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15(三)凌晨網頁進行維護,造成不見敬請見諒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滿額折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新亞遺鐸(上/下)(三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360 元
優惠價
791074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2 點
【套書優惠】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代國學大師、史學權威──錢穆
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由苦難中誕生,由苦難中成長,還將在苦難中向前」
揣懷最崇高的理想,衝撞最艱險的時局
民初流亡港臺知識分子在港辦學全紀錄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
在遽變的歷史激流中,該如何抓住中華傳統文化最後一絲微光?

1949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在租來的四間教室,師生混居,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一間連圖書館都沒有的書院,是用什麼培育出一代史學大家余英時?
教室課桌間傳唱的新亞精神已歷一甲子有餘,如今的時局距斯人的期許,尚有幾里?

1949年的香港正逢政局顛簸,社會混亂的時期,彼時中國政局尚未穩定,知識分子與學子在顛沛流離之際,僅僅握著文化傳承的責任與理想,新亞書院結合中國宋明以來的講學精神,以及西歐大學制度的人文主義教育宗旨,融合兩者,在香港,甚至可說是在中國高等教育界史上,開創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學術環境。

▍一代大師的懇切絮語:歷史現場的凝結
全書收錄錢穆在新亞書院自創校以來的各種演講致詞、刊物文章,詳實記錄下新亞四十年來的發展過程。每一篇演講紀錄與講學文章,宛如一幀幀歷史快照,使讀者彷彿親臨現場。本書作為文集,除了記錄歷史,更可從字裡行間看出錢穆面對學生,用最簡單的話語,親切的道出最殷實懇切的叮嚀。

▍時代下的教育史縮影:香港高等教育變革全紀錄
創校之初,時局艱難,新亞書院在市集街口租了四間教室,幾近一無所有的展開了教育事業。新亞書院走過創立之初的艱苦困境,在校長、教授們的奔走下,學校逐漸成型,畢業生也隨著時間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書院融合中西的教育方針,作育菁莪,享譽各界。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為了學子的前途,為了繼續使新亞精神傳唱不輟,新亞書院併入香港中文大學,書院的自主性漸失。創校以來的理想與願景,在改革的洪流中,又將走向何方?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新亞精神究竟是什麼?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由錢穆親自作詞的新亞校歌中,不斷複誦著「新亞精神」這四個字。在創校之初,學校環境窮困匱乏,時局顛波紛亂之際,師生們彼此之間也以自己擁有「新亞精神」為傲。新亞精神既是錢穆對學生與自身的教誨,更是對國家、時局、社會的期許。

【本書特色】
1.收錄最齊全:錢穆在校演講、刊物出版最完整蒐集
2.展現歷史溫度:一窺史學大師錢穆的最真切的諄諄教誨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錢穆作品精萃序

錢穆先生身處中國近代的動盪時局,於西風東漸之際,毅然承擔起宣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冀望喚醒民族之靈魂。他以史為軸,廣涉群經子學,開闢以史入經的嶄新思路,其學術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不朽,並撐起了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的一方天地,成就斐然。

三民書局與先生以書結緣,不遺餘力地保存先生珍貴的學術思想,希冀能為傳揚先生著作,以及承續傳統文化略盡綿薄。

自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迄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多年間,三民書局總共出版了錢穆先生長達六十餘年(一九二三一九八九)之經典著作三十九種四十冊。茲序列書目及本局初版日期如下:

中國文化叢談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

中國史學名著 一九七三年二月)

文化與教育 一九七六年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七六年六月)

國史新論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史精神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七七年二月)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九七七年五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七七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七八年一月)

黃帝 一九七八年四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七九年七月)

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九七九年八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一九八年三月)

湖上閒思錄 一九八年九月)

人生十論 一九八二年七月)

古史地理論叢 一九八二年七月)

八十憶雙師友雜憶(合刊) 一九八三年一月)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一九八三年十月)

中國文學論叢 一九八三年十月)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秦漢史 一九八五年一月)

中華文化十二講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莊子纂箋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朱子學提綱 一九八六年一月)

先秦諸子繫年 一九八六年二月)

孔子傳 一九八七年七月)

晚學盲言(上)(下) 一九八七年八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一九八八年一月)

論語新解 一九八八年四月)

中國史學發微 一九八九年三月)

新亞遺鐸 一九八九年九月)

民族與文化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一九九年一月)

莊老通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二○二二年,三民書局將先生上述作品全數改版完成,搭配極具整體感,質樸素雅、簡潔大方的書封設計,期能以全新面貌,帶領讀者認識國學大家的學術風範、思想精髓。
謹以此篇略記出版錢穆先生作品緣由與梗概,是為序。

三民書局
謹識
東大圖書

彙編新亞生活周刊載錄賓四對學生的講話及文稿,最早是三民書店劉振強先生的建議。民國五十六年,我們遷臺定居不久,劉先生有次來訪,談起他偶然讀到新亞生活周刊上賓四的一篇講演,很受感動,他要求賓四將其歷年在該刊上的講辭文稿彙集成專書,由三民書店負責出版。那時賓四專心在寫《朱子新學案》一書,只想藉努力工作忘掉過去的不愉快,對劉先生的建議未加考慮。數年後,劉先生又在一次來訪時,重提舊話。其時賓四《朱子新學案》已出版,正著手整理以前舊稿,彙編《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已沖淡了情感上的不快。回想往事,深感在新亞十五年,每次對學生談話,都是他當時的真情流露,值得珍惜。於是對劉先生的建議開始動心,遂命我為他先收集資料,準備整理完舊稿再作考慮。未料不久後,賓四雙目即不能見字,自此身體多病,一切工作費時費力,新亞生活周刊的資料一放十年,無暇顧及。

去年,賓四在養病中,無以消遣,於是又想到新亞生活周刊的資料,命我逐篇順序唸給他聽。原以為現成稿子彙集成書是件輕鬆簡單的事。不料這本集子,每篇都牽起太多回憶,工作進行頗不順暢。加以一場大病,賓四腦力迅退,這本文稿的編集,竟拖了一年多才得勉強付印,真是始料所未及。

賓四為此集定名為《新亞遺鐸》。在我們共同整理文稿的過程中,他曾多次有感而發地說,離開新亞已二十五年,再來回首從前,那是何等情緒啊!又屢說,待此稿整理完,他將要為《新亞遺鐸》寫篇長序,略敘別後情懷。我一直期待讀他這篇將寫的長序,不幸他年老復原不易,已無力為文。不得已,命我於此書付印時代寫一篇。

我與新亞淵源也不短。民國三十八年夏,我離開廈門大學避禍來港。三十九年秋,轉入新亞就讀一年。四十年離港來臺,隔年轉入臺北師大。四十三年師大畢業後,又曾回新亞一短時期。四十五年初,與賓四成婚。五十四年賓四辭職離新亞,五十六年秋我夫婦離港居臺。我與新亞前後相關也已十五年。我曾目睹艱苦奮?中的新亞,生命充滿朝氣。也曾目睹她快速轉變時期,解除了經濟困阨,而逐漸步入人事紛擾。更目睹她加入中文大學後陷於興奮迷惘,個人功利勝過了整體道義,創校理想日益糢糊。往事久已塵封,因整理此集而又如走馬燈般湧入腦海,不勝感慨。

賓四在《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一期〈發刊詞〉上說:

這一份新亞生活雙周刊便想把新亞生活之各部門各方面盡量彙集披露出來……這是我們新亞將來的一部歷史……將來要瞭解新亞如何生長、如何成熟、如何發展,以及新亞生活中究竟包藏了些甚麼;所謂新亞精神究竟具體表現了些甚麼,便要憑這份刊物來察看來推尋。

又在《雙周刊》四卷一期〈本刊進入第四年〉一文中說:

這一份刊物,我們創辦時的用意不外兩點:一是逐期報告學校師生們生活的實況,一是預備作將來校史之一份重要參考材料用。

周刊創辦的宗旨雖如上述,然而我把賓四主持校政十五年來的資料,從頭一頁頁仔細翻看,禁不住為它記載的不夠詳實而感嘆。最難釋懷的,莫過於賓四辭職時相關資料的欠缺。舉其最簡單具體一事說,賓四的辭職講演,當時竟無人記錄。

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七月十一日,新亞舉行第十三屆畢業典禮,賓四在主持典禮的同時,對全校師生作了他正式離職的公開講演。回想那一段忙碌混亂的日子,我至今仍清晰的記得,典禮的前一晚,時間已過午夜十二點,賓四在忙完雜務後對我說,現在他要靜下心來好好準備他主持校政十五年來最後一次講演。於是在沙田和風臺五號,我們舊居的長廊上,他啣著煙斗,獨自在廊上散步,為他第二天的告別辭打腹稿,直過兩點才上床休息,我又聽他在床上翻來覆去到天亮。第二天早上,我陪他去新亞,他在忍受了無數委屈,又經過長期內心掙扎,卻能如此平和的講話,沒有帶一絲火氣,而又句句充滿情感,令我幾次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這真是令我終生難忘。

當晚校長室蘇明璇先生來電話,也說起他的感受。不料兩天後蘇先生再來電話,激動地報告,學校竟無人記錄賓四的告別講演。這真是件不該有的缺失。歷年來,每逢新亞舉行開學或畢業典禮,照例有人負責記錄師長的講話。何況這次是新亞創辦人的告別講演,意義更不同。這一疏失,實在令人有些費解。典禮後十一日,賓四在蘇先生多次催促下,終於補寫了一篇講辭,登在《新亞生活雙周刊》七卷六期上。情緒激盪達到某一顛峰狀態時,常能發揮出想不到的潛能,創造出平日少見的傑作。但待事過情遷,再要來捕捉當時的心情,往往如水中撈月了。補寫的一篇難及當日臨場講演的生動。我每回想此事,總覺有難以彌補的遺憾。

文稿編定後,在賓四雜稿中,意外尋出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賓四在美獲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學位,雅禮協會舉行公宴祝賀時之講辭一篇,及其辭新亞校長職復雅禮羅維德先生函一草稿。另又在其記事本中獲知當年有上董事會辭職書一封,特電新亞張端友校友於檔案中查出寄來。此三文同可補入,其中兩函有關辭職事,正可稍補缺失。

此集所收只限於賓四在《新亞校刊》《新亞生活雙周刊》《新亞月刊》上有關之文稿,按出版秩序先後排列,並在每篇下註明原刊幾卷幾期,以便讀者翻查。如該文收入賓四已出版之某書,也加註明。民國五十六年我們由港遷臺時,葉龍校友贈其手抄賓四海外講稿兩本,孫鼎丞先生贈賓四剪稿數十篇。兩者中有數篇與新亞歷史有關,而上述刊物未收入,特為補入,並在目錄上註明其原發表處。另新亞生活上有我〈敬悼青瑤師〉一文,所述有關新亞藝術系之創設,今亦附入。又新亞生活周刊有記載學校活動之文稿數篇,以其有助讀者對當年新亞之認識,今亦插入。以上凡非賓四文稿,皆不在目錄順序上排列,並註明為「附」稿,以示區別。又該刊上有賓四香港大學校外課程講稿三部分共十八篇,今併刪去,別作安排。

這本文集拖了多年終於付印了,今年恰逢新亞創校四十周年之慶,特把賓四為祝賀此慶典而作之〈祝辭〉與〈新亞簡史〉兩文,亦一併收入此集中。意外的巧合,亦別具意義。賓四囑此書趕在九月二十八日校慶日前出版,以為他的賀禮。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錢胡美琦寫於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

目次

錢穆作品精萃序

新亞校訓
新亞學規
新亞校徽
新亞校歌
校歌手稿
一、亞洲文商學院開學典禮講詞摘要(新亞校刊創刊號)
二、招生簡章節錄
三、新亞書院沿革旨趣與概況
四、告新亞同學們(校刊二期)
五、敬告我們這一屆的畢業同學們(校刊三期)
六、新亞精神(校刊四期)
附 校聞一束
七、新亞五年(校刊五期)
八、歡迎雅禮協會代表講詞摘要
附 校聞一束
九、民國四十三年除夕晚會講詞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一○、校風與學風(校刊六期)
一一、新亞書院五年發展計畫草案節錄(校刊七期)
一二、研究所計畫綱要
一三、新亞校訓誠明二字釋義
附 校聞一束
一四、新亞理想告新亞同學(校刊八期)
一五、農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禮講詞摘要
附 本院半年來大事記
一六、告本屆畢業同學(校刊九期)
附 新亞書院‧亞細亞大學交換學生協定
一七、雅禮和新亞雙方合作三年來之回顧與前瞻
附 校聞輯錄
一八、第六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一九、第九屆開學典禮講詞
二○、孔子誕辰紀念講詞
二一、慶祝新亞第九周年校慶講詞摘要
二二、天才技藝大會開幕詞摘要
二三、第一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四、第四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五、發刊詞(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一期)
二六、惜別和歡送(一卷五期)
二七、責任和希望(一卷六期)
二八、第七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附 本院南洋僑生申請免試入學辦法(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六期)
二九、告本屆新同學(一卷八期)
三○、孔子思想和世界現實問題(一卷九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三一、變動中的進步
三二、國慶與校慶(一卷十期)
附 建校九年大事記
三三、孔道要旨
三四、新亞書院概況序言(一卷十二期)
三五、介紹張君勱先生講詞(一卷十三期)
三六、中國史學之特點(一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三七、知識、技能與理想人格之完成(一卷十八期)
三八、介紹董之英先生講詞(一卷二十期)
三九、擇術與辨志(一卷二十一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四○、家庭母愛與孝道(二卷一期)
四一、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二卷二期)
四二、通情達理 敬業樂群(二卷三期)
四三、為學與做人(二卷四期)
四四、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四五、第八屆畢業同學錄序(新亞生活雙周刊二卷五期)
四六、開學致詞(二卷六期)
四七、友情的交流
四八、珍重我們的教育宗旨(二卷七期)
四九、讓我們來負擔起中國文化的責任(二卷八期)
五○、中國傳統思想中幾項共通的特點(二卷九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五一、歡迎英國大學委員會代表福爾頓博士訪問本院講詞
五二、校務概況(二卷十期)
五三、新亞書院十年來的回顧與前瞻(二卷十四期)
五四、本校今後的理想與制度(二卷十五期)
附 錢校長赴美歐行程
五五、自美來函(一)
五六、孫君鼎宸歷代兵制考序(二卷十六期)
五七、人(二卷十七期)
五八、何蒙夫詩境記(二卷十八期)
五九、曾何兩先生哀辭(二卷十九期)
六○、自美來函(二)(三卷一期)
六一、自美來函(三)(三卷二期)
六二、自美來函(四)(三卷四期)
六三、美新港雅禮協會公宴講辭(存稿)
六四、自美來函(五)(三卷五期)
六五、自美來函(六)(三卷六期)
附 錢校長伉儷講學歸來(三卷七期)
六六、三十四次月會講詞(三卷八期)
六七、中國史學之精神(三卷九期)(收入《中國史學發微》)
六八、第二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詞(三卷十期)
六九、從西方大學教育來看西方文化(三卷十二期)
七○、讓我們過過好日子(三卷十三期)
七一、課程學術化生活藝術化(三卷十四期)
七二、從新亞在美校友說到校友對母校的重要性
七三、關於新亞之評價(三卷十五期)
七四、中國文學中的散文小品(收入《中國文學論叢》)
七五、關於丁龍講座(三卷十六期)
七六、本刊進入第四年(四卷一期)
七七、歡祝本屆畢業同學(四卷三期)
七八、競爭比賽和奇才異能(四卷四期)
七九、第十屆畢業典禮致辭
八○、《論語》讀法(四卷五期)
八一、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四卷六期)
八二、孔誕與校慶講詞(四卷七期)
八三、歡迎羅維德先生(四卷八期)
八四、中國儒學與文化傳統(四卷十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五、關於學問方面之智慧與功力(四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六、學問與德性(四卷十七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七、中國歷史上關於人生理想之四大轉變(四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八八、寫在本刊五卷一期之前(五卷一期)
八九、回顧與前瞻(五卷三期)
九○、對十一屆畢業諸君臨別贈言(五卷四期)
九一、新亞書院文化講座錄序
九二、有關學問之道與術(五卷五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三、英國文化協會贈書儀式中致詞
九四、校慶日勸同學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五卷七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九五、秋季開學典禮講詞(五卷八期)
九六、孔誕、校慶及教師節講詞(五卷九期)
九七、有關學問之系統(五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八、讀書與做人(五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九九、衡量一間學校的三個標準(五卷十六期)
一○○、歷史與地理(五卷十七期)(收入《學籥》)
一○一、學術與風氣(五卷十八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一○二、第三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演辭(五卷二十期)
一○三、新亞藝術第二集序
一○四、禮樂人生(六卷一期)
一○五、對十二屆畢業同學之臨別贈言(六卷五期)
一○六、月會講詞
一○七、漫談《論語新解》(六卷八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一○八、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六卷九期)
一○九、慶祝中文大學成立
一一○、孔誕暨校慶紀念會講詞(六卷十期)
一一一、中國文化與中國人(六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一二、關於我的辭職
一一三、校風與學風(六卷十六期)
一一四、事業與職業(六卷十七期)
一一五、述樂記大意(六卷十八期)
一一六、中國文化體系中之藝術(六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一七、新亞生活雙周刊第七卷首期弁言(七卷一期)
一一八、從中西歷史看盛衰興亡(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一九、學問之入與出(七卷三期)(收入《學籥》)
一二○、推尋與會通(七卷四期)(收入《學籥》)
一二一、對新亞第十三屆畢業同學贈言(七卷五期)
一二二、我如何研究中國古史地名(收入《學籥》)
一二三、上董事會辭職書(董事會檔案)
一二四、有關穆個人在新亞書院之辭職(七卷六期)
一二五、致雅禮協會羅維德先生函(存稿)
一二六、校慶日演講詞(七卷八期)
一二七、談《論語新解》(七卷九期)(收入《學籥》)
一二八、亡友趙冰博士追思會悼辭(七卷十一期)
一二九、趙冰博士墓碣銘
一三○、悼趙故董事長兩輓聯
一三一、〈大學〉格物新義(七卷十四期)(收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冊》)
一三二、校友日講詞
一三三、史記導讀序(七卷十七期)
一三四、韓文導讀序
一三五、新亞二十周年校慶典禮講詞(十二卷八期)
一三六、人物與理想(十二卷十期)(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三七、我對於雅禮新亞合作十七年來之回憶(十三卷十五期)
一三八、事業與性情(十四卷三期)(收入《中國文化論叢》)
一三九、王道先生碑文(十四卷十六期)
一四○、悼念蘇明璇兄(新亞生活月刊五卷二期)
附 「敬悼青瑤師」(錢胡美琦作)(新亞生活月刊六卷七期)
一四一、新亞書院創辦簡史(新亞書院四十周年校慶特刊)
一四二、新亞四十周年紀念祝辭

書摘/試閱

新亞書院是從流亡窮窘中創辦的一所學校,從第一半年的亞洲學院起,到第二半年正式改名新亞書院,直到今天已整整三年有半了。教授拿不到薪水,學生繳不出學費,學校的校舍和設備,也永遠如是般簡陋。去年夏,開始有著第一期三位學生畢業了,我那時正負傷養病在臺中,曾寫過一封簡短的信勉勵我們三位畢業生。我信裏說︰「我們學校,由苦難中誕生,由苦難中成長,還將在苦難中向前。我們是有我們的理想。」我勉勵他們莫要怕當前所遇的苦難,更不要忘將來所有的理想。

我記得有一次,和幾位關心我們學校的朋友談起我們學校的困難。有一位朋友說︰「新亞是該如此般困難的。因為你們是一所抱有理想的學校。要到社會漸漸瞭解你們的理想,漸漸接近你們的理想了,那纔是你們學校有光明的前途了。你們學校的困難,正是你們學校所抱負的理想自己帶來的一種信號或憑記。你們的理想一日不發揚,你們的困難,也將一日不解除。從來在文化學說上,抱有理想的個人,他們的處境,不也同樣在困難中奮鬪嗎?否則又何為有所謂道窮之嘆呢?」

那位朋友這一番話,時時銘記在我的心中,至今已快三個年頭了。我愈想他的話,愈感得有理。從前范文正嘗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實你若真個先天下之憂而憂,你必然會後天下之樂而樂。理想的本質便是憂與困。任何一理想,無不在其內心藏有憂,在其外境遇有困難的,否則便不是理想。我們常抱著這信念,所以對我們學校這三年有半的種種困難之壓迫與打擊,我們也就夷然處之了。

我再正告此刻來新亞求學的一輩同學們,你們不也正在憂與困的處境中求學嗎?當知憂與困也即是人生之本質。你若怕有憂,你若怕遇困,你會不懂得什麼是理想。理想正是面對著憂與困而來。理想便正要在憂與困裏打開一出路。你懂得面對你自己的憂與困,你便會產生你自己個人的理想。你懂得面對社會大眾的憂與困,你便會產生對社會大眾的理想。你懂得面對國家民族乃至世界人類的憂與困,你便會產生對國家民族乃至世界人類的理想。在面對此種種憂與困中有學問,在面對此種種憂與困中有智識,因而有理想,因而有事業。深言之,這纔因而有人生呀!不懂得面對此種種憂與困,試問那裏來學問,那裏來智識,那裏來理想?深言之,這又那裏是人生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07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