
商品資訊
系列名:Sunny文庫
ISBN13:9786267134283
出版社: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譯者:(唐)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師
出版日:2022/08/01
裝訂/頁數:平裝/232頁
規格:21cm*14.8cm*1.3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一般稱之為《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最早記錄始於唐朝開元年間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紀》,據傳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到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在北宋之後,《楞嚴經》逐漸被重視,至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地位更見上升。但因《楞嚴經》梵文原文本未傳,在唐朝出現時沒被列入正式的譯經目錄,譯出與傳述記載皆不清楚,自唐代開始,就有認為是在中國寫出的說法,對於它的真假,出現非常久遠的爭議。
作者簡介
般剌密諦,又譯為般剌蜜帝、般剌密帝、釋極量,生平不詳,相傳為中印度人,古代印度佛教高僧,東渡中國,誦出《楞嚴經》,之後就回到印度,不知所終。因為文獻不足,現代學者懷疑他只是個偽託的名字,實際並無其人。相傳他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於廣州的「制止道場〈今光孝寺〉」誦出《楞嚴經》十卷,時由烏萇國沙門彌伽鑠佉譯語,沙門懷迪譯出,居士房融筆受。未久,其本國國王怒其擅出經本,遣人追緝,般剌密諦乃泛舶西歸。事見唐智昇《續古今譯經圖記》。在之後的記載,如宋子璿《首楞嚴義疏注經》,皆來自《續古今譯經圖記》再加以修飾。(錄自維基百科)
序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題為全經之總,經乃一題之別;全經要義,萃於一題,欲識經中別義,須解法題總綱。凡釋題者,當知經家,既以題目冠列經前,而釋題者,自應據經而取其義。如密因、了義等,即當說是何等法,經中何文即是,未可儱侗拈弄,而與經文毫不相涉。若陡事論量文體,不依解釋文體,安能令文義雙暢乎?此題,乃佛自命五名中,結集者,揀擇重要,略取十九字,合成一題。前三字,分取第一題;中八字,全取第三題;後八字,分取第五題。名異諸經,故謂之別題。經之一字,凡是經藏,諸部同名為經,故謂之通題。今先約別題,依古判定,後合通別,逐句分釋:
一切諸經,別名無量,按古德所判,不出七種立題:以人、法、喻三字,單字三種,雙字三種,具足一種。一單人:如《佛說阿彌陀》;二單法:如《大涅槃》;三單喻:如《梵網》;四人、法:如《地藏菩薩本願》,五人、喻:如《如來師子吼》;六法、喻:如《妙法蓮華》:七人、法、喻:如《大方廣佛華嚴》。此經以人、法為題。如來是果人,菩薩是因人,密因是理法,了義是教法,萬行是行法,首楞嚴是果法:故以人、法為題,亦可略兼於喻。以佛頂二字,非舉相似之物,比類發明,乃舉直稱法體之佛頂,以表勝妙,故曰略兼於喻。
題為全經之總,經乃一題之別;全經要義,萃於一題,欲識經中別義,須解法題總綱。凡釋題者,當知經家,既以題目冠列經前,而釋題者,自應據經而取其義。如密因、了義等,即當說是何等法,經中何文即是,未可儱侗拈弄,而與經文毫不相涉。若陡事論量文體,不依解釋文體,安能令文義雙暢乎?此題,乃佛自命五名中,結集者,揀擇重要,略取十九字,合成一題。前三字,分取第一題;中八字,全取第三題;後八字,分取第五題。名異諸經,故謂之別題。經之一字,凡是經藏,諸部同名為經,故謂之通題。今先約別題,依古判定,後合通別,逐句分釋:
一切諸經,別名無量,按古德所判,不出七種立題:以人、法、喻三字,單字三種,雙字三種,具足一種。一單人:如《佛說阿彌陀》;二單法:如《大涅槃》;三單喻:如《梵網》;四人、法:如《地藏菩薩本願》,五人、喻:如《如來師子吼》;六法、喻:如《妙法蓮華》:七人、法、喻:如《大方廣佛華嚴》。此經以人、法為題。如來是果人,菩薩是因人,密因是理法,了義是教法,萬行是行法,首楞嚴是果法:故以人、法為題,亦可略兼於喻。以佛頂二字,非舉相似之物,比類發明,乃舉直稱法體之佛頂,以表勝妙,故曰略兼於喻。
目次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四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九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十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四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九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十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