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滿額折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How To設計經典:設計大師麥可.貝汝帶你用設計改變世界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500 元
優惠價
901350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設計並無法拯救世界,只有活著的人們可以;但是設計能夠給帶給我們靈感、工具和意義,使人們擁有不怕嘗試的決心。」

――麥可・貝汝(Michael Bierut)

 

*作者獲獎紀錄:

2003年 獲選進入「美術指導名人堂」

2006年 美國平面設計師協會獎章

2008年 美國國家設計獎

2015年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第27屆年度大師系列獎

 

*引你思考與解決問題:

・如何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品牌,在保有經典元素下,打造出全新形象?

・如何讓創新品牌能在競爭對手間脫穎而出,但又要避免陳腔濫調?

・如何在預算被刪減、不斷被退件,甚至客戶還忍不住幫你想點子狀況下,完成皆大歡喜的設計?

・如何將大量複雜的資訊塞進有限的版面中,打造全新的閱讀體驗?

 

這些問題有許多可能的答案。即便沒有任何一個答案會是最終解答,但每一項解答都會很有趣。而你最大的樂趣就是找到How To――該如何做。

 

本書以超過700張彩圖呈現麥可・貝汝的經典作品,他以坦率、具洞察力的觀點,無私分享設計背後創意發想、解決困境、溝通協調,最終打造出完美設計的歷程。不管是不是設計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源源不絕的靈感。

 

*關於設計,作者這樣說:

 

「其實大家不在意字體和顏色,它們只是其他某種元素的傳遞機制。什麼元素呢?『想法』。這幅畫雖然的確很粗糙,卻是一種想法,能夠給人驚喜、十分吸引人,又有娛樂效果。就在塗鴉的那一刻,我意識到,原來內容比形式更為重要。」──〈如何產生想法〉

 

「在任何藝術形式中,風格都是必然存在的,平面設計尤其如此。多數平面設計的案子裡,功能需求往往最簡單。之後,所有包含字體、色彩、排版、材質和製作方式等決定,則都是取決於個人喜好,這也就形成了大家所說的『品味』。」──〈如何超越風格〉

 

「我相信一個偉大品牌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一致性。但這不是指千篇一律。千篇一律是靜止的,毫無生命,而一致性是具有互動感與活力的。」──〈如何不靠商標也有辨識度〉

 

「平面設計師對於陳腔濫調又愛又恨,『又愛又恨』本身也是一種陳腔濫調。好的外包裝要能在競爭對手之間脫穎而出,但如果看起來太過與眾不同,就會讓消費者感到困惑,甚至把他們嚇跑。因此,每一個平面設計解決的方案,都必須在撫慰人心與陳腔濫調之間遊走。」──〈如何避免過度直白〉

 

「全新的商標其實不會只有單一意涵。商標如同一個空的容器,等待著歷史和經驗在其中注入意義,而設計師所能做到最美好的事,就是讓這個容器的外型適合它所要承載的東西。」──〈如何製作商標〉

作者簡介

麥可・貝汝(Michael Bierut)
兼具設計師、設計評論人及教育者身分。美國俄亥俄州人,畢業於辛辛那堤大學設計、建築、藝術及規畫學院。曾任Vignelli聯合事務所(主持人為設計大師馬西莫・維涅里)的平面設計部副總。1990年加入五角星設計公司(Pentagram)成為合夥人,並任教於耶魯大學藝術學院。1998至2001年擔任美國平面設計協會(AGIA)主席。曾贏得無數大獎,作品並為許多美術館收藏,包括美國紐約當代藝術館、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等。亦多次擔任全球各個國際設計競賽評審,同時為雜誌及網路媒體撰寫評論文章。
得獎紀錄:
2003年獲選進入「美術指導名人堂」(Art Directors Club Hall of Fame)
2006年美國平面設計師協會獎章(AIGA Medal)
2008年美國國家設計獎(National Design Awards)
2015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第27屆年度大師系列獎(27th Annual Masters Series Award)

目次

目錄

如何在偏遠地區成為平面設計師──序

如何「動手」思考──四十年的筆記本

如何用平面設計毀滅世界──美國平面設計協會

如何產生想法──紐約國際設計中心

如何超越風格──美國設計中心

如何不靠商標也有辨識度──布魯克林音樂學院

如何建造一座永久留存的城鎮──佛羅里達祝賀城

如何不收設計費──視差劇場

如何籌得十億美元──普林斯頓大學

如何贏得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紐約噴射機隊

如何變好──好餐館

如何跑馬拉松──紐約建築聯盟

如何避免過度直白──明尼蘇達兒童博物館

如何避免世界末日──原子科學家公報

如何打造永恆時尚──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

如何跨文化──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

如何在教堂舉止合宜──聖約翰座堂

如何讓建築師迷失方向──耶魯大學建築學院

如何在玻璃建築外牆裝上招牌又不遮擋視線──紐約時報大樓

如何讓博物館瘋狂──藝術與設計博物館

如何評斷一本書──書封與書衣

如何製作商標──商標與符號

如何對選舉施壓──投票亭計畫

如何穿越時間──紐約利華大樓

如何打包長途飛行的行李──聯合航空

如何讓棕色紙盒變好玩──Nuts.com

如何閉上嘴巴好好聆聽──新世界交響樂團

如何登上排行榜──告示牌雜誌

如何說服別人──泰德航空

如何抵達目的地──紐約交通局

如何調查謀殺案──錯誤荒原

如何做自己──莫霍克紙業

如何重新燃起熱情──美國建築師學會

如何設定影像的框架──紐約國際攝影中心

如何布置一張餐桌──巴比福雷的餐廳

如何在孤島上求生──紐約總督島

如何連上線──威訊

如何寫一首十四行詩──詩歌基金會

如何保持精簡──萬事達卡

如何一次設計兩打商標──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

如何玩轉政治──希拉蕊,為美國而生

如何隱藏真相──穆勒報告

如何用平面設計拯救世界──羅賓漢基金會的圖書館倡議

致謝詞

書摘/試閱

如何在偏遠地區成為平面設計師

從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想成為平面設計師。
那時我才差不多五、六歲左右,某個週六,我和父親搭車準備去理髮,等紅綠燈的時候,父親指著附近停車場裡的一輛起重機。「很好看吧?」他問道。「什麼東西很好看?」我說。「看看車子上印的『Clark』。」原來他指的是車身上的商標,但我還是不懂。「有沒有看到字母L把字母A抬起來?」父親解釋:「就像起重機的動作一樣。」
我目瞪口呆、激動不已,彷彿有個驚人的祕密在眼前揭開一般。這種情況很常見嗎?是不是到處都隱藏著這些小小的奇蹟呢?又是誰創造了這些細節呢?
我在俄亥俄州加菲爾德高地的聖德蕾莎小學讀一年級時,老師就發現我很會畫畫。這可不是件小事,我是個好學生,但在60年代克里夫蘭郊區,如果太愛念書,其他孩子就會覺得你很奇怪,甚至有一點點鄙視你。會畫畫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像有魔法一樣。我不太擅長運動,而且通常沉默寡言,畫畫讓我好像突然能在同儕之間脫穎而出。修女們說這是「上帝賜予的天賦」,而我也竭盡所能地發揮。幸運的是,父母也非常鼓勵我,他們幫我買了各式各樣的畫畫工具,還越來越多,有炭筆、粉彩和軟橡皮擦,甚至還幫我報名每週六早上在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的美術課,那可是世上最偉大的文化機構之一。讀國中時,我已經可以逼真地畫出任何東西,所有人都認定我長大後會成為一位藝術家。
我用藝術來交朋友(有時甚至可以避免被霸凌),某次學校一位可怕的小混混,就要求我在他的筆記本上畫一個百威啤酒的商標,我認真地畫了很久,用一整套Speedball牌的鋼筆畫出逼真的「Fraktur」字體,最終完成了他想要的,帶有金屬質感商標。
九年級時出現了一個轉捩點,我被指派為學校的舞台劇做海報。我星期五早上交了作品,當天下午就印好了,等到了星期一早上,我畫的海報已經掛滿校園。那是我第一次體驗量產的驚人效果,看過我海報的人,比實際去看舞台劇的人還要多。後來我發現,我並不只是想畫出一幅畫,然後被掛在某個地方的牆上,比如掛在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裡。我更想要創造一些有功能的東西,人們隨處可見,卻又與他們沒有直接關聯。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我不知道海報和商標的起源是什麼,也不認識任何目前活躍的藝術家,不知道可以去問誰。如果繼續找答案,我可能會猜測像專輯封面這樣的東西,就是由真正的藝術家設計出來的,比如弗朗茨.克萊恩(Franz Kline)或勞勃.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搞不好是他們決定暫時放下原本的工作,跑去設計封面賺些外快。有一天,我在學校圖書館裡悠哉地逛著職涯資源中心,其實那是一個浮誇的名稱,因為它不過是個書架,架上就只有一套相配的書,名叫「職涯目標叢書」,其中包含了《烘培業求職》、《乾洗業求職》、《家政服務業求職》等,其中一本引起了我的注意,名叫《平面設計與藝術業求職》(Aim for a Job in Graphic Design/Art),作者是尼爾.藤田(S. Neil Fujita),我打開這本書,然後察覺到,這就是我要的未來。
書中介紹了許多不同的人,都在從事我想做的工作,還收錄了許多作品,像是廣告人喬治.洛伊斯(George Lois)、雜誌設計師露絲.安塞爾(Ruth Ansel),還有電視劇美術指導盧.多弗斯曼(Lou Dorfsman)。我發現這些讓我著迷的工作都有相同的職務內容,那就是平面設計。我學到了全新的知識,還覺得意猶未盡,於是跑到當地的公共圖書館,在目錄卡中查了這個名詞,結果只找到了一本書,也就是瑞士設計大師阿明.霍夫曼(Armin Hofmann)的《平面設計手冊:原理與實踐》(Graphic Design Manu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回想起來,我當時完全被那本書迷住了,即便書中盡是對瑞士巴塞爾工藝美術學校(Kunstgewerbeschule)課程的枯燥描述,最後淪落到俄亥俄州帕馬郊區某座小小圖書館的書架上,但當時,我整個人為之一振。我努力汲取其中的知識,無論是點和方塊的黑白研究,或者重新設計歐洲燈泡包裝的練習。據我所知,那座圖書館裡,我是唯一一位反覆閱讀這本書的人。之後我告訴父母,聖誕節我唯一想要的禮物,就是這本書。
感謝我的母親,她打電話給鎮上的每一家店,奇跡似地找到了一家書店才剛剛進貨。到了聖誕節早上,我打開包裝,卻發現母親白忙了一場,因為她買成了米爾頓.格拉瑟(Milton Glaser)的《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那是一本240頁的厚書,作者是圖釘工作室(Push Pin Studios)的聯合創辦人,內文無拘無束,應用許多不同的手法,沒有一絲教條。
我的職涯正是由這三本書推動的,一本東岸業界老手的實用指南,一本瑞士是理論家的嚴謹宣言,還有一本則是傑出藝術家筆下炫目的創作世界。那時我才剛滿18歲,並不認識業界任何一位平面設計師,但我卻已經知道自己未來的志向。
我高中的專任輔導老師在俄亥俄州的另一端找到了一間適合我的大學,也就是辛辛納提大學設計、建築與藝術學院(University of Cincinnati’s College of Design, Architecture, and Art),其中有一個需要讀5年的平面設計學位。求學期間,學校奉行的是瑞士工藝美術學校的極簡主義,而不是圖釘工作室那種充滿活力的世界觀。我接受了一套宛如新兵訓練營的視覺訓練,修正自己原本的壞習慣,學會設計、字體排印、色彩和排版等基礎知識。想像力與活力或許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但精確與技藝僅能透過反覆練習才能掌握。教授們的教學非常嚴格,若不遵循他們的帶領就難以畢業。我最後拿到的是理工學士學位,這間學校傳授的設計基本功就像物理定律一樣邏輯嚴密、自成一格且優雅正統。直到後來我前往紐約,才找到了熱情的力量。
回想起來,馬西莫.維涅里(Massimo Vignelli)喜歡我的作品集並不奇怪,因為每一頁都是無襯線體;每個版面配置都採用模組化網格排版襯底。畢竟,正是這位備受推崇的設計大師將「Helvetica」字體引入美國,為紐約地鐵系統繪製出極其工整的幾何地圖,還幫全美所有國家公園都設計了專屬手冊,從阿卡迪亞到優勝美地全都有一本。馬西莫和他的妻子蕾拉.維涅里(Lella Vignelli)在曼哈頓有一間辦公室,並在這裡完成了許多令人讚歎的商標、海報、書籍、室內設計和產品。1980年夏天,我和高中時代交往的女朋友桃樂西結婚,兩人一起搬到紐約,我加入了維涅里設計公司(Vignelli Associates),成為最年輕的員工。我非常尊敬馬西莫,當時真不敢相信自己這麼好運。但我也知道我老闆的個人觀點十分強烈,他旗下的設計師也都要遵循明確的審美規範。所以我打算在那裡待滿18個月,然後再找其他工作。
結果我一待就是整整十年。雖然公司以嚴格的現代主義著稱,但馬西莫和蕾拉帶領團隊的方式非常溫暖,工作室裡總是充滿了聊天、歡笑的聲音,還有各種令人興奮的專案。設計是一項神聖的工作,加入這個產業,就表示你要對抗愚蠢與醜陋,把案子委託給我們的客戶,也同樣在對抗這些東西。我很擅長模仿,甚至有點強迫症,而這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我最早上過的平面設計課,就是小時候在圖書館裡看書臨摹別人的作品,現在,我幾乎可以完整模仿出馬西莫那種精準無誤的風格。他開始信任我,即便後來我的想法慢慢開始與他不同,他也持續鼓勵我。過了十年,我開始管理公司的平面設計業務,但我越來越想知道,如果我獨立了,我會想做出什麼樣的作品?
就在一位名叫伍迪.皮特爾(Woody Pirtle)的同行邀請我共進晚餐後,答案出現了。伍迪是我們紐約辦公室的合作夥伴,來自五角星設計公司(Pentagram),這間公司獨特的組織結構十分有名。公司的合夥人之間沒有階級制度,所有人都是平等共事,大家各自管理一個小設計團隊,並且共用這間跨國公司的所有資源。
本來只是閒聊我的未來發展,後來卻演變成另一個轉捩點。喝咖啡時,伍迪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五角星設計,成為新合夥人。他問的真是時候。我喜歡大型辦公室的忙碌感,獨資企業有種孤立感,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五角星設計結合了獨立自主與共同合作,汲取兩種工作型態中最好的部分。我考慮了一個晚上,和桃樂西商量了一下便同意加入。1990年秋天,我開始了第二份工作。
我的第二份工作可能就是我最後一份工作。我已經在五角星設計待了將近二十五年。而且很大程度上,我正在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我依然記得起重機上的商標,也記得在學校圖書館打開那本書的震撼。我當時並不懂其他人是如何創造出這些東西,他們的想法從何而來?從產生想法到實際完成,中間又有哪些過程?我們要怎麼知道這些想法有效呢?人們又是如何被說服並接受這些想法呢?難道有什麼魔法嗎?平面設計能做到的是否有限?還有,我該怎樣才能做到?
從九年級畫出第一張海報開始,我發現這些問題有許多可能的答案。即便沒有任何一個答案會是最終解答,但每一個都會很有趣,沒有人能告訴你該怎麼做,然而,一旦你做出決定,最大的樂趣就是找到該如何做。
 

如何「動手」思考
四十年的筆記本

1982年8月12日,我打開一本標準7.5×9.75英吋的筆記本,一邊講電話,一邊做記錄。我已經忘了筆記本是從哪來的,可能是在維涅里設計的工具櫃裡找到的,當時我在那裡工作了兩年多。
從那之後,這就變成一種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制約,一直持續到今天。少了筆記本,我就沒有辦法參加會議或打電話。有些設計師的速寫本非常精美,但我的不是,或許其中幾頁看起來像是出自設計師的手筆,有圖畫、字體研究、正在實踐的視覺構思,但大部分都寫滿了待辦事項、待回覆的電話、預算計算和會議記錄。大學期間,我就發現寫下來能幫助我記住這些東西。但矛盾的是,這表示其中也有很多筆記,是寫過之後就再也用不到的。
雖然我是個不錯的繪圖員,或者說曾經很不錯,但在數位時代,繪圖可能已經不再是一項有用的技能,如何詮釋遠比如何畫出來更加重要。回顧過往的筆記,我對於本子裡偶爾出現的圖畫感到驚訝,而且畫出這些圖像時,我是如此期待能將它們付諸實踐。此外,在密密麻麻的條列式筆記中,我總會快速加上一個圖表,還有代表接下來整個專案的初步草圖。
第一次聽說個人數位助理(PDA)的概念時,我心想,噢,就是有點像我的筆記本吧,只差不是用電腦而已。而且,iPad的尺寸幾乎和筆記本一樣,這也絕非偶然。後來,如同大多數的設計師,我也開始依賴數位裝置,但依然會隨身攜帶紙本筆記,用來寫日記和畫速寫,這能帶給我安全感,就像個老朋友一樣。2013年8月20日,也就是自從我使用第一本筆記本開始後的第31個年頭,我已經累積使用了100本筆記,希望還會有下一個100本。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35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