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滿額折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與憤怒和解:轉譯心念,遠離情緒風暴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憤怒」就是人類的不幸本身,不發怒將能帶來奇蹟
人生很短,沒有必要痛苦和煩惱
只要心境改變,就可以過得幸福快樂
讓佛陀教你為情緒解套、遠離失控人生的的智慧!
憤怒是內心突然出現的一種情緒,大致可分為兩種:
●因為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而生氣
●因為願望沒有實現而生氣
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是因為自己任意判斷各種狀況,才會生氣。生氣很簡單,但一直在發怒的人生既黑暗且痛苦,因為憤怒一出現,喜悅就消失,所以憤怒是幸福的仇敵、是劇毒,發怒只會傷害自己。生氣的人就像吃壞了肚子而嘔吐一樣,一言一行都是在排出累積的毒素。

生而為人,就該追求真正的幸福,可是憤怒一出現,幸福、快樂就會消失無蹤
但是只要了解到每個人衡量情緒的標準都不一樣,就像我們看起來噁心的蟑螂對雞來說卻是美味的佳餚;對日本人來說是美食的生魚片,對非洲人來說卻可能是道殘酷的飲食
能夠理解這點,就能掌握憤怒的機制,漸漸地變得不會再生氣

該如何控制憤怒,減少發脾氣的機率?
●懂得換位思考
●知道「自己其實也有很多錯誤」
●了解世間一切不會是完美的
●放下對追求成果的執著,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
●試著接受現實,學著認輸
●別去做無聊的妄想
●放下我執,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丟掉「我很了不起」的想法
●發現自己內心的「憤怒」,學會觀察憤怒
●不堅持「人生的意義」

最實用的憤怒應對說明書,讓你遇事能平心靜氣、不再煩躁!
改變自己,就能幸福生活,就能擁有希望與光明~~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蘇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
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長老。1945年出生於斯里蘭卡,13歲出家。曾於國立開拉尼亞大學教授佛教哲學。1980年以公費留學生身份赴日,於駒澤大學攻讀博士,研究道元禪師思想。
現於宗教法人日本上座部佛教協會傳授初期佛教與暝想,講述佛陀的基礎佛偈。擔任東京朝日文化中心講師,並參與NHK電視台「心時代」節目。著有《讓心靈瞬間輕鬆的佛陀暝想》《佛陀教你捨棄執著》《人死後會怎麼樣》《不忍耐的生活》《向佛陀學真正的禪語》《從52個心所解讀佛教心理學入門》(以上皆為暫譯)等多本書籍。

譯者簡介

劉淳
兼職日文譯者。東吳大學日文系、東海大學日文所畢業。曾旅居北海道及京都,喜愛日本四季分明的美。
聯絡信箱:wishowever@gmail.com

前言
本書的主題是「不發怒」。若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一定要了解這個概念。
不過,必須要先說的是,就算讀了本書之後努力嘗試實踐,還是會遇到令人煩躁不已、火冒三丈的情況,因而常常無法做到不發怒。
坊間有許多標榜「三個月就能成為億萬富翁」的教學書籍,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人成功做到。不僅是賺錢投資不容易,即使拚命向學努力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依然少之又少,這就是現實。就算求神問佛,去再多神社祈禱,走遍所有宗教聖地,把朱印帳*全都蓋滿,運氣也不會就此好轉。事實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說到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其實就連我們的心也常常無法如願受自己控制。即使努力「不發怒」,還是會忍不住生氣。在克制脾氣與發怒的循環中,有時我們甚至會因為厭倦而開始找尋捷徑,想要知道「如何能立刻成為不生氣的人」。不過,這種貪圖方便的想法,只會成為新的怒氣來源。
雖然這麼斷定很潑冷水,我還是必須說:「沒有瞬間或一天就能成功的方法。」放棄這種不可能的期待,腳踏實地努力才是正確的道路。雖歷經失敗,卻依然不屈不撓持續挑戰,就會漸漸成長為一個不發怒的人。
我們必須勇敢、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才能根治「生氣」這種病。首先必須認清這個現實,才能走上提升人格的道路。佛陀曾說,我們必須知道「活著就是痛苦」。

憤怒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因為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而產生的怒氣。當你用否定的觀點看自己,就會轉化成強烈的憤怒。各位通常會說這種情緒是「沮喪」,但事實上,沮喪就是一種憤怒。
舉例來說,當我們生病而必須住院,多半會因為「必須請假不能工作」「沒辦法吃到喜歡的食物」等原因而沮喪低落,甚至因為焦躁不已而感到痛苦。不過,其實住院時身邊會有人照顧,即使無法保持儀容整齊也不會有人責怪,飲食也有充分的營養管理,生活其實相當舒適。
當然,我們還是要好好注意健康,避免生病。能夠保持健康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不過,就算生了病,幸福也不會就此消失。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現實,能讓人免於沮喪,正向積極地生活。
還有一種憤怒是來自願望沒有實現。然而前面也曾提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事事都能如願,反而奇怪。
舉例來說,親子關係也是如此。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捨不得孩子被蚊蟲叮咬一口。但就算父母如此疼愛孩子,孩子也不會完全按照父母的期待成長。
父母要孩子「不要再打電玩」,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照做,而是會偷偷溜回自己房間躲起來打電玩。當父母打開房門阻止孩子,孩子就會鑽進被窩裡繼續玩。為了反抗父母的訓斥繼續打電玩,孩子會絞盡腦汁想出各種方法。即使是血脈相連的親子都如此,人生自然沒有任何一件事會順心如意。
乾脆就別再期待了吧!但是,不期待並不代表放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持續成長。與其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不如挑戰「今天當個比昨天更好的人」,這才是腳踏實地成長的方法。只要下定決心,今天要當個比昨天更好的人,我們就會成長。同時,也能從追求希望但不斷失望的惡性循環中解脫。
請試著想像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舉例來說,當你搭上電車,期待有位子可以坐下,但車上太多人,沒有空位,你會因此感到煩躁,心情也跟著變差。這就是憤怒。因為你心中的期待引發了不快樂的情緒。接著,再想像你在完全不抱任何期待的狀況下搭上電車,車上剛好有個空位,讓你可以開心地坐下,舒適地搭乘電車移動,此時你就會感覺到喜悅。或許剛好下一站有個身體不舒服的人上車,你還會選擇把自己的位子讓給對方。比起一直坐著,讓座給了你更大的滿足感。即使必須站著,卻一點都不覺得痛苦。只要不抱持多餘的期待,那麼,坐下很幸福,就算必須站著也是幸福的。
每個人都會抱怨現實的不如意,但一開始製造期待的就是我們自己。有所期待本身就是一種壓力,也很可能會失望,還有很高的機率會因此生氣,甚至陷入不幸。
舉例來說,你或許會期待「明天不要下雨」,但這是神明也無法實現的願望。又或者你希望「上司不要生氣」,但你並不是上司的顧問。想像一下這兩個例子,相信你就能理解抱持期待的人是大傻瓜。抱持期待得到的結果,就是人生被憤怒之火燃燒殆盡。

不發怒的人才會擁有至高的幸福;不發怒的人才能享受充滿快樂的人生;不發怒的人才不會因為擔心未來而煩惱。希望各位也能成為「不發怒」極樂世界的居民。

* 註: 朱印帳,朱印是日本佛寺、神社給予的一種參拜證明,一般不能寫在隨便的紙上或
筆記本上,朱印帳就是專門用來收集這些朱印用的。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憤怒」是什麼?
沒有人了解「憤怒」 
每個人都「想發怒」

人是依賴「憤怒」與「愛」而活
「憤怒」一旦出現,「喜悅」就會消失
「陰沉的情緒」(dosa)變強,就會轉化成「憤怒」(vera)
世界上破壞的原因都來自「憤怒」
佛教不會把情緒擬人化
「覺得蟑螂很噁心」是你的問題
對雞來說,蟑螂可是美味佳餚
每個人衡量情緒的尺都不一樣
生魚片是美味還是殘酷?
改變自己,就能幸福生活

因為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才會發怒 
人類的真心話是「我才是唯一正確的人」
知道「自己其實有很多錯誤」就不會發怒

言語並不正確
即使待人溫柔,還是會被討厭
就算努力了,也不要追求成果

發怒的人是這樣想的
被責罵所以發怒
被欺負所以發怒
被擊敗所以發怒
被偷竊所以發怒

回想令人不悅的事,會讓你更加不幸
無聊的妄想會製造怒氣
自我會使你產生妄想
自我→無知→汙穢→憤怒
發怒的習慣很難改掉

第二章 憤怒會破壞幸福
拒絕的能量增強之後
真的沒辦法應對發怒嗎?
「憤怒的人生」沒有喜悅
沒有喜悅,人無法存活

憤怒對我們的生命有害 
世上沒有「正確的憤怒」
「可以殺人」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無限原諒,無限寬恕

憤怒是將自己燃燒殆盡的「火焰」
「憤怒」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身體
生病很快就會痊癒的人與一直無法康復的人
發怒的人是幸福小偷

憤怒會立刻傳染
支配者是非常危險的人種
在打倒對方之前,自己就會崩潰

真理是「愈是發怒的人愈笨」
一直發怒,你就會化身為「憤怒」
發怒的人連動物也不如

第三章 不發怒的人
忽視是最強烈的懲罰 
真正的「忽視」很難做到

讓佛陀困擾的馭馬者 
佛陀給予的懲罰「brahma daṇḍa」

自己不反省,就沒有意義
要讓對方了解他做了「壞事」
突然被人打了一拳,你會怎麼反應?
愈偉大的人愈謙虛 
「面子」是醜陋的
愛因斯坦的謙虛

如果發怒了,就不要生氣
像蛻皮一樣丟掉「憤怒」
只有不發怒的人才是贏家
要像一座壞掉的鐘

不發怒時,每個人都很體面
不論對方為什麼罵你,都不要生氣
培養處事不驚的態度

第四章 平復怒氣的方法
發現自己內心的「憤怒」
「壓抑」和「忍耐」憤怒是不對的
觀察到憤怒的瞬間,憤怒就消失了

發怒時,請告訴自己「我就是隻喪家犬」
在動物的世界裡,愈是強者的愈不會發怒
母親是喪家犬,孩子就會不幸
「不發怒」和「寵溺」不一樣
擁有真正的愛和自信,彼此就能順暢溝通
規定自己「不論發生什麼都不發怒」

理解正確的「平等」

不堅持「人生的意義」
沒有什麼問題值得你破壞人生

自我是你的枷鎖
丟掉「我很了不起」的想法
丟掉「我是廢物」的想法
丟掉這些自我,你就能自由
丟掉「不想輸給別人」的想法
只要努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
串連小小的「成功」,打造你的人生

要注意的不是憤怒而是「問題」
用「智慧」戰勝對手的憤怒
面對攻擊,你要表現得像水晶球
「嚴厲教導」和發怒不一樣
讓為所欲為的人照照鏡子

只要笑,怒氣就會消失無蹤
愈笑的人愈有智慧
擁有智慧與理解能力,就會產生幽默與幸福
智慧的笑與無知的笑
不可以以「笑」為目的
鍛鍊微笑之力,你會發現這世界很有趣
找到令人莞爾的事物很容易

平心靜氣掌握情況
如何與易怒的人相處
不須要吃下別人吐出來的垃圾
「不發怒」會帶來奇蹟
講述平和的人才是強者
每個人都能幸福生活

書摘/試閱

「覺得蟑螂很噁心」是你的問題
用佛教的方式分析憤怒這種情緒產生的過程時會是如下這樣的。
我們睜眼觀看,看到一朵漂亮的玫瑰花。
當我們看到它,會產生「是花,好漂亮」的快樂情緒,這就是愛。
接著閉上雙眼。再次睜開眼睛時,發現花上有一隻很大的蟑螂。
這個瞬間,我們心中會產生「好討厭,好噁心」的情緒,這就是憤怒。
在這種狀況下,會產生「厭惡」的情緒到底是誰的責任?
這時,我們必須決定,到底「我之所以會生氣,都是這隻臭蟑螂的錯,蟑螂才是始作俑者」,還是「都是我的問題」。必須解決這個問看到花時,我們因為「它很美,很想一直看下去,所以很想要它」而接受這個對象。在我們心中,認定一個對象「很好,我想要,很漂亮」並「接受」它,這種行為在英文稱為acceptance,或是accept。
但是,當我們看到蟑螂會感到不愉快,並否定牠。這種「拒絕」的情緒,例如「不想看到牠」「好討厭」「不希望牠在那裡」「走開」等等,在英文中稱為reject,或是rejection。
那麼,accept 和reject 這兩種機制,也就是「接受」與「拒絕」,究竟是由誰來進行的呢?
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身體接觸世上的事物時,就會做出這兩種判斷。當你認同一件事物,就會產生愛;拒絕時,就會產生憤怒。
因此,是否發怒是個人人格的問題。活得開朗快樂,或是活在痛苦、悔恨與抱怨中,是個人的抉擇,沒有其他外在的因素。

對雞來說,蟑螂可是美味佳餚
玫瑰花之所以開花,完全是按照它自己的習性。玫瑰並沒有對你說:「我很美,快來看我。」人類的想法和玫瑰花一點關係也沒有。覺得玫瑰花「很美」,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同樣地,覺得蟑螂「很噁心」,也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說到底,蟑螂真的是那麼醜陋又不堪的生物嗎?
或許各位沒有見過,但其實雞很常吃蟑螂。雞看到蟑螂時會覺得:「這看起來很好吃,我要吃牠。」因而產生acceptance(接受)的心態。
我們看到蟑螂時感覺到的是拒絕與憤怒,雞看到蟑螂時想的卻是「一定很好吃」。
看到玫瑰花時,我們心中會產生愛。但雞看到玫瑰時,或許會覺得:「這真無趣,好煩,真討厭。」甚至引發rejection(拒絕)心態,或許還會產生憤怒。
每個人衡量情緒的尺都不一樣一般而言,或許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會覺得「花朵很美」,但在食物、服裝等面向上,不同文化的人就會有很大的差異。文化會讓我們每個人衡量事物的尺度都有所不同。
這世上有一些文化主張「女性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很醜陋,遮起來比較美觀」。在這樣的文化中,如果有人在外露出七十五%的身體肌膚,所有人都會覺得噁心不舒服。相反地,有些文化主張「盡量展露身體線條才是美麗」,看到露出七十五%身體肌膚的人,便會覺得「好漂亮,真是個美人」。
在中東,女性會披上類似面紗的黑色罩袍以遮住臉龐,只露出手的一部分。即使在罩袍內戴了許多金項鍊、金耳環,也沒有任何人能看見。或許這個國家的男性只看到女性的手,便會覺得「是個美人」「很性感」。
但我們看不到這位女性的臉孔,便不知道她究竟是老奶奶還是妙齡少女。
大家都是一樣的。以我們文化來看,會產生「反正都要遮住,長得漂亮有什麼用」的疑惑,但對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說,女性遮住臉孔是理所當然的。

生魚片是美味還是殘酷?
在日本,人們會將整尾龍蝦直接活切,放在餐桌上。龍蝦的觸鬚還在動,眼睛也還在轉,身體卻已經被切成一塊一塊,變成了活蝦生魚片。日本的美食家看到,都會感動萬分,說這道菜「一定很好吃」。
但是,當印度人或斯里蘭卡人看到這一幕,非但不會覺得美味,還會因為太過恐怖而逃離現場,甚至或許再也不敢到這個人家裡作客吃飯了。
以印度人的想法會覺得:「吃活蝦太過殘酷,不該做這種事。」因而產生強烈的拒絕反應。另一方面,日本的文化則認為:「生切活魚活蝦是最高級的食物。」日本人看到活魚活蝦時,心中會產生愛。
我曾在電視上看過「邀請非洲山上居民體驗日本生活」的節目。
日本人聽到節目邀請的非洲人「在山上只睡覺,完全沒有體驗過奢侈生活」時,想要好好照顧這些客人,便將一隻大魚做成生魚片端上桌。
但這個非洲家庭所有成員看到這一幕後都失去了食慾。雖然他們在山上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看到這道佳餚卻轉過了頭,大叫:「拿走!拿開!」有一個十八歲左右的男孩反應尤其激烈,表現出強烈的拒絕,直接說出:「我不想再看到它了,請快點把它收走。」日本人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把生魚片收進廚房。
在不同文化中成長的人面對同一個狀況時,「產生的情緒」會有極大的差異。
情緒也會受到教育、生長環境、媒體傳達的資訊等因素影響。我們的善惡判斷與認識能力也會受到上述條件的操控。
當我們聽說「今年流行這個」,即使原本不喜歡也不討厭,有時也會因此覺得「真不錯」。舉例來說,「黑色」原本是一點也不討喜的顏色,但當黑色正流行,大眾就會覺得「黑色很酷」,街上也滿是穿著黑色服飾的人。當一種顏色成為「現在正流行的顏色」,大家就會改變對它的看法,覺得它「很漂亮,很好看」,對它產生愛。

改變自己,就能幸福生活
如上所述,我們的情緒會受到外界很大的影響。但歸根結底,情緒的根基還是在自己身上。請先理解「發怒或產生愛,都是個人的選擇」。你生氣並不是誰的錯,「生氣是自己的錯」。
反過來說,我們也擁有一點點的希望和光明。
那就是「只要修正自己,完全趕走憤怒的情緒,就可以在完全的愛和幸福中生活。我們有很高的潛力能做到這一點」。佛教的想法是,我們生而為人,就應該追求這種真正的幸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