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秩序:城市文化與權力導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208181496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約翰‧倫尼‧肖特
譯者:鄭娟;梁捷
出版日:2023/05/01
裝訂/頁數:平裝/432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本書作為城市地理學教科書,較為全面地概括了城市研究領域的進展。全書以城市與經濟、城市與社會,以及城市自身的成長過程為主要切入點,結合以全球不同城市為物件的案例分析,將城市研究中的經典模型、新近理論及後現代觀點融合為一體。其突出特點是對與城市相關的歷史、文化,以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因素進行了闡述,較為全面地概括了同時期城市研究領域的理論成果。本書結構清晰、文字流暢,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於城市問題的深切關懷。
作者簡介
約翰•倫尼•肖特(John Rennie Short),1951年生於蘇格蘭,1976年於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美國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UMBC)公共政策系教授。其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城市問題、環境問題、全球化、政治地理學等,主要著作包括《地緣政治:理解一個變化的世界》(2021)、《世界區域地理學》(2019)、《不平等的城市:全球城市中的城市復興、置換和不平等的形成》(2018)、《城市理論:批判性評估》(2015)等50余部。其作品被翻譯成阿拉伯語、中文、捷克語、義大利語、日語、韓語、波斯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和越南語。
序
城市的故事
本文節選自《城市秩序》“導言”
城市給了他深深的衝擊。在城市裡,他看見昨天和遙遠的過去,看見貧窮和富有,看見優雅和粗俗。他眼前是一個萬花筒,各個時代、多種風格的建築繽紛呈現:有的模仿哥特式教堂,有的紀念希臘神廟,各自展示著這樣、那樣的象徵和意象。他看見圓柱、山墻和門廊並存。他看見維多利亞時代的粉墻、20世紀的混凝土、喬治亞時代的磚塊同在。他發現城市既彈性十足又冥頑不化,他明白了它的漠然與中立。
他還聽到城市以不同的腔調言說……它們的聲音從意第緒語跨越到烏爾都語,演奏出一首不和諧交響曲,它們的聲音亦是一份環繞全球的演講,從莫斯科出發,經過希臘和土耳其、經過遙遠的愛爾蘭和印度、經過加勒比海直至悉尼,每一個地點都發出共鳴。如果讓城市將它們各自的經驗娓娓道來,那麼這個漫長的故事將涉及每時每處、包含迫害和災難、兼容成功和不幸。
——珀涅羅珀·賴芙莉,《心城》
(Penelope Lively, City of the Mind, 1991, 3—4)
1986年,我曾住在澳大利亞的悉尼,進行一項有關商務辦公樓發展情況的研究。有一天,我在商務中心閑逛,試著給那兒的建築物拍些照片。不幸的是,當時膠卷被卡住了,後來衝洗出來一看,後四張片子竟然重疊在一起。插圖1.1就是它的杰作。粗瞥之下,這幅圖像完全不知所云——一片混亂、讓人迷惑。不過,若細細凝視片刻,你還是能從中分辨出房屋和人群。這張妙手天成的抽象拼貼畫正好將城市的碎片一一呈現出來,每一片都清晰可辨。
我們對於城市的體驗未嘗不正如這張照片一樣。走進一個大城市,你當然能夠辨別建築、看見人群、找到地點、弄清楚每一條道路通向何方,然而,它的整體身形卻似乎總在故意回避著我們。城市越是龐大,在我們心靈中呈現出的印象卻越是支離破碎。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吧,其實這本書也和這張照片差不多。
我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正是希望對城市經驗的各色碎片加以檢視。它們包括了以下的幾組關係:
■ 城市和經濟。在這一部分中,我將探究城市的經濟功能,具體話題包括城市的經濟體系(城市既是生產地形分布圖中的一個點,又是投資的一個場所)、不斷變化的國際勞動分工及其對具體的城市經濟體系的影響。
■ 城市和社會。這裡的重點在於將城市看作社會互動的大舞臺,在此觀察社會群體的分布、居住空間分異的形成、性別和種族特徵的形構以及階級的形成方式。為此,我將討論城市社區,以及生活方式的再生產。
■ 城市和權力的表達。此處所關注的是城市結構和社會權力的關係。我將逐步展開這樣一個主題:城市是一個相互交流的系統、一架記錄權力分配的錄像機、一個社會斗爭的大舞臺,時時上演著你爭我奪的好戲,大家爭鬥的目標正是對城市經驗的意義和本質的決定權。
本書的基本假設是:對於當代社會中的城市而言,其構成元素是千變萬化的圖景、應接不暇的信息和爭執不休的利益衝突,而我們可以嘗試著找出一種秩序把這些紛繁的要素整飭起來。所謂“秩序”,本身就是個有趣的詞,它出現在“城市秩序”這樣一個標題裡,尤其顯得微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蘊意無窮。《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列出了它的二十種不同意思:往遠了看,它可以表示九等天使們的“級”[若讀者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把它們列出來:熾天使(Seraphim)、智天使(Cherubim)、座天使(Thrones)、主天使(Dominations)、力天使(Powers)、能天使(Virtues)、權天使(Principalities)、大天使(Archangels)、天使(Angels)];往近了看,它也有和我們的主題相關的多種含義。如果當動詞用,它意味著排序、安排、分類、命令;在建築學裡,它意指風格;在數學裡,則表示階;而到了社會學裡,它又變成了社會等級和階級的代名詞。總之,秩序這個詞語身量小小,內含卻十分豐富,足以體現無窮多樣的差別、分析、闡釋和方法,即使用以表述城市這般複雜的存在,也綽綽有余了。此外,它還能夠提供足夠的空間,容許我們實現敘述多元化的野心。不過,在這個詞和我們的目的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荒謬的悖逆——因為很顯然,它難以匹配我們在前文中屢屢提及的碎片和多樣化之類的概念。看吧,書名(The Urban Order)中的定冠詞The已經暗示著我們將要進行的是一種單一的解讀。整個的當代學術體制不正是瞧不上尋求秩序化和普遍性的努力麼?若選用一個像秩序這樣的詞,豈不是暗示著我們的工作將陷落到追尋虛無縹緲的普遍一般性的徒勞掙扎中去了?
所以,要把書名改得準確一些,不如寫成《我的城市秩序》,不過,這樣一來又未免顯得太自賣自夸了。
為了表現出這種秩序的私人性質,我在書裡添加了從過去二十年的研究中提煉出的一系列案例。它們對於全書的體系建構居功至偉。因為這些具有歷史特殊性、以經驗為基礎的事實,能夠很好地呼應其他章節的寬泛主題,把一般性的討論落實到具體的時間和地點中來;而且它們還可以向讀者展示我的研究重點、方法和成果,勾畫出這些年來我的研究風格的演變軌跡。比如,第十三章來自我二十年前完成的一項研究工作,它和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就氣質迥異。它們所體現的不同研究風格、方法和理路,既來源於我個人的進步,也深受這門學科方法論拓寬和哲學基礎深化的影響。在這些案例研究的章節中,你們可以看到我在不斷變換觀察角度,關注分析不同的城市;許多話題都曾使我入迷,嘗試多樣的研究和闡釋風格亦是我的興趣所在;在這裡,老的主題會反復出現,而新的興趣點也層出不窮。它們就像是一組快照,為你們把這種私人秩序的組成要素一一展現出來。當然,我引入這些案例的初衷是想讓這本書讀起來更有趣些,而它們本身亦是一種導覽,將我筆下的城市帶到你們面前。在這些案例中所指涉的秩序,與其說是被我的研究所揭示出來的,不如說是被我硬套上去的,無可避免地已暗含了某種特定的偏向;因為不管是案例還是一般性論述,都植根於我的個人經驗和研究工作。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的部分案例研究基於我與同事們的合作,我把它們引用進來,絲毫沒有盜用他人勞動成果的意圖。恰恰相反,我意欲證明的就是:學術研究實在是一項依賴於集體努力的工作,離不開讀者、作者和研究伙伴的互動合作。包含了我和同事合作成果的章節,僅僅只是學術研究的這種合作性特徵的具體表現而已。因而,若要進一步提高本書書名的準確度,就應該把它改為:《我(在朋友和同事們的幫助下發現)的城市秩序》。——雖然時下流行在學術寫作中大加特加圓括號[諸如Sen(man)tic, (His)tory之類],我們這個括號卻並非流俗之輩。說來說去,雖然“城市秩序”這個概念有著種種不足,我卻仍然堅持讓它來充當本書的書名,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它的不完美,成全了我們努力想要表述清楚的龐雜主題。
解釋秩序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秩序。本書共分三個部分,在每個部分中我都會考察其中所討論的秩序的演化歷程、當下的張力和不確定性以及未來可能的變化軌跡。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闡釋可能是回顧歷史,也可能是前瞻未來;而在空間方面,我們則會列舉來自世界各地的證據,以展示城市經驗的無窮可能。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我們的著述若要避免井蛙之見,就必須克服習以為常的惰性,讓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從當下的、切近的境遇的束縛中掙脫出來。
本書要討論的當然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城市模式,因為我的個人經驗就更偏向於富裕國家的城市。不管是在案例研究還是一般性章節中,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經驗都比第三世界的城市狀況占據了更大的篇幅;不過,雖然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後者,但仍然對其給予了必要的關注。
說實話,寫一本關於城市秩序的綜合性教科書確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有時候洋溢著英雄氣概,有時候卻也顯得傻裡傻氣。因為這個話題實在是太寬泛了,與其有關的文獻浩如煙海、思路變幻多端、著述五花八門、評論層出不窮。對於一個單獨的作者而言,即使懷有總覽全局的雄心壯志,後也不得不向自己只能給出一孔之見的現實結局妥協,因為誰也逃不脫私人立場和個人經驗的局限。所以這本書從未妄想過給這個領域中的思考打上完美的句號、做出確定的總結,它本來就是一本片面的、有選擇性的、暫時的著述,是一份記錄一場正在進行的、生機勃勃、魅力無窮、閃耀著思想火花的大討論的報告書——僅此而已。
本書的基本視角和感情基調是強調城市的角色及其重要性——總之,我要讚美城市。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城市乃是文明傾頹的隱喻,將其批判得體無完膚。更有甚者,直接就把“城市”看作“問題”的同義詞,就像“城市”必然等於“腐敗”。誠然,城市裡烏七八糟的事不少,不過,輕率地把城市和問題並置起來、或者想也不想就把各種社會疾瘤歸咎於城市之類的人云亦云也實在是過於泛濫,以至於干擾了我們的判斷,污染了我們的語言,誤導了我們的分析。本書並非故意對城市生活的諸種弊端視而不見,它之所以要為城市辯護,只是因為在它的內心深處仍然深藏著對於人類借以創造文明生活的集體合作能力的深深信仰。人們共同合作,發揮集體智能,日復一日勞作,修建起各色建築,構成了我們的城市。所以,城市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是經濟的一個部分,是環境的一種要素;更為根本的是,集體合作能力對於人類生存不可或缺,而城市正是衡量此項技能的一個重要指標。當我們端詳城市的時候,看到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對於城市,我一直懷有一種迷戀之情。我生活在一個小鎮裡,那裡只有不到五千人,其中好多彼此間還都是近親。我的曾祖母有十一個孩子,差不多都在這個小鎮裡終老,各自又繁衍出一個大家庭。所以我的表親竟有四十多個——確切數字總是在上下浮動,因為生老病死無可避免。
在我還不到七八歲的時候,祖母曾帶我一起去旅行——那一趟行程在我心上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我們去的是格拉斯高,那時它還是個只有一百萬人的城市,火車站就在城中心。巨蛇般的火車緩緩駛向終點,這個原始怪物終於暫時安靜下來;我們穿過這些龐然的、嘶嘶作響的巨獸,走出車站,匯入人群——那種強烈的新奇和緊張感似乎仍然觸手可及。人群獨有的氣味、無處不在的喧鬧和燈光、川流不息的街景,這些屬於城市的熙來攘往讓我又激動又膽怯——即使到了現在,仍是如此。
那次旅行歸來後,小鎮在我眼裡也不再是原來的模樣。我隱約覺察到它不過只是某種更大的東西的一個小角落而已,再不是宇宙的中心。是的,很久很久以後,我終於確切地知道,它的確只是處在一個城市體系的邊緣,該體系以三十裡外的某個城市為中心。
有著龐大家庭提供綿綿不斷的物質和情感支持,我的小鎮不失為一片成長的樂土。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支持紐帶就顯出壓迫感來,變成了一種對成長的束縛。十幾歲的我,堅信從小鎮蜿蜒出去的道路通向的都是些好玩又刺激的地方。去格拉斯哥和愛丁堡的旅行都算是了不起的探險,雖然走了不過三十裡路,卻像是到了另一個星球一樣。到處都是新鮮的面孔、有趣的商店,電影院裡放的片子還有外國人演的,滿口都是外國話,幸好屏幕下面有一排叫做字幕的小小東西,不然真的讓我不知所云——好一個嶄新的世界啊!後來,我真的離開小鎮去上大學,再後來又去一個更大的城市讀研究生,而我的份教職則是在倫敦郊區的小城裡得到的。現在,當我說自己要進城時,目的地已經變成了世界上的城市之一——倫敦。倫敦正是所謂的世界城市,充斥著來自這個星球各個角落的聲音、氣味、時尚和人群。在那裡,不管是有人穿著炫亮的飄逸長袍或者扎著異域風情的頭巾招搖過市,人們都早已司空見慣。它不單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甚至堪為這個世界的象徵。我也去了很多外國城市:巴塞羅那、巴黎、塞維利亞、阿姆斯特丹、紐約、洛杉磯、布拉格還有維也納;閱歷越多,歲數越大,即使心智隨之日漸成熟,不同的城市仍然一次又一次激起我相同的反應——那種害怕卻又興奮、既排斥又著迷、且愛且恨的複雜情緒貫穿我個人經驗的始終,在我研究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揮之不去。
人們會因為各種理由而寫書:金錢、名譽、晉升或者身後留名。我之所以提筆,當然也未能免俗。然而,這本書的成型卻是實實在在地受到心靈深處的一個真誠渴望的召喚,我是如此熱切地想要給那些紛亂複雜的感觸尋找一個秩序和意義,它們曾經塞滿了那個小男孩的幼小心靈——那時候,他緊緊攥住祖母的手心,走過長長的月臺,怯生生地步下車站的臺階,跌入到那個嘈雜、古怪、平庸、神奇、惡心、可愛、骯臟、美麗的世界中去——人們把那裡,叫做城市。
目次
目錄
章 導言1
部分 城市與經濟
第二章 城市與經濟發展11
第三章 經濟的城市化31
第四章 城市和全球經濟57
第五章 城市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77
第六章 資本、勞動與城市:案例分析Ⅰ,部分100
第七章 資本、勞動與城市:案例分析Ⅰ,第二部分116
第八章 雅皮士、雅廢士和新城市秩序:案例研究Ⅱ126
第二部分 城市和社會
第九章 住房市場145
第十章 社會舞臺172
第十一章 城市生活199
第十二章 政治舞臺218
第十三章 城市中的居所遷移:案例研究Ⅲ241
第十四章 性別、空間與權力:案例研究Ⅳ254
第十五章 種族、族裔和城市:案例研究Ⅴ277
第三部分 城市的生產
第十六章 作為投資的城市313
第十七章 作為文本的城市327
第十八章 城市形象347
第十九章 重建城市形象:案例研究Ⅵ369
第二十章 建築環境中的衝突與妥協:案例研究Ⅶ389
第二十一章 後記:巴塞羅那409
結語414
索引415
譯後記433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