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夢、意象和分析心理學指南
商品資訊
系列名:遊藝。療心
ISBN13:9786263183452
替代書名:Jungian Art Therapy: Dreams, Images, and Analytical Psychology
出版社:商周文化
作者:諾拉.史旺-福斯特
譯者:丁凡
出版日:2022/08/06
裝訂/頁數:平裝/280頁
規格:23cm*17cm*1.6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在我下半輩子的生活中,每當遇到一堵擋住我去處的牆時,我便會畫一幅畫或雕刻石頭……」──榮格,引自《榮格自傳:夢.回憶.省思》
榮格鼓勵個案透過繪畫創作的方式,建構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梁,統合自我的生命。
本書不僅是榮格心理治療入門,也闡明榮格對藝術治療的影響,並以案例說明如何應用於實務
本書旨在為藝術治療師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提供清晰的介紹,闡述如何駕馭榮格的心理治療模式。書中內容環繞榮格的心靈地圖,以加強分析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同時定義關鍵概念,以協助專業工作者、學生和教師等了解與定位。書中也提供了幾種方法,說明如何處理源自潛意識的眾多意象並從中收集理解。此外,書中也提供臨床案例,讓讀者能更清晰理解各章節內容。
榮格的繞行三階段(入口、臨在和通道)是本書內容的原型結構。在第一部〈入口〉中,第二章介紹榮格心靈地圖的基本概念與原則。第三章提供簡明的分析心理學歷史,這是建立藝術治療的基石。第三章也提供了簡要的美國與英國的榮格取向藝術治療發展史。第四章則是解釋定向與非定向思考、介紹榮格對於能量的基本公式、能量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移動。第五章介紹綜合法與超卓功能,這是榮格對於心靈能量如何促進象徵進入意識的基本概念。
在第二部〈臨在〉中,第六章描述榮格取向藝術治療中「想像」所扮演的角色。第七章介紹情結理論的基礎、情結的結構與對自我的影響、在榮格取向藝術治療中如何看到情結。第八章則探索榮格心靈地圖的基石:原型。
第三部〈通道〉討論在榮格取向藝術治療中,如何運用夢(第九章)與積極想像(第十章)。這兩章用了更多的榮格取向藝術治療案例示範如何融合理論與實務。這些實際經驗運用榮格方法,延伸了創造性潛意識的角色。
附錄包括榮格對於治療階段的想法,即使在當代治療,尤其是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裡,仍然是很重要的概念。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江學瀅 藝術治療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呂旭亞 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
陸雅青 藝術治療師、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退休教授
黃凱嫈 藝術治療師、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好評推薦】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為想要在工作中融入榮格理論的藝術治療師詳細描述了榮格的心理學理論。榮格分析師和心理治療師都會發現,本書對於將榮格心理治療融入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介紹很有價值。史旺-福斯特用意象具體解釋榮格理論,全書從頭到尾都很有效地提供臨床案例,在分析心理學和藝術治療之間建構橋梁。無論是概念或實務,本書都非常優秀。
──榮格分析師馬克.溫博姆博士(Mark Winborn, PhD),著有《深藍:原型之旅的人類聲線》(Deep Blues: Human Soundscapes for the Archetypal Journey)與《共享的現實:神秘參與以及其他》(Shared Realities: Participation Mystique and Beyond)。
對於那些渴望喚醒內在創造性表達力的人而言,這本書積極想像了一層又一層耐心等待的改變。讀者會感激史旺-福斯特慷慨分享她的經驗。她就像煉金術士一樣,神奇地將藝術治療與榮格研究融合到了一起。
──那洛巴大學教授、註冊暨認證藝術治療師麥可.富蘭克林博士(Michael Franklin, PhD, ATR-BC)
史旺-福斯特的作品《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將榮格思想的概念與藝術治療的原則加以結合,帶到了心理分析最前線,把榮格理論和藝術治療共同構成了一門充滿活力的心理治療學科。這本書在該領域是新穎的。必讀。
──榮格分析師、藝術治療師、臨床醫生、講師 桑德拉.蓋勒(Sondra Geller)
史旺-福斯特是一位榮格分析師、才華橫溢的作家以及深思熟慮的臨床治療師,她寫了一本總結與藝術治療相關的分析心理學的優秀書籍。本書對新手臨床醫生和學生特別有幫助,我極力推薦給我的學生。
──榮格分析師,主持藝術和心理工作組,前《分析心理學雜誌》編輯 琳達.卡特(Linda Carter)
作者簡介
諾拉.史旺-福斯特Nora Swan-Foster
人文科碩士、證照諮商師、美國註冊暨認證藝術治療師、美國國家證照心理師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私人執業的榮格分析師和榮格藝術治療師。她是美國藝術治療協會認證和註冊的藝術治療師,也是跨區榮格分析師協會(IRSJA)的高級培訓分析師。
諾拉.史旺-福斯特在那洛巴大學任教多年。她的藝術治療研究和出版物為使用藝術治療作為與醫療創傷、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和抑鬱相關問題的早期干預打開了大門。諾拉.史旺-福斯特也是《分析心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的編輯委員,她的〈榮格取向藝術治療〉(Jungian Art Therapy)一文被收錄在茱蒂絲.魯賓(Judith Rubin)編纂的《藝術治療取向大全》中。她透過教學、繪畫、夢想和積極的想像力,持續探索榮格的創造力之路。
丁凡
留美遺傳學碩士,由分子生物研究轉戰教育界,長期關心學習障礙與另類教育,曾任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理事長、兒童教育實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種籽學苑校長。
目前是自由文化工作者,同時學習、創作、寫作、翻譯、演講、教課,對戲劇及繪畫獨具興趣。譯作有:《破牆而出》、《同志伴侶諮商》、《躁鬱症完全手冊》、《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分心不是我的錯》、《分心也有好成績》、《我的天才噩夢》、《因才施教》、《瑟谷傳奇》、《偏見的力量》和《你是我一生的願望》等二十餘本;著作《小孩萬歲》、《留級生教授》等書。
目次
致謝
導論
我的榮格心理學之旅
為什麼是這本書?
導航:兩個世紀,兩個範式
繞行的幾個階段
入口
在場
通道
本書導覽
名詞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
意象與對意象的詮釋
情感、情緒與感覺
個案/患者/被分析者
自我
他/她
男性原則與女性原則
地域心靈:神聖空間
第一部 入口:準備要臨在了
第二章 榮格理論與實務的樣貌
地標:意識、潛意識與象徵
榮格、符號與象徵
繞行:對內在之旅的態度
曼陀羅
榮格的心靈結構
心靈是圓形
意識
自我
人格面具
潛意識
陰影
情結
原型
阿尼瑪/阿尼姆斯
本我:神秘的心靈
心理活力
心靈能量
個體化
第三章 榮格取向藝術心理治療:架設通往過去的橋梁
榮格的貢獻:分析心理學成為榮格取向藝術治療的骨幹
分析心理學的起源:1900-1912
榮格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
榮格的創造力降臨與《新書》:紅書,1913~1930
進入藝術治療的個人旅程
榮格對藝術治療的影響:美國與英國
美國藝術治療
瑪格莉特.諾堡:藝術治療之母
諾堡的學術成就
佛羅倫斯.肯恩
英國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與惠迪米德
尚佩諾的早期日子
第四章 心靈能量:心靈的生命力量
兩種思維與心靈能量
心靈能量
對立面的張力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戴娜的故事
身體與對立
心靈能量的移動
前行與退行的能量
適應與個體化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蓋爾的故事
恆常與對等原則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梅格的故事
強度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吉爾的故事
移情與反移情
心靈能量與目的論
第五章 綜合法、超卓功能與藝術治療
榮格的綜合法
主體
客體
擴大
藝術治療與綜合法
超卓功能
超卓功能的角色
超卓功能的匯聚
超卓功能與人格面具重建
佛羅倫斯.肯恩:超卓功能、對立面
超卓功能、象徵與藝術治療
超卓功能的實際進行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茱莉的故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學生的故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克萊爾的故事
藝術與個體化
榮格對圖像的兩個方法:創新規劃與意義
促進超卓功能
第二部 臨在:參與潛意識
第六章 想像:創造想像的空間
想像
想像的歷史
想像與象徵性思考
象徵性思考:發展過程
創造性想像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艾倫的故事
破壞性想像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卡蘿的故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露欣達的故事
第七章 情結理論:轉化的素材
情結的基本特質
圖像
自主性
多元性與分裂
情結的結構
一群一群的情結
情結是能量的表達
情結、情緒與意象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提娜的故事
情結、情緒與身體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吉雅的故事
情結的目的
前行與退行的情結
情結與多元性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奧莉維亞的故事
情結與創傷
情結與移情、反移情
情結與藝術素材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 達莉雅的故事
第八章 原型:神秘模式的錨
原型的定義
原型的結構
榮格與原型
歷史
榮格原型的三個發展
原型的心理發展
原型如何影響意識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蕾貝卡的故事
雙極性原型:本能與心靈的兩端
心靈的神秘:本能與心靈
本能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費的故事
精神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克萊爾的故事
本我:作為心靈端的原型
自我、情結與原型的關係
我們如何認出原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艾倫的故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珍奈特的故事
個體化的原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約翰的故事
關於原型的重要結論
第三部 通道:意象的參與
第九章 夢與藝術治療
夢的重要性
佛洛伊德與夢
榮格對夢的方法
如何捕捉夢
夢的結構
夢的種類
夢的基本注意事項
夢與榮格取向藝術治療
夢有能量、記憶與情緒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安娜的故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唐恩的故事
關於橋的夢
橋的夢的其他工作方法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露易莎的故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娜歐米的故事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艾倫的故事
第十章 積極想像與藝術治療
積極想像與懷孕的象徵
積極想像:體驗心靈
榮格的《紅書》:發現積極想像
榮格的積極想像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麗莎的故事
馮.法蘭茲的積極想像
榮格後的反思與方法
積極想像與轉化空間
積極想像與移情、反移情
創造個人的「紅書」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艾莉莎的故事
結論
附錄:榮格的四個治療階段
參考書目
中英文名詞對照表
書摘/試閱
身為讀者,你的故事可能和我的故事類似,可能你也有過難忘的生命階段:痛苦的經驗帶來了覺醒、深化、在意識中冒了出來。一路上都有許多意象和象徵,持續存在、擴張,並開始有了意義,指出你可能旅程的未來方向。為了瞭解個體化如何經由我們獨特的人生,本能地表現出來,我在此要跟大家簡單分享我自己與榮格心理學,以及一些圖像相遇的經驗。在我有意識地知道本書存在之前,這些經驗已經在安靜地協助本書成形了。
第一次與榮格相遇,我只有十二歲。一個潮濕炎熱的日子,在美國中西部的家中,我從媽媽的大床上翻起身。我覺得無聊,在這種狀況下,孩子往往會開始感到好奇、四處探索。我翻著媽媽成堆的書,想找一本有趣的書來看。其中一本的作者是榮格分析師瓊.辛爾(June Singer)寫的《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Boundaries of the Soul),我覺得書名和作者名字都很有意思。
「辛爾」(Singer)的意思是「歌手」,有音樂和節奏的感覺。在那個年紀,我知道界線是什麼,但是不確定靈魂是什麼意思。我想,我可以讀讀這本書,瞭解一下靈魂是什麼。我記得自己努力閱讀。我不確定,以那個年紀我理解了多少。我現在認為,當時的閱讀便已經為我自己種下了未來人生的種子。
第二次接觸是我二十歲時。當時我搭乘稱為「魔幻巴士」(Magic Bus)的客運,花四天時間從雅典到倫敦,和我現在的丈夫,榮格分析師史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會合。魔幻巴士經過了歐洲不同的冬季氣候,一路往北走。有時候,一大早,天氣乾爽,斑駁的陽光透過巴士窗戶照射進來。我們也體驗了濃霧、大雪、雷電,以及沒完沒了的豪雨。每次下車去上廁所、吃點東西,都會遇到新的聲音、新的氣味、新的語言。當時的我並不知道,我其實是在閾限世界(liminal world)中旅行;原型的旅行,帶著我走向我的未來道路。我們怎麼到達倫敦的,我實在不確定。
路上,一位黑色短髮的年輕女性坐在我對面的位子上,跟我說到她在希臘潛水採集珍珠的經驗,以及印度街上大量的糞便,她連做夢都還會夢到。她遞給我一本書,說:「妳讀過這本書嗎?可以送給妳喔。是我在雅典的一家小旅館撿到的。」這本書就是榮格寫的《榮格自傳:回憶.夢.反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MDR)。閱讀榮格寫的這本回憶錄把我送上了人生的軌道。在前南斯拉夫(Yugoslavia),巴士沿著窄小彎曲的山路一路蜿蜒前進,進入德國和法國的高速公路時,遇到了糟糕的氣候。我們都感到焦慮,需要做些什麼讓自己分心。停在路邊休息的時候,司機還喝酒呢。之後,在看不清前路的暴雨中,司機需要前座乘客幫忙他看路。榮格的書讓我往內在走,讓我的腦子安靜了下來。很快地,我沉浸在他的人生故事中,沉浸在心靈的角色以及夢的重要性中。不知不覺地,我們已經開進了倫敦的維多利亞車站(Victoria Station)。當然,還在下雨,而且很冷。我感冒了,胸口很痛,口袋裡只有幾英鎊。那時還是沒有信用卡的年代。雖然外在世界如此不堪,但是我從榮格的反思與回憶中,得到了信心,相信潛意識是一個可靠的資源,知道我之前喜歡的藝術、舞蹈、音樂、占星、心理學、心靈以及各種玄學議題都並非無稽。很明顯的,這些興趣都在帶我進入集體潛意識的大門,我可以在這裡找到生命意義,與超個人的世界產生連結。我已經對這個主題感興趣多年了。
曾經在希臘潛水採集珍珠的黑髮女子帶給我一種視野,她是一個像夢一般的人物,在我的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閾限旅程中,在巴士的三角形閱讀燈光下,出現在我的生命之中。她是一個影子,將我連結到榮格說的潛意識的「更高智慧」(higher intelligence),這個心理過程就像她潛水尋找珍珠的隱喻一樣。她給了我一個任務,我完成了這個任務。這是我的人生當中,一個具有象徵性的神秘時刻,這個意象一直與我同在,持續帶我往前。
不久之後,二十歲的我離開英國,回家了。我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註冊,開始跟隨賴利.強肯斯(Larry Junkins)教授,上最早一批「歷程性繪畫」(process painting)的課。我上了好幾學期。第一天上課,他告訴大家,畫畫不要從自我出發,而要從潛意識出發。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畫畫方式,但是之前閱讀榮格讓我有了準備。之前,我的老師們都專注於正統繪畫的品質和技巧。強肯斯受到榮格的影響,熱情致力於教大家以繪畫作為接近潛意識素材的工具。他經常要求我們畫到一半停下來,退後幾步,安靜的聆聽眼前的作品。他要求我們「和圖像一起坐坐」。然後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看每個學生的作品。我們和他一起思考心靈帶給了我們什麼、靈魂在跟我們說些什麼、要帶我們去哪裡、我們是受到什麼驅動;我們是否覺得某個圖像特別有意思,或是特別不喜歡?或是讓我們在過程中熱情四射呢?
我發現,這些時刻讓人深刻沉思,非常有意義。我的繪畫練習有了新的意義。在一刻接著一刻的創作過程中,我對創造圖像的興趣活了起來。我可能將未知轉化成為可以看到的圖像。正如裘德洛(Chodorow)在 1997 年引述榮格說的,我們是在畫布上讓圖像「成孕」(making pregnant),我們為它施肥,養護這些線條、形狀和色彩,使之成為有表達性的、有美感的、凝聚成為一體、對我們具有意義的圖像。這就是榮格所說的性能量(libidinal energy)。這股心靈能量碰觸並復甦有意義的事物,使之成為可能,結果就是經由各種圖像表達出來的、有建設性的力量。當時,我並不知道我正在和自己的情結或原型模式工作。
畫畫時,往往會出現一些「意外」的表現。有時候,色彩與線條完美結合,有時候,似乎沒有任何發展的可能。但是老師認為那些「意外」都很有價值。對我而言,老師的看法是面對藝術與心理學的全新觀點。我也看到了自己。強肯斯不那麼在意正式的技巧訓練,而是要我們發現、挖掘、重新獲得。他要求我們實驗,用不同大小的畫布、不同的媒材與工具,包括廚房器具、水果和蔬菜、舊的畫筆、海綿,並且嘗試混合媒材。他邀請我們玩耍,保持好奇。同時,他也要求我們仔細分辨什麼有效、什麼無效,並思考為什麼。
這些課讓我不再思考畫畫技巧,而是去感覺畫畫的過程。我覺得過程像是編織,我餵養著視覺的聲音,連結我的靈魂,形成了我的身分認同。當身體、靈魂和心靈連結起來的時候,我想著,這就是靈魂的感覺。就像是回到家、回到自己了。我感覺到界線,也感覺到超越界線的延伸。我重新發現了和童年自己的連結,當時的我剛下了床,本能的感覺到了生命的神秘,於是在生命之歌中尋找答案。
一直以來,藝術(美術館、藝廊、藝術創作)都是我的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我的原生家庭永遠在創作之中,永遠在過程之中。我的父母都是藝術家:媽媽在客廳角落設置了自己的版畫工作室;爸爸如果不是在完成他的建築設計,或是在我們永遠沒有完工的屋子裡做木工的話,就是在畫水彩。我們經常跟著建築案件不斷搬家,而建築案件往往反映了經濟。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是整體社會的外人,覺得孤立、迷失、錯過了什麼。這些情結讓我對邊緣的孩子們具有同理心,我自己也經常覺得自己是邊緣人。我們無法避免和失去有關的種種情結。許多次,我們犧牲了熟悉的社區常規和友誼,冒險進入未知。
當我跟別人描述我的童年生活模式時,他們會覺得這個充滿藝術、有機的、園藝般的童年非常獨特,甚至有點像一首田園詩。雖然這種生活模式確實有一些很棒的優點,但其實並不容易,也不理想。不確定性會帶來很複雜的感覺,但是,探險與勇氣遮蓋住了這種感覺,再加上父母的威權式教養有時候具有侵入性,夾雜著忽視和情緒上的拋棄。我走在自己的隱密道路上,不太能夠好好調節人際關係和情緒,也無法預期未來,有時候甚至受到創傷。我記得當時的社會偶爾會出現暴力事件,例如甘迺迪總統(President Kennedy)遭到暗殺,以及之後發生的抗議示威與政治嚴重分歧,包括 1968 年關鍵性的暴動和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暗殺事件,然後是小羅伯特.甘迺迪(Bobby Kennedy)遭到暗殺。還要加上我們家裡的情緒衝突,我的哥哥姊姊不斷打破各種界線。他們長大了、進入了激烈改變中的社會,家中的張力逐漸加大。我帶著繪畫材料,逃到自己房間裡,或是躲到大自然裡玩耍,唱歌安慰自己。我想要確認自己看到的一切,確認自己內在的感覺,並發出聲音。藝術是大家能夠接受的溝通方式,因此,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成為了我和自己身體與靈魂的連結,超越了界線,讓我得以進入想像的世界。
在威斯康辛大學完成學位之後,我和一位教授偶然相遇,知道了萊斯利大學(Lesley University)的表達性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學程。他給了我一張淺紫色的油印紙,上面的字幾乎無法辨識。今天,如果想要或需要任何資訊,我們都可以經由網路和各種管道取得,我們已經忘記了以前是如何找到(或找不到)資訊的。諸多事情彙整起來,帶我來到了熊恩.麥克尼夫(Shaun McNiff)創立的表達性藝術治療學程,持續探索我的興趣:心理學和藝術的交會處。我跟著艾斯尼.格雷(Ethne Gray)進入榮格分析,開始和我的夢工作,理解多年來縈繞在我心頭的意象。當我的夢指引我「唱出鼴鼠的歌」(第九章),格雷鼓勵我用藝術媒材追蹤我的潛意識,把夢境畫出來。在萊斯利大學,麥克尼夫(1992)強調經由表達性藝術進入想像,鼓勵歷程性繪畫,讓我得以重拾人生中掉落的片段,讓聲音、舞蹈和圖像都重新活了起來。表達性藝術治療不是從詮釋診斷的角度思考,而是強調個人參與的脈絡,倡導各種圖像與肢體移動,無論大小,無論是個人或團體。雖然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定義並非如此,但是表達性藝術治療學程本身很重視經由多元模式和方法發掘心靈的超個人性質,讓各種圖像從內而外地發聲、歌唱、律動。
在 1980 年代,麻薩諸塞州(Massechusetts)是美國最早提倡早期介入的領袖,州政府倡導為小孩和母親提供情緒支持。我在波士頓一家主要的精神醫院和治療性幼兒園服務有危機的兒童,這些兒童不但讓我反思我自己的童年,也教導我兒童發展階段、學習與依附風格、創傷造成的影響,以及在安全與食物都成為最主要的考量時,活在如此高危機環境中的孩子心靈如何組織並理解世界。有些孩子外向、有目標、意圖經由遊戲造成改變,有些孩子內向、退縮、受到保護、無法從傷害和擔憂中獲得自由,無法信任,更無法接近他們自己的自發性遊戲心靈。
以學術而言,我學習的是表達性藝術治療,但是實際上,是這些孩子教我心理學。因為他們,我確定我們都天生擁有多元的表達性能力,痛苦與毒素可以成為療癒的管道。孩子讓我看到,可以毫無痕跡地從一種藝術形式流動到另一種藝術形式,找到方法安慰自己,或是找到資源,用音樂、藝術媒材或是故事,掌握了原本無法解決的困境,他們往往不壓抑自己。兒童活生生的表達了心靈能量與圖像,他們是形成心靈世界的大師。
身為成人,我們經常不給自己機會參與我們的創造本質;由於我們的情結,我們抗拒繪畫、書寫、舞蹈。我非常瞭解這些反應,有時候我很難找出時間做我愛做的事情。藝術家經常抗拒找出時間。在《榮格自傳:回憶.夢.反思》中,榮格主張用遊戲來挖掘我們的完整感覺。他也在自己的遊戲、藝術創作和書寫中找到彈性。確實,隨著時間過去,榮格分析讓我重新開始享受夢境裡的象徵性素材、經由藝術創作表達意象、畫小幅的畫,甚至只是在筆記本裡隨意速寫。
最後,我有了自己的私人工作室,針對孕婦進行獨立的藝術治療研究,同時將婚姻、親職和母職融合成為我的人生與身分認同。我在研究所受訓時學到的東西,在我的專業生涯以及日常家庭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我有兩個孩子和兩隻狗。榮格學者經常說,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象徵的生活中。我的生活越來越有層次、越來越複雜、充滿了錯綜複雜的模式。榮格分析和表達性治療培養出了一種態度,一種新的人生。這是一種哲學,我們在欣賞日常神秘的同時,也需要在生活的各個不同面向都很有適應力、自發性、創造力。
之後,我加入了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那洛巴大學教學陣容。再一次的,在我的內心繼續延展並深化了我對理論與過程的興趣。有幾年,我教研究所程度的藝術治療課程,同時也完成了產前憂鬱和焦慮的指標性研究(1989, 2003, 2012)。之後,其他研究領域也證實了,產後憂鬱往往伴隨著產前焦慮和憂鬱出現。因此,經由藝術治療提供產前情緒支持將對母親有益,可以協助她適應母職,形成更健康的依附風格。我對藝術治療團體的工作非常有興趣,我注意到對立面之間持續存在的張力,說話的人與不說話的人、意識與潛意識。我也注意到藝術創作如何保衛團體及潛意識。很矛盾地,我也注意到藝術創作如何可以讓我們躲藏起來、不去面對情緒(2001)。榮格對情結、類型學(typology)和潛意識如何推動我們的種種想法,在學術上和臨床上都變得十分明顯且重要。
經由夢與藝術和潛意識工作的現象更是無時無刻地在進行,簡直像是大火燒起來了。在我教的一堂畫室課程中,我畫了一張很大的畫,一顆種子種在土裡,中間有光,種子只露出來一點點。這個畫面從我內在的某個陌生之處,很流暢而不費力地從潛意識冒了出來。我感到生機勃勃,連結到我的內在世界的深處,蓄勢待發,即將超越我。這個圖像(圖 1.1)同時表達了我的存在性(being-ness)和形成(becoming)。我和這個圖像工作,這顆種子從意象擴展成了很重要的象徵。
這時,分析心理學正在召喚著我。很短的一段時間裡,我接觸到好幾本書,為我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方向,將我對藝術治療和榮格理論與運用的興趣整合在一起: 弗思(Furth)寫的《繪畫的秘密世界》(The Secret World of Drawing,1988)和薛弗里恩(Schaverien)寫的《有揭示性的圖像》(The Revealing Image,1992)寫出了藝術治療與榮格心理學如何結合,令人感到興奮。考謝德(Kalsched)寫的《創傷的內在世界: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心靈如何回應》(The Inner World of Trauma, 1996)則描述了「自我照護系統」(self-care system)的力量。我並未真正遭受過童年創傷,只能想像,但是這本書解釋了我和兒童與成人的工作、我自己在原生家庭的成長,以及活在一個充滿創傷事件與重大改變的歷史階段所瞭解的一切。毫無疑問地,我繞了一圈,又被引導回來,將榮格的理論與思想和圖像結合,並填補了創傷回憶的語言。
我好像站在大門口,可以看到一條道路在眼前展開,將我的臨床訓練和個人的榮格分析經驗結合起來。與此同時,我的夢裡出現重複的象徵,或是我進入黑暗的隧道,和與榮格一起生活或工作的女性在夢中對話,或是其他和教育訓練有關的夢境。我覺得我的專業工作已經很穩定了,潛意識卻一直在推動我,召喚我離開藝術治療的教學工作。充滿隱喻的夢境催促我走下樓梯,到了火車軌道,搭上火車,深化我對榮格心靈結構的臨床學術知識。我渴望從更深的理論背景,更敏銳、更有信心地理解心靈。閱讀榮格的《榮格全集》為我提供了起始的素材,我浸淫在潛意識的原型中。最後,我申請並進入了跨區榮格分析師學會(Inter-Regional Society of Jungian Analysts, IRSJA),接受分析訓練。
我們都收到潛意識的召喚,會對某些召喚做出回應,某些則不會。有些召喚是重大事件,其他召喚則可能是小小的事件,我們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姿勢而已。但是,每一個召喚都代表著一個新的旅程、新的開端,都有改變、成長和發展的潛力。榮格將整個過程稱之為個體化(individuation)。如果我們抗拒這個機會,我們可能會以另一種形式又收到同樣的資訊。有人說,如果我們抗拒召喚,就會忍受痛苦的後果。我們不一定知道哪一個召喚是對的,往往到後來才發現,但願自己抓住了那個重要的機會。
對我而言,暫時離開藝術治療(至少是我所知道的藝術治療)是很重要的召喚。在那個世界裡,我已經建立了很好的專業名聲,我發表文獻、演講和教學,足以持續支持我的餘生了。一天早上,我從夢中醒來,嘴裡說著要停下所有的教學責任。這是非常大、非常令人害怕會跳進黑暗中的改變。召喚很執著,沒有停歇。直到我向跨區榮格分析師學會申請接受榮格分析師的訓練,潛意識才安靜下來。這個推動的力量不是來自需要獲得滿足的自我——事實上,長期以來我一直抗拒著——而是來自比自我更大的力量,無法忽視,是更深沉的本能真相,或是我的心靈結構的原則——榮格稱之為本我(Self,也稱為「自性」)。
數年前,我寫的榮格取向藝術治療被納入《藝術治療取向大全:理論與技術》(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 2016)第三版文本,另一股潛意識的推力出現了。我一直夢到一名孕婦。她代表我心靈中的一個陰影角色,掌握著某種未知。在一個夢裡,她穿著黃色衣服坐在沙發上揉著肚子。黃色是代表直覺的顏色(圖 1.2)。
在接下來的夢境中,這位孕婦在不同地點反覆出現。幾週後,她坐在沙發上,抱著嬰兒餵奶,旁邊有另一名女性。她是誰?她在我的夢裡做什麼?當時我完全無法理解。她出現之前幾個月,我才和羅德里奇出版社簽了新書合約,並且已經討論好,內容是榮格取向藝術治療的教學與書寫。這本書在我的心靈中受孕了,我孕育著這本書,書變得真實,我開始餵養它。不久,書的大綱出現了。或許黃色代表直覺的大跳躍,以及完成這本書所需要的堅持吧。
我提出本書的企劃之後,又夢到一位穿著一層一層衣服的女性,但是她的相貌很奇特。我不確定她是誰,於是畫了下來,以便瞭解(圖 1.3)。我對這張圖畫做了積極想像,她說:「我是帶妳進入訓練的種子……我是一個有許多層次的女性。妳的工作就是挖掘這些層次,讓它們出現。」我回頭看原本的那張種子圖畫,注意到兩張圖畫之間的類似性。種子內在的黃色移動了,現在圍繞在穿著一層一層衣服的女人的四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