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一人一秘笈,傳揚葉問詠春!●
小小功夫電影迷與好友並肩,踏上學武之路。
兩人經過一時誤會後,一同推廣詠春精粹,
自創屬於自己的秘笈……
阿樺和阿晉一起踏上學武之途,卻遇上友情的考驗,兩人靠詠春蘊含的智慧化解矛盾,也逐漸明白詠春不只拳腳功夫。
阿樺眼看前人努力發揚詠春的精粹,也希望傳承自己的詠春秘笈,分享個人心得,一展抱負。
書末附設小知識,帶你認識,包括:
●詠春必知:尋橋、標指、八斬刀、詠春族譜
●重要人物:李民、葉港超、梁相、駱耀、徐尚田、黃淳樑
●非遺常識:清明、紮作技藝、月餅製作技藝、盆菜
作者簡介
李家文,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專業應用副教授兼大學傳訊總監。接觸葉問詠春將近十年,著有《武藝傳承:香港葉問詠春口述歷史》。是次嘗試以繪本形式,與新聞同仁兼好友彭芷敏(《信報》國際新聞編輯主任)攜手構思、創作這段追尋葉問詠春的故事。
繪者簡介
鄧子健,兒童繪本作家。香港創意藝術會創辦人及會長,香港青年藝術創作協會主席,Brothersystem Studio創作總監。曾在香港及海外舉辦畫展。作品主題關注香港文化及保育,讓孩子認識和了解香港的傳統文化演變。
序
序一 李家文
投入詠春世界近10年,在拳館有緣遇上的師兄師姐,甚少借故偷懶。都學會了標指,甚至八斬刀法,還要每周努力上課,究竟何時才學完?疫情下連實體課也一度暫停,多少人學功夫的熱情減退了?上網課能與拳館上下保持聯繫,還能出一分力,與師父共渡時艱。學詠春,從不只學習技藝,更學習拳館文化、尊師重道。
曾經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詠春仝人大會,吸引多位知名海內外詠春師傅及詠春愛好者到某中學出席。今年是葉問宗師逝世50周年,感恩有心人捐款支持研究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項目。再辦新一屆世界詠春仝人大會,會遇上書中的主角阿樺和好朋友阿晉一展身手嗎?
要傳承葉問詠春,先到中小學開辦詠春班,從中選拔學生到拳館免費學習。能否持之以恆,和這繪本的主角一起成長、共同進步?由小五學生到升上中學,要面對的困難只會越來越多,如何懂得以柔制剛?翻閱這繪本,相信會找到小貼士。
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不單是書名,亦是田家炳基金會資助的項目。入學校包括舉辦親子工作坊,學習如何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秘笈。小時候老師總要求多閱讀,然後要交讀書報告。此刻的你,會選擇一本寫得密密麻麻的書,或是這繪本呢?
兒子笑說:「你這本書字很少呀!是在畫我嗎?不如加上我學校的校徽……」常識科老師的名字由兒子提議,有他的參與,加上傳媒人、好朋友彭芷敏創作,和兒童繪本作者鄧子健的心思,還有詠春研究項目的兩位顧問──樹仁大學中文系彭耀鈞師兄和楊永勣師父,這書雖然只有幾千字,但每個字和動作都經過反覆討論及考究。
上課時,有抄筆記的習慣嗎?在拳館,有師兄會趁中途休息,將學習心得記下。你自製的秘笈,有機會可以借來一看麼?放心,不會抄,只會慢慢欣賞。
序二 彭芷敏
當初阿晉被葉問「上身」的老友阿樺打了一拳,還拉了自己去習武。我都有個對葉問詠春一鼓作氣的朋友,幸好沒有受過皮肉之苦。
這數年來跟著家文走上武術研究之路,其中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繪本源於2020年底一個基金撥款,當時一口氣構思10本繪本的內容。那次申請沒有成功,我們整合內容,阿樺的故事終究能夠出版,並以上下兩冊呈現。我深信,這是更好的安排。
與家文合作創作阿樺的故事是一個學習的旅程,學習如何取捨、如何妥協,還有更多。說不上愉快,但彌足珍貴。如同阿樺和阿晉在黐手中感受對方的力量和節奏,在習武甚至人生路上一同成長,彼此成就。
感激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成就了今日的我。
感謝樹仁新傳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從不吝嗇肯定我。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