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此書所輯,乃唐中、睿、玄、肅、代五朝之事,起自唐隆之變,歷先天之易,經開元之治,訖于天寶之亂。博考《通典》、《冊府》等諸書,勘正正史之誤;兼采《明皇雜錄》等小說,集成野史之趣。七分為實,三分為虛。既有大唐與大食、吐蕃、突厥國際爭霸,也有宰相與東宮、貴臣、邊將廟堂鬥爭。融入崔顥黃鶴樓、王維輞川別業、王之渙旗亭、李白沉香亭、王昌齡琉璃堂等文壇軼事,以及裴旻劍舞、張旭狂草、吳道子丹青、唐明皇音樂、楊貴妃霓裳等藝術佳話。較之《唐書》、《唐紀》通俗,較之《隋唐演義》可信,較之《唐史演義》詳實。
作者簡介
陳雲淼,本名傑,浙江富陽人。愛好文史哲,著有《詩品》。
序
詞曰:
乾坤浩蕩風雷動,震地驚天上。
人間悲歡冠今古,霓裳舞詩歌,笑談付滄桑。
盛唐佳話伴水流,改朝換代休。
世紀興衰唱山河,榮辱記歷史,憂心報平安。
話說天下世代,或盛或衰。若逢盛世,恰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得盡才華,可享天年;而若生不逢時,遭遇衰世,則氣數盡失,好似大地風雷起塵埃。我中華五千年文明,歷代皆有盛世期, 傳說如強隋、盛唐皆然,雖不及秦皇漢武當年勇,卻勝過改朝換代世界亂。盛唐時期,發興自開元之治,衰落於安史之亂,歷中、睿、玄、肅、代宗五朝,跨度一個甲子,百年之內,有盛有衰,其間唐詩歌舞昇平成就卓然,又有三教融通思想文化發興,故有太平盛世之說而文藝有成,尤以唐詩流佈古今。歷代記錄,或文或史,文史分離。今有江南學子陳雲淼者,獨出心裁,兼取文史,將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社會萬化,盡歸一書,取名《盛唐演義》,其中七分紀實、三分虛構,借帝王本紀記錄歷史,憑詩人軼事推廣詩歌,兼補正史野史。粗閱一過,文采獨到,樂為之序,以引關注。
乾坤浩蕩風雷動,震地驚天上。
人間悲歡冠今古,霓裳舞詩歌,笑談付滄桑。
盛唐佳話伴水流,改朝換代休。
世紀興衰唱山河,榮辱記歷史,憂心報平安。
話說天下世代,或盛或衰。若逢盛世,恰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得盡才華,可享天年;而若生不逢時,遭遇衰世,則氣數盡失,好似大地風雷起塵埃。我中華五千年文明,歷代皆有盛世期, 傳說如強隋、盛唐皆然,雖不及秦皇漢武當年勇,卻勝過改朝換代世界亂。盛唐時期,發興自開元之治,衰落於安史之亂,歷中、睿、玄、肅、代宗五朝,跨度一個甲子,百年之內,有盛有衰,其間唐詩歌舞昇平成就卓然,又有三教融通思想文化發興,故有太平盛世之說而文藝有成,尤以唐詩流佈古今。歷代記錄,或文或史,文史分離。今有江南學子陳雲淼者,獨出心裁,兼取文史,將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社會萬化,盡歸一書,取名《盛唐演義》,其中七分紀實、三分虛構,借帝王本紀記錄歷史,憑詩人軼事推廣詩歌,兼補正史野史。粗閱一過,文采獨到,樂為之序,以引關注。
目次
序
第一回 筮靈蓍臨淄得奇瑞 逐白鹿阿瞞遇異人
第二回 劉幽求謀誅諸韋 臨淄王密結英豪
第三回 廢少帝相王踐位 立譙王鄭愔構逆
第四回 排奸黨張說挫邪謀 詰鎮國宋璟申讜議
第五回 圖異計太平亂政 應玄象睿宗禪位
第六回 誅逆黨王琚進計 靖妖氛神武定策
第七回 夢二龍明皇思賢佐 奏十事姚崇展鴻猷
第八回 斬特勤二郭立功 討兩蕃薛訥喪律
第九回 王晙夜打大來谷 薛訥大勝武街驛
第十回 張嵩威震拔汗那 史獻勒石鐵門關
第十一回 伏草莽默啜授首 止風雪王晙破虜
第十二回 次崤谷宋璟進諫 使絕域杜暹埋金
第十三回 罷豐碑宋璟移風 築高墳明皇納諫
第十四回 葉天師清禁作術 西涼府元夜觀燈
第十五回 王晙平定蘭池胡 張說招安党項羌
第十六回 集碩儒張說佐時 建都畿明皇紀功
第十七回 汙青史宰輔遭貶 通左道椒宮被廢
第十八回 幸西嶽明皇製碑 封東岱張說上表
第十九回 聖主崇文開集賢 都人一日三絕
第二十回 僧一行窺天測地 李三郎登封降禪
第二十一回 告神明儒臣作頌 祭孔聖明皇賦詩
第二十二回 謁明皇劉晏獻書 救李邕孔璋上表
第二十三回 王君揩奇襲大非川 賈師順嬰守常樂縣
第二十四回 張守珪智敗悉諾邏 美髯公巧使反間計
第二十五回 信安王智取石堡城 王忠嗣大戰鬱標川
第二十六回 李禕分兵河北道 王晙顯聖白狼山
第二十七回 王丘薦賢避相位 韓休劾奸觸龍鱗
第二十八回 張守珪耀兵紫蒙川 可突于梟首天津橋
第二十九回 嚴安之畫地為界 元德秀作歌哀民
第三十回 軒轅師作術戲阿瞞 張九齡占相辨胡雛
第三十一回 李林甫一雕挾兩兔 武惠妃虛言陷元良
第三十二回 三庶人顯魂報應 武惠妃還年無術
第三十三回 蓋嘉運威揚怛邏斯 章仇公計取安戎城
第三十四回 羅天師上苑作術 廣寒宮秋夜聽曲
第三十五回 王之渙旗亭畫壁 李三郎桃林得寶
第三十六回 賀秘監金龜換酒 唐明皇御手調羹
第三十七回 沉香亭謫仙賦詩 廣運潭秦姬唱歌
第三十八回 黃鶴樓太白擱筆 江寧縣昌齡會友
第三十九回 王忠嗣平定突厥 安祿山侵掠兩蕃
第四十回 交節將韋堅見誅 友非賢李邕罹禍
第四十一回 高仙芝奇襲小勃律 王忠嗣拒取石堡城
第四十二回 王誣殺楊慎矜 哥舒義救王忠嗣
第四十三回 王江寧進漢宮詞 蕭夫子作伐櫻賦
第四十四回 哥舒翰西屠石堡 王忠嗣殞身漢東
第四十五回 楊妃認祿山為兒 吉溫拜蕃將為兄
第四十六回 楊國忠議伐西南戎 高仙芝大戰怛邏斯
第四十七回 造逆謀王伏誅 施陰計楊李爭權
第四十八回 瘦道人尋仙槐壇 李相國魂遊水府
第四十九回 老瞞拙計放豬龍 太子精誠夢丹書
第五十回 虹霓屏國忠疑夢 鸚鵡塚玉環誦經
第五十一回 運奸謀安祿山構逆 舉義旗顏杲卿起兵
第五十二回 郭子儀打破井陘 高仙芝堅守潼關
第五十三回 顏杲卿智賺三將 邊令誠譖殺高封
第五十四回 史思明攻拔常山 顏真卿收復魏郡
第五十五回 李郭收復常山郡 魯炅堅守南陽城
第五十六回 哥舒翰兵陷靈寶 楊國忠議幸蜀郡
第五十七回 陳將軍仗鉞誅戚族 建寧王執鞚諫儲皇
第五十八回 募甲士儲皇發憤 害王妃賊黨行兇
第五十九回 裴冕擁儲皇踐位 神武授諸王節鉞
第六十回 靈武郡李泌獻策 雍丘縣張巡卻敵
第六十一回 李樂工吹笛遇虎精 王供奉聽棋謁神女
第六十二回 王摩詰傷心凝碧池 房相國兵敗陳濤斜
第六十三回 張巡大戰寧陵縣 永王分兵淮南道
第六十四回 安慶緒東京逆 李光弼太原設奇
第六十五回 郭子儀克復河東 安守忠入寇武功
第六十六回 安守忠兵打河東 郭子儀大戰清渠
第六十七回 南霽雲噬指乞師 程千里襲賊受執
第六十八回 收二京廣平建功 捍孤城張許死節
第六十九回 辭少帝李泌歸山 復宗廟二帝迴鑾
第七十回 劍閣關上皇題壁 望賢宮少帝迎鑾
第七十一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遊蓬山方士招魂
第七十二回 圖逆胡烏承恩受戮 誅忠士史思明復叛
第七十三回 九節度大戰鄴城 史思明攻陷魏州
第七十四回 史思明誘殺安慶緒 李光弼怒斬張用濟
第七十五回 李光弼大戰河陽 白孝德力擒蕃將
第七十六回 衛伯玉大破虜騎 李輔國逼徙聖皇
第七十七回 田神功平定三吳 李光弼大戰邙山
第七十八回 柳泉驛思明見誅 逍遙樓朝英受縛
第七十九回 張皇后謀誅宦豎 李輔國援立儲皇
第八十回 郭子儀絳州平亂 李光弼彭城威揚
第八十一回 史朝義縊死醫無閭 十功臣圖形淩煙閣
跋
第一回 筮靈蓍臨淄得奇瑞 逐白鹿阿瞞遇異人
第二回 劉幽求謀誅諸韋 臨淄王密結英豪
第三回 廢少帝相王踐位 立譙王鄭愔構逆
第四回 排奸黨張說挫邪謀 詰鎮國宋璟申讜議
第五回 圖異計太平亂政 應玄象睿宗禪位
第六回 誅逆黨王琚進計 靖妖氛神武定策
第七回 夢二龍明皇思賢佐 奏十事姚崇展鴻猷
第八回 斬特勤二郭立功 討兩蕃薛訥喪律
第九回 王晙夜打大來谷 薛訥大勝武街驛
第十回 張嵩威震拔汗那 史獻勒石鐵門關
第十一回 伏草莽默啜授首 止風雪王晙破虜
第十二回 次崤谷宋璟進諫 使絕域杜暹埋金
第十三回 罷豐碑宋璟移風 築高墳明皇納諫
第十四回 葉天師清禁作術 西涼府元夜觀燈
第十五回 王晙平定蘭池胡 張說招安党項羌
第十六回 集碩儒張說佐時 建都畿明皇紀功
第十七回 汙青史宰輔遭貶 通左道椒宮被廢
第十八回 幸西嶽明皇製碑 封東岱張說上表
第十九回 聖主崇文開集賢 都人一日三絕
第二十回 僧一行窺天測地 李三郎登封降禪
第二十一回 告神明儒臣作頌 祭孔聖明皇賦詩
第二十二回 謁明皇劉晏獻書 救李邕孔璋上表
第二十三回 王君揩奇襲大非川 賈師順嬰守常樂縣
第二十四回 張守珪智敗悉諾邏 美髯公巧使反間計
第二十五回 信安王智取石堡城 王忠嗣大戰鬱標川
第二十六回 李禕分兵河北道 王晙顯聖白狼山
第二十七回 王丘薦賢避相位 韓休劾奸觸龍鱗
第二十八回 張守珪耀兵紫蒙川 可突于梟首天津橋
第二十九回 嚴安之畫地為界 元德秀作歌哀民
第三十回 軒轅師作術戲阿瞞 張九齡占相辨胡雛
第三十一回 李林甫一雕挾兩兔 武惠妃虛言陷元良
第三十二回 三庶人顯魂報應 武惠妃還年無術
第三十三回 蓋嘉運威揚怛邏斯 章仇公計取安戎城
第三十四回 羅天師上苑作術 廣寒宮秋夜聽曲
第三十五回 王之渙旗亭畫壁 李三郎桃林得寶
第三十六回 賀秘監金龜換酒 唐明皇御手調羹
第三十七回 沉香亭謫仙賦詩 廣運潭秦姬唱歌
第三十八回 黃鶴樓太白擱筆 江寧縣昌齡會友
第三十九回 王忠嗣平定突厥 安祿山侵掠兩蕃
第四十回 交節將韋堅見誅 友非賢李邕罹禍
第四十一回 高仙芝奇襲小勃律 王忠嗣拒取石堡城
第四十二回 王誣殺楊慎矜 哥舒義救王忠嗣
第四十三回 王江寧進漢宮詞 蕭夫子作伐櫻賦
第四十四回 哥舒翰西屠石堡 王忠嗣殞身漢東
第四十五回 楊妃認祿山為兒 吉溫拜蕃將為兄
第四十六回 楊國忠議伐西南戎 高仙芝大戰怛邏斯
第四十七回 造逆謀王伏誅 施陰計楊李爭權
第四十八回 瘦道人尋仙槐壇 李相國魂遊水府
第四十九回 老瞞拙計放豬龍 太子精誠夢丹書
第五十回 虹霓屏國忠疑夢 鸚鵡塚玉環誦經
第五十一回 運奸謀安祿山構逆 舉義旗顏杲卿起兵
第五十二回 郭子儀打破井陘 高仙芝堅守潼關
第五十三回 顏杲卿智賺三將 邊令誠譖殺高封
第五十四回 史思明攻拔常山 顏真卿收復魏郡
第五十五回 李郭收復常山郡 魯炅堅守南陽城
第五十六回 哥舒翰兵陷靈寶 楊國忠議幸蜀郡
第五十七回 陳將軍仗鉞誅戚族 建寧王執鞚諫儲皇
第五十八回 募甲士儲皇發憤 害王妃賊黨行兇
第五十九回 裴冕擁儲皇踐位 神武授諸王節鉞
第六十回 靈武郡李泌獻策 雍丘縣張巡卻敵
第六十一回 李樂工吹笛遇虎精 王供奉聽棋謁神女
第六十二回 王摩詰傷心凝碧池 房相國兵敗陳濤斜
第六十三回 張巡大戰寧陵縣 永王分兵淮南道
第六十四回 安慶緒東京逆 李光弼太原設奇
第六十五回 郭子儀克復河東 安守忠入寇武功
第六十六回 安守忠兵打河東 郭子儀大戰清渠
第六十七回 南霽雲噬指乞師 程千里襲賊受執
第六十八回 收二京廣平建功 捍孤城張許死節
第六十九回 辭少帝李泌歸山 復宗廟二帝迴鑾
第七十回 劍閣關上皇題壁 望賢宮少帝迎鑾
第七十一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遊蓬山方士招魂
第七十二回 圖逆胡烏承恩受戮 誅忠士史思明復叛
第七十三回 九節度大戰鄴城 史思明攻陷魏州
第七十四回 史思明誘殺安慶緒 李光弼怒斬張用濟
第七十五回 李光弼大戰河陽 白孝德力擒蕃將
第七十六回 衛伯玉大破虜騎 李輔國逼徙聖皇
第七十七回 田神功平定三吳 李光弼大戰邙山
第七十八回 柳泉驛思明見誅 逍遙樓朝英受縛
第七十九回 張皇后謀誅宦豎 李輔國援立儲皇
第八十回 郭子儀絳州平亂 李光弼彭城威揚
第八十一回 史朝義縊死醫無閭 十功臣圖形淩煙閣
跋
書摘/試閱
第一回 筮靈蓍臨淄得奇瑞 逐白鹿阿瞞遇異人
原夫天地混芒,象類雞卵,元氣繞之,如日之暈。萬八千歲過後,盤古氏開天闢地。氣之陽清者,上浮為天;氣之陰濁者,下沉為地。爾後日月交替,陰陽遞嬗,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五德終始,生生不息。黃帝之時,有黃龍地螾見,黃帝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夏將興,草木暢茂,有青龍止於郊,禹以木氣勝,遂以木德王。殷將興,有神牽白狼銜鉤而入商朝,銀自山溢。湯以金氣勝,遂以金德王。周將興,有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文王以火氣勝,遂以火德王。自周衰,秦文公出獵,獲黑龍。後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始皇以水氣勝,遂以水德王。俄有望氣者云:“東南有天子氣。”及秦以無道,二世而亡。鹿奔野草,群雄逐之。項王紫電雙瞳,力能扛鼎,率江東子弟八千人,喑啞叱吒,橫行於天下。破釜沉舟,誅滅暴秦。漢高祖為赤精子,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至孝文、孝景五六十載,天下和洽。漢武帝時,有黃龍見。帝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其後漢室中微,國統三絕。及王莽篡漢,中外憤怨。此土德銷盡,金德當代也。後來光武生時,有赤光照室中。帝以火氣勝,始明火德。此後歷朝鼎革,多為受禪。五行乘旺則克,受克則生矣。桓帝之世,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靈帝之時,黃龍見譙。時人云:“鬼在山,禾女運,王天下。”其後曹魏篡漢,乃以土德承漢之火;江東孫權,以木德王;西蜀劉備,以火德王。三國鼎足,虎鬥龍爭,其後青蓋入洛陽,天下歸晉。有白燕巢殿,晉主以金氣勝,遂以金德王。晉末,中原板蕩。後劉宋替晉,金生水德;蕭氏替宋,水生木德;及陳氏替梁,木生火德。至於北地諸國,非真主正統,皆五行之沴氣。唯隋朝乃赤帝降精,感應而生,故以火德王。至隋平陳,兩火相並,又有赤雀降祥。隋朝一治一亂,二世乃亡。傳至李唐,高祖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太宗以聖德英武,雄才睿略,掃除昏虐,大濟生人。又有房玄齡、杜如晦輔相聖德,魏徵、王珪規諫闕失,長孫無忌、蕭瑀補益政事,李靖、李勣訓整戎旅,君明臣忠,事無不理,夷狄畏服,寰宇大安。其後武曌僭位,殺唐室子孫殆盡。幸唐祚未終,宰臣張柬之、崔玄暐與羽林將軍敬暉、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以禁兵誅討二張,興複社稷。
帝畏皇后韋氏,言無不從。張柬之、敬暉等以立功,掌知國政,謀去諸武。佞臣德靖王武三思患之,結昭容上官婉兒以為援,因得幸於韋皇后,潛入宮中謀議。柬之等無辜放逐。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與武當丞周憬密謀,招集義士張仲之、祖延慶等,期以則天靈駕發引,劫殺三思。機事不密,反為所誣。同皎斬於都亭驛前,籍沒其家,臨刑神色不變。仲之、延慶皆死。周憬逃於比干廟中自刎。臨死,謂左右曰:“比干,古之忠臣也;儻神道聰明,應知我以忠自殺也。”天下莫不冤之。
有鬼夜以血塗三思門,三思不以為懼。雍州人韋月將、高軫上書,言三思潛通宮掖,將有逆謀,反為三思所構。月將竟杖責,軫流於嶺南而死。韋后深信釋氏,聖僧萬回嘗謂之曰:“三郎斫汝頭。”又望見韋后之女安樂公主車騎,連唾曰:“血腥血腥,不可近也。”韋后因太子李重俊第三,非其所生,惡之。三思令子武崇訓與安樂公主淩忽太子,勸公主請帝廢皇太子,自立為皇太女。宰臣魏元忠力諫方止。公主聞之,怒曰:“元忠,山東木強田舍漢,豈足與論國事!阿武子尚自為天子,況兒是公主,作皇太女,有何不可!”太子以武三思亂國,不勝忿恨。
三思專權擅勢,大作威福,嘗謂人曰:“不知何等名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既與韋皇后、上官昭容私通,而兵部尚書宗楚客、將作大匠宗晉卿、太府卿紀處訥、鴻臚卿甘元柬等為之羽翼,御史中丞周利貞、侍御史冉祖雍、太僕丞李悛、光祿丞宋之遜、監察御史姚紹之等並作爪牙。周利貞等殘害忠良,時人皆呼為“三思五狗”。冉祖雍又與中書舍人崔湜、鄭愔貪圖賄賂,百姓為之語曰:“崔冉鄭,亂時政。”又以三思秉政,陰有篡國之心,比之於司馬仲達。先是,三思改封。識者言:“德靖,‘鼎賊’也。”至是,果有窺鼎之志。
神龍三年秋七月辛丑,太子與右羽林大將軍、遼陽郡王李多祚等,假帝詔發千騎三百餘人,誅武三思、武崇訓於其第,遂引兵趨肅章門,斬關而入。韋后聞之,慌與安樂公主、上官昭容翊帝登玄武門樓。千騎兵驟至。帝臨軒諭之,於是千騎倒戈擊太子,殺李多祚,餘眾潰散。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攻延明門,不克而死。太子見事急,引百餘騎突圍而出,奔至鄠縣,為部下所害。制令梟首於朝堂,又獻於太廟,並以祭三思、崇訓靈柩。時東宮僚吏,莫敢近者。惟永和丞寧嘉勖,解衣裹太子首號哭。楚客聞之大怒,收付制獄,黜為平興丞,因殺之。士庶聞之,盡皆流涕。
時有相王李旦,本名旭輪,後改名旦,高宗第八子,帝同母弟也。性謙恭,有文學,善訓詁,工草隸。龍朔二年六月己未,生於長安蓬萊宮含涼殿。十一月,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徙封冀王。上元三年,徙封相王。永淳二年,徙封豫王。旦初生時,則天於含涼殿內造玉佛像。及長,旦入殿裡觀玩,忽聞佛像語曰:“爾後當為天子。”又有蝸牛成天子字,在寢齋之壁。旦懼,以泥塗去。數日又複如舊,如是者三。嗣聖初,則天臨朝,廢帝為廬陵王,立旦為帝。旦雖即位,不得參預政事。垂拱二年,則天下詔,還政於旦。旦固辭。則天仍臨朝稱制,百僚上表,請改國號曰周。旦乃上表,自請讓位於母。則天大悅,及革唐為周,降旦為皇嗣,賜姓武,退居東宮,其具儀一比皇太子。聖曆初,帝自房陵還。旦數稱疾不朝,請讓位於兄。則天遂立帝為太子,複封旦為相王。神龍初,帝復位,進號安國相王,拜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帝以旦為皇太弟,堅辭不受。
又有太平公主,乃高宗少女,帝同母妹。為人體貌豐碩,方額廣頤,先降太常卿薛紹,後降武周定王武攸暨。公主素多權略,則天甚愛之,常謂“類我”。每預謀議,宮禁嚴峻,事不令泄。公主亦畏懼自檢,但崇飾邸第而已。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於常制。垂拱中,公主實封至一千二百戶;聖曆初,加至三千戶。神龍元年,以預誅張易之有功,進號鎮國太平公主,增邑至五千戶。至次年正月內,與長寧、安樂諸公主,皆置公主府,設官屬。太平公主儀比親王。長寧、安樂二公主,不置長史而已,餘並同親王。上官昭容用事禁中,與韋后、安樂公主,皆以智謀不及,甚憚之。
三思既死,帝為素服舉哀,廢朝五日,追贈太尉,封梁王,諡曰宣。贈武崇訓開府儀同三司、魯王,諡曰忠。宗楚客、紀處訥附韋后、安樂公主,密使冉祖雍誣奏:“安國相王及鎮國太平公主與太子同謀,請收付獄。”帝聞之大怒,令一人按其事。乃南蘭陵人,姓蕭,名至忠,秘書少監蕭德言曾孫也。美風望,性剛梗,有當世幹具。初為畿尉,以清謹稱。嘗與友人期於街中,俄而彤雲四合,紛紛雪下,人或止之。至忠曰:“焉有與人期,畏雪不去。”遂命駕徑往,立於雪中,深尺餘,期者方至。後為御史中丞。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羅織?宗社存亡,實在於此。臣雖愚昧,竊為陛下不取。《漢書》云:‘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願陛下詳之。且往者則天欲立相王為太子,相王累日不食,請迎陛下,固讓之誠,天下傳說。足明祖雍所奏,咸是構虛。”帝乃止。以楚客、處訥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加至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賜爵酂國公。
是時宗楚客、紀處訥讒諂蔽明,宰相李嶠、楊再思、韋巨源等唯諾而已。惟蕭至忠在朝有鯁直節,多所匡正。帝嘗曰:“諸宰相中,至忠最憐我!”
再說宗楚客諂事韋后,率百官上表,尊帝為應天神龍皇帝,后為順天翊聖皇后。大赦天下,改元景龍。韋后干預國政,優寵親屬,擢從兄韋溫為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內外封拜,遍列清要。韋溫等既居榮要,燻灼朝野,時人比之武氏。韋后最喜左道妖邪之術,乃引巫媼趙五娘出入禁中,封為隴西夫人,與妹郕國夫人、崇國夫人,安樂、長寧諸公主,上官昭容及母沛國夫人鄭氏、尚宮柴氏、賀婁氏,皆樹親黨,多納貨賄。但送錢三十萬,即於側門別降墨敕、斜封授官,號為“斜封官”。由此,屠販之徒,躡高位者數百人,何其猥濫!韋后與安樂公主深信釋氏,天下盛興佛寺,以致百姓勞弊,倉廩空虛。
韋后又與宗楚客淫亂。國子祭酒葉靜能、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少卿楊均,出入宮中,與后有奸。御史崔琬,對仗彈奏楚客等驕恣跋扈,請收劾之。楚客更瞋目變色,自言忠鯁,為琬所誣。帝竟不窮問,遽命琬與楚客約為兄弟,以和解之。因此人皆稱帝為“和事天子”。
安樂公主即帝幼女,帝愛寵最深,恣其所欲。嘗自草制敕,掩其文而請帝書焉,帝笑而從之,竟不省視。安樂公主恃寵驕奢,權傾天下,自王侯宰相以下,除拜多出其門。嘗作毛裙,合百鳥毛,花卉鳥獸,皆如粟粒。正視為一色,旁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月中為一色。裙既織成,直錢一億,凡造兩腰,一獻韋后。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采之殆盡。公主又與長寧公主競起第宅,以侈麗相高。擬於宮掖,而精巧過之。又請昆明池,帝以百姓蒲魚所資,弗許。公主不悅,乃更奪百姓田園,別鑿定昆池,言定天子昆明池也,廣袤數十里,直抵南山。累石為山,以象華嶽,引水為澗,以象天津。損庫錢百萬億。公主駙馬武延秀,即武崇訓從弟,恃恩放縱,有不臣之心。楚客暗使公主府倉曹符鳳謂之曰:“今天下蒼生,猶以武氏為念,大周必可再興。按讖書云:‘黑衣神孫披天裳’,駙馬即神皇之孫也。”延秀大喜,自此常穿黑衣不題。
卻說相王第三子李隆基,性仁孝,英武果斷,倜儻有大志。生得姿質風流,儀容偉麗。善音律,工八分書,妙能打球,兼解陰陽、象緯、卜相、推步之術。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於洛陽。則天嘗御高樓抱隆基眺望,誤墜於地。左右失聲奔下扶擁,隆基怡然無虧損之狀,則天甚奇之。三年,封楚王。天授三年十月,出閣,開府置官屬,年始七歲。風神秀異,英姿雋邁。朔望車騎至朝堂,金吾將軍武懿宗忌其嚴整,訶排儀仗,因欲折之。隆基叱之曰:“我國家朝堂,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顧耶!”則天聞之,特加寵異。天授二年,仍卻入閣。長壽二年,改封臨淄郡王。聖曆二年,又複出閣。長安中,位右衛郎將、尚輦奉御。神龍元年,遷衛尉少卿。景龍二年,兼潞州別駕。
潞州城東五里,有一山,名伏牛山,有黃龍見於南岡;城南六十里,有一山,名羊頭山,有童謠云:“羊頭山北作朝堂。”至次年九月內,臨淄王自潞州回京。召術士韓擬禮,使揲蓍成象,一蓍孑然獨立,擬禮告曰:“此天人之瑞也。”臨淄王與兄壽春郡王李成器、衡陽郡王李成義,弟巴陵郡王李隆范、彭城郡王李隆業五人,列第於長安隆慶坊,分院同居,號為“五王宅”。時人語訛,以“隆”為“龍”。五王宅北有隆慶池,有數十頃大小,池水泛溢,望氣者言池中鬱鬱有龍氣。帝聞知此事,領一班文武官僚,都到五王宅,就在隆慶池中泛舟作樂。命引巨象上船踐踏,君臣賦詩以紀其事。
忽一日,臨淄王帶王毛仲、李宜德等親從將校十數人,架鷹逐犬,出城采獵。至城南鄠、杜之間,趕起一白鹿,縱馬上山逐之。臨淄王拈弓搭箭,覷著白鹿較近,一箭射去,正中鹿背。那白鹿帶箭而走,閃入深林去。臨淄王隨後趕去,卻不見了白鹿。只見前面有一株雲松,亭亭如車蓋。臨淄王此時人困馬乏,遂滾鞍下馬,坐於松下少歇。
玩著山景,不覺的天色將晚。忽見一個白衣秀士,生得眉目分明,鬢髮如墨,騎驢而來,與臨淄王施禮。臨淄王答禮。秀士問道:“王孫是那方來的?為何在山中憩息?”臨淄王道:“我於城南韋杜打獵,趕一白鹿到此。見有一簇松陰,權為一歇。”秀士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王孫不棄,到我舍下吃些茶飯。”臨淄王聽了,並不推辭,便笑道:“既蒙厚愛,何敢拂此盛情。”
秀士便引臨淄王,迤邐行二里餘。轉過崇山峻嶺,穿過茂林修竹。看前面時,雲林深處,有一座草舍人家,柴扉晝掩。門外一道青溪,兩邊都是野花山草。看不盡那蜻蛉悠颺草際飛,蝴蝶翩翻花上戲。夕陽度嶺,飛鳥相逐;山花輕颺,半落幽戶。秀士指著說道:“那個便是蝸舍。”
臨淄王十分歡喜,隨著秀士,行過花溪,推開荊扉。早驚動一個裙布荊釵的婦人出來迎接,對臨淄王進禮。秀士道:“此是山妻。”臨淄王回禮。秀士請臨淄王入裡坐下,叫山妻看茶,一壁廂辦飯。婦人將些黃粱粟米,煑起飯來。秀士自去宰驢殺羊,把酒肉安排些來吃。不移時,肴饌完備。桌上壺斟美釀,盤列珍饈。葷有獐豝鹿驢雉兔般般肉,素有蔬肴鮮筍木耳並蘑菇。說不盡那杯盤之盛,品物之豐。臨淄王看了,心中暗喜,自思道:“不想這秀士如此好客,必異人也!”秀士將美酒滿斟一杯,奉與臨淄王。臨淄王稱謝了,便問其姓名。原來秀士乃懷州河內人也,姓王,名琚。琚本是遊俠兒,與周璟、張仲之為友。時駙馬王同皎圖誅武三思,廢韋氏。與周璟、張仲之等密議,求客刺武三思。璟乃薦琚於同皎。同皎與琚言及刺武三思事,琚義而許諾。事泄,琚乃更名改姓,亡匿揚州。傭書於富商之家,主人愛其才學,以女嫁之,送以金帛。及三思死,琚將前事實訴丈人,攜妻回京,祭告同皎等。因避朝廷緝捕,故隱居於此。
吃了晚飯,收了盤碗,漸漸天昏,不覺東方月上。王琚引著臨淄王出茅屋,到竹林邊走走。但見泉流松石,喬木生涼;花拂戶牖,微風送香。竹裡流螢數點,飛來又去;澗中啼鳥紛紛,有時一囀。
二人觀玩良久,步入幽篁,就於茅亭裡坐下,共論前古興廢之事。臨淄王見琚言語投機,恨相知晚,呼為王十一,以己志告之。問曰:“久聞先生大名,今幸一會。如今天子昏昧,奸臣弄權。韋后驕恣日甚,將來必為篡逆之事。先生高見,望乞賜教。”琚曰:“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亂而殺之,又何疑也?”正談論間,忽聞戶外人喊馬嘶,二人急出視之,乃王毛仲、李宜德也。臨淄王大喜。毛仲、宜德下馬入見,請臨淄王回城。臨淄王別了王琚,與毛仲、宜德同歸城裡,於路訴說王琚殺驢款待之事,共相嗟訝。自此之後,臨淄王帶領數騎,去韋杜地面遊獵解悶,必過琚家。
原夫天地混芒,象類雞卵,元氣繞之,如日之暈。萬八千歲過後,盤古氏開天闢地。氣之陽清者,上浮為天;氣之陰濁者,下沉為地。爾後日月交替,陰陽遞嬗,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五德終始,生生不息。黃帝之時,有黃龍地螾見,黃帝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夏將興,草木暢茂,有青龍止於郊,禹以木氣勝,遂以木德王。殷將興,有神牽白狼銜鉤而入商朝,銀自山溢。湯以金氣勝,遂以金德王。周將興,有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文王以火氣勝,遂以火德王。自周衰,秦文公出獵,獲黑龍。後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始皇以水氣勝,遂以水德王。俄有望氣者云:“東南有天子氣。”及秦以無道,二世而亡。鹿奔野草,群雄逐之。項王紫電雙瞳,力能扛鼎,率江東子弟八千人,喑啞叱吒,橫行於天下。破釜沉舟,誅滅暴秦。漢高祖為赤精子,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至孝文、孝景五六十載,天下和洽。漢武帝時,有黃龍見。帝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其後漢室中微,國統三絕。及王莽篡漢,中外憤怨。此土德銷盡,金德當代也。後來光武生時,有赤光照室中。帝以火氣勝,始明火德。此後歷朝鼎革,多為受禪。五行乘旺則克,受克則生矣。桓帝之世,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靈帝之時,黃龍見譙。時人云:“鬼在山,禾女運,王天下。”其後曹魏篡漢,乃以土德承漢之火;江東孫權,以木德王;西蜀劉備,以火德王。三國鼎足,虎鬥龍爭,其後青蓋入洛陽,天下歸晉。有白燕巢殿,晉主以金氣勝,遂以金德王。晉末,中原板蕩。後劉宋替晉,金生水德;蕭氏替宋,水生木德;及陳氏替梁,木生火德。至於北地諸國,非真主正統,皆五行之沴氣。唯隋朝乃赤帝降精,感應而生,故以火德王。至隋平陳,兩火相並,又有赤雀降祥。隋朝一治一亂,二世乃亡。傳至李唐,高祖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太宗以聖德英武,雄才睿略,掃除昏虐,大濟生人。又有房玄齡、杜如晦輔相聖德,魏徵、王珪規諫闕失,長孫無忌、蕭瑀補益政事,李靖、李勣訓整戎旅,君明臣忠,事無不理,夷狄畏服,寰宇大安。其後武曌僭位,殺唐室子孫殆盡。幸唐祚未終,宰臣張柬之、崔玄暐與羽林將軍敬暉、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以禁兵誅討二張,興複社稷。
帝畏皇后韋氏,言無不從。張柬之、敬暉等以立功,掌知國政,謀去諸武。佞臣德靖王武三思患之,結昭容上官婉兒以為援,因得幸於韋皇后,潛入宮中謀議。柬之等無辜放逐。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與武當丞周憬密謀,招集義士張仲之、祖延慶等,期以則天靈駕發引,劫殺三思。機事不密,反為所誣。同皎斬於都亭驛前,籍沒其家,臨刑神色不變。仲之、延慶皆死。周憬逃於比干廟中自刎。臨死,謂左右曰:“比干,古之忠臣也;儻神道聰明,應知我以忠自殺也。”天下莫不冤之。
有鬼夜以血塗三思門,三思不以為懼。雍州人韋月將、高軫上書,言三思潛通宮掖,將有逆謀,反為三思所構。月將竟杖責,軫流於嶺南而死。韋后深信釋氏,聖僧萬回嘗謂之曰:“三郎斫汝頭。”又望見韋后之女安樂公主車騎,連唾曰:“血腥血腥,不可近也。”韋后因太子李重俊第三,非其所生,惡之。三思令子武崇訓與安樂公主淩忽太子,勸公主請帝廢皇太子,自立為皇太女。宰臣魏元忠力諫方止。公主聞之,怒曰:“元忠,山東木強田舍漢,豈足與論國事!阿武子尚自為天子,況兒是公主,作皇太女,有何不可!”太子以武三思亂國,不勝忿恨。
三思專權擅勢,大作威福,嘗謂人曰:“不知何等名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既與韋皇后、上官昭容私通,而兵部尚書宗楚客、將作大匠宗晉卿、太府卿紀處訥、鴻臚卿甘元柬等為之羽翼,御史中丞周利貞、侍御史冉祖雍、太僕丞李悛、光祿丞宋之遜、監察御史姚紹之等並作爪牙。周利貞等殘害忠良,時人皆呼為“三思五狗”。冉祖雍又與中書舍人崔湜、鄭愔貪圖賄賂,百姓為之語曰:“崔冉鄭,亂時政。”又以三思秉政,陰有篡國之心,比之於司馬仲達。先是,三思改封。識者言:“德靖,‘鼎賊’也。”至是,果有窺鼎之志。
神龍三年秋七月辛丑,太子與右羽林大將軍、遼陽郡王李多祚等,假帝詔發千騎三百餘人,誅武三思、武崇訓於其第,遂引兵趨肅章門,斬關而入。韋后聞之,慌與安樂公主、上官昭容翊帝登玄武門樓。千騎兵驟至。帝臨軒諭之,於是千騎倒戈擊太子,殺李多祚,餘眾潰散。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攻延明門,不克而死。太子見事急,引百餘騎突圍而出,奔至鄠縣,為部下所害。制令梟首於朝堂,又獻於太廟,並以祭三思、崇訓靈柩。時東宮僚吏,莫敢近者。惟永和丞寧嘉勖,解衣裹太子首號哭。楚客聞之大怒,收付制獄,黜為平興丞,因殺之。士庶聞之,盡皆流涕。
時有相王李旦,本名旭輪,後改名旦,高宗第八子,帝同母弟也。性謙恭,有文學,善訓詁,工草隸。龍朔二年六月己未,生於長安蓬萊宮含涼殿。十一月,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徙封冀王。上元三年,徙封相王。永淳二年,徙封豫王。旦初生時,則天於含涼殿內造玉佛像。及長,旦入殿裡觀玩,忽聞佛像語曰:“爾後當為天子。”又有蝸牛成天子字,在寢齋之壁。旦懼,以泥塗去。數日又複如舊,如是者三。嗣聖初,則天臨朝,廢帝為廬陵王,立旦為帝。旦雖即位,不得參預政事。垂拱二年,則天下詔,還政於旦。旦固辭。則天仍臨朝稱制,百僚上表,請改國號曰周。旦乃上表,自請讓位於母。則天大悅,及革唐為周,降旦為皇嗣,賜姓武,退居東宮,其具儀一比皇太子。聖曆初,帝自房陵還。旦數稱疾不朝,請讓位於兄。則天遂立帝為太子,複封旦為相王。神龍初,帝復位,進號安國相王,拜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帝以旦為皇太弟,堅辭不受。
又有太平公主,乃高宗少女,帝同母妹。為人體貌豐碩,方額廣頤,先降太常卿薛紹,後降武周定王武攸暨。公主素多權略,則天甚愛之,常謂“類我”。每預謀議,宮禁嚴峻,事不令泄。公主亦畏懼自檢,但崇飾邸第而已。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於常制。垂拱中,公主實封至一千二百戶;聖曆初,加至三千戶。神龍元年,以預誅張易之有功,進號鎮國太平公主,增邑至五千戶。至次年正月內,與長寧、安樂諸公主,皆置公主府,設官屬。太平公主儀比親王。長寧、安樂二公主,不置長史而已,餘並同親王。上官昭容用事禁中,與韋后、安樂公主,皆以智謀不及,甚憚之。
三思既死,帝為素服舉哀,廢朝五日,追贈太尉,封梁王,諡曰宣。贈武崇訓開府儀同三司、魯王,諡曰忠。宗楚客、紀處訥附韋后、安樂公主,密使冉祖雍誣奏:“安國相王及鎮國太平公主與太子同謀,請收付獄。”帝聞之大怒,令一人按其事。乃南蘭陵人,姓蕭,名至忠,秘書少監蕭德言曾孫也。美風望,性剛梗,有當世幹具。初為畿尉,以清謹稱。嘗與友人期於街中,俄而彤雲四合,紛紛雪下,人或止之。至忠曰:“焉有與人期,畏雪不去。”遂命駕徑往,立於雪中,深尺餘,期者方至。後為御史中丞。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羅織?宗社存亡,實在於此。臣雖愚昧,竊為陛下不取。《漢書》云:‘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願陛下詳之。且往者則天欲立相王為太子,相王累日不食,請迎陛下,固讓之誠,天下傳說。足明祖雍所奏,咸是構虛。”帝乃止。以楚客、處訥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加至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賜爵酂國公。
是時宗楚客、紀處訥讒諂蔽明,宰相李嶠、楊再思、韋巨源等唯諾而已。惟蕭至忠在朝有鯁直節,多所匡正。帝嘗曰:“諸宰相中,至忠最憐我!”
再說宗楚客諂事韋后,率百官上表,尊帝為應天神龍皇帝,后為順天翊聖皇后。大赦天下,改元景龍。韋后干預國政,優寵親屬,擢從兄韋溫為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內外封拜,遍列清要。韋溫等既居榮要,燻灼朝野,時人比之武氏。韋后最喜左道妖邪之術,乃引巫媼趙五娘出入禁中,封為隴西夫人,與妹郕國夫人、崇國夫人,安樂、長寧諸公主,上官昭容及母沛國夫人鄭氏、尚宮柴氏、賀婁氏,皆樹親黨,多納貨賄。但送錢三十萬,即於側門別降墨敕、斜封授官,號為“斜封官”。由此,屠販之徒,躡高位者數百人,何其猥濫!韋后與安樂公主深信釋氏,天下盛興佛寺,以致百姓勞弊,倉廩空虛。
韋后又與宗楚客淫亂。國子祭酒葉靜能、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少卿楊均,出入宮中,與后有奸。御史崔琬,對仗彈奏楚客等驕恣跋扈,請收劾之。楚客更瞋目變色,自言忠鯁,為琬所誣。帝竟不窮問,遽命琬與楚客約為兄弟,以和解之。因此人皆稱帝為“和事天子”。
安樂公主即帝幼女,帝愛寵最深,恣其所欲。嘗自草制敕,掩其文而請帝書焉,帝笑而從之,竟不省視。安樂公主恃寵驕奢,權傾天下,自王侯宰相以下,除拜多出其門。嘗作毛裙,合百鳥毛,花卉鳥獸,皆如粟粒。正視為一色,旁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月中為一色。裙既織成,直錢一億,凡造兩腰,一獻韋后。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采之殆盡。公主又與長寧公主競起第宅,以侈麗相高。擬於宮掖,而精巧過之。又請昆明池,帝以百姓蒲魚所資,弗許。公主不悅,乃更奪百姓田園,別鑿定昆池,言定天子昆明池也,廣袤數十里,直抵南山。累石為山,以象華嶽,引水為澗,以象天津。損庫錢百萬億。公主駙馬武延秀,即武崇訓從弟,恃恩放縱,有不臣之心。楚客暗使公主府倉曹符鳳謂之曰:“今天下蒼生,猶以武氏為念,大周必可再興。按讖書云:‘黑衣神孫披天裳’,駙馬即神皇之孫也。”延秀大喜,自此常穿黑衣不題。
卻說相王第三子李隆基,性仁孝,英武果斷,倜儻有大志。生得姿質風流,儀容偉麗。善音律,工八分書,妙能打球,兼解陰陽、象緯、卜相、推步之術。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於洛陽。則天嘗御高樓抱隆基眺望,誤墜於地。左右失聲奔下扶擁,隆基怡然無虧損之狀,則天甚奇之。三年,封楚王。天授三年十月,出閣,開府置官屬,年始七歲。風神秀異,英姿雋邁。朔望車騎至朝堂,金吾將軍武懿宗忌其嚴整,訶排儀仗,因欲折之。隆基叱之曰:“我國家朝堂,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顧耶!”則天聞之,特加寵異。天授二年,仍卻入閣。長壽二年,改封臨淄郡王。聖曆二年,又複出閣。長安中,位右衛郎將、尚輦奉御。神龍元年,遷衛尉少卿。景龍二年,兼潞州別駕。
潞州城東五里,有一山,名伏牛山,有黃龍見於南岡;城南六十里,有一山,名羊頭山,有童謠云:“羊頭山北作朝堂。”至次年九月內,臨淄王自潞州回京。召術士韓擬禮,使揲蓍成象,一蓍孑然獨立,擬禮告曰:“此天人之瑞也。”臨淄王與兄壽春郡王李成器、衡陽郡王李成義,弟巴陵郡王李隆范、彭城郡王李隆業五人,列第於長安隆慶坊,分院同居,號為“五王宅”。時人語訛,以“隆”為“龍”。五王宅北有隆慶池,有數十頃大小,池水泛溢,望氣者言池中鬱鬱有龍氣。帝聞知此事,領一班文武官僚,都到五王宅,就在隆慶池中泛舟作樂。命引巨象上船踐踏,君臣賦詩以紀其事。
忽一日,臨淄王帶王毛仲、李宜德等親從將校十數人,架鷹逐犬,出城采獵。至城南鄠、杜之間,趕起一白鹿,縱馬上山逐之。臨淄王拈弓搭箭,覷著白鹿較近,一箭射去,正中鹿背。那白鹿帶箭而走,閃入深林去。臨淄王隨後趕去,卻不見了白鹿。只見前面有一株雲松,亭亭如車蓋。臨淄王此時人困馬乏,遂滾鞍下馬,坐於松下少歇。
玩著山景,不覺的天色將晚。忽見一個白衣秀士,生得眉目分明,鬢髮如墨,騎驢而來,與臨淄王施禮。臨淄王答禮。秀士問道:“王孫是那方來的?為何在山中憩息?”臨淄王道:“我於城南韋杜打獵,趕一白鹿到此。見有一簇松陰,權為一歇。”秀士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王孫不棄,到我舍下吃些茶飯。”臨淄王聽了,並不推辭,便笑道:“既蒙厚愛,何敢拂此盛情。”
秀士便引臨淄王,迤邐行二里餘。轉過崇山峻嶺,穿過茂林修竹。看前面時,雲林深處,有一座草舍人家,柴扉晝掩。門外一道青溪,兩邊都是野花山草。看不盡那蜻蛉悠颺草際飛,蝴蝶翩翻花上戲。夕陽度嶺,飛鳥相逐;山花輕颺,半落幽戶。秀士指著說道:“那個便是蝸舍。”
臨淄王十分歡喜,隨著秀士,行過花溪,推開荊扉。早驚動一個裙布荊釵的婦人出來迎接,對臨淄王進禮。秀士道:“此是山妻。”臨淄王回禮。秀士請臨淄王入裡坐下,叫山妻看茶,一壁廂辦飯。婦人將些黃粱粟米,煑起飯來。秀士自去宰驢殺羊,把酒肉安排些來吃。不移時,肴饌完備。桌上壺斟美釀,盤列珍饈。葷有獐豝鹿驢雉兔般般肉,素有蔬肴鮮筍木耳並蘑菇。說不盡那杯盤之盛,品物之豐。臨淄王看了,心中暗喜,自思道:“不想這秀士如此好客,必異人也!”秀士將美酒滿斟一杯,奉與臨淄王。臨淄王稱謝了,便問其姓名。原來秀士乃懷州河內人也,姓王,名琚。琚本是遊俠兒,與周璟、張仲之為友。時駙馬王同皎圖誅武三思,廢韋氏。與周璟、張仲之等密議,求客刺武三思。璟乃薦琚於同皎。同皎與琚言及刺武三思事,琚義而許諾。事泄,琚乃更名改姓,亡匿揚州。傭書於富商之家,主人愛其才學,以女嫁之,送以金帛。及三思死,琚將前事實訴丈人,攜妻回京,祭告同皎等。因避朝廷緝捕,故隱居於此。
吃了晚飯,收了盤碗,漸漸天昏,不覺東方月上。王琚引著臨淄王出茅屋,到竹林邊走走。但見泉流松石,喬木生涼;花拂戶牖,微風送香。竹裡流螢數點,飛來又去;澗中啼鳥紛紛,有時一囀。
二人觀玩良久,步入幽篁,就於茅亭裡坐下,共論前古興廢之事。臨淄王見琚言語投機,恨相知晚,呼為王十一,以己志告之。問曰:“久聞先生大名,今幸一會。如今天子昏昧,奸臣弄權。韋后驕恣日甚,將來必為篡逆之事。先生高見,望乞賜教。”琚曰:“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亂而殺之,又何疑也?”正談論間,忽聞戶外人喊馬嘶,二人急出視之,乃王毛仲、李宜德也。臨淄王大喜。毛仲、宜德下馬入見,請臨淄王回城。臨淄王別了王琚,與毛仲、宜德同歸城裡,於路訴說王琚殺驢款待之事,共相嗟訝。自此之後,臨淄王帶領數騎,去韋杜地面遊獵解悶,必過琚家。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